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研究总报告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年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06Ajj016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罗慧 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研究人员:谢福胜 张晓辉 刘翠鸿 陈  铮 肖晓敏 李冰妮 向松梅 罗小红龙梅英 陈艳萍 邓莲花    潘立强 罗朝晖 陈志斌 刘云燕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苛且,因为不苛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台湾)龙应台

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研究总报告

一、             问题的提出

作为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事实:自己的职业角色,决定了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必须具有阅读的期待。因为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使自己更有思想,更有品味,更好地理解自己每天所面对的对象和内容。不可想象,一个阅读缺失的教师,会准确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能对学生进行心灵和精神上的引领,可从多元角度和广阔的境界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从职业特点来看,一个教师,无论是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发掘还是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方面,无论是课堂设计还是课堂氛围的营造方面,广泛的阅读,都能使教师的这种教育教学实践,在有文化精神和主动理想追求的引导下,达到具有专业化水平的高度。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每两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每年都在出现持续下降的态势,我国有阅读习惯的人还不到5%,而人均购书则仅有4美元(《中国读书报》)。关于教师这一群体的阅读状况,《中国教育报》曾在20##年做过一次调查。这项调查选取了上海、长沙、西安和厦门四城市进行,这是该社组织的首次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状况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大多数教师有一定的阅读习惯,但他们的阅读生活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只有35.7%的人对学校图书馆表示满意;近七成人认为阅读的时间不够、支出不足、好书不多、新书信息不畅;教学参考书为受调查教师的首选。有专家认为,这种过多依赖整齐划一的教学参考书的现象,不利于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也必然妨碍教师的专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城区小学、幼儿园等教育机构里,教师这一群体的阅读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探寻教师阅读与其专业发展的规律,从而提出教师阅读的指导建议,为教育行政和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我们申报了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年度重点课题《教师阅读与专业成长研究》,对此进行了专项研究。

二、             样本描述和研究的方法

一)样本的采集

课题组从20##年6月至9月,历时近四个月,对长沙、株洲、湘谭等地城区5所小学、5所幼儿园共400名教师进行了阅读问卷调查。为了保证问卷的客观性、真实性,我们采取的是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这次调查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

调查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表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人)

(二)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教育实验法。

三、             阅读、专业成长概念的界定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阅读是指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这是阅读在词源学上的基本含义。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是指借助视觉器官,通过思考来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的一种智力活动,即通常所说的“读书”。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视野已经扩展到了一切可利用的信息,除了传统的图书、报刊杂志、影视之外,还包括各种新兴的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信息。于是阅读的内涵和外延的标准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但不管其内容和形式怎么变化,阅读的本质是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信息,从文字中建构意义的过程。或者说阅读是大脑接收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只要是符合这个质的规定性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阅读。因此,本课题所说的阅读,指的是广义涵义上的阅读。

“专业发展”在本课题中有三个含义: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教师改变学生所进行的优质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亲密、信赖关系。

四、             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开展教师阅读问卷,了解教师阅读现状与其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阅读建议

20##年6月至10月,课题组设计了 “教师阅读问卷”, 问卷共设4个方面51个题目,

包括个人专业发展情况、阅读状况、阅读评价、阅读需求等。课题组将问卷下发到长沙、株洲、湘潭的5所小学、5所幼儿园,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90份。随后,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具体数据和分析情况见《当前城镇小学、幼儿教师阅读情况调研报告》(现代教育报20##年10月15日)。

    1、调查中发现的现象、问题与初步结论:

(1)大多数教师读书数量和时间、购书费用在增加,基本形成了读书的习惯,读书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教师阅读的主要途径是自己购买图书、通过网上浏览进行阅读、到图书馆借阅等,在书店阅读和找亲友借阅的人数相对比较少。杂志、书籍、报纸和网络是教师进行阅读的几种主要媒介。

(3)在阅读内容上,教师阅读书籍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教学参考书、文学艺术、教育理论、人物传记、科普知识。教师阅读杂志类别,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教育类、文学类、娱乐类、时事新闻类,而对财经、科技、政治理论、旅游等较少关注。教师最想阅读的教育类书籍中,教育教学案例、本专业学科知识、教学参考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名家思想、教育故事位列前五,而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似乎不受欢迎。体现鲜明的教育职业特性,表明教师阅读十分注重实践性知识,对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书籍与杂志,有较强的倾向性与选择性。同时,也发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参考书、本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尤其是对教育科研的关注明显不足。

(4)参与阅读活动情况,参与阅读的形式,团体组织的很少,理由大多是没见到相关组织;部分教师参与阅读的活动是单位组织参加的。

(5)关于教师阅读评价。总体上,绝大部分教师认为读书对自己个人发展有影响,大多数教师对自己阅读的满意度不高。

(6)教师个人阅读量与其专业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可见,增强教师阅读量,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2、根据调查结果及分析,课题组提出了如下阅读建议: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建设书香校园。把教师读书纳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努力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

(2)合理选择阅读书目,进行广泛阅读。首先要因人而异合理选择阅读书目,规划阅读时间;其次,在注重实践性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

(3)科学制订阅读计划,实现有效阅读。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二)进行教师阅读个案访谈,了解其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协助教师订个性阅读计划

在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束后,课题组设计了一个个案调查访谈方案和访谈提纲,经过筛选,对10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了访谈,获得了极有个案意义的访谈成果。

类似的研究表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对阅读的兴趣和需求是不相同的。根据叶澜教授多年在学校的实践研究后形成的报告《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一书中第三部分《在学校改革中造就新型研究性实践教师——以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为例》的阐述,入职业以后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也有的称之为:自我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学生关注阶段。Raiph Fessler & Judith C. Christensen在《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一书中,建构了一个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模型,把教师职业生涯分为职前期、职初期、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职业挫折期、职业稳定期、职业消退期和职业离岗期。不同的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有不同的设计和要求,如果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地阅读,必然能减少对职业的适应期和热情消退期,使自己更快地获得专业的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1、受访教师的阅读兴趣,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特点

通过访问得知,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教师读书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从教师购书情况分析,我国教师读书开始从着重阅读教案、教参、练习题集、考试指导方面图书转向重视阅读教育理论,文学休闲方面的图书仍是教师的兴趣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处于生存关注阶段教师或者说职初期教师,尤其是幼儿园教师,阅读兴趣之一是可读性强的文学类和时尚性作品,如:《红楼梦》、《读者》、《简爱》、《漂》、《青年文摘》、《谁动了我的奶酪》、《细节决定成败》等。同时,热衷于对任教学科课堂教学具有较强指导作用,操作性也比较强的学科教学用书,如教案、教参、学科教学杂志等,如《说课艺术》、《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师指导用书》、《课程标准》、《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等。部分对自己职业生涯设计要求较高的教师则开始读教育名著并广泛涉猎其他方面的书籍,如《幼儿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

