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区化“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社区化”建设现状调查

学 校:山东科技大学泰安科技学院 班 级:资土系地质(科本)10-1 姓 名:李田田

学 号:1041030112 时 间:20xx年7月30日星期一 指导老师:吕亚男老师

目录

(1) 内容摘要··························1页 (2)

(3)

(4)

(5)

前言······························2页 主体······························3页 论点·····························3页 论证····························· 5页 结论····························· 9页 致谢词···························· 9页 参考文献··························10页

内容摘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当今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必然产物。是时代的要求,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农村城镇化建设就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也是世界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共同道路。此外,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培养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访,查阅本地有关文本资料,实际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到本地农村社区建设情况。在实践过程中,我进一步深刻体会到农村社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就本地社区文化建设的效绩做出以下几点报告:

关键词: 农村社区建设 发展 经济 农村文化 社会资本理论 调查地点: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杨店乡

调查时间:20xx年7月30日星期一

调查对象:杨店乡支部书记及部分村民

调查方法:采访 问卷 查阅杨店乡有关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文本资料 调查人: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资土系地质(科本)李田田

正文:

前言

调查背景:杨店乡位于济宁市汶上县的北部,坐落于历史悠久的佛都之城,因有佛牙舍利而闻名。村庄以聚民为主,每家每户挨在一起,左邻右舍处的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家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相互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调查目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出现不是人们良好的愿望,而是有其现实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发展阶段来看,我国已进入一个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建设农村社区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通过建设农村社区,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加速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加速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加速向农村传播。城市资源加速向农村流动,以城带乡,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因此,建设农村社区正逢其时,对农民是一种福音,对农村是重大变革,对农业是发展的机遇,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主要从汶上县杨店乡的发展成果入手,从环

境,文化,资源,管理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杨店乡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具体体现我国农村“社区化”建设现状。

主体:

就本人实地观察,走访,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以下是对本次调查以文字,数据,图片等的形式对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农村社区建设,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农村社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及成果进行如下总结:

论点:今年暑假,由于跟高中同学聚会,所以就来到了同学的家乡——杨店乡滨湖社区。走进社区,一排排青瓦白墙,古色古香的楼房,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花锦簇;现代大气的文化广场上,老人们在悠闲自得地看书,下棋,打牌;社区服务中心的电子阅览室里,人们在浏览着国际国内新闻,查阅着资料,感受着信息现代化;一群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玩耍;健身器旁,一位老太太还哼起了小曲。人们不禁被这诗情画意的美景所陶醉。经调查了解到,十年前的杨店与现在的它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时,汶上县是山东三十个欠发达县之一,杨店乡又地处偏远山区,是"欠发达中的欠发达"。条件较好的农户可以住得上瓦屋,最差的却还住在古老的土坯房中。每逢下雨道路泥泞让村民们寸步难行,一阵大风刮过几乎能让薄的可怜的院墙倒塌。而那时人们并不懂得享受生活,贫困的生活条件不允许他们这样,因为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仅仅几亩的农田。为了支撑家庭收入,村里大多数年轻者在外打工。以上就是建设社区前后的鲜明对比,因此针对

此类情况,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在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口号,国家民政部为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发下了《民政部关于做好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通知》。

关于农村社区化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社区化现状调查报告

论证: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社区化建设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做好农村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党在农村工作基础的重要举措。其次,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治安,人际关系,精神文明建设都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

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社区,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又一大举措。搬进社区后,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汶

上县杨店乡滨湖社区为例,在2009年社区化建设已全面展开,完成了260户拆迁,在规定的时间内回迁,可节约复垦土地300余亩。仿古一条街建设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可容纳260户农户居住经营。而由于社区的建设,杨店乡又推出了“社区+项目“的发展模式,搭建就业平台,引进几家大型项目入驻,如此一来既可以安排社区内就业人员,又可以社区居民收入,其具体其概况可由下表表示:

关于农村社区化现状调查报告

4500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20xx年20xx年20xx年

关于农村社区化现状调查报告

此外建设农村社区所取得的成就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农民原来的居住环境到处乱脏差,夏天蚊蝇遍地,臭气熏天;搬进新社区后,处处绿亮清,干净又卫生。拆除平房进楼房,老百姓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居住模式和生活习惯,社区完善了配套设施,建设了仿古民俗商业街,开发了驻地小城镇。现在的新型农村社区无论是社区的房屋结构,还是建筑的质量都比原来好很多,配套的供水,供电,绿化,路灯,道路,广场也都很齐全,居住条件改善了,文明程度提高了,生活品味提升了,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关于农村社区化现状调查报告

