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心得体会 齐红英

参加库伦旗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心得体会 ——库伦旗回民小学齐红英

20xx年11月4日(星期三),全旗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六家子学校进行,我参加了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我感受到了课堂变革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有效教学模式实现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在以往课堂教学中,也想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平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此次会议我认为是否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先学后导、当堂训练”有效教学模式,努力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学习课堂变革一点初浅体会,课堂变革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课程变革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课堂变革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第二篇:听课心得

且学、且思、且行、且珍惜!

----- 杭州“千课万人”研讨观摩会心得

11月13日至16日,我和同事结伴而行,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大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参加“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教师 “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这样的名师课堂盛宴,“万人磨一课,千课磨万人”的盛会!着实让我震撼。

来自海峡两岸及荷兰的七十一位著名专家亲临为期四天三晚的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并以示范课、学术报告、互动评点、合作体验工作坊等形式进行了专题探讨,而来自新疆、内蒙、甘肃、青海等28个省、直辖市的老师们近距离聆听了专家的示范指导,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学本课堂”。“学本课堂”是指以学习者学习为本的课堂。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和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围绕着核心问题开展自主性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学习活动。如何把握这样的语文课堂呢? “千课万人”的专家们给我们作出了最好的引领,他们告诉我们,课堂要重学善导,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学。教师要心存学生,真正把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首位,甘心“让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渗透学习方法,教师还要善于引导点拨,要捕捉导的时机,讲究导的方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置身于千课万人的会场,惊叹于名师课堂上的魅力,感动于名师一生深情为教育。

一、本土名家课堂简约大气,语文味浓。

诗意的王崧舟老师带领我们徜徉在诗意的课堂,感悟生活的诗意!他执教《桃花心木》一课,没有华丽的开场,没有慷慨激昂的陈词,他朴实无华的语言像磁石般吸引学生们走入文本。课伊始就由学生真实的疑问引发思考,确定教师引导的重点;课中的多个细节都注重学生质疑能力、概括能力等的培养,并在一遍遍富有诗意的朗诵中,让孩子感受作家林清玄的文字和道理。生活是不确定的,痛苦是不确定,幸福是不确定,这种种的不确定,锻炼了我们的心智,磨砺了我们的心态。

智慧而幽默的薛法根老师执教《鞋匠的儿子》一课,他的课踏实而又扎实,学生学得轻松而又愉悦,真正做到了既不累自己,又没苦学生。两课时连在一起上,课堂容量之大,听、说、读、写,一样不落。课堂气氛轻松活泼,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学生学会了认真聆听,学会了读中思考,学会了语言表达,学会了语言运用。简约的课堂,扎实的语文!

沉稳大气是虞大明老师的风格,听他的课不紧不慢,娓娓道来,是一种智与情的享受!虞老师在课上融入孩子,像是孩子的朋友,谈笑风生,可就是在这谈笑中风生水起,让孩子学得扎实,学得实在,学得高兴!他执教的《母鸡》一课,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以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发现为本的指导思想,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堪称是一次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之旅,让我们不禁赞叹:“一位老师必定是一位英雄!”

管建刚老师帅气十足,他执教《黄山奇松》一课,亲切的话语,层层递进的教学思路,让我们感觉很舒服,很惬意。他的思维最真,让孩子说真话,读真言,倾真情。既关注言语,更关注情感,还关注作文技巧,使我们习作、教习作有了更多的反思??

