20xx年南浔区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22日在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湖州市南浔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吴继平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和《湖州市南浔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进行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和“十一五”工作回顾

20xx年是南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项目建设攻坚年、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全力促转型、筑平台、重民生、优服务,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和“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9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37亿元,增长11.5%;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1亿元,增长1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5亿元,增长1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72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3360元,增长12.9%。 一年来的工作和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转型升级加快步伐,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实施“六大产业倍增、新兴产业培育、工业投资扩量”三大计划,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9.52亿元,增长26.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11亿元,增长11.8%。不断壮大区域块状经济,新型纺织、木业、电磁线三大支柱产业和电梯、电机、不锈钢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2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9%。木地板产业集群列入省第二批产业集群示范区,我区荣获“中国木地板之都”称号。大力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283. 4亿元,增长31.2%。深入实施“扶大育强”工程,产值超20亿元企业达到3家;继续开展“新象新牛”企业争创活动,入围企业不断增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家。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紧紧围绕特色水产、家禽、蔬果、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2.5%,提高4个百分点,实现农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3.8%。扎实推进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建成千金、石淙2个省级粮食功能区;实施现代农业园区“212培育创建计划”,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7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1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列入省市级创建点。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农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3只。

现代服务业迈出新步伐。以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为重点,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2.47亿元,增长15.4%。旅游业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第五届魅力古镇旅游文化节、湖笔文化节善琏日和世博友谊日等活动,辑里湖丝馆、湖笔文化园对外开放,有序推进景点改造整修、旅游规划编制、市场宣传营销等工作,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万人次,增长11%。商贸业快速发展,南浔国际建材城家具交易区启动招商,态势良好;五金板材市场建设顺利推进,国际建材城列入省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农村便利店实现全覆盖,“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扎实开展。现代物流业稳步增长,鑫达物流成为全市首家4A级物流企业,德隆物流、水陆货物快运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大,各项存款余额达218.1亿元,增长27.4%,各项贷款余额达160.1亿元,增长24.9%。

科技创新不断深入。全面落实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5.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6.8%,继续保持全市第一。积极构建创新平

台,科技创业园主体结顶,中电21所浙江分所和电机高新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木地板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成为省级重大科创服务平台,特种小功率电机成为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恒基被科技部授予全国唯一的光伏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4家、省级标准化创新企业2家。产学研合作继续深化,签约合作项目20个;成立全省首家农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立 “1+1+N”现代农业产学研联盟5个。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新增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0家,专利申请量达到1354件,新增省级以上名牌3个,参与省级以上技术标准制定4件。

生态建设有效推进。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期检查,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9%,COD排放量削减5.05%,SO2排放量实现零净增,行政

交界断面水质考核达到优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完成水泥磨机、造纸、印染和皮革等高能耗高污染产能的淘汰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列入省市重点循环经济项目15个,实施节能技改项目26个,通过清洁生产企业审核10家。污水处理设施日趋完善,污水管网累计建成率达80%以上。练市光正污水处理厂完成摘牌整改。深入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计划,开发区环境整治工程通过省级验收,创建省级生态镇1个、市级生态村10个。加快“森林南浔”建设,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新增市级以上森林村庄4个。

(二)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城区建设有力推进。新区建设步伐加快,老城区改造取得进展,开发区临沪工业平台建设拉开框架。区行政中心全面启用,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图书档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剧院)、城市展览馆相继建成,检察院、人防、人武大楼工程主体完工。向阳路、朝阳路西段、万顺中路北段建成通车,南林中路北段完成改造。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完成泰安西路、南西街北段、国泰路、文兴路等道路改造,嘉业路沿街建筑立面改造和嘉业河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完成大中路、万顺路污水管网铺设、人行道改造和8条背街小巷整治。城中村改造和农民新村建设有序推进,新建农民安置房25.4万平方米,竣工51.8万平方米。开发区南浔大道延伸段、联谊路、外环西路、西城路等道路加快建设。文兴公园、年丰路滨河公园基本完成,金象湖公园、垂虹公