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或者说处于能力建构期、热情与成长期的教师,会有一些休闲性阅读,如家庭、生活、时事、新闻的报纸和杂志,如:《瑞丽》、、《知音》、《潇湘晨报》等。专业性阅读除了教育杂志和教学参考书外,还开始青睐教育名家名著、新课程方面影响较大的书。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教育学》、《爱的教育》、《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窗边的小豆豆》等。这类图书对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大有助益。

处于自我更新关注阶段,或者热情与成长期、职业稳定期的教师,阅读会有更深层次的要求,阅读重点从教学实践的经验回归教育理论的思考,对自身发展会有更明确的方向,因为除了批判性地学习先进经验和操作模式外,更有一些教育科研的需求、哲学思考的需要。如:《中国教育问题报告》、《WTO与中国教育》、《国际教育新理念》、《教学中的测验与评价》、《有效的学生评价》、《新课程与评价改革》、《素质教育在美国》、《教育科研方法》、《怎样听课评课》等。

2、受访教师的阅读需求,半数教师希望提供阅读条件和参与读书活动

受访教师总体上比较关注特定类书籍的书讯,偏爱文学艺术、生活知识、教育科学、历史史学和人物传记等方面书籍;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有的明确表示不需要得到专家的指导,还有的持中立态度;教师比较喜欢参加新书推介活动,其次是读书论坛,读书讲座等,希望各级师训、教研部门对中小学教师提供优惠购书的服务,其次是希望提供优秀图书榜、举办读书俱乐部、新书介绍、主题读书活动等。

3、教师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专业性阅读转变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熟

根据受访教师的阅读特点,我们发现,目前这些教师都深刻认识到阅读对于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往往难以做到知行合一,阅读欠系统和全面,部分老师表示需要一种外在的动力来推动教师的自主阅读。而许多教师从一个新手到发展成熟,大多数经历了这样的阅读转变:

(1)由“为短期需要阅读”向“为长远发展阅读”转变。在生存关注阶段和任务关注阶段,许多教师过于关注短期的需要,阅读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进行备课的需要,考试的需要,论文写作的需要,教育科研的需要,完成学校规定任务的需要等。当教师个体教育意识越来越自我觉醒,教师的思想资源就逐渐摆脱外在的常规或权威性认识,开始为自身的持续发展、长远发展进行阅读。

(2)由“模拟借鉴性阅读”向“批判反思性阅读”转变。不少教师在职初期和能力建构期,往往发现自己经验匮乏、底蕴不足,有着面临现实问题的担忧和恐惧,所学的理论在瞬息变化的课堂情境中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于是急需要补充实践性知识,这时候的阅读需求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原则。为了追求教育教学技术的娴熟,教师往往开始的是模拟借鉴性阅读,及至当教师想把教学技术转变为教学的艺术,便开始转向批判反思性阅读。

(3)由“感性阅读”向“理性阅读”转变。在任职初期,有的教师对深奥的经典不感兴趣或读不懂,喜欢阅读一些快餐似的,可读性强的、诗意的、可操作性的、引起共鸣的书籍或刊物,当教师教学能力基本构建、实践经验日趋丰富的时候,便会开始“理性阅读”,即使是不感兴趣的,而对自身发展有意义、有价值的图书,也会进行磨练自己的阅读意志,将外来知识与个人经验性知识整合,从幽微的教育细节中重新审视其背后的教育蕴涵。

(4)由“集中阅读”向“广泛阅读”转变。在任职初期,一般的教师阅读范围比较集中,教师的阅读对象主要集中在教育类书籍、文学类书籍或自身感兴趣的类别。前者是基于教师的工作需要,后者则基于教师的兴趣所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的深入,教师会发现真正成功的教学还应强调课程统整和课程拓展,强调教学的开放性,教师阅读开始发生转变,开始阅读以提升自己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和提高主观世界的书籍。

4、根据教师读书现状与自身职业生涯设计,引导教师制订个性化阅读计划

上述教师阅读兴趣和需求的变化,一方面是基于教师的现实需要,但是,如果没有自身的觉悟和外界的推动,这种阅读取向的转变是不会自然生成的;另一方面,每种阅读方式各有千秋,这种转变的时机和环境也应因人而异,需要教师结合自身亲历的教育生活加以选择、整合、梳理、贯通。

在访谈之后,我们协助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状况,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引导教师系统读书。

制订阅读计划的步骤主要包括:

(1)认识自我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包括志向兴趣、潜能、家庭背景、学历条件、学校可配合的条件等。

(2)确认工作价值观:从事教师工作的目的、自己的抱负水平、成就动机、生活与工作目标等。

(3)分析相关资料,审视专业知能:对教学方法的改善,从事教学研究,增进师生关系之间的融洽,开发新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4)确立发展目标与读书行动策略

教师对自我未来的发展要有了一个清楚的轮廊,设定远期、中期、短期的具体目标。当发展目标制定后,就应制定读书行动策略,包括要阅读的书目、图书的来源、经费的投入、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方式、参与的社团与活动等。

(5)按目标拟定读书目录,并逐步实施

针对各行动策略,可再细分为小的行动方案。在努力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配合外在的情境因素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6)评价阅读效果

教师要不断地回头看看,阅读计划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是否有不理想、欠周到的地方。然后,可以针对问题和不足加以反思,并设法改善与补救。

(三)确定实验点校开展干预性实验

我们选择了8所小学、幼儿园开展教师阅读的干预性实验。实验其间,各校(园)都

制定了详细的阅读活动计划,严格按计划开展阅读活动;课题组组织了比较集中的研讨活动和专题讲座,如:调查数据结果报告、阅读指导讲座、经典美文诵读、阅读体会畅谈、阅读博客比赛、阶段性研究成果通报等。

 1营造书香氛围,外显书香气息

麻园岭小学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思路,全校师生齐动手,三次打扮校园。现在,当站在校门口,巨幅友情提醒牌“沐浴晨风,想一想今天该怎么努力,踏着夕阳,问一问今天进步了没有?”会体现出学校特有的人文关怀气息。走进学校,《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读书宣言悬挂校门左侧;每周工作安排栏内有“好书推荐”;教学楼走道上悬挂着图文并茂的校园语录和成语故事、三字经等;楼道上悬挂着“孔子教我做人”“孔子教我交朋友”“《论语》教我学习”等宣传语,各班设有“读书加油站”、“采蜜园”等,各办公室在室长的带领下,也有自己的办公室书架,使教师阅读唾手可得。这样一种物质环境,给全校师生创设了必须读书,愿意读书的良好氛围。