“学诗就要沉浸诗情画意中,学诗就要走进诗人的心中!”孙双金老师的《李白与月亮》一课,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老师。他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诗意般的言语,带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读诗,品诗,聊李白,谈月亮,将李白与月亮之间的渊源娓娓道来。在孙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的思维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吟月”“梦月”“醉月”,这样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题目在孩子的口中迸发出来。最后,孩子们还拿起笔将心中的所感所悟表达出来,也当了一回诗人。

二、台湾专家课堂素朴安静,亲和力强。

1

台湾的何绮华老师温柔的声音,亲切的笑容很有亲和力。她以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像妈妈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学生不经意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倾听中慢慢靠近写作,掌握写作的秘妙。

另外三位台湾老师朱佩玲、李玉贵和龚淑芬老师的课形成一个主题,一个系列,注意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贯性,她们亲切的教学语言,平等的学习态度,零距离地与学生互动,目中有学生,眼中有学情,都让我受益匪浅,而且他们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值得点“赞”!正如周一贯老师的评价:“听港台老师上课更能体会师生平等关系,这不是他们的教学理念,这就是他们的行为,已经化为了他们的血肉。”

三、外邦艺术家课堂激情澎湃,吸引力足。

荷兰两位艺术家为千课万人的会场增添了活力,他们夸张的肢体语言,多变的面部表情,自弹自说自创的方式,近乎疯狂的淋漓尽致的表现,不时刺激着我们的视觉、听觉。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沉浸在故事之中。耳目一新的表演让我们和学生们有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好一堂多姿多彩表演课!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了异国艺术家的风采。

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我们被教学名家的风采所折服,学习、思考还在继续,探索仍在进行。带着满心的期待而来,载着满满的收获而归,感谢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让我们且学、且思、且行、且珍惜!

走进名师课堂 领略名师风采

——2014“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研讨学习心得

20xx年11月13日,我们一行四人带着责任与期望,兴奋地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参加了在浙江大学逸夫体育馆举行的为期四天“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聆听了专家们的课和演绎生动的学术报告,总觉得他们的课犹如春风拂面,如此的细腻。大师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

短短四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学本课堂?什么是生态课堂?名师们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设计,亲切自然的教态,幽默风趣的语言,动静适宜,张驰有度,那些经典的话语,我都来不及细细品味,我贪婪地吸收着,感觉内心富足而美丽。

(一)领略大师们的精彩

王菘舟老师上的《桃花心木》,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引导学生在文学语境下品读:由“发现问题” “发现哲理”,“发现秘密”来层层深入,一步一步紧扣教材,逐步升华到在文化语境下悟读《桃花心木》:“不确定与苦难” ,“不确定与心态” ,“不确定与转化”,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只有“不确定”才是唯一确定的,这就是无常。懂得无常才是醒来的蕴意。窦桂梅老师的《大脚丫跳芭蕾》,窦老师围绕一个问题:我发现-----,引导学生读懂图画、创意图画,最后对主题的解读。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体会,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表达,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理解,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的教学。 薛法根老师的《鞋匠的儿子》幽默风趣版块教学,词句积累教学、概括事件、揣摩话语、情境运用。条块清晰、环环相扣。有广度、有深度,没有支离破碎的字词分析,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的美,模仿写话变得简单易行。孙双金老师的《李白与月亮》取材于生活,围绕成长知识、成长能力、成长思想、成长情感,让课堂因师生成长而美丽,教师因学生成长而伟大。运用追问教学法,循循善诱,动员学生体验、感悟并内化,

2

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于语文的 世界。虞大明老师的《母鸡》在略读教学上给小语教学点亮了一盏明灯。虞老师借助阅读提示,让学生的独立个性化阅读通畅且高效。顺学而导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妙以及对母鸡、母亲的敬畏之情,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圈划批注,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 。

(二)走进名师的启示

四天的学习让我们与大师们进行了一次次亲密接触。一节节经典课例,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设计的细微与精妙。老师的课讲得很扎实,教的是方法,学的是知识。他们俯身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他们领着孩子们用心、用情品读,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为之动容。他们悉心地教孩子们写字,一笔一划,这种朴实无华的教学,着实让我感动,他们无愧于教育界名师。

总之,“学本”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智慧”的课堂。是一种学生真实学习的原生态呈现。 这四天的学习,让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学本课堂后的那种幸福感。学无止境,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去欣赏大师们精彩的课堂,领略名师风采。

走进千课万人,体悟学本课堂

11月13日至11月16日,带着一份期待和向往,我来到了美丽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有幸聆听了诸多名师的精彩课堂和讲座,感受了大家的风采:大气磅礴的孙双金、幽默风趣的薛法根、诗意洒脱的王崧舟、思想独到的管建刚??