园启动建设,新增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扎实开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城市环境和文明有效提升。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大力实施中国魅力水乡“36520”工程,新增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镇1个、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村4个、全面小康示范村暨农村新社区6个、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5个,建设省级整治村24个。深入实施新农村实验示范区重点区域“1221”行动计划,完成练和段景观示范段建设。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列入省级试点2个、市级示范3个。加快农业农村设施建设,新增标准鱼塘8770亩,加高加固堤防21公里,改造农村机埠67座。加强区校合作,新增合作项目41项。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加快城乡交通网络建设,墙莫公路、三新公路双新段建成通车,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63公里、低承载桥梁改造36座、联网公路建设50公里。“一站多组”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在全省推广,城乡公交网络实现全覆盖。土地管理秩序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通过土地例行督察及20xx年度卫片整改预验收。城乡供电设施不断改善,完成20个电气化村和110千伏南浔镇浔北变电站配套工程建设,特高压建设稳步推进。中心镇、特色镇建设步伐加快,练市镇新增为省级中心镇,中心镇建设的12个项目完成投资6.3亿元。全面完成小城镇综合整治,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三)改革开放持续深入,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各项改革进展顺利。积极稳妥地收回古镇开发和经营权,有序推进古镇管委会筹建等各项工作,着力完善古镇经营机制。加快企业上市工作,尤夫股份成功上市,恒基光伏完成股改,19家企业纳入上市培育后备库。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南浔农村合作银行获浙江银监局批准,成为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全区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完成增资,第二家开业经营,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分离工作,完成3家工业企业主辅分离试点。加快土地流转,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4万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畅通工程”、“123”快捷审批制度,审批效率有了新提高。

开放合作成效明显。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完成合同利用外资3.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实到市外内资13.1亿元,引进总投资超千万美元和超亿元项目16个。主动对接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引进中国有色、国电、中房集团等央企投资项目3个。加快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完成进出口11.5亿美元,增长51.4%,突破10亿美元大关,恒基光伏成为我区首家自营出口超亿美元企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深化接轨大上海战略,精心组织南浔镇参与世博中国馆展览和“象牛企业看世博”、“世博馆长探访金奖故里”等活动;南浔电梯、木地板、湖笔等成功走进世博场馆;产业接轨上海取得新突破,成功签约戴德美太阳能、飞和空气压缩机、绿捷生态农庄等重大项目。

产业平台加快建设。抓住浙江省规划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的契机,全力做好南浔重点区块16.55平方公里的规划编制报批工作,整合提升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四大工业功能区,有效提升平台承载能力。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3.35万亩,有力拓展了发展的新空间。临沪工业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入3.5亿元,可供开发用地1500亩。旧馆临港产业区“一纵二横六桥” 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8亿元,可供开发用地330亩。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四大工业功能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亿元,可供开发用地760亩。

项目建设扎实有效。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和“奋战一百天、全力攻项目”活动,组建项目建设攻坚团队,狠抓重点项目“151”工程,推进4大类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总投资67.4亿元。世友地板、狮王化工等24个项目建成投产,星光农机、富钢核电阀门等7个项目建设完工,恒达富士电梯、尤夫工业园等47个项目开工建设。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久立大焊管等26个项目完成立项,太平微特电机等12个项目提前启动建设。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1252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366人。严格劳动执法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继续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新增企业基本养老参保1185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9890人、工伤保险参保7940人、失业保险参保17356人。9.56万名60周岁以上人员享受

基础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8%,我区被列为“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区”。农民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8.02%。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集中供养率达96.7%。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健全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和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改造农房4946户、农村困难家庭危房108户。

