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总结

三.名词解释(教学法)

1.教学氛围:是对教学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课堂内外部气氛,场景等

2.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称

3.启发式教学: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

4.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5.教授法: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方法

6.读书指导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本或课外读物,以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一种方法。

7.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试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8.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9.讨论学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各问题与他人相互研讨,切磋,琢磨,相互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10.调研学习法:是调查研究学习法的简称,它是指学生亲自去熟悉和了解学习对象的一种学习方法。

11.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有关的知识与经验,促进学生的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能力与技巧。

13.导入技能: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教学活动开始时,有意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的一种能力和技巧

14.板书技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的需要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或形象的图表传递信息的能力与技巧。

15.评价方法:指收集教学的信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时所采取的工具和手段的总称。

16.纸笔测验:根据教育目标,通过编制试题、组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引起学生的学习表现,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测试结果加以衡量的一种评价方法。

17.成长记录袋:显示学生学习成就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

18.合作评价:指多个评价主体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关于学生的多方面信息以判断学生发展情况的评价活动方式。

19.教学媒体: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所使用的媒介工具。

20.网络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采用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教学形式。

四.简答

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

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发展性、情感性、主体性、多样性、技术性

3.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学原则

依据教师的素养条件

依据教学目标

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4.选择教学方法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反馈调控优化课堂结构

注意灵活性和调控性

注意积极性与整体性

注意科学性与艺术性

注意教法与学法的统计

5.简要回答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完整的观点

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

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6.简要回答教学方法发展的基本趋势

由以教为重心逐渐移动以学为重心

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

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

7.简要回答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教学目的观、教学过程观、教学对象观、教师观、知识观

8.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到知的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

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9.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

1)

2)

3)

4)

5)

6)

7) 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认为学生的认识经历着“动作表征,映象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 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 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 注意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

10.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

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

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

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

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

11.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

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

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12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

13.简答教学模式的能力

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综合性、发展性、递补性

15.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创新的原则、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开发的原则、实践探究的原则

16.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1)

2)

3)

4)

5)

6) 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 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 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 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 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 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结果

17.简要回答暗示教学的模式的教学策略

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

学前动员

采用各种暗示手段

18.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演示法、参观法)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19.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读书学习法、讨论学习法、调研学习法、实践学习法、循环学习法

19.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些

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

教会学生一些作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0.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学习各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

21.简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

22.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

课前准备、专心听、仔细看、善于想、敢于问、勤于解、重点记

23.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

1)

2)

3) 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 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 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

4) 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

24.备课包括哪些内容

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方法;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制定单元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25.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

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精度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

26.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目的要写的具体明确,切记空洞抽象

有创造性,既依据教科书,又不照搬教科书

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

27.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标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明确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普遍性原则

28.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思考的范围

引出部分答案

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

把明思考问题的方向

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

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较小的问题

29.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和作用

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具有强化主题,明确要旨的作用

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

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

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练习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

30.中小学基础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纸笔测验、课堂观察、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合作评价

31.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

体现多维目标、恰当确定各学习领域的比例、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

32.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

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的交往状态

学生的思维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

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

33.如何实施课堂观察

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选择观察方法、准备观察工具、观察结果的处理

34.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

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选择记录的工具、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

35.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

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教学日益多媒化、综合化、即日益注意综合运用多种媒体进行教学,以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

36.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

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号

37.简述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

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仿真性、及时性、灵活性、可控性、高效性

38.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

五.综合

1.结合实际分析素质教育对中小学教学方法改革的新要求

突出“启发式”教学思想

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

注重研究学法

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

实现教学方法最优化

2.结合实际分析中小学教师学习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

1) 教学方法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教师备课离不开教学方法

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离不开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学生发展的制约因素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的个性心理的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的智力发展

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的身体发展

3) 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通过教学方法来体现

教学内容的改革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改革

进行教学改革最容易着手的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3.结合实际分析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理念

1)

