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汽车行业的火爆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保持迅速增长, 20xx年收益为1.644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零部件行业盈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但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达到全球最高的盈利水平,并不意味着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拥有了更多的专利和核心技术,其实除了规模以外,汽车零部件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德国、美国、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汽车强国,除拥有一批强大的整车厂商外,还在于其背后“矗立”着一批强大的零部件公司:德国大众背后有博世、西门子,日本丰田、本田背后有电装和爱信,美国通用背后有德尔福、伟世通等,韩国则是靠摩比斯支撑。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增速较快,但由于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并受国外厂商的挤压,深陷“内忧外患”之中,已成为制约中国汽车产业做大做强的主要“短板”之一。

20xx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变之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汽车消费市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如何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中国零部件产业任重道远。

1、零部件被外资垄断,核心技术缺失,成中国汽车产业软肋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能够支撑起年产1800万辆汽车生产配套的规模和满足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80%以上零部件本土化的配套要求。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并未随着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的持续增长而持续缩小,反而有扩张的趋势。

20xx年9月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商务部机电司司长张骥在会上披露:“近六年来,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持续增长的情况相反,汽车产品贸易的逆差不降反升,20xx年255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整车逆差240亿美元,零部件产品逆差15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的比价差距更是惊人,比如里程表,进口价格相当于出口价格的41.3倍;再比如车辆坐具,皮革和再生皮革,进口部件相当于出口部件的26倍;车辆用的速度计,进口是出口的16.5倍。由此可以看出中外零部件企业的差距。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主要产品仍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外资企业垄断,零部件出口技术附加值低,资源消耗大,缺乏品牌效应,极大的制约了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与自主研发。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技术在内的汽车产业三大关键零部件技术中,我们几乎全面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零部件几乎全靠进口来维持,变速箱、发动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高达60%。国内高端零部件产品,基本被外资垄断了,目前全中国自动变速箱的销量大概有几百万台,中国本土零部件厂提供的不到2万台,中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变速箱基本上是零。大陆、博世、德尔福、万都、艾德克斯、万利等6家外资企业几乎包揽了国内液压ABS的生产,西门子、德尔福等4家企业EMS的产量占全国EMS产量的80%。传感器、电子芯片等高端核心技术几乎百分之百掌握在外资手里。虽然中国有世界最多的零部件企业,也有大批产品出口海外,但都是轮毂、车轮、转向节等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仍处于跨国采购链的低端。

2、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零部件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是建设汽车强国的‘短板’,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时间比整车企业要短,整体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20xx年,全国7000多家企业零部件研发投资一共才49.7亿元人民币,仅占销售收入的0.66%。据来自英国劳工部的统计,20xx年到20xx年度,博世零部件研发投入26.1亿英镑,相当于中国的零部件研发投入的7倍。进入中国的国际零部件企业巨头除了博世外,还有电装、德尔福等国际零部件巨头。与之相比,中国零部件企业的的投入就更没有可比性了。

3、零部件产品模仿性高,缺乏创新

中国大部分自主零部件企业仍停留在来图加工、样品测绘阶段,面对整车厂推出的新车型、新品种、新技术快节奏的高需求,很多自主零部件企业只能疲于应付研发任务,无暇顾及提升自身的基础研发水平与配套能力。

显然,模仿已成为阻碍我国汽车零部件水平提高的一大痼疾。从模仿起步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要经过很长的过程。在面对跨国公司对高端技术的垄断和国内汽车市场对外资高度开放的大环境下,很少企业有这样的耐心。由于中国汽车市场需求旺盛,而模仿投入少、见效快,不少企业把模仿作为主要手段,乐此不疲,并且还误认为产品核心技术靠模仿就可以掌握,所以只重视制造设备的引进、更新升级,不重视研发投入,因此出现高端设备生产廉价低端产品的普遍现象。同时也使得我国零部件企业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途径越来越窄。

4、高端人才短缺,整体环境不健全

面对长期以来只能以仿制为主的零部件产业,人才、尤其国际化高端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掣肘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科技人才极度短缺,培养体系不健全,零部件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严重,行业高素质的人才大都在外资企业。

中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掌握必须依靠创新人才,而人才需要培育和发现,需要宽容的环境鼓励创新、激励创新、宽容失败。技术的问题必须要有懂技术的人来解决,必须有常年的积累,才能渐进式地发展,

