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入门心得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包括主要规律和范畴)最早的通俗解释与阐述。(他从来不去钻营人际关系,不做追名逐利之事,也不为谋取一己之私利而耗费光阴。“业精于勤”和“劳谦”这两条古训,是他书于案头,用以自律的人生准则,也是他一生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毛泽东同志读了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对该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逐字逐句抄录了19页之多,又转送给艾思奇看是否有抄错之处。像这样的事,艾思奇生前从未向人谈起,更不愿以此示人,炫耀自己。

当有人向他提及《大众哲学》的影响与作用,他总是诚恳地说:“《大众哲学》成书仓促,写作粗糙,书中还有错误。”

艾思奇无论是对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还是对一般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年学生,都一丝不苟地认真备课,针对不同的听众撰写讲稿。

艾思奇对读书的爱好,是自青少年时代起就养成的习惯。为了探求宇宙和人生的道理,他曾经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留学期间,他终日手不释卷,如饥似渴地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刻苦攻读,以至于用功过度患了严重的胃病,一度中断求学。从日本回国时,他带回大量进步书籍。为攻读这些书,他利用养病期间整日躲在小阁楼上,夜以继日地研读。 那种浮光掠影或寻章摘句用以哗众取宠的读书态度是他最为厌恶的。

每当他选中一本有价值的书,比认真研读思考。

尤其是在读马列原著时,他总是首先研究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主要矛盾和时代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而后深入地分析作者提出问题的针对性,所揭示的问题的核心和实质,以及最终解决了哪些问题,从中把握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对我们现实的意义和启示。例如,在读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时,他说过“‘唯批’不容易读,然而必须读”,并在读书杂记中写道:“当时俄国革命处于革命低潮的发动时期,一些人发生思想动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有被根本摧毁的危险,辩证唯物论有被唯心论代替的危险,科学有被信仰主义代替的危险。因此,列宁不能不用很大力量对唯心论做有系统的粉碎性的攻击,揭露经验批判论的信仰主义的反动性和和阶级根源及其假科学的面目;并总结自然科学的成果,说明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对于辩证法唯物论提供了新的证明。真正的科学是唯物的,这就是列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是当时俄国革命中最主要的实际问题。”艾思奇始终认为,度最重要的是要掌握精神实质,然后将经典著作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与中国革命的实际,具体分析危害中国革命的错误思想潮流,而不是卖弄词句,生搬硬套的在中国找什么马赫主义。同时,他还认为:“读原著不一定勉强要求每一个细节都读懂,要学会把握主要内容与精神实质,特别是正面的解释。”在《唯批》中有不少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不要求完全弄懂,科学常识知道一些是有必要的。最后他着重指出,联系实际要把注意力放在关乎革命工作的主要问题上,不要庸俗化,学习《唯批》,还要注意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要有自我检讨的精神,要认真检查自己有没有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倾向,而不是马列主义只对他人。

由于对求知的执着,艾思奇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书和读书。凡是他认为有价值的书籍,上下都留有他的墨迹。有的则专门写下笔记、评述和随感。

艾思奇常对教研室的同志们说:“要在唯物辩证法上有真正的领悟,不了解人类历史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遗产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博览群书,深钻细研,锲而不舍地攻读,成为他一生最大的乐趣和嗜好。艾思奇读书的范围极广,除古今哲学专著外,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都曾经涉猎。如《孙子兵法》、《周易》、《黄帝内经》、《天工开物》、《梦溪笔谈》、《物种起源》、《菜根谭》等都是他十分喜爱的读物。

为了能够直接阅读世界各国的经典原著,艾思奇还以顽强的毅力,学习并掌握了多种外语。早年他学会了英文;在日本留学期间,除掌握日文外,还自学了德文,以便能直接阅读马克思及德国的理论专著。渐渐地就连文学作品也能翻译了。

