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土力学实习报告

湖 南 水 利 水 电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Hu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 Power

工程地质与土力学

实习报告

实训名称:工程地质与土力学认识实习

班 级: 12造价3班

姓 名:XX

指导老师:XX

任务下达日期:20XX年11月25日

实训完成日期:20XX年11月29日

水利建筑工程系

目 录

一、实习(实训)目的 3

二、 资料整理 3

1、思考题 3

2、识图题 5

3、地质勘查报告识读 5

4、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 9

一、实习(实训)目的

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基本地质知识和工程地质的处理的一般方法。本次实习的目的:

1.通过实习,使学生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资料的收集,学习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和处理方法;

3.会阅读地质勘查报告,能看懂地质报告中内容;

4.掌握工程地质图的阅读方法;

5.通过参观地质博物馆,掌握三大岩石的判别方法,了解常见的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二、资料整理

1、思考题

工程地质条件有哪些?水利工程中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是什么?

① 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

②坝基的沉降稳定问题;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坝基的抗滑稳定分析;岩层地区渗漏分析;松散沉积物地区的渗漏分析。

(2)水库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哪些?何谓永久渗漏和暂时渗漏?

①可能会诱发地震,增加库区及附近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山区的水库由于两岸山体下部未来长期处于浸泡之中,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频率会有所增加。

②永久渗漏: 指在水库蓄水初期为使库水位以下岩土饱和而出现的库水损失,部分的损失对水库影响不大。

暂时渗漏:指库水通过分水岭向岭谷低地或者经库底向远方洼地渗透,这种长 期的渗漏将影响水库的效益,还可能造成岭谷和下游的侵没。

(3)坝基岩体稳定一般有哪几个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地质条件是什么?

① 沉降,滑动,变形

②水压力及上部荷载,以及渗透水流作用。

(4)试述岩体滑动的边界条件。

① 可能发生滑动的滑移面;②将滑动岩体与周围岩体分离开的切割面;③滑动 的自由空间或临空面。

(5)坝基处理的工程措施有哪些?

① 清基②岩体加固

(6)渠道选线时要注意哪些工程地质条件?

一般呈水平或近水平的岩层,且断裂较少的地区,渗透性小,稳定性高,利于选线;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地段,特别是规模大的断裂构造地带、强烈褶皱带、地震带的活动断裂处应尽量避开。

(7)影响隧洞围岩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岩体完整性系数;围岩的最大阻应力。

(8)什么是工程环境?什么是工程地质环境?

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或者说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总称)。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结构和地应力 3.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4.水文地质条件 5.物理地质现象 6.天然建筑材料。

(9)人类的工程建设会给地质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水土流失与荒漠化、沙漠化问题。人们在工矿、交通、水利、住宅和基本农田建设中由于不注意保护环境,一方面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另一方面废弃大量的土石,这些废弃的土石直接倒入河床中或堆积在斜坡上,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

(10)工程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阶段如何划分?

① 系统掌握工程建筑中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 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提出合格的工程地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②初步设计阶段——招标设计阶段——施工详图设计阶段

(11)工程地质勘察的方法有哪些?

钻探、静探、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地球物理勘探、载荷试验、取土 分析、水样分析等。

2、识图题

课本37页图1-37 通过识图对该地区地质条件进行分析。

答:本区最低处在东南部宁陆河谷,高程300多米,最高点在二龙山顶,高程达800多米。全区最大相对高差近500米。宁陆河在十里沟以北地区从北向南留,至十里沟附近折向东南。山脉多沿岩层走向大体南北向延伸。本区出露地层有:志留系、泥盆系上统、二叠系、中下三叠系、辉绿岩墙、侏罗系及第四系。宁陆河地区有三个褶曲构造,即十里沟褶曲,白云山褶曲,和红石岭褶曲。区内有三条断层。F1断层面向南倾斜,断体走向基本与岩层走向垂直。F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倾向一致。F3为区内规模最大的一条断层。断层东北盘相对西北错动,是扭性平移断层。

3、地质勘查报告识读

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及图表

报告的内容

1)拟建工程名称、规模、用途;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要求和任务;勘察方法、勘察工作量布置与完成的工作量。

(2)建筑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基本烈度等;

(3)场地的地层分布、结构、岩土的颜色、密度、湿度、稠度、均匀性、层厚;地下水的埋藏深度、水质侵蚀性及当地冻结深度。

(4)建筑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的评价;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地基承载力等指标的确定。

(5)结论与建议:根据拟建工程的特点,结合场地的岩土性质,提出地基与基础方案设计的建议。推荐地基持力层的最佳方案,提出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图表部分

一般工程的图表包括: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建筑场地地形底图上,把拟建建筑物的位置、层数、各类勘探点和原位测试点的编号与位置用不同的图例表示出来,并注明各勘探点、测试点的标高和深度、剖面线及其编号等。

(2)岩土综合柱状图:根据钻孔的现场记录整理出来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地层的分布(层面的深度、层厚)和地层的名称和特征描述。在柱状图中还应同时标出取土深度、标贯位置及击数、地下水等数据。