2、开展赠书活动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有选择地向教师赠送一些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教育理论图书。开福区紫凤小学等,从书店购到《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等图书赠送给教师,让教师及时读到新理念的书籍,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对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大的借鉴和指导作用。他们的学校领导还给教师导读这些书,导读之后,要求教师读这些书,让教师知道:教育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师只有及时地跳出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才能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3、开展荐书活动

教学方式的变化是由教育观念决定的,因此,广大教师需要尽快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对优秀教育理论著作的学习。因此在荐书中,对各种教案、教参类图书的阅读,就应该有选择原则,比如阅读后不能形成依赖。有的教师看教案类图书,不是参考、学习、借鉴,而是照抄、照搬,图方便,这不但不能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反而有害。

开福区沙坪中学教科室为了让教师提高理论功底,开展读书活动,向教师推荐了适合教师读的许多书目。开福区伍家岭小学,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向全区教师推荐了许多书目:有适合各学科教师读的书,有适合学校行政读的书,也有为大家都喜爱读的书。像《静悄悄的革命》、《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会学生思维》、《师生沟通的艺术》等,这样的图书则能使教师受益终身。

4、开展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是教师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一。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既可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又可展示教师风采。读书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朗诵比赛、讲书比赛,读后感征文比赛……岳麓区望月湖二小结合实际,确定教师阶段性读书活动主题。利用寒暑假开展了“同读一本书”的活动,从教研员到学校校长、教师,都在读着《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静悄悄的革命》,大家有着不同的教育经历,也有着不同的读后感悟。

清水塘小学的“与书为友”读书活动引导教师系统读书。教导处、教科室依据刘良华博士的《教师学习行动计划·推荐书目》选购新书,轮流借阅,也为老师推荐更多选读书目,提供有效图书资料服务。老师们积极研读日本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郑金州的《教育碎思》等教育经典、书刊、杂志,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互荐教育教学著作和经典美文,老师们开展“荐书—评书—好书导读—读书报告会”系列读书活动。其中,有两位老师的所荐美文编进《基础教育课程》杂志。老师们在工作之余特别是寒假期间,饱览专业书刊,互荐精选美文,或圈或点或记读书笔记、读后感,“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氛围日益浓厚,教师们在读书过程中与教育大师、专家对话、交流,得到既广泛又深入的理论引领,并自觉地将书中所得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当中。

湖南省文化厅艺术幼儿园开展了“我讲我的教育故事”、“爱的真谛”、“教育——我终生的选择”、“感动你我——讲我身边的故事”、“我的配班”等演讲活动;开展中华诗歌散文精品朗诵比赛、“读书改变了我”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示、“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 “读书的乐趣”电子小报展览、影视名片欣赏。又如,拓展学习的内容,引进企业管理课程,组织教师学习“时代光华”课程《沟通的技巧》、《细节决定成败》、《创业人生》等,让教师感受管理精英们精彩的演讲,从而感悟到教育要注重细节,要注重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在工作中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奋勇直追的劲头。再如,在提倡教师学习专业书籍的同时,鼓励和推荐教师阅读一些非专业的、有品味的书籍杂志,并定期组织教师交流感悟、收获,在幼儿园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5、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教师读书服务

信息化社会带给教师读书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家庭的电脑,享受互联网资源调剂所带来的方便,只花费极少的经费,就可以将读书资源库搬到学校或家里,阅读较多的图书,盘活原有的图书资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实验学校和实验园还进行网上读书辅导、开展网上读书交流、举行网上知识竞赛和网上读书征文等活动。这种网上读书活动,利用网络的各种优势,为教师多读书、读好书服务。

课题组还在中国教育资源平台上开辟了专门的“教师阅读”博客,其网址为: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0/105559/index.shtml,设立了精品阅读、阅读体会、推荐书目、 教师成长、 阅读活动、教育理论、教学策略、教育美文、经验交流、馆室建设等栏目,本着“来源于教师、服务于教师”、“促进交流、资源共享”的原则,我们将教师们阅读到的美文佳作、新书好书、教学经验、课题进展等及时挂到博客里,供实验教师们分享。

6、搞好学校图书室(馆)建设,提供读书条件

学校应该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从目前教师购书情况看,绝大部分是学校集团购买或由课题经费报销。影响教师个人出资购书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现在中小学图书馆(室)普遍缺乏教师用书的状况比较严重,因此,实验学校教导处每年的图书订阅充分考虑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了图书馆的建设,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能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的教育理论图书。

7、学校建立教师读书制度

鉴于目前教师读书“偏食”及存在不读书的现象,学校有必要建立制度对教师读书进行约束和激励。

(1)规定教师阅读量,规定业务自学笔记字数。

三年来,开福区伍家岭小学已形成了教师读书制度。根据年龄不同,对教师读书量和业务自学笔记字数作出规定:四十五岁以上的教师每期读书在十万字以上,业务自学笔记在三千五百字以上;四十五岁以下要求读三十万字以上,业务自学笔记在五千字以上。

(2)规定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书籍、杂志等

伍家岭小学是一所经济相对拮据的学校,但是,学校每年给教师下拨了一定的订阅教育教学书籍、报刊的费用,规定教师订阅相关内容的书刊、报纸等。

(3)规定开展读书活动,并进行奖励。

学校读书制度将每年教师读书活动开展的次数作出规定,但形式不限。对教师读书情况进行表彰奖励,或与学校年度考核挂钩。

五、             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追寻了教师阅读的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教师阅读的价值在哪?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经过文献研究,我们发现,国外内教育家、教育工作者对教师阅读的价值是充分肯定的,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书这是一种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林语堂说得好:“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杜威说,“读书是一种新的探险”。沸兰西也说过,“读书是魂灵的壮游。”余秋雨认为:“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经过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大凡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家,他们的成长历程无不浸润着书香,而那些一生平庸地充当着“教书匠”角色的教师,相对而言,阅读的量和质都不如前者。正如有位教师的自省:“失去了深刻的理性思维的支撑,失去了多方信息的交汇,我的内心有了一种沉重的自卑感。阅读的荒芜使表达的自信渐渐丧失。。。。偶尔心血来潮,想跟学生写一篇下水作文,读起来也是匠气十足,了无生趣”。在学校干预性实验中,我们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读书与教师成长之间有着一种必然的联系。

因此,我们首先应该肯定教师阅读具有其专业价值,它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可以用下图表来呈现:

                     

