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焦虑情绪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焦虑情绪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本案例详细阐述了咨询师对求助者因撰写的材料遭到领导否定引发一系列焦虑情绪,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一系列的有效矫治,结果改善了求助者焦虑、紧张、担心等的情绪。证明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焦虑情绪求助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文详细报告了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过程。

【关键词】:焦虑,一般心理问题,合理情绪疗法

一、一般资料

(一)人口学资料:刘某,女,27岁,未婚,大学本科,办公室文秘,汉族,无宗教信仰,无家族史和遗传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求助者身体健康,偏瘦,性格较内向,父母均为农民。父亲为私企老板,母亲务农。家庭经济条件尚好。平时和父母交流不多,从小十分好强,学习刻苦努力,顺利考上本地一所大学。自述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什么挫折,常沉浸在鲜花掌声之中。毕业后通过面试进入现任职单位,后辗转分配到现任部门负责内勤兼材料撰写。

(三)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紧张,言行一致,人格较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

(四)身体状态:近一个月来睡眠和食欲较差。

(五)社会功能:工作中常注意力不集中,言语较少,和同事沟通次数明显减少。

(六)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值60分。

二、主述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求助者因一次撰写汇报材料遭到主管领导否定而感到自卑,自我价值感降低,出现认知偏差而痛苦焦虑并持续一个多月。

(二)个人陈述:一直在本部门负责内勤和部分材料撰写工作,新调任的领导上任后,让她写一份阶段性汇报,写完后交给主管领导,主管领导阅后认为材料文不对题,将其交给了别的同事来修改。事后认为自己如此认真工作,却换来这样的结果。为什么领导连让她修改的机会都不给,什么都不会做,简直一无是处,从那以后一个多月食不知味,常常被恶梦惊醒。上班害怕看到这位领导,怕被领导再次批评。常常分心思,很简单的事情也会出现小差错,觉得自己很失败。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衣着整洁,举止得体,精神状态不佳,表情略带忧郁。据同事称:最近她总是丢三落四:比如上班忘带钥匙;部门领导让其转达事务会不自觉忘记; QQ的个性签名中流露出不开心;朋友不太多,不常和朋友在一起沟通交流内心情感;食堂就餐时吃的很少或者不去,现在感觉越来越瘦了。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挨批”事件中解脱出来,导致

出现焦虑、担心、紧张的情绪。其症状表现与工作密切相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密切相关,属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求助者主要症状是焦虑、紧张、食欲、睡眠不好等。从严重程度看,反应强度不甚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只有一个多月,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可见,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是焦虑情绪,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

2、通过查看近期体检报告,未发见异常,说明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不存在智力低下问题,也无重大疾病史,其家族无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3、鉴别诊断:

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内在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力图摆脱情绪困扰,主动求医。因此可排除精神病。

与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情况的分析,其心理冲突与现实刺激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的道德色彩,属于心理冲突的常形,并且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所以不是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和神经症。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约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五、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

(一)咨询目标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改善睡眠状况。

2、远期目标:帮助求助者发展自我认识,今后更为有效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咨询方案

1.选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和方法

该理论又称ABC理论,认为:A是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事件,B是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C是人的情绪和行为后果,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即产生的信念。求助者常用一些与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和看待事物,从而陷于“自我”的焦虑情绪中。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以此学会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2.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权利:

(1)求助者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中止咨询。

(2)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义务:

(1)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

(2)积极配合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按时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师权利:

(1)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本着负责的态度,有权提出转交或中止咨询。

咨询师义务:

(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

(3)严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分钟,共5次。每周日下午2:00-2:50分(特殊情况可以调整),提供免费咨询 。

六、咨询过程

(一)咨询过程阶段的划分

第一阶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与诊断阶段。(即第一次咨询)

第二阶段,心理帮助和改变阶段(即咨询阶段)。

具体分:领悟阶段(即第二次咨询);修通(信念改造)阶段(即第三次咨询);理性再教育阶段(即第四次咨询)。

第三阶段,巩固提高与结束阶段(即第五次咨询)。

(二)具体的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

(1)任务:了解基本情况,收集相关信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明白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商定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等。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使其接受此理论。

