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十二五规划

十堰市东风第一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东风第一小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湖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堰市教育局东风分局十二五规划(2011-2015)》,结合第一小学实际,制定《十堰市东风第一小学“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改革、质量、特色、和谐”的工作方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夯实基础,强化习惯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教育装备现代化引领学校发展,继续深化学校内部各项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全力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品位,创建特色学校。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提高师德水平,锻炼师资队伍,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分局领先位臵,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创建个性品牌,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增强后勤服务意识,努力把我校办成市内一流,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校。

(二)具体目标

1、管理目标:进一步以年级为管理主体,实现自主管理;制定、完善年级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年级管理中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加强职能部门与年级在工作中的交融协调,形成管理合力和活力;研讨、总结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理论层次上的提升,构建成功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1

2、质量目标: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坚持全面质量观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构建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分局第一方阵。

3、教研目标:以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为契机,围绕“依托生本、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继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打造负担更轻、效率更高的一小课堂教学特色,创建十堰市教科研工作先进学校。

4、师资目标: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积极打造名师工程,加强专业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全市有影响的教师队伍。

5、德育目标: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学校安全事故率为零,学生操行合格率98%以上,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以上,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

6、特色目标:根据学校自身特点选准突破口,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实现以生本教育为基础一小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辅之以体育艺术特色、校本特色等,使一小在分局各学校中成为质量第一、特色鲜明的排头兵。

7、装备目标:进一步筹措资金推动教育装备现代化进程,多媒体(电子白板)在达到“班班通、人人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和办公自动化。

8、校舍目标: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总要求及我校校舍现状,完成南教学楼危楼改造,建成一座六层的多功能综合教学大楼,并拆除北教学楼,改造原址场地,扩大学生活动场地。同时争取资金加大对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投入,实现一小校园面貌上的根本改观和校舍条件上的质的飞跃。

三、主要任务

(一)狠抓规范管理,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2

1.年级管理有序高效。在推进精致化管理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端正管理思想,以规范、务实、包容、创新为指导思想,立足校情,脚踏实地,积极推进依法治教水平,努力实现用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良好局面。人文关怀先行,科学管理并重。优化年级管理。进一步总结“以年级为主体”的管理经验,加大年级管理的创新力度,增强教职工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意识,推动年级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分管校长、职能部门主任要坚持深入教学一线,认真做好统筹、协调、指导工作。以年级管理为基本单位,让年级主任负责制真正落实到位,把管理做优、做精。

2.强化中层干部目标管理,结合其政治思想状况、工作表现、管理水平、组织能力以及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等,定期对中层干部进行考核。考核时由中层干部进行自我述职,再由学校全体教职工进行民主测评。对教职工不满意率达到20%的予以调整。考核结果作为续聘的依据。逐步实行定期交流制;深化用人制度改革,教师实行流动制,努力发挥我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中层干部要加强学习,积极发挥带头表率作用,每周校中层以上干部例会上将举行教育管理和学科教学方面的学习心得交流,努力在学习交流中更新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3.强化教育宣传管理。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协调和合作。要立足积极宣传学校的办学思路,展示本校教育教学成果,进一步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美誉度,进一步为学校的长足发展服务;要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站质量,办出特色,让校园网真正成为学校向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进军的响亮号角!

(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开齐开足课程,尤其是音乐、体育、美术、实验操作、健康教育、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等,建立健全课程开设和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监督网络。抓实教学质量的考核和管理,完善质量监控机制,继续推行“推门听课制度”,实施“翻牌听课制度”, 3

加强课堂教学的督导、督查工作,继续实施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案。积极尝试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引导教师关注、指导学生科学制定学习规划、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合理选择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对作业设计、布臵、检查、反馈的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开展教师有效课堂达标训练活动,提高全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水平。

2.加强学科组、备课组有效活动的建设。学校将把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升教师群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学科组、教研组建设方面,要加强“四要”:要有具体的教研活动计划,并在教研组长负责下进行集体备课;教研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形成工作合力,有备课活动记载;学校行政人员要参与备课组活动,与备课组同学习、同讨论、同研究,各年级、学科备课组将电子备课放入校园网,实行资源共享;同时在备课过程中,要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和教学反思,具有针对性、适时性与个性化教学风格。

