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高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情景设计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初探

项 艳 琼

摘要: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阐述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法教

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领会大纲所倡导的理念和新课标的精神,以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的课堂活动为原则,探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英语语法教学,学习兴趣

一、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

1.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外教学理念的不断引进,功能交际教学的思想在英语教学界被广泛地接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被提了出来。伴随着这一理念的推广, 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削弱,许多中学英语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弱化语法教学的倾向,甚至在优质课中回避上语法,有谈“法”色变的现象。

新课程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虽然掌握语法并不等于掌握语言运用能力,但语法知识的欠缺会制约学生准确运用英语能力的发展。教学实践证明, 忽视语法教学产生了不少不良后果。学生的听说能力表面上比过去强了, 但准确性上却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阅读速度的确比过去的学生快了一些, 可读懂程度却不尽人意;在写作和翻译方面, 学生的水平从总体上不如以往的学生。

2.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依据

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显然,“改革过分重视语法的讲解与传授”,只是要求改变以前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教学方法和倾向,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事实上,语法已渗透到听、说、读、写的每一个环节中。听的时候语法是听清内容的助手,说的时候语法是避免产生歧义的工具,读的时候语法是理解文章的准绳,写的时候语法是完成句子的依据。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 才能提高语言的质量和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新教学大纲也明确规定,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语法的介绍和学习十分重要。因为,学母语和学外语有着多种差异。一是环境差异,儿童学习母语有足够的语言实践环境,是“习得”的,并在使用中有自我纠正语病的机会,不必学语法潜意识中就已形成正确的语感和语法体系。而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缺乏语言习得的环境。 二是时间差异,语言学习的最佳时间是儿童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大,模仿和记忆能力逐渐衰退,理解能力在提高。因此,高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学到的,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较快掌握语言形式,正确理解和准确地表达语言。新教材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路子”,就是让话题按一定的语法结构去实现它的交际功能。如果“重能力,轻知识”,就会使能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淡化。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认识语法教学,不止是要求教师认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还要重新认识高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正确领会新课程标准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精神,勇于创新,使语法教学真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服务。

1. 注重语法课的趣味性

新《课标》强调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而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中较难的部分。

如果老师只是为了语法而教语法, 再加上一味平铺直叙地灌输, 学生就会觉得语法枯燥乏味, 教学效果也就不理想。所以,外语教师教语法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形式要灵活多样,不时地改变教学活动,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注重语法课的实践性

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反映, 所学的语法结构基本都懂, 但用起来就乱, 考起来就不行。究其原因大都出在语法的学、用不能结合上。英语语法教学应与新《课标》同步,以学生为中心,要强调运用、强调实践,利用一切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逐步去掌握语法规则。因此, 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使语法教学更好地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服务,并在边学边用中体现其作用, 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注重语法课的互动性

语法教学之所以乏味, 关键是缺乏能引起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交流,在授课过程中仍只重

视语法学习与考试之间的联系, 忽略了语法的交际功能和运用目的。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做法, 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认真研究新《课标》精神,在课堂上尽可能创造互动的机会,改变语法课堂中的沉闷气氛,让语法课充满生机。

针对目前高中语法教学的现状,优化语法教学方法、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迫在眉睫。

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英语语法教学的宗旨是为了培养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体现语法教学以运用为前提, 以运用为目的, 以运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把语法教学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结合起来, 把语法讲解和语法运用结合起来, 以笔头、口头等多种形式将语法练习有机地、灵活地融会于各种交际活动和课堂任务之中。

1. 在提供语篇中进行语法教学

国内外语言学家认为,语境是语言交际的基础,人们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语言活动离开了语境就无法进行,词语离开了语境其意义就无法理解。因此,语境在英语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部分。语境的实现以语篇为载体。教师在教授语法知识、巩固练习时, 要重视通过篇章语境, 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提高语法的运用能力。如在教can, may, must等情态动词的用法时, 为了使学生明确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 教师可提供下列语篇。

语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语言使用的真实环境,改善传统语法教学只注重形式和意义而忽视用法的局面。而且,语篇的运用能不断地向学生输入英语的不同语言特征,从而增加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实效性。

2. 在创设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

情景是语言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它对语法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法句型的操练要有情景、有意义, 要尽可能减少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如在情态动词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进行情景操练:上课了, 但JiaJia还没有来。教师问“Why is JiaJia absent?” 引导学生用情态动词回答。

学生A: He must be on his way to school.