首先,教师读书的专业价值体现在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尤以专业性阅读最为显著。具体为深化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基础)、丰富条件性知识(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的理论知识)、强化实践性知识(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其次,教师读书的专业价值体现在促使教师生成专业智慧,提高专业技能,尤以反思性阅读最为显著。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课程与教学的能力(一般课程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学科教学的能力)、班级经营的技巧、学生辅导的能力、认知教育环境的脉络与教育政策、教学与评价的技巧、课程的设计与选择、教育的目标与组织的需求,乃至于教育的理论与概念等均属于教师专业技能的部分。“书是智慧的钥匙”,教师阅读,就是与大师对话,与同行对话,与各种思想进行智慧的对话,从而生成教育实践智慧。只有热爱阅读的教师,才能充实自己的课堂,找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的话题。

再次,教师阅读的专业价值还体现在构建专业精神,尤以休闲性阅读最为显著。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成长史,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

读书可以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教育信仰,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正如著名大画家张大千先生所说:“作画如欲脱俗气、洗浮气、除匠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

并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是有价值的,肯定教师阅读的价值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意义阅读,即“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要实现教师阅读对教师专业的发展,还有几点注意事项:其一是阅读的内容和数量必须因人而异,切忌不能因为大量阅读,而放弃教学思考与教学研究,如有的老师迷恋于网络阅读,对教学工作敷衍了事,这种阅读就没有实现专业价值,而是一场灾难;其二是教师阅读应与教育教学生活整合,快乐阅读,兴趣阅读,快餐式阅读,可以怡情悦性,舒缓人的紧张情绪,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教学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一味地凭借自己的兴趣,教学思考就无法深入,不能进入更高层次的教学水平,教师就会越来越多地沉溺于琐碎而庸常的日常教育生活之中,教育生活状态单调而乏味。

(二)交流了教师阅读的心得

没有阅读差不多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表达,没有交流就没有思想的交汇与碰撞。写阅读心得实际上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生活进行观照、反思、寻求意义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感悟、领会,把自身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在平凡的教育生活中显现其不平凡的意义。

各实验学校(园)采取教师沙龙、学校书香节交流、阅读体会畅谈、阅读博客交流、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进行阅读心得的交流。如湖南大学幼儿园就采取了如下多种形式的交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班级读书交流。每月利用班会时间的后20分钟进行班级成员的读书交流,由班主任组织,也由每位教师轮流组织,互相谈谈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这些书对自己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2)年级读书交流。每学期由年级组长组织,开展一次本年级组教师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读书交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经验,讨论教学中的收获与困惑。

(3)全园读书交流。每学期开展两次全园性的读书交流活动,由教科研主任、保教组长分别组织。一次为专题读书交流会,大家针对同一本书谈自己的读书感悟;一次为非专题的读书交流,教师任选一本自己最有感触的书籍或文章,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并相互交换书籍进行阅读。

 (4)利用网络交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条件,建立文件夹“教师共享阅读”,由教科研主任每周推荐两篇文章,内容涉及新课改、一线教师的教育随笔等,以共享文件夹的形式存在,教师利用时间阅读。

在课题组的“教师阅读”博客中,我们可以读到实验教师广泛阅读的心得、欣赏、思考、批判、解读、分析、提炼,让我们看到教师阅读个性的彰显。以下摘录部分教师的阅读心得:

“我爱读书,爱那种在阅读中成长又在成长中阅读的感觉,这种感觉将让我享用一生。”——罗朝辉

“我意识到:作为年轻一代,固然有必要提倡多读经典,唯此才能超脱庸俗,摒弃浮躁,而作为年岁较大的,则更有必要多读一些现代学者的著作,唯此才能打破僵化、增添活力。”——金沙

“阅读了《关于‘文本危机’的狂思乱想》,后来,我发了个《‘狂思乱想’三篇透露的另一种‘文本危机’》,我借文本说理论,批判理论的自言自语、居高临下、言而无物、目中无人。”

“读了《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我总在想怎样才能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许改变是我们的出路。首先,改变不自信的形象;其次,要学会沟通;其三,学会尊重。 ”—— 刘玉芳

“我认为,教师应该遵循曾经热销全球的《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所倡导的理念:要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学会享受变化。只有转变思想,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时时刻刻从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和面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做个思想现代的教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又怎样做到才能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呢?我认为,今天的教师,首先要做到七个学会,即学会鼓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公正、学会激励、学会赏识、学会呵护。”——梁小双

“自学校发下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起,我就认真地读着,特别是认真的拜读了其中的第25、26条,‘想克服负担过重现象,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要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之后,深有感触。自由时间是丰富学生智力生活的首要条件。我们要使学生的生活中不单单只有学习,还要使学习富有成效,那就需要给学生自由时间。”——罗建芳

“左藤学先生站在教育理论前沿的高度却细致地观察到各种教学实践的细节,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释了如何创造活动、合作、反思的综合学习课程。一方面,我感到受益非浅;另一方面,我也告诫自己:做为研究者的教师,也应该学习左藤学先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之互为创造动力的精神,学习他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睿智。”——朱玮芳

“望着这位母亲凄楚的身影,想起平时王露同学那张郁闷的脸,我的心始终不能平静。我突然想起前些日子阅读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一书,该书围绕教学机智这个最具生命力的话题,让教育者更深地懂得: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机智教学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达到润物无声的艺术效果。于是,在这堂课的最后,我觉得应该为王露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反思自己的教学,仍常有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而不考虑学生状况地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让家长看到一份理想的成绩单,常常用讲解、大量联系的形式取代本应该让学生亲历的活动。阅读此书,它使我在教育情境中发现教育的真谛。”——袁海霞

(三)探讨了教师阅读的方法

教师阅读的方法有多种,既包括个体阅读,也包括集体阅读、小组合作阅读、互动阅读和分享阅读;专业性阅读与非专业性阅读;自主式阅读、任务驱动式阅读;休闲性阅读与工作性阅读;欣赏性阅读与反思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泛读法,精读法;涉及到具体的细节,还可以有垂直阅读法、内容交叉法、以写带读法、批注式阅读法等等。综合上述多种方式,我们觉得对教师专业发展帮助较大的有如下几种阅读方法:

