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总结

普通心理学 第 1 页

普通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一.个体心理

(一)、认知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等,也

普通心理学总结

2345

67(二)12推动人得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3、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这种自觉地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

(三)、能力和人格

1、人在获得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或者说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还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心理特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差异。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偶然出现的。有些事稳固、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有时也叫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2、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1、行为是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2、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的。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较刺激。

3、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 22

普通心理学 第 2 页 研究行为的科学,即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三.个体意识和无意识

1、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定的内心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这是人的意识的第一个特点。人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能够预先计划达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这是人类意识的另一个特点。

2、由于人有意识,因而人类就和单纯适应自然界的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人们凭借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仅能够了解客观事物的现状,而且能够通晓过去和预见未来,这是任何动物的心理所不能及的。

3、意识有时也叫觉察,人的意识还表现在人能够觉察到外部事物的存在和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能够把“自我”与“非我”、“主体”和“客体”区别开来,也就是说,人不仅能意识到客体的存在,而且具有自我意识。人不仅能认识事物,而且能自觉的了解哪些事物已经认识了,哪些事物尚未被认识,能够揭露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规律。人不仅有喜怒哀乐等情绪,而且知道为什么喜或怒,知道怎样寻求欢乐而避免忧愁与烦恼。正是这种自我意识,使人们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自我分析、

4

5.1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一)因果研究

(二)相关研究

相关本身不能提供因果的信息,当两种现象被发现有相关时,甲可能是引起乙的原因,乙也可能是引起甲的原因,或者他们是以其他的方式产生相关的。只从相关本身的信息,你无法推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三)个案研究

三、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德国生理学家A.D.雷蒙提出了“七个宇宙之谜”,即物质和力的本质,运动的来源,生命的起源,自然界的合目的的安排,简单感觉与意识的起源,理性思维与语言的起源,意志自由的问题。

第三节 如何研究心理学

“科学随着方法论上所获得的成就而不断地跃进着。方法论每前进一步,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段。于是,我们就展开更广阔的眼界,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巴甫洛夫全集》

22

普通心理学 第 3 页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1、19世纪以前,当心理学还处在哲学襁褓中的时候,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多数用思辨方法研究心理学问题。

2、19世纪30年代,人们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了错觉问题。60年代,费希纳发展了心理物理学方法,并用它研究物理刺激与心理现象的关系。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间,赫尔姆霍茨和唐德斯关于反应时的测定,提供了记录和描述心理现象的重要工具。1879年,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1885年,艾宾浩斯用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记忆问题,解释了这一高级认知过程的某些规律。20世纪初,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兴起,对用客观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用精心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开辟了研究个性心理发展的新途径。

3、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心理学广泛吸取了临近科学的成果和研究方法。脑外科手术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揭示脑的某些细微结构与人类行为的具体联系;用微电极技术成功

普通心理学总结

(一)观察法

123

4,即观察的结1

2、心理测验要注意连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需要的心理质量。

(三)实验法

1、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实验法。

2、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试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试验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缺点是由于主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使试验情况带有极大的人为性质。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缺点。但在自然试验中,由于条件的控制不够严格,因而难以得到精确的实验结果。

3、在上面的两种实验中,包含着一系列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有些变量是由实验者控制的实验条件,叫自变量或独立变量。实验中的另一类变量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它们是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4、在有些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道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盲控制,他对排除实验者的偏好有作用。

(四)个案法

22

普通心理学 第 4 页

第四节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一、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有两个重要的历史渊源。

(一)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1、笛卡尔的唯理论。

2、霍布斯和洛克的经验主义

洛克把经验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种。外部经验叫感觉,它的源泉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内部经验叫反省,它是人们对自己的内部活动(思维、意愿、爱憎等)的观察。

(二)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1811年,英国人柏尔和法国人马戎第首次发现脊髓运动神经与感觉神经的区别。

1840

普通心理学总结

185018611869觉。

1870二、19187912

3素构成。

412、也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

3、主张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一时的作用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4、如果说构造主义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那么机能主义则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三)行为主义

1、1913,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2

(四)格式塔心理学

1、创始人韦特海默、柯勒和考夫卡

2、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3、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4、重视心理学实验