3.狠抓写字教学,要把写字课的任务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指导,用好习字册,并认真批改,扎实开展好每天午间十分钟练字活动,提高写字水平。要注重平时作业的整洁度,通过开展作业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4.加强体卫艺工作的整体推进研究。继续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两个《条例》,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上好体育课,杜绝“放羊”现象,认真组织大课间和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面开展“大家唱起来、跳起来”活动,让歌声充满校园,让每一个学生跳会一至三个集体舞,学会一至两套武术健身操。确保学校在分局大型活动中成绩领先。

5、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坚持全面质量观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效课堂构建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分局第一方阵,小学毕业会考成绩领先。

4

(三)立足校本研修,加快教师业务培养。

1.扎实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坚持“以面上锻炼骨干,以骨干带动全体”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行学科教研活动,让更多的老师参与课堂教学研究,让更多的老师有锻炼展示的机会。在年级学科教研组铺开的基础上,选拔人才,培养骨干力量,努力在全校营造浓郁的教研氛围,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深入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创新培训方式,采用沙龙研讨、专题研究、案例分析等形式,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参加省、市举办的教育系统各类培训班,帮助教师更新理念,提高理论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着力推进校本培训,加强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育合作交流工作的管理机制。教师开展“四个一活动”:一堂高质量课、一篇有特色的教学案例、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一项富有启发的学习交流。

3.全面实施教师读书行动计划。学校教务处要推荐选好优秀书籍,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全校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在活动中,每位教师要精读1~2本教育杂志,优秀教育书籍或教育名著,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做到召唤书声回归,打造书香校园,唤醒生命主体,改变自我行走方式。

4.做实各级课题的实践研究。对学校已选定的课题,要在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调节改进,要制定出可行的教科研方案,并组织实施。教师要在平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及时反思与总结。学校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辐射作用,投身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协作中成长。

5.加大名师培养力度。以加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星级教师等不同层次人才梯队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名师培养机制,搭建优秀教师成长平台,努力培养一批在全市有较高知名度、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同时,进一步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继续定期举办教师论坛。十二五期间分局级和市级星级教师占学校教师人数的20%以上。 5

6.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围绕“确立生本课堂,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开展“我理想的课堂”大讨论,提出新的有效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一批具有我校学科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案例;组织相关学科主题沙龙研讨活动,探讨改革课堂机构、提高课堂效益的途径与方法;组织分局级、市级星级教师上示范观摩课、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倡导、推广新型的教学观、学生观,着力于课堂模式的创新。

7.借助网络平台,拓宽教育视野。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教育讨论,撰写教育随笔,探讨教育教学新方法、新规律,倡导互帮互学、互相评点、互相激励。鼓励教师开设个人博客,累积教学经验,提升写作笔力。

(四)坚持德育为首,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

1.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班级工作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在强化对班主任工作管理和量化考核之外,要大力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组织班主任进行班主任经验交流,定期召开班队活动观摩课,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水平。要在职称评聘、岗位设臵、教师评优等工作中进一步向班主任倾斜,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待遇,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班主任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如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等,大力开展“红领巾文明监督岗”创建活动,努力培养队员自治、自理、自主、自律能力,激发学生的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热情。

3.大力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精心组织实施《守则》、《规范》,鼓励学生制定适合班情的《班级公约》,大力开展“班级之星”、“最亮之班”等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系列评比活动,寓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于活动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过程中,要从小处着眼,力争抓细、抓实、抓持久。

6

4.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德育工作特色化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生活体验活动。要在“点上尝试、面上突破”,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动触及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5.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网络,定期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使家长、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促使学校“立体化”管理模式的形成。