(2)方法:倾听、解说、尊重、理解、进行心理测验。

(3)过程:询问基本情况,填写登记表,介绍咨询的有关事项和规划;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测验;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让求助者接受这种理论。布置咨询作业: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诱发事件(A)。并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解释,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2、第二次咨询 :领悟阶段

(1)任务:通过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在对他对事件的态度、评价,不是诱发事件——受到批评事件本身;改变情绪困绕只能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

(2)方法:会谈通过举例与求助者不合理的信念进行苏格拉底式辩论让求助者说出她的观点,然后依照她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误,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

(3)过程:就其上次家庭作业进行会谈,进一步解说合理情绪的ABC理论。从具体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中的核心作用。使求助者进一步领悟到自己的问题及其与自身的不合理信念的关系。

(4)咨询谈话摘要:

咨询师:“你觉得你现在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中呢?” 求助者:“焦虑,担心,工作都不顺心??”

咨询师:“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目前这种情绪状态中?”

求助者:“因为我的写作能力不行,太笨了,才会受到领导批评,才会??”

咨询师:“这是你工作中发生的事情,我们称之为“诱发事件”,但它们可能不是直接原因。”

求助者:“那什么是真正的原因呢?”

咨询师:“其实那是你对这些事的看法造成的。”

求助者:“怎么理解呢?”

咨询师:“我举个例子,假设和男友初次约会,男友迟到1个小时,你会?”

求助者:“我会认为他是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咨询师:“后来得知他是见义勇为,帮助警察抓获一名抢劫犯才迟到的,这时你怎么看待他?”

求助者:“那他就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咨询师:“同样一件事情——男友迟到,但你前后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为什么这样呢?那是因为你对这件事的前后看法不一样了。”

求助者:“的确是这样。看来我的问题确实因为我的一些想法在作怪。”

咨询师:“就你的问题来说,别人也可能遇到。工作中偶然受到老板责骂是很常见的事,但事后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你现在这样,为什么会这样呢?”

求助者:“那也许我的想法真的是有些问题?”

??

(5)布置咨询作业:让求助者写出事件A和结果C,然后从表中列出的十几种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况的B,要求求助者对B进行分析,并找出可以代替那些B的合理信念,填在相应的栏目中,最后一项,求助者要填写出他所得到的新的情绪和行为。

(6)小结:本次咨询通过与其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密切相关,并愿意接受改变其不合理的地方。

3、第三次咨询:心理帮助的修通阶段。

(1)任务:通过解释和辩论的方法来动摇和改变求助者非理性的信念,使求助者理屈词穷,不能为自己的非理性信念自圆其说,认识到其非理性信念是不合逻辑的、与现实是不协调的,帮助他学会以合理的信念代替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2)方法:会谈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其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

(3)过程:通过会谈,进一步帮助求助者分清什么是理性的信念,什么是非理性的信念,并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把“我必须让自己做的最好”,改成“我希望自己做的更好”。使求助者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布置咨询作业:收集周围同事、朋友等对工作完成不好,受到领导批评的看法,再与自己的看法作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检验之前的信念是否正确,从而加深巩固新的合理的信念。写下咨询中学到的合理的思维,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做进一步的分析。

(5)小结:本次咨询通过与求助者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信念不合理的地方,同时开始慢慢接受新的、合理的信念。

4、第四次咨询:理性再教育阶段。

(1)任务:巩固之前取得的效果,使求助者彻底摆脱原有的不合理的信念及思维方式,学会理性的思维方式,使其以后仍能应用学到

的理性信念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减少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倾向,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

(2)方法:继续使用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技术,令求助者掌握运用黄金准则的方法;通过作业培养自信心的家庭作业使求助者克服自卑感,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

(3)过程:针对上次的家庭作业做进一步的分析,使求助者懂得工作出现失败是正常,不能因一件事情否定了自己的全部价值。

(4)咨询谈话摘要

求助者:“以前的老领导对我评价就很好,但现在的领导却对我有些苛刻??”

