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报告会有感

心动不如行动

——听“三名工程”专家报告会有感 商河县许商街道办事处常庄小学 高淑霞

20xx年12月11日我在商河县弘德中学听王文英老师的报告会,感受颇深,那就是——她阳光灿烂、活力四射。 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最不像老师的老师,爆炸式的发型,时尚的装扮以及那充满活力的嗓音简直把我“雷”倒了。带着疑惑的眼光,带着好奇的心情我听完了这场精彩的报告。听完后,我不得不佩服她的阳光、自信和智慧,不得不佩服她的多才多艺,不得不佩服她的激情四射。三个多小时的报告她慷慨陈词、妙语连珠、语出惊人,犀利的语言中不乏幽默和智慧,让人听后不乏思索和启迪。

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次次智慧的较量,一次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次爱的教育......这使我想到了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着父母还在的时候,多关心他们,多照顾他们。不要说等到自己有能力了再照顾,不要说自己没时间。种种借口会使你后悔不已,会使你问心有愧是啊!趁着父母还在的时候多多孝敬他们吧!心动不如行动啊!

作为老师,要有行动、有思考,要踏踏实实的去干你该干且能干好的事。因为“业绩是你站住的根本。”要想说话底气足,要想让学生成为你的“粉丝”,热爱学生,热爱教

育事业是立足之本。

王文英作为一个老师活出了一个老师的精彩,作为一个女人活出了一个女人的精彩。相信她的人生因有学生而美丽,因有学生而精彩。那就让我们行动起来,为我们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终生吧!

 

第二篇:听师德报告会有感

听师德报告会有感

9月23日上午,我有幸聆听了县教体局主办的师德报告会,听取了国家优秀教师刘金秀老师和省师德标兵曾昭富老师两位老师的优秀事迹报告,使人心潮澎湃,内心完全被他们的事迹所感染,随后在9月24日晚上,我又参加了学校开展的师德报告讨论,在大家的讨论声中,使我感触更深,在师德问题上思想上又有了一次升华。

两位老师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有不少老师在听取了他们报告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他们的报告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激情,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谁爱学生,学生就爱他,只有爱学生的人,他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

刘金秀老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万幸中手术成功了,但却因为没好好休息落下了后遗症,她对工作的热情是真挚的,对学生的爱是真

切的;曾昭富老师扎根大山,用爱心,用知识点亮孩子的眼睛,从教三十多年无怨无悔,任劳任怨,俯首甘为孺子牛。两位老师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们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

想想我自己,教书也七八年了,当初踏上三尺讲台,内心也是无比热爱,可几年下来,人却越来越疲,这次师德报告会无凝是一枝强心针,催我奋进!教育家们常常告诫我们:“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树立爱心,是师德的灵魂。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爱自己的事业的话,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的话,那他就会比那些虽然读尽万卷书而不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得多。如果教师能够把爱事业和爱学生结合起来的话,那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了。” 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虽然我们无法象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象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

昨天已离我们而去,今天我们要加倍努力,美好的明天要靠我们共同创造人是要有精神的,让我们在优秀教师师德精神的鼓舞下,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用爱和责任维系的良好师德,去教育未来的花朵们!

王老师的师德报告,语言朴实,娓娓到来,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平凡的小事中,折射出不平凡的人生经历。能把小事做好,做到极致,就是了不起,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吗?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条文及规定,我认识到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一、要增强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要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然而,教师只有“爱的教育”和“奉献的教育”还远远不够,

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才是教师在爱学生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方向。

总之,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正如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明确指出一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学校,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甚至兴趣爱好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

每一位学生有他自己的人格,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理解,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肯定。只有让师爱扎根于育人的土壤,用心去和学生交流,用爱去和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真挚情感,才会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接受你的教诲。因此,我们对学生要真诚相待、真心关爱,用师爱的真情去感染他们、帮助他们,用师爱去换取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用师爱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在师爱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

接受教育。

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我们应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掉一个学生。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言语、文雅的举止,以及善解人意的目光,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能贴近学生的心灵,更能取得教育的实效。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胸怀,诲人不倦的精神,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去照亮学生的心灵,去培养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适应时代发展。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坚持以人为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并紧紧围绕新时期师德素质要求和师德规范,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做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一个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2011-05-16 21:32:52| 分类: 教育感悟 | 标签: |字号大