(二) 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人文素质

社区建成后,原来分散在各村的一些文化娱乐设施都集中整合在文化广场,不仅数量增加了,品种齐全,规模扩大了,而且各个社区根据实际情况,还配备完善了一些新的设施,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

关于农村社区化现状调查报告

(三) 节约了耕地资源,保护了生态环境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由于是集中规划,合理布局,楼房必须达到四层或五层以上,共享公共配套设施,所以能够有效节约土地资源。相比分散居住,要节约50%-80%左右的土地,成效非常明显。污水和垃圾处理状况是农村居住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社区内对垃圾处理采取了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方法,对污水,粪便,则在居住区外修建了大型化粪池集中处理。彻底改变了使用旱厕,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保护了生态环境。

(四) 强化了社区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几乎都是把原来的行政村合并组建,这些村合并组建新型农村社区,把原来分散的资源集中统一起来进行配置,既便于管理,也能够提高使用效率。在管理机构上,设立了联合党总

支。原各村设立了社区党支部,还设立了社区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制度,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物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一套完美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深刻体会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到这里我的整个实践过程便告一段落。本次实践的目的就是要深刻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的具体情况,农村社区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个逐渐转变人们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深刻的体质创新,组织创新的过程。稳定的农村社区将成为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基础。

致谢词:

感谢山东科技大学给了我们这次实践调查的机会,让我们了解新农村发展的现状,让我们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更富强更伟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感谢我的辅导员吕亚男老师。她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学习中的榜样;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感谢我家乡的村支部书记及那些帮助我完成这份调查的村民。,这篇论文调查的每个细节和每个数据,

都离不开你们细心指导。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村中的党员干部及年老的爷爷奶奶们给了我无尽的帮助,在这里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社区概论》 何肇发主编 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1.1 《农民闲暇》 田翠琴 齐心编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2 《汶上县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2009.5

《汶上县村庄整治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2009.7

 

第二篇:农村社区化管理

            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社区化管理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总体上已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全社会提倡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新形势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生产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就须加强农村规划建设,实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发挥土地的最大潜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但长期以来,人们不注重土地利用效率,采取粗放经营方式,严重浪费土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土地尤其是耕地的供给是有限的,原来的粗放经营的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只有实行土地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土地的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个新的理念被提了出来——农村社区化管理。

关键词:新农村;社区化管理;土地合理利用;

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所以,加大农村社区建设力度,为广大农村居民创造更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也是建设农村美好家园、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所谓的农村社区化管理就是着眼于科学的编制村镇规划、合理对居民点和企业进行布局,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农村社区化管理不仅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

  我们选择了南通市如皋县搬经镇,在这边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调查,本次活动正是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情况以及居民对这种社区生活的满意程度。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社区化管理的不足,经过整理分析后给当地政府提供一点建议,为新农村的建设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

一 唐僧西游搬经晒,岳飞行军来加力

5号,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美丽的的搬经镇。搬经镇由原加力乡、夏堡镇和搬经镇合并而成,有“如皋西大门”之称,北接海安,西临泰兴,地处三县交汇处,总面积 110 平方公里,人口 9.2 万,辖 21 个行政村和 1 个居委会。搬经人以“勤劳质朴、善良爽直”闻名遐迩,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搬经人民在长江金三角上,孜孜求索,艰苦创业,留下了闪光的足迹。改革开放以来,搬经镇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我们采访了当地的施书记,向他了解了最近几年搬经镇的新农村的建设情况,施书记自豪的向我们介绍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搬经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民富,村美,风气好”这一总体目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大大就加速兴镇富民的步伐。通过今年来的努力,我们镇的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数字电视普及率80%,通达工程普及率75%,全镇的22个村已有8个村被评为奔小康现行村。”当我们提及到《十一五规划》中重要部分农村社区化这一方面时,施书记又对我们介绍说:“我们镇十分重视新农村的建设,政府协调多方力量,对农民居住进行集中化,一般道路沙石化,主要道路硬质化,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出行的问题。” 通过施书记的介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了:搬经镇虽然是一个农村的小镇,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的经济状况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在奔小康的路上走出了很远。

二 搬经镇的农村社区化情况及民意调查

一、农村社区化情况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农村要向城市逐渐转变,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居住问题,由于我国传统的农村居住方式——农民在自己的宅基地盖房,人们已经十分的适应了这样一家一幢楼、一户一院的生活方式,如果为提高城市化而强制搬迁进行社区化管理,势必会造成人们的不满,所以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化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所以我们认为在调查该镇的社区化文明建设情况的时候,十分有必要对当地的居民进行民意调查,了解他们对这种新型的城市居住方式的满意情况。