社会事业持续发展。深入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三改”工程,新增塑胶运动场14个,新增省标准化学校7所,开发区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善琏镇中心幼儿园建成使用,新增农村幼儿标准化教学点17个。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南浔人民医院住院楼、中西医结合医院公共卫生中心大楼建成使用,新增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石淙镇创建为省卫生镇。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符合率达98.47%。成功举办“南浔你好”首届文化艺术节。辑里湖丝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完成50个农村大舞台、50个农村篮球场建设,建成旧馆、石淙文化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石淙镇创建为省体育强镇。第六次人口普查顺利完成。大力发展广电事业,完成数字电视整转12.5万户。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残疾人事业。认真做好老龄、统计、外宣、档案、文联、关心下一代、双拥、人防、人武、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

社会管理更加有效。圆满完成世博安保维稳工作。深入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百日综合整治,严格落实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平安基层基础建设,调处矛盾纠纷901起,化解不稳定因素102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三打两禁”等各类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群体性治安事件下降61.1%。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工作,创建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49个、“民主法治社区”5个。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各类安全隐患排查,实现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下降”。健全应急管理体系,舆情危机应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有了新提升,有望实现平安南浔“六连冠”。

(五)自身建设全面推进,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服务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全面推行 “三定服务法”,新增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点48个。规范审批事项,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5.8万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9.8%。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进驻率达83%。认真开展“区长热线”接听活动,及时受理各类投诉建议,办结率达99.9%。

依法履职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建议44件,办理政协提案55件,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联系,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有效发挥。

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扎实开展“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精心组织“优服务、优环境”主题活动,机关干部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开展政风行风新事评选和行风评议活动,认真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深化节约型政府建设,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公车使用及因公出国(境)支出,各类专项经费保持“零增长”。

各位代表,“十一五”规划是南浔建区以来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建设新南浔”这一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立区、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始终突出提升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建设新农村三大重点,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为民生,不断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由116.35亿元增加到230.37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总收入由9.74亿元增加到20.35亿元,年均增长1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4.06亿元增加到10.01亿元,年均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00.64亿元,年均增长17.2%;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达4.32%;高新

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7.9%提高到36.8%,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6%。

二是城乡建设加速推进。中心城区加快建设,建城区面积从9.8平方公里扩大到14.8平方公里,南浔、练市、双林、菱湖等镇进入省市级中心镇培育行列。交通设施日趋完善,申苏浙皖、申嘉湖、练杭高速贯通南浔,新增四级及以上公路590公里。长湖申线实施三级航道改造,湖嘉申线提升为三级航道。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创建省市级新农村实验示范镇3个,签订区校合作项目226项,完成投资近11亿元。新建污水处理厂6座,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0%。

三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地方金融创新取得突破,完成金融机构改制1家,成立小额贷款公司2家。农村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事业和社会建设各领域改革成效明显。高度重视招商引资,累计实到外资6.85亿美元,内资66.66亿元。企业上市步伐加快,2家企业成功上市。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出口总额由3.24亿美元增加到11.5亿美元,年均增长28.8%。全面实施接轨上海战略,积极参与世博,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个,累计农产品供沪达58亿元,与上海浦东新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18家单位建立友好共建关系。

四是社会民生显著改善。区镇财政共投入2.3亿元,新建改建校舍25万平方米,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创建率达97.8%,幼儿园等级率达92%,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形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3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5亿元增加到76亿元,年均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387元增加到2557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7346元增加到13360元,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2.7%。

各位代表,过去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和外来建设者,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南浔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经济总量增长不快,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特别是传统产业竞争压力持续增大,新兴产业刚刚起步,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服务业发展亟待提升,城市功能亟待完善;土地、金融、电力、人才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困难不少,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显现;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总体上与群众要求还有距离,由于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纠纷依然不少,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政府创新意识和服务能力仍需加强,行政效率和执行力有待提高。对此,我们将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十二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人均GDP由6000美元步入10000美元的跨越阶段,是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南浔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认真谋划好“十二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区委、区政府对“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组织召开座谈会、专家咨询会征求各方意见建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纲要(草案)》已提请大会审查。

(一)“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

《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建设经济强区、再造文化名镇、打造魅力水乡、构建和谐家园”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总体定位,全力实施“以业兴城、以城强区”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跨越为主线,以富民强区为根本目的,以融入大上海、打造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为抓手,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全面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打造临沪临港产业区、古镇文化休闲区、魅力水乡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