1、支持式阅读法——尊重教师的选择,在读书中舒展心灵。

首先,应该支持教师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因为一个人对阅读内容的背景知识越熟悉,阅读内容与他的生活经历越有关,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理解的也就越深。只有让教师读自己感兴趣的书,才能充分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做到用读书来充盈、舒展心灵,满足自身的需求。我们可以和“妈妈教师”一起读《好妈妈慢慢来》、《卡尔·威特的教育》、《爱的教育》、《感悟童心》、《探索儿童心灵的世界》、《如何“惩罚”孩子最科学》、《儿童的100种语言》、《窗前的小豆豆》等,让她们在关注自己孩子的同时,用书本里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关注班级的每个孩子;支持年轻教师读《新手老师上路了》、《给老师的100个建议》、《做人的准则》、《沟通的技巧》、《细节决定成败》、《时尚杂志》、《青年文摘》、《读者》等,让她们以积极向上、美丽活泼的精神风貌投入激情四射的工作中;支持中老年教师读《家庭医生》、《健康是吃出来的》、《创业人生》以及她们喜爱的文学类书籍,让中老年教师在阅读中舒展心灵,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深入开展各项工作。

其次,应选择适合教师的专业类书籍。市场上有关教育的书很多,学者们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老师们来说好书更应该是名家名著,也应该是最适合老师们的,对她们有帮助的、她们能读懂的书。因此,应该让教师参与采购过程,根据教师不同的需求采购必备书籍,及时更新补充有较强时效性的学科书籍,逐年增加藏书量。例如,各类优秀教学活动方案以及教学法,涉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学改革最新信息等方面的教学书籍;看一次就有一次收获的经典教学参考文献书籍;国际国内有关学科前沿、学科项目建设、学科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的书籍;与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所从事的专业和所依赖的学科有着密切联系的研究项目的立项、项目研究的方法、项目研究的过程、研究项目的鉴定等方面科研信息书籍;同时,还应注意收集必备的工具书、各类专业报刊和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仅要收藏印刷型的资料,而且要收集教育教学教具、图片及模型等。更重要的是,要对各类书籍进行整理和分类存放,能让所有教师各取所需地阅读图书。例如,在幼儿园,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爱心与教育》、《教师反思的方法》、《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化之路》、《幼儿教育》里的好方法、好点子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请中老年教师读理论性较强的《多元智能的教与学》、《蒙台梭利的教育》、《亮出建构的风采》、《做个反思型教师》、《园本教研课程与研究》、《谁动了我的奶酪》、《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和他们感兴趣的理论书籍,进一步升华教师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

2、互动式阅读法——深入阅读内容,在交流与互动中发挥读书的作用。

要读书,但不能盲目地读,孤独地读或什么书都读。要读好书、深读书和研讨书,才能叫会读书、发挥读书的作用。另外,读书不是追求数量的多少,关键在于从书中所获得收益。要使教师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首先要支持教师用不同的方式表述阅读过的内容,引导教师在阅读中求异,把读书学习变成富有创意的活动过程,最终获得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其次要根据教师的阅读情况,结合实践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在学习共同体中,大家通过相互间问题的讨论,产生共鸣,引发思考,进而在自身的工作中进行探索、尝试,使教师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加深教师对书本内容的领悟,不断提升自我。

例如,开展“好书大家一起读”专题活动,每学期开学时向教师推荐一本专业好书,如:《透视课堂》、《有效教学方法》、《教学的革命》、《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为理解而教》;每周向教师推荐一篇专业文章,如《名师是如何产生的》、《成长的权力》,同时提出“这本书(这篇文章)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它们对你的工作有哪些帮助?”、“你读书时发现了哪些有趣的学习方法?”、“你如何做读书笔记和记录学习重点”等问题,让教师带着问题阅读,把阅读变成实践与研究的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阅读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素质,提升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及对专业理论的不断钻研。另外,在让老师们同读一本书之后,组织老师们围绕着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讨,鼓励教师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让大家从同伴的观点中获得新经验、新思路和新视角,引导教师进行自我构建,让教师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提升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艺术,这种读书的收益远远大于独自读书的收益,这种分享交流的阅读方法,不仅能让教师碰撞出思想火花,而且能进一步激发教师阅读的激情,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悦”读氛围。

3、启疑式阅读法——激活感知,积累经验,提供教师成长的阶梯

当教师在阅读遇到困难或是阅读兴趣减弱时,我们要“助”教师一臂之力,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将教师的阅读兴趣推向深入。例如,在指导教师阅读的过程中,遵循学与思相结合的规律,采用“阅前必思、说前得思、听中带思”的阅读训练策略,采用设疑的方法,帮助教师逐步学会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的能力和求异、求新的思维,引导教师联系自身生活实际理解阅读内容。

另外,可以采用“抛接球”的阅读沙龙活动解读书本:首先,要科学的为教师“选球”,因为在阅读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思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抛出的球很多,究竟选择怎样的球,这很重要。有的思维点很浅显,没有必要去问老师,有的思维点跟讨论目标关系不大,也没有必要做太多展开和扩散,有的思维点藏的很深,却很重要,应该选择与讨论目标关系紧密而且符合教师实际水平的问题,认真、科学地为教师选球。其次,要艺术地给教师抛球。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语调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巧妙的给老师抛球,老师不仅有能力接球,而且接得很快乐。最后,应该让教师跳起来接球。思考在把问题抛给老师时,是否可以悄悄地抛得再高一些?让老师们跳起来接球呢?在读完一些优秀教育专业书籍之后,通过“选球”——选择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符合教师需求的问题、“抛球”——针对教师的不同水平抛出不同标准的问题、“接球”——教师在原有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大胆进行阐述、解读阅读内容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教师在平等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主动交往的愿望和对阅读的热爱。

(四)总结了教师阅读的途径

教师阅读要有选择,不能囫囵吞枣,浪费生命。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自己需要的书,阅读大家推荐的书。杂志、书籍、报纸和网络应成为教师阅读的主要媒介。具体说来,教师阅读的途径有如下几条:

1、电子阅读。电子阅读主要指通过网络浏览,网络上的资源异常丰富,教师切勿被五花八门的信息看迷了眼,使宝贵的时间不知不觉流逝。可以进行“定向搜索”和“定址阅读”, “定向搜索”即根据自己的当前需要,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快速浏览再选择要点详细阅读;“定址阅读”是指教师可以将比较有影响力的、权威性的网址或者博客网址添加到“收藏夹”中,可以随时浏览。如:小学科学教师网就有: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网、汉博·中国科学教育网 - “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支持网站、人教网小学科学栏目、小学科学网等。还有如教育在线、人教论坛、K12、新课程在线等教育网站,在网站平台上与名师对话、交流、学习,受益非浅。除此外,还可以下载各种文学书籍,进行免费阅读。

2、图书馆(室)借阅。目前图书馆(室)的书比较丰富,但真正适合教师的书还是不

太多。

“书非借不能读也”,借阅的书往往在规定的时间内要读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对于书中的重点章节,可以进行摘录或复印。