(五)全面整合资源,推进特色建设纵深发展。

我们将全面贯彻实施“东风教育”品牌战略,进一步加强“一校一品”特色建设研究,整合各方面资源,努力把品牌做大、做强、做优。

1.继续以开展生本教育实验为契机,围绕“依托生本、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继续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打造负担更轻、效率更高的一小课堂教学特色。结合洋思模式、衡水奇迹、杜郎口经验、生本教育等成功的教育改革经验,制定出符合一小实际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案,促进一小教育质量和教师自身价值的双重提升。使一小的生本实验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一小的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2、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围绕国学经典、诗歌经典(从国学经典中单列)、现代儿童文学经典三个板块,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每天要充分利用中午和课余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让学生在与经典、与大家、名师的对话中丰厚文化底蕴,汲取做人智慧。各年级、班级要通过开展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展示会、读书活动颁奖大会等形式持之以恒地推动读书活动的深入,切实为学生的人生成长打亮底色。

3、要进一步加强校园信息技术教育,注重人才积累,培训竞赛梯队,保证省内信息学奥赛领先位臵。要通过制作电子小报、开展电脑绘画比赛、机器人运动会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信息技术应 7

用能力。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会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

4、狠抓写字教学,要把写字课的任务落到实处,教师要注重指导,用好习字册,并认真批改,扎实开展好每天午间十分钟练字活动,提高写字水平。要注重平时作业的整洁度,通过开展作业评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坚持在师生中长期开展写字训练活动,争取尽早成为湖北省写字教学示范学校。

(六)加强后勤管理,提高服务育人水平

1.抓好校园环境管理工作。优化校园环境,力求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校内车辆停放整齐,地面无杂物,墙面无污损。环境布臵富有文化内涵,体现教育功能。

2.抓好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建立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二是定期对校舍、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滋扰、防中毒、防意外伤害等措施落实到位。加强门卫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和校外机动车辆进入校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三是做好早间、午间、楼道和校门口值日工作,维持正常秩序。

3.抓好后勤管理工作。坚持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提高后勤服务意识。完善发生群体性传染病、食物中毒应急制度,及时采取隔离、治疗措施。健全学校财产管理制度。图书、实验仪器、音体美器材、计算机设备等分类登记造册,定期清查、检修、维护。严格学校财务计划与管理,执行上级收费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坚持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坚持勤俭办学,开源节流,反对铺张浪费。

4.按照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总要求及我校校舍现状,完成南教学楼危楼改造,建成一座六层的多功能综合教学大楼,并拆除北教学楼,改造原址场地,扩大学生活动场地。同时争取资金加大对 8

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投入,实现一小校园面貌上的根本改观和校舍条件上的质的飞跃。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组织领导不马虎。

“十二五”规划是学校经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提出的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总规划,它是指导学校未来五年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学校将高度重视,实行校长负责制,全面负责规划的运行。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以创建党建工作示范校、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合力,推动规划顺利实施,推进学校快速发展。

(二)坚持教学中心不动摇。

教学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工作,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学管理、学校管理的目标。只有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学校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形成校园文化、校园精神。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发展步伐,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立足课堂,加强有效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第三,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开源节流,为教育教学提供条件及物质保障。

(三)坚持强化落实不放松。

规划一旦公布,就成为各部门、各年级制定学期、年度工作计划的纲领性文件。学校将要求所有部门、年级将规划中提出的具体任务组织学习讨论,同时将几大工程分解细化,切实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可完成性,使规划落到实处,产生作用,真正成为未来五年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四)坚持制度创新不保守。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学校还将整合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敢破敢立,大刀阔斧,配套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形成强大的制度文化氛围,为规划的顺利施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9

总之,“十二五”时期,我们一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也有着发展史上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全校教职员工必须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团结一致,开拓创新,为实现“十二五”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十堰市东风第一小学

20xx年4月

10

 

第二篇: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文件

黄冈师范学院“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

(讨论稿)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学生工作是维护学校稳定的基础。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夯实办学基础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对带动和促进队伍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贯彻学校20字办学理念和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使我校人才培养工作朝着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为建设优质本科、创建省属一流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工作回顾