2) 教学目的观:全面发展与主动的发展的相互统一 教学过程观: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双边互动的过程;是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的过程;是知情意完满人格协调发展的过程;是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过程 3)

4)

5)

1) 教学对象观: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是潜在的主体 教师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转化者 知识观:坚持知识的获得过程是传授与发现过程的统一 由重知识传授模式向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发展 4.结合实际分析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终身教育的普及和社会化竞争程度以及个人社会生活复杂化程度提高,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

3)

4) 由重教师的教学模式向重学生的教学模式发展 由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发展 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 现代教学模式都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0世纪50年代后产生的教学模式大都属于演绎教学模式

5.结合实际分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

第一,研究性学习以项目,课题,主体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书本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一定下程度上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

第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包括调查、观察、归纳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情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三,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

6.结合实际分析教师运用板书技能应注意的问题

1)

2)

3)

4)

5)

6)

7)

1) 体现意图、有目的性: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 书写规律,有示范性:板书要工整,必须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则 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用词要准确、恰当、能正确反应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意图 层次分明、有条理性:板书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繁简适中逻辑性强 重点突出、有鲜明性 合理布局、有计划性: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要求、从实际出发进行周密的计划和精心的设计 形成多样、有趣味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成多样、充满情趣的板书 以质性评价统整替代量化评价 7.结合实际分析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化、以量代的方法评价学生的发展状况所表现出的僵化、简单化和表面化的局限日益突出,质性变化起到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2)

3)

4)

5)

6) 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与个别差异 强调评价问题的情境性和真实性 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发展性学生评价突出地强调在评价中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 测验的试题不能孤立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要有真实性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避免单一的评价带来的误差,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

评价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要求

8.结合实际分析合作评价的操作策略

1) 教师要做好合作评价的组织者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家长,社区人员说明合作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教师要向各评价主体明确评价的标准

再次,教师要为家长和社区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学生也要有评价“培训”

2)

3)

4)

5)

6)

7) 合理控制评价主体的参与范围 淡化等级和分数 合作评价要淡化等级与分散,强调品评与反思 信息应以描述性为主 不便在高利害评价中使用 及时沟通反馈调整 要分清哪些内容适合多主体评价,要考虑评价的目的,采用最有效,最合理的评价方式与手段

三.名词解释题(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是有目的有方向严格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起某

种心理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3.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4.条件发射: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5.感觉: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做出的反应

6.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7.表象: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8.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9.后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0.超额学习: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11.遗忘: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记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12.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13.想象:是人根据人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

14.求异思维:对要解决的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5.创造性思维:

是人以性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6.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17.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8.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9.情商: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2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21.智力: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

22.气质: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23.性格: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24.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5.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

26.变式: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变更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7.精细加工策略:指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的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

28元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

29.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律、理论等的描述

30.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31.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

32.技能: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33.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34.心理发展: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35.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情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四.简述题

1.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4.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日常生活经验证明、医学临床经验证明、科学实验证明

5.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与抑制的相互诱导

6.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二者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

二者在感受与反映客观事物的区别

二者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

联系: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就不会有观察

区别:

1)

2)

3)

4) 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 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感知更具有理解性。 观察的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 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8.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9.简述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应用

10.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

1)

2)

3)

4) 让先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巩固 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 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 注意科学用脑

1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

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一定的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的多以后忘得少

12.简述如何进行复习

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复习要多样化、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3.简述保持与遗忘的规律

1)

2)

3)

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适当超额的学习 减少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的干扰 正确组织复习

14.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

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是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互相交流思想的工具。

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思维与外部世界是反应的关系;语言与外部世界是标志与被标志的关系,语言规律有民族性,思维规律有全人类性。

15.简述思维的品质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16.简述创造思维的过程

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17.简述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

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18.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

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

19.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

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20无意注意的形成规律

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刺激物的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

21.有意注意的保持规律

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激发间接兴趣、组织有关活动、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22.简答动机的功能有哪些