(3)工程地质剖面图:反映某一勘探线上地层沿竖向和水平向的分布情况。绘制时,首先将勘探线的地形剖面线绘出,标出勘探线上各钻孔中的地层层面,再将相邻钻孔中相同的土层分界点以直线相连。剖面图应标出原状土样的取样位置和地下水位线

(4)室内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总表:将室内试验成果列表,并附有关的试验成果曲线(如固结-压缩曲线、剪切试验曲线等)

(5)原位测试成果图表: 将各种原位测试成果整理成表,并附测试成果曲线。重大工程根据需要,应绘制综合工程地质图或工程地质分区图等。

如何看勘察报告

A、文字部分:主要包括有工程概况,勘察目的、任务,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依据的规范标准,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岩土特征及参数,场地地震效应等,最后对地基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提承载力等。

B、表格部分:土工试验成果表,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分层土工试验报告表,主要对设计有用。

C、图部分:平面图、图例、剖面图、柱状图等。对现场应用较多。

现场如何运用

A、在看地勘报告的基础上与现场开挖的地层情况进行对比,是否与地勘报告吻合。主要是看地层情况,厚度情况,因为这些指标直接与费用有关(特别是挖孔桩)。

B、开挖到设计标高后,请地勘单位人员验槽确定是否与地勘相符并满足设计要求。发

生与地勘报告不符的情况时,应及时请相关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C、同时根据基础的类型选择是否做钎探及钎探间距的确定。

D、在钎探出现与地勘报告明显不符,并有软弱下卧层(主要是砂层)的情况下,一般将进行地基的处理。采用较多是旋喷桩或挤密灌浆。

E、在桩基础(主要是预制管庄、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施工过程中与地勘报告明显不符的情况下,应该做施工勘察。主要是依据地勘报告确定的持力层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F、地勘报告中柱状图、平面图、图列都是比较容易看懂的。而现场利用较多和理解可能产生差异的就是剖面图。看剖面图主要是看发展的趋势,同时必须考虑当地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G、基坑降水方案的设计应按照地勘报告提供的相关参数(丰、枯水期地下水位;渗透系数等)。相关的计算参数应严格按照地勘报告提供的相关参数和基坑的深度、平面位置确定降水井的孔径、深度及数量。

H、在土方开挖前地勘报告的作用和应用,主要是是否采取护壁及采取护臂的结构形式;另外需要考虑的就是根据开挖的深度,计算可能的砂卵石开挖量,是作为土方开挖定单价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J、山区地区考虑临时设施(宿舍和道路)的布置,应避开或者远离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

地下水位高度,持力层的深度,土质及分层用来确定土方开挖方法、机械设备的确定和降水的施工方案、基坑支护的方案

工程地质勘察分级

1、工程重要性等级:分一、二、三级

2、工程场地等级:分三级

3、地基等级:三级

4、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三级

工程地质勘察目的与要求

(1)任务要求及勘察工作概况;

(2)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设计烈度;

(3)场地的地层分布、岩石和土的均匀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和其设计计算指标;

(4)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腐蚀性以及土层的冻结深度;

(5)对建筑场地及地基进行综合的工程地质评价,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结论,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有关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

4、参观地质博物馆心得

工程与土力学实习报告

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 我们来到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在讲解员的指引下,我们仿佛开始了一次美妙的探索旅行,一个个新奇的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开始了神秘的地质之旅。

地球厅是入馆的第一个展厅,进门就能看到镶嵌在天花板上巨大的穹幕投影系统,通过声、光、电的形式,我们看到了从宇宙诞生到地球形成的整个过程,看到了“地球”上立刻出现的山川、河流、湖泊等各种自然景观。

  接着进入到的是各类化石展厅,远古的三叶虫及各种远古鱼类化石,静静的躺在岩石之中,仿佛一块块镌刻的石板,向我们陈述着亿万年前的故事。我们想象中的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脚印化石,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未如此近距离接近恐龙的我们都欣喜不已。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楼的中厅的一个85平方米的超大型沙盘, 这个沙盘也是目前全国最大、内涵最丰富的主体沙盘。沙盘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全景式地展示湖南省地形地貌、资源分布、行政区划以及交通状况的分布情况,站在沙盘前,三湘四水近在眼前,潇湘大地尽在掌握。

另外,4D泥石流实景体验也是地质环境厅的一部分,地质环境厅的主要目的是介绍由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组成的地质环境,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展示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巨大的破坏力。展厅里有逼真的人造溶洞奇景,还有巨幅洞庭湖生态图片和大型电子书,还有同时展示湖南美景的三个触摸屏和环幕电影。

来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参观,不仅能欣赏到各种珍贵的矿石,还能感受到现代多媒体技术带来的震撼。博物馆设置了常展厅、临时展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矿石林、古生物化石保护实验室等功能分区。博物馆采用了4D泥石流实景展现体验、环幕电影、感应式电子书等多媒体技术,大大提升了互动性。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和神秘,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思索、去发掘、去开拓!