(二)“十二五”发展的奋斗目标

《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围绕建设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定位,立足南浔实际,发挥独特优势,着眼长远发展,全力打造临沪临港产业区、古镇文化休闲区、魅力水乡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

《纲要(草案)》提出了32个指标,18个预期性指标和14个约束性指标。其中,6个主要指标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3%以上。

(三)“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我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经济转型要实现新突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新产业发展途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三次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加快推进“三大计划、六大工程”,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实现五年翻一番,工业增加值率增幅达到16%。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旅游、商贸、物流、金融业等重点领域,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完善布局,推动我区服务业加速发展,力争服务业占全区GDP比重每年递增1.5个百分点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培育具有特色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为目标,加快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区域布局、产业组织、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大力发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二是城乡建设要呈现新面貌。坚持以新型城市化有效带动城市统筹和一体化发展,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主线,以培育小城市和中心镇为导向,建设城乡一体发展的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

优化城镇布局体系。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中心镇为依托、以特色镇和中心村为基础,以复合型的区域性交通为纽带,基本形成“14335”的城镇体系结构。

集聚发展中心城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全力推进中等城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切实增强南浔主城区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委提出的美丽乡村“五美”标准,丰富中国魅力水乡建设内涵,全区60%以上的村建设成“村村优美、家家富裕、户户文明、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型农村,全力建成魅力水乡示范区。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取得新进展。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构建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节能减排。按照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生态农业,由传统的物质消耗、污染物排放高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向高产出、低排放的循环型经济模式。

加强污染防治。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加大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力度。坚持保护优先,严格落实项目审批制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全面提升处置能力。

开展生态创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生态修复,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扎实开展生态区和“森林城市”创建,实现经济与环境良性互动。

四是社会发展要迈上新台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完善就业和社保体系,形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就业保障服务和保障房建设,着力改善民生。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文教卫体 “5353”工程,创建为省教育现代化强区、省卫生强区、省体育强区、省文化先进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增强文化影响力。深入挖掘、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强化精品意识,培育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令人振奋,任务光荣而又艰巨。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重振雄风,再创辉煌。我们坚信,在中共南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实现!

三、20xx年工作主要安排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奋力拼搏一千天、迎接建区十周年”主题活动实施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区委二届十次全会的部署,围绕建设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总体定位,认真实施“以业兴城、以城强区”发展战略,全面启动“奋力拼搏一千天、迎接建区十周年”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十百千”专项行动,着力抓项目、抓建设、求发展,着力改善和保障社会民生,着力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打造临沪临港产业区、古镇文化休闲区、魅力水乡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为实现“十二五”南浔更好更快的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五年目标要求,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性投入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财政总收入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进出口总额增长16%,其中出口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1%。节能减排任务按照市下达指标执行。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在转型升级中构筑南浔经济发展新优势。

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实施大产业培育计划,壮大国家级木地板、省级电梯、市级电机以及金属材料、新型纺织“五大产业集群”,力争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增长20%以上。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恒基、戴德美、新元泰等企业为龙头的光伏产业,加快发展以展望、新奥特等企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6亿元,增长25%。深化“新象新牛”企业培育工程,力争实现产值超30亿元企业2家、超20亿元企业6家、超10亿元企业5家、亿千企业65家。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家、进入上市辅导1家、完成股改2家。全面推进62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投资42.7亿元,力争东宏太阳能电池片、久盛实木复合地板等31个项目竣工投产,继续推进莱茵电梯立体停车设备、汇源石化等11个在建项目;积极推进飞和空气压缩机、永鑫机械等31个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久立大焊管、巨人电梯配件等22个项目开工建设。深化区领导联系重点项目、“6+X”项目协调、项目审批“双集中”、并联审批等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增长8%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全力推进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争建成总面积1万亩以上相对连片集中的粮食功能区10个,建成10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名牌2只。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三位一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创新流转形式,新增流转土地面积2万亩以上。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全年引进农业内资3亿元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围绕“一核两翼”总体布局,加快发展旅游业,力争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50万人次、境外游客16万人次以上。以古镇为核心,实施古镇旅游提升工程。抓紧完善古镇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完善古镇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大力整治景区环境,规范景区秩序,优化景区面貌。加大融资力度,加快景点修复修缮和基础设施配套。加大对外营销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古镇对外的影响力。开展古镇北部景区整体开发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国际旅游度假中心、新开河高档会所区项目,推进晶街时尚休闲街区等重点旅游配套项目建设。以和

