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

浅谈游戏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内容摘要]:幼儿正处在创造力的启蒙时期,教师应更新观念、重视在各种活动培中幼儿有真正的机会充分表达自己。是一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积极主动、创造性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角色游戏活动,幼儿从中能获得全面发展。因此,研究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创造力。充分发挥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开展角色游戏中要以遵循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来体现幼儿教育中的主体性,从而来实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 幼儿教育 主体性 角色游戏

在知识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的整体素质的要求

超过任何代,这种整体素质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高度的“主体性品质”: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精神。可以说,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角色游戏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模仿和想象,幼儿再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和创造自身的生活,其实体现了幼

儿、教师、材料三向交流的可能性,为实现幼儿的主体性发展创造了自己学习的物质条件和形式,是幼儿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大专毕业论文

1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

能动性是构成主体性的根本特征,人的能动性是和动物消极适应环境的被动性相对而言。能动性表现在人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去改革客体,人是主观能动的,幼儿也不例外。能动性强的幼儿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作出积极的反应,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角色游戏中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有了好奇心,就会去探索去创造。游戏前让幼儿自己去探讨确定游戏的主题,主动构思主题如何去延伸,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一次有趣的角色游戏就能在幼儿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开展下去。如:游戏“超市”,就是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情况下产生的,他们本来对现实生活中的超市就非常好奇,很想像爸爸妈妈那样去买东西,像服务呐喊那样去卖东西。所以孩子们的积极性特高,主动为超市取名、布置环境、制定工作人员职责等等,教师在一旁适当地给他们出谋划策,他们玩得可开心了。那一次的游戏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由此可见,角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发挥了幼儿的能动性,使幼儿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不断尝试探索,获得更多的成功,学习更多的知识。

2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

社会化是人所必需的,如果个体不接受社会,不学习和适应他所处的社会和文化所需求的规范、规则和方法,他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幼儿来到这个社会,就必然要学习这个社会和文化所要求的各种规范、规则和方法,学习这个社会的语言、思维和行为方式,包括如何称呼他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使用餐具、如何对待事物、如何处理问题等。 角色游戏是最能体现幼儿的社会性,角色间的交往在游戏中是必不可少的。如:在快餐店中店员必须要主动去招呼顾客”,热情大方地介绍有什么吃的,这样才能吸引顾客,开好店子。在游戏过程,就连班上最不爱说话的幼儿,在这里当顾客也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要吃什么,可见,幼儿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与他人交往的角色中,由此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表达能力,以及主动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克服困难

我们把重视因势利导、启发想象、引导创造这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称为诱导天使的灵感。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可引导幼儿的想象,产生创造的欲望。在幼儿园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利用角色游戏是教师营建这种氛围的关键,因为想象、创造是角色游戏的特征。在游戏中多 3

数是以物代物来满足幼儿对材料的需求,替代材料越丰富,幼儿选择余地越大,想象、创造的空间也就越大。如餐厅的顾客”提出要吃牛排,在讨论中幼儿提出可以用泡沫切成一块一块,涂上颜料来替代牛排,很快就解决了这一困难。又如:菜场的顾客要买“海带,可正缺货,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办法,寻找合适材料(如纸条或布条)来替代或制作,由此激发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动性,同时又充分发挥了幼儿想象、创造能力。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因

考察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教育活动的主体问题并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这是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主要原因。不少教师严然以教育活动主宰者的身份出现,与孩子不是朋友关系、知心人的关系,而多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开展幼儿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包办代替,超出主导范畴,即由教师确定主题,分配好角色,讲解各角色的玩法、规则,而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又过多干涉,让幼儿的思维随教师走。结果,角色游戏成为了教师导幼儿演”的表演活动,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发挥,这样忽视幼儿主体性的活动,达不到其教育的作用。上述种种,突出地反映为孩子还没有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更没有成为发展的主体。孩子的主体性是一种自身的自然存在,3至6岁是孩子主体性发挥与发展的黄金 4

期。但决定其能否发挥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孩子的内因,没有孩子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与自身自然存在的主体性的释放,教师再怎么卖力对教育活动进行发动”也是没用的,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条件;教师如果取代孩子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主体),视幼儿教育活动是一种我教你学”的过程,必将限制孩子主体地位的到位与主体性作用的释放,其主体性的发展尽管有其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难以真正成为现实。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体的思想,在游戏中更好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