短短的四天时间,专家们为我们呈现了30多节课和20多个讲座,让我们品尝了一顿语文的“满汉全席”。这些全新的理念,真实的教学需要我们细细地咀嚼,慢慢地消化。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管建刚老师的课,他给我们带来的是《黄山奇松》,管老师的这节课没有华丽的导入,没有一丝雕琢的痕迹。整堂课下来,思路很清晰,目标很明确。并没有深入地研究课文的内容,通过学生的自学,自悟把握黄山奇松的三种不同类型的松树,但是没有深入展开,而是把重点导向课文是如何写的,他淡化了写什么,而强化了怎么写。管老师将写作方法的指导“润物细无声”式地触入到阅读教学中去。朴实中见真知,平凡中见功力。他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一堂精彩的语文阅读课,更是一堂充满写作方法和写作智慧的指导课。

这次的观摩活动中还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课,比如张祖庆老师的微辩论vs微写作。这是一堂结合当今的热点的别出心裁的语文课。张老师结合现在最热门的微信圈,由一个微信短片开场,从而对短片中出现的现象让学生合作讨论,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有任务,从而产生出正反两方,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自主学习,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的课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上是不会出现的,二张老师的这节课正是体现了课程的前瞻性。像这样的课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走进我们的课堂。张老师的这节课也许带给我们的正是一种时代的方向性吧!

著名的诗人,雪野老师带给我们的是一堂儿童诗写作课——小小蚂蚁。听雪野老师的课,仿佛置身于花林之中,仿佛听到了雨打绿叶的声音,仿佛感受到了小小蚂蚁的内心世界,如诗般的课堂,带给我们如诗般的享受,雪野老师以他独有的风趣,亲切,赞赏,把孩子带进诗的世界,诗意在孩子们心中滋长。孩子们自己作诗,俨然已成为一位位小诗人了。

千课万人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次次心灵上的启迪,他们的课堂让我明白老师不仅仅是园丁,园丁可以一厢情愿地浇水,施肥,除虫,修剪,而老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富有个性,千差万别的一个个学生;老师也不完全是蜡烛,蜡烛是照亮了别人,燃尽了自己,而老师必须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丰富发展自身,与学生教学相长。我想,学本课堂教师不是主宰,学生也不是课堂的全部,

3

教师与学生应当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共同体。

语文之路,在这里延伸

十一月的杭州,秋雨潇歇,寒意袭人;十一月的浙大,盛会空前,名师云集。带着一份期待,一份向往,我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跨进了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现场。

置身于“千课万人”的现场,那是一种累并享受着的感觉。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晚上5点30分,中间除了吃餐饭的时间之外,其它时间基本上就都是坐在硬塑料椅子上听着一节接一节的课,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的确腰酸背痛,非常辛苦!但是,千课万人带我走进了一个另类的语文课堂,我迫切地享受这一场语文的饕餮大餐,一个个名师精彩纷呈的课堂,让我一次次地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酸痛,留下的恰是受益匪浅!

感受之一: 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真正关注学生的能力

“学习语文应当从预习开始”。正如韩立福教授在《如何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术课堂》专题报告中说到的: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在预习阶段。三部预习法成就卓越人生,先学后教尤为重要。在这次“千课万人”的舞台上,其中黑龙江的赵昭老师执教的《落花生》和虞大明老师执教的《母鸡》给我感悟很深,两堂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先学后教,预习单前置,重视预习的反馈与交流。