孚、善琏为两翼,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启动和孚凤凰洲、荻港渔庄三期、善琏唐氏休闲生态园和练市绿捷生态观光农业等项目开发,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加快发展商贸业,完成南浔国际建材城板材五金交易区A、D区块建设,积极招引商家入驻,确保南浔国际建材城整体开张营业;大力引进大型商贸企业,培育城市商业中心。加快发展物流业,推进水陆快运中心、德隆物流仓储码头、旧馆地板城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金融业,引进股份合作制银行1家,成立担保服务中心1家以上。

(二)深化开放合作,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坚持开明开放抓招商、促合作、强支撑,以开放合作带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全面推动经济跨越发展。

提升招商选资水平。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内外资并重不动摇,力争全年完成合同外资3亿美元、实到外资1.6亿美元、市外内资10亿元。创新招商方式,强化企业和政府双轮驱动,突出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产业招商,主攻上海、杭州等地,着力提高招商实效。强化招商选资,重点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央企,全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支持力和辐射力的“大好高”项目。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对外贸易预警工作,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培育出口品牌企业,力争进出口总额增长16%以上。鼓励企业扩大境外投资,力争新增境外投资项目3个。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继续实施《南浔区全面接轨上海,加快区域合作三年规划》,深度融入大上海。精心策划接轨上海活动周,着力推介临沪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带两大平台,加快推进与上海的产业接轨。发挥南浔科创园、中电21所浙江分所等平台作用,深入推进与上海在人才、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加快供沪农产品基地建设,力争农产品供沪超15亿元。

切实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科技兴区”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启动恒基光伏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中电21所浙江分所建设,确保科技创业园、木地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力争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1个。培育创新型企业,新增国家重点科技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

中心3家,省级以上重大科技专项10项。深化知识产权保护,新增专利申请量1200件、市级以上专利示范企业5家。

(三)坚持联动发展,提高城乡建设水平

坚持优布局、大投入、重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力建设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同步设计、统筹建设、归口管理”的要求,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的目标,高起点、高水平做好规划编制完善工作。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项目,开展古镇区、新区、临沪工业区、頔塘等重点区块城市设计和

控规编制。深化城乡规划编制,加快中心镇规划编制,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产业平台发展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和魅力水乡建设规划“五规合一”。着力打造“阳光规划”,健全规划监管机制,提高规划工作透明度和群众参与度。

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按照“古镇、水乡、文化、精致”的城市特色要求,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提升新区形象,实施金象商业广场、浔商大厦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改善老城区面貌,改造提升泰安东路、南西街两大街区,启用南浔农村商业银行大楼,启动城市主干道沿线水系整治和农贸市场改造工作。加快开发区工业新城建设,完成新荡路、外环西路建设,打通新安路、人瑞路、向阳路,实施联谊路西段建设,加快江蒋漾区块建设。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建设、统一公建配套”的要求,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农民新社区,提升农民安置房建设水平。深入开展省级示范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和网格化管理,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支持中心镇、特色镇建设,促进各镇功能提升、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

打响魅力水乡品牌。按照“清丽水乡、幸福农民、和谐家园”的目标要求,深入推进“中国魅力水乡”建设。扎实开展示范创建,新增市级美丽乡村10个、中国魅力水乡示范村5个,完成20个市级美丽乡村复评。实施“中国魅力水乡示范带”浔练段提升工作,规划启动和孚至千金段“中国魅力水乡示范带”建设,完成1条河岸绿化示范带建设,启动以和孚镇重兆村为中心的中国魅力水乡示范区建设。加快水利

