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芳---听陶继新报告会有感

听陶继新报告会有感

程建芳

在暑假中听了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的报告会--《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听他的报告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洗涤心灵的尘埃,感受一份清雅与空灵参悟我们的人生,原本我们应该带着一份从容恬淡去面对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不论是教堂还是学校,在他们行使其真正的功能限度内——都是为了使人变得崇高”。早期教育家孔子在教学总纲里说:“志于道,据于道,意于仁,游于艺。”指出了学校育人的宗旨——人格的高尚。 人格高尚是为人师的首要条件,“仁者爱人”只有一个充满人格高尚的教师才会培育出一批高尚的学生。“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能为人师表,才能更好地教育和影响学生。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只有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报告会上陶老师特别提出了几位老师,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情系教育、热爱学生,他们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他们不愧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听了陶老师的的报告,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想想我自己,教书也八九年了,当

初踏上三尺讲台,内心也是无比热爱,可几年下来,人却越来越疲,这次师德报告会无疑是一支强心针,催我奋进! 荣辱不惊。不要有一点成绩就欣喜若狂,有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想想我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常常会因一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当遇到挫折时不能面对现实,逃避或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去解决。

其次、优化情绪。生命中有很多不如意,我们要会去调节自己,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面对不如意时我能很快调节自己的情绪。

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自信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其实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自信就是挖掘潜力的原动力。我是一个典型的不自信者,就这一点致使我与很多机会擦肩而过,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努力克服的一个弱点,相信今后的我一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我!

“ 生命不休,学习不止”这是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座右铭。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自有黄金屋,要使知识的每一片浪花泛起时都能沾上思索,荡起思想的灵动的花朵,唯有读书,读好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的到升华。

我很敬重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其旁征博引、高谈阔论,出口成章、语惊四座的才华,闪烁着理性睿智的光辉,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其精神境界、个

性气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更非不读书者所能比。本人虽不至,然心向往之。

 

第二篇:近听陶继新

近听陶继新

——用读书点燃教师的职业梦想和激情

济宁十三中 刘明辉

春意正浓,实验中学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创新教育》(报道版)执行主编陶继新教授主讲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主题报告,报告历时三个半小时,但大家仍意犹未尽。“要是能讲一天,把一些例子展开就更好了。”在离开会场时笔者听到很多老师们如是说。济宁十三中教科室主任杨建荣主任在听完报告后深有感受,她说:“陶继新教授的讲座一定能让很多教师重拾经典,重新点燃很多教师的职业梦想和激情。”

作为一名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师,我对陶继新老师并不陌生,他的名字对我而言如雷贯耳,如皓月当空。陶老师是资深记者,平均每月有4—10万字的作品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创新教育》等报刊上。说他是老师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他只在曲阜师范学校作过三年半教师,便离开了教学一线;但他的职业生涯从未离开过教育,他用自己的文章宣传报道了大量的教师、校长、局长、专家、学校等,让我们有机会认识更多的良师。今天在“中场休息”的时候与陶老师零距离接触,更感受到了陶老师的亲善与平和。

作为《创新教育》(报道版)杂志的执行主编,他对创新教育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创新要基于传统文化,只有以经典文化底蕴的创新才不是水上浮萍、无根之木。是的,正是因了文化积淀,才涌现出一大批立志于创新教育的名师和优秀实验教师。

陶继新教授把自己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读书。他给广大的教师提出的建议就是多读书,他说:“对教师而言,读书应与与空气、阳光、水一样,是一种生命必需,是教师的生命担当。教师要通过读书丰盈自己的智慧,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思想,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格,教师要产生飞越,必须读书。”

读什么样的书?陶继新教授说:“教师读师必须有选择,读书的取向应是取法乎上。读大师的书,就像每天听大师讲课。”那么什么是好书呢?陶继新教授建议要诵读“经典中的经典”,读那些经过大浪淘沙、时光流逝留下来的作品。对于中国经典诵读结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外国经典以阅读为主: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陶继新教授还列举了史建筑的学生读经典名著、孙颖学习形而上学的事例进行说明。陶老师形象地比喻道:教师读好书就像生命不可无水栽培——有水的浇灌生命才能根深叶茂,厚积薄发。

针对当今社会的功利与浮躁,陶继新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老师们要“疏离浮躁,淡泊名利”,不然,就会“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他向我们讲了文学大师陈寅恪要学问不要学历的故事,讲了他采访过的李兰铎、张万祥等优秀老师与世界大师杜维明教授等,希望我们能做一名平静、平和、心如止水的教师。

陶继新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读书与教学的关系。他说:“读书和教学相得益彰,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他给我们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案例:上海八中的沈红旗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每一次教学;于漪老师有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韩兴娥用古代经典作为班本课程;自称为“读书的动物”的苏静老师腹有诗书气自华。陶老师给大家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最好地备课。

陶老师建议大家不但要读书,还要动笔多写文章,让读写成为教师生命成长之双翼。他给我们介绍了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例子,还举了黎志新、杨同杰、小曼、王立华、张利平等优秀教师读书、写作的故事,引起了与会教师的极大兴趣。大家惊叹于王立华读与写的高质量与大数量:平均每周去一次书店;8年来买了37000元的书;和学生签合同,每天读书不少于两个小时,每两个星期读完一本书。更惊叹于王立华老师把20xx年前写完的600万字全部删除。

陶继新教授认为:思考是读书必不可少的“同伴”。李镇西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出独到的思想;刘建宇将数学教学与哲学完美结合;大潮河敢于挑战“经典教育名家名言”;韩军首创了“新语文教育”;肖川探索生命教育的要义??陶老师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读书要伴随着思考,只有随时思考,书中的精神才能内化为教师的思想,才能外化为教师的行为。

关于如何进行经典诵读,陶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背诵”是必需的,茅盾会背整部《红楼梦》,巴金背过《古文观止》,鲁迅小时候读过大量的古代典藉。他说,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人没有世界级的大文学家与思想家,原因是当今社会对优统优秀文化的漠视与批判;现代社会的功利与渲嚣。陶老师指出,传承儒家文化时不我待。犹太人为什么优秀?因为犹太人认为“不读经,勿宁死”。陶老师还以自己的孙女和外孙为例说明家长要为孩子设置经典语境。

最后,陶继新教授希望老师们把读书作为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希望老师们以经典为伴,幸福一生,通过读书趋真向善、宁静致远、宠辱不惊、气质高雅。陶老师希望老师们能体会到读书的三个境界:坚持、习惯、审美。

也许就在今天,就有一些教师因为这一场报告而改变;也许过不了多长时间,就有一些教师因为近听陶继新而追寻到自己的职业幸福。我相信。

附:与陶继新教授交流信件

010-02-23 20:48:29

陶老师:

这是我听报告当天写的一篇通讯,准备发在我校《希望报》上,请审阅。多谢!

刘明辉

20xx年2月28日 15:52

刘老师:

由于昨天晚上才回来,回复晚了,请谅解。

您如此快地就写出了这篇很有感情的文章,令人感动。我只改了几个字,发给您,请您过目。同时,我已经转给我的网站管理员,让他发到“报告回响”上。

谢谢!

陶继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