虞大明老师,他细致地选择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统计学生预习情况,通过反馈同学们在课前预习单中提到的难读的字、词、句,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最后提升主题为主要线索,自始至终充分体现了以学为本,以生为本的精彩课堂。来自黑龙江的赵昭老师,一开始就为我们呈现出一份深入浅出的前置性预习作业。在预习反馈中的听写环节特别有新意,让学生听词意和句子来写词语,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听、记能力。注重树立学生的自主预习意识,让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称为教学资源和课堂崭新的起点。

前置性预习设计,也是我校一直在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方式,反思自己的课堂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感受之二:激趣想象,创新作文指导。

作文是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表达,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而指导作文却不易,怎样上好语文习作课,一直是语文老师不断探究的一个话题,这次活动中的几位老师在创新作文写作上给了我不少启示。

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何绮华老师的《跟着O O去夜游》写作教学方法别样灵活,借极富童趣的“催眠游戏”,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学会自主想象,激发写作兴趣。遗憾的是短短40分钟,不能展示孩子这节课的收获,但是我相信,在何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经历了深入浅出的作文活动,天马行空动态思维效果,又怎么能写不出得到乐趣、启发、知识的作文呢?

管建刚老师执教《黄山奇松》,他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他的课堂清新、自然、亲切,又充满智慧。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精彩的语文阅读课堂,更是充满写作方法和写作智慧的课堂。教学写作是他总是耐心的、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引领学生掌握写作方法。既关注言语,更关注情感,还关注作文技巧。正如管老师所说的,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平时和同伴交流能够滔滔不绝,而真正写作时却写不出来了?我们的作文应该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的,每个孩子都有对事物审视的不同角度,我们要做的就是适时引导,并多加鼓励,把孩子内在的思想转化为真实的文字,那么不求我们孩子写不出不精彩的作

4

文。

感受之三:且吟且唱,传承精妙中古诗词文化。

聆听了自由音乐人秦水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古诗新唱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在展示的过程中,把《敕勒川》这首北朝名歌、《凉州词》这首边塞名诗、《乡村四月》这种充满田园趣事的诗配上《信天游》、《最后一张船票》等改编过的乐曲吟唱了出来。他们这个“楚风楚韵”组合,让大家印象深刻,他们将经典诗文赋予了时代的节奏,让两个时空穿越的领域无缝连接,让古代和现代自然结合。告诉我们诗与歌不分家,告诉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们对所学的诗词加深印象,在多次吟唱的过程中感受内容,用优美的旋律,探寻诗人内心世界。

孙双金老师的《李白与月亮》一课,深深地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孩子和老师。他用抑扬顿挫的音调,诗意般的言语,带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读诗,品诗,聊李白,谈月亮,将李白与月亮之间的渊源娓娓道来。在孙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打开了,“吟月”“梦月”“醉月”,这样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题目在孩子的口中迸发出来。

还有陈琴老师的《青玉案?元夕》,注重诗词的格律特征,平仄入声,且吟且颂学古诗,深深吸引震撼着全场的师生??

古诗词的创新学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太多的精彩,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悟??还没能来得及回味,四天的听课学习就此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如此幸运,能这么近距离感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级名师,也同时深感自己的匮乏不足!以生为本的语文课堂,思考在继续,探索在继续??

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听课随想(一)

今天的杭州,有点冷。一大早,江南的美景终究敌不过教坛大师的魅力,我们准时直奔浙大的逸夫体育馆。放下生活,放下工作,做回学生,重新走进大学校园,真有种说不出的轻松与惬意!拎着书本,惦记着早餐的着落,匆忙的绕过湖边,一如十年前某个早上到图书馆占位的情景,唯有遗憾时过境迁。

今日的课程,可以堪称一大场视觉、听觉的盛宴!

韩立福教授“创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让我明白了“学本课堂”的特征与真正内涵:不仅仅是指以学生为本,而是以学习者为本,包括学生、老师,也包括其他参与者。同时也明白了“教本课堂”中客观存在的很多局限性。其实“学本课堂”的模式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所尝试,只是不知道它叫“学本课堂”,看来懂得积累归类与实践同等重要!

