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学习心得

奥尔夫教学法学习心得

东站小学:陈大红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20xx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小学音乐教育工作,但对奥尔夫教学法了解甚少,通过本次培训,让我对奥尔夫教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特别是它充分体现了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让学生主动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强调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因此,探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系统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借鉴其精华,促进我们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深化素质教育,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是一种思想。一种对待音乐教育的态度。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在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音乐教学法、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体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而且逐渐得以发展、成熟和完善。其教育体系包括它的音乐教育思想理论、元素性音乐教育观点、音乐教学育人目的等。

在奥尔夫教育体系中最突出、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从游戏入手,将学生的娱乐优势转向学习。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他们,而是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在探索式的学习中了解音乐。原本复杂的音乐,在趣味强的游戏中、没有了传统学习音乐的乏味,让老师也乐在其中。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虽然也倡导以孩子为主体。但在很多教学活动环节的设计上,还是教师在推着孩子走。而奥尔夫音乐教学,它的教学方法灵活,以孩子的本能为主,注重趣味性和灵活性,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创造能力,注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们享受音乐,。以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形式进行活动,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在活动中,教师的引导,可以使孩子的个个身体部位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孩子充分地感知和体验,唤起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发挥其创造力。相同的一种节奏型或一段旋律,根据个人的不同的感受,可以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现。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内容丰富,教法生动活泼,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是孩子,连成人也会情趣盎然。而在教学方法上,其手段、教法更丰富多彩,且“永远在发展中,在形式,在流进中”任何一个教法,一个教案都只是一种范例,一种模式仅供参考,万不可硬套。俗称“条条大道能罗马”只是要体现奥尔夫理念,鼓励独创。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认识到,奥尔夫音乐的开放性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也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即兴是培养创造力与反应的能力,即兴创作与创造力是合为一体的,让幼儿更深入地观察、猜测、任意想象与表现。这次参加培训虽然

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涵括了奥尔夫音乐的理论学习、教法中音乐与舞蹈、语言和节奏等方面的内容。如果仅仅依靠这一周的学习来实现自己对音乐教学活动的提升是不可能的。这还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消化和内化所学,逐渐从培训中提炼出适合本园本班幼儿实际的内容或教学方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能在音乐活动中富有个性的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奥尔夫音乐不是程序、不是模式而是理念,带着这种理念,做到不盲目运用,有效提炼,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更加有效、更加有益。

 

第二篇:奥尔夫理论

浅谈幼儿园音乐课程中的奥尔夫音乐

一、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或曰"理念"用一句话即: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什么是原本的呢?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端的。"原本的音乐又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期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

(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宗旨

通过音乐去达到人类的最高智慧,培养健全人格。

(三) 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1、 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

2、 以节奏为基础。

3、 将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和戏剧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原则

1、 综合性。

2、 即兴性。

3、 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 适于开端。(适于孩子)

5、 从本土文化出发多元文化教育。

6、 为全体学生的。

(五) 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 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 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二、 从我园主体探究课程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和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有很多相通之处。我认为可以借鉴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更好的开展我园主体探究课程。我园主体探究课程的核心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主张从小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真正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让幼儿在尝试(探究)中学习。那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是如何进行这种探究学习的呢?

奥尔夫音乐教育被国外称为:"从钢琴凳上(教师)、从座位上(孩子们)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它是一种动态的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不需要懂任何乐理知识,而是通过自己亲自参与,从亲身的体验中感受音乐。比如在《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听鼓声往前走,听三角铁往后退,这是感受不同的音色,同时感受空间方位感。孩子不再需要听老师唠叨?quot;四分音符为一拍,打一个'\/'呢就是一拍,八分音符为半拍,'\'是前拍,'/'是后半拍……"最终孩子还是一头雾水。奥尔夫就是这样从人类最常见,最普通的走跑开始,训练孩子的节奏和音乐感。活动中孩子始终是以自己的身体在感受乐音的特点,充分体现?quot;主体探究课程" 的基本特征之一:幼儿学习的主体性。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开放式的,它允许任何答案的出现,只要孩子做了就是好的。在培训中有一个《这是什么声音》的活动,老师请每人拿一种乐器,用动作来表示你的乐器可以怎么玩、能发出什么声音。学员们绞尽脑汁的想,才想出一些玩法。即兴随音乐做律动时,有些学员红着脸说:"对不起,我还没想好。"我回来后给孩子们发乐器,还没等我说什么,孩子们就已经在五花八门的玩了起来,铭铭把双