(一)“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是我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的五年。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我校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数量明显增加,专业结构不断优化,专业办学水平逐步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部分专业的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过去的五年,我校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逐步形成了以思想教育为先导,引领学生成长;以安全稳定为重点,创设和谐环境;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促进学生成才;以资助工作为基础,提供有力保障;以宿舍管理为抓手,完善服务功能;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素质,为加速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专业规模持续扩张,结构与布局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条件,增设了工商管理、应用化学、软件工程、科学教育、网络工程、社会体育、地理科学、市场营销、化学工程与工艺、动画、学前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广告学、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翻译等16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软件管理等3个专科专业,使我校的全日制本专科专业达到43个、专科专业达到13个,涉及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11个学科门类中的7个,形成了文、理、工、管、经、法、教等协调发展的多科专业群。

“十一五”期间,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增设了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应用化学、音乐表演、会计学、环境保护等6个本专科专业,本专科专业达到65个;自学 1

考试增设了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商务英语、外贸英语、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生物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大众传播、商务秘书15个专业。

2、培养方案明显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重点,20xx年全面修订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xx年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初步构建了我校教师教育专业要积极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泛的专业教师教育模式,非教师教育专业要积极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教育模式。各教学学院积极组织实施,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并在坚持基本培养规格的前提下,注重培育专业培养特色。

自学考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全国自考学生统一人才培养方案,注重我校师范特色;成人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3、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持续增加。

“十一五”期间,学校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各专业围绕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专业特色培育、教学团队建设和教材建设等,紧密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在积极加强建设的同时,持续推进各项教改,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20xx年,学校共评选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1项,并于20xx年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4、持续开展教学基本建设,教学“质量工程”初见成效。

“十一五”期间,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基本建设,不断加大教学投入,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学院坚持教学中心,普遍重视专业建设工作,对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素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并集中人力、物力积极开展建设。各级领导亲力亲为,推动了专业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各专业的建设规划和管理逐步规范,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逐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逐步明晰。在培养过程中,普遍注重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初步构建了院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十分注重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实验条件、图书资料等基本办学条件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

“十一五”期间,我校成功建设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4个省级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技术学、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生物学、电工电子、媒体传播、艺术与设计、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综合训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生物科学、教育技术学、 2

国际经济与贸易)、11门省级精品课程(植物学、无机化学、素描、动物学、教育学、器乐、中国古代文学、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开发、数学模型与实验、遗传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同类院校中占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5、不断规范本科专业办学,顺利通过各项专业评估。

“十一五”期间,为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办学水平,教育部于20xx年组织对我校英语专业进行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教育厅于20xx年在组织对我校36个本科专业填报《状态数据统计报表》的基础上,委派专家组对我校法学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进行本科专业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制定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评估方案,并组织有关教学院系进行了全面的评估支撑材料准备,顺利地通过了各项评估,为迎接教育部组织的下一轮全面评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办学领域有了新的拓展。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我校于20xx年成功争取到双学士学位授权,思想政治教育、体育教育、教育技术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美术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与行政学、音乐学、艺术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广播电视新闻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9个本科专业获双学士学位授予权。

根据社会的需求,20xx年我校向省考试院申请自学考试主考院校资格,经过专家实地考察、评审,年底获得主考院校资格。现有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工程、会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商务英语、外贸英语、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生物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大众传播、商务秘书15个自考专业,自学考试全日制本科助学班学生426人,自学考试“专升本”学生1074人。

7、思想教育不断加强,服务学生、引领学生成长成绩显著。

“十一五”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始终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理念,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知校、爱校、荣校的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力推进养成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文明的行为习惯。积极推进“五进”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成绩显著,我校被省教育厅授予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的荣誉称号,学工部被评为先进基层部位,有4人荣获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3

8、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五年来,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拓展学生的素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学校现有学生社团53个, 2支团队获评20xx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15名学生被评为先进个人。学校着力打造学生活动精品,一月一个主题,一月一个大型活动。成功举办了社团文化艺术节、校园歌手大奖赛、校园舞蹈大赛、挑战主持人大赛、青春歌会、元旦晚会、“黄师杯”男子篮球友谊赛、秋季运动会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活跃了校园文化,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成人成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引导校园文化时尚和文化潮流,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9、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引导学生成才。

