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张辉)

新课改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这句话对日常教学工作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反思是面对问题和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与检验而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已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主要标准。高中物理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物理教学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批判性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我认为,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不仅仅是对物理教学活动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更应该是教师置身于整体的物理教学情境中,从更宽广的社会实践、情感价值观及教育层面激发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反思,我觉得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反思。

以前,教师的教育观念往往是在非主动条件下形成的,没有教师的实践反思,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进行新课程理念学习,积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反思,在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 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就以能源为例,用相关例子向学生说明,能源的分布是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些工业基地附近往往能源丰富(渗透自然环境是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的观点),但也有些工业基地周围没有丰富的能源,但却是著名的工业区,原因是它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海陆交通,摆脱了能源的限制(渗透自然环境并非是决定性条件的观点)。通过上述的例子,学生一方面明确了能源可以影响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这种影响不起决定性作用,就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点。

物理新课标不仅对物理知识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对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培养学生必备的物理素养”是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物理观。

2.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课后认真想想,原因在于进行教学设计时忽视了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积极改进,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通过实验来突破难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边做实验边学,将抽象的楞次定律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有形的东西。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而且能将抽象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3.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级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要照顾绝大多数同学,课后不仅要对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辅导,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记得有人说过 “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时间花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教学、辅导的重心自然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不存在似的,从而造成好的学生越学越好,

差的学生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所以,教师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群体”。

第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那种以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多样化。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投影仪、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变化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生动地表现出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广泛地被广大的教师采用。在新课改下,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4.教学过程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 “探究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例如我在教完原子物理知识后,提问:我国考虑在某地方附近建一新核电站,给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图以及一些有关的资料,要求学生对照地图和资料,以4人为一组讨论图中提出的地点是否合理。问题提出后,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相互之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同时,我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1)考虑问题时,必须进行多方位的思考,要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实际问题;(2)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要学会从中选出最佳方案;(3)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在随后进行的各组汇报中,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我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结论上,而是放在大家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究的过程上。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尤其是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我又把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要求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并把它们和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探究。事实证明,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理解得更透彻,知识掌握得更牢固,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第二篇: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课堂反思的基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课堂反思的基本策略。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3、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二、课堂反思的基本内容。

1、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

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

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其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再次,教学方式形式多样,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首先,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再次,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高二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7@j”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

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

最后,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要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要帮学生找原因。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要“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要有足够的澄清,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要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

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几年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高二物理组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因此,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课堂反思的基本策略。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2、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己的教学行为。

3、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第二、课堂反思的基本内容。

1、 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

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2、对教学方式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好像他们就是来“陪读”的,从而使得好的学生昂首阔步,越学越好;有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信心不足,越来越差,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其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再次,教学方式形式多样,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整合为上述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佳的教育教学模式。

3、对训练方法的反思

首先,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特别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好表率,特别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后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通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对于物理,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再次,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高二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非常不利的;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不要让一些无用的“#7@j”题目冲淡了重点;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

“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后,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高三的复习题,针对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

最后,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有些教师,借口说自己没时间实际是在偷懒,或者是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有时也不是学生不自觉),对自己布置的作业不收。实践证明不交的作业学生完成的积极性很低。所以老师对学生作业要做到上面四个“必”字,布置的作业一定要收,作业要认真批改,要看学生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要帮学生找原因。在课堂订正作业时,对学生采用的一些好的方法要“发扬光大”,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要有足够的澄清,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校正及时。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4、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要考虑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特别考虑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

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积极、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几年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己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己之短,扩大自己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使自己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