50年代他已经40多岁,为了适应工作需要,更准确地理解列宁主义理论,他自己又确定了

学习俄文的目标,每日清晨必有半小时学俄语,雷打不动。他平日口袋里总装着许多小纸条,上边记着俄文生字,凡到医院看病或在讲课、会议中短暂的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一读,背一背。经过刻苦努力,他不仅能阅读苏联专家的来信,还能借助字典顺利的预读俄文版的马列经典著作了。而这一切都是在他长年满负荷的工作,平时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讲课、写作、作报告之余,争分夺秒地勤奋读书、锲而不舍、刻苦学习换来的。

艾思奇常说:“做学问其实也就是做人,要讲原则,要实事求是。”

怎样养成判断力——答王锦心君

关于怎样养成判断力的问题,来问的人实在不只王君一个。看过一本书后,不能辨别书中的内容是否正确,只觉得里面所说的好像都有理,再看别一本书也是如此:这实在是许多读者的通病,也是他们自己觉得很难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要不做书呆子,则读书时候就不可犯两种毛病,第一步不要死读,第二步不要乱读,看书后能融合,就不是死读,看书有计划,就不是乱读,但这两点之中,最要紧的仍是第一点,如果融会的能力不充分,那即使计划多么好,得益仍是非常微小。要怎样才能够有融会的能力呢?答案不外就是,要有判断力,要能辨别书中的正确与错误。

怎样养成判断力呢?我们首先要说一句。判断力的养成,是要经过一定时期的磨练才能成功,绝不会突然出现的,不过要举出几点应注意的事项也可以说是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判断力能在比较快的时期内养成。

第一, 读书时,自己心目中先要有标准,有目的。我们读书,绝不可单单因为人家说某本

书好,自己就随便来读读。究竟为什么好?为什么要读那本书,自己一点也不明白。自己既然不明白这些,读起来当然就与自己漠不相关,读时泛泛地滑过,读后很容易地就忘记。这样读书,就读破万卷,自己也一无所得。所以,我们读书,最好先立定一个问题,不论是生活方面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读书时候,要注意照着问题的解答。或者,当我们一本书到手时,在未读之先,就要想想这本书内会包含着一些什么问题,不管我们所想的正确不正确,总之,预先自己总要对于那本书定出一些问题来,预先有一个标准,读的时候才不会书是书,自己是自己,一点也没有关系。这样,也才会有兴趣,才会对于书有真正的关心。兴趣和关心是融汇的先决条件。 第二, 对于书的内容要随时都有自己的判断。读书的时候,要时时刻刻运用自己的思想,

时时刻刻用自己所想到的去与书中所说的对照,时时刻刻要想法和书上的话辩难,不可因为听人家说是本好书,便一字一句奉命惟谨地都要接受。除非觉得自己的判断真的被书中的理由驳到了,决不可囫囵吞枣地将书中的一切都吞下。

第三, 前面说要定标准,要随时运用判断,那么,怎样定标准,怎样判断呢?把读书与生

活实践联系起来,才是读书的正道。

读书和创造兴趣——答徐克林君

怎样才不算死读呢?关于这一点,他看过林语堂先生的一篇论读书的文章,收到了很大的影响,说“头悬梁锥刺股”的读法就是死读,读到头昏脑痛还要读的,也是死读;要读活书,趁有兴趣的时候才去读它,什么时候兴趣完了,什么时候丢下书本。但这样一来就糟了。有许多书,人人都说值得读,可是很难懂,一拿起来就要人头昏,不硬着头皮死读,实在一句也读不下去。是兴趣要紧呢,还是读书要紧呢? 我们注重兴趣,是因为它能帮助读书的了解,我们只能以兴趣帮助读书,而不能让兴趣来支配一切。

读书的时候,最要紧的还是书,选择书的时候,不能单品兴趣,还是要找好的书,并且还要有计划,有目的。

怎样来创造兴趣,或到哪里去找兴趣?要解决这问题,就必须研究“兴趣是从哪里

来的?兴趣的发生,是由对于某件事物能有深切的关心或了解。书籍的选择,也最好尽量选择能与自己的生活有关的作品。

不过我们得要声明一点,就是创造趣味也是相当艰苦的事,因为无论什么好书,无论用什么方法,也不会一拿到眼前马上就了解的,暂时还是要忍耐些时的头痛。 怎样做读书笔记——答易琼君

