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爱国主义读书活动心得体会

容州镇中心学校 李馨蕾

屈原是中国古代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生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的楚国,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时期,秦、楚、赵、魏、燕、韩、齐七大诸侯国割据称雄,不断进行兼并战争。战国七雄之中,秦国最强,而对秦国的军事压力和楚国的政治腐败,屈原极力主张对外联齐,对内变法图强,进而统一中国。屈原的政治主张虽然遭到奴隶主贵族集团的破坏,未能在楚国实现,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军南下,攻破了郢都最后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自尽,但他的诗篇“离骚”,“天问”等,却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通过上述所叙及不断的学习使我懂得了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重要贡献从来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悲壮历史的展示。在学习先辈屈原感人的爱国主义先进的思想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屈原与奴隶主权贵之间的斗争,其次,就是他门下的两个门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差异的鲜明区分和对照,下面就我个人用所学习的观点阐述以下两点学习心得体会:

一、对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公元前305年楚国内忧外患,国贫兵弱,内有奴隶暴动反抗,外有强秦压境,以奴隶主贵族势力为代表的南后集团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为保其贪图享乐,荣华富贵及小集团利益向楚怀王游说亲秦顺从策略;而以奴隶,百姓、有识之士为代表的屈原集团则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的策略;这些表现可以在一次众大臣及屈原与楚怀王的交谈中得以佐证:

楚怀王言:楚国内外交困长此以往岂不是动摇国之根本。南后言:如今强秦压境,大王还是与秦国订立盟约世代修好顺从秦国。屈原言:难道顺从秦国楚国就可以安然无恙吗?秦国自变法以来,国力大增,他不仅攻占韩国,魏国、赵国的土地,如今又想来攻打我们楚国与齐国,秦国处心积虑要完成一统霸业,征服六国席卷天下,在这种时候还想用讨好秦国的办法来换取楚国的太平岂不是异想天开,自欺欺人吗?楚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内修法制,弃旧图新才能扫除疾病富国强兵抗拒秦国的兼并。

二、屈原门生宋玉放弃信念投奔权贵昭然若揭

1

因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期间,在这最艰难的时刻,他曾精心教导赋予厚望的门生宋玉弃他而去投奔权贵南后集团,这使得屈原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表白感叹道:急风劲草,日久见人心啊!而这一突变却将宋玉其人贪图享乐及荣华富贵的丑恶贼脸暴露的昭然若揭,向这样追逐名利,胸无大志、背信弃义之人岂能留在志向远大,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屈原身边呢?因此,向宋玉这样的卑鄙小人只能屈服于南后集团

通过以上屈原与奴隶主权贵之间的斗争及门下门生对人生观,价值观差异的鲜明区分和对照,使我感慨万分,屈原一生追求推行变法谋富国强兵之略,言废除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的制度;主张铲除这些危害楚国的蛀虫,应将他们押送至边远地区开荒;宋玉的胆小弱落及婵娟的赤胆忠心;这一切的一切反映了万恶的旧社会对国家和人民离心离德腐朽的一面,见证了中华民族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在中华文学发展史上,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佐证了一个国家的命运并不能因政治腐败专权而改变灭亡的宿命。假设,屈原的政治抱负能得到当时楚怀王坚定而强有力的支持的话,那么,毛主席那个年代的制度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提前两千多年得以实现啊!而后的中华民族现在的情景又将是什么样的一个结局不得而知,估计,历史学家会给出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通过以上我个人对学习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心得体会的叙述,让我受益匪浅,收获额丰,受益匪浅的是让我懂得了人生是如此的渺小而又辉煌。收获额丰的是使我懂得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真正强大缘起于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一代又一代领袖伟人而定。

通过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我的熏陶,使我倍感珍惜,也让我感到将来在工作中的责任重大,虽说我个人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能力远不及先辈屈原所贡献的万分之一,但是,只要我不断的加强学习,树立坚强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一定能够为祖国,单位、集体的强大与辉煌做出我应尽的责任。 2

 

第二篇:爱国主义的意义

倡导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更具有独特的时代特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民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没有爱国主义这一面伟大的精神旗帜,就不可能有现在蒸蒸日上的新中国。

(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思想意识形态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期,因此广大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对他们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造就一代新人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正是在于在教学中,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使学生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从而会更加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立志成才,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倡导爱国主义教育,还能陶冶学生的精神,铸造思想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约束学生行为和习惯,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治学风格的兴盛具有深刻影响。

(三)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优良校风和提高师生的全面素质的需要。

优良校风,就是一所学校的风格,由学风、教风和人员作风所构成,是学校品位和格调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学风方面,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陶冶学生的精神,铸造思想情操,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约束学生行为和习惯,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治学风格的兴盛具有深刻影响。

在教风方面,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教师“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职业责任感,使教师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素质;具有为人正直,忠诚老实,作风正派,情操高尚,襟怀坦荡的道德修养;具有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严谨治学,精心施教,为人师表的崇高师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