(五)精神分析学派

22

普通心理学 第 5 页

1

2、理论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3、如果说构造主义、那么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并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4、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并且表现在人得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病的重要原因。

5他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神经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能影响学科发展方向的研究范式叫研究取向。

(一)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1

普通心理学总结

234

56(FMRI)1234 结果给予及时的强化,在成功的学会了一个片断之后,再继续学习下一个片段。按照这种方法,个体就能成功的学习到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行为。

5、行为治疗

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应用于具有心理障碍的儿童或成人的临床环境,帮助人们改变或消除不需要的行为或不适应的行为,代之以需要的或适应性行为,这就是行为治疗或行为改善。

系统脱敏法

6、生物反馈

通过训练让个体自行控制自己的身体过程,如心率、血压、体温等。这种训练通常借助于生物反馈仪来进行。

(三)心理分析的研究

1、A.弗洛伊德、克莱德和艾里克森,将精神分析的理论应用于动机和人格的研究。

2、后弗洛伊德主义者更关心儿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发展,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主要以精神异常的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他们强调意识和自我的重要性,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只重视无意识的研究;他们把青年期堪称力必多(性能)活动的高潮时期,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过分强调他在儿童时期 22

普通心理学 第 6 页 的作用。

(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1、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皮亚杰重视智力问题,注意分析智力发展的结构,这是和行为主义的观点截然不同的。

2、奈塞尔(美)在《认知心理学》中指出:认知是指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3、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产生了认知神经科学,他主要研究认知功能的脑机制、认知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关系、脑发育与认知功能的发展等。

4、在21世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有望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流。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

1、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2、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到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未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

普通心理学总结

3第一节 神经元

12

1这就是神经冲动。

2静息电位。

3、一个神经元与另一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突触的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与它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

4、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两种。兴奋性突触是指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由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

第四节 脑功能的各种学说

一、定位说

1、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提出的颅相说。真正开始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波伊劳德提出语言定位与大脑额叶。

2、维尔尼克

3、潘菲尔德

二、整体说

1、始于佛罗伦萨动物脑的研究

2、代表人物拉什利,提出两个重要原理: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按照均势原理,大脑皮层的各 22

普通心理学 第 7 页 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作用;按照总体活动原理,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学习活动的效率与大脑受损伤的面积大小成反比,而与受损伤的部位无关。

三、机能系统学说

1、鲁利亚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在机能系统的个别环节受到损伤时,高级心理机能确实会受到影响。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2、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启动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是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实现对信息的空

普通心理学总结

1.答:12.刺激,平衡觉、3.20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4.感觉的编码

编码是指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或化学能量,如光波和声音。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感觉编码。

5.感觉的测量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觉能力,称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感受性的大小事通过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成反比。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对这一最小差异量 22

普通心理学 第 8 页 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与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费希纳对数定律:费希纳根据等距量表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刺激强度(物理量)与感觉强度(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对数定律。

斯蒂文斯乘方定律(幂定律):美国心理学家斯蒂文斯用数量估计法研究了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感觉到的大小是刺激量的乘方成比例的。

6.感觉现象

一、: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嗅觉适应

手放在温水里,一开始觉得热,后来就不觉得了。------皮肤觉适应

从亮环境到暗环境,或从暗环境到亮环境-------视觉适应

PS:暗适应需要较长时间,一般要30-40分钟,红光能保护对暗适应,所以摄影师在暗房

普通心理学总结

7.视觉

棒体细胞与锥体细胞的功能也不同。棒体细胞是夜视器官,它们在昏暗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组要感受物体的明、暗;锥体细胞是昼视器官,在中等和强的照明条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8.视觉的基本现象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体验。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调主要决定于光波的波长。对物体的表面来说,色调取决于物体表面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选择性反射。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颜色的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饱和度是指某种颜色的纯、杂程度或鲜明程度。

颜色混合分为两种: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色光混合是将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混合在一起。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即将各种波长的光相加;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

9.色觉理论

22

普通心理学 第 9 页

三色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赫尔姆霍茨

对立过程理论。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这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

10.马赫带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

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的产生。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暗明交界处亮区一侧的抑制大于来自暗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暗区的边界显得更暗;同样,来自暗明交界处暗区一侧的抑制小于亮区一侧的抑制,因而使亮区的边界显得更亮。

11.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是分辨细节刺激的主要感受器。由于锥体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中央部分,因此,当光刺激落在中央窝附近时,视敏度最大;偏离中央窝越远,由于锥体细胞的数量减少,视敏度越小。

12.