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角色游戏区最重要的就是创造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大胆交往、大胆表现的环境,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是环境的创设者,条件提供者,观察指导者。教师主要是通过创设环境,投放开放性的材料来影响孩子主动地学习。在环境创设时,我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如在超市的游戏生成后,教师就问幼儿:”我们可以在哪个位置开超市,需要怎样布置?”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许 5

多建议,在活动室外的走廊里。可以设一个入口,一个出口.还有收银台,如果人少就一个,如果人多就设两个。等等,每次的游戏环境创设时,教师总是让幼儿说一说怎样布置新的游戏环境,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参与制作游戏材料,参与环境的创设,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是游戏的主人,参与的积极性更强烈。有时我发现孩子们玩了几次后,对原有的游戏区兴趣不大,于是在讲评活动中,教师及时提出来,大家一起添置新的游戏材料,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表现出特别敏感而有兴趣,他们对每个富有新意的事物,都想看看、听听、摸模、碰碰、问问,这时他们的思维活动与探索精神也处于最佳状态,如果教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幼儿就能主动地,不断地创造游戏。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

我们承认了“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那么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纵观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在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真正实现五个自由,即: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同时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只有做到了尊重幼儿这五个自由,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6

自由选择主题:幼儿游戏主题的来源往往是幼儿周围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体验过的事和物,从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人和事,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教师在主题确定上要给幼儿选择的余地,平时多收集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利用自由活动时间与幼儿交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主题,给幼儿自由选择的机会。如:许多孩子喜欢去麦当劳吃汉堡、薯条。利用此机会,教师为他们新增设了快餐店的主题,收集了许多有关的游戏材料,许多去过快餐店的幼儿就有了喜欢的新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在角色游戏中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主题,大大满足了幼儿主体选择的权利,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自我意识。

自由选择情节:主题确定后,教师可组织幼儿讨论游戏怎样玩,以此来发展游戏情节,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不要过多干预,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情节,如:娃娃家里的妈妈总是在那里做饭,教师见到后就让妈妈去买菜,可是妈妈却不愿意,这时,教师就应尊重幼儿的意愿,了解原因,根据幼儿意愿发展游戏情节。

自由选择角色:在选择游戏的角色时,要体现按意愿选择角色,年龄小的幼儿可以问一问愿意担任什么角色,中、大班幼儿则鼓励幼儿自己商量分配角色。

7

自由选择玩具:角色游戏中的玩具就是游戏材料,在选择时,教师也要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如我班的何青松小朋友在一次医院的游戏中,突然萌发了 “做手术”的情节,因为没有口罩,他将理发店的毛巾当口罩,这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如果教师没有观察清楚而误认为他乱拿别人的物品,就会抹杀孩子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创造性。

自由讲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许多开心的事情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幼儿充分讲述的自由与时间,每次游戏结束后都可以让幼儿分组讲一讲,特别是大班的小朋友,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可以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针对问题让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的游戏,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

合理运用游戏的指导方式,是实现幼儿在游戏中主体地位的需要保证,而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现场指导,应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有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常运用游戏外直接指导的方式,即以教师的身份指出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方法常使幼儿的游戏出现中断,影响幼儿在游戏中的活动。教师可采取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指导,更好地融入游戏中,使教师和幼儿处于一种平等的人际氛围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主体性才能充分体现。如幼儿在开展”理发店”的游戏中,扮理发师的幼儿常弄错理发顺序,不知理发前该做些什么。为此,我扮成顾客去理发,提示”理发师”先帮 8

我洗个头,这样剪的时候才不会疼。忘了围围布,就对”理发师”说:“想个办法别让头发丢在衣服上。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很好地完成了理发的过程。其效果比教师直接说步骤好得多。