3、图书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经常进行图书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除此以外,对于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图书而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教育名著,还可以采用图书漂流的方式,促进交流。了解书籍——介绍书籍,初步激发兴趣——图书漂流,教师在与其相应的“读书漂流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传给下一位教师……传递的不仅是书籍,还有心灵感悟——组织交流活动,谈谈自己的收获,共同解决读书中遇到的难题。

4、自己购买或订阅。教师自己购买或订阅的数量和类别还是要慎重选择,不能一时心

血来潮,盲目跟风,买了之后束之高阁,如有位老师说:“除了专业刊物外,我还订阅了《读书》、《随笔》、《读者》、《小说选刊》、《散文》等,但这些杂志并未能像每天送来的牛奶,一年到头,好多杂志连翻都没翻过一页。至于书本,除偶尔看几本当时的畅销书外,现在回忆起来的也不多。”而另一位特级教师在回忆对他影响最深的刊物时,就是《小学语文教学》,那是学校唯一订阅的一本语文教学类杂志,她每期必看,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学校赠送。学校赠送的书籍应经过精心挑选,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可以赠送不

同的书籍,并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使教师读得精细、认真。一本好书,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如有位老师感慨:“对真正让我开始思索琢磨语文教学的,是学校赠送的《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这本书对语文教学强烈的批判态度,深刻的反思意识,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从迷茫不知所措中走出,开始学会了用自己的大脑思考。”

六、             研究的基本结论

1、阅读不仅改变一个人的精神,更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阅读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开发。它能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精神品位、人格品位和思维品味。教师把读书当成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和状态,就能在读书活动中找到更多的职业乐趣,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赋予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阅读成为教师生活方式的过程,是与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过程相辅相成、互为推动、互为因果的。

2、通过阅读,教师在精神气质上不但获得了新的意义,而且让他们在与学生的心灵沟

通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教师没有接触过,教师不知道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因此我们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学生随意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到当前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有些甚至是当前的热点和焦点。教师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在与学生交往时,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从而增加彼此的交融性。

3、教师阅读,收获的不仅是满屋的书香,还有从教学到科研全方位的兴趣和喜悦。

教师阅读,有助于形成对于教育问题的基本认知框架,确立起关于教育的基本概念与

认识,就能更敏锐地反映观察当下教育教学的实然状态,更细腻地梳理课程症结和运行阻滞,从而发觉并生成层出不穷的课程问题,组合出新的教育观点,嫁接出新的课程策略,并发展和丰盈个人的思想。

4、网络的利用,将阅读从现实世界引向虚拟世界,阅读者也获得了更大的自我表述的

自由。

网络阅读的及时性和广博性,使教师更快捷地了解到最新信息,更广泛地与古今中外

的教育家对话,而同时也促使教师在阅读的同时“一吐为快”,读写结合,读思结合,使自己的教育更加平实而有深度,教育线条简约而丰满,紧贴地面行走。

5、“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方式,让教师把读书、交流与反思结合为一个整体,

使得教师的阅读要时时面对来自教学实践的挑战,这种挑战又激发了教师新的阅读热情。

其实,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阅读,都需要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想法”并转化为“做法”,并将教师个人化的教育想法称为“教师的信念”,有了“教师的信念”之后,“教师的行动”才会随之改变,改变的馈赠必将是新一轮的阅读热情。

6、阅读是十分个体化的事情,但阅读因为能够被分享而获得了更为强烈的公众意义,

对于教师群体的成长,功莫大焉!

教师阅读是内源性的,应关照自身需求,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既有深刻的思考,也有单纯的欣赏。而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在分享中领会其主要的思想观点和理论逻辑,悟出精神,形成思想,获得真正系统的知识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知识,走向教育理论的源头。

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教师应以甘于寂寞、锐意求索的心志,以书为伴,与书对话,心无旁骛,沉醉于书香之中。我们

期待,让教师阅读的过程成为教师人生发展的智慧之路、幸福之路。

七、             教师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读量少或不阅读比较普遍

据相关资料统计,20##年法国人均读书14本;20##年韩国人均阅读一般图书11本;读书数量最多的是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读书时间最多的是印度人,大量阅读者平均一周10.7个小时。[1] [2] 20##年加拿大人每年平均阅读消遣书大约17本,每年读书超过50本的占加拿大人口的13%。[3]而在我们的调查者中,只有35.9%的平均每年阅读图书可能在24本以上,仅18%的平均每周阅读可能在3小时以上,也就是说,还有大量的教师阅读很少,甚至有可能根本就不阅读。

访谈中,部分教师坦言,以前入睡前总是要有一段阅读时间,但现在床头已没有了放书的习惯,更多的是选择看电视、上网娱乐等,自己也不清楚是从什么时候起有了这种变化。

2、阅读本身存在一些不良倾向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阅读最多的是教学参考书,最想阅读的教育类图书,是教育教学案例,即倾向于阅读直接有益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图书,其阅读面比较窄,缺乏阅读的超越性,带有明显的 “功利性”倾向;还有教师最主要的阅读媒介是杂志,杂志相对于系统论述某一问题的图书来说,内容更为丰富,选择范围更广,其阅读层次比较低,缺乏阅读自主性,带有“不求甚解”和“囫囵吞枣”倾向;再有教师最爱阅读生活知识类图书,在最经常阅读的杂志中,娱乐类排第二,并且与排第一的教育类相差仅仅0.5%的比例,其阅读缺乏目的性,带有“随意性”和“消遣性”倾向。

 在访谈中,许多教师也谈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良阅读倾向。如有的很多时候是没有具体阅读目标的,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什么书卖的好、读的人多就读什么书,往往以消遣阅读为主,满足于获取一些新闻信息、读几本畅销书,陷入流行的“快餐文化” 圈子。有的阅读基本是根据工作生活需要来决定的,不读对自己无用的书,不同的时间段会更为关注某一方面的图书。怀孕了,就读孕育方面的书;新学期开学要进行环境创设,就读教育环境布置方面的书;要写论文,就读教育方面的书,寻找类似于“苏霍姆林斯基说”等名家经典;要投资理财,就读金融方面的书等等。即使如此,涉猎的学科范围也非常有限。有的阅读目标仅局限在专业领域,不读闲书、杂书,或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依据,收集文献资料,或为某一个教育教学活动,寻找合理有效的解释,或为研究某一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寻求帮助,但往往又不知读些怎样的好书,很少能得到专家同行的指导帮助。偶尔能得到一些专业的理论书籍,也只是随便翻翻,很难深入,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无法将实践与理论对接。

