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马公乡森林养殖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深入发展马公乡森林养殖业的调研报告

马公乡人民政府—许弟鲲

20xx年1月10日

近年来,马公乡充分利用灾后重建的有利形势,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按照“优化要素、持续推动”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森林土鸡养殖产业,创新养殖经营机制,使森林土鸡成为全乡除中药材种植业外的又一农业支柱产业。截止20xx年底,全乡已由20xx年的土鸡一千多羽发展为6313羽。已成为马公乡人民增收的又一大亮点,但是在浙江援建组返浙后,由于缺少资金和智力方面的支持,马公乡的森林养殖业发展目前已陷入瓶颈,不负地震后三年飞跃式发展的盛况。

一、马公乡森林养殖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有森林总面积3729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8.7%,有林地4436公顷,灌木林544.8公顷,未成林地277.4公顷,全乡绿化面积近90%,本身即拥有香獐、黄猴、青鹿、野猪等兽类60多种和雉鸡、锦鸡、啄木鸟、画眉、山鹰等鸟类80余种。全乡平均海拔1300多米,属亚热带气候,全年气侯夏短冬长,平均气温12°C左右,春天微寒,夏天微凉,秋冷,冬寒,雨水充沛,非常适宜于亚热带动植物生长,而且地广人稀,在面积6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仅生活着不到千人,人均土地占有面积可达0.07平方公里,拥有充足的自然资源发展森林养殖业。

(二)拥有一定的市场和群众基础。三年来,经过浙江援建干部和全乡干部群众的的积极宣传,在本市范围内马公的森林品牌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从市场反馈的情况分析,紧紧广元市场的需求,仅靠马公乡目前的产业规模就很难短期内全面满足,更何况在周边市县,还没有出现与之竞争的森林养殖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前景相当广阔,市场潜力几乎无限。同时经过三年来的不断投入,部分农户已经从生态养殖中尝到了甜头,使本乡农户培养出了一定的生态养殖观念,对于生态养殖技术开始有了一定的学习需求,为森林养殖业的进一步推广和扩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大量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曝光,人们对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从单纯追求数量转向追求质量,从追求产量的增长转向追求健康环保的品质,使得人们对原生态食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们情愿多花一点钱,也愿意选择健康绿色的食品。从而使森林生态养殖拥有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森林养殖业相对于传统养殖业,在硬件设施和饲料利用上都要节约相当大的资金,边际产出效益相当的明显,更能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增加其参与积极性,且因其属于朝阳的新兴产业,扩展空间还相当的广阔,发展潜力十分的巨大。

二、森林养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产业观念不强。马公乡大部分农民仍是"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思想,只把森林养殖业当做家庭副业对待,使森林养殖业难以形成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发展势头,没能大幅度的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无法刺激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限制了森林养殖业的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进程。

(二)产业结构单一。目前马公乡除森林土鸡养殖的发展势头良好外,几乎没有其他的相关养殖项目,抗风险能力极差,一遇大规模疫病或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及易给全乡经济造成沉重打击,最终使农户产生畏惧心理,不敢主动寻求产业发展。

(三)产业层次低。马公乡除政府扶持的十几家养殖大户外,其余农户几乎都是自产自销,又没有相关的加工企业为其提供科学和专业的开发,整个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链,无法形成以产业促规模,以规模带产业的良性循环。

(四)科技信息服务滞后。由于马公乡地处偏远,信息不畅,科技服务网络几乎不能发挥作用,畜牧科技人员更是及其短缺,没有依靠科学技术提高森林养殖产业的生产能力,自身几乎没有开发新品种、推广新项目的能力,无法形成科技兴农、以农促科的良好局面。

(五)开发资金严重不足。浙江援建组返浙后,科技推广的投入比重降低,又没有引进企业,政府财政投入能力也

有限,只能起到引导作用,产业发展几乎完全依靠农户自主发展。从而难以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和科技含量,造成马公的森林养殖业发展陷入瓶颈。

三、推进马公森林养殖深入发展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抢抓全民重视食品健康这一历史机遇,围绕森林生态养殖这一天然品牌,积极探索创新经营模式,丰富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在上级政府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引领下,把群众的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马公乡的原生态资源优势,将马公乡打造成为全县甚至全市的生态养殖的品牌基地。

(二)外引企业,内修联合。一个产业的形成光有政府的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企业的技术投入和市场开发,所以笔者认为马公的森林养殖业要想建成为一个品牌,需要引进或自主培养几个龙头企业,由其带动马公的各类经济组织,提高科技水平、更新经营机制、扩大生产规模,使其“科技化、专业化、规模化”,实现由粗到精、由主到副,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三)坚持生态为本,科学合理开发。马公乡地处偏僻,地形陡峭,本不利于传统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马公乡“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优势凸显出来,只有紧抓这一优势,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粗暴的掠夺性开发,才可实现马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马公的百姓长久的富裕,真正摆脱贫困。

(四)加大动植物防疫力度,确保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植物检疫法》和《动物防疫法》,严防把牧草疫病和动物疫病带入本乡境内;要提高防控部门的业务水平,调整人员配臵,使其对各类的畜禽传染病都能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及时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养殖场地检疫,又要搞深加工场所的检疫。

(五)各方协调,互惠互利。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其他经济主体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资金投入体系;要认真贯彻市、县的相关产业发展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各方面政策资金。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对养殖户和龙头企业等给予信贷支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险等业务。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推动森林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虽然马公乡的森林养殖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其本身经济基础和硬件配套的底子非常薄弱,而生态环保理念又是一个新兴的经济理念,政府本身的战略导向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探索阶段,造成整体战略导向不明、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市场开发不完善。从而陷入一个发展的瓶颈,无法使马公农户通过这一新兴的经济概念,合理转化利用马公丰富的自然资源脱贫致富,因此笔者以作此文,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拓展政府思路,使马公乡的开发更加高效合理,使

马公乡的人民能够真正“靠山吃山”,走上可持续的小康之路,长效的脱贫致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