小 订阅

师德学习心得体会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枢纽,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辛勤的园丁、渡人的小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赞誉。“以天心点燃烛光,引导人类走向光明”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神圣和职责。然而,教师并非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教师置身于现实生活中,置身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如何不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那只有具备严格的自律,高尚的师德水准,才能在现实的教育生涯 中守身如玉,专心致志地做好本职工作。

自学校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以来,我深入学习了有关学校教育的法律、法规,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进行自我反思,坚持自律、自省、自警、自励、自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服务奉献、争当先锋模范”为重点,紧密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发扬民主,虚心接纳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有效地提高了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了

法律意识,纯洁了个人教育行为,增强了科学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管理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形成了依法办事、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为人师表的良好师德师风。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如何有效的提高师德?每个人的观点都不一样,在学习和讨论中,我认为首先要从“爱岗、爱生、爱校”着手,抓师德建设。

爱岗,就是要热爱教师岗位,珍惜教师这份工作。只有爱岗,教师才有可能敬业勤业,才能不计名利,忠诚奉献,才能形成良好的教风,才会认真钻研,不断学习,认真执行教育法规,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当代教育的要求;只有爱岗,教师才有可能做到:热心爱教,优质施教,文明执教,廉洁从教。不能把教师这一职业仅看作是一份工作,而要把他看作是自己为之奋斗的一项事业。人都有两面性,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果把教师工作看作打工,遇到困难、挫折、不如意即会产生消极的反映;如果把教师工作看作是自己神圣的事业,是生命的一部分,就会遇难而上,不断创新,想方设法把事业推上新台阶,在工作中,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动力。

爱生,就是要热爱学生,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面对形形色色富有个性又有差异的学生,如果教师不能爱生,就会出现偏爱好生,歧视差生,甚至出现工作敷衍塞职,讽刺、体罚学生,妨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所以教师职业必然要求每个教师要真心实意去爱每一个学生,要特别“偏爱”、特别关注那些所谓“双差生”,用爱心换取学生的真心,尊

重、理解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做到热爱学生,教师才会真正的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其中的苦与乐,去忧虑着学生的忧虑,关心着学生的关心,希望着学生的希望,快乐着学生的快乐;这样才会更加热爱教师职业,教书育人,忠诚奉献;才不会出现诸如以教谋私,热衷于搞有偿家教的事件发生。更多的是为了学生带病上班;为了转变一个后进生费尽心机;为经济困难的学生排忧解难??。学生调查表明,令学生终身难忘的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文化知识,而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关心、爱护的事例,如雨天教师借给的一把伞;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等??。

爱校,就是要热爱自己工作的学校,要把自己的工作与学校的声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全体教师都热爱自己的学校才会上下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在工作中相互协调,同甘共苦。当学校有困难时,勇挑重担,顾全大局。民办、外资学校的纷纷出现,必将对我们的教育带来冲击,教师流动不可避免,某某名师被聘某某名校,某某教师开学之际不辞而别,离开多年培养他的学校,诸如此类之事,常有耳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我在此要表白的是在追求教育机会均等的今天,时代更在呼唤我们要到艰苦、薄弱的学校去工作,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今天,学校也需要一种与学校共甘苦、同发展的“校园精神”!所以在抓师德建设中,进行“爱校”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爱岗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爱生是教师道德素质的核心,爱校是办好学

校的基础,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公务员和明星们。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长期以来,我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与每一个师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

我积极的向抢险救灾、保护学生的优秀教师群体学习,学习他们践履笃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学习他们爱生如子、为人师表、舍生忘死,敢于挺身而出的高尚师德;学习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象他们那样坚持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搞好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为创建和谐校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努力工作。

20xx年暑期师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的责任光荣而伟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身正就是要修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提高自身师德,良好的师德是激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内在动力。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影响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下面我来谈谈在学习师德方面的几点体会。

第一,高尚的师德就是教师必须 “以德为本,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的文化修养,道德情操,思想境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就常提醒自己要严格要求,如:在办公室里不打电脑游戏、不带手机进课堂、在学生面前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中的细节正是崇高师德的外现。