(二)教师阅读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1、没有时间阅读

在学校或幼儿园,因为教育对象年龄小,教师的体力消耗和精神压力都是很大的。光从作息时间安排看,他们基本上就是全天候。而且只要是在工作场地,他们的入厕、进餐就都必须快速解决,要时刻保证学生们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即使不带班时,也要备课、改作业或制作玩教具,有时还要兼任兴趣小组的老师等。可见,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每天实际工作的时间是无法用小时来衡量的。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确实不多。还有,目前教师队伍具有年轻化和女性化的特点,处在既要照顾父母长辈,又要哺育儿女的时期。来自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使得她们较少有时间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读自己喜欢的书。

2、缺乏阅读氛围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迫使人们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人们的价值观和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态日趋浮躁,人们开始把有限的精力用来追逐与自己关系最密切、最实在、最直接的利益,不论是教育系统还是整个社会都与静心读书的氛围不甚和谐。因而生存压力与物质诱惑使房子、车子、股票、基金、化妆、美容成了教师关注的重点,“百分比”逐渐成为他们对事物的换算方式,阅读正逐步淡出他们的生活。即使存在,阅读也越来越被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当成了手段,或多或少染上了利欲的色彩。

同时,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的时代,阅读成为人们主要甚至唯一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成为娱乐消遣的最主要方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尤其是现在的电视、网络等电子媒介比纸质媒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量多,选择空间大,速度快捷,自由时尚,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这些娱乐方式更多地占据了许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本来就不多的自由支配时间,阅读时间自然大为减少,有的甚至放弃了阅读。

3、阅读意识不强

记得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有的。可见没有时间作为教师不阅读的缘由是站不住脚的。访谈发现,有的教师仅仅把阅读理解为人生的某段历程,毕业了上岗了,阅读就结束了。有的认为阅读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之一,遇到问题没有合适的方法就去阅读。有的觉得工作了几十年,什么风什么浪都经历过,自身经验很丰富,用不着阅读,或现在的东西更新很快,学也学不尽,干脆不阅读,林林总总。教师不阅读看来确实不是时间问题,而是对阅读没有树立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阅读对于教师自身成长的意义,自然不会有“终身阅读”的理念,也不会把阅读当作人生的一种生存方式。

4、缺乏良好的阅读引导与培训

在教师入职前,师范院校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速度、阅读效率与阅读习惯等问题的研究很少,几乎没有,更谈不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了。入职后,教师的阅读如调查显示,更多的时候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个人自觉自发行为,很少有人关注。有的教育机构也曾呼吁和鼓励教师多阅读,但基本上是没有具体落实,最后不了了之。有教师说,如果教育机构像抓教学活动竞赛那样,逼着、管着,也只好读。再说了,整个教育评价机制至今也未见过有评价教师阅读状况的。所以教师阅读在缺乏指导与研究、缺乏监督和指引的情况下,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自然偏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5、阅读服务不够理想

走访发现,教育机构的图书馆(室)条件简陋,管理手段落后,图书陈旧,学科结构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知识发展变化的特点,不能与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步,教师很难在图书馆(室)找到自己中意的图书,久而久之日渐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而社会上阅读组织机构及开展的阅读活动不成气候,给教师阅读提供的有针对性的图书和信息很少,即使有,信息传递也不够及时,教师想要的图书也不一定保证能购买到,并且个人知识经验有限,购买数量也不会非常多,因此,教师阅读要上台阶障碍重重。

八、             理论分析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断言: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们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并且他还说,“一个不属于任何文明的,缺少一个文化核心的国家”,“不可能作为一个具有内聚力的社会而长期存在”,“在一个世界各国人民都以文化来界定自己的时代,一个没有文化核心而仅依赖政治信条来界定自己的社会哪里会有立足之地?”

文化在哪里?在前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器物形态的文化成果中,在社会沿袭下来的各种规范和观念形态的文化遗产中,也在我们的语言、文字、衣食住行、生活习俗、知识、思想观念中。这就是文化的稳定性。“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生物界的基本规则,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社会文化中,那些“适应性”强的东西流传下来,就成为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精华,这些精华是人们对自身和社会认识不断加深的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标志。幸运的是,它们绝大多数都已经以以书籍为代表的物化形式中固化下来,成为传承文化的最好载体。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可以宣称,中小学教师的文化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

因为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和表现,所以任何一种文化都要随着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而发生、发展、演变、进化、衰落。我们今天面对的现实就是,人类和二千五百年前一样,重又开始面临着世界性的文化危机,这种危机在社会学家描述的那样就是:人的自主能力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而生活的标准化和精神道德价值的同一化趋势又与之发生了冲突;社会意识跟不上思想、时尚和品味的潮流;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落后于科技进步的速度;作为文化发展主要方面的创造积极性日渐减退,而次之的生产效能却在提高。

这种危机是深刻的。在这种现实中进行生存活动和社会运动的教师,不可能不亲身体验到这种不同的文化理念、文化价值观念、文化要素、文化特质带来的冲突和碰撞,而且也不可能不在文化反省和文化批判的层面上,面临不同的文化观念和文化精神的自觉冲突与争辩。中小学教师作为一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数量庞大,有悠久历史,需文化担当的职业,一直以来,都天然地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责任,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自会形成一些普遍性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这些东西是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并与教师群体的内部关系一起,构成基础教育教师的职业文化。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文化既然少不了教师个体作为其主体性的参与,那么,随着中小学教师对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随着经济、社会,以及人们意识的进步,尤其随着教师对理性力量的追求,以及试图用理性来改善生活、工作状况的专业发展要求日益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文化也将以其特有的步伐形成、发展。

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小学教师的职业文化确实存在着一些负性的东西。朱国忠老师的研究②发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方面,本最该是引领学生习得文化、熏染情怀的中小学教师,却多数存在着在语言方面“几乎处于修辞的零状态”,在他们的作业批语、学期寄语中,看不到富有生命力的个性语言;在具有丰富语义的教材、书本前,几乎处于“零感动”的状态,没有感动,没有激动,没有拍案而起,没有唏嘘不已……;“在教师的谈吐中,听不出、看不到‘厚积薄发’的功力”,在他们的工作中,也“完全失去了追求人的发展的价值旨趣”。

王少非教授在进行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多重障碍问题研究时③,则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文化性障碍作了细致归纳。他认为中小学教师群体中一是存在着明显的沉默文化,似乎表现出“集体无语症状”;二是有一种典型的个人主义倾向,“绝少有真正的,真诚的合作”;三是弥漫着一种明显的保守主义文化,“从事着最应当探究的职业的人却极少进行探究”。