响筒放在地上转,楷楷把双响筒当酒杯在喝酒,秣秣把槌子放进双响筒里捣动,东东说沙棰是鸡腿,荣荣干脆把小钹的松紧带解下来,放在地上滚!多有创意!这说明孩子天生具有探究精神。可就是这种可贵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陈旧的教育一点点的抹杀掉了,于是变成了现在的我们。所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好孩子的探究精神,努力挖掘孩子的潜能。

主体探究课程的着眼点就是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课程实施中一定要具探究性。奥尔夫以即兴开始的教育正是体现创造性的教学。他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声音,尝试用字词、语言、用自己的动作即兴做些什么,即兴的敲打一些节奏开始自己的音乐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老师的话很少,只是提出关键性的问题,给孩子充分发挥的空间。在课例《彩带舞》中,孩子们闭上眼睛,老师发给每位孩子一件礼物(绸带),让孩子通过触觉来猜是什么,然后逐个请每个孩子用动作表现绸带的用途和可以怎样舞动,要求每个人都不同。接下来放一首非常舒缓轻柔的慢板音乐,请孩子用绸带来表现音乐,然后是两个人合作用绸带来表现,最后发展到集体的创作,成为一个很丰满的作品。活动中所有的环节都是即兴的创作,通过一种简单的道具"绸带",让孩子自由组合自由创作。奥尔夫的教学实践正是通过这种即兴性的创造活动开启了儿童想象力的闸门,把他们放入想象、幻想的自由天际去翱翔、驰骋。

"主体探究课程"注重课程结构的整合性。要求老师树立全人(Wholechild)概念,将五大领域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种教育内容、形式、资源的整体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同样体现了综合性原则。奥尔夫的原本音乐是一种整体艺术,在活动中通过融合语言、游戏、唱歌、演奏、表演和美术等综合教学形式,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其中用美术把看不见摸不找的音乐视觉化很有创意,用美术来表现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情绪等。

我园在主体探究课程中引入了叙事性智能理论,以儿童文学作品(主要为儿童故事、儿歌、诗歌等)为主线,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有机渗透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使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主体探究课程"的崭新载体。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文学作品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语言引进音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法独具特色的部分。结合语言进行的节奏训练非常的有趣又没有任何难度。例如学习交通工具时,我们可以请孩子说出两个字,三个字或四个字的交通(本文来自于CnKnow.CN)工具 ,如卡车(x x)、摩托车(xx x)、公共汽车(xx xx),每一种交通工具代表一种固定节奏型(节奏基石),把孩子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词,加上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断和连)及声部的交替变化,就组成了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童谣、儿歌、唐诗朗朗上口,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孩子们边念边加上身体动作,稳定的拍率、准确的节奏感在这里得到训练,一首儿歌可以选择不同的节奏型来为其伴奏,通过身体或节奏乐器甚至音条乐器来伴奏,合在一起就成了美妙的多声部作品了。通过讲故事帮助孩子理解音乐或舞蹈的结构。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进行即兴唱故事接龙。把故事用嗓音、动作、舞蹈、演奏、表演即兴的编成音乐舞蹈剧等等。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教学法(Orff-Schulwerk)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思想

奥尔夫不满于当时的音乐创作,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现代舞表演的影响和启示,产生了将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具有原始风格、富于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的新型音乐的想法。随后,他又设计“奥尔夫乐器”和“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对其教学法的 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A节奏、旋律练习,包括: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

B基本形体动作教学,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训练;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学基本原则

三大原则,包括

A 一切从儿童出发时奥尔夫教学法的首要原则;

B 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又一个基本原则;

C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第三个基本原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

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不会把学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而会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对乐理、乐感、表演、演奏以及语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轻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时强调创造精神的塑造,在课堂上,孩子用蛙鸣筒摩仿秋夜的蛙声,用腕铃描绘春江细雨,用语言与拍打肢体来演绎节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声部时,一部悦耳动人的交响乐就在孩子们中诞生了。奥尔夫音乐给孩子发展个性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华夏爱婴还让家长参与课程,父母与孩子一道学习、表演,让课程更有乐趣和意义。

