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科技局“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安排

临科发[2010]68号

临河区科技局“十一五”工作总结

和“十二五”工作安排

“十一五”以来,随着“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临河区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引进与转化、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速度进一步加快,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科技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成效明显

(一)科技环境明显改善,科技实力逐步增强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口号的提出,区委、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各级党政坚持把科技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全社会科技意识普遍增强,形成了党政重视、部门配合、企业支持、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科技工作格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科学、用科学正逐步成为风尚,科技推广、科技服务和科技 1

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委、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临河区关于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临河区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临河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方案》、《临河区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临河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意见》、《临河区科普工作“十一五”规划》、《临河区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五年来我区2次顺利通过全国旗县科技进步考核, 20xx年被评为巴彦淖尔市科技进步先进旗县,同年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20xx年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二)工业企业科技工作发展迅速

一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成果和专利不断涌现,专利申请数和授权专利数逐年增加,成绩喜人,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十一五”以来,全区有19项科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其中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项,市科技进步奖12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42项。到目前临河区共有440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97项,占全市授权专利的56%。金川保健啤酒高科技公司被确定为自治区专利试点企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掌握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二是企业已逐渐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近年来,临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迅速,全区现有民营科技企业40家,占全市的67%,其中13家企业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占全市的62%;高新技术企业4家,其中国家级2家,自治区级2家,金川啤酒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富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恒丰、维信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有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占全市的60%。

2

三是科技型企业产学研合作工作成效显著。自主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他们坚持走科技兴企、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企业研发经费逐年增加,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重点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大、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大、河套大学、巴市农科院等院校、研究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发和引进推广了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如富田农机制造公司凭借多功能铡揉草粉碎机和精量铺膜点播机等含有多项专利技术的国家重点新产品,成为了农机制造行业的领头羊;富川饲料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6大系列182个规格的产品,占据了巴彦淖尔市饲料市场的70%;秋林公司研发生产源真有机牛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金川系列啤酒拥有多项专利,恒丰公司在国内面粉行业首家研发出“富硒保健面粉”,填补了国内富硒保健面粉市场的空白,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些科研成果,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我区工农业经济发展的技术难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三)全面抓好农业科技工作

“十一五”期间,临河区狠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和普及,扎实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强了科技示范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大批成熟先进的适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一是依托科技园区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近年来,临河区在科技园区建设上按照抓典型树样板、以点促面的思路,以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人员为纽带,发挥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物质和技术支撑作用,以农民参与园区建设为补充,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效果明显。主要农作物良种使用率达到了100%,新品种应用进一步向优质化、多样化、高效化发 3

展。良种良法配套,重点适用技术入户率达到85%以上,我区现有自治区136工程自治区级科技示范园区1个,市级科技示范园区2个。通过园区建设,攻克了一批生产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示范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在科技园区内形成了农企协作、返租倒包等形式,建成了以八一联丰“四位一体”生态能源科技园区、四季青高科技生态园区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型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为发展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样板,为农村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二是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力度逐步加大,科技服务方式渐呈多元化。

第一,星火农技服务热线12396服务范围覆盖全区。20xx年4月12日临河区开展通了农牧业科技服务热线,建立了一个由政府引导、协调、指挥,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应急服务体系,服务范围覆盖全区,实现了科技专家和农牧民的“零距离”接触,受到农民欢迎。六年来底累计接听各类咨询电话2279次,现场出诊789次。服务范围覆盖全区7个镇、2个农村办事处、153个行政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第二,科技特派员成为创业生力军。我们充分发挥了市府所在地优势,整合社会科技力量,区政府先后两批从涉农部门遴选优秀科技人员44人聘任为科技特派员在农牧业和企业生产一线开展创业工作。重点推行了创办实体型、领办协会型、技术指导型、领办服务型、反租倒包+合作研发型、专家带动型六种服务模式。广大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新品种引进与选育、育苗基质研发、水产养殖、科技型企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年来共承担国家、自治区级和地方科研项目22项,累计推广新技术81项,引进新品种296个,累计培训农民 4

1750场次,10万多人次,租赁承包农民土地2164亩,实现利润3804万元;组建专业协会1个,会员112户;发放科普资料8万多份,创业项目辐射农户3.5万户,特派员工作点农户增收15%以上。涌现出了一批创业成功的科技特派员典型,有6名科技特派员被评为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全国农函大优秀教师、自治区科技创新标兵、巴彦淖尔市十佳科技特派员,还有多名科技特派员多次被评为临河区科技服务先进个人。广大科技特派员通过创业行动,为临河区农牧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第三,科技培训效果显著。科技培训和推广是将科技资源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将科技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的重要环节,为此临河区大力实施了科技入户工程,“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培训农民11.6万人次,累计培训农民58万人次,培训技术骨干1.8万人。镇干部培训率达到95%以上,村组干部、党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劳动力的培训率达到80%以上,特别是女性劳动力的培训面达到50%以上,掌握了2—3项实用技术。通过培训实现了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到人,增强了农民和广大农村干部的科技素质,做到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充分发挥科技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支撑作用。