工程与土力学实习报告

 

第二篇: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毕 业 实 习 报 告

系 别:土木与材料工程系

专 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姓 名:XX

学 号:XX

指导教师:XX

完成时间: 20XX年3月28日

河南城建学院

20XX年3月28日

前言 …………………………………………………………………………………3

一、实习的目的……………………………………………………………………………3

1、毕业实习的目的和任务…………………………………………………………4

2、毕业实习的内容…………………………………………………………………4

3、毕业实习的组织及实施方案……………………………………………………4

二、实习内容 …………………………………………………………4

1、工程概况 ………………………………………………………………………4

2、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4

3、勘察工作方法……………………………………………………………………5

4、工程地质特征……………………………………………………………………6

5、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7

6、岩土工程钻探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12

⑴难下套管 ……………………………………………………………………12

⑵卡钻 …………………………………………………………………………12

⑶钻孔涌砂 ……………………………………………………………………13

7、溶洞的处理………………………………………………………………………13

⑴冲孔灌注桩 …………………………………………………………………13

⑵钻孔灌注桩 …………………………………………………………………14

⑶人工挖孔桩 …………………………………………………………………14

⑷灌浆( 混凝土) 法 …………………………………………………………15

⑸复合地基 ……………………………………………………………………15

三、实习结果……………………………………………………………15

四、实习心得……………………………………………………………15

前言

2011年2月28日——2011年3月25日按照学校安排进行四周的毕业实习,我所在实习的单位是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前身是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成立于1953年,总部设在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家大型综合性勘察设计单位。原隶属于铁道部,2003年10月划归国务院国资委所属的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目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30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设计大师2名,高级工程师1000多人,工程师1700多人,各类执业注册工程师600多人。1992年以来,由于其在建设项目、科技实力、人员素质、硬件配备、经济能力等方面的成就与水平,连续多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统计局评为全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前十名。被湖北省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铁四院具备国家首批工程设计综合资质,拥有国家甲级勘察设计、环境评价、工程总包、施工监理和多项专业甲级设计证书。主持了数十项国家、行业规范、标准编写。五十多年来铁四院树立了路网规划、铁路枢纽、高标准铁路、复杂山区铁路、铁路站房、水底隧道、轻轨、地铁、桥梁、软基处理和环境评价等为标志的设计品牌。持有国家A级设计信誉证书,并经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具有对外经营权。1997年11月一次通过ISO9001国际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0年通过换证审核。2003年底又一次通过ISO14001环境和GB/T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

铁四院拥有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物理勘探、原位测试、经调、行车、规划、线路、桥梁、路基、站场、隧道、机务、机械、给排水、车辆、高速动车、电力、牵引供变电、接触网、供电段、通信防护、智能建筑、结构、房建、环控、通信、信号、航空测量、遥感、环境评价、工程经济、控制爆破、计算机等40多个专业。

一、实习的目的

1、毕业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毕业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进行的最后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学生直接参加的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边坡围护等工程实践,更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使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融会贯通,完成上岗前技能训练,也为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奠定坚实基础,实现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综合提高,建立起素质教育平台。

2、毕业实习的内容

毕业实习的内容分为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勘察、及其他岩土工程类型。实习期间,学生可按施工单位意见直接参与工程设计或某些工程施工项目。

3、毕业实习的组织及实施方案

1、毕业实习采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方式进行,实习期间应收集和整理整个实习工程的第一手资料,为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做好充分准备。

2、指导教师分人包干,加强指导确保按期完成实习任务,对学生的检查指导分两种形式进行:

(1)对市内学生采用现场、电话指导检查及学生定期或不定期返校汇报实习情况。

(2)对市外实习学生采用以电话、信涵指导为主,现场检查指导为辅。

二、实习内容

1、工程概况

拟建通顺河大桥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消泗乡境内,桥址区域多辟为农田及居民区,两侧桥台位于丘坡上,丘坡地势较缓,自然坡度约10~15°,植被发育。桥梁起止里程为DK787+930.27~DK788+172.88,全 长242.61m,中心里程为DK788+067.94。桥式布置为:1-24.6m简支梁+2-32.6m简支梁+1-24.6m简支梁,交通较便利。

2、勘察目的和任务要求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在分析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质测绘、利用杭长客运专线定测阶段钻探、室内试验等资料,详细查明桥位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特殊地质现象,经资料整理、分析,评价场地建设的适宜性,提出桥梁基础类型估算的地质参数。其主要技术要求为:

①详细查明桥址地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初步查明墩台范围内有无软弱夹层,提供基础稳定性评价及处理意见。

②详细查明土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性质、结构特征、厚度、密实度、潮湿程度及下伏基岩面的形态等,详细查明基岩面的风化程度及分带情况。

③详细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岩土的性质和分布范围及对墩台稳定性的影响,提供工程措施建议。