浅谈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 2011-06-24

奥尔夫理论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往,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

随着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音乐教育体系也走进了幼儿园中,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其中之一。

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概念和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由德国伟大的音乐家、指挥家和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其教育体系包括它的音乐教育思想理论、元素性音乐教育观点、音乐教学育人目的等。其原理可用一句话概括:原本性的音乐。原本的意即"属于基本元素的,原本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于开真个。原本的音乐不只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自然,原本的音乐是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更是适合于儿童的。

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随之也孕育了具有奥尔夫特色的教学法。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方法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也是一种听觉艺术,他们同时能引起情绪体验,情感共叫,联想和想象,使他们陶冶情趣,享受欢快,增长知识,发展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

1、要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

刚出生的婴儿,听到动听的声音会聚精会神,听到有节奏的音乐会露出笑脸。这说明每个人都有音乐的本能,每个人天生都是喜欢音乐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是从人的音乐本性出发进行教育。

2、以节奏为基础

节奏是音乐旋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节奏为基础,它往往是通过节奏的规律性和变化的快慢来进行教学。

3、音乐与语言、动作、唱歌、舞蹈、表演、演奏结合进行综合教学

我国的幼儿教育要遵循“综合性原则”, 将五大领域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种教育内容、形式、资源的整体作用,使整个教学过程最优化。也就是要求老师树立全人概念。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同样体现了综合性原则。奥尔夫的原本音乐是一种整体艺术,在活动中通过融合语言、游戏、唱歌、演奏、表演和美术等综合教学形式,使整个音乐的乐趣充满每个孩子的心灵,循序渐进中走进音乐殿堂。

从奥尔夫的教学法中可以看出上好一堂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课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那怎么样才能使这样的难度减少或者降低呢?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指导就像一根绳索,起到牵引的作用。自然,这就在无形间对教师产生了要求。不同的幼儿群体,对教师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幼儿始终为活动的主体,教师要根据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和兴趣特点,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上出具有自身幼儿园特色的奥尔夫音乐课程。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既然是幼儿自己的创作过程,那么教师就不能是“导演”而是一个提问者的身份出现在活动过程中,做好引导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这是远远不足的,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

经过走访,询问了一些开展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幼儿教师,从她们那得到的则是更为具体的要求。 首先,有准备的备课

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具有灵活性和随机性,但随意的备课是决不允许的。即使是再熟悉不过的内容,也要不断的探索,挖掘新的发展和变化,每个变化,学生可能有哪些反应,又应当如何应对。一个有准备的备课是成功进行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前提。

其次,以幼儿为主体的课例

其实我们四周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拿来做课例,比如找一首儿歌,让孩子们按照它的节奏改歌词,或者按照它的歌词换个节奏,这些都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奥尔夫课。虽然奥尔夫音乐课堂中已经提供了诸多的材料和音乐器材,但它的宗旨就是让孩子们往创造,即使他们创造的东西可能不太理想,但也不要过多的干扰他们,或者批评他们。要知道在奥尔夫课程上,诱导孩子们进行创造才是教师最大的责任,而不是教授什么。如果老师的教学观停留在一定让孩子掌握特定的目标,那么,奥尔夫音乐教学就失往了本身具有激发幼儿的这样一个特性。

第三,注意课堂的把握

内容选好了,备课也充分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课堂了。而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上教师的控制能力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要过多的限制孩子,但也不要完全放纵,比如让他们创造的时候,应该在创造前说好规则和违反规则会受到的惩罚,这样便于掌控;在上课时候要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如果孩子们对某个游戏或者活动还兴趣高涨,可以适当延长这个活动的时间,如果孩子们的情绪开始有低落的征兆,也应该及时更换课例,不要为备过的教案过多限制;注意道具的使用和奖惩制度的设定,道具作为一个吸引孩子们注意力很好的手段,应该广泛应用,不过也不能完全被道具牵制课堂,让孩子们完全忘却了上课的内容,所以道具的使用也不要过于频繁,如果孩子对一个道具很感兴趣,应该留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往玩,在做各个游戏之前,一定要提前编好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强孩子们的纪律观念。