为什么要做读书笔记呢?它的主要的意义是在于整理我们从书中得来的知识,在于组织我们的思想。即是把从书中取得的知识,有系统地编制起来。

如果不认清这个主要点,那么大纲便会变成记零絮的流水账;节录便会变成死的文字的抄袭。这样下去,结果自然要弄得兴趣索然,而“畏缩”起来。

怎样做笔记呢?

笔记的形式有好几种,因此,我们的作法也有不同,让我们先看纲要式的做法吧!这种笔记,对于初学的人是最好做的。因为初学的人所读的书,大都是“概论”“入门”一类的书,而这一类的书,每章每节,多半都有很明白的标题,读书的人,只要多看它几遍,便很容易把它全部轮廓记住。所以,做笔记的时候,把书合起来。凭着自己的记忆和已有的知识:编成一个系统的鸟瞰式的纲要(如果书本的篇幅太多,每章也可以做一个纲要),然后打开书来,参照书上的节目,把自己的纲要再整理补充,在每个纲要的标题下面,简单地用自己的文字加上解析(如果可以用原文的地方,也可以用)。如果要举例,也要自己想出来(当然可以模仿书中的例子)。如果有疑问和批评,也要写在纲要的后面或那节目的下面。

这样做,时间或许要花得多,但是这是我们读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我们不能不做的,多花时间也值得。

其次,我们就来谈摘要式的笔记。

这种笔记是在拔萃书中主要的意义和名言。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读的时候,于书上画上各种记号,读完以后再把它们录在笔记本子上。在录下来的笔记两旁或上下空白边缘上,加上各种记号和线条,加上各种的按语。

不过,要注意这种笔记的主要作用,仍然是在整理自己思想,在于有系统地取得书中最精彩的意义,而不是仅在录取那割断了思想脉络的文句。而且,这种笔记,最好用在读名著的时候。像伊里奇读黑格尔的《论理学》时所做的笔记,便是最好的模范。

当然,纲要式的笔记和节录的笔记,是可以互相补助的。不过前者对于初学的人较容易。而后者则比较难些,因为时常会变成断了思想脉络的句子。

除了这两种方法外,自然还有许多,例如:写眉批,写提要。。。等等,都要看个人的研究目标来决定了。

做笔记时的几个注意点

1、 笔记本最好用活页。因为易装拆。

2、 写的时候,本子的左右上下都要留空白。

3、 要把书名、版数、作者姓名、作者立场、目录等写在笔记的前面。

4、 要在笔记本上说明读完所经过的时间。

5、 文字要简洁。但兴趣好的时候,不妨详细一点。

列宁研究黑格尔时说,要批判地研究黑格尔的辩证法,而批判研究的方法,就是要以现代帝国主义发展史及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研究作为基础,用这些实际经验和事实来验证和理解黑格尔辩证法中的许多合理因素,而不是单就黑格尔的著作来作词句上的穿凿。

在“反三风”的斗争以及党的决定的研究上,应该用主要的精力放在中国革命史的

经验和现在抗战经验的学习上,应该放在自己的工作检讨上,不应该放在小事情的挑剔上——这并不是说不应该揭发和解决那些那些对工作有影响的小缺点和小问题。把胸襟扩大些,多注意些复杂的政治问题吧。

实在的可能性必须能过转化为现实,不具备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就叫做抽象的可能性。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主义的东西。我们的脑子里常常会装满了许多抽象的可能性,而不肯依据实际的条件来加以纠正——特别是没有经验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更常常会这样做。

