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正式版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考点2:原始的农耕生活

考点3:华夏之祖

1、人文初祖——黄帝,(距今约四五千年)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与炎帝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尧舜禹——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标准是德才兼备)。

3、约公元前20##年,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考点4:夏、商、西周的兴亡                             

4、分封制:

考点5:灿烂的青铜文明:

考点6:春秋战国的纷争  

考点7:大变革的时代:

3、商鞅变法

考点8-9:中华文化的勃兴

1、文字:

2、天文、历法和医学:

3、屈原和钟鼓之乐: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世界文化名人。创新体诗歌“楚辞”,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4、思想

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考点10:秦王扫六合(前221202年。)

考点11:伐无道,诛暴秦

1.秦的暴政:①繁重的徭役(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长城、驰道);

②赋税沉重(农民的收入2/3上缴国家);

③刑法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

①根本原因:秦暴政,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阶级矛盾激化。

②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后被镇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灭亡:

①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

②刘邦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③楚汉之争:秦灭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鸿门宴),刘邦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史上称之为西汉,刘邦是汉高祖。

考点12:大一统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历经210年)

1、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②提倡节俭。③重视“以德化民”。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评价:汉武帝是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4、东汉的统治:

①公元9年,西汉灭亡。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不久被推翻。

②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刘秀是光武帝。“光武中兴”

考点13:两汉经济的发展

考点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匈奴的兴起: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古老的少数民族。秦汉之际,杰出的首领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

2、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公元前119年。

3、昭君出塞: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考点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两次通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东汉: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

5)欧洲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始:166年,大秦(古罗马)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东汉。

2、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3)作用: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考点17: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点18:三国鼎立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说的是诸葛亮

考点19:江南地区的开发

2、五族内迁: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陆续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3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苻坚任用王猛为丞相,统一了黄河流域。

淝水之战:383年,前秦战败,东晋以少胜多。(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4、 前秦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统治瓦解,北方重新混战。南方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史称“刘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

5、 江南地区的开发

考点20:北方民族大融合

4、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又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代替。历史上统称为北朝。

考点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魏晋时期文化的特点是: 承上启下)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知识点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一、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下令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派王景主持修河。

农业的进步:西汉出现了犁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翻土碎土)、耧车(播种工具)、二牛抬杠的方法。黄河中下游出现“千亩桑麻”的经营。

二、丝织:使用提花机;染色技术也很高,丝绸得到外国人喜欢。

冶炼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治铁工具),比欧洲早一千多年。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 炒钢技术,比西方早一千八百多年

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汉武帝把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经济大一统) 商业的繁荣:东西二京(西京长安、东京洛阳);专门的商业区:市。(但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1、匈奴的生活习俗: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2、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

3、匈奴族生产的发展(畜牧业兴旺发达;学会农耕,开始垦田种谷) 二、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和—-战—-和—-战和都有)

时间 :西汉初年----- 汉武帝时期----- 汉元帝时期----东汉时期

形势: 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经过文景之治,国力强盛 ------- 匈奴分裂,其中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 -----匈奴分裂,南匈奴向汉称臣,

政策 :和亲: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匈奴,每年送给大量谷物和纺织品。-------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漠北战役:公元前119年)--------- 昭君出塞--------窦宪,窦固打败北匈奴

效果 匈奴骑兵年年挥师南下,和亲没有根本上解决匈奴的威胁 ---------- 漠北之战,匈奴受到沉重打击,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 昭君和呼韩邪单于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大败北匈奴

对比汉初的和亲与汉元帝时期的和亲,有什么不同?

★ 总结: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经济、政治、军事、思想) 经济: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政治: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失败了 意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目的:与西域各国进行友好政治经济交往。结果成功 4、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的

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看书83面的路线图,要掌握 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2、海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

3,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4,166年,(东汉)大秦(中国古代对古罗马的称呼)使者来汉访问,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直接交往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 纸的发明(时间:西汉早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二、《九章算术》和地动仪

1、《九章算术》(总结了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 三、名医辈出

1、东汉华佗(神医):麻醉药剂“麻沸散”、医学体操“五禽戏”

2、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3,“汗青”成为书籍的代称,有时也特指史册 ★ 我国秦汉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发明和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华佗制成“麻沸散”;《九章算术》里的某些成就 (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还有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七位)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1、佛教(外来宗教)的传入

①起源于古印度 ②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③东汉明帝时兴建了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④教义: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2、道教(本土宗教)的兴起

①道教是土生土长的宗教 ②创始人:张陵 ③东汉时在民间兴起 ④教义: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和得道成仙。 统治者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是:大力提倡和扶植,将其当做统治工具 二、司马迁和《史记》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学成就: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②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文学成就: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司马迁: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泥土烧制,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第18课 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形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时间:公元200年 作战双方:袁绍VS曹操

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二、赤壁之战(火攻)

形势: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想要统一全国;南方刘备、孙权势力有所发展。 时间: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南京)孙权 四、三国经济的发展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三国灭亡顺序:蜀、魏、吴)(265—280—316)