学生B: His bike might be flat and he might be walking instead of riding.

学生C: He may be ill at home.

学生D: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important that stops him from coming.

学生E: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unexpected that has happened to him.在学生比较了情态动词作推测性用法和非推测性用法的区别以后, 教师要及时总结情态动词的推测性用法的几个特点, 然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自拟语境, 运用情态动词写一篇短文,这样学生就容易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法规则进行谋篇,达到掌握语法的目的。

为了使枯燥的语法变得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图表、简笔画、剪辑播放动画片段等手段创设情景, 使其形象化,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学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教师可剪辑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段:

然后要求学生用间接英语来回答以下问题:

1.What might the dog say to his son?

2.And what might the dog tell Tom?

3. 在完成任务中进行语法教学

新《课标》明确倡导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所谓“任务”,简言之,就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参与者之间的交际过程是一个互动的探究过程。任务型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任务,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让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学习、掌握语言形式和语法规则。因此,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语法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

1) 发表观点型任务 这类任务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在学习Getting to know Steven Spielberg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下面

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求学生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Steven Spielberg is? war. 这样设计的课堂活动可以达到进一步巩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目的。将语法始终与课堂活动联系起来,学生在用中学,一边将所学的语法用法用于实践,学生颇有成就感。

2) 信息差型任务 这类任务指当交际一方有新信息同时愿意提供信息,另一方可以获得信息双方所进行的交际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来获取信息,消除信息缺口,完成交际任务。如在学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时,头一周刚好外籍老师Rachel给学生上了第一节的口语课。于是,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信息差活动。教师对学生说:“Last week, our foreign teacher, Rachel, gave us an English Lesson for the first time. You were very curious and asked lots of questions about her. What questions did you ask her?”让学生回忆并转述课堂上问过Rachel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回答时很自然地使用了间接引语。

S1: I asked her where she was from.

S2:.I asked her why she came to China.

S3: I asked her when she came.

S4: I asked her how she had come to China.

S5: I asked what she thought of our school.

S6: I asked if / whether she liked Chinese food.

教师顺势问学生:What did she say?

S1: She told us that she was from Huston, the USA.

S2. She told us… / She said…

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设计有一定信息差的会话练习,以通过会话操练语法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促使学生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和别人交流。努力做到形为意用,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3)解决问题型任务 这类任务是分配给学生一个任务和一些相关信息,学生需要经过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答案可以有多种,也可以是唯一的。如在学习祈使句的间接引语时,教师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采访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组织讨论,要求学生采访结果对如何遵守校规作出汇报,要求使用间接引语。

The teacher told us to finish our homework on time every day.

The teacher told us to keep our classroom clean and tidy.

The teacher told us not to be late for school.

…...

这样的任务设计目的明确,有利于学习英语知识,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 在对比归纳中进行语法教学

系统论认为, 客观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事物的整体功能大于局部之和。没有对整体的综合感知, 部分的感知必然是片面的、浅层的。现行教材采用循环式编排语法项目, 把同一个语法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在教材中呈现, 这对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巩固语法知识是有利的, 但又必然割断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语法知识、形成整体概念, 甚至会造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干扰。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系统讲解, 并引导学生对教材中分散的语法作适当的归纳, 特别是在学完了某方面的语法后, 更应对这方面的语法规则作全面的综合归纳。如学了定语从句后, 就关系词在从句中的作用教师可以作如下简单明了的归纳,有助于学生透彻掌握和正确使用关系词。

主语 宾语 定语 表语

指人 who, that who, that, whom whose that

指物 which, that which, that whose that

状语

时间 when

原因 why

地点 where

又如,学习了被动语态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被动语态就划线部分提问。

再如,在学习了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句子改写来归纳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1. H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which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2. H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making his teacher angry.

