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边城

湘西世界的人性阐释

——以《边城》为例浅谈沈从文的小说世界

摘要:《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关”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及对《边城》中人物的刻画。描绘了一幅人性至情至善的民俗风情画,讴歌了一首人性至真至纯的赞美诗。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

关键词:人性美 自然 天人合一

读《边城》,总觉得是在欣赏一副湘西风情画,宁静的水乡,美丽的姑娘,万态的世情,悲悯的芸芸众生,流动着时间的风,纠缠而凝固的情感。象是朦胧又真切的印象,观到最后,总是唏嘘。始终对于文字可以构筑世界的想法半信半疑,在肯定与叩问之间,游走。然而对于沈从文,我想,他确然是用自己的血肉文字构筑起了一个超越时空的湘西世界,而边城则应算作湘西最为平凡也最为闪亮的地方了。想像中的边城总带着一抹柔和的淡紫色浮现在天际,酉水潺湲流过,不动声色地洗却人们的悲欢离合,是那样的沉静与温柔。

翠翠出场了,“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是自然的,是绿色的,是原生态的,这样的美好无以伦比,与张爱玲笔下的“白玫瑰”、“红玫瑰”不同,张爱玲把女子分为两类,但是翠翠显然不属于这两类中的任何一类,她是自然的女儿,清新如雨后的小树,张开每一片叶子在风中摇摆,那样的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翠翠在青山绿水,阳光雨露的孕育下生长,她的气质无处不带有自然的灵气。在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人与动物彼此相融为一体,从而我们看出沈从文作品中所贯穿的这种对契合自然的人性美的追求。《边城》里句句都是经典,沈从文只讲故事,不喜欢带入情绪,不像张爱玲,习惯发过多议论。沈是佛祖视角,高踞云端,不嗔不喜,张却像是主角们身旁无处不在的魂灵,同样全知全能,却会恨铁不成钢,一会心痛得掐自个儿的膀子,一会酸得忍不住从鼻孔里嗤一声。前者的故事高明,后者却字字刺心。也许人的情感才是最深沉的气质。只有渡船上的翠翠才会怀着满心的单纯与羞涩幻想妙悟编辑如风的将来,可能那些连将来都不曾是过。其他任何叫翠翠地姑娘都不会有比这更乏味或者更精彩的生活。一方水土,一方情怀。边城里只有湘西的翠翠,边城里的翠翠也只能在湘西。

文中常常出现水,一大部分情节都是在水边展开的。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从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果然,沈从文并没有辜负读者们的期待,这是一方善良的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善良的人。沈从文在自传中曾写道:“我的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

学会思考,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边城》实在是跟随着情思的流转自自然然地从笔端流出文字,而这情思,如水。而边城中老老少少聪明、正直、勇敢、耐劳的品格,大概也与水相关联吧。在沈从文的笔下,这里的人们勇于担当起自己的命运,绝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他们不需要别人的怜悯,也不知道可怜自己。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中,无论船夫、农人、军人、娼妓、土匪与乡绅,他们都是自然化的人,与湘西那牧歌般的地域环境——青翠的竹篁、自在的溪流、崖边的白塔、迷蒙的雨雾、古朴的民风契合得非常紧密。他所追求的人性,是一种健康、单纯、真挚、纯朴的人性。就如《湘行散记》中所展现的,湘西人也很从容生活着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这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活。在反映真实的湘西农村生活的《边城》、《长河》、《柏子》、《雨后》等小说中,我们都随处可见许多秉承自然造化的“自然人”,他们不矫饰,不虚伪。这种人与自然的相契合的人生形式是沈从文最为推崇、最为向往的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境界。可以说,沈从文把生命和谐与自然中,使之形成自然的一部分,我觉得比起赏玩风景搜罗画本更有价值也更高明。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也渐渐明晰,平凡的日子里,并不会总充斥着大悲大喜,更多的是单纯的寂寞,尝试去静默地观察着身边所有人的生活,跟随着生活去学习如何生活,最朴素的认知也许才是生活的真谛。