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2、内迁的各族(东汉末年开始;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原因: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八王之乱),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风声鹤唳,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1、形势:①南方: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南京),史称“东晋”(没有统一,只是占有南方)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年 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3、影响: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魏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原因)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2、表现:①大量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②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③农业技术的进步: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④小麦推广到江南地区。 3、影响: 注: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黄河流域)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

439统一了黄河流域。 二、民族大融合

1、黄河流域的民族融合逐渐成为大趋势(孝文帝改革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2、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说幸福婚礼)

迁都洛阳:根本目的和原因是加强对中原的统治。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拓跋--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孝)

北魏孝文帝的这些措施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我国南北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21、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类别 朝代 代表人物 著作 贡献

数学 南朝 祖冲之 《缀术》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农学 北朝 贾思勰 《齐民要术》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 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书画 东晋 王羲之 《兰亭序》 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是“书圣”。(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石窟艺术 北朝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汉字字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注意事项 复习:

1. 要理清知识脉胳,合上书也能知道22课每一课的题目是什么,里面讲哪个时期,有哪些大事、主要内容和人物。

2. 注意教材中每一课的“动脑筋”,真正弄懂为什么。 3. 注意《精析精练》中一些大题的思路。

3. 本提纲可以帮助复习和记忆,但只是基本纲要,还是要以课本为主。 4. 一些相似的知识,自己进行归纳。 考试:

1. 仔细审题,不要贪快。时间充足,选择题至少要用25分来完成,大题要考虑好再动笔,但不要留空白不做(即使拿不准也要尝试回答)。

2. 回答大题时,先写“答”,内容要有条理性,按题目的要求回答。最好分段和标序号,不要一题写一大段。 3. 大题实在不会或拿不准时,先回到前面选择题去看一下有没有相关内容。或者在开始做卷前,先浏览一下大题,做到心中有数。

4. 回答问题尽量全面,如问原因时,通常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等(不一定每个题都全部具备);评价人物,要看到两面,既要有评价,也要有史实说明。 5. 选择题小技巧:

问历史事件或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时,答案通常是和经济因素(生产力)有关的。 问统治者实施某种措施的根本原因或目的,一般是加强控制或巩固统治之类。 当你初步选择一个答案时,先看看其他答案是不是更合适,选最合适的。 初一历史 复习资料(主要知识点归纳) 上学期

1.主要国家建立情况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亡国者 都城 夏 前20xx年 禹 桀 阳城 商 前1600年 汤 纣 亳、殷 西周 前1046年 周武王 周幽王 镐京 秦 前221年 嬴政 咸阳 西汉 前206年 刘邦 长安 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 建业 2.古代主要政治制度

禅让制:原始社会首领产生方式; 王位世袭制:从夏禹传子启开始

分封制:西周开始; 中央集权制:秦朝开创,包括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3.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4.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5.称号与人物

神农氏:炎帝; 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大禹:禹 医圣:张仲景; 神医:华佗; 书圣:王羲之 6.人物与成就

李冰:都江堰 张骞:出使西域 蔡伦:改进造纸术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华佗:麻沸散 司马迁:《史记》 祖冲之:圆周率 贾思勰:《齐民要术》 郦道元:《水经注》 王羲之:《兰亭序》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7.战国时期主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墨家:墨子 儒家:孟子 道家:庄子 法家:韩非子 8.中国之最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夏朝

春秋诸侯争霸中,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

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西周时的司母戊鼎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战国时期修建的最大型的水利工程是由李冰父子主建的都江堰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朝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炎帝和黄帝 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开始于秦朝 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西汉 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西汉 纸最早发明于西汉

最早发明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人是华佗

记载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算方法的书籍是《九章算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写的《史记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人是祖 冲之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贾思勰编的《齐民要术》

东晋南北朝时,最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洛 阳的龙门石窟 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2 山顶洞人是我国远古人类中最早以血缘关系结合成生活集体的,并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约四五千年时,黄帝和炎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后来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4约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从此由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

5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相传,禹把都城建在阳城。

6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军在牧野大败商军,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历史上叫做西周。

8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时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12 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通过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13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14 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15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16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8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商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19 相传夏朝时期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

20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21 战国末期楚国人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孙武写的《孙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4 秦朝的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6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27 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满,府库里的铜钱多的用不完,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将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败匈奴,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29 汉武帝派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32 东汉张衡制造了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3 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前者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编了医学体操“五禽戏”。后者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34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他的创始人一是张陵。

35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6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国时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38 266年,司马炎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

40 南朝的祖冲之时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41 北朝的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42 东晋王羲之写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书圣”。 43 东晋的顾恺之一生创作的画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44 北朝时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艺术。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算一算,它持续了14年;西汉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灭亡,它持续了210年;东汉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灭亡,它持续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纪50年代;125年是2世纪20年代;1311年是14世纪初;19xx年是20世纪90年代,又叫20世纪末。

47 从考古资料上看,无锡已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了。 48吴国的开创者是泰伯,发祥地是无锡梅里。 49 无锡地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50 唐代无锡县令敬澄在惠山开凿了惠山泉,陆羽的《茶经》品评它为天下第二泉。 51无锡东林书院的著名对联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附:中国历史朝代顺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要求记住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建立时间、都城、开国君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