咨询师:“你觉得你应该也要得到现任领导赏识,是这样吗?” 求助者:“??(沉默思考)是的,我觉得应该得到他的赞赏。” 咨询师:“有一个关于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你听说过吗?就是‘像你希望别人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你希望得到领导的赏识,你就要先去赏识你的领导,你要多找找她的优点。”

求助者:“??(沉默思考)你说得有道理。我想起来了,其实她平时对我们还是很好的,上次出差还为我们带来礼品??” 咨询师:“希望你以后遇到事情沉着点,理性分析客观情况再做决定。”

??

(5)布置咨询作业:写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越多越好,以使求助者更好的认识自己;搜集同事,同学,家人对求助者的评价,

以更多的发现自己的优点。每天早晨起来都要从心里对自己说我可以做的更好,并坚持记录每天令求助者值骄傲的三件事,然后从心里对自己说“我真棒”,事无大小,渐渐增强求助的自信心。

5、第五次咨询(20xx年3月19日):巩固提高和结束阶段。

(1)任务: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使求助者学会融会变通,接受不确定性,懂得自我关怀、自我指导和自我接受,敢于尝试和参与,达到自我成长,让求助者不怕失败,努力学习,享受成功的快乐。

(2)方法:通过会谈对求助者建立起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

(3)过程:通过会谈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求助者体验到自己掌握命运的能力,提高自信心,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生活,从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健康和发展,让求助者接受离别。

小结:经过五次的咨询,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和胃口已有好转,人际关系有所改善,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结束咨询。

七、咨询效果的评估

每一阶段作阶段性的评估,完成阶段性的评估后,使用以下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求助者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也比以前好转,能协调好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二)周围人士的评估:通过咨询,求助者精力充沛,态度积极,变得乐观开朗 ,能很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在焦虑情绪、人际关系和认识上都有所改善。与咨询前对比,求助者基本上消除了焦虑状态,情绪已朝积极方向改变。

(四)心理测验的前后评估:通过测验,求助者做SAS标准值37。

 

第二篇:对一名罪犯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对一名罪犯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2011-04-09 19:52:40)

转载

标签:

健康

对一名罪犯的抑郁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

江苏省宜兴监狱 陈相俊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摘要:一位在监狱服刑的男性罪犯,因面临离婚这一生活事件,不知如何解决,极度抑郁焦虑的情绪状态影响了正常的改造生活,求助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诊断为应激性情绪障碍。咨询师以认知疗法为主,辅以其它的治疗方法,经过了八次的咨询,历时2个月,帮助求助者理清思路,认识到自已对婚姻的态度及选择,求助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明显减轻,能安心改造。半年后再访,情绪稳定,能积极改造,咨询效果明显。

【求助者】

吴某,男,39岁,汉族,大学文化,有个12岁女儿在妻子身边,因犯受贿罪判刑八年,正在监狱服刑。

【求助原因】

求助者的婚姻岌岌可危,因在监狱服刑,正处分居状态,总是想不通“为什么我对她那么好,我吃官司也是为了她,她为什么还要离婚”。民警多次找其谈心,都放不下这种想法,恨妻子不珍惜自已,害怕离婚,放不下多年的感情,也担心女儿在单亲家庭很可怜,分析了一次又一次,仍不知道该不该放弃这段婚姻。情