其次,教师可根据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适时给予随机指导。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鼓励能力较弱的幼儿参与游戏,帮助每位幼儿增强角色意识,突出幼儿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如:班里的宣宣小朋友胆子小,不爱表现,每次开展角色游戏时只抱布娃娃。于是,我鼓励她说:“宣宣,你是娃娃的妈妈吧娃娃肚子饿了,你给她喂点吃的。引导她带娃娃上超市买,或到饮食店里吃。这样,明确了她当妈妈的角色,也调动了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个体差异的随机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 游戏之所以受幼儿的喜爱,取决于它所具有的享受功能和教育功能。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身体和精神上能够得到放松。营造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以及教师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都能激发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多给幼儿说的机会,让幼儿自己与同伴交流,之后教师应以肯定的态度来看待每位幼儿,并且对幼儿出现的错误持接纳的态度。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孩子的自主权才能得到发展,才能在角色游戏中充分地体现出主体性。 9

成功的角色游戏不仅可以取得一定的教育效果,同时还可以提高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思想上要克服怕常规乱的思想,多给幼儿参与的机会,以幼儿为主体,采用引导性的互动方式,积极引导幼儿的主动活动,使游戏过程成为幼儿自由交往、自由创造、自由探索的形式,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享受到个性自由的快乐,主动地参与角色游戏,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何磊:《角色游戏的理论与实践》,早期教育编辑部,19xx年12月 惠敏:《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优越性》,重庆出版集团,20xx年11月 金祥: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199年底1-2期

建军著:当代主体性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版

0 1

目录

一.角色游戏在幼儿主体性教育中的作用-----------1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的能动性,让幼儿主动去学习--------------------------------------------------3

(二)角色游戏能促使幼儿的社会性,让幼儿主动与人交往--------------------------------------------------3 (三)角色游戏能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幼儿主动

克服困难------------------------------------3

二、角色游戏影响幼儿主体性发挥的原-----------------4

三、如何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幼儿的主体----------------5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开放的活动空间-----------5

(二)让幼儿自由选择,放手开展角色游戏-------------6 (三)坚持多样的指导方式----------------------------8

(四)创设轻松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享受游戏的快乐--------------------------------------------------9 参考文献------------------------------------------------10

1 1

 

第二篇: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

关于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分析的研究

意义:本研究以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及国内外成功的英语模式经验为理论基础,以实地调查为根据深层剖析现阶段我国幼儿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便教育工作者对症下药,更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幼儿园英语教学的顺利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目的: 全球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全世界都处在交流合作整合期,在这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是语言工具。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无疑成为了21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技能。儿童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所以开展幼儿英语教学成了一种必然。如果英语教学开展方式科学正确将会为我国培养相当数量的高素质对外人才,但是一旦在摸索期找不到明确的方向,进行盲目的教学实验,会为我国带来无可估量的人才损失。本文旨在找出现在幼儿园英语教学中确实存在的问题,以便教育工作者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我国幼儿英语教学的质量,相信能够对现阶段的幼儿园英语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内容:

(1).研究对象

选择北京市南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各四所,分别为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街道幼儿园,合资幼儿园。调查对象主要为幼儿园的英语教师和参与英语教育的部分幼儿的家长及幼儿三个群体。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将深入到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对班级英语教学进行观察,分析幼儿园英语教学现状。然后针对一些问题对家长教师进行问卷,从而分析得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调查过程中,每到一所幼儿园,先向园长讲清楚本研究的目的,在取得园长支持的基础上再和教师联系取得她们的同意,以便得到幼儿园积极配合进而收集到真实的信息:在英语活动观察以及访谈对象的选择上尽量兼顾各种情况,从而使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较高的效度。

1 问卷法。本文中所调查的对象包括家长和教师,调查家长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先阶段家长对开展幼儿英语教学的认识以及配合程度。调查教师的目的关键是了解当前幼儿教师对幼儿英语教的认识,教授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哪些,自身存在着哪些问题。

2 观察法。观察教师典型的教学活动设计中幼儿及教师的表现,从中发现问题的根源

3 访谈法 对幼儿,教师,家长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访谈,以此来深入了解现状

参考文献综述:

一 问题的提出

八十年代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作为与世界交流的工具,英语的重要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掀起了学习英语的热潮,因此紧密关联的幼儿英语教育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机构与幼儿家长开始把大量精力投入到幼儿英语中,国家教育部于20xx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正式纳入小学必修课程,一些发达省份要求有条件的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所有这一切都把英语学习推向了高潮,也使英语学习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幼儿园阶段作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和英语教育的最基础阶段,随着近年来不断掀起的英语学习热潮,在幼儿园开设英语课程,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认同和有识之士的赞同、积极支持。尤其当国家教委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明确提出,“在幼儿园进行两种语言教育”以后,幼儿学习英语已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学以多种方式在众多的幼儿园开设,并且在争论声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学术界对幼儿园英语教学褒贬不一,众多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但是却一直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欢迎,主要是因为现在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社会对于幼儿园实施英语教学的盲目追捧等.再纵观实行英语教学的这些年,不难发现耗时耗力却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许多幼儿园的英语教学,非但没能给幼儿带来语言学习上的快乐,反而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

由此看来,我国的英语教学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在这种尚未成熟的教学语境下,学前儿童的英语教学面临强大的挑战。如果不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间题以及由这些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那么重视学前儿童英语教学就只能流于空谈。正如赵寄石老师(1994)所说对幼儿英语热“不能简单地表示同意或不同意,更不容置身事外不置可否,而应通过认真思考、积极地探索实践来做出回答”。1“目前问题的焦点是:幼儿园要不要组织幼儿学外语,谈论幼儿学外语会不会引起错误导向’。“我们感到有1 赵寄石.谈谈幼儿园的“英语热”[J]幼儿教育,一1994(4)

责任探索一种适合幼儿特点和幼儿园条件的英语教材教法体系,并且把它作为幼儿园整体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研究。一方面,回答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另一方面,探索英语能力的发展与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关系。其目的正是想通过共同研究,使已经存在的幼儿英语教育步入正确轨道”。2

因此,本人以我国幼儿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加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调查,对当前我国幼儿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几种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一个梳理和分析,力图帮助幼儿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更好地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扫除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障碍,以期促进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当代儿童发展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学习理论方面的诸多研究成果,为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进行早期英语教育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依据。本研究根据研究的主要目的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有目的的选择和总结,主要的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幼儿学习心理方面的理论

1.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

皮亚杰(J·Piaget)的心理发展观是当代儿童心理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皮氏的儿童发展理论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发展。他认为,儿童的智力或思维起源于主体的动作,发展的实质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过程,在这种过程中,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加以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换句话说,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着自己的认知结构,形成了一系列的图式(schemes)。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大致分成4个基本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0一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一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一n岁);形式运算思维阶段(n一15岁)。这4个阶段彼此衔接,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

皮氏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强调认知发展对于学习的制约作用,强调教学应该适应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①依据这一思想,学前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在此阶段儿童表象思维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物。但这个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他们的心理表象是一种直觉状态下的物的图像。 3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被称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用乔纳生(Jonassen,1992)的话,即向与客观主义(objeetivism)更为对立的另一方向发展。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是由人自身来决定的。人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的。因此,建构主义更关注的是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关于幼儿语言学习方面的理论

1.儿童语言获得理论—认知相互作用论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洛宾和著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

理论认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来源于人类遗传结构与环境输入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强调儿童智慧、思维等认知因素的发展对语言发展的作用,认为语言与认知相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反映。该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发展以其认知发展为基础。语言产生于人类的认知成熟,

是人类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儿童并不是从一出生就拥有一套成人的语法系统,而是其自身的特点和模式。语言作为儿童认知结构的一部分,它的发展有赖于认知发展。认知结构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由于儿童的构成长顺序具有普遍性,所以,儿童的语言结构发展顺序也具有普遍意义。儿童在同发展阶段认知 2 赵寄石 再谈幼儿学英语[J]幼儿教育,1995(2)·

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52一256.

结构所呈现出的特点,决定了儿童语言发展的特殊性。

2.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

(1).监控理论。(The monitor Model)

70年代末,以krashen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较大。

首先,习得与学习假设。这一假设是监控理论的核心假设。krashen认为习得学习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发展方式,它们在获得与贮存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习是在自然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生的,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学习在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时发生的。从神经语言学的角度看,习得的知识贮存在大左半球的语言区,用于语言的自动加工;学习的知识本质上是一种元语言知识,它能用于有意识的语言加工。从语用学的角度看,习得的知识是语言理解和产生的础,学习的知识只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即它只具有判断语言输出是否正确的监控值。在krashen看来,“习得”类似幼童学母语,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言和言规则,获得某种语感。这种被动地无意识地接受并在头脑里贮存大量语言材料的