④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定量评价,提出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

⑤详细查明桥址区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性质、埋藏条件,提出水质评价。

3、勘察工作方法

⑴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调查与测绘

在1:20万、1:5万区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拟建下西坑大桥桥址工程两侧各宽200m左右的范围内进行了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测绘工作。重点对拟建桥址区地貌形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层节理及裂隙等的发育情况、不良地质分布范围以及地表水系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

⑵机动钻探

钻探机械为XY-1型液压工程钻机,钻孔直径依据钻探目的和用途确定,岩芯采取率达到有关要求。第四系土层及全风化层采用干钻,基岩的钻探使用硬质合金钻头或金刚石钻头,并按技术要求隔一定深度(一般为3m)进行原状土取样及标贯测试。原状土样的采取使用国产标准厚壁活阀式取土器,采用液压或重锤少击法,砂类土(全风化层)取扰动样,基岩取岩样。终孔24小时后测定静止水位,并取水样。并对钻孔岩芯进行数码拍照存档。

⑶原位测试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拟建场地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场地岩土进行了测试。

⑷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主要进行了原状土样的物理力学指标测试和扰动土样的颗粒分析、岩样的抗压及矿物成分鉴定,水样主要是进行水的侵蚀性分析。

4、工程地质特征

⑴地层岩性分布及主要特征

根据本次勘测资料揭示,桥址区域表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周田组泥质粉砂岩、砾岩。桥址区的岩土层按其成因分类自上而下详细叙述如下:

①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土质不均匀,可见铁锰质结核,局部含砾,见夹植物根系。分布于2、5、6号孔附近,层厚2.1~4.6m,层面标高149.09~152.05m,土石等级为Ⅱ级。

②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匀,可见铁锰质结核,局部含角砾。分布于1、4、7、8号孔附近,层厚4.5~4.7m,层面标高152.34~169.13m,土石等级为Ⅲ级。

③泥质粉砂岩:该层与砾岩呈互层状,全风化,紫红色,岩石多风化呈土柱状,局部夹少量碎块状。该层局部出露地表,分布于1、2、8号孔附近,层厚2.0~4.7m,层面埋深3.8~5.3m,层面标高148.25~164.43m,土石等级为Ⅲ级。

④泥质粉砂岩:该层与砾岩呈互层状,强风化,紫红色,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岩芯多呈块状及少量短柱状,块径:2-6cm节长3-8cm。局部风化不均,夹弱风化泥质粉砂岩、砾岩。该层在全桥址均有揭露,层厚1.0~4.9m,层面埋深2.1~15.60m,层面标高137.05~159.73m,土石等级为Ⅳ级。

⑤泥质粉砂岩:该层与砾岩呈互层状,弱风化,棕红色,砂质结构,中厚层构造,岩石质软,节理裂隙局部发育,岩芯多呈长柱状,节长10-50cm。该层在全桥址均有揭露,厚度0.90~14.50m,层面埋深5.10~30.00m,层面标高119.37~154.13m,土石等级为Ⅳ级。

⑥砾岩:该层与泥质粉砂岩呈互层状,全风化,杂色,砾状结构,砾石母岩成份为砂岩、灰岩等,含量约占50%,粒径为2-8cm不等,层厚1.3~5.1m,层面埋深0.0~21.0m,层面标高131.34~162.72m,土石等级为Ⅲ级。

⑦砾岩:该层与泥质粉砂岩呈互层状,强风化,杂色,砾状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砾石母岩成份为砂岩、灰岩等,含量约占50%,粒径为2-8cm不等,呈次棱角状,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短柱状。节长3-20cm,该层桥址范围内均有揭露,厚度0.8~5.1 m,层面埋深5.0~20.20m,层面标高129.57~158.33m,土石等级为Ⅳ级。

⑧砾岩:该层与泥质粉砂岩呈互层状,弱风化,杂色,砾状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质软,砾石母岩成份为砂岩、灰岩等,含量约占50%,粒径为2-8cm不等,呈次棱角状,岩体较完整,岩芯多呈长、短柱状,节长3-20cm。该层桥址范围内均有揭露,厚度1.1~7.60m,层面埋深8.60~31.80m,层面标高120.7~150.42m,土石等级为Ⅳ级。

⑵各土层标准贯入实测锤击数一览表见表

勘查技术与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5、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

⑴准备工作

在进行编录前,编录人员必须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任务书。由总工程师召集全体编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统一地层岩性定名。

⑵编写钻孔设计书

编录人员会同探矿人员,根据矿区地形地质图所布置的勘探孔位置,由测量人员放出钻孔位置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包括:1 )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钻孔倾角;2 )岩矿层分层起止孔深,深度精确到c m ;3 )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满足规范要求;4 )孔深校正(一般直孔每100m 校正一次,斜孔5 0 m 校正一次,误差± 1 ‰);5 )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6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钻孔设计书下发到机台后,要严格按设计书及地质规范要求施工。