另外,拥有正确的奥尔夫教学的态度

1、不要求每个孩子一模一样的模仿,而是引导孩子和老师共同创造。

2、不注重结果,注重过程。

以上四点是一般的奥尔夫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考虑和注意的方面。那在本人操作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中,也的却遇到了许多课堂前没有预料到的问题。例如,幼儿边听音乐边进行想象画,用美术把看不见摸不找的音乐视觉化,用美术来表现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情绪是很有创意的。但是,不是每个幼儿都能进行表达,有些孩子他们束手无策,没有方向。还有的幼儿创作出的事物缺乏稳定性,到最后自己也解释不出自己创作了什么。对于类似情况,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其次,要肯定每个幼儿的创作,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注重的是教育的结果,那么就违反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初衷。

所以,奥尔夫音乐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是充分考验教师的素质能力的。怎样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制定出适合他们特点的奥尔夫教学内容,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往充分的挖掘出幼儿的综合能力是教师在整个奥尔夫音乐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的中心。教师也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探索,才能更深层次的领会其教育意义的所在。

有人说,奥尔夫那么“难”,那为什么还要在幼儿园实施呢?它到底对幼儿有什么好处呢?随着现代科技、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当代社会对人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更深刻的时期。而对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过程的日益智能化,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它打破了传统的音乐教育理念,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综合性人才,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这也就迎合和时代向前发展的需要。而幼儿则是最易被影响的人群之一,在幼儿园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就显得非常具有教育价值。

四、奥尔夫音乐教育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在接触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短暂的3个月当中,让笔者深切的体会到它给孩子们带来的一股自由的气味,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环境当中尽兴的进行创作,体验着音乐带来的神奇力量和无穷遐想。接受过奥尔夫音乐课堂教育的幼儿,他们都是十分自信的。他们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爱说、爱唱、爱听、爱操作。

奥尔夫著说过: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它能促进一般的感知、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以及训练身体动作和感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种自由式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特有的课堂模式,充分的培养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其教育理念和谐的促进了幼儿的身心的健康长大。下面是一个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案例:

《走走、跑跑、停停》的游戏中,老师让孩子光着脚随意走动,目的在掌握孩子走的频率。然后根据孩子走的速度敲击鼓,请孩子听鼓声走,在走的过程中孩子是在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老师以提高一倍的速度敲鼓,孩子自然会跟着这个速度小跑起来,这是孩子在体验八分音符的时值。在此基础上请孩子听到鼓声停,立即找一个朋友一起造型,找三个、四个、五个孩子拉手,这是孩子在感受乐句的开始和结束,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合作精神,同时增强数概念。鼓声大,孩子会随节奏跺着地板走,鼓声弱,孩子会踮着脚轻轻走,这是感受音乐的强弱。

这堂音乐课看似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但内容的可塑性很强。在游戏中让孩子自己去摸索节奏的规律性和可变性,又在无形间锻炼了他们的反映能力和注意力。同时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社会性得到了培养。在感知方面,会随着鼓的变化而进行自身的变化,感知力得到了发展。

我们看到的一般音乐教学,在教师的目标当中,教师要求孩子们跟着钢琴学会这首歌,要唱准音要唱会歌词或者说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学会教师的示范动作。优秀的教师也注意到了个体差异,但也只是被动的从教学法上进行调整,进行变化教学方法一遍遍反复的说歌词或者唱歌词。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孩子失去了创作的机会,只是被动的趋从,并且只是固定的、单一的在于培养他们的音乐素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般音乐教学的局限性和其存在的缺陷。通过对比,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奥尔夫音乐教学对于幼儿长大的价值体现。这也就引发了人们对于现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幼儿音乐教育目的在于以让孩子们得到什么样的收获,是学会一首歌曲、一个舞蹈动作,还是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在音乐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发展。大多数幼儿教师都会认同后者,但在实际课堂中为了减少麻烦,教师则是采取了简单的教唱形式。这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其实音乐教育的延伸领域很广,比如语言、绘画;让孩子跟着好听的音乐,闭上眼睛说出自己看想像到的画面,再把它画出来。比如表演;让孩子将歌曲的内容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比如健康;让孩子掌握音乐节拍,自己创编早操等等。幼儿的音乐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并且是和其他领域相交融的。

