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学习体会

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学习体会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吕捷

高等学校的计算机教育作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大学生工作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因此,高校教师如何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且许多知识点之间联系不强。因此,如果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系统讲授,势必需要大量的课时,但实际上该课程的学时较以前已被大大压缩。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适合新的教学体系的需要。

我于20xx年3月26日至20xx年3月28日在南京师范大学参加龚沛曽教授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学习,认真地听取了龚沛曽老师和杨志强老师的课程。现在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我这次培训的体会。

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目前各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媒体及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WINDOWS、OFFICE系列软件地应用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或C程序设计基础等。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开始时对计算机课都有着兴奋的心情,非常想学计算机,但随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深入,学生开始不断地问: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我们所学的内容与明显滞后于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因而学生地学习兴趣就慢慢地降低了。

龚教授在这次授课中引用了李开复给当代大学生的第四封信的一段话,我觉得太恰当了。“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

我们不仅仅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学习的方法,教授这类课程的学习思想和本质。尽可能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做到无师自通。

2.教学效率如何提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地学时不多,一般在60个学时左右,理论课和上机实习课各占一半。要在36个理论课时里覆盖计算机基础的诸多知识点,教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上机实习操作时,学生通常要边看书边操作,而且常常会出现许多学生问同样一个问题的现象,导

致上机使用效率不高。因而这种教学模式致使理论课时太紧张,上机实习课又太宽松,学时没有充分利用起来。

龚教授主持的精品课程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这次学习,我体会到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1)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问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把教学内容重新组织、提炼、分解为若干个问题;教师在上课时,先把这些问题提出,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解决。然后以问题的讲解为主线,把教材上涉及到的主要概念、方法、操作步骤等融入到各个问题的讲授之中。“PBL教学法”适用于理论性、逻辑推理性不是太强,而方法性、实用性、工具性较强的某些章节,如Word97和Excel97等。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直观性和现实性的特点,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更新,解决方法的不断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深层次理解知识和捕捉信息的能力。

(2)原型教学法

原型法教学模式具体构想为:利用原型法将计算机知识由表及里地、科学地分成若干个层次,在学习的不同阶段,特别是在学习某种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时,可以先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软件全貌,逐步使用软件后,再讲解其中地原理。以每周四个学时为例:教师利用网络将教学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内容和作业发布给学生,学生用三个学时直接上机,参考该教案,通过多媒体软件自学,这样学生就有了至关的知识构成,最后教师再利用一个学时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有针对性地知识点讲授,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和了解计算机关键知识。这样,学生就能由浅入深、逐步求精、循序渐进地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认识——实践法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采用边演示边实践的教学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多媒体教室,教师采用演示法对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进行重点讲解和演示,这样使学生能看到老师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容易接受。然后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立即上机练习,使学习的内容得到巩固。上机时,教师既不能撒手不管,又不能完全包办,应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自己去探索去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有逐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在提纲挈领地进行总结。

(4)软件学习法

学生学的知识应该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CAJ辅助教学软件,让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可以发挥计算机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各得其所。

(5)成果展览法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灵感,在适当的时候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养成主动思考、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的良好习惯。并让全体学生参加成果展示,如自己设计的程序展示、Powerpoint幻灯片展示、图形图像处理(如风景画、广告设计、3DS MAX进行动画设计等)展示,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展示出来。

四、结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通过这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训,把我的知识重新梳理了一遍,使我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我帮助很大,在此非常感谢龚沛曽老师、杨志强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培训处的老师提供的帮助。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培训之心得体会

“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培训之心得体会

20xx年3月26日到27日,我有幸参加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网络培训。这次培训主要由上海同济大学的龚沛曾教授和杨志强教授为我们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发展,并做了本课程的示范教学。通过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无论从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教学上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对我今后的工作有着指导作用,现结合我教学部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1、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教学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建设已有三年,现已被我校评为“优质课程”。通过本次学习,我发现我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待提高。龚沛曾教授总结的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要点对于我校今后的精品课程建设有很大启示。精品课程建设的总原则是:早规划、日积月累;不是为评精品而做,而是为学生能力培养努力,精品课程就水到渠成。我认为这是一个指导性的原则。首先长期的工作积累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不是为评精品而临时抱佛脚,平时要注意材料的日积月累:形成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体系、建设或使用优秀的教材、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学方式多样化,逐步取得教学成果和展示学生效果;同时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不是为评精品,而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为培养学生能力而努力。除此之外,建设精品课程需要有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学团队,需要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材料总结突出重点,人有我优,人无我有。总之,要建设成为一个精品课程就需要我们教师在长

期的教学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寻找适合本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课程教学建设方面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形成本学校特有的教学理念,与广大同仁及学生分享。

2、“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是各高校计算机入门课程,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基础和重点,但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内容多、比较杂、更新快、学时紧;学生程度不一,教与学效果不理想等等。通过此次培训,我发现我们的课程在许多方面与同济大学的课程设置是一致的,如:开设的基础课程“2”均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或C”、周课时的安排均为2(理论)+1(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原则均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等等,当然还有更多的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在夯实基础之上开设选修“X”课程(“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等面向应用的课程)、在正常的周课时之外还安排有课外上机实践的1课时等。除此之外,对我感触比较深的还有以下几点:

(1)教学方法

我教学部在最近几年一直进行着教学改革:其中在教学方法上,从最初采用的“问题驱动”到后来使用的“案例教学法”直至今日采用的“项目教学法”,我们一直在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我看到了同济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数据库、网络、多媒体等章节的内容采用案例驱动,明确学习目的;每次实验后上课前,采用问题驱动,倡导自主探索;Office软件等章节的内容采用任务驱

动,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由此给我的启示是,要分析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教学管理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到了同济大学对学生的管理方法:上机固定机位,保证出勤率、随时检查实验效果;实验课随时递交实验作业,减少复制现象、提高实验效率;课堂随机做小练习,点名作用和掌握教学情况;机房随机、定期检查实践情况。这样的管理,使我看到教师的责任以及学生的努力,我们学习与借鉴这样的管理,也将会保证我校在大班教学的情况下保证了课堂、上机出勤率和作业递交率,并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考核方式

我教学部对考核方式一直也进行着改革:采用的是过程考核+期末笔试考核+期末上机考核,但各部分的分值一直发生着变化。通过培训,我们学习到了同济大学的考核宗旨,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每次实验作业网上递交;课堂、机房随机检查。为防止到期末考试积重难返,而增加期中测试。最终的期末考核实现无纸化考试,杜绝了作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对学生的优秀的创新作品进行网上公布,并加分。采用如此的面向过程的考核,能够全面、科学评判学生综合能力;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打的扎实,及格率和优秀率大幅提高;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

通过此次培训,我的受益不止以上几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很好地实践两位教授教给我们的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

路,以及新的教学理念,从而逐步完善我的教学;同时要与各位同事齐心协力,共同将我教学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成为优秀的精品课程。

布克阅读/

范文:/fanwen/ 尹树玲 运城学院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20xx年3月28日 参考:

文学:/wenxu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