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近日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师运用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真是让人感动。

书中所描述的李老师和学生间的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他为人师表的尽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尤其我在书中读到他从不忘记学生的生日,还在学生生日时给学生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在课间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在课余时间或假期中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对班级中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坚持按号轮流家访等等,李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们也都可以做到。可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呢?这是因为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

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只有爱心的坚持才能创造这样的奇迹。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深思。对于工作两年的我来说,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我……但我从未想过,当我读到李老师的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在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给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他把学生比作“容器”,要向这个容器里面注入高尚的道德思想,美好的情操教育。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教师,面对着一群天真无邪、稚淳可爱的孩子们,我们又倾注了多少爱在孩子身上呢?李老师在书中这样写道:“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他还说:“离开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爱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良剂。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份爱吧。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给我一种领悟,一种发现!它启发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不要吝啬自己动人的微笑,由衷的赞叹,热情的鼓励,真诚的帮助和无私的爱心,它们是滋补孩子们心灵的灵丹妙药。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具备的“三心二意”。三心-------指爱心、信心、耐心;二意-------善意和诚意。我一定会好好反思,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不忘李老师的警句,把教育工作认认真真的做。

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第二篇: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童心、悲心、真心、信心所感动,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言“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没有抽象的说理,而是夹叙夹议的讲述事例,而事例本身就渗透着教育哲理。有作者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对“有效”德育的探索,有着普遍的启发性,很值得每一位老师一读。

一位工作仅三年,没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的年轻数学老师,我更多的是带着学习的心态去阅读。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

自己阅读的时也不时再对照自己、反省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任何一个教育者,只要稍微细心一下,就可以随时感到来自学生的爱。这种爱更多的时候是“润物细无声的”-----自己刚接班时,用嗓过度出不了声,学生拿来一袋子梨让我熬梨汤注意用嗓;当家长无奈谈及孩子学习说谢谢您看的起我的孩子;在临毕业最后一节课,当我发自内附的讲述这几年来我们共同成长经历学生情不自禁流下眼泪;还有甚至个别女生悄悄发短信吐露自己心事。。。。。“生活并不是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是富有爱心的,学生对我们并不是缺乏爱,而是我们缺乏感受爱的心灵。“人之初,性本善”,童心及爱---哪怕最调皮的学生,也是爱老师的。作为老师,有时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

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但是,李镇西老师所提倡的爱绝不是迁就和纵容学生的爱。在一次访谈中他说: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