最近几年,搬经镇十分的重视社区化管理,从8年前的因搬经中学扩建的人口迁移到现在十里修河的大迁移,搬经镇的社区规模已经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很多的人也已经渐渐的适应了这种城市的生活方式。同时搬经镇“四着并举”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协会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组织计生协会会员和志愿者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从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入手,协助社区为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努力。

一是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快步发展。搬经镇协调多方力量,对农民居住集中化,一般道路沙石化,主要道路硬质化,切实解决群众走路难问题。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建筑居民商品用房 1800套,水泥路面 123公里。绿化带110公里,河道整治13条,垃圾处置1200多吨。   

二是发挥计生协会能人优势,推进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调动镇中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运输大户、经营大户的积极性,开展能人带动工程,采取以弱带强、以富带贫、以快带慢、互相帮助、结对帮扶的形式,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的活动,使每个能人都有帮扶对象,每个帮扶对象都有帮扶项目。

 三是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政策倾斜,推进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优先扶持,优先安排项目,优先培训,优先提高技术,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真正使计划生育家庭在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生活上有保障,引导农民建立经济互助或专业协助。组织镇医院医师、镇计划生育技术人员对3200多名村民免费健康检查,走访、慰问86户老党员、老干部、83户计划生育模模范户、14户计划生育贫困家庭。

四是当好社区计划生育政务、村务公开的监督员,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发展。让群众享有参与权、知情权、管理权、监督权,帮助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行村民自治走向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一系列的建设措施,搬经镇已经很好的实践了这种新型的居住方式,搬经镇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现在搬经镇被列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科技兴村先进乡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乡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二、社区居民对现在生活情况的满意程度

随着社区改革的不断深入,人越来越多的居民点被集中起来,剩下的大片的土地在政府的组织下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政府在土地上招商引资,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当地人们的就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7月6号,为了解社区管理对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对搬经镇搬东社区进行了一项民意调查,总共发放了250份的调查问卷,其中回收了200份,我们对这200份的调查问卷从衣食住行上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下面结果:

表格1                                      表格2

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的社区化管理对人们日常中的的衣食行等方面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主要影响的还是人们的居住方式,因此还是有一些人不习惯这种社区化的生活方式,通过结合表格2,我们可以发现,收入越高的人越能适应这种城市社区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原来现在虽然近几年搬经镇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不少的人已经进厂工作或者是到城市里打工,但是对于该镇的一些以耕种为主要收入的家庭,这种社区化的集中管理给他们耕种带来了一些不便,他们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到他们的田地,所以这一类的人很难适应这种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而那些收入高的家庭,一般家里的责任田比较少,他们主要的收入都是工资,没有耕种的任务,所以这种社区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就不是很大的,反而会给他们一种新鲜的感觉。

三 搬经镇社区化后的经济建设

一、传统的居住方式与现在居住方式对比

家门外就是自己的田地                     村民集中居住

原来每户家门口就是自己的田地,耕种十分的方便,但是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十分的不合理,大片的土地浪费,乡间小道林立,路不通畅,大型的播种收割机械到不了田地,每到秋收的时候只能靠着传统的人力方式进行收割,这种耕种方式带来的收入已经不能满足一个农村家庭的日常开销,更不用提将剩余的粮食来提供给城市,社区化将人口集中起来的同时将土地集中起来,搬经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进行道路的修建,路途通畅之后,大型的机械可以投入田地使用,极大的加快的耕种效率,通过耕种带给人们的收入也是越来越高。

二、搬经镇招商引资情况

   随着社区化的不断前进,土地资源被集中利用起来,政府在集中利用起来的土地上进行招商引资,兴建工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搬经镇有近3000户个体工商户,近200家私营企业,其中24家规模企业产销利持续高位运行,总投资突破3500万美元的台资、日资、美资共11家企业的落户,橡胶、密封件、服装、纺织、机电、出口蔬菜加工、鲜切花出口等支柱产业,构筑特色明显和优势突出的产业群,显示出搬经主体经济强劲的发展质态。按照“提升功能,优化环境,营造特色”的要求,花大力气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建设,改善园区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搬经对外吸引力。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已达3000多万元,进园企业48家,规模500-1000万元企业30家,规模1000万元以上企业18家。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和橡胶密封件三大板块。项目农业园区投入的民间资本超过1000万元,工商资本超过3000万元,财政资本超过1000万元,有效的投入机制进一步促进了园区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群体,订单农业面积不断扩大,带动了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四 调查后对土地的集约利用提出的建议。