第二、高尚的师德必须对学生充满爱。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我们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需要我们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金凤凰”固然可爱,而“丑小鸭”更需要阳光,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更多和他们交心谈心,帮助他们查找“后进”的原因,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在学习和生活细节上关心他们。老师对学生不要体罚,不要训斥,不要高高在上。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

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第三,高尚的师德还表现在学习上,要常提醒自己“不断努力”。

面对机遇和挑战,教师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加强学习。为此,我就常提醒自己不断努力,不断学习,并具备以下意识。

一是树立终生学习意识。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异常迅速。教师应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渠道进行学习。随着传播媒体的多样和丰富,知识传播的渠道在不断地增加和拓宽,教师只有如饥似渴的汲取各方面的新知识、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识渊博,教学本领过硬,学生认可、欢迎和喜欢的教师,才能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这种学到老,修养到老的精神永远鼓励着教师们要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树立创新意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础。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学生。因此,作为教师,更应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改革陈旧的观念,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为主”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开

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树立起终生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师德高尚、广博学识、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堪称楷模的师德风范,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智能结构合理而完整,能跟上时代步伐,能适应高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教师,才能真正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获得学生、家长、社会如诗如歌地赞美。

总之,通过这次的师德培训,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一定会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更大的提高。

走向理想 师德为桥——师德学习心得(2009-05-24 22:03:53)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办公

走向理想 师德为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千百年来,师者就用这样的崇高建立起了师德的大厦,也建立起了让人仰望的师道尊严。可如今,

这座大厦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师德面临着众多的拷问。一个不该成为话题的话题,最终成为话题了。“师德”注定会成为2008的教育关键词,有关师德的人物、事件和讨论在这一年就没停止过。杨帆、季广茂让我们思考,范跑跑、杨不管让舆论哗然,谭千秋、叶志平让世间动容??舆论、反思一浪高过一浪。学习了20xx年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作为教师这个独特的身份,我不禁思考:何为师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作为人类历史上很早出现的一种重要职业,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的道德要求。师德就体现了这种特殊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社会等方面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新的职业道德规范由原来的8条改为6条,在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指出,无论怎样修改,师德规范的主旨不会变,简单概括就是“责任”与“爱”。爱的大师霍懋征老师也说,没有爱,就没有一切。所谓师德,就是为师者之良心。所谓良心,就是为天地立心——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爱。爱是贯穿“知情意行”之间的一条纽带,没有这个纽带,师德根本不可能发生什么作用。

首先是祖国之爱。教师是否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否具有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教师,应该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躬身实践,以自

身的爱国情操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如抗洪救灾、冰雪灾害、四川抗争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都让我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自豪。但是我们该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呢?怎样能够才算是爱国呢?我认为,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祖国的热爱。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的校长说过“爱国是很具体的”,作为现在的老师,爱国并不是每天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当老师的,国家就是面前的学生。每一次,当我站在讲坛上,我都激情满怀,因为,在我面前的,不只是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学生,更是我们的国家。我是在为国家培养下一代。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光荣更伟大的职业吗?

二是事业之爱。爱岗敬业是每一行业的基本要求,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奉献是师德建设的前提,而奉献精神就是要使教师与教育事业和谐地融为一体,使教师的精神追求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融为一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知识与个体的整合,从师德建设的角度来说,需要教师既要考虑自己发展,但更多是“为人”。在“为人”的同时,不断自我批评,找出自我差距。也可以在奉献的过程中达到自身境界的提升。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师在奉献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收获的过程。倘若不是把奉献作为前提,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而把教育工作当作一份平常的工作,师生之间的关系就不能达到和谐的境地,教师也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总之,教师在

对待别人的评价时,应“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付出,而是担心自己不懂得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和努力。