3. That h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4. It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that h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5. His often being late for school makes his teacher angry.

这样,通过对比归纳,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进行掌握,帮助学生将语法知识加以巩固和“内化”,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提高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

对于比较琐碎(即使简单)的语法项目,也最好采用归纳的方法。归纳语法规则的目的, 是使学生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减少盲目性, 提高语言的质量。因此, 归纳要及时, 要抓住要点, 简明扼要。让学生理解异同, 明白实质, 掌握规律, 有助于学生准确记忆和正确运用语法。

四.结束语

总之,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的英语, 听、说、读、写的训练固然重要, 但语法教学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过,语法教学应避免走极端,不能以语法教学为中心,为语法而教语法。在语法教学中要注意在语境中教,在互动中练,在对比归纳中变得清晰,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质量。

参考文献:

Tricia Hed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11月

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2000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付丽彬,英语语法教学的语境限制问题,玉溪师范学院院报,2004(10)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年

温荣生,任务型语言教学与英语课堂实践,龙岩师专学报,2004(4)

杨志国,对《英语新课程标准》下任务型教学的思考,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3(12)

 

第二篇: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广西百色高中 蒙坤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和实施,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及其相关理论,以及所引发的思考,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际,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理论来指导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关键词:内隐认知,外显认知,语法教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法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交际教学思想被我国英语教学界广泛接受,中学英语教科书也随即进行了全面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由于教师们对交际教学思想的片面理解,近几年来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忽视语法教学的倾向。于是乎凡是进行语法教学的方法都被认为是落伍的、过时的教学方法。为了避免“落后”之嫌疑,教师们人人避免讲语法,致使学生出现了“高原现象”,学生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进一步的提高,英语学习无法再取得长足的进步。

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重申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课标》指出,“知识是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对英语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语法素材,具备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对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有着强烈的要求。诚然,提倡重视语法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在课堂上抽象地讲解语法,学生死记硬背语法规则。《新课标》提倡高中英语语法要从用的角度出发,强调语法教学不能局限于语法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文化意识、篇章语境、题材体裁、词汇等联系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法意识,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如何教授语法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心的问题。最近几年,围绕着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以及由这两个理论带来的外显式及内隐式语法教学,各路学者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本文拟通过对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介绍,探讨在实施《新课标》过程中进行语法教学的新视角和新理念。

二、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

1.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

提到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就必然涉及到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R

Ellis(2004:229,引自戴炜栋 2006)将外显知识称为“学习者关于某种语言的组成部分及该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意识”。即关于语言结构如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传统的语法描述就是外显知识。具体到日常的学习行为中,如学生不仅察觉到某个句子不合乎语法规则,而且还能分析出其错误时使用的就是外显知识。内隐知识是关于语言自动化使用的程序知识(戴炜栋 2006)。内隐知识是默会的知识,比如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的知识。同样,具体到日常的学习行为中,如学生意识到某个句子不合乎语法规则,但又无法进行解释时使用的就是内隐知识。应该可以这样说:外显知识确

保了语言使用的准确性,有助于学生监控语言输出,促进其对知识的掌握,而内隐知识则保证语言使用的流畅性,有助于学生自发而快速地使用语言,发展其语言技能。McLaughlin认为自发交际能力是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从课堂外显知识的教学最终到自发交际能力的培养才是语言教学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许多语言专家也指出外显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意识,促进外显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建立内隐知识。这些提法与《新课标》提出的以培养语言技能为核心的理念不谋而合。目前在语言教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就是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是否可以转化及如何确保两者之间的成功转化。因此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语言(内隐知识)的同时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外显知识),如何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成语言技能,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

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都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罗伯

