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管理U好贵i啊,有用总结

现代企业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企业管理概述

一、企业的概念 P1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和获取盈利,依照法定程序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进行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经济组织。

二、管理的概念 P7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采取的最有效、最经济的行动,是对行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利用各种方法处理好各阶层的关系,是管理的关键。 三、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P7

1.管理的自然属性

一是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管理是社会化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它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

二是管理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管理才能把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得以组合和发挥作用,这也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没有直接联系。

2.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体现在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管理具有维护和巩固生产关系,实现特定生产目的的功能。 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紧密相联。

四、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分类 P20

1独资企业

2合伙企业

3公司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区别

1)资本金最低限额不同。

2)审批程序不同。

有限责任公司实行注册登记制度,只要符合条件,就可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成立; 股份有限公司实行行政审批制度,它的成立必须先得到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然后再到省级工商管理部门登记。

3)股东人数的限制不同。

4)股东变换的时间不同。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随时变换,但必须经内部同意,老股东有优先受让权; 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必须自公司成立3年后方可转让股份,若转让,其他股东无优先受让权。

4.股份合作制企业

1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

一、人际关系学说

1. 梅奥及霍桑试验 P46

四个阶段:①工场照明试验(1924-1927) 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

③大规模访问交谈 (1928-1931) ④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 (1931-1932)

2. 人际关系学说 P47(与书上不同 参考书)

①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③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二、需要层次理论 P49

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交需要④尊重需要⑤自我实现需要

三、X理论和Y理论 麦克雷戈--人性假设与管理方式 P51 X理论:

1. 人性假设:

?人的本性是坏的,天生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逃避工作;

?一般人宁愿听从指挥,不愿担负责任,缺乏雄心抱负;

?一般人以自我为中心;

?人们为金钱、福利及处罚的威胁所驱策。

2. 管理方式:

?管理者关心的是工作效率和完成任务;

?管理者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

?管理者用职权发号施令使下属服从;

?不考虑感情上和道义上对人的尊重;

?强调严密的组织、规则、制度;

?用金钱收买下属的效力和服从。

2

现代企业管理U好贵i啊有用总结

Y理论:

1. 人性假设:

?人的本性是好的,并非天生懒惰、不可靠;

?一般人对组织目标承担义务同报酬相关,在一定激励下能完成任务,承担责任; ?人在工作中能自我控制,有想象力与创造力;

?人有高层次需求。

2. 管理方式:

?管理者的任务是创造使人能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辅助者、支持者、帮助者;

?让下属承担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需要;

?给予更多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

四、现代管理学流派 P55

1.管理过程学派:

代表人物:

法约尔-学派的创始人,《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孔茨《管理学》

2. 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

美 彼得·德鲁克 美 欧内斯特·戴尔

美 威廉·纽曼 美 艾尔弗雷德·斯隆

3. 系统管理学派

代表人物:

美 切斯特·巴纳德 美 贝塔朗菲

4. 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美 赫伯特·西蒙

5. 管理科学学派

代表人物:美 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

6. 权变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

美 卢桑斯 英 琼·伍德沃德 美 菲德勒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组织的要素 P81

1.共同的目标 2.人员与职责 3.协调关系 4.交流信息

二、组织的实质 P81

在于它是进行协作的人的集合体,表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成员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有效地工作,组织机构运行高效化。

三、组织结构设计要完成的3个步骤 P83

1.职务设计与分析 2.部门分划 3.结构的形成

四、有效管理幅度与有效管理层次的原则 ——书P85

集权与分权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书P86

五、管理组织的基本模式 P87 1. 直线制组织

优点:结构简单,权责明确、领导从属关系简单,命令与指挥统一,上呈下达准确,解决问题迅速,业务人员比重大、管理成本低

缺点:没有专业管理分工,对领导的技能要求高,领导容易陷入实务主义,不能集中精力 3

解决企业的重大问题。

适应对象: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

2. 职能制组织

优点:促进管理专业化分工,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品质技能与管理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使决策者从日常繁琐的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思考重大问题,提高管理成效。 缺点:破坏了命令统一的原则

适应对象:无

3. 直线职能制组织

优点:在保持直线制统一指挥优点的基础上,吸收了职能制发挥专业管理部门作用的长处 。 缺点:各职能部门之间横向联系较差,容易发生脱节和矛盾。特别是当各职能部门分别隶属于不同的行政领导时,仍然存在多头领导的问题。

适应对象:中型企业 4. 事业部制组织

优点:有利于公司最高管理者摆脱日常行政事务,专心致力于公司的战略决策,充分调动各事业部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经营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便于考核。

缺点:职能机构重复设置,容易造成人、财、物的浪费;职权下放过多,最高管理层的控制能力有所削弱,不利于全局协调;实行独立核算,容易使各事业部产生本位主义,忽视企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适应对象: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企业

