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王成 20xx年9月

初三物理教学反思

时光荏苒,来到中学也快接近一年了,在这期间虽不能算是尝尽了酸甜苦辣,但也是有滋有味,让我受益颇丰。特别是下半年在教学上的感触颇多。下面对本学年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反思。此反思主要包含我自身从对学生态度上的反思,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以及管理学生方面的反思。

一、 对学生态度上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例如我在上课过程中,有的学生总是在开小差,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课,有时候还扰乱课堂的正常秩序,我就会对学生做相应的批评和“处罚”,或者课后单独谈话进行教育。学生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要求我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说以后会改正的。有时候我也会在课堂上大发脾气,虽然学生被骂之后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但之后又觉得有点后悔,感觉在课堂上对着所有的学生发脾气形象不是很好,

而且犯错的也不是全班的学生,用不着所有的学生都挨骂啊,我想在这方面我以后也要改,对做错事情的学生要多教育,多和他们谈心,多和他们讲道理。

师生的教和学关系看似简单,如何处理和诱导却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智慧,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因为教学关系不是静态的、固定的关系,而是动态的、变化的关系,从学生角度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学生渴望教学事件的处理从他的角度出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由小到大的增长,教师的作用在量上也就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而教师则要切实从服务于学生的角度,真正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学观,从根本上转变对学生的态度,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关注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训斥和武断,关注学生心理成长,做良师益友,正真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不要因为一时的“家长制”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对教学方法上

新课程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

进。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们的研究成果,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上课时,只是就事论事地将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下课后要他们死记,而不鼓励他们思考分析”, 那么,又怎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物理问题的空间呢?因此我会采取如下方法来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创新力。

1、在演示和学生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设计步骤,认真观察,积极思考。

2、对讨论启发的内容,要设法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力求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和“标新立异”。

3、物理计算题教学,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的思维训练。

4、对像“科普讲座、“物理学史”等自学的阅读材料”内容,要提高趣味性,指导学生阅读,并加以总结。

三、对学生管理方面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渐渐发只有有效的管理课堂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上网查阅资料,我发现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不失为一个有效地课堂管理策略。回想我的初中时代也曾因

为喜欢一位老师而拼命学好他所教的课程,我觉得10后应该也是如此。可是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我觉得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感到自己被了解进而喜欢自己,其次争取建立与学生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因为害怕并不是教育的快捷方式,只有相互信任才能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然后尽可能按照学生希望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感觉被尊重被重视。最后必须赏罚分明,只有赏罚分明才能让学生敬佩你。

真正的教学,三分靠专业,七分靠管理,现在的我专业知识并不欠缺,但管理方面欠缺颇大,希望我能够在往后的实践中,充分的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缺点尽量减少,成为一名不仅合格而且优秀的教师。

 

第二篇: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初三物理复习课的教学反思

一、问题提出:

老师们为物理复习课辛勤劳累,有时候得不到应有的收效?原因在哪里?经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我觉得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表现为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又经心,没精打彩,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一当老师提出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则学生精神振奋,精力集中地思考问题,这就是明显反映了学生需要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的迫切要求。问题是物理的心脏,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道理就在这里,因而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主导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复习课中,以往教学往往是阐述一种方法后,立即出示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例题或练习,学生只管按老师传授的方法套用即可,这样,学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过程,即选择判断的过程,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长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或考试不会思考、不会做题的现象。在解答问题上,学生就会束手无策,无从下手,这就是当前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决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课的质量,使师生辛勤劳作,换得丰富的硕果?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听懂学会,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安排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复习力的平衡问题时,可以根据解答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设计一组可将有关溶于其中的小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法掌握物理、运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回顾所学的方法并作出相应的选择判断,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知识复习与能力提高,最后,老师可以再进行归纳解答相关几种解法。为此,我认为用这种方法进行物理复习教学,是解决当前物理复习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设计:

课前针对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几组题目,将有关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与物理思想溶于其中,换言之,即以题目为骨架编拟课时教案,在具体教学中,以题目开路(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其它),然后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和解答。教师借题发挥,画龙点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发现规律性的东西,并使学生智力与能力得到训练与提高,变“讲练讲”为“练讲练”,变“一法一题”为“见题想法”。

四、方案实施:

1、选题时,各题组要紧紧围绕课时复习目标,使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题规律,重复出现,螺旋式递进,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学生掌握问题的来龙去脉,加速从模仿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能深深印入到学生的脑海中。

2、题目的选编以考纲为纲,以教本为本,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范作用。

3、一组题目解完后,带领学生回过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里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温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可以推广,引申变式?哪些题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把后两个疑问交给学生,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4、题目要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随时调节教学。因为能让学生当场了解解题过程,知道正误,及时反馈,教师由此也能立即获得学生方面的信息。纠正或强化,随时解决,不烧夹生饭,这样教与学的针对性都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哪些学生掌握了?哪些学生还未掌握?等等。

《电与热》教学反思

电功率是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节之一,也是难点之一。

所以,《电与热》在复习时是对电功、电功率部分的总结和综合应用起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总结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开阔学生视野,形成科学观念。

本课的成功之处:

1.通过公式P=UI和I=U/R的公式进行推导,锻炼学生的推导公式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以至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2.将公式推导后,和学生共同讨论,找出它们各自适用的条件,以利于学生能对知识更好的掌握。

3.结合前面的串联分压、并联分流,以及串联、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特点,进而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压(流)、分功率、分电功之比与电阻之间的关系,使所学知识串联起来。

4.结合实例:有A、B两灯泡,A标有“220 15”字样,B标有“220 100”字样,结合上述知识,求:(1)哪个灯泡电阻大(R=U2/P)(2)两灯丝长度相同,哪个灯丝比较粗?如果铭牌被磨损,怎样判断哪一盏灯是15W还是100W的,落实了“生活—物理—社会”这一课题。(3)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当它们发光时,哪一盏灯能更亮一些?并联时又如何?这样,对以上所总结知识进行了很好的巩固。

5.提高:对于优生,提出了以上公式的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结合例题:一电动机,线圈电阻为2Ω,接在220V的电路中,正常工作时电流为5A,求:(1)消耗电能的功率(输入功率);(2)线圈产生热量的功率;(3)转化为机械能的功率(输出功率),通过这道题,既说明了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的公式和万能公式的适用条件,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上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复习了电能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化形式的能的过程,消耗多少电能,就转化为多少其它形式的能,使本部分知识融会贯通。

6.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总是有两重性,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培养学生的辨证主义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