(四)加大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力度,增加科技投入 “十一五”时期,我们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争取、组织实施工作,全区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项,其中国家级3项、自治区级13项、市级29项,争取国家、自治区、市级项目经费45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一批拥有自主创新的新产品、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其中“河套地区麦后复植穴盘育苗向日葵示范推广”项目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项目成果已通过有关专家鉴 5

定,技术达到国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

(五)社会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

一是积极开展对外科技协作与交流。近年来,我区注重开展对外科技协作与交流,学习先进地区好的做法和经验,“十一五”期间从云南生态研究所引进了高技术产品那氏778基因诱导剂,经过试验、示范,效果非常明显,示范面积达8万多亩;组织相关科技人员、科技型企业、涉农部门和高校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博览会、内蒙古国际能源产业及节能减排技术博览会、陕西杨凌高交会等全国、全区组织的各类科技博览会5次,通过开展对外科技协作与交流,开阔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充分展示了临河区近几年来科技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二是科普活动与宣传工作显示度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区十分重视科普工作,科普网络、阵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群众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影响面逐步扩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普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们每年组织各类科技科普宣传活动15次以上,其中千人以上重大科普活动4次,五年累计组织各类活动195次,其中千人以上重大科普活动21次。巴彦淖尔市委、市政府先后8次将“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等重大科普活动放在我区开展,科普宣传示范效应凸显, 20xx年和20xx年两次被自治区宣传部、科技厅和科协评为“科技活动周暨科普宣传周活动”先进集体。

三是组织开展年度全国科普工作统计调查。“十一五”期间共组织开展了年度科普工作统计调查5次,我们对全区涉及到科普工作的近20个部门和单位的年度科普工作情况从科普人员、科普设施建设、科普经费投入、科普传媒、科普活动五大方面86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十一五”期间临河区有专职科普人员141人,兼职科普人员1500多人,科普经费累计筹集额605.2万元,有综合性科技馆1个, 6

青少年科技馆1个,科普展厅1300平米,10米以上科普廊16个,农村和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室405个,科普宣传车36辆。五年来临河区在科普人员配备、科普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科普经费筹集额增加,科普活动开展成效显著,公众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明显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区属经济欠发达内陆地区,科技投入相对较小,基础薄弱,科研能力先天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区科技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科技人才匮乏。二是政策性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事业健康发展。三是研发基础力量薄弱。全区没有综合性大学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不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带动能力较弱。五是技术市场发育滞后,知识产权意识不强。六是农技推广体系缺失,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有待激活与完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逐步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科技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树立抓科技促经济,统筹城乡科技发展理念,以引进推广、再创改进为核心,以提升传统工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强势产业集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加快社会和谐建设,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体要求: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 7

方针,加快建设创新体系,增强引进消化和再创改进能力,努力增强全民科技意识和全社会科技素质,为促进我县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技术进步,提高全区经济整体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主要目标:

1、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到20xx年,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全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达到55%。

2、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科技中介机构为纽带,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的科技创新格局,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3、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到20xx年,全区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执法、管理和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和拥有量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年均增长12%以上,企业专利申请比例提高到30%以上。

4、支撑引领作用明显提升。围绕全区三次产业发展重点,着力引进研发运用重大关键技术,为三次创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一是为现代工业提供科技支撑。绒纺、食品、冶化、电力、制药、建材六大主导产业生产技术达到国内中等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实施较大发展。到20xx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家,每年新推广科技成果10项以上,高新技术产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 8

重达20%以上。

二是为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大力引进推广粮油、畜禽、水果 、蔬菜等农业新品种,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大幅提升农业良种覆盖率。以规模发展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带动,大力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速引进农产品贮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速建设现代农业。“十二五”期间,建设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3个,发展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0个,培育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20家,组建科技创新服务机构5家,年培训农民11.6万人次。到20xx年,把我区建设成为内蒙古西部高效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示范区;主要动植物良种及种植、养殖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三是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保障。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特别是在人口控制、医药卫生、环境保护、信息技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教育文体、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把我区建设为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社会文明的新临河。

5、科技人才队伍实力逐步增强。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全区接受科技普及培训的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比例大幅提升,农民技术员数量显著增加。建立引进外地优秀人才的“绿色通道”,着力引进紧缺实用的高级科技人才。到20xx年要培养10名重点产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5名科技专家,500名专业技术骨干,6000名技术创新能手。