⑶记录回次数据

1)填表。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记入钻孔回次记录表中,其中:“止孔深”为校正后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2)对残留岩心的处理。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应由编录人员按下法处理。

A、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采取率为100%计,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但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

B、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

⑷地质描述

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分及分层界线等,并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到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中。

1)岩矿石定名

地质描述前, 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等基本特征。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情况:

A、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

B、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

C、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

A、岩石特征。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 光泽、断口、硬度、比重) 等。

B、蚀变特征。蚀变岩石英钟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

C、矿化特征。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界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D、次生构造。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

2)岩芯编录的重点

针对含煤岩系沉积岩的产出特点,编录时,砾岩类、砂岩类、粉砂类、泥(粘土)类、煤层要求重点描述其厚度和颜色变化特征、碎屑物成分及粒度变化特征、孔隙发育特征、胶结类型和胶结物含量、和自生矿物及构造特征等。

①岩石颜色与后生蚀变特征。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的地球化学标志,它对评价岩石氧化还原性质,判别后生改造的特点和序列、圈定找煤靶区都具有重要意义。岩石的颜色与碎屑物质成分以及有机质和铁的氧化物的含量等有关。随有机质含量不同,沉积物颜色显示灰色、兰色、黑色;随铁化合物的氧化强弱,沉积物颜色显示黄色、褐色、粉红色、红色;铁化合物未氧化时岩石颜色多呈绿色。

观察颜色要认真仔细,要以岩石新鲜面颜色为准。描述颜色时,要分清主色调与局部色调以及局部色调的形态(如斑状、团块状、透镜状、层状等)。颜色描述要规范化,不使用不易理解的颜色名称。统一颜色命名方法。(复合色命名法:深浅度+次要色+基本色;不准使用实物形容颜色)。

②岩石碎屑物质特征。碎屑物质特征的观察对确定沉积物的起源、搬运距离和搬运方式十分重要,并对某些岩石颜色成因划分也极其重要。在含煤地层的碎屑物组成成分中,常见的有石英、长石、岩屑、云母、少量暗色矿物、炭化植物碎屑和碎块、次生高岭土和绿泥石。用大致的百分含量范围或主、次、少、含等形容词方式描述碎屑物含量;用圆状、次圆状、次棱角状和棱角状描述磨圆度;用好(>75%)、中等(60~70%)、差(50~60%)描述分选性。对岩石粒度特征,按粒度划分范围和各粒级碎屑大致含量进行岩石定名和结构描述(巨砾结构、粗砾结构、中砾结构、细砾结构、粗粒砂状结构、中粒砂状结构、细粒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泥质结构),有砾石存在,则要大致描述砾径变化范围。各粒级占半的岩石可采用粒级混合命名法,如“中粗粒砂岩、中细粒砂岩”等。

③胶结特征。沉积岩胶结物种类和胶结类型反映了岩石形成时介质的性能和流动状态,直接影响岩石的透、含水性能。在描述岩石的胶结类型时,可初步确定的有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等,胶结种类有泥质、硅质、铁质、钙质4种类型。胶结程度可分为5级,编录时可按以下方法判断:未胶结的散砂状为极松散胶结;略有胶结,手可轻易捏碎的为松散胶结;弱固结,用手可掰开或用力可捏碎的为中等胶结;固结,用手掰不开,用锤子可轻易砸开的为致密胶结;用锤子较难砸开的为坚硬胶结。胶结物大致含量也是野外地质编录过程中必须描述的重要内容之一。泥质胶结物,可借助放大镜粗略估计含量范围,用百分含量表示。

④岩石透水性特征。岩石的透水性决定煤层在后期建矿过程中,影响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参数。岩石的透水性由岩性、粒度、胶结物种类及含量、胶结程度等共同决定。野外初步判别方法如下:Ⅰ、泥质含量<25%,胶结极松散的中、粗砂岩,砂砾岩,砾岩,透水性好。Ⅱ、泥质含量<25%,泥质或微弱钙质胶结,胶结松散的中、粗砂岩,砂砾岩,砾岩,或胶结极松散的细砂岩,透水性为较好。Ⅲ、泥质含量<25%,泥质或弱钙质胶结,胶结程度中等的中、粗砂岩,砂砾岩,砾岩,或胶结松散的细砂岩,透水性为中等。Ⅳ、泥质或钙质胶结,胶结程度致密的中、粗砂岩,砂砾岩,砾岩,或胶结程度中等到致密的细砂岩,或胶结松散的粉砂岩;泥质含量25%~50%的泥质砂岩;裂隙较发育的粉砂岩、泥岩;透水性为较差。Ⅴ、坚硬的铁质、硅质、钙质胶结砂岩、砾岩,胶结致密的砂质泥岩,裂隙不发育的粉砂岩、泥岩,透水性差。