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练市南部中心圩区建设,启动南浔联谊分区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开发区江蒋漾圩区、旧馆中心圩区整治工程,完成机埠改造100座、堤防应急加固18公里。实施农民新社区建设,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深化区校合作,加快农业博士后工作站和农技推广联盟建设。以省级新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快中心村培育。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改革,全面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快村集体经济特别是薄弱村经济发展。

健全城乡交通网络。按照建设“半小时”交通圈的要求,计划投入10.9亿元,进一步完善路网体系。确保三新公路三双段建成通车,启动临港公路建设,加快申苏浙皖至申嘉湖练杭段连接线、织浔公路至苏震桃公路、织菱公路前期工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联网公路建设30公里、公路大中修50公里、低承载力桥梁改造30座。完成旧馆大桥建设,启动南浔大桥和东迁大桥、长湖申航道南浔港区建设和京杭运河改造。加大中心城区非法营运车辆整治力度,适度增放城市公交和出租车辆。

(四)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能力

坚持建平台、强要素、优环境,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强势推进平台建设。全力加快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南浔区块和练市、双林、菱湖、和孚四大工业功能区建设,努力提高平台承载能力。临沪工业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全面完成一期7平方公里的道路框架,力争可供开发用地3000亩。旧馆临港产业区完成投入7000万元,完善功能配套,拉开道路框架,力争可供开发用地2500亩。四大工业功能区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完成投入2.3亿元,力争可供开发用地1750亩。大力推进平台宣传推介,积极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物流等产业,努力在招引重大产业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创建。完成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新增市级以上森林城镇2个、森林村庄10个。完成省级生态区创建,新增省级生态镇3个、市级生态村10个。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完成连片整治村17个,启动连片整治村15个。实施新一轮“百千”工程,完成市整治提升村30个,进一步完善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开展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完成250公里河道清淤,做好1500公里河道长效保洁工作。

切实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实行建设项目合理用能和排污总量控制,坚决杜绝新上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加快实施节能项目,完成印染、机电、化工、纺织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技改项目30个,实施世友、久盛等循环经济项目10个。认真实施市“十二五”减排规划,全面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着力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新建管网30公里,改造管网10公里,升级改造双林和菱湖两镇污水处理厂。加强对重点污染区域、行业、企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积极开展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

着力破解要素制约。强化金融保障,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力度,抓好全省首家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试点示范,确保全年政府融资不少于10亿元,落实10亿元银行授信战略合作协议。强化土地保障,积极争取土地指标,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严查土地违法行为,加大土地复垦和闲置土地清理力度,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强化电力保障,全力推进区重点工程电力配套建设,完成20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110千伏南林和塘南变电所扩建工程、500千伏妙含线建设。强化人才保障,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六领”人才工程,加强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培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有效缓解企业技工紧缺问题。

(五)注重民生改善,构筑幸福和谐家园

坚持重民生、强管理、促和谐,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600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00人。继续推进“五费合征”,新增企业基本养老参保53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000人、工伤保险参保6000人、失业保险参保4800人。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实施低保家庭“零起点”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扩大“零起点”医疗救助范围。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参保率达到95%以上,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率达60%以上。加强劳动维权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中小学“三改”工程,加快推进农村幼儿园标准化教学点建设;完成南浔中心小学和练市镇中心

幼儿园建设,实施南浔锦绣实验小学和南浔实验幼儿园新建工程;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南浔人民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启动区公共卫生中心项目建设,新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南浔镇通过国家卫生镇复评,支持善琏镇创建省卫生镇。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确保计划生育符合率达到95%以上。继续打造“南浔你好”文化活动品牌和“健康南浔”体育活动品牌,深入推进“村村大舞台”和“村村篮球场”工程。实施乡镇文化站提升工程,积极支持石淙镇创建东海明珠工程、善琏镇和千金镇创建省级体育强镇。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力争“善琏湖笔制作”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加快发展广电事业,深入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全面启用图书档案中心,积极推进数字档案建设。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老龄、统计、外宣、文联、关心下一代、双拥、人防、人武、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围绕创建平安南浔“七连冠”目标,以“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处置,健全源头预防机制,落实包案化解制度,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开展“六五”普法,加快推进直属司法所和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推进民主法治村创建和社区矫正工作。加强维稳“八大机制”建设,深入实施“警务广场”战略,扎实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平安创建,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加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和规范。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力争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零增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预警处置和舆情危机应对能力。

