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滑块”模型

“木板—滑块”模型 

1.(多选)如图1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物块静止在木板上,木板和物块间有摩擦.现用水平力向右拉木板,当物块相对木板滑动了一段距离但仍有相对运动时,撤掉拉力,此后木板和物块相对于水平面的运动情况为                                                       (  ).

图1

A.物块先向左运动,再向右运动

B.物块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做匀速运动

C.木板向右运动,速度逐渐变小,直到做匀速运动

D.木板和物块的速度都逐渐变小,直到为零

答案 BC

2.一质量m=0.5 kg的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滑块冲上斜面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了滑块上滑过程的v ­t图象,如图2所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sin 37°=0.6,cos 37°=0.8,g=10 m/s2)

(1)求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判断滑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

求出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若不能返回,

求出滑块停在什么位置.

图2

答案 (1)0.5 (2)能 2 m/s

3.如图3所示,一质量为mB=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右端上表面紧靠一固定斜面轨道的底端(斜面底端与木板B右端的上表面之间有一段小圆弧平滑连接),轨道与水平面的夹角θ=37°.一质量也为mA=2 kg的物块A由斜面轨道上距轨道底端x0=8 m处静止释放,物块A刚好没有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已知物块A与斜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5,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sin θ=0.6,cos θ=0.8,g取10 m/s2,物块A可看作质点.请问:

图3

(1)物块A刚滑上木板B时的速度为多大?

(2)物块A从刚滑上木板B到相对木板B静止共经历了多长时间?木板B有多长?

(对了吗?)

答案 (1)8 m/s (2)2 s 8 m

4.如图4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停放着小车B,车上左端有一小物体AAB之间的接触面前一段光滑,后一段粗糙,且后一段的动摩擦因数μ=0.4,小车长L=2 m,A的质量mA=1 kg,B的质量mB=4 kg.现用12 N的水平力F向左拉动小车,当A到达B的最右端时,两者速度恰好相等,求AB间光滑部分的长度.(g取10 m/s2)

图4

解析 小车B从开始运动到小物体A刚进入小车B的粗糙部分的过程中,因小物体A在小车B的光滑部分不受摩擦力作用,故小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设小车B此过程中的加速度为a1,运动时间为t1,通过的位移为x1,运动的最终速度为v1,则有:a1

v1a1t1x1a1t

当小物体A进入到小车B的粗糙部分后,设小车B的加速度为a2,小物体A的加速度为a3,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经历的时间为t2,且共同速度v2a3t2,则有a2

a3μgv1a2t2a3t2

v1t2a2ta3tLx1

综合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可得AB间光滑部分的长度:x1=0.8 m.

答案 0.8 m

5.一长木板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t=0时刻将一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块轻放到木板上,以后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5所示.已知物块与木板的质量相等,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物块始终在木板上.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 m/s2,求:

(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图5

解析 从v ­t图象中获取速度及加速度信息.根据摩擦力提供加速度,且不同阶段的摩擦力不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

(1)从t=0时开始,木板与物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物块加速,使木板减速,此过程一直持续到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为止.

由题图可知,在t1=0.5 s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相同.设t=0到tt1时间间隔内,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则a1=                ①

a2=                                                          ②

式中v0=5 m/s、v1=1 m/s分别为木板在t=0、tt1时速度的大小.

设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均为m,物块和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μ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μ1mgma1                                                                                                    

(μ1+2μ2)mgma2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μ1=0.20                                          ⑤

μ2=0.30⑥

(2)在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a1′     ⑦

2μ2mgfma2′                                                    ⑧

假设fμ1mg,则a1′=a2′;

由⑤⑥⑦⑧式得fμ2mgμ1mg,与假设矛盾,

fμ1mg                                                        

由⑦⑨式知:物块加速度的大小a1′等于a1

物块的vt图象如图中点划线所示.

由运动学公式可推知,物块和木板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距离分别为

s1=2×                                                          ⑩

s2t1+                                                  ?

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为

ss2s1                                                                                                       ?

联立①⑤⑥⑧⑨⑩??式得s=1.125 m                                ?

答案 (1)0.20 0.30 (2)1.125 m

 

第二篇:常见的滑块和木板模型1

滑块—木板模型

  例1 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变式1 例1中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变式2   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例2    如图3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g取10m/s2

  练习1 如图4所示,在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1kg、长度均为L=1.5m的木板ABA、B间距s=6m,在A的最左端静止着一个质量为M=2kg的小滑块CA、BC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1。最大静摩擦力可以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现在对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4N,AC开始运动,经过一段时间A、B相碰,碰后立刻达到共同速度,C瞬间速度不变,但A、B并不粘连,求:经过时间t=10s时A、B、C的速度分别为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

  练习2 如图5所示,质量M=1kg的木板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在木板的左端放置一个质量m=1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取g=10m/s2,试求:

  (1)若木板长L=1m,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8N,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右端?

  (2)若在铁块上施加一个大小从零开始连续增加的水平向右的力F,通过分析和计算后,请在图6中画出铁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f2随拉力F大小变化的图象。(设木板足够长)

     从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物体的运动情景如何复杂,这类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基本技巧和方法:在物体运动的每一个过程中,若两个物体的初速度不同,则两物体必然相对滑动;若两个物体的初速度相同(包括初速为0),则要先判定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相对滑动,其方法是求出不受外力F作用的那个物体的最大临界加速度并用假设法求出在外力F作用下整体的加速度,比较二者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