边城,这个美丽的桃源只存在与我们的脑海中,这些善良充满爱的人们只生活在我们的梦境中。翠翠的妈妈与士兵间凄美的爱恋:翠翠与爷爷之间温馨的关切;大老二老之间坚不可摧的情谊;更不用说贯穿整本小说之中,天保傩送翠翠之间朦胧青涩却真挚的感情。这是一方充满爱的土地,这是一群最最可爱无私的人,这也是沈从文沉埋心中已久的梦。《边城》是湿的,翻开的纸张仿佛都已被湘西常年不散的雾气打湿,轻阖双眼,梦中的边城有繁华的码头,干净的小街,斑驳的砖墙,坚硬的青石??这梦,因沈从文而越发清晰,可以嗅到端午粽子的糯米香气,可以看清那渡船数十年来累积的水印,可以听到龙舟比赛激昂欢快的鼓点,甚至可以触碰到那略带湿意却坚实的草地?? 弥漫整本书的是一种淡淡的哀伤,不同于川端康成的冷静,而是另一种平实。静静的如同世代在茶峒流淌的酉水,送走了一代代最朴实善良的人们,见证了一段段最淳朴真实的悲欢离合,而今,他们都走了,却只剩下这条河缓缓地道出曾经的誓言和承诺。“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说的。他本来就是至情至性的人,这样的情话说出来却是淡然的,翠翠的感情也是这样,只不过要比沈从文自己的情感要娇羞一些,同样的自然,浑然天成,但是并不缺乏机缘巧合,一切就是那么巧。沈从文不需要大的起承转合或者戏剧冲突,只是用这样细水长流的言语就写出了默默无言的哀愁,为整篇小说披上了悲伤的外衣。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小孩,一只黄狗。小溪留下去,绕山蛆流,约三里便汇人茶峒的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便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的游鱼来去都可以计数。”这是沈从文《边城》所描写的景象,它清净、舒畅,令生活在自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代憧憬和神往。《边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这也是沈从文努力建构的充满自然人性与牧歌情调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

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可见,《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关”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及对《边城》中人物的刻画。描绘了一幅人性至情至善的民俗风情画,讴歌了一首人性至真至纯的赞美诗。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

可以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创作理想——合于人性、合于自然、合于优美的集中体现。他崇尚一种恬淡、含蓄的艺术美,倾向于表现纯朴、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并用最符合人性的质朴自然的方式表达美的意境和人生。沈的作品大多数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创作手法有自己独到之处,追求一种亲近自然的风格,这种风格也使得他的小说更趋向于对生活原生状态的描写,选择“人性”成为自己小说创作的中心主题在中国现代小说界特立独行。他的小说取材也因为这个因素具有了很强的审美性。而从文学的本质来说,文学可以被看成是人学,对人、人性和人的心理的表现是亘古不变的文学母题。人性,是沈从文从生活中吸取的最有活力、也是最为他叙说自己的总题目,表现在他的小说世界,不只是形象的起点,更是整个形象世界的支柱。他的小说取材也深受这一观点的影响。他常以优美、朴实的语言描写淳朴的山乡世界,去赞美自然、和谐、纯美的人性,《边城》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优美、和谐的生命形态。

参考文献:

【1】陆时红.人性美与风情美的完美融合——沈从文《边城》解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年第6期

【2】吴慧敏.以《边城》为例浅谈沈从文小说世界[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xx年第7期

【3】张向光.风俗画和水墨画的极致——浅谈《边城》的美学风格[J]. 阅读与鉴赏:教研-20xx年第8期

 

第二篇:《边城》阅读报告

《边城》阅读报告

旭日初升,和煦的晨光伴着鸟儿清脆的歌声。推开窗子,深深吸一口气,嗅到淡淡的桂花香。因为还是清晨,天空泛起一片鱼肚白,微风抚过脸儿。享受着这美好的早晨,满足极了!走到街上,看见左邻右里都会互相嘘寒问暖一番,一点隔膜也没有……

可是,这只是黄粱一梦。闹钟响了,美梦完结了。这时,你发觉时间已经不早了,匆匆换过衣服,衔着面包便要冲向巴士站。扰人的交通灯却似作弄人,总爱在这紧急时刻亮起红灯。车子绝尘而去,留下的尘烟让人忍不住咳嗽了两下。终于搭上巴士了,心里却因为一些琐碎的事而烦乱不堪。同学们烦恼着待会儿的测验,想着旁边同学的新名牌书包而感到羡慕。上班族则想着待会儿该如何应付老板,看着杂志登的新款名牌表,很想买却没有钱。「一日之计在于晨」,可是,这样的晨,又会带来甚么样的计呢?现实的生活就是这样,匆忙、庸碌、烦厌,让人很怀念《边城》那简朴的生活……