关于研究哲学应注意的问题

研究哲学,就和研究其他一切问题一样,需要对于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要首先把哲学本身的一般的性质认识清楚,才能够正确地决定我们在研究时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倘若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在思想上受了其他阶级的影响,倘若自己的世界观里竟混杂着反辩证法唯物论的因素,那对于他的斗争行动,就会发生各种毒害的影响,为要能够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为要能够保证对于实际问题的正确解决,为要成为充分自觉地、尽可能不犯错误的革命战士,就不能不研究哲学,就不能不经过哲学的研究有意识地锻炼我们的正确的世界观,排除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因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满足于日常生活工作中自然发生的世界观,而必须进行哲学的研究。 研究哲学,目的并不在于读通几种艰难的书本,而在打通一切艰难的实际,许多人不了解这一点,以致于在研究哲学的时候发生许多困难。

怎样才算是在研究上有了结果呢?研究哲学的真正成绩并不仅表现在书本知识的如何渊博,而主要表现在革命实践中处理问题,是否正确。

一个人常常要经过无数的挫折和锻炼,才能够克服自己单靠主观愿望和简单教条来解决一切问题的习惯。我们很容易学会满口唯物论的名词,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常常忘记了要照顾客观事实的情况和要求,这种不适合事实情况的行动,结果必然要遭遇到挫折和失败。

一个革命的唯物论者,他的目的即是在与改造世界,所以他的行动就不能限于应付日常的琐事,而必须经常向前进步,理解革命的一般规律性以及自己工作的全盘规律性。同时,他不仅要有眼前的生活的认识,和解决眼前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要知道将来怎样,和用什么生活达到将来的目的(这里又要把较远的将来和最近的将来分开)。这就是说,唯物论所需要的思想认识,是要能够给行动以指导。因此,唯物论者所要依据的,就不是琐屑的偶然日常事实,而必须是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的全面认识。因为只有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够领导全盘工作并展望将来的前途,才能够指示行动的目标,才能够知道要依据什么样的路线走向我们的目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给予我们以原则的指导和具体解决问题的范例。我们从马列主义的理论书籍里可以学习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革命规律的知识。

真正深刻的读书研究,能够是我们理解如何具体运用一般规律的方法(这点,好些青年在读书中往往容易忘记)。

现场观众:下午好舒尔斯教授,我叫丽莎,是香港城市大学在职MBA学生,我对您在学术上的成就感到非常佩服,请问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您认为是哪些个人特质造就了您的成功?谢谢。

迈伦·舒尔斯:你得要长得非常帅,不,其实不是的,不过认真说来你得要有意愿,有很多方法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正在想怎么讲最好,你得要有一个目标,你必须得坚持不懈,而且目标明确,人生路上你不断地尝试,先做调研然后进行实验,失败了之后你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同时你也能从成功中吸收经验,这些年里我有过很多的同事和学生他们不愿意承担开创新事物所伴随的风险,他们不能一直坚持思考,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我对于自己想要的事情一直非常坚持,并且在不断尝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然后学会怎样调整,我对研究也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还一直常识着创造新东西,在直觉方面我是很聪明的,因为,不,我是说直觉上很聪明,但不代表我是个聪明人,这体现在两个方面。

我认为一个方面是随着时间推移,你是会很快进步的,你学到的越多就越聪明,你并不是生下来就聪明的,我真的认真随着不断的学习人的智识就会增加,并且人要学习怎么样去学习,然后一直坚持下去,我认为这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

而且我的直觉告诉我就是如此第二个方面是我的聪明足够让我有底气说最厉害的那些人在哪,我要从他们那里偷师,我会去倾听他们然后尽可能地偷偷从他们那里学东西,如果我能从他们那里顺利偷师,我就能变得更聪明,所以我想法就是要去偷师,方法就是去找到那些最聪明的人,然后从他们那里学到对系,但是,但是,但是注意这里有个转折,如果你不像他们一样聪明,他们就会把你排挤掉,所以当你持续不断的学习时,关键在于要找对人,找适合你那个人生阶段的那群人,你向他们偷师,他们也向你偷师,当你觉得已经学不到更多的时候你就会继续前进,再到别的地方去师,然后像爬梯子一样不断向上,不断找到你能够继续去学习的那群人,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人的智识并不是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的,它会不断增加,而且你可以想办法让它增加,当然你也可以让它保持不变。