秦水源老师和他的助手“古诗新唱,一举多得”确实打开了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但毕竟像秦老师这种多才多艺,集音乐与语文专业于一身的全能老师还是少之又少,所以个人认为这样的课堂欣赏欣赏就好,当然,能做到是最好的!

王崧舟老师的一节《桃花心木》真的是让我感受到了语文大师的大家风范!我看到了我平时语文教学的肤浅,看到了自己文化底蕴的浅薄,看到了自己所谓的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语文教学课堂研究。是的,“没有文化的语文课堂是走不远的!”王老师一句话道破了目前大多语文老师的软肋:语文课堂改革一味的追求形式的多样,场面的热闹,却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作为语文老师所应具备的文化底蕴!一位合格而优秀的语文老师,最基本的还是得静下心来读书,储备知识,塑造足够学生敬仰的文化素养,然后才是思考课堂教学的改革,形成自己的风格!

下午两位荷兰专家带来的形式多元的阅读剧场《麻雀丁丁历险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大为赞

5

叹!我想这里面也让我们感受到国内外故事教学的一些不同之处吧!我们侧重讲,他们侧重演。美中不足感觉这节课中与孩子们的互动没有能得到更多的体现,孩子们只是收获了精彩的故事内容,亲身的体验并不深刻!

王红老师《喜爱音乐的白鲸》平实自然,娓娓道来,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实解读了文本内容,不过个人认为教学模式还是略显传统,孩子们的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有所欠缺。

薛法根老师也不愧是一大名师啊!幽默诙谐的语言让课堂趣味盎然,对孩子们的反馈评价拿捏有度,轻拿轻放的感觉如滴水不漏,雁过无痕。喜欢他“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组块教学”:每一个板块都有一个核心目标,而每一个板块都能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消化目标,内化知识;折服他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孩子个性思想的风度与霸气:学生个性各异的思想游离在他的意料之外,却又在他的智慧掌控之中。

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听课随想(二)

今天,又尽情地乖乖的做了一天的好学生: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外加两节互动点评,一天,似乎过得相当的短暂!

颇有收获的是张祖庆老师的《微辩论VS微写作》,这是一节具有创造性的语文综合教学课堂,完完全全的打破了常规的语文教学模式。 它就像一场场的微电影,从观看影视片段引出微辩论,从微辩论引出现场的微采访,再从微采访引出微观点,最后回到微影评引出微写作,环环紧扣,情节迭起,引人入胜。张老师在其中所展示的从容不迫,收放自如,真像一个“大导演”!如果最后能有充分的时间充分展示指导学生现场的微写作作品,我想会更加精彩!相信如果能将此种课堂教学模式广泛推广实践的话,中国教育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就真的不会是象牙塔般的梦想!我应该尝试践行。

再会虞大明老师,是意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他身材发生的巨大变化(三个月瘦下三十四斤)确实让我大吃一惊,所幸,课堂依然璀璨生辉。 今天他的课,如沐春风,润物无声!围绕着课前预习单,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到最后提升主题为主要线索,看似普通却不落俗套。巧妙的情景对话,精彩的模拟体验,灵动的情感渲染,让孩子们读文如读人,知文而知其人!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文本知识,更是有很多的人生感悟!这与昨天王崧舟老师《桃花心木》一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值得思考的是:上课前,每个老师都应具备足够的知识储蓄,这样才能巧妙地化解课堂危机,应对孩子们的个性化问题。

下午雪野老师《小小蚂蚁》儿童诗写作的教学令人耳目一新。 一只小小的蚂蚁,可以这么小这么小,却又可以那么大那么大!雪老师的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加上诗意又不失活泼的言语,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又一个想像的空间,激发了孩子们写诗的兴趣,成为小诗人的想望。两位小朋友的现场成诗不仅仅是课堂立竿见影的成效,更是瞬间破解了儿童诗的精粹所在:每一个孩子天生就是一位优秀的诗人!而优秀的老师,不是要教会孩子某一首诗,而是要教会孩子懂得如何去写出一首自己所看到所感到所听到所想到的诗!