这些判断如果基本准确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它与世界范围内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公众的重视,教师唯有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的中小学教师专业要求是极其不相称的。

九、             我们的建议

针对教师阅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肯定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工程。为此,课题组通过调研认为,教师的培养培训机构和管理部门以及图书出版部门等其他社会机构,应清楚地认识到教师阅读的意义和价值,齐心协力,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为之努力。

1、教师自身要提高对阅读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养成积极的阅读态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师培养培训机构要深入进行师范专业学生阅读的研究,并多开展阅读相关的活动,如“阅读讲座”,要让学生明白阅读对人生的价值、对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并获得阅读的方法与技能,提高阅读能力;“好书推荐”让学生养成及时捕捉阅读信息的习惯;“阅读沙龙”为阅读爱好者提供空间,并吸引学生加入等等。从而把学校塑造成阅读的学校,学生塑造成终身阅读者。

3、教育机构及相应的管理部门要重视教师阅读,保证教师的阅读时间,注重教师阅读自主性的激发,保证阅读投入,并加强对教师阅读的管理与监督,使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如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使教师分享阅读的快乐,赋予教师图书购买参与权使教育机构图书馆(室)建设更为完善,提高图书馆(室)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为教师们提高高效优质的服务等等。

4、图书出版部门等其他社会机构要注重阅读宣传与引领,为教师提供具体的图书信息资源,当然并非全指教育领域,而是要结合各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应根据教师群体的阅读需要就如何增强阅读内容的吸引力,激发教师阅读的兴趣,突出阅读活动的参与性,注重挖掘阅读文本对现实实践的启示等,出版适宜的图书。另外,还可以通过设立教师阅读专门团体,如组织读书节、名师讲坛、名著论坛等相关的阅读活动,最大限度地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总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一种生命形态,如若养成了习惯,最终将走向阅读本身。教师阅读在各方的共同关注下,必将有所改观。

十、     主要研究成果

一)教师阅读的体会:约200 余篇——《教师阅读的博客》;

二)调研报告:

1、罗慧、谢福胜、刘翠鸿:《关于当前城镇小学、幼儿园教师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现代教育报》20##年10月;

2、罗慧:《调查显示:教师是我国阅读的主力》——《中国学生健康报》20##年9月10日

3、张晓辉:《幼儿教师阅读状况调查》——《学前教育研究》20##年6期

(三)论文:

1、罗慧:《阅读:教师的文化标志》——《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年1期;

2、罗慧:《阅读可提升教学智慧》——《中国学生健康报》20##年4月23日;

3、龙梅英:《幼儿园、小学图书馆(室)的地位和作用》——《湖南第一师范党报》20##年4期

4、罗慧:《教师的阅读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年5期;

5、刘翠鸿:《谈谈教师读书》——《当代教育论坛》20##年9期

6、陈铮:《让教师在“悦”读中成长》——《学前教育研究》20##年11月

7、罗慧、张晓辉:《图书资料信息支持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刍议》                        《当代教育论坛》20##年12月

8、谢福胜:《教师阅读与专业发展综述》——《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年1期

(四)读书随笔:

1、 罗慧:《崇拜 心情 眼光》-----《中国教育科学学报》20##年3期

2、 罗慧:《第一家庭与女儿的成长》——《学前教育研究》20##年7—8期

3、 罗慧:《小王子的爱与死》——《中国教育科学学报》

4、 罗慧:《第一夫人和她的女儿经》——《中国教育科学学报》20##年12期

5、 罗慧:《将军与女儿》——《中国教育科学学报》20##年4期

6、罗慧:《每个跳蚤都有它的用处》——《湖南教育》20##年3期;

7、罗慧:《爷爷泡的茶》----《湖南教育》20##年2期

8、罗慧:《格格不入的学校教育制度》——一份70多年前关于乡村教育的调查

附:主要参考文献:

[1]朱旭东、周钧,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20##年第1期:68-73.

[2] 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年1月:9-14.

[3]胡根林 ,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视角[N],中国教育报,20##年11月16日第8版.

[4]读书是我们获得信息与知识的方式[EB/OL],中国素质教育网,http://www.chinaszjy.cn/gxff/ShowNews.asp?newsid=7321.

[5]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J],课程·教材·教法,20##年12月:68-71.

[6]美国教师的阅读[EB/OL],新思考网,http://xbyx.cersp.com/xxzy/tszs/200802/2226.html.

[7]康万栋 康瑛,读书与教师专业发展[J],天津教育,20##年7月:35-36.

[8]侯怀银,让阅读成为教师的基本生活方式[J],教育科学研究,20##年2月:34-35.

[9]朱国忠,专业阅读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J],四川教育,20##年第六期:20.

[10]徐启建,公共阅读岂能从教师书单中“遗失”[N],中国教育报,20##年4月21日第5版.

[11]朱和平,素质教育与教师阅读类型的转变[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年第三期:72-73.

[12]美国教师的阅读[EB/OL],新思考网,http://xbyx.cersp.com/xxzy/tszs/200802/2226.html.

[13]育星教育网[EB/OL],http://www.ht88.com/downinfo/21119.html.

[14]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EB/OL],http://www.renwensy.net/dspd/dspd1_2.asp?head=dspd.

[15]刘良华,教师阅读的理由与方法[EB/OL],http://hi.baidu.com/chenyumei128/blog/item/5d8a21357bd3828fa61e1286.html.

[16]徐雁,现代社会的阅读与阅读行为[J],常熟高专学报,20##年9月:69-75.

[17]宋文芳,浅论当前教师阅读层面中的视角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年6月:94-95.

[18]美国教师的阅读[OL],新思考网,http://xbyx.cersp.com/xxzy/tszs/200802/2226.html.

[19]逮克宏,谈影响教师阅读的因素[J],青海教育,20##年10月:9.

[20]黄美蓉,教师阅读状况的个案调查[J],教学与管理,20##年3月:40-43.

[21]李世淼、龚小平,农村小学教师阅读教育报刊的现状及思考[J],青海教育,20##年12月:31-32.

[22]刘建琼,渴望:册读时代——中学教师书册阅读现状调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年7月下半月刊:94-98.

[23]罗慧、谢福胜、刘翠鸿,城镇小学、幼儿园教师阅读情况的调研报告[N],现代教育报,20##年10月15日.

[24]汤飞平,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聚焦教师阅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 年第2 期:70-72.

[25]干国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新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模式[EB/OL],http://bbs.eduol.cn/20##-1/19/160618484112.html.

[26]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年6月.

[27]刘良华:在阅读中唤醒自我、更新自我[N],中国教育报,20##年1月3日第8版.

[28]苏兴海,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考与感悟[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年2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