但是现在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缺少踏踏实实、耐住寂寞的工程师。另外,中国零部件企业整体环境尚未建立一种宽容失败的学术氛围。

5、产业规模大,但缺乏规模效应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零部件企业共有2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近8000家。2万多家企业的产品占据了国内零部件的80%,销售额却只占20%,并且90%的产品集中在低端。20xx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为1.644万亿人民币,平均每家产值仅为0.8亿元左右,生产规模小,实力弱,缺乏规模效应。

近日,《AutomotiveNews》公布了20xx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排名,美国30家、日本28家、德国17家企业,其余25家被法国、韩国、加拿大、瑞典等10个国家所瓜分,而作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中国,没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排名第一的德国博世20xx年的销售收入达473亿欧元,占20xx年整个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的四分之一以上,我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万向集团20xx年汽车业务的销售收入仅为33亿美元,距离榜单最后一名的瑞典企业SKF汽车部尚有较大差距。

6、国产零部件主要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

7、国际贸易形势日趋严峻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汽车零部件开始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在海外尽管物美价廉,但是由于核心竞争力缺失,产品替代性强,因此屡屡被以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方式拒之门外,从紧固件到汽车轮胎、轮毂等,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遭遇的贸易摩擦从未间断过。

二、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趋势

近几年整车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28.75%,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每年平均增长36.82%,高出行业平均水平,作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支撑,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规模数量的攀升,更重要的是产业的升级,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发展能力,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呈现四大趋势。

1、中国零部件趋向产业集群

随着近年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我国现已基本形成东北、京津、华中、西南、长三角、珠三角等六大零部件的集中区域。目前国内有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各种产业园区1000多个,其中关键的集群区或地带超过100个。

20xx年初,以柳州为龙头,辐射桂林、南宁、玉林的广西领部件产业集群正式启动。以开发新型、新能源汽车与发动机为突破口,培育自主品牌,共同突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有产业聚集的地区,其市场竞争力一般比没有集聚的区域高,有产业竞争力的区域,肯定有一定程度的产业集聚”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相关负责人提出近几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活跃,正是源于零部件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有反过来刺激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升级,美国的底特律、日本丰田汽车城等均是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是一个系统集群,从原材料、零部件、设备制造、联合加工到最后组装出厂,是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2、中国零部件趋向能力提升

两年前陕西汉德公司向印度AMW汽车公司进行车桥技术出口,是中国汽车总成技术的第一次出口。汉德的尝试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在出口方面的变化,汽车零部件的出口正由单一的产品型开始向资本输出型和技术型转变,由劳动密集性、材料密集型的低端产品开始向附加值高的机电类产品出口转变,出口市场由售后市场进入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配套链转变,自主知识产权零部件的出口比重不断加大。

近几年,中国迅速崛起一批创新型零部件企业,如万向集团、陕西法士特、福耀玻璃、信义玻璃、广西玉柴、深圳航盛、浙江银轮、南京奥特佳等,这些企业深更专业化细分市场,通过持续创新摸索从而掌握了先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当前汽车零部件产业已有十几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超过百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关键零件部件创新能力的提升,使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拥有新的市场位臵。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国内汽车厂商奇瑞、化晨、上汽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动机,成为专业的发动机生产商,广西玉柴更是拥有自主开发和国内外市场参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同时,中国零部件尤其是骨干零部件企业正在不断拓展经营领域,搭建符合自己优势的产业链。华晨汽车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合作生产轿车用手动变速器及双离合变速器(DCT)。业内专家认为,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在通用零部件上联合开发,通过建立共同研发平台,提高了中国零部件企业系统化、模块化的配套能力。目前,系统化、模块化供货已经成为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趋势。

3、中国零部件企业海外收购渐成模式

中国零部件企业面临着高端产品无竞争力、低端产品劳动力成本趋高的双重压力,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技术以及与汽车集团具有血缘关系的