⑸编录资料的整理工作

编录资料的及时整理。受野外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影响,绘制1∶200、1∶500的柱状图、回次采取率等内容不能在现场及时完成,要回到室内整理,当天编录要当天整理完毕,并进行100%的自检。整理过程中,计算采取率用以下方法:无残留岩芯,采取率= (回次岩芯长度÷回次进尺)×100%有残留岩芯,采取率=〔本次岩芯长度÷(本回次进尺+上回次残留岩芯长度- 本回次残留岩芯长度)〕×100%在整理编录资料时若发现有问题或错误,第二天编录时一定要检查核实岩芯后及时修改和补充。一个钻孔编录结束,编录者整理完编录资料后,要进行小结,小结可按以下5个方面编写:①钻孔性质;②施工日期;③钻孔深度;④岩煤芯长度和采取率;⑤钻孔揭穿地层及目的层特征。小结写完后把地质分层记录本、地质综合记录本、钻探小班记录、钻杆台帐、打煤报告书、及相关的技术文件装订成册。要组织人员对照岩、煤芯对编录资料进行100%的互检,检查结果和修改情况要登记并签名。

⑹地质原始编录常见的问题

1.采取率中岩芯长度:岩芯采取率是最基本的钻探质量标准。从回次岩芯采取率公式可以看出岩芯长度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回次岩芯采取率是否达到标准值。我们在地质编录常遇到黏性土、粉土的采取率中岩芯长度问题:例如:(1)某钻孔中岩芯为粉质黏土,褐黄色,软塑。其中有一回次进尺是0.90m,而岩芯长1.10m。劈开岩芯分析发现上端0.20m是孔内残土(颜色变浅,成分有砂拌土)。(2)又如另一钻孔中岩芯为粉质黏土、粉土,进尺1.0m,岩芯长为1.25m,劈开岩芯观察上端粉质黏土渐变成粉土,无论从颜色还是成分看孔内无残土,原来是柱状岩芯直径比钻头直径110mm小很多。所以确认岩芯被拉长0.25m。处理办法:第一种情况将上端0.2m岩芯切下,放在岩芯箱中,加以备注,将上回次取出岩芯加0.2m,计算上回次岩芯采取率,日志中记录本回次采取率为100%。第二种情况将岩芯下端摆放在岩芯箱23.00m处,上端接粉质黏土层,中间去掉0.25m的粉土。多出的部分放在该岩芯箱木条上,加以备注。通过上面两个例子看出,当黏性土、粉土采取率超过100%时,要仔细观察并分析岩芯形态、成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处理。一是钻孔内有残土,二是由于柱状岩芯被拉长。另外两种情况都没有时,还要防止人为地将岩芯拉长。

2.分层: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根据岩土地质时代、土的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合理划分。分层中常遇到的问题:野外定名与实验资料相矛盾,鉴定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相矛盾这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例如:野外定名为粉土,实验出来的塑性指数却为<17;野外定为可塑状态黏性土的,实验出来的液性指数却<0;野外定名为稍密状态的砂性土,标准贯入击数却<10 击等。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或由于野外定名不准确,或实验资料不准确,应找出原因,并修校正,使野外对岩土的定名及状态鉴定与实验资料和原位测试数据吻合。

3.漏样:钻探中偶尔出现层厚0.50~1.00m,恰在某一回次进尺中。也就是说该层原样在岩芯管内,下回次想取时,已进入了另一层。没采着该层的原样。现场做法是:取扰样,或在相邻钻孔施工到相同层位时及时补原土样。

4.互层与夹层:互层是两种岩性层厚都不大于0.5m,并都不小于0.05m,成层状交错分布:例如某一钻孔粉土与粉砂互层,粉土层厚5~8cm,粉砂层厚5cm 左右,层间清晰。夹层是以一种岩性为主,另一种岩性很薄小于0.05m 就可描述成局部夹带薄层。

5.标准贯入试验:标准贯入试验是在钻孔中,利用锤击能量,将贯入器通过打入未经扰动的孔底地层中,根据贯入规定深度所测得的锤击数,判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特征。在标贯原位测试实验中我们要注意的是贯入击数至50次,其贯入深度虽不足30cm,由于击数已满足要求,可以停止贯入,但应记录其相应击数时的贯入深度。另外在软土地层内可能出现每一击大于30cm的情况,应记录每一击的实际贯入深度。

6、岩土工程钻探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⑴难下套管

在巨厚层的可塑~软塑状的粘性土钻探时,土层易缩孔 ,需要跟管钻进 ,但因其粘性大 ,与管壁的摩擦力大 ,难以下套管 ,以致无法钻进。其处理方法:先把难下的套管夹紧 ,再用 2 个千斤顶慢慢把套管顶起 ,在孔壁间注水 ,以减少阻力 ,利用卷扬机反复拉动套管 ,并继续在孔壁间注水 ,最大限度地降低管壁与土层间的摩擦力。在感觉到利用套管自重便能下到孔底时 ,再继续跟管钻进 ,在钻进中应经常在孔壁间注水 ,并来回提动套管 ,使套管始终保持“松”的状态。例如我这次实习的工地,钻进中当套管下至 15m 深时 ,已极难下套管 ,被迫用吊锤锤击套管 ,下至 18.5m 时 ,无法再下套管 ,用链钳扭动旋转套管 ,在套管被扭扁的情况下 ,亦丝毫不动 ,套管被“卡”死 ,可见管壁与土层间的摩擦力非常大。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后 ,很快就把该土层钻穿 ,在其它钻孔的施工中 ,当钻至该土层时 ,均利用上述方法钻进 ,结果施工顺利 ,钻探时间只用 2 天便钻穿该土层 ,效率提高 1 倍多 ,工人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