由此,幼儿音乐教育的形式应该是综合性的。幼儿的音乐教育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并且是和其他领域相交融的。简单的较唱,将孩子束缚在钢琴旁则会扼杀了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另外,在幼儿园里,时常会有被忽视和冷落的孩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孩子渐渐习惯被冷落被忽视。其实在课堂上,每个孩子都应是同等的,只要他们拿着操作工具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就是创作,他的成果也就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艺术的展现。这说明了,每个幼儿他有自身创作的天性,给他一个自己喜欢的环境,每个幼儿本身都是具有表现艺术的能力。并不是唱歌唱的好,舞蹈跳的好的孩子就是最棒的。美的还是丑的,在幼儿的身上是很难具有准确的评价标准。

由此,幼儿音乐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同等的。音乐课堂是为每个幼儿而准备的。这也就是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有一双发现幼儿的眼睛和一颗尊重幼儿的心。去看到每个孩子在音乐艺术中的表现魅力。

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去寻找就是让孩子主动的去探索;去创造就是让孩子主动的去尝试;幼儿在音乐的世界里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赋有创造性的一种艺术呈现。而教师应该在心底里肯定每个幼儿的能力,学会放手、学会观察、学会引导。

由此,幼儿音乐教育的内涵应该是创新的,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去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挖掘他们音乐艺术中的创造潜力。

虽然本人接触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时间不长,但是从它的理论再到具体的教学操作过程中,给我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幼儿音乐教育的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它是适合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它充分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法,真正的让幼儿做了音乐课堂的主人,在幼儿在自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了每个参与幼儿的音乐本性,从而使幼儿得到了综合性的全面发展。做为幼儿教师,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与健全,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奥尔夫教学方法,给更多幼儿带来发现自己的机会。

内容提要:新颁布的《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恰恰与新《纲要》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正是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所缺少的。本文就奥尔夫教育理念如何应用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做了论述。

关键词:音乐 节奏 奥尔夫

当一个小生命还孕育在母亲的腹中时,外面嘈杂的世界最让他灵动的是——美妙的音乐;当远古时期的人们还茹毛饮血身穿草裙时,已知道击石奏乐载歌载舞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愉悦。从古至今,音乐做为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表现形式,经久不衰始终永恒。但是当新闻报道5岁幼童因拒练钢琴而愤然断指的惊人事件后;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秩嫩的小脸因枯燥地重复千篇一律的动作变的木然时,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音乐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把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这是我一直探询的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为我在音乐教学上观念的改变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以新《纲要》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奥尔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 、抓住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因它接近大自然,所以是适合儿童的。而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内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

1、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而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

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而节奏做为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如在《介绍我自己》的游戏中,教师用匀速的鼓点做为掌握速度的标准,

让孩子们以一种均匀的速度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张玲巍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很惊奇、很有兴趣地进行游戏。开始他们可能会越说越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可以匀速说出自己的名字。而匀速是培养幼儿自控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它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序。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幼儿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刘云磊 张杨 正昊,孩子们会变的更加兴奋,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2、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原本性原则。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很适宜和重要的。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每个儿童都能自然地使用。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如在《两只老虎》的歌曲中,孩子们就是通过做声势掌握节奏的。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打出歌曲节奏。例如:当唱第一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拍手的,有拍肩的,还有拍自己小脸蛋的;第二句“跑的快,跑的快”,孩子们不约而同用了跺脚,到“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孩子们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有拍屁股的,有捻指的,还有拍肚子的;结尾一句,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我是小木偶》、《熟悉自己的身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接触、被他人控制做动作等训练,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而《划小船》、《晒被子》活动则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的音乐教育。

二、在日常教学中,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对幼儿进行随机的音乐教学,体现奥尔夫教育的即兴性原则。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突出、最重要的一项原则是即兴性原则。它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

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是关键问题,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不是结果。即兴创作的目的不是要求没有音乐经验的幼儿当时创作出什么音乐作品来,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引发幼儿兴趣,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随机教育处处可见。如:课间活动时,可利用拍打桌面做节奏训练。教师先说一首熟悉的儿歌并配上相应的节奏,带领幼儿做数遍后,可让幼儿做“领头人”。幼儿会根据已有的知识说出各不相同的内容,有儿歌、童谣、唐诗等。史青儿给唐诗《静夜思》配的节奏如下: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佳倩给童谣《外婆桥》配的节奏是:摇啊摇,摇啊摇,一摇摇道外婆桥。孩子们在拍桌面时,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会由重到轻直至配合儿歌声调的缓急,有轻有重地拍击桌面。这也为打击乐器的使用做了前期的准备工作。而此类活动还可以在擦桌面、站队等日常生活活动中使用。