做一名教师是我自小的理想。一开始是因为受到了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希望长大后也能够像老师那样去关爱学生,感动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渐渐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伟大与崇高,更加坚定我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当我真正地站上了三尺讲坛,我也知道了,热爱教育事业,并不是一句空泛的话,它更多的是体现在细微处。第一次教书学校就委以重任,安排我教高二年级的两个重点班,而且自己刚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心里甭提有多大的压力了。而且有人告诉我这里的学生基础很差的,你随便讲讲,让他们听得懂就可以了,用不着多费心神。但我热爱教育事业,不会因为压力大而有所退缩,更不会因为学生容易应付而敷衍了事。为了鼓动学生的志气,我第一节课就给他讲了“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来让他们经受起奋斗过程中的困难与考验;为了把握好学生的基础,我主动地请教所有教过他们的老师;为了处理好课文的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我每次备课都翻阅大量的资料,奋斗到凌晨;为了更快地与学生沟通,培养良好的师生感情,我在学生的周记本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文字??然而,这一切并未能得到学生和老师的认可。因为是中途接手教他们,他们早已经接受了前任老师的教法,对我的教法很排斥,有的在周记里抱怨指责,有的找前任老师倾诉,有的就级长那里投

诉??面对学生的不理解不接受,面对自己工作的不足,虽然心里感到了一些委屈和难过,但我并没有气馁,反而迎难而上,积极主动地诚心向老师请教,也诚恳地让学生提出批评意见,并讲述一些令他们佩服的言论引起他们队我的好感。经过两三个星期的磨合,学生终于开始接受我了,也有一些学生在周记里肯定我的做法。我想如果没有对教育事业执著的热爱,我是很难克服那诸多的责难和委屈的。每一次遇到挫折,我都会想起自己已经是一位老师,已经实现人生理想,心中的激情便油然而生,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

我在这里工作,从事教育事业,不但经受过学生的不理解,也经受过家人的不理解。教师本来就是清贫的职业,而且这里的工资水平不高,父母一直希望我考公务员,帮补家里的经济,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理想。住的宿舍虽然简陋,但和谐的同事关系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吃的是饭堂里粗糙的饭菜,但学生的进步与肯定就是我丰富的精神粮食。在这里,我每天都在感受着理想的力量,这是多么幸福啊。

忽然想起已经故去的两位北大的优秀教授,一位是王选,一位是孟二东。他们的事迹,在这里不用多言了。对比王选和孟二东,我深感师德建设的高贵与艰难。在当下功利思想泛滥、浮躁之风盛行的情势下,如果没有一种淡泊的情怀,恐怕很难达到甘于寂寞、敬业奉献的师德境界。孔子《论语·雍也》中说:“贤哉回也。一箪事,一瓢

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钱钟书先生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这几句话,细细想来,都是很有道理的。站在学问的制高点上看,师德是与摆脱外资的功利诱惑成正比的,也越有可能拥有真正的师德。而这种超拔世俗的师道方是影响后世的师德。今年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优秀教师用生命保护学生的安全,他们的行为诠释了人民教师保护学生安全的责任感和高尚的师德形象,他们永远是我们心的榜样。

三是学生之爱。人们说母爱是人世间最为博大高尚的爱,宛如土地哺育着种子,并不想索取酬谢。而我认为,教师的爱也是无私的,而且更高尚。许多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甘于奉献,不求索取。正是他们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才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凯歌。人们都把师爱比作是甘泉、是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的确,教师的爱,是学生引路的明灯,引导着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引导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奋力遨游。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如何关爱学生就成为我所思考和探索的一个课题。

我虽然刚走上讲坛,缺少丰富的工作实践,但我依然深深地懂得:关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本点和出发点,更是师德的灵魂所在。只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师生互动,有的放矢。

我认为关爱学生就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像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关爱他们。刮风下雨了,叮嘱学生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天气转冷了,吩咐学生要注意保暖,回家带被子;学生的手受伤了,给予一声关切的问候;有学生在周记里流露出消极的情绪,及时跟他们谈心;学生病了,给她披上自己的衣服;学生考试不理想,给他们讲励志故事??我执着而细微的爱,消解了我和学生之间的陌生,沟通了我们之间的心灵,让我们从理解中建立感情,也让我的工作尽快地走上了正轨。可见,关爱学生,不仅是师德的要求,更是教师树立自身形象、顺利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严爱结合,爱中有严,爱而有度,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在愉快的环境中不断进步。现在我已经与学生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关系,下课像朋友一样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但上课的时候,也能保持自己的师道尊严,严格要求他们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有几个学生曾以学习任务紧为由,迟交了周记,第一次我原谅了他们。第二次有些人依然迟交,我私下里跟他们谈话,规劝他们要认真对待学习,教导他们如何处理学习时间。后来依然有人迟迟未交。我就在班上严厉地批评了不交作业的现象,并叫他们到办公室里接受训话,并告知他们会把情况像班主任反映。经过严厉的教导,班上就不再出现迟交或不交作业的情况了。