(六)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执政能力

坚持敢于作为、善于作为、有效作为,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和服务能力,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政府。

坚持科学谋政。坚持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健全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加强对重大政策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加强政

府与市民互动,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规范政府运行秩序,切实增强政府凝聚力,确保政令畅通、高效执行。

加强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完善与政协的联系和协商制度,扎实做好议案、建议和提案办理工作。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报备、监督,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建立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全力为民勤政。加快转变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幸福感。坚持群众路线,倾听基层呼声,找准企业需求,以积极的姿态服务基层和企业。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狠抓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坚持以“治懒治庸”为主题,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促进机关干部提神、提速、提效,更好的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群众。

保持廉洁从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加强对行政审批、财政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的监管。深入开展纠风专项治理工作,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从严控制行政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我们还要办好10件民生实事。一是建好南浔中心小学;二是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大楼;三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四是铺设天然气管网;五是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六是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七是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八是建设两个城市公园;九是建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十是实施民生项目支助工程。

各位代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必须要激发各镇、开发区的活力,自我加压,克难奋进,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发区作为全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战场,要勇当排头兵,紧紧抓住巨人电梯、戴德美光伏、飞和空气压缩机、南

方铜业等重点企业建设,力争培育产值超20亿元企业2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工业性投入增长30%、财政收入增长35%。南浔镇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战场,要全力参与城市建设,合力抓好国家卫生镇复评和省级文明示范城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新区拆征任务,创新社区管理,加快农业博览园和木业特色生态园建设,加大工业企业在“退二进三”中的转型升级力度,力争培育产值超20亿元企业1家、新增亿元企业4家、财政收入增长20%。练市镇要紧紧抓住长城、洪波、彩蝶等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加快恒基光伏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企业上市1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50亿、财政收入达3亿,巩固工业强镇地位,加大城镇规划建设力度,全力打造现代化滨河小城市。双林镇要紧紧抓住久立、先登等龙头企业的转型升级,突出抓好工业发展和城镇集聚双平台建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90亿、财政收入增长20%,加快建设“太湖南岸工贸重镇”。菱湖镇要紧紧抓住耀东包装、丰泰不锈钢、新奥特医药化工、鑫富新材料、新利商标等重点企业的转型升级,打响水产品牌,力争培育产值超3亿企业6家、超5亿企业2家,财政收入增长20%,加快城镇改造提升,着力推进“小城市”建设。和孚镇要全力以赴抓好凤凰洲、尤夫工业园、星光农机、汇源石化等龙头项目建设,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5%、财政收入增长20%,为争创“湖州市十强乡镇”打好基础。善琏镇要主打“湖笔之都、蚕花圣地”两张名片,提升湖笔文化园,全力抓好启动唐氏休闲生态园和含山风景区规划建设,完成中茂股改,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步伐。旧馆镇要确保富钢二期投产,抓好富钢三期启动,实现产值超50亿,加快推进旧馆地板城建设,力争财政收入增长30%,全力推进旧馆临港产业区建设。千金镇要高标准建设进镇大道,完善集镇功能,加强高标准农田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培育特色农业园区,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积极争创森林城镇,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生态新农村”建设。石淙镇要紧紧抓住杰盛高科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敬塘路,大力建设南部特色农业主体功能区,积极争创省级生态镇。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充满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挑战,更有新的期待。让我们在中共南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区人民,振奋精神、同心同德、顺势而为、

奋力开拓,一年开好局、三年见实效、五年大变样,为南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建设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