企业将实现快速发展。

中国零部件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之策是提高研发及技术水平,进行产业链地位升级,才能有效突破行业瓶颈,实现快速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零部件制造企业落后国际先进水平至少十年,要想在人才及技术缺乏的情况下短期内实现飞跃发展的便捷之路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因此,未来有两类企业将实现快速发展,一类是通过海外并购获得技术的企业,如近期北京太平洋世纪收购美国通用汽车Nextee转向系统、潍柴动力收购法国引擎制造商MoteursBaudouin等。另外一类是与汽车集团有血缘关系,借助集团实力实现规模化经营的企业。20xx年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明确表示整车行业将通过兼并重组,使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整合到10家以内,这种趋势将传导给零部件企业,依托大的汽车集团的零部件厂商将实现快速发展。

全球经济危机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最好的跳跃式发展的机会。在国家鼓励“核心零部件自主化” 的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零部件企业把抄底海外视为获得核心技术的最佳路径。

20xx年中国零部件公司圣龙集团以1599.4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世界500强中的博格华纳旗下SLW股份有限公司90%以上股份。此次收购使圣龙集团获得了SLW公司的技术和市场。京西重工以不超过9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德尔福相关业务的机器设备和知识产权及德尔福的客户和产品供应合同。

20xx年浙江汽车零部件公司、宁波韵升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兴电机的四个股东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宁波韵升以近9200万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兴电机工业株式会社79.13%的股权。

20xx年4月,中航工业汽车公司与北京亦庄国际在亦庄开发区举行联合收购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暨中国区总部落户北京开发区的签字仪式,为耗资4.2亿美元、迄今为止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最大的一次海外

收购画上句号。业内专家表示,此次收购标志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关键零部件系统方面拥有了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产品、优质客户、成熟的人才与管理团队。此外,还将帮助中国企业快速融入国际汽车零部件行业主流,并以跨国企业的身份参与全球竞争。

4、汽车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加速

政府汽车消费鼓励政策的大规模撤出、油价不断上涨、日本地震等负面因素的叠加,使今年整个汽车市场下行风险增加,销量暂时受阻。“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整合力度远大于整车企业,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别是OE(汽车配件)配套市场,终将会迎来巨大的整合浪潮。”一位行业专家如是表示。

近几年,海外零部件巨头纷纷合资合作抢滩登陆中国,德尔福、威斯卡特、康明斯等诸多外资企业零部件制造商早已在中国建成了数十个生产基地和分公司,分公司,如今外资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控制高达70-80%,尤其是日系厂商和韩系厂商的供应链几乎不对中国本土供应商开放,导致了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失去了与整车企业共同发展的机会。

目前全球排名前四的汽车零部件巨头们要么依附主机厂做配套,比如德尔福附之于通用,借主机厂迅速发展壮大;要么就是独立式系统供应商,以德国博世集团为代表。目前国内A股上市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中,以东风科技、一汽富维、启明信息为代表的属于前者;以万向钱潮、宁波华翔、淮柴动力、福耀玻璃为代表的属于后者。

据了解,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较整车行业更加零散,有超过5000家零部件供应商,自主零部件企业生存状况堪忧。外资在中国零部件市场已经占到6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轿车零部件行业占到80%以上。中国零部件企业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因此中国零部件企业要想在未来国际化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兼并重组,形成规模化的零部件企业集团。

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面临转型 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成长为全球最重要的市场,全球零部件公司都在加大在中国市场研发的投入,而国内本土零部件企业在加大技术投入的同时,也在加大跨国并购,将国外先进技术引入到国内。

得益于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轿车已迅速走入中国普通家庭,去年中国汽车销量已突破18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与此同时,快速增长的汽车保有量给社会环境带来多方面压力,如油价上涨,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等等,都给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汽车产业优化发展模式,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零部件作为带动整车技术创新的上游产业,在这一轮市场调整中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提升技术实力,推动产业转型成为零部件企业的责任。”在中国商务部日前举办的2011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上,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玉东说。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正在形成以低碳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转型,而零部件供应商将成为这一发展趋势的重要推动力。

三、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零部件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公司作为目前国内唯一掌握汽车安全气囊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独立进行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可从以下方面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

1、加强成本管理,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2、强化财务管理,控制管理费用。

3、坚持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管理。

4、打造企业文化,创建特色文化。

5、加大研发投入,及时推出适合市场变化的新产品、新工艺,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6、提升公司产品品牌形象,增强产品可信度,变商品销售为品牌销售

7、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加强企业横向产业链建设

8、开拓新市场,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第二篇: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轻量化发展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轻量化发展趋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