北师大教授林崇德教授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决定了我们要天天与孩子(学生)打交道。我是一名教师,也将是人之父母,我深深地知道:孩子需要爱、需要理解。作为一名教师就要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创造轻松的环境,是关爱他们;对他们严厉,又何尝不是一种关爱呢?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严慈相济背后的深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以“以人为本”为主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这就是坚持道德规范里的“教书育人”的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是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不同兴趣,让学生自由、踊跃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社的唯一标准。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鼓励我的学生自由的发表见解,鼓励不同声音的出现;我也不再为了迎合他们的习惯,明明白白地要告诉他们答案是什么,文章的特色是什么等,而是创设情景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讨论交流来得出自己的见解,也注重方法的传授,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上课时也不时穿插蕴含大道理的小故事,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在安排课前的实践练习,上讲台自主鉴

赏诗歌。虽然一开始他们都不习惯、不接受,怨言连天,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他们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好处了。

建设一支学高、德正的师资队伍,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师德建设的根本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在教育教学中机要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心身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称得上教育的真正成功。

其次是要注意为人师表,发挥老师的典范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学行都要达到人师和世范的标准,教师是学生之范,更是社会之范。“师乃启蒙”,开启蒙昧——一个教师开启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的人格;一群教师开启社会的头脑,构筑社会的灵魂。

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小至平时的言行举止,大至人生的价值观念,都是学生的摹本。要教学生写好一个“人”字,自己必须先是一个站得稳正的人,而且不能摆着仰面朝天的高姿态,如一尊尊石像只能让学生去仰望,而是应该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并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

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为了让学生注意仪容仪表,自己也剪了齐耳的短发;每一节课都会早早到达教室;无论工作多忙,甚至通宵达旦,也会依时改完作业;无论什么时候都使用文明的语言,来熏陶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我用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礼仪规范,规范自己的行为,克服不良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力和自我克制力,通过优美的仪表、典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翩翩的风度,表达出对学生的尊重、友好和善意,把社会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融会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言传和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身教,言必行,行必果,关怀学生,爱岗敬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跟草去”??师德如春风化雨,在师生的互动中熏陶学生的心灵,用慢慢的炉火炼出一块块好的金子,用沉稳的笔锋写出一个个端正的“人”字。

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与最终目的是社会道德之范。在公众看来,教师承担着更多的社会道德责任。据《中国青年报》消息,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教育频道在20xx年11月10合作实施一项调查,结果显示,79%的公众认为教师应该比其他职业的人在道德上负有更多的责任。教育是通过影响人而推动社会的。“百年树人”的同时也树立起一个社会。“没有教育的社会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没有师德师范作主导的教育是一种对社会做负功的教育。”教师道德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过程,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体现了社会的

根本利益,是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识大体、明大义、严谨治学、抑恶扬善??每个教育工作者以及整个教师群体都要有高尚的修养情操和道德境界,那样才能无愧于“社会道德良心的基石与支柱”这个神圣角色??特别是在重大变革的时期,如何使社会中的人们的头脑变而不乱,教师的熏陶、感化和道德示范毋庸置疑地起着基因性的作用,影响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社会,一代人。

再次,教师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除了是学生的行为之范,更是学生的学问之范。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终身教育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的能力既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教育变革对教师职业角色提出的要求。设想如果一个老师他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从始至终都是一成不变的,他如何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材?教师自己也需要端正态度,不断进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原以为自己在大学里努力学习,就已经掌握了教书育人的知识与能力了,直至真正踏上工作岗位,才知道自己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还是非常不足的,而且自己掌握的只是理论上的知识,严重缺乏实践经验,不懂得如何把握好学生、备好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学生的实际问题。我主动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经常去听他们的课,吸取他们

的教学精华,这种学习,让我很快地成长起来。除了要在实践中对知识有所突破之外,我还自己订购了教育杂志,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本身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其终身受用的治学方法;而唤醒学生内心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求,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竖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进一步使社会形成终身学习的风气,便是这个层次里的最高成就。