五年来,学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教风促学风,以考风促学风,强化“考研工程”、“考证工程”,五年来,我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达到了35%以上,20xx年到20xx年共有 1032 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知名院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艺术歌曲演唱比赛及各种体育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充分展示了我校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精神风貌。

10、资助工作成绩突出,资助模式不断完善。

十一五以来,学校高度关注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加大“阳光助学工程”建设力度,积极落实“奖贷助补减”, 初步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无偿资助,学校激励性资助和社会多渠道、多形式资助有机结合的助学体系。学校在全省高校率先开展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阳光助学行动”,资助总金额每年达上百万元;我校还通过建立“绿色通道”等途径,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五年来,学校共为贫困生争取助学贷款5360余万元,发放奖助学金3787余万元,有1400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而顺利入学;勤工助学补助金200余万元;对特别困难学生进行临时补助与救济50余万元,争取校外单位捐助金额达30多万元,有400多名学生受助。

11、以心理健康为保障,促进广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确保校园平安。

为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确保学生利益。学校每年在3月和10月开展安全教育月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教育意识;彻底清查处理学生安全隐患;做到问题学生信息有存档,情况有跟踪,处理有结果。学 4

校针对敏感时段、重要节庆、重大事件、就业困难、等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宿舍的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做到提前准备,抢占先机,防患于未然。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和教育中心,保证了人员、场所、经费的三落实,创造性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多途径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举办大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搞好个别心理咨询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建立院、系和学生团体三级辅导的层次,收到了良好的实效,有效防止了非正常事件的发生。我校学生思想稳定,学习、生活秩序正常。

12、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为保证,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工作专兼职干部队伍。 五年来,学校按照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大力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不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政治坚定、专兼结合、结构合理、战斗力强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严格按1:180配合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了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培训,提高了副书记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对新任兼职学生工作干部推行了“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一批高职称、高学历、年龄轻的同志担任各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实行副书记专业化。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学生工作专兼职干部队伍。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工作干部的评优激励制度,为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提高了学生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十一五”期间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专业建设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教学学院没有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对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够、关注不力,造成专业建设工作进展不明显;对于新办专业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比较突出,申办时热情很高,申办成功后怎么建设重视不够,导致部分专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建设任务还比较艰巨。

2、专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优势专业数量不多,专业的品牌和特色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各专业办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专业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阶段性建设目标不清楚等问题。

3、教学改革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水平的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不多,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还不够深入,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5

4、新建专业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我校新建本科专业逐年增加,在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及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等方面缺乏及时的跟进,尤其是现有的8个工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制药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都还没有校内实训基地。

5、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办法不多,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

6、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形式不够丰富,素质拓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7、校园文化活动的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不明显,层次不高,学生广泛参与度不够,不能完全适应学校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能体现学校创建“在省内有重要地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省属一流大学”办学目标的要求。

8、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勤工助学服务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和难度越来越大;经济困难学生越来越多,困难程度相对越来越严重;心理障碍和病患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应该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加大勤工助学经费的投入,配备心理咨询的专职教师。

9、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虽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生工作难度的增加,学生工作队伍的选配、管理、培养、发展和分流等仍然缺乏良好有效的机制和措施,尤其是辅导员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二、“十二五”我校人才培养规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学校20字办学理念,围绕“攀层次、上水平、创特色”的九字发展观,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在“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兼顾外延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整合专业力量,增强专业建设的实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着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显著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以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加大投入,建设一批省内一流的专业,以此带动全校优质本科建设;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核心,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总体建设目标

6

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

改革和完善专业设置,建立科学合理的本科专业结构,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保持文学、理学、教育学等传统优势专业的领先地位,并继续提高其他专业的教学水平。积极开辟空间,发展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到20xx年,本科专业数达到50个左右,年招生本科人数控制在4000人左右,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善的专业框架,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传统专业发展稳定,特色专业优势明显,建设有14个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本科专业。