陈琴老师的《青玉案·元歺》和何夏寿老师的《鲤鱼报恩》都诉说着同一个教学原理:打跌还需自身硬!他们的才华横溢,他们的信手拈来,他们的临场气度,为人折服,为人喝彩!这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需要多少文化的基垫,才能成就今天的一节课?陈老师以唱代诵,何老师以唱代说,而一个“唱”字道尽背后多少的艰辛与智慧?

“没有文化的语文课堂是走不远的!”我又想起王崧舟老师的这句话。作为语文老师,可以不课改,可以不课研,但唯独不可不读书。每个语文老师都应该从读书中汲取文化营养,积累自己的文化

6

素养,然后才能在课堂上形成自己的文化教学风格,自然,你的课堂便会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气息!

2014“千课万人”“学本课堂”研讨观摩会所得

20xx年的11月13日—16日,全国热爱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因为那些可敬的名师、专家们齐聚在浙大的邵逸夫体育馆尽享饕餮大餐。

王崧舟老师的《桃花心木》为华丽丽地拉开了本次“千课万人”的序幕。听说这堂课是王老师献给自己恩师的教师节礼物,所以对这堂课更是期待。导入新课时,王老师先公布课前预习调查的结果,目中有学生!然后先在文学语境下品读种树人怎么给桃花心木浇水的过程,接着又在文化语境下品悟课文的深刻道理。例举陆羽,慧能,玄奘的坎坷人生,教育孩子“心美,一切皆美”。并通过写话和口头练习训练学生的表达。“懂得无常,就是醒来。”我听完了课,觉得自己也有幸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生活中总有那么的不确定因素,有些意外我们惧怕却无法躲开,唯有接受和直面,我们才可以活得自在!

一直很敬重薛法根老师,也很喜欢他的课。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轻松和谐,课堂环节简约大气,这样的课静静地听着是一种享受。课始先听写词语。给“尴尬”正形,强调“尢”左边虽然肩膀上少了点,但是跟“尤”同音。给“傲慢”找反义词“谦虚”,然后给“谦虚”找近义词“谦逊”和“谦卑”。字理理解“辱”。写法上强调“卑”的主笔,“卑微”的反义词是“高贵”,“分裂”的反义词是“统一”。最后小结课文中的词语要注意归类,要理解,要找到反义词。接着概括课文写的林肯的两件事,并比较事件的不同。然后揣摩林肯的话语。最后借鉴林肯说话的艺术,联系学生竞选班长的生活实际练写一段话。“学会积累,学会迁移,学会运用”“每一个组块都需核心目标,每一组块留足时间,让孩子运用、发展。”“批评也是一种尊重”“课堂上尽量少说话,留给孩子3分钟的静默时间”??好好记住这些话,希望自己 课堂更“学本”。

来自宝岛台湾的何绮华老师、朱佩玲老师、李玉贵老师和龚淑芬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堂上的语言总是那么缓缓道来,特别温柔舒心,眼里有每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言并绝不吝啬表扬和鼓励。

让我最瞠目结舌的虞大明老师暴瘦三十几斤。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并梳理问题,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划重点句,做批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享收集的资料。但是崔峦老师提议略读课文应该更好地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和揣摩,并保证朗读课文的时间,以读为本,读要贯穿始终。张祖庆老师的《微辩论&微辩论》原生态十足,非常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特别精彩的就是让学生现场采访听课老师,胆气逼人的背后必然是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支撑哪!

遗憾的是不能欣赏蒋军晶老师和窦桂梅老师的课,只能待我们学校预定的光盘到校狠狠解馋。 每一次学习后,总会觉得全身充满了点,继续储备吧!学,永远无境!