(A.S.Reber 引自刘耀中 2000)认为人们认知复杂任务时通常采取两种本质不同的认知模式来进行。一种是人们所熟悉的外显认知模式。凡是需要付出努力,采取一定策略来完成的活动都属于外显认知。这种认知过程的特点是学习者受意识支配,通过有意识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另一种是内隐认知模式。在内隐认知中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学习,学习者置身于鲜活的环境中自然地习得知识。比如儿童在习得母语时,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掌握了母语的特征和规则。因此区别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核心就在于学习者在学习时是否有意识的学习。内隐认知不同于外显认知,内隐认知是在偶然的、关键信息不明显的条件下进行的,获得的知识主要是程序性的知识而非描述性的知识。而外显认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理性的认知,获得的知识可以用语言加以表述。具体到我们英语语法教学中,内隐认知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语法时必须置身于有意义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和使用语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在交际中表达思想,潜意识地习得和发展英语语言技能,无需关注语言规则。而外显认知却主张通过对语法形式的讲授,发展学生对语法知识的归纳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意识,构建语法系统。许多学者对于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的优势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过分地强调内隐认知作用,忽略课堂语法教学容易导致“语言石化”现象,影响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学生学习进步到一定程度后就很难再有提高。尤其是在英语为外语环境的中国,英语信息输入较少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大量地接触语言材料,坐等学生自然习得语法显然是极不现实的。而过分地强调外显认知的作用,过分重视对语法知识的讲授,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交际时容易出现过高的语法监控而影响流利程度,再者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疲劳感。

三、外显认知与内隐认知对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尽管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作为人类认知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着重语法规则的讲练,忽视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语言。另一个极端是过分强调语言的交际性而放弃语法教学。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是教师们误解了语法教学根本原则,过分夸大了内隐认知或外显认知的作用。因此,仅仅依靠外显认知或仅仅依靠内隐认知来进行语法教学都明显存在着不足。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这两个认知机制结合起来,两者协调合作。近年来,由于研究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而发展起来的以提倡语法讲解为主的外显式语法教学和以提倡以学生感

悟语言为主的内隐式语法教学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教师们开始意识到语法教学中外显与内隐相结合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研究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至少可以给中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如下启示:

1、读透《新课标》,认真领会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研究证明,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法尤其能够促进外语教学。因为它强调语言的输入以任务的方式呈现,鼓励学生从语言输入中领悟和感知相关的语言形式,激活认知过程。此外,学生在课内接触到的真实交际活动十分有限,语言输入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强调对语言鲜活的体验,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呈现隐含特定语法项目的语言材料,包括音像材料。学生在学习这些语言材料时调动了其内隐认知的机制,从而自然地认知语言中的语法规则。

2、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认知风格,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已经对英语有了一定的了解,思维水平已经接近成年人,已经有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他们对系统地学习语法知识有着强烈的要求,希望通过语法来规范自己的知识,期待在英语学习上有大的进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外显认知的机制,帮助学生打造扎实的语法基础,构建语法意识。确保语言使用的准确,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3、语法教学要融入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技能的教学中,既不单纯教语法,也不能把语法和技能培养割裂开来。做到外显式教学与内隐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语言意识和形成语言技能。研究表明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外显方式学到的知识将监控语言的实际使用,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相关的语言特征和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语言的能力,大大缩短学生掌握语法的过程。以内隐形式组织的教学活动轻松活泼,学生易于接受,帮助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4、关注学习过程和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和能动作用。研究证明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都极大的影响着外显认知和内隐认知的过程和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法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实际展开,鼓励学生通过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四、结语

英语语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尤其如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法教学应该注重通过外显和内隐的方法,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验语言的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法意识和归纳能力,进一步促进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Celce-Murcia M. 1991. Formal pedagogy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J]. TESOL Quarterly,

2. McLaughlin, Barry. 1987.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Edward Arnold,

3.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4. 陈琳,王蔷,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xx年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英语课程标准研修》[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

6. 戴炜栋,任庆梅. 语法教学新视角:外显意识增强式任务模式[J]. 《外语界》, 2006第1期

7. 刘耀中.内隐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xx年第6期

8. 张 人. 内隐认知及其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J] 《外语界》,20xx年第4期

9. 郝兴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外语语法教学的新趋势[J] 《外语界》,20xx年第4期

10.周 遥. 英语语法教学新动向[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xx年第9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