程经历了一个语言的“孵化阶段”。

其次,情感性过滤假设。krashen认为,在语言输入和语言习得之间存在着一种基于情感的过滤器,它控制着输入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与学习者发生联系。当学习者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并且较少焦虑时,学习者往往能够接受较多的信息输入。否则,学习者接收到的输入信息就会减少。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或焦虑而造成的”(Krashen,1985),即缺乏自信或焦虑阻碍了学习者形成对语言形式深刻印象,以至于学习者交际时不能自如地对语言形式进行排列组合。4

(2)话语理论(Discourse theory)。

该理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从语言交际使用的角度探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强调交际是语言知识的核心。从获得角度看,这一理论强调语言发展的研究应放在学习者如何从交际中发现语言的意义。Holliday(1975)认为这是第一语言获得的关键所在,即他强调语言形式及其功能的发展是在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形成的。5cherry(1979,122)也指出:“儿童在与别人的交际过程中学会做事,并形成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的规则。”6由于第二语言也是用来交际的,因而第二语言的发展也应来自交际。在第二语言获得领域中,这种理论被称为话语理论。

3.全语言教育理论

全语言教育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心理语言学家古德曼(KennethS.Goodman)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受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将儿童语言教育置于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再思考,同时吸收了当代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而开展的一场语言教育改革运动。全语言教育思潮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儿童语言教育的改革。什么是全语言教育?古德曼认为:“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1986)全语言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完整语言教育观念,它主要强调以下方面:

1、儿童的语言学习目标是一种整体性的学习目标。在吸收当代儿童语言发展研究诸多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者们认为,儿童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具备了学习作为人的全部语言的基本条件,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以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因而,儿童语言的学习亦应是一种完整的学习。儿童语言教育应当不仅重视听说能力的发展,也要注意为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作一些准备。其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儿童对语言和文字的敏感性、提高其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对语言的兴趣、扩展其知识范围、增进其对于文化和周围世界的认识。另外,在促进儿童语言整体发展的同时,促进儿童智力素质以及个性品德素质等得到全面发展。

2、儿童语言学习的方式应是一种真实而自然的方式,语言学习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进行。这种活动包括正规的语言教育的活动、非正规的语言教育的活动和随机的语言教育的活动等。全语言教育提倡以教师和儿童共同参与的活动作为语言教育的基本形式,并认为,儿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的方式来学习、使用和理解语言的。

3、儿童语言学习的内容也是以一种整体的形式出现的。这一方面是指:在制定教育内容时要“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而非将教学切割成分离的技能成分”。另一方面,全语言的研究者吸取了维果茨基的观点,认为任何符号系统学习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因而建议将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交叉运用到儿童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提倡语言学习应打破学科界限,渗透到其它领域之中。 7

4、儿童的语言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兼具守成与创新两方面的特点。守成是指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里的通行语言一4

5

6 7 Krashen.S.Principle and pra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靳洪刚著:《语言获得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xx年版,第176页。 cherry,L,1979.in Garnica &King Language,Children and Society 【美】琳达欺伯UndaCamPbeu.多元智慧的教与学【M].郭俊贤等译.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11.

定是有共同定义的。但是,语言也是不断创新的产物。在全语言研究者的眼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没有“错误”可言的,有的只是他们的“尝试”和“创新”。只有尝试了,才会获得正确的表达方式,尝试是创新的前奏和必由之路。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肯定和鼓励儿童语言学习的创新精神。 8

语言学家尼伯格(Lenneberg)认为,自然的语言学习只能在语言的“关键期”(2一13

岁)期间进行,因为到了青春期控制语言功能的左半脑已经发育成熟,这种侧化使大

脑不能参与外语学习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1.关于幼儿园实行英语教学可取性的研究