继续教育进一步发展,学历教育本、专科专业数达到80个左右,在籍学生达7000人左右;教师培训每年1500人次。

(三)具体建设目标

1、改造部分老专业

依据社会经济需求,加强对一些老专业的调整改造和充实提高,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调整专业的侧重点和服务面向,积极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全面提高专业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

2、适度增设新专业

积极加强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培植专业新的生长点。“十二五”期间,申报、设置9-10个新专业,到20xx年结合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本科专业总数达到50个左右。

3、加强优势专业建设

重点建设好目前已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品牌专业,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再建设8——10个校级重点专业。重点专业要找准优势方向,集中精力培育教学名师,出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不断扩大社会效益,努力形成在全省的领军或优势地位,建设成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学成果突出、教学质量高的品牌专业,力争跻身国家特色专业行列。

4、提高新办专业办学水平

针对学校新办专业较多的现状,加强现有专业,特别是新办专业的管理与评估,建立专业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机制。新办专业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以及学院的学科优势制定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找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并根据不同专业的服务面 7

向和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和生源状况,大力推进因材施教,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新办专业办学水平。

5、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要结合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宽专业基础,加强素质教育,鼓励并吸收部分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十二五”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与主要措施

(一)基本思路

1、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用改革和发展的观点编制人才培养规划,着眼于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满足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外开放来研究我校人才培养工作。

2、专业建设坚持“全面建设、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原则。专业建设的水平,直接关乎学生的培养质量,每个专业都要直接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因此要重视品牌专业、传统的师范类专业,也要重视新办专业的建设工作。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要结合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实际,逐级建设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形成专业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突出、效益较高的办学格局,提高学校的办学竞争力。

3、继续坚持教学中心,持续加大教学投入,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努力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需求合格的师资队伍、充足的教学条件,要引导广大教师在重视科学研究的同时,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重视和研究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校要持续保证教学投入,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努力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

4、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生工作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学生作为学校发展的主体和主人,以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尊重、理解、教育、引导、关心、帮助学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以及参与学校建设与管理的热情;要实现由单纯注重专业知识教育向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使学生不仅学会专业技能,而且习得人文素养和掌握较为宽广的学科专业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暂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8

5、健全学生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下的党政共管的学生工作领导体制,把学生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密切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格局,要结合组织、教学、科研、后勤、就业等部门开展学生工作,推动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方面、多层次地推动学生工作。形成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教学部门,党政部门、教育服务部门,后勤部门统一协调,共同活动,密切结合,各司其职的学生工作格局。各院系也要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本院系学生工作。

6、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使他们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有强烈的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个性鲜明,特长突出、专业扎实、宽口径厚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7、建立学生工作的评估机制和责任制。进一步完善《黄冈师院院系学生工作考核评估体系》,要制订和完善各级学生工作单位工作职责和学生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对院系学生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将学生工作的考核评估情况作为评价和衡量院系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指标。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工作先进的单位的评比、表彰办法,推进学生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落实学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因忽视、放松或削弱学生工作而酿成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8、与时俱进,进一步探索育人新方式、新方法。面对新形势和新的情况,学生工作要与时俱进,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同时,着眼于服务学生和引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加快学生学习、生活设施、教学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步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室、实验设备、机房等的有效使用率,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目标和责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要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各教学学院应把优质本科的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完善机构,落实责任。学校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责任制,各级行政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要靠前指挥,高度负责,积极领导和参与各项培养工作。

2、建立本科专业生成机制,科学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积极开展专业设置预测系 9

统的相关研究,建立我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状况等本科办学状况基本数据库,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在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为生成新的专业生长点创造条件。以建立有利于构成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群为出发点,进行必要的专业调整,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专业的优化组合,形成更为合理的专业布局,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3、坚持不懈地实施教学改革“质量工程”,大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切实加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并以此为龙头,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在建设过程中重视保持和发扬我校传统专业的优势,并在新的优势专业中建设形成新的品牌和特色。

进一步加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等课程建设力度,力争省级精品课程达到20门左右,国家级精品课程有所突破,并以此提高课程建设整体水平。同时,结合课程建设大力开展课程评估工作,促进整体课程质量提高。