普通心理学总结

视觉适应

1) 2) 后像

13.听觉

普通心理学总结

的振动叫超声波。

14.? 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缘由频率相适应。如果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每次振动次数较少,因而使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较少。如果声音刺激的频率提高,镫骨和基底膜都将发生较快的振动。基底膜与镫骨的这种关系,类似于电话机的送话机和收话机的关系,因此这种理论也叫电话理论。

? 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立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频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频率低,长纤维发生共鸣。人耳基底膜约有24000条横纤维,它们分别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 20世纪

40年代提出的新的位置理论。贝克西认为,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振动运行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动幅度达到最大值,然后停止前进而消失。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从而实现了对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0 页

不同频率的分析。

? 有人认为,声音频率低于500Hz时,频率理论是对的;声音频率高于500Hz时,位置理论是对

的。

? 神经齐射理论由韦弗尔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的。这个学说认为,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

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高,个别神经纤维无法单独对它作出反应。在这种情况下,神经纤维将按齐射原则发生作用。个别纤维具有较低的发放频率,它们联合“齐射”就可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韦弗尔指出,用齐射原则可以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声音频率超过5000Hz,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

15.其他感觉

第四章 知觉

1.

普通心理学总结

是知觉

2.。

3.? 4.5.适应。

6.? ? ? ? ? ? ? 线条朝向。

? 简单性。

7.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 肌肉线索(生理线索)

a. 调节。它是指水晶体的形状由于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b. 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

? 单眼线索:指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

a. 对象重叠(遮挡)。如果一个物体部分地掩盖了另一个物体,那么被掩盖的物体就被知觉成远些。 b. 线条透视。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

c. 空气透视。物体反射的光线在传送过程中是有变化的,其中包括空气的过滤和引起的光线的散

射。结果,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

d. 相对高度。在其他条件相等时,视野中两个物体相对位置较高的那一个,就显得远些。 e. 纹理梯度。指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1 页 f.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

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

? 双眼线索——双眼视差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靠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

8.运动知觉——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主要形式有:

?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

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有时也叫最佳运动或Phi运动。

?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 ? 自主运动。

? 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

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9.错觉:我们的知觉不能正常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10.错觉理论

?

1) 眼动理论

2)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20世纪

3)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1.意识的含义: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它既涉及觉知时的各种经验,也包括我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这样几个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2.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睡眠和梦;催眠;白日梦和幻想

第六章 记忆

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脑学说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2 页 ? 结果,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 负责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 记忆的SPI理论假定存在5中主要的记忆或记忆系统:程序记忆系统、知觉表征系统、语义记

忆系统、初级记忆系统和情景记忆系统。这些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存储是并行的,提取是独立的。

3、遗忘的原因

? 衰退说 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退,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 干扰说 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

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并未发生任何变化。

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前摄抑制随前行学习材料数

普通心理学总结

? ? 4 ? ? ? 记忆负荷量的变化对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产生的影响不同,“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

这一记忆的普遍现象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

? 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

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 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

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但内隐记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5、影响短时记忆编码效果的因素

① 觉醒状态 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

② 组快 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叫组快。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因此,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快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组快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③ 加工深度 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

6、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斯滕伯格预测,短时记忆中被试对项目的提取有三种可能的方式: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3 页 ? 平行扫描,指同时对短时记忆中保存的所有项目进行提取。

?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指对项目逐个进行提取,一旦找到目标项目就停止查找。

? 完全系列扫描,指对全部项目进行完全的检索,然后作出判断。 通过实验,实验结果和预测的完全系列扫描的结一致,说明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时完全系列扫描。

第七章 思维

1、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地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2、思维有以下一些特性:

? 概括性 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

加以概括。

? 间接性 识。

? 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3

? 综合

?