华东师大周兢教授《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学前教育研究,2004(12):4):“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作为亚洲经济龙头的中国,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发展中的多元文化社会。语言的多元化倾向是多元文化社会的一个鲜明特征。英语作为全球性沟通的共同语言备受重视。??从现在开始在幼儿园开设英语具有不可逆转的趋势”。 黄渊柏在《学前英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究》指出(学前教育研究,2003(10):21一22.)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的部位即“布罗卡斯区”在学前儿童时期非常发达,儿童在接触语言时,会将其储存在此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区的灵敏度呈下降趋势,较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语感,学习语言的速度和效率便会明显下降。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幼儿这一生理上的特殊优势来实施英语教学。

神经学家彭菲尔德(Penfeild)研究了人脑生理学,得出这样一种理论:9岁以前,儿童特别适合于语言学习,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起就学过不止一种语言的话,他将来再学其他语言的话就容易得多。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机构在19xx年第1期《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幼儿在学习外语时,大脑将外语储存在“布罗卡斯区”位于与母语相同的部位,而成人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很难形成基于“布罗卡斯区”的敏感,这一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学习外语具有生理优势。另外,幼儿期学习英语的优势还在于: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模仿能力特别强,在他们心中没有思维定式,所以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比成人要快。在这一年龄阶段,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给幼儿创造纯英语的学习环境,幼儿的语言获得将是会更轻松更容易,发展也更迅速。所以抓紧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英语教育将会令他的一生收益匪浅。

2关于幼儿英语教育观的研究

余珍有老师在《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中认为,幼儿园双语教育,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有最初级第二语言水平的双语幼儿,应当把第二语言(下文以英语为例) 的使用和教育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应当成为教师组织英语活动的工具, 教幼儿学英语应当从教幼儿学习听懂和理解他人的英语表达入手, 然后教幼儿学习琅琅上口的英语儿歌和歌曲,练习英语的发音,逐渐学习用英语和人进行简单的日常交往和讲述故事

赵寄石 楼必生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第157一158页)提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在正常儿童中普遍存在,这种积极性的充分发挥需要相应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的支持和鼓励;

2.语言作为儿童的交际工具,是在他们与周围的人、事、物进行信息交流的过中发展起来的,使儿童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能够运用恰当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这是言教育的重要任务;

3.语言教育既要渗透在儿童的各种活动中,又要用专门组织的相应活动使之落到所有儿童身上,从而提高语言教育的效益;

4.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教儿童学习用语言指导思维程及表达思维结果的同时,又可使作为思维工具的语言得到良好的发展。

3关于幼儿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余珍有在《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在方法上的几种倾向》(学前教育研究,1998(5):13一16)中将幼儿英语教育的模式大致分为两种倾向:即成人化倾向和西方化倾向。①成人化倾向是指直接套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方法,直接将英语作为幼儿园的一门功课,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上课时以讲授和练习为主,幼儿学习的主要依据是固定的教科书。西方化倾向是指直接借用国外儿童早期外语教学方法,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用英语组织儿童的各种活动,英语成为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际语言。 8 周兢.全语言教育与中国幼儿语言教育的本土化IJI.幼儿教育,2002(Z1):9.

南京师大高晓妹在《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0)把幼儿园英语教育的模式概括为:以汉语为教学语言,强调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学科英语教学模式、全部以英语为组织用语,严禁任何中文出现的全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幼儿在学习母语的基础上,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的浸入式教学模式三种类型。

陕西师大廖道胜在《论中国幼儿英语教育史》(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1):138)中从总体上把幼儿英语教学的模式分为两种:即浸入式和非浸入式。①他认为,非浸入式英语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定时地给幼儿教英语,受用授课的形式,授课的语言采用的是汉语,而不是英语,授课以外的时间教师一般不说英语,孩子也不用英语,几乎没有英语环境。浸入式也表现为两大类。其一,部分浸入。部分浸入主要表现为单纯课堂英语部分浸入,或全天部分浸入,或隔日全天部分浸入。其二,全浸入。全浸入主要表现为单纯课堂全浸入,或半天全浸入,或全天全浸入。

归纳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幼儿园英语教学在我国基本上得到了认可和发展,我国在实施幼儿英语教学方面己经积累了一定的成果:,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在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较成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给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英语环境和氛围;教师和幼儿之间建立了一种较为和谐的学习方式,使幼儿对英语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幼儿英语口语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理论研究和实践条件的限制,也出现了许多明显的不足。

目前此领域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实践研究层面,而且大多数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现象