⑵卡钻

用抽砂筒跟管钻进圆砾层时,当进尺过大 ,抽筒中的岩芯会满至溢出 ,易发生卡钻。钻进大都采用抽砂筒跟管钻进方法 ,即边抽圆砾 ,边来回扭动套管钻进 ,但若回次进尺过大 ,会使进入抽筒中的岩芯过满溢出 ,掉入套管与抽筒间的管壁内。因圆砾砾径常大于套管与抽筒间的间距 ,使抽筒被卡死 ,造成卡钻事故。其处理方法:在进尺时要经常往套管中加注清水 ,做到勤起钻 ,回次进尺控制在抽筒长度的一半以下 ,防止岩芯过满溢出卡钻。如发生卡钻时 ,可用吊锤反打 ,将落入套管与抽筒间管壁的圆砾磨碎 ,使抽筒能顺利提起。如某大夏工程 ,使用套管外径为Φ 127mm , 抽砂筒外径为Φ110mm ,在钻入圆砾层 3m 时 ,一回次在进尺 80cm的情况下 ,才打算起钻 ,结果抽砂筒被卡死 ,用吊锤反打使抽砂筒提起 ,发现抽筒中的岩芯已满 ,圆砾砾径大者 25mm~30mm ,抽筒外壁已被圆砾划得伤痕累累。再继续钻进时 ,采用了上述预防措施 ,避免了卡钻事故 ,顺利地把圆砾层钻穿 ,满足地质设计的要求。

⑶钻孔涌砂

圆砾层大多地下水丰富,部分还具承压性 ,在地下水作用下 ,钻探过程中常遇“涌砂”现象。这时如做动探试验时 ,会因动探头的推入 ,挤密孔内的砂砾石 ,使其与探头和套管紧密结成一体 ,出现卡钻。其处理方法:做试验前 ,实测套管内的“涌砂”高度 ,根据此高度来决定套管的拔起高度(拔套管时 ,速度不)应太快 ,使触探头深度大于套管底部的深度 ,即可避免“卡钻”事故。如某大夏工程 ,圆砾层承压水头 4.3m ,水量丰富 ,在跟管钻进圆砾层 3.2m 处 ,下触探头和触探杆做动探试验 ,在击15 击后 ,触探杆剧烈跳动 ,难击入 ,用卷扬机拉不动触探杆 ,出现“卡钻”事故。用吊锤反打触探杆 ,打松后实测触探头的深度 ,并以套管深度对比 ,发现套管比触探头深度大 0.3m ,说明钻孔“涌砂”,将套管往上缓提 0.4m ,再做试验 ,一切正常。以后再做动探试验 ,按上述处理方法 ,使触探头深度大于套管底部深度 ,避免了“卡钻”事故。

7、溶洞的处理

在打钻过程中我们发现在30m左右存在溶洞,另外拟建楼盘主楼高度有30层,所以对溶岩地基的处理非常重要。以下是几种关于溶洞的几种处理方法。

⑴冲孔灌注桩

在强岩溶发育区, 冲孔桩成孔工艺在岩溶地区具有以下优点: ①冲击钻对复杂的覆盖层有比较强的适应性, 能较顺利地通过孤、卵漂石层、钙质胶结层等, 在处理刃脚、斜面开孔、溶槽、溶沟及裂隙等情况时, 相对回转钻机容易, 且成本低; ②冲击锤提升速度快, 遇到溶洞时一旦出现漏浆、坍孔等异常情况, 可迅速提起冲锤, 避免发生掉锤、埋锤事故; ③施工中可以挤土固壁, 防止泥浆流失, 通过回填片石、黏土等造壁堵漏, 提高成孔质量;④冲击钻在倾斜岩面或穿过溶洞重新开孔, 可通过投入片石改变孔底虚实不均的问题, 有利于保持桩孔垂直。

基桩穿越溶洞或多层溶洞、大裂隙时, 成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难度均很大, 特别容易造成混凝土大量超灌。冲孔桩在成孔过程中常出现漏浆、坍孔、埋钻、卡钻、掉钻、( 偏) 斜孔、地面塌陷及大溶洞处理等事故, 此时下好孔口护筒是成功的关键, 如某工程建设中采用直径为1 700 mm 孔口护筒; 在钻进过程中严重漏浆和坍孔时, 直径1 700 mm 护筒入土15 m 后, 在护筒内套直径为1 600 mm 护筒, 护筒跟至岩面, 最终护筒与钢筋混凝土结合在一起, 形成大直径钢管灌注桩支撑在岩石上, 对混凝土的灌注量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也保证了成桩质量。