卡农{即多声部的轮说、轮唱练习}作为日常教学活动中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培养即兴发挥和创造力最直接的方式之

一。如:在交通工具大汇展的活动中,孩子们手拿各种交通工具模仿着各种车辆和飞机发出的声响,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组织幼儿进行《说名字》的节奏活动。孩子们在“交通警”{教师}的指挥下拿着自己的玩具迅速站到我临时用积塑隔开的“公路上”。开始孩子们站的较乱,有相反方向挤在一起的;还有自行车和机动车站在一起的,但很快孩子们根据已有的交通知识经验调整了错误的方向和站位。开始先请幼儿按二拍子说自己的交通工具名称。如:汽车,要求拍子一样,不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词,按顺序轮流进行,中途不要中断,也不能抢说。前面说的孩子会比较容易,越到最后难度越大。这时孩子们会发挥想象,说出“飞车”、“水车”、“雪车”等。崔宇鹏的“飞车”是指能在空中飞行的车。孙康宁的“水车”是能在水中奔跑的车;而柳博元的“雪车”则是能在雪地上滑行而不用燃烧汽油的环保车。孩子们智慧的大门被慢慢开启并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自由的天际翱翔。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幼儿说出以二拍为基础的“三个字”、“四个字”的名词,并总结出二种节奏型,教师指挥全体幼儿一起念。如:飞机 大汽车 公共汽车,每种节奏型要反复念数遍,一直到全体朗诵基本整齐、速度较均匀时再换一种,这时“交通警”又发出指示:“绿灯亮,可以行;但必须模仿出自己的交通工具发出的声响。”室内立刻响起了“嘀嘀嘀”、“铃铃铃”的声音,宛如交通工具“大合唱”。孩子们在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进行了“二声部”甚至“三声部”“四声部”的练习。在此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即兴创编能力和反应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如何与他人交往、遵守公共秩序的社会行为。这与《纲要》中社会领域提出的“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相吻合。

三、将各领域教学内容与音乐教学相互渗透,体现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奥尔夫说过:“尝试和做在这里意味着一切。因为语言文字的解释,只有对以体验过一切的人,才能真正被理解。”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奥尔夫的实践性原则。幼儿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并接受音乐教育,而不是老师的说教、传授和示范。而在教学活动中,则通过合奏、合唱、歌舞表演、戏剧表演以及其它各领域知识的渗透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在《报纸的游戏》中,以“新年联欢会”做内容主线,幼儿先找到自己的“座位”{报纸},在老师的引导下再发挥想象以“报纸”做表演的乐器并探索报纸能发出怎样的声音?是如何发出的?幼儿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然后即兴创编出节奏来,最后启发幼儿利用报纸玩各种游戏。活动中通过空间移动、记忆、探索、即兴创编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幼儿的实践和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而在上面的例子中也充分体现了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原则。

四、将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做为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材料,充分体现奥尔夫教育的民族性、国际性原则。 奥尔夫的教学活动多是采用他家乡的语言、童谣、谚语、民歌和舞蹈作为基本教材,在音乐语言和风格上都和我国音乐有着极大的亲和性。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文化是一笔积累丰厚的文化遗产,一些表面上形式简单、短小的民族音乐作品,却往往是经过口头传唱、老幼皆知雅俗共赏的“经典”性作品。它手法简洁、旋律优美,内容通俗易懂却不乏丰富的知识。

如:歌曲《两只老虎》、《小老鼠上灯台》、《泥娃娃》、童谣《外婆桥》、《马铃开花》、《数数歌》,儿歌《小白兔》、《大西瓜》,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等等,这些都是幼儿易于理解并容易进入的天地。

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博大精深,我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尝试,而在奥尔夫器乐、戏剧等方面还没有涉足,我愿在以后的教学中,更深刻地领会其体系的精髓,用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努力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未来的、具有创造力、独创性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