5. 矩阵制组织

优点:弹性灵活、集中优势解决问题;资源共享,交流畅通。

缺点:组织复杂,双向领导,易产生临时观念。

适应对象:重大工程与项目、单项重大事务的临时性组织。

六、控制的类型 P95

1.前馈控制 2.同期控制 3.反馈控制

七、领导 P98

领导的含义: 把领导定义为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这个定义包括下列三要素:

1.领导者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

2.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

3.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企业的目标。

领导的实质:是一种影响力。

第四章 现代企业制度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P121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二、公司治理结构具体内容 P126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组织形式

公司治理的组织制度坚持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由此形成了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并存的组织框架。

1、决策机构

权力机构——股东大会

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

2、执行机构——高层经理人员

3、监督机构——监事会

4

(二)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的制衡关系P127

1.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

股东大会 委托 董事会 管理法人财产

负责经营

表现为:

1)董事会受股东委托经营公司,成为公司法定代表,并对全体股东负责。

2)受托经营的董事不同于受雇的经理人员。董事会只是全体股东的代表,为全体股东的利益行使公司经营权力。

3)在法人股东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大法人股东一般会派出自己的代表充当被持股公司的董事。

2.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经理人员,特别是总经理作为董事会的意定代理人拥有: 管理权——管理公司内部事务 代理权——诉讼和商业代理 委托代理关系的特点:

1)经理人员作为聘用代理人,其权力受到董事会委托范围的限制

法定限制——法律、公司章程

意定限制——董事会授权范围(营业方向、经营策略、财产处置等)

2)对经理人员的委用是有偿的

3)必须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激励

现代企业管理U好贵i啊有用总结

第五章 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P142(掌握)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经营观念或价值观体系。其中,共同的价值观是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

二、企业文化的结构P145(理解)

企业文化的结构应包括物质层(器物层)、行为层、制度层和观念层四个层次。

第六章 战略管理

一、企业战略管理过程 P164

战略分析阶段、战略选择及评价阶段、战略实施及控制阶段

二、战略环境分析 P165

5

1、宏观环境分析(采用PEST分析法)

政治与法律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和自然因素、技术因素

2、行业环境分析

3、竞争对手分析

4、内部环境分析P171

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

三、战略选择与评价 - 战略按其影响的范围及内容可划分为:P174

公司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1、公司战略分为多元化战略、专业化战略

2、经营战略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

第七章 营销管理

1、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 P192

(1)生产观念 生产观点指要要比竞争者效率更高的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及服务,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市场产品供不应求(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

(2)产品观念 产品观念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及服务要切实满足目标市场即消费者的需求 (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3)推销观念产品产量迅速增加,逐渐出现了市场产品供过于求(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

末至50年代前)

(4)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营销观念指厂商的一切活动要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系列营

销活动(由来已久 50年代中期才基本定型)

(5)社会营销观念 社会营销是市场营销的高级阶段,,企业不仅考虑自身盈利,还要把自

己融入到整个社会之中,创造社会价值(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2、市场细分 P199含义:是指功根据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的欲望和需求,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习惯,

把整个市场分割成不同的或相同的小市场群。

P200步骤:(1)市场调查 (2)数据分析 (3)细分市场描绘

3、目标市场选择五种模式:P201 看书识图

(1)单一的集中细分 (2)有选择的专业化

(3)市场专业化 (4)产品专业化

(5)完全覆盖

4、 产品组合决策 P204

(1) 产品组合基本概念: 产品组合也称产品花色品种配合,是卖方提供给购买者的一组

产品,它包括所有产品线和产品项目。

(2)产品组合具有一定的宽度、长度、深度和关联性。

产品组合的宽度--有多少条不同的产品线

产品组合的长度--产品组合中产品项目的总数

产品组合的深度--产品线中每一种产品项目有多少品种

产品组合的关联性--各条产品线在最终用途、生产条件、分销渠道或其他方面相互关联的

程度。

(3)产品生命周期:P207

(一)导入阶段

特征:销售量少、促销费用高,企业多数是亏本的,即使获利也甚微。

从需求来看,主要是一部分高收入阶层,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 ;

从供给来看,只有有限的竞争者,产量都不大。

6

策略:P208

1.快速撇脂策略

2.缓慢撇脂策略

3.快速渗透策略

4.缓慢渗透策略

(二)成长阶段

特征: 产品通过试销效果良好,购买者逐渐接受该产品,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产品价格不变或稍微下降,促销水平不变或略有提高,销售快速上升,销售费用相对销售收入的比重下降,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加

策略:

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市场成长。

改进产品质量和增加新产品的特色及式样;增加新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扩大分销覆盖面并进入新的分销渠道;降低价格,吸引新的购买者。

(三)成熟阶段

特征: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此时,产品普及并日趋标准化,成本低而产量大。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同类产品生产企之间不得不加大在产品质量、花色、规格、包装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

策略: 1.市场改进策略 2.产品改进战略 3.营销组合改进策略

(四)衰退阶段

特征:由于技术进步、消费者需求变化或者竞争的加剧,产品进入了淘汰阶段 。产品销量不可逆转地下降。有的慢慢衰退,有的急剧减少。可能下降到零,也可能降到某种程度长期保持这个水平。