绪低落、抑郁、焦虑、经常失眠、吃不下饭、头疼,十分痛苦。这种状态已有一个多月,影响了正常的服刑改造生活。求助者主动申请要求咨询。

【问题发生发展过程】

求助者在陕西一个偏僻的农村山区长大,父母都是文盲,家里条件较差,但父母对其要求较严。吴某大学毕业后到苏州某大型外资企业工作,因为不善交际,性格内向,尽管很努力,不被领导重用,经常自责,感到不如人。工作不久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刚结婚时夫妻关系较好,有了孩子后夫妻之间因生活琐事开始发生矛盾。妻子经常在单位加班加点,吴某经常回到家没有饭吃,小孩一直是由妻子的父母帮着带,吴某很少过去看望。妻子的父母对他们的婚姻不满意,认为吴某不会处世,没有多大出息,在家不会做家务也不会带小孩,对妻子也不够体贴。在一次激烈争吵后,妻子提出离婚,并搬出住所。吴某一下子接受不了,病了一段时间,病好后时常想起婚后发生的事情,情绪十分低落,但半个月后妻子主动与吴某联系,表示悔意,希望双方能妥善处理此事。从那以后,吴某发奋努力,三十多岁就成为了那家公司的高管。妻子也辞去了工作成了全职太太。然而,没过几年,吴某因受贿罪被判刑8年。他们的生活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吴某投送监狱不到一年,妻子就来提出离婚,说她压力太大,等不了他这么长时间,还说吴某以前在外面应酬多,对她和孩子不好。吴某觉得这次吃官司对他打击太大,他对自己的婚姻已经没有了信心,但放不下多年的感情,也不愿女儿变成单亲孩子,更担心离婚对父母的打击会很大。加上自已现在在监狱服刑,今后还要面临再次选择婚姻的困扰,怕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即使找到,也担心处理不好婚姻关系。

【观察和他人反映】

中等身材偏瘦,光头,穿着囚服,面色苍白,眼圈有些发黑。情绪低落,动作迟缓,思路清晰,做事有条理,文化程度高并懂一点心理学知识,提到近一个多月的事情会忍不住落泪。希望能找人说说,帮着分析一下,出出主意。

【评估与诊断】

求助者问题的发生、发展,有其家庭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更有其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偏差。求助者人格的特点表现为内向、比较敏感、高忧虑性、高紧张性、刻意追求完美等。诊断为应激性情绪障碍,主要是抑郁与焦虑。其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意志行动减退、思维缓慢,同时伴随着不安、烦躁、失眠、坐卧不安、犹豫不决,以及一些躯体症状,离婚与不离婚的冲突常常导致求助者的烦躁不安。求助者的发病诱因十分明显,主要是因犯罪吃官司婚姻生活发生突变,求助者自信心不足,一时间不知如何处理引发的情绪障碍。

心理测量

SDS 粗分:55 标准分:69。

SAS 粗分:54 标准分:68。

求助者经体检排除躯体疾病。初步诊断为抑郁焦虑情绪发作。

【咨询目标、方案的制定】

在诸多治疗情绪障碍技术中,咨询师认为,对那些文化高喜欢思考并善于表达的求助者,应用认知疗法的效果会更好。尤其是象本案例的求助者吴某,具有较高知识水平,且对心理学有一定认识,非常认可咨询工作,擅于独立思考,对其采用认知疗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认知疗法认为,扰乱人的情绪的,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人对事件的不正确的认知。就是说人们的行为和情绪,并不是对事件的客观直接反应,而是依照经过人们的认识对其进行整合、加工后而产生的符合自身观念的产物。求助者之所以表现出抑郁焦虑,与其存在诸多相互冲突的认知、观念和思维方式有关。因此,咨询的目标在于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存在的冲突和认识中片面的部分,以及对周围社会支持的看法等,帮助求助者自我成长起来,妥善处理生活事件给自己情绪带来的影响,消除求助者的精神痛苦。短期目标是帮助求助者重新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已能妥善处理婚姻关系,将抑郁与焦虑两项因子的测评分值降至正常水平。长期目标是帮助求助者自我成长起来,能正确认识今后的生活事件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影响,相信生活会更美好。 双方商定了咨询方案:

1、确定咨询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咨询师方面:

义务: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和保密原则,协助解决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完成咨询的目标。

权利:全面了解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各方面的情况,有权考虑其是否适合咨询,必要时可转介。

求助者方面:

义务:向咨询师提供真实资料,积极参与探索,完成咨询师布置的作业。

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的背景和咨询的方法和原理,确认咨询师是否合适自己。

2、咨询的日程安排与费用: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预定进行8次咨询。在咨询进程中双方可协商调整咨询目标及进程。因是服刑人员按规定不收费。

【咨询过程】

一、咨询初期重点是:

1、了解心理问题史及相关信息,包括求助者的成长经历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教养方式等。

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采用积极关注、设身处地地理解和真诚帮助的态度,倾听并鼓励求助者倾诉,同时给求助者以信心,让其感到他的问题“并不是难以解决的”。

