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报告(姬春乐,王晓阳)

河南理工大学

20##年暑期“思政课”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专业:自动化

                     年级:09

                               班级:自动化0905

                       姓名:王晓阳

                               学号:31090808020519

                               20##年08月26日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

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年07月21日—20##年08月06日

调查地点:郑州华中食品城及周边

调查对象:郑州华中食品城及周边居民

调查主题: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

调查人员:阳

关于社会公德现状调查的报告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调查目的:了解居民日常现代社会公德现状,并为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意见。旨在提高全民社会公德意识,牢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风尚。

调查时间:20##年07月21日——20##年08月06日

调查地点:郑州华中食品城及周边

调查对象:郑州华中食品城及周边居民

调查方式:问卷及采访

指导老师:刘凤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 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当提起社会公德,大家都会想到要加强素质修养,提高自生道德素质,都认为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但当我们注意周边观察周边时,总能发现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

调查过程及分析

自20##年7月21日,我调查小组成员就居民日常现代社会公德现状在郑州华中食品城及周边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平时在公共场所我们注意到,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主人不予清理;随地吐痰、乱扔杂物、打喷嚏、咳嗽时不加掩饰;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幼病残孕及抱婴儿的乘客让座;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超薄塑料袋;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等,这都是违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行为。

以下是我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

1、您是否知道《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限选一项)(    )

A、知道 (37.4%)         B、知道部分 (51.2%)      C、不知道 (11.4%)

2、打喷嚏、咳嗽时不加掩饰(    )

A、总是看到(15.8%)      B、经常看到(19.9%)    C、偶尔看到(35.1%)

D、极少看到(11.3%)                              E、未看到(17.9%)

3、在车站、街头散发宣传资料、广告等(    )

A、总是看到(12.1%)      B、经常看到(23.3%)    C、偶尔看到(35.6%)

D、极少看到(22.2%)                              E、未看到(6.8%)

4、机动车抢道乱行(    )

A、总是看到(9.4%)      B、经常看到(20.5%)    C、偶尔看到(39.5%)

D、极少看到(19.3%)                              E、未看到(11.3%)

5、行人、骑车人不遵守交通信号灯(    )

A、总是看到(14.1%)      B、经常看到(20.8%)    C、偶尔看到(41.9%)

D、极少看到(18.7%)                             E、未看到(4.5%)

6、公交车不礼让进站、甩人甩站(    )

A、总是看到(6.5%)      B、经常看到(16.3%)    C、偶尔看到(44.8%)

D、极少看到(20.3%)                             E、未看到(12.1%)

7、在公交车上不给老幼病残孕及抱婴儿的乘客让座(    )

A、总是看到(12.3%)      B、经常看到(24.6%)    C、偶尔看到(36.1%)

D、极少看到(21.8%)                              E、未看到(7.2%)

8、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    )

A、总是看到(14.1%)      B、经常看到(20.8%)    C、偶尔看到(40.9%)

D、极少看到(19.9%)                              E、未看到(9.3%)

9、使用超薄塑料袋(    )

A、总是看到(8.7%)      B、经常看到(17.0%)    C、偶尔看到(42.6%)

D、极少看到(19.8%)                              E、未看到(11.9%)

10、践踏草坪、攀折花木(    )

A、总是看到(11.8%)      B、经常看到(21.1%)    C、偶尔看到(27.9%)

D、极少看到(22.7%)                              E、未看到(16.5%)

11、垃圾不分类投放(    )

A、总是看到(9.3%)      B、经常看到(19.8%)    C、偶尔看到(37.2%)

D、极少看到(26.3%)                              E、未看到(11.4%)

12、当发现自己周边的人有违反违《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行为时,你会提醒他吗?(    )

A、是的,会(33.5%)   B、看当时情况(45.3%)     C、不,不会(21.2%)

13、目前存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现象,您认为最主要原因是(多选)(    )

A、某些公共场所不能形成足够的舆论压力(9.3%)

B、管理制度存在盲区,并且执行不力(5.1%) 

C、某些公共设施不具备或不完善让人感到不方便(11.1%) 

D、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3.5%) 

E、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自身的道德修养,违反社会公德的人素质低下(20.3%) 

F、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对社会有怨气(9.3%) 

G、道理上明白,行动跟不上(22.5%) 

H、社会各界对身教的重视性有所忽视(18.9%)

14、您认为对于违反社会公德的不文明行为最应采取哪些治理方法(多选)(    )

A、健全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11.5%) 

B、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10.4%) 

C、重罚为主、教育为辅(7.3%) 

D、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加强管理(18.7%) 

E、完善公共服务设施(20.8%) 

F、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30.3%) 

G、加大舆论宣传力度(10.0%) 

15、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青少年是社会的新鲜血液,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处于性格的可塑期,是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及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需要从孩子抓起。但这并不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社会、教育以及每个公民的共同努力,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为孩子创建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公民意识。同时,在校大学生也是社会的一股积极向上,引导未来的力量,所以应该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教育工作,让这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推动良好公德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国家应采取明确的鼓励或惩罚措施,规范并引导广大社会公民的行为。

以下是关于一些常见违反社会公德意识的行为的一项综合统计对比:

综合统计对比

从上述统计的数据的总体分析中,可看出居民日常行为习惯违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状况。认为自己总是见到和经常见到违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行为的人分别占11.31%和20.21%。这一数据说明少数公民有不好的行为习惯。而认为自己总是见到和经常见到违反《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行为的人综合占68.48%,这说明大多数公民有良好的公德意识。

关于提高全民社会公德意识的一些具体建议和措施:

我们小组走访了一些附近的居民,向他们咨询了一些关于提高全民社会公德意识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知,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通过对社会道德活动中的社会公德相关知识和规范进行认知和体验,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断意识与是非评价标准。