的认识与描述上,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

在实践上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对于幼儿英语教学的理解和目标定问有不准确。大多数人把英语教学仅仅理解为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它对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及其他能力发展的作用。 二是市面上缺少作为体现实践研究成果形式之一的教材,本国编写的英语教材太少,所用教材大多数都是国外版本,不一定适合本国幼儿的发展情况。

三是对于选取何种幼儿英语教学模式,如何调整教学模式把幼儿英语教学的内容有效地整合在幼儿已有的课程当中,大多数幼教教育者仍然感到困惑。

四是师资问题。随着幼儿英语教育的蓬勃发展,幼儿英语将会不断深入,但师资建设问题却成为幼儿英语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培养专业幼儿英语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

现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系统的课程培训,他们从事英语教学大多数是出于自愿,部分有条件的幼儿园请专家讲座,或送部分教师到幼儿园参加的“幼儿英语课题组”(或者是教材部)接受培训,但培训的时间非常短暂。在北京、上海等地,只有极少数幼儿教师或幼儿英语教师获得出国培训的机会。

参加国内培训的老师一般时间都比较短,培训的内容也比较单一:只是从幼儿英语教学形式、方法框架上进行简单培训,至于教学理论如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学法等方面却涉及的极少。这样给当今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形成了较严重的障碍。

五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输入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运用机会较少,幼儿语言运用的类型偏少,运用语言交往的情境更少。

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通过观察,了解了幼儿园英语教学的真实状况,研究和发现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以来遇到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教师英语教学行为与观念的建议。这将有利于培养适应幼儿英语教学的专业英语师资,推动幼儿英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进度安排

第一到三周:收集材料完成文献综述

第四到十周:完成开题报告,论文设计,问卷调查初稿

第十一到十六周:完成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和论文初步定稿

第十七到二十四周:论文进一步修改,最后论文定稿

第二十五到二十七周:准备答辩的材料

参考文献

1 邱桂萍 关于学前双语_ 汉英_ 教学语境中的第二语言教学问题探讨[D],[硕士学位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2 张翠云 低幼儿童英语教学活动设计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

3. 狄飞 幼儿英语浸入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D],[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

4. 高晓妹.幼儿园第二语言教学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5. 王晓帆 幼儿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D],[硕士学位论文] 20xx年

6. 李贵希 我国幼儿园英语三种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07

7. 张文桂 兰州市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8.崔小玲 袁爱玲 对目前国内幼儿园双语教育中存在偏差的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 外语艺术教育研究 20xx年3月

9.周兢 对我国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定位的思考(J) 教育教学研究 2004.12

10.余珍有 我国幼儿园英语教育在方法上的几种倾向(J) 学前教育研究 19xx年第5期

11.余珍有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践研究(J) 幼儿园教育教学

12颜晓芳 学前儿童英语启蒙教育的误区(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xx年第4期

13李香玲 幼儿英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 教育探索 20xx年第4期

14李辉 刘立群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误区与思考 (J) 科技信息 20xx年第19期

15.仲伟秀 幼儿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16.邓敏 幼儿双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J)语言学刊 2008.6

17.蒋洁祺 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J) 幼儿教育 20xx年第5期

18..陈光伟 幼儿英语教育的误区及对策(C) 基础英语教育 第7卷第一期

19..倪敏 江苏省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 江苏教育调查 20xx年第3期

20.麻瑞 李赛标 幼儿园英语学习现状的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年9月第36卷专辑

21..张颖 张洪 幼儿英语教育的缺陷与出路 (J)中国教育学刊 第9期20xx年9月

22.张婷 浅论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A) 济南大学学报 第12卷第6期

23.饶冉然 关于幼儿英语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 (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xx年8月第29卷第4期

24.潘景丽 幼儿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及其策略 (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xx年12月

25.徐海东 学前英语教学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xx年3月

26.许琼华 论学前双语教育的实施 (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xx年8月第21卷第8期

27.陈琴 庞丽娟 幼儿双语教育问题探析 (J) 课程与教学 20xx年第5期

28.张玉梅 兴趣性方法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 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xx年8月第28卷 第四期

29.赵寄石.谈谈幼儿园的“英语热”[J]幼儿教育,一1994(4)

30.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97一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