1、科学、合理布局居民点。新农村建设应该着眼于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合理对居民点和企业进行布局,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积聚,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将分散的居民点集中起来,引导村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有条件的地方应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统一规划,建设农村多层住宅,以提高土地的容积率。充分挖掘土地的存量优势,变外延性扩张为内涵挖潜方式,集约高效利用土地。鼓励土地置换,对按规划向村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做好退宅还耕的基础上,经核准可按还耕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其建设用地指标可以不占用年度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计划指标。

2、提高市场化供地比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即以最少的土地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益,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佳配置。众所周知,依据经济学原理,市场结构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完全竞争是最理想化的竞争结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资源可以实现最优配置。而垄断市场是最缺乏效率的,目前,我国集体土地市场还具有很大的垄断成分,很多地方集体土地的征收、转为建设用地等基本都是由地方政府决定的,这样就出现了大量寻租、私下事先经过协议再出让土地等现象。由于开发商获取土地的代价较低,也就缺乏集约利用土地的内在经济动力,进而导致土地的粗放、低效利用。如果适当提高土地市场化供地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地的浪费。因为在对于通过市场手段获取的土地,如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市场方式取得的土地,土地使用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使下,会主动追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3、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明晰的产权能够有效的保护权利人的相关利益,一项财产的归属越明确,权利人从此项财产获得的收益就越高,其利用效率也就越高。由此可知,明晰的土地财产权利可以促进土地收益分配更加合理,进而调动土地所有者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土地产权不够清晰,在有些地方,经常发生一些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本应属于农民的收益被村集体或政府部门无偿占有,挫伤农民有效利用土地的积极性。大量实践证明,土地权利越细化,越有利于土地的有效利用。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其土地权利的划分十分详细,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也减少了由于土地权属问题引发的争议。因此,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体系是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利用土地的有效途径。同时,要加强土地权利的立法,明确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等的权力和义务。

4、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长期以来,在我国大多数农村,无论是农民自身还是乡镇领导干部,依然没有摆脱旧的用地观念,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也未得到根本转变。农村居民点分散,建设用地盲目扩张等不合理的用地现象随处可见。要想改变这种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摒弃旧的用地观念,一方面要靠制定规划,加强立法等硬性手段,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在农村做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他们对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一些土地政策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用地观念,合理、有效的利用每一寸土地。真正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利用向集约型利用的转变。

5、将土地有效利用状况纳入地方领导考核制度。我国现行的考核地方领导的政绩,主要还是依靠地方财政收入和GDP两个重要指标,而地方财政收入和GDP的主要来源是土地出让金,因此一些地方领导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显示其在任期间的政绩,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当地长远的发展,盲目出让土地,扩大建设,导致大量土地流失,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因此建立一种新的地方领导政绩考核标准,将各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与其政绩考核相结合,如以单位土地的财政收入作为考核的标准。这样使地方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执政期间着眼于当地的长远发展,不再盲目扩大建设,努力探索有效利用土地的途径与方法。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们要科学用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从而促进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坚决杜绝靠出让大量土地来换取当地经济短暂发展的做法。

五  个人心得

  一、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与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我们在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中充分考虑村级的财力情况,有多少财力,就办多大的事情,同时坚持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切实减轻村级负担,培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在配备专职社工时,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管理事务的实际和村级财力的状况,确定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由区、街道二级财政拨付专项经费,受到了农村基层和群众的欢迎。从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入手,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这样就能有效地引导群众参与到社区化管理工作中来。

 二、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循序渐进地完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实施农村社区化管理,着力点在于建立制度和机制,不断总结,完善提高,循序渐进。棉丰村社区化管理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村级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机制,配强专职社工队伍,实行包片管理,实现了在新的条件下的村民自治。针对棉丰村外来就业者已构成社区居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际,因势利导,建立新棉丰人服务站,实行自我管理,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和社会稳定。

 三、是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让居民得实惠摆在突出位置。群众最重实际,也最通情达理。在棉丰村社区化管理调研期间,我们针对一些群众要求解决住房困难的呼声,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到村里现场办公,帮助村领导班子理清新村建设、旧村庄改造思路,制订农村新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并协调解决土地、资金市场化运作等具体问题,深受干部群众的好评。

 四、农村社区化管理必须与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成为当地社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为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