“千课万人”学习心得

带着一份期待,一份向往,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跨进了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走进了“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的现场。十一月的杭州,雨丝绵绵,寒意袭人;十一月的浙大,盛会空前,名师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千多名小语教师济济一堂,共享了三十多位专家、名师的精品。第一次参加“千课万人”这样大型的活动,回来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这震撼源于语文的魅力,源于使者的睿智。想到它——千课万人,就会想到只有西子才有的清亮的微波、朦胧的山黛,就会想到只有语文才会有的明媚的春花、皎洁的秋月,更会想到只有师者才会坚守的放

7

飞理想的讲台、写下希望的黑板,心中的震撼愈加深沉了。

一、累着并幸福着

四天高密度的聆听,累着并幸福着。从没有在一个地方见到过那么多的名师;从没有在一次学习中享受到低中高各种课型的课例。活动第一天,就深深陶醉在王崧舟老师《桃花心木》的课堂上。他的课没有华丽的导入,是那样的朴实无华,儒雅诗意的引导,无不诠释着他的课堂与人生理解的大气睿智,而我们则幸福地沉浸其中听之、记之、嚼之;接下来幽默大师薛法根以他风趣并极具亲和力的演绎,让我们体会了《鞋匠的儿子》中林肯说话的艺术;张祖庆老师的《微辩论vs微写作》的微写作指导课,通过微电影、微辩论、微采访、微写作、微整合的新型教学方式,教会学生学会思考的同时,简洁有力地表达自己的主张,重构多元价值观。不得不感叹其中的精妙;虞大明、蒋军晶等老师的阅读指导课让我看到了语文课的丰富内涵,蒋军晶老师《去年的树》让我难忘,“停下来想一想”的阅读策略让我自己也一下明白简单的童话也可以读出丰厚的意蕴。回想自己,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是在机械的工作,忘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都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独立的生命个体。对生命本来应该呈现的五彩斑斓和儿童的最本真的状态,缺乏了解!所以,在听着这些特级教师们的课时,我们不能只听他们高超的教学技术和精彩的教学设计,更应细细体味:他们在课堂内是如何努力构建着一种属于语文课堂的原生态,是如何关注着课堂内每一个生命个体在课堂中的精彩绽放!

二、有感“学本课堂”

立教无类,返教“归学”乃是真教。为师有道,问道“生本”方成良师。名师们的课各有千秋,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或报告讲座,给予了我们一线老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给了“学本课堂”一个最好的诠释。

1.教师的课堂语言

听他们的课,你感觉不到他们是在跟学生上课,那是一种心灵的碰撞。教师的语言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心灵在每一次对话中得到升华。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简简单单的,顺着学生的回答,名师会有意想不到的评价。让学生听了心情愉快,让听课教师听了,若有所思。面对学生那生动有趣的语言,使课堂充满活力。面对学生那脱口而出的优美词语、成语让每一个在场的学生和老师折服。我们常常感叹自己的课堂太过单一和枯燥,我想教师的语言很关键。

2.课堂上的随机应变

听他们的课,我常常不知道应该怎样记笔记。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让人很意外,课外知识的收集很丰富。不仅教给学生课本知识,更注重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让人觉得他们并没有事先设计好教案。对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他们都能巧妙的应答。

纵观这次的几十节课,尽管年级不同、课型各异、风格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课堂都是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法来学语文,鲜明地彰显了“语文”特性。本次活动中多数老师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了剪裁、重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链接补充有关作者、写作背景以及与重点内容相关联的材料,充分体现“用教材教”。每一堂课,无论是及时到位的点拨指导,还是互动中的平等对话;无论是真诚、热情的鼓励、表扬,还是率直、中肯的批评、帮助,都折射出学导意识的灿烂光芒。

四天的杭州听课学习已划上圆满的句号。我想说:学习很快乐,聆听很幸福,身体虽疲惫,但很值得。“千课万人”这一堂堂精彩的课,一位位资深的专家,一名名闪光的老师,一群群可爱的孩子,还有那来自五湖四海的翘首观望、认真记录的老师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深感自己的匮乏与不足太甚!于是,只好一路感动着,学习着。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