? 抽象与概括。抽象性的过程。概括括。高级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进行的概括。

4、指当前不存在的事物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5、表象的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心理旋转实验)。

6、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想象是在感性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想象的功能:

? 想象具有预见的作用,它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 想象具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

? 想象还有代替作用。当人们的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

或实现。

? 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也有调节作用,它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8、想象的综合过程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4 页 想象是从旧的形象中分析出必要的元素,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结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过程。想象的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它的综合有以下几种独特的形式。

? 黏合 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 ? 夸张 又称为强调。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

头脑中形成新的形象。

? 典型化 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 联想 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也可是创造新的形象。

9、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想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 无意想象 是一种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

2) 有意想象 是按照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

? 再造想象

普通心理学总结

? 创造想象 ? 幻想 1011? 每个概

? ? 原型模型 中最能代表该范畴的典型成员。从概念结构来讲,原型理论认为,概念是由原型加上与原型特征有相似性的成员来组成的。原型理论较好的解释了自然概念的组成伊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有原型。因此原型理论关于概念结构的观点只适用于部分概念。

12、概念形成的策略 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 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括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证实为肯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无关属性。相反,如果改变这一属性后的实例被判定为否定实例,那么这一属性就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 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

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成功,但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概念。采用这种策略的人占少数。

? 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

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采用这种策略由于要同时记住多个假设,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5 页

因此,给工作记忆以及记忆的信息加工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这种策略被试也较少采用。

? 继时性扫描 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

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

四种策略相比,采用保守性聚焦时,记忆的负担较轻,而且采用这种策略,被试根据主试提供的反馈,可以获得较明确的未知概念的有关信息,因此,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有效地概念形成的策略。

13、推理是指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或者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较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在本质上就是概念的形成,而演绎推理在本质上属于问题解决的范围。

14、问题解决是有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大脑皮层的额叶对问题的解决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大脑半球左侧颞叶和顶-枕叶与问题的解决也有密切的关系。

15

普通心理学总结

? ?

1) 2)

3) 16? ? ? ? ? ?

普通心理学总结

人际关系

第八章 语言

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2、语言特性:创造性、结构性、意义性、指代性、社会性与个体性。

3、语言的结构

? 音位 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 语素 也叫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 词 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 句子 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6 页

4、语言的种类 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外部语言又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 对话语言 是指两个或几个人直接交流时的语言活动。

? 独白语言 是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语言。

? 书面语言 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通过阅读来接受别人语言的影响。 ? 内部语言 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语言活动。

5、语言活动的中枢机制

? 布洛卡区 布洛卡区病变引起的失语症通常称为运动型失语症或表达性失语症。患有这种失语

症的病人,阅读、理解和书写不受影响。他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但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 ? 威尔尼克区 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受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病人说话时,语音与

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这种病人谈吐自由、语速很快,但他们的话语没有意义。

? 角回 角回病变的病人能说话,能理解口语,但不能理解书面语言。切除角回还将引起听-视的

普通心理学总结

意义。 12、3、动机的理论 ? ? 驱力理论 体的平衡状态。赫尔提出了驱力减少理论。他假定个体要生存就有需要。需要产生动力。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供给机体的力量或能量,使需要得到满足,进而减少驱力。以后,赫尔又提出,人类的行为主要是由习惯来支配的,而不是由生物驱力支配的。他强调经验和学习在驱力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学习对机体适应环境有重要意义。驱力给行为提供能量,而习惯决定着行为的方向。赫尔认为,有些驱力来自内部刺激,不需要习得,称为原始驱力;有些驱力来自外部刺激,是通过学习得到的,称为获得性驱力。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共同决定了个体的有效行为潜能(P),他们的相互关系为:P=D×H。

? 唤醒理论 激活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对唤醒水平的偏好是决定个体行为的一个因素。一般来讲,个体偏好中等强度的刺激水平,因为它能引起最佳的唤醒水平,而对于过低或过高的刺激,个体是不喜欢的。唤醒理论提出了三个原理:第一个原理是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第二个原理是简化原理;第三个原理是个体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 诱因理论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凡是人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7 页

们希望得到的、有吸引力的刺激都可能成为诱因。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吸引力的刺激物称为积极诱因;个体回避的刺激物称为消极诱因。

赫尔接受了诱因这个变量,把它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他修改了自己的公式,在其中增加了诱因动机(K):P=D×H×K.