加强重点教材建设和选用。认真做好各级各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申报和实施工作,采取立项方式,鼓励并资助广大教师编写反映我校学术水平、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凝练精品。完善教材选用与评价制度,提高新版优秀教材选用率,到20xx年力争达到95%以上使用近3年新版教材。

完善教学奖励制度,对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专任教师,以及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并以此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4、加强教学研究,推广优秀成果。继续大力资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开展教学改革研究,系统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做好教学改革研究立项指南,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层次,鼓励教师开展一些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教学改革研究,在研究内容与水平上实现新的突破。对于争取到的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研究项目,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并为项目研究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学校继续开展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活动。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的项目给予重奖。进一步加强校、院两级优秀教学改革成果的管理和推广工作,将教学研究成果固化到教学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

5、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方式,大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改变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要手段的现行教学方式,构建以促进知识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式。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式 10

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鼓励各专业,尤其是重点建设专业,制定“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训练计划”,开放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保证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增加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要让本科生通过参与教师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6、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各专业要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继续加强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各环节质量标准,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积极改革实践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大力拓展设计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使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实验课程总数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学校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开展教学实验室建设,特别是新办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实验室以及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力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达到8~1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所突破。完善实验中心管理机制,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全面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满足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7、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和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建立以“两课”教育教学为主渠道,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和其它所有课程教学共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系统教育与专题教育、理论武装与育人实践、形势政策教育与常规教育结合起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的文化培育大学生,发挥各门课程的整体性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坚定理想信念。

完善教师教书育人工作制度,树立全面育人意识。充分调动全体教师育人的积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各个方面;把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师职业操守和行为准则,实现全员参与全员育人。

8、树立管理、服务育人的观念。强化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育人意识,通过科学管理、严格要求、优质服务和模范行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风,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文明礼貌,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真正把管理育人落实到各项工作 11

中,在思想、道德、纪律、作风等方面感染和影响学生。

9、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勇于创新、善于创造、敢于创业的精神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建立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把社会实践纳入教育教学总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并提供必要经费,从教学制度上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拓展社会实践渠道,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投入专项资金建设一批社会实践挂牌基地;暑假、书假日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实现社会实践与校内教育实践育人与理论育人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10、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校园文化底蕴为支撑,以校园文化活动阵地为依托,以健康向上、形式活泼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创建具有黄师特色、黄师风格和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1、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规范课程、设备、设施和专兼职人员配备。完善《黄冈师范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暂行办法》,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的排查和干预工作,对重点学生重点关注,降低学生心理危机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12、建立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教育与资助相结合的联动助学体系,为贫困生开设“绿色通道”。

13、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及网络传播技术,加大网络建设、网络辅导和网络监控的力度,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力建设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加大网络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将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14、加强对学生团体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特别是加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积极培养和大力发展学生党员。

把学生团体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到素质教育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轨道, 12

使学生团体成为融思想教育与能力拓展为一体的平台。规范和积极扶持学生团队建设,突出学术科技型社团开展高层次、高质量的学术科技活动,发挥学术科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学生会和社团联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示范作用。加强对学生党团组织的建设,把学生党支部和团支部建立在班级之中,建好学生党、团支部。严格规范程序,严格标准,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落实党建带团建、党建带院风、党建带学风,扩大党支部对广大学生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使学生党建工作和思路政治教育工作的活力不断增强。

15、认真做好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的选聘配备、培养、考核和管理工作

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做好专兼职学生工作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照1:260的比例配备。专职不够可适当选聘优秀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任期二年。辅导员要实行职业化、专职化,要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要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他们外出学习考察和研修,参加校内交流、岗位轮换等,使他们开阔眼界,增加阅历,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副书记队伍要实行多元化的发展,向专家型、学者型转化和发展。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完善《黄冈师范学院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规范》、《黄冈师范学院学生辅导员工作规范》等相关制度,每年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具备条件的,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实解决好专职学生工作人员的教师职务评聘和待遇问题,从而调动其工作生动性和积极性。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