6、崇尚科学的氛围更加浓烈。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加强科学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成人教育工作机制与培训体系,大力加强企业职工、社区再就业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面向全社会大力宣传科学思想,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积极鼓励研发创新,弘扬首创精神,大张旗鼓地宣传科技成果典型,在全社会形成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浓烈氛围。

9

(二)重点发展领域

1.工业科学技术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发展产业集群,依托大项目提升工业科技水平。以国家产业政策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施引进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大力支持开发核心关键技术,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强做电力、冶化、绒纺、食品、制药、建材六大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加大科技开发力度。科技进步与创新使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成为临河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2.农业科学技术

以“高产、优质、生态、安全”为目标,以农业“种子工程”为带动,以优质粮油、优质肉羊、优质蔬菜等优势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农业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实施为支撑,加速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推广,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绿色食品,推广农产品储藏保鲜和深加工技术,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洁美农村”,促进乡风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加强共性生态农业技术攻关,进一步解决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为生态高效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以下农业高新技术。

10

(1)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技术,开展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疫苗)以及生物饲料添加剂、微生物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及产品开发。

(2)农业信息技术。加快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生产、病虫测报、天气预报、防汛防旱、森林防火等方面的应用。加强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实用技术力度。研究推广农业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农业智能诊断决策系统、农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质量和应用水平。

(3)农产品安全生产及精深加工技术。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农药、重金属、兽药、抗生素、激素有毒有害残留检测技术。研究制订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标准,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生产技术。加强重大疫病监测、预警与防控技术体系构建,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4)农业设施工程技术。开发设施农业人工环境控制及配套技术、适于设施栽培的温室结构设计研究,研制温室自动控温设备和小型配套机械。研究设施农业基质及营养液调配技术,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与新材料、新装备,推广工厂化农业生产、病虫综合防治、栽培与养殖管理等配套技术,加强工厂化种养技术设备和机械的研发。

(5)农业环境控制及资源替代技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研究水土保持剂及土壤改良剂,推广可降解农用膜。研究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减量精准施肥技术。引进发展集约化养殖粪污处理与循环利用、畜禽废弃物臭气生物处理、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及沼气发电、人畜共患重大疫病综合防制技术和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生物防治技术。推广气象灾害预测预报、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和生态公益林营建技术,开展生态安全性和农业抗风险能力评价。

11

二是大力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加强现代科技与常规技术的集成和配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重点组织科技示范工程。通过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转化科研成果、延伸加工产业链和应用现代农业设施,为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1)科技特派员创业工程。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着力争取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等项目,健全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模式,扩大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服务团队,使科技智力和科技要素向农村大量聚集,为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到20xx年,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100人次,积极探索制定科技特派员创业服务配套政策与评价体系。

(2)“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工程。切实完善 “科技110”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形成门类齐全、上下联动的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信息服务一体化,为农业增效和服务民生畅通科技信息“绿色通道”。

(3)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一是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用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技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努力突破良种育繁、标准化种养殖、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机械化生产、节水农业等核心技术。二是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瞄准国内外技术前沿,引进动植物超级种、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富营养安全肉制品、生物质液体燃料等战略产品和重点产品。三是大力构建产业链。开展猪、牛、肉羊、果蔬、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构建技术链,支撑产业链,形成统筹链,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带动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2

(4)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工程。围绕构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链,聚集城乡创新要素,实行“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产业带动、农民受益”的市场经营机制,切实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园区“三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科技示范和科技带动能力,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中心的技术孵化、示范、培训、带动作用,努力扩大工厂化育苗规模,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质种苗和技术服务,使园区成为区域农业技术孵化创新中心、成果转化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广范围、大幅度地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3.其它类技术

(1)教育。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科研成果,促进教育体制、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创新。大力发展教育科研机构,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充分利用教育科研成果,积极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大力加强中小学生的科技思想教育和科技素质培养,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在成人教育中广泛普及宣传科学新知识、新技术,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坚持用科技成果典型教育激励群众,形成崇尚科学的思想意识与推广使用科技的良好习惯。

(2)人口与健康。积极发展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新技术,普及计划生育科学知识,科学指导优生优育。紧紧围绕农村卫生、社区卫生、公共卫生和振兴中医四大重点,促进医疗卫生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不断提高我区医疗技术水平。

(3)软科学。着眼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围绕法制建设、服务型政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行政效率、社会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管理手段与对策研究,提高行政机关管理效率,巩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三农”服 13

务水平,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文明。

4.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大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重点科技开发工程,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我区科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重点科技工程

(1)人才培养引进工程。根据“工业强区”和“养殖富民”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加大本地科技人才的培养、奖励力度,注重选拔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型企业家;积极推动企(县)校合作,建立企(县)校合作奖励基金,加强与高校、科研院和大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外地优秀人才来我县创新创业。