二、咨询中期重点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其想法和情绪、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咨询师先向求助者介绍认知疗法,并教会其使用“自我辩论”的方法,然后找出那些不合理信念。如“夫妻俩相处方式一定要象父母相处的模式”、“丈夫每天一定要按时回家”、“妻子家人说我的坏话就是挑拨夫妻关系”、“丈夫对妻子的关心和爱护一定要主动表现出来”、“我为家庭全心全意的付出一定要得到回报”、“男人吃官司一切都完了” 、“离婚又吃过官司的男人第二次婚姻一定是不幸福的”等等。通过自我辩论,形成合理的信念,如“每对夫妻都有自已特定的相处方式”、“婚后的夫妻都会保留一定的空间,有一些爱好不是大问题,但要有度”、“从小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成的习惯不同,妻子家人对自已有一些看法也是正常的”、“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有的人擅于表达,有的人不擅于表达”、“吃官司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 “经历二次婚姻的男人不一定会不幸福” “在监狱改造也可以回报家人”,等等。这些都留作家庭作业,要求求助者与其他犯人换个角度讨论,同时听其他犯人说说在婚姻中的认识和体会,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合理信念,并以心得形式记录下来。每次咨询都要了解求助者思维变化的过程,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咨询进行几次后,求助者说:“由于自己本身对婚姻要求完美,比较爱面子,在生活中又不注意细节,失意时喜欢自责,得意时喜欢忘乎所以,平时很少关心妻子心理真正所想的事情,自己又不愿沟通,总希望她能按自已的观念处事,一旦发现双方的观念差异,不愿接纳,开始是用争吵的方式解决,后来妻子被迫顺从,长此以往,造成双方的逆反心态,特别是这次吃官司,对妻子的伤害很大。”求助者对自身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发现妻子其实也有很多优点,这个家庭其实妻子还是有很多功劳的,现在就靠妻子了”。“我可以再和妻子谈谈,我尊重妻子的选择,我不再觉得自己离婚一切都会完了”,“我比以前更懂得包容别人了”。其实这主要是求助者思维方式不再单一地认同已有模式,而是更向多元性转化,逐步接纳其他观念及认知的结果。

三、咨询后期重点是:

1、辅之以家庭治疗。

一个人的婚姻发生问题是夫妻双方的行为造成的,妻子和丈夫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是从小模仿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行为。咨询师征得求助者同意,请他的妻子探监会见时同来咨询了两次。一方面更多地了解求助者的婚姻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寻求家庭支持。从谈话中了解到,求助者妻子对其要求过高,过度注意别人的眼光、比较看重生活得失和面子,生活压力很大。针对这种情况,向他们介绍一些基本的心理常识,纠正其不正确的认知和观念,辅导他们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和面子。经过几次谈话和练习,求助者与妻子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增加了对对方观念认知的包容度,求助者抑郁焦虑的情绪明显改善。

2、转移求助者在生活中的注意力。

建议求助者将注意力逐渐从监狱外的工作家庭琐事转移到在监狱的服刑改造上,多参与一些监狱开展的活动,多与妻子写信联系,双方也要练习从其他角度观察对方,重新接纳对方。

【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八次的咨询,一周一次,历时两个月,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心理测验结果如下:

咨询前 咨询后

SDS 粗分:55 标准分:69。 SDS 粗分:40 标准分:50。 SAS 粗分:54 标准分:68。 SAS 粗分:38标准分:48。

咨询终结时,罪犯吴某情绪稳定,不再失眠、头疼,能较好地与他人沟通,抑郁焦虑症状消失,对生活中的琐事也不会过度关注,对不同的认知有较好的理解、包容能力,能安心改造。半年后再访,罪犯吴某情绪稳定,妻子常带女儿来监狱探监会见,夫妻合好,能积极改造,颇受好评。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监狱

联系电话:138xxxxxxxx

20xx年10月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

2.长虹、从中主编、《临床心理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年9月第一版;

3.郭念锋主编、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

4汪道之编著、《心理咨询》、北京市、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xx年1月、第一版。

5.吉春华主编、《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指南》、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xx年4月、第一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