启发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23.简述意志过程的分析

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24.简述意志品质有哪些

良好的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不良的意志品质有:盲目性和独断性、武断和优柔寡断,动摇性和顽固性、易冲动和闹情绪

25.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

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克服困难

26.简述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语言提示的方式、活动的方式

2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8.简述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造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29.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

反应的对象不同、随意性程度不同、机体表现不同

30.怎样控制激情

自我意识调控、理智调控、合理释放、艺术升华、适当转移

31.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

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

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32.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

信号、适应、动机、组织

33.简答人的外部表情的变化

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

34.能力与认知技能的关系如何

联系: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

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

区别:掌握知识、技能属于心理活动过程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征

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的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35.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

36.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育与教学中培养、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在勤奋努力中培养

37.简述中小学生性格形成的因素

家庭教育影响、学校教育影响、社会教育影响、自我教育影响

38.简述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具有一种成人感、发现新的自我、具有强烈的自尊心、性意识开始觉醒

39.简述人格的特征

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稳定性与毕生发展性、人格的生物性和社会性

40.简述学习策略的形成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元认知发生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

外部条件:变式与练习、外显的可操作技术

41.简述学习策略教学的原则

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控制原则、注意个人效能感原则、注意个人的年龄差异

42.有效地进行学习策略教学的措施有哪些

要确定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学习策略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进行训练

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学习策略。

43.简述知识学习的标准

概念化、结构化、条件化、自动化、策略化

44.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学习材料这间的共同因素、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指导的作用、定势的作用、对学习情境的理解、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45.简述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认知阶段、分解阶段、联系定型阶段、自动化阶段

46.如何培养动作技能

理解任务的性质和学习情境、示范与讲解、练习与反馈

47.简答道德认识的形成

道德知识的掌握

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

道德信念的确立

48.简述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

先天和后天的关系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年龄特征与个别差异的关系

49.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的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地有效地心理咨询和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50.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完善、自我意识客观、人际关系协调、反应适度

51.如何做好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广交朋友,与人为善;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52.简答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因素

1)

2)

3) 遗传物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社会环境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五.综合应用题

1.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察力

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有没有明确的观察目的直接影响到感觉的选择性。

其次,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的计划,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再次,在实际观察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

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报告、日记或作文,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试述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1)

2)

3)

4)

5)

6)

7)

8)

1)

2) 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学生只有明确了为什么而学后,才能自觉学习,主动去记,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对记忆内容的兴趣 加强对记忆材料的理解 对记忆材料的充分应用 使学生掌握记忆规律 交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科学,合理用脑 树立记忆的信心 调动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积极性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活动 3.试论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

4)

5)

6)

7)

8) 提高元认知能力,交给学生思维策略 交给学生思维方法和创造方法 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 提高创造性活动条件,让学生大胆创造

4.试述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哪些

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创造动机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机、知觉情境的影响、思维定势的影响、功能固着的影响、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已有知识的影响、人格的影响、灵感的影响、启发的影响

5.试述教师应如何利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1)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要尽量防止那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干扰

新颖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培养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2) 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适当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3)

1)

2)

3)

4)

5) 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 明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意义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儿童积极的思维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6.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实验证明,学生了解其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学习的积极性要高,进步要快,从心理学上讲,是给予及时的强化。

7.如何对中小学生不良情绪进行调适

矫正错误的观念、不要简单禁止,应善于疏导、不要损伤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科学正面引导,利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帮助学生扩大胸襟

8.试述影响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

素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自然前提

素质为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对能力的作用和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教育对能力发展起主导作用

社会实践是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

总之,中小学生能力发展是多因素影响结果,其中身体素质是前提,是可能性,社会环境是决定因素,教育起主导作用,实践是重要途径

9.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1)

2) 加强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科学规律的教学 合理安排教材,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

3)

4)

5)

6)

7)

1) 注意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科学地安排练习与实践,加强练习的指导 创设与情境相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 采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的认知能力 10.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心理品质有哪些