(2)企业创新主体示范工程。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的工作思路,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引领示范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基金。并保持逐年增长。运用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支持2—3户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到20xx年,使全区2/3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与国内外大学院所联合研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形成产学研联盟,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星火富民工程。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为载体,抓好农业科技园区、科技试点示范、科普培训、科技扶贫、农村信息化等工作,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富民推进行动,开展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着力推动县、县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4)粮油丰产工程。优化集成先进实用的节能增效粮油生产技术,推广良种、良法、良制、良壤、良灌等农作物“五良”配套技术,为实现全县粮食丰产增效提供科技支撑。创新临河农业科技中心的运作模式,努力拓展经营领域,扩大工厂化育苗规模,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中心育苗技术,扩大 14

试点范围,发展科技分园区,开展“科技兴村”建设,为广大农村全面推行良种良法,促进大面积增产增效提供技术“源泉”。

(5)信息化工程。加强农业科技信息网建设,搞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建设商品市场局域网及网上销售系统,建立旅游服务电子商务网站。

(6)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整合全社会科技力量,培育壮大社会中介组织,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组织形式、推广方式上实现新的突破。在企业、农村、社区中大力普及科技思想,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建设一批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区科普阵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场馆,组织科技工作者、行业带头人组建科技富民讲师团,深入工厂、农村、社区、学校开展科普宣传培训,为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劳务输出提供技术支撑。到20xx年,使全区绝大多数农村主要劳动力达到初、中级农民技术员水平,学校、社区、企业等科技知识普及率达85%以上。

(7)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加强知识产权法规政策建设和知识产权宣传普及,鼓励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能力,强化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推进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

二是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1)科技创新平台。突出推动科技引进运用、再创改进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再创改进,大力构建科技进步与创新平台,推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

(2)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平台。建立完善区、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力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成果交易和转化平台。制定技术交易买方激励政策,开拓企业和农 15

村两个买方市场,营造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引导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和金融投资环境,整合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的科技资源,培育一批高质量的科技示范园,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3)高新技术产业化平台。建立技术研发、成果运用、投资融资、中介服务等创新体系,进一步建好工业集中区、农业科技中心和农业科技园区,充分发挥园区要素聚集、成果孵化、示范带动的支撑功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

三是努力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以先进适用技术为支撑,以产业化生产经营为带动,大力扶持发展建材、化工、机械加工、食品深加工等科技示范基地,培育骨干产业集群,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示范,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支撑条件及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营造推动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1、强化科技工作领导。坚持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完善领导干部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把科技工作纳入乡镇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建立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科技创新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动员全县科技力量认真履行职能,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督促检查,切实承担起重大科技计划争取、技术引进转化、科技合作交流、知识产权管理等重要职责,指导协调各级各部门科技工作,整合利用、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科技资源效益。

2、建立完善政策法制环境。牢固树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影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营造推动创新的社会氛围。深入贯彻《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专利法》等科技法律法规,依法促进科技进步,保护知识产权。

3、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科技思想及 16

其战略意义,宣传党政实施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弘扬首创精神,鼓励技术攻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风尚。

二是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观念,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员的带头作用,在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中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大力发展壮大科技研发人员、科技企业家、科技中介服务队伍。选派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技术服务,发展专家大院,充分激发调动各方面人才的作用,建立人才激励、合作竞争的有效机制,促进各类高级科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英才脱颖而出。以各类科技园区、基地、专家大院为载体,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开展引智活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科技人才,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人尽其才的创业环境。

三是加大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制

1、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区出台的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技术引进运用、自主创新、改进提升的主体。

2、依法落实财政投入。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力求科技研发费支出增幅高于同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到20xx年,科技研发费支出达到规定要求。

3、大力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团体、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民间个人投资科技领域。探索建立以企业和民间资本为主、政府引导投入的科技风险投资机制。支持鼓励风险投资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到资本县场上县。探索建立风险基金、信贷担保等县场化运作的科银结合机制。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对外科技合作

按照“企业主体、产业布局、工程模式、集成推进”的 17

总体思路,加大科技改革力度,激活卖方和买方两个技术市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努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促进自主创新的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鼓励科技人才积极创新创业,动员社会力量创办民营科技企业,支持高级科技人才领办创办技术经济实体。建立“临河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专家人才信息数据库”、“引进人才信息数据库”,建立和拓宽研发机构与转化主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成果交易转化。加大向上与对外的项目争取力度,完善科技项目监管新办法、新途径,强化项目数据库管理,推行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努力提高重大项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建立科技合作交流基金,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大力实施引进创新战略,着力引进发达地区的项目、资金与技术,不断推动我区科技持续发展。

五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围绕临河特色优势,大力开发和转化专利技术,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大力实施名特优品牌战略,培育自主知名品牌。鼓励研发人员申报专利,防止知识产权流失,切实保护各利益主体的正当权益。积极发展知识产权代表机构,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知识产权服务,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临河区科技局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