但是如果你们够聪明我知道你们肯定聪明因为你们去了学校肯定很不错,但是从一个静态的角度上来说,你们还不够聪明,能够增加智识的方式就是要愿意去试验,愿意去失败,并且不断成长,不断学习,我觉得这就是我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关键。

 

第二篇:哲学入门

哲学入门 一个人只要不是专业的哲学研究者,绝不主张去阅读晦涩难懂的哲学原著,如果一开始就硬着头皮咬着牙去肯像《纯粹理性批判》《精神现象学》这类书籍 这只会在你阅读经验中烙下伤心惨目的印记,而那对于初接触哲学的爱好者,究竟读那种书好,这是各花入各眼的问题,可以集思广益的展开讨论,我觉着一个人的个性喜好如何,往往会决定他选择阅读的书的档次和质量。在这一点上,例如别人推崇的《苏菲的世界》《小王子》《通俗哲学教材》等等

哲学入门

...这些虽然不是烂书,但都对不上我的口味,现我特别推荐下自己阅读过的一些经典入

门书籍:

我喜欢把哲学史类的书籍定位为哲学入门书籍,所有的《西方哲学史》类书籍中,这是我看过最好的一本,历史上所有伟大哲学家的主要观点,生平和影响,都被作者用鲜活详实的语言,完整的记录下来了,为了让这书更好的传播,作者在写作此书的时候就一直在避免用枯燥的哲学专业术语,和学院式腔调,这使得整本书在讲述哲学家和他们的问题时,既深入浅

出,但又不落俗套。

提到叔本华多数人最推崇他的《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哲学原著类书籍中相比康德等人,这本书更加容易让人着迷,不过另的这本《叔本华论说文集》观点更加另类,精辟,文笔也

更加优美,叔本华对于世界,人生的所有思考都清晰的展现在这本书里了。

哲学入门

这本书和第一本差不多,但是有些哲学观点,例如20世纪的分析哲学,存在主义,此书补

充的更详尽,也更通俗。

哲学入门

我觉得这是了解哲学为何物时绝不能跳过的一本书,有些作家很有学问,但是他不屑于做普及哲学的工作,他认为这样会很掉价,周国平不一样,他是一直致力于用平易近人的文风来

讲述古奥精深的哲学问题。

哲学入门

这本书和周国平的差不多,不过更为专业,每个提到的陌生人名,地名,书籍都有详尽的注

释,何兆武曾经翻译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他的学问功底扎实,没有任何水分。

哲学入门

这本书年过50岁后的作家史铁生在患病期间对生命,人生,爱,和真善美的思考与感悟。

观点深邃,文字灵透,很优秀,很感人的一本书

哲学入门

这本书上下册,可以分开买,上册是17世纪以前的西方哲学原著精选,编者把亚里士多德,伏尔泰,卢梭,笛卡尔,休谟等人书中的观点经过专业的精挑细选后 既去掉了最艰深难懂

的部分,又把他们最重要最清晰的观点展现了出来,值得一读。

哲学入门

以下这2本是公认的经典,没有长篇大论,对话录平易近人,但在普普通通的交流中,又透

出了哲学的博大精深

哲学入门

尼采更像是一位悲观主义气质浓烈的诗人,他的书总是充满了愤世嫉俗的警句格言,没有冗长的论证和繁琐的注释。全是短篇的言辞很洗练拔俗的独到见解。看过这书的好几个版本,包括有人推崇的鲁迅翻译版,但是发觉虽然鲁迅那时代翻译水准是很高的,

哲学入门

但那种翻译文风明显和今天的时代语境是不相容的,所以读着,读着总会觉得有种小小的不适应,个人还是

喜欢三联书店的这个版本,这应该是目前最好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