二、要用自省和慎独等修养方法,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自觉、主动地选择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通过经常性的道德行为,体验遵守社会公德的乐趣,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好习惯。

三、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一些微小的事物中,甚至一举一动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同样,在细微处我们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升华自己的社会公德境界。

四、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社会主人翁的身份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

实践调查感言

这次社会实践,为我提供了一次更加真切地了解社会的机会,可以说这个机会也来之不易。所以放假之后,经过几天的简单休息调整,就找到了自己的同学,我们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首先我们分析了调查课题,最终确定为“关于社会公德现状的调查”。我们找了一个人比较密集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调查,意识调查具有较大的覆盖性和准确性。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些人对我们的行为比较支持,积极配合我们的调查,提出意见和建议,而有些人表示不理解,对我们不予理睬。实践中的问题看厌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对我们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对我们以后更好的走进社会、更快的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非常重大的社会实践活动。

                                                     调查人:阳

                                                    20##年08月06日

 

第二篇: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遵守情况,我们小组于11月6日至10日, 就社会公德缺失这一现象做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57.4%的人对今世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有思想,文化,但缺乏行动”,只有17.9%的人认为大学生“思维素质好,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

大学生普遍表现的好,对基本的公德举动以及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方面还有待提高。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用“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这五个词,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作了明确规范。所以,我们针对这五个方面分别

做了调查

一.文明礼貌

大学生本是知识分子的一员,可是如今部分大学生斯文不再,“失礼”现象屡见不鲜:言谈不文明,脏话连篇;有的大学生情侣在教室里旁若无人、举止亲昵;有的大学生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大声地接听手机;有的大学生不知道在餐桌上正确使用筷子的方法;有的大学生坐在公共汽车上,对身边的老人视若无睹;有的大学生称呼他人一向只会说“你”、“喂”、“哎”??

二.助人为乐

1. 假如在马路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您会主动提供帮助吗?

A.会 37.4% B.不会62.6%

原因分析

★会的原因:

老人需要帮助,出于同情心;

如果别人不去,自己才会去;

这是社会公德啊。

★不会的原因:

怕被敲诈, 害怕惹麻烦。

赶时间

老人面目不善就不帮;

:助人为乐是传统美德,然而,当助人为乐者被周围的人看成是“傻瓜”、“精神病”并陷入深深的孤独时,究竟衬托出助人为乐者的高尚,还是现代人精神的贫困和道德水平的整体下滑?

不得不承认,当今社会上助人为乐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似乎早已将助人为乐这类依稀的字眼抛在了脑后。常常遭遇助人不讨好的尴尬,做了好事反而被人当成“傻冒”,甚至被人认为另有所图。不得不问,助人为乐的时代真的在人情淡漠中,渐渐离我们远去了吗?

毋庸讳言,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抬头,确实有不少人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在他们看来,助人为乐过时了,只有金钱,只有个人舒服快活,才是他们追逐的唯一目标。正是在这种思想冲击下,助人为乐等很多传统美德对人们日常行为的指导作用逐渐弱化,在善恶的交锋中,向善者的身影显得孤立而落寞。

三.爱护公物

一说起爱护公物,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老生常谈,因为类似“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爱护公物,人人有责”这样的口号恐怕连幼儿园小朋友也能说上几条。

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做得怎么样呢?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校园里破坏公物的现象比比皆是:有同学为求近路而不惜践踏草坪;踢球时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门窗;户外运动中弄坏了校园里

的公共桌椅、栏杆和垃圾桶;课桌椅上经常会看见各式各样的涂鸦??你有没有想过,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这些行为都对公物造成了损坏,也给其他同学的学

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会增加学校对公物的维修费用,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每每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你也许会皱着眉头嘟囔一句:缺德!是的,这些人所缺少的正是“公德心”,不讲社会公德,不遵规守纪。他们从来也不曾意识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些公物的“主人”,不知道公物是大家公用的物品,每一个人都有爱护公物的义务。

四.保护环境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大家保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却没有相应高涨

1. 在游乐场合踏过草坪吗?

是70% 否 30%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看到大家都在上面玩

没看到明显禁止令

★ 否的原因

草也是有生命的

有人在看守,要罚钱的

五.遵纪守法

通过我们的调查表明,除了对“依法治国”这一概念比较满意外,其他几个法律概念都存在同学们主观臆断的理解。同学们往往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局限于生活层面,也就是说,没有上升到一种以法律的观念来思考问题,比如题七,对于“法律至上”,生活中往往想到的就是任何人要守法,这是法律权威的体现,也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特别是处于弱势群体的人来,每个人没有特权的遵守法律可能是他们的最大愿望。但是,这些都只是一些表面的现象,是普通人或者说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这样认识的。

1 您曾经以翻越马路中间栅栏的方式横穿马路吗?

调查结果

是73.3% 否 26.7%

原因分析

★ 是的原因

不敢

遵守交通规则

★否的原因

车辆比较少

赶时间

看见有人过,就跟着过

作为新世纪的一名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便更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应做到:

一、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二、做为当代大学生,应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因为道德建设离不开这些优良传统。

三、增强自己的法律知识。法律、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四、增强集体主义意识,因为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应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人民的共同理想与奋斗之中。

五、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六、多参加一些道德实践活动。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会得到熏陶,精神生活会得到充实,道德境界会得到升华。

指导老师:靖国华

班级:投资1021

小组成员:徐霞爱 章成依 陈艳 周晶

吴世晶 郑佳佳

资料收集:徐遐爱 章成依

ppt制作:陈艳

ppt演讲:周晶

调查报告:吴世晶 郑佳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