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分配的注意力、巩固的记忆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

2)

3) 教师的情感 教师的意志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要热爱学生

教师要有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

三.名词解释(教育学)

1.学校教育: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义务教育:依照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4.遗传素质: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5.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和能动作用,他是人的主观意识方面的特征

6.教育目的;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手教育者的总的要求

7.教育方针:指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指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也就是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标准

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职人员,承担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11.教师聘任制: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国家或教育行政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12.核心课程:以问题为核心把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老师或数学小组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教学的课程

13.校本课程:由学生所在学校的老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科、本年级或本班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14.课程标准:根据课程计划制定的有关学科教学的目标、水准、结构与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15.教学原则: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应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6班级授课制: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固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17.复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学生编制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18.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序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方式和手段的组合

19.行为训练法: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惩等方式进行德育,以巩固道德信

念、磨练道德意志、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

四.简答简述题

1.教育本质的含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本质的特征:

1)

2)

3)

1)

2)

3)

4)

5) 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形式。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略教育真谛。 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 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1.藏息相辅2.师道尊严3.教学相长4.启发诱惑5.学不le等

5.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派

1.实验教学法2.文化教育法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

6.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

2)

3)

1)

2)

3)

1)

2)

3)

4)

5)

6)

1)

2)

3)

1)

2) 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 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制约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 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活化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7.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 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9.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0.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

1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

2)

3)

4) 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的目的的根本特点 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的总要求

13.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

14.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15.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

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

16.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7.师生关系的类型

民主型、挚爱型、管理型、专制型、放任自流型

18.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

生长性目标—英国学者斯藤豪斯

表现性目标—美国艾斯纳

19.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

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

注重内容的基础性

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20.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基本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

21.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评价课程

22.教学的基本功能

授受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基本能力、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3.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又分为:启发和定向两个阶段

展开阶段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阶段

终结阶段分为:检查和评价两个阶段

30.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班级规模的小型化、空间安排的多样化、注重个别化教学、教学组织的综合化、

3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时间设计、措施设计、评价设计

32.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

1)

2) 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3)

4)

5) 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说明哪些辅助手段辅助教学 说明板书设计

33.简析品德的结构

从内容结构角度看,品德包含道德价值、道德原则、行为规范

从品德能力角度看,品德包括道德判断力、决策力、践行力

从品德形式结构角度分析,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

34.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

2)

3)

1)

2)

3) 直接的道德教学 透视到学科中的德育影响 校内外活动 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影响之间的矛盾 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 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 35.简述学校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36. 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

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

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37.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

2)

3)

1)

2)

3)

4)

5) 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 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是获得成功的过程 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 注意奖励额灵活运用 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 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 38.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学艺术

39.班级的功能

归属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

40.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41.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1)

2)

3)

4) 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 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

五、综合应用题

1.试述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

1)

2)

3)

4) 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教育民主化进度加快 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教育内容综合化

5) 6) 7) 1) 2) 3) 1) 2) 3) 1) 2) 3) 1) 2) 3) 4) 5) 6) 1) 2) 3) 4) 5) 1) 2) 3) 1) 2) 3) 4) 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改革日益成为教育发展常态模式 教育是有明确目的的影响人的发展的活动过程,它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有计划的全面系统的影响人的过程,可以大大增强对人影响的效益性 教育是由特定的教育者负责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可使人的发展避负盲目性 因材施教 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或加工还应与时俱进更新观念 教师的教育机智 了解和研究学生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努力提高教师个人修养 实现课程功能的变化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 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学能力: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教学效果与特色:富有成效与特点 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品德结构各要素协调发展的过程 品德的发展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构 品德的发展经历了他律到自律的不同阶段 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建立班级体的领导核心 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有计划的组织开展集体活动 2.简述在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论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4.论理想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 5.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6.论一堂好课的评课要求 7.学校教育对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 8.班主任如何做好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