? 动机的认知理论

1) 期待价值理论 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他将期待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S1—S2)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S1—R—S2)。

2) 动机的归因理论 海德指出,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

失败的原因。一般来说,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种。海德还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

3) 自我决定理论 这种理论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技能品质,它组成内在的动机。

4)

普通心理学总结

5) 4、社会性动机

? 兴趣 ? ?

? 5方法并作出行动的决定。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是对行动和手段作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

6、意志行动中的冲突 由于在意志行动中人们常常具有两个以上的目标,而这些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因而引起了意志行动中的目标冲突或动机斗争。

7、冲突种类

? 接近-接近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通常

出现这种冲突。

? 回避-回避型冲突。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他们又只能回避其中

一种目标时,就产生这种冲突。

? 接近-回避型冲突。这种冲突是在同一物体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接近-回避冲突,常常出现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

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有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

8、冲突的结构模型 提出了描述冲突的结构模型。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8 页 ? 效价 指物体或活动的积极特性或消极特性。

? 向量 驱使个体朝向或离开有效价的物体。

? 运动 当情境中出现单一的驱力时,个体所采取的行动方式。

? 生活空间或场。

9、意志的品质

? 独立性 意志的独立性是指在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

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 果断性 表现为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实现这些决定。 ? 坚定性 也叫顽强性。他表现为长时间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的为执行决定而努

力。

? 自制力 指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1

(一)詹姆斯—兰格理论1884年和1885年提

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詹姆斯-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二)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

普通心理学总结

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集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等,使个体生理上进入应激状态。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理论。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情绪学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 22

普通心理学 第 19 页 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或“无关”。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他们通过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经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

来的期望;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评价。

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判断。

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和汤姆金斯为代表。

第十一章 能力

1、 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2、 能力的因素说

? 独立因素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

? 二因素说 19xx年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 22

普通心理学 第 20 页

力或一般因素,简称G因素,它是人的基本心理潜能,是决定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另一种是特殊能力或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它是保证人们完成某些特定的作业或活动所必须的。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 智力多元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倡议。他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中相对独

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线的智力行为。

1) 语言智力

2) 逻辑-数学智力

3) 空间智力

4) 音乐智力

5) 运动智力

普通心理学总结

3、 ? ? 4、 ? 智力的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 智力的PASS模型 PASS是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

和4中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5、 人的流体智力在中年以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却是稳步上升的。

6、 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

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第十二章 人格

1、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 22

普通心理学 第 21 页

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 人格特性: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

3、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岂止是

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含义。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4、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主要体现

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所谓太湖,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包括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的反映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5、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或自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

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和谐。

? 自我认知 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

普通心理学总结

? 自我体验 ? 自我控制 6、 ? ? ? ? ? ?

7、 ? T+

人格(冒险行为朝向健康、积极、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方向发展)、T-人格(冒险行为具有破坏性)。在T+型人格中,又可依据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分为体格T+型和智力T-型。

? 对立类型理论

1) A-B型人格 福利曼和罗斯曼

2) 内-外向人格

? 多元类型理论

1) 气质类型学说 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不同体液:黏

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解释气质的生理基础。他依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即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划分了四种类型。高级神经活动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A、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胆汁质;B、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C、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黏液质;D、弱——安静型——抑郁质。现代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a、胆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强烈、爆发迅猛、平息快速,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 22

普通心理学 第 22 页

争强好斗、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表里如一,行动敏捷、生气勃勃、刚毅顽强;但这种人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b、多血质:这种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思维敏捷但不求甚解,活泼好动、热情大方、善于交往但交情浅薄,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他们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c、黏液质:这种人情绪平稳、表情平淡,思维灵活型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安静稳重、踏踏实实、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自制力强、耐受力高、内刚外柔,交往适度、交情深厚;但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较差,缺乏生气,行动迟缓。d、抑郁质: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思维敏锐、想象丰富,不善交际、孤僻利群,踏实稳重、自制力强,但他们的行为举止缓慢,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2) 性格类型说 8、 人格特征中的整合理论 ;一

层“习惯反应水平”;再上一层是“特质水平”;最上层是“类型理论”。 艾森克还用两个维度来描述人格,一个是内向和外向,另一个是神经质倾向。后者表现为情绪稳定和不稳定。

9、

? 场独立性-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

? 冲动-? 同时性-

10、人格测验

? )。 ?

?

? 自我概念测验:形容词列表法;Q

11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

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