我们的民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变化意味着某些利益的重新分配,某些概念的重新定义,社会结构、规则与习惯??几乎每样东西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有些教育工作者,在变化中迷失,在物质中变质,再也不是道德文化的中流砥柱,其工作也失去了传承人类文明的意义——这不是师范的作为。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何保持教育的圣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教化社会的重要作用,正式值得整个教育系统和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除旧与布新同在;社会的观念、人们的意识需哎哟一个正确的路标——师德,作为支撑整个社会的脊梁。被冲击,但万万不能被击倒,而且要坚强地屹立:修其身,正其气,启蒙迪志,果行育德——这就是师德的大作为。

以上是我在学习时的一点体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将时刻牢记并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规范成为自己教书育人的行为准则,让规范中的每一条都落到实处。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的理想,面向理想,师德为桥,将引领我走得更好、更远。

今年暑假我们学校根据文教局精神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建设问题,在09年12上午我们有幸听了几位县级模范教师的优秀事迹,随后几天里我们又在学校的会议室里有幸学习了魏书生的教学和专家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从中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和收获,现我把体会总结以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即使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就应当把这事业当成最光辉的事业,把它理想化,神圣化,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勤恳工作,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不管是模范教师的感人事迹,还是魏老师的工作汇报都提到了这一点,“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们在生活中平凡的举动,却是伟大的师德体现。从中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就像魏书生老师说的:深入到学生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

动态,很好的为学生服务,这样就在他们中树立了威信,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我们哪个老师不想让每个孩子好起来,我们教师辛勤劳动,满腔热情地把自己的所知所解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哺育下一代,希望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并不企求给自己个人带来什么好处,这种爱难道不是一种无私的爱吗?可遗憾的是,我们明明对孩子们是一视同仁,可大部分的孩子为什么却没有感受到我们的这种爱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对这些孩子平时赞赏不够多,也可能当这些孩子犯错时,我们教师总是以发泄心中的愤慨为目的,缺乏与孩子交流、沟通的诚意,无意中已伤了孩子的自尊,它时时鞭策着我,热爱学生就意味着尊重学生,要让每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要认真考虑自己对孩子的每一意见,每一做法,无论如何都不能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我觉得热爱学生还意味着热爱一切学生,尤其爱后进生,能容纳他们的天真,能容纳他们的错误,这种爱才是博大而深沉的!但反思自己的言行,觉得真的很难做到。,于是我暗下决心,下学期要偏爱这些孩子,多表扬,多给他们戴一些高帽子,少批评,即使批评也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让爱的暖流也能流进在他们的心田。让他们也感到他们的生活也有阳光。

另外,师德最外在的体现是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前半句我们说并不尽然,后半句却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据好多家长反映,孩子

在家开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我们的一言一行就成了孩子效仿的对象教师除了言传,更要身教。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用自己的示范行为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三、缓解压力,苦中寻乐。记得刚毕业的那年,由于环境宽松,教学上也没有太高要求,所以那一阵子特别喜欢当老师,起先任教的那几年,由于有激情干哪件事都是那么的顺利,但随着教师这个职业社会地位的提升,我们日益受到外界的关注,来自家长,来自社会的压力日渐趋增,所以现在当教师感受较多的却是压力,把教学当作是一种幸福、快乐不是一点也没感受到,而是感受颇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其实我们都曾有过幸福的时刻,当教了几年的班级将要不教,孩子们在班会课中流着眼泪与你述说心里话时;当孩子们犯了错误后,手捧鲜花集体向你道歉时;当曾经教过的孩子一起约好到你家里搞聚餐时,我们不也曾感动过,幸福过,快乐过吗?所以我觉得压力既然存在,也无须多加抱怨,苦中寻乐,调整自己的心态,去追求一种教学的新境界。有人说我们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有人说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我们是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有人说我们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想我们没有这么伟大,我们不过是铺路人,是桥梁,是灯塔而已!教书育人,不误人子弟;

以身作则,维护自己的声誉;关爱学生,感受孩子的一片真情,忙忙碌碌,寻找人生的一种乐趣!我想,我们的生活不过是如此而已!

活到老学到老。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我们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吸取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才能胜任这“育人”的挑战性职业,更好的服务镇小的家长,服务镇小的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