⑵钻孔灌注桩

钻孔桩的成孔直径大, 一柱一桩, 受力清楚, 施工方便, 适用于单桩荷载大、岩石质硬、地下有孤石、夹层分布、岩溶表面不平的情况, 用这种桩能钻穿孤石、夹层, 将桩端可靠地支撑在持力层上, 桩端的嵌岩情况也好, 对覆盖层, 回旋钻护壁效果好, 钻进速度快, 但入岩后存在以下不足: ①石灰岩的强度一般较高, 回旋钻破岩能力有限, 特别是遇到因溶洞顶板厚度不能满足终孔要求而需要钻穿的情况, 比较耗时耗工; ②因岩溶地区岩面倾斜较大、入岩时钻头与岩层接触不均匀, 且遇溶洞时很有可能存在半边岩的情况, 会造成回旋钻机跳动剧烈, 发生斜孔、偏孔甚至卡钻等现象, 导致无法钻进; ③不能挤土堵塞溶洞和裂隙及形成护壁来防止泥浆流失和大体积扩孔;④钻杆拆除缓慢, 遇孔壁坍塌或坍孔时不能及时提起钻头;⑤清孔难度大。如桂林市东郊某桥墩在进行钻孔桩施工过程中遇到漏浆、大范围坍孔及岩面倾斜的事故,无法钻进, 改用冲孔施工, 进展顺利。在强岩溶发育区, 综合利用钻、冲两种施工工艺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⑶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基础由于成本低、施工简单、进度较快、直观且容易保证质量, 因此在全国各地应用广泛, 在施工工艺及成桩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 主要适用于岩溶发育不强烈、上覆土层不厚及基岩可作为稳定桩端持力层的地质情况; 对于持力层深度大、地下水丰富、有软土及流砂存在或岩溶强烈发育的地方, 如果强行开挖( 凿岩) , 往往因护壁困难或涌水量骤增而造成施工困难或无法施工, 且强排地下水将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此时挖孔桩可与冲孔桩、钢管桩等其他处理方法联合使用。

⑷灌浆( 混凝土) 法

灌浆( 混凝土) 法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也积累了较多经验, 对于浅层溶洞、深( 浅) 土洞、塌陷、溶沟( 槽)内软土及基岩面软土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对溶洞进行不间断灌浆, 连续灌注十几吨甚至上百吨的混凝土, 虽然满足了建筑要求, 但在强岩溶发育区, 除非进行严格的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否则不宜采用灌浆法处理大型溶洞。

⑸复合地基

对于建筑荷载较小、土层较厚、土洞较多、岩面起伏大的岩溶发育区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可满足建筑要求, 比桩基节约成本。目前,常采用水泥搅拌桩、CFG 桩、砂石桩、旋喷桩等多种复合地基类型, 并已在工程实践中取得成功应用, 如某住宅小区场地范围内溶洞、陡坎及鹰嘴岩等岩溶发育, 溶洞多具开口,充填软~流塑黏性土, 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岩溶地基。

三、实习结果

在这一个月的毕业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亲历施工现场看到了工人师傅是如何操作钻机的,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怎样正确的做地质编录。了解了一些工程实例,充分的认识到准确的做地质描述对后期工程施工的重要性。我还深切的体会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成功的巨大因素。

四、实习心得

通过此次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更本学不到的东西,仿佛自己一下子成熟了,让我认识到了工作方面的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总代表地去思考,多听别人的建议,不要太过急燥,要对自己所做事去负责。

我知道工作是一项热情的事业,并且要持之以恒的品质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我觉得重要的是在这段实习期间里,我第一次真正的融入了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掌握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技能,并且在次期间,我注意观察了同学是怎样实习的。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期间,我勤奋好学. 谦虚谨慎,认真听取同学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虚心听取。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并努力学到把学样学到的知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尽力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最佳状态,培养了我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勤奋踏实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的耐心和素质。能够做到服从指挥,与同学友好相处,尊重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能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并始终坚持一条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最好。

实习期间,我的任务是施工进度安排的一系列工作,这对本学期才学到这门功课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指导,让我顺利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为期4周的实习结束了,我在4周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收益非浅.现在我对这4周的实习做一个工作小结。

回想自己在这期间的工作情况,不尽如意。对此我思考过,学习经验自然是一个因素,然而 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转变没有做到位。现在发现了这个不足之处,应该还算是及时吧,因为我明白了何谓工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够把那些不该再存在的“特点”抹掉。感谢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对我的指导和教诲,我从中受益非浅。

本次实习使我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让我们大开眼界,也算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吧!这次生产实习对于我们以后学习、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浅。在短短的几个星期中,让我们初步让理性回到感性的重新认识,也让我们初步的认识了这个社会,对于以后做人所应把握的方向也有所启发。

我会把这此实习作为我人生的起点,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