一个处于衰退阶段的产品,将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削价竞争和利润减少。迫使更多企业退出市场,留下的企业会减少产量,竞争压力相对减轻。

策略: 集中策略、维持策略 、榨取策略、放弃策略

5、企业定价目标(6个):P209

(1)生存 (2)当期利润最大化 (3)当期收入最大化

(4)销售增长率最大化 (5)市场利润最大化 (6)建立产品质量领先地位

6、促销组合决策包括 P213

(一)广告 广告是对目标顾客和公众进行直接说服性沟通的主要工具之一。

(二)销售促进(营业推广) 销售促进就是运用多种激励工具,刺激消费者更多、更快地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

(三)公共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与各个方面发生一定的联系,如消费者、供应商、政府、中间商、股东、金融机构、其他组织等,这些组织构成了企业的社会公众,它们对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现实或潜在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消极的。

(四)人员推销 人员推销是指企业的从业人员通过与顾客的人际接触,利用说服、沟通暗示、诱导等一切可能的方法,使客户接受或购买其原不想购买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行为。

第八章 生产组织

1、生产过程划分为四个部分: P226

(1)生产准备过程(2)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

2、生产过程组织的客观要求 P227

(一)生产过程的连续性 (二)生产过程的比例性

(三)生产过程的节奏性 (四)生产过程的适应性和准时性

7

3、企业生产类型的分类 P229

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和企业组织生产的特点划分:

(1)订货生产方式(MTO)

(2)存货生产方式(MTS) 4、(1)P233工艺专业化形式,是指按照生产工艺性质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一种产品生产空间组织形式。同一种工艺放在一起进行加工。

(2)P234对象专业化形式,又称产品专业化形式。它是按照产品(零部件)的不同来设置生产单位的,是以加工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为中心,建立工作中心。按被加工产品需要的机器加工。

5、顺序移动方式 P236 (概念 公式 例题)

是指一批零部件或产品在上道工序的加工全部完成以后,才整批地从上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加工。

第十章 质量管理

1、常用的七种质量统计控制方法 P311(了解到方法名称对应即可)

(一)直方图,是指判断工序产品质量变化状态的一种常用统计工具。

(二)控制图,是指画有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它能够动态反映质量,从而反映生产过程的控制状态,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三)排列图,又称巴雷特图,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Pareto)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规律并绘制成图。

(四)因果分析图,采取集思广益的方法,将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一般从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出发,即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环境,从大到小、逐层深入,寻找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直至找出可具体实施的措施为止,最后形象的画出图形。

(五)相关图,分析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方法。

(六)分层法,即将收集的数据按研究目的、数据性质、数据来源等因素加以分类研究。一般先按照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进行分类,然后再进一步细分。

(七)统计分析表法,利用历史上的统计图表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产品质量的规律性波动和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的方法。

2、ISO9000:2000版 构成内容 P319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与术语选择和使用指南

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 质量管理体系— 绩效改进指南

ISO90011 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 审核指南

第十一章 物流管理

一、物流的内涵 P338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服务,是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

二、物流的分类 P339

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将物流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发展中的物流管理——企业集成化物流管理的实质:物流贯穿于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中,不仅包括分销物流,而且包括采购物流和生产物流。因此,实体分销管理的原理后来同样应用到原材料、零部件的购进物流活动中。

三、发展中的物流管理——企业集成化物流管理(ILM)(了解概念)P340

概念:将供应物流、生产(服务)物流和分销物流集成起来,形成了企业内部的集成化物流管理

8

四、准时制采购的概念 P349

准时制采购是企业内部准时制系统的延伸,是实施准时制生产经营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是一种理想的物资采购方式。

五、准时制采购的策略(理解和判断)P350

1.减少供货商的数 2.小批量采购 3.保证采购的质量 4.合理选择供货方

5.可靠的送货和特定的包装要求

第十二章 财务管理

一、长期筹资方式 P367

投入资本的筹资、股票筹资、债券筹资、长期借款、融资租赁混合筹资等。

二、资本成长的概念 P369

资本成本是企业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

三、普通股股票筹资的资本成本率P371 (看4. 例3)

四、流动比率 P384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概念: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五、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P385

1、资产负债率:是总负债和总资产的比率,表示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举债得到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企业举债经营的程度越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弱。

2、股东权益比率和权益乘数互为倒数,是衡量长期债偿能力的指标。

第十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的特征 P393

生物性、能动性、可再生性、时效性、社会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P394

工作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培训、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和绩效评价。

三、内部招聘与外部招聘优缺点分析:P411

现代企业管理U好贵i啊有用总结

9

四、绩效考核的含义 P416

绩效考核是指收集、分析、评价和传递某一个人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 五、企业薪酬体系的构成:P421

D

现代企业管理U好贵i啊有用总结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