书中简朴的人性、民风、文化和感情,正是现代都市人所缺乏的,正是现代都市人所渴求的。故事的人物会一起热闹地庆祝不同节日,会因为朋友有难而拔刀相助。可现代都市人每每抱着我行我素的态度,事不关己,己不劳心。哪怕是轻而易举之事,他们都得从长计议,考虑考虑,看看会否伤害到自己的利益。打工的一天到晚担心自己失掉「饭碗」,只顾着拍老板马屁。这一切一切都是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而甘心成为它们的奴隶去换取虚名、权力,名牌时装、最新款的电子游戏机……贪婪享乐之心都成了操控者,控制着主人们穷一生去追求无垠的虚名、物质。或许,这些主人已经是身家百万的富翁,却一点也不满足。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为着难得所求而失落,为着难觅知己而寂寞。反观故事里的老船夫,一天到晚为别人渡船,亦只靠这工作为生,老船夫却为此而满足骄傲。他更从不收人分毫,收了钱的话就要送当地的特产作回礼,正直又朴实。他贫穷吗?不,他最富有,因为他懂得生活本该如此简朴,没有虚名权利,没有金钱物质,一切从简,就是美好的生活。

简朴生活最不平凡、最让人鼓舞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哪怕是对死物或是一只宠物,都会发生感情,更何况是对人?可惜现今都市人多以自我为中心,其它人在心目中的比重却占很小。翻开报章,不难发现家庭暴力、情人复仇的报道。简朴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究竟又是怎样的呢?

《边城》中,女主角与爷爷相依为命。他们互相照顾,互相扶持,从来都没有谁嫌弃谁,谁认为谁是负累,亦没有争执,关系和平而又美好。相反,现今的年青人总会因为一些「芝麻绿豆」的事与长辈吵得面红耳赤。闲时多关心他们的 1

电子、计算机朋友,却很少跟家人或左邻右里说声「早」。论及友谊,现实当中总带点利益关系,却少了简朴生活中的那种真挚,在交友上一些人甚至会耍手段、出伎俩。当日那纯真洁白的友谊早已幻灭。至于爱情,书中的两段爱情虽然均未能开花结果,但他们的从一而终却扣人心弦。这样的爱才轰烈,才能细水长流。可现今的爱情多是「合则来,不会则去」,甚至还要冠上「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那么富丽堂皇的措词。现今的爱情观不及书中的来得简单直接。

有没有试过假日到远离烦嚣的郊外旅行?呼吸着的不再是车子的废气,而是清新的空气;看见的不再是车水马龙的街道,而是青葱的绿与蔚蓝的天;乘搭的不是挤逼的巴士,而是自己踏着单车享受清风。能这样零距离的接触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好啊!又有多少居住在石屎森林的都市人明白那种美好?只要都市人摒弃物质丰富的生活,尝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像书中的角色与大自然成为好朋友,就会感觉到这种简朴的生活多么美妙。

其实简朴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一直未有好好的实践它。作者曾经在「题记」里这样说:「这本书的出版,即或并不为领导多数的理论家与批评家所弃,被领导的多数读者又并不完全放弃它,但本书作者,却早已存心把这个『多数』放弃了。」作者说这番话是因为他觉得大多数人都与这本书所提到的世界相去太远了,我们身处在这个社会久了,自然会被它的烦嚣、江湖味「熏陶」了。然而,我却不同意作者此番话。正因为我们缺少那份简单朴实,我们更需要反思──生活的真正意义是甚么?当各位在数十年后成为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家,回溯自己的一生,会希望是与亲人朋友一起经历的难忘回忆,还是想起自己曾经拥有的名贵对象与事业上打拼的血泪史?

都市人,不要再沉迷于物质生活中。用心去看看这世界,看看这个大自然,再看看身边的人,思考一下人生的真正意义。只要你重返简单朴实的生活,心灵上便会富足,因为「简朴生活就是美」。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