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卫生工作要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作为各项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长远,抢抓机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改革与发展全局,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推动地区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一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形成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其中,城镇职工参保率90%,城镇居民参保率96%,新农合参合率达98.6%。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得到健康发展。到20xx年,全地区共筹资城镇职工医保基金3.8亿元,参保人员16.6万人,人均筹资标准达229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0.4亿元,参保人员达26.4万人,人均筹资标准达152元;新农合筹资2.1亿元,参合农牧民达131万,人均筹资标准达150元。地区贫困人口由政府垫付资金100%参加合作医疗,贫困人口给予大病医疗救助。新农合各项优惠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特别是农村孕产妇乡级平产免费住院分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以上,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享受人次为35.6万人次,基金使用率82%,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实际补偿比例75%,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享受人次6.2万人次,基金使用率69%,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实际补偿比例52%,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5万元;参合农牧民受益率57%,新农合基金使用率92%,各级医疗机构住院实际补偿比例51.5%,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2.1万元。“门诊统筹+住院统 1

筹”工作进展顺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有效缓解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形成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基本医疗有保障、农村医疗卫生得发展、党和政府得民心的大好局面。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带动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自20xx年以来,积极争取国债、中央预算内(扩大内需)、抗震加固等建设项目共660个,争取项目资金近3亿元。重点加强了8所县级医院、2所中医民族医医院、6所妇幼保健站、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个乡(镇)场卫生院、265个村卫生室和278个抗震加固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卫生项目的全面实施,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极大地改善了农牧民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三是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各级医疗机构加大人才教育和培养力度,加强与疆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对口技术援助,医疗装备和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以颅脑、胸腹外科、心血管介入等20多项新技术及大型医疗设备CT、核磁共振、动态心电、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机等为标志的医疗技术和检测手段达到新水平。《地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应用总结》、《多层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临床应用》等新技术先后获地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发表医学科技论文近2000篇。地区无偿献血年总献血人数5.496万人,总采血量20.75吨,总供血量19.91吨,保证了临床及时、安全用血;启动重症精神疾病监管治疗项目试点工作。

四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序推进。5个县(市)52个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零差率销售。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预防保健事业成就显著

建立健全了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卫生法制建设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卫生投入逐年大幅增加,利用各类卫生项目,组织实施了疾病预防 2

控制中心、传染病医院、120应急救援中心、县(市)医疗、保健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面覆盖,农牧区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村卫生室建设、村医培训走在了全疆的前列;卫生应急工作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和医疗救治工作不断完善,卫生应急队伍逐步建立,应急能力不断提高,及时有效处臵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市“11.29”学生踩踏事件,“8.12”阿合奇、“12.2”特大交通事故,群体性食物中毒和“针刺”伤害事件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有效控制20xx年全球暴发的甲流疫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通过开展结核病归口管理,结核病人能得到全程免费治疗。传染病监测网络从无到有,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建立了地区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和初筛实验室,并针对各类人群开展了广泛的防治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对高危人群实施行为干预。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适龄儿童(14岁以下)免费接种的疫苗由6种扩大到12种,接种针次由11针次增加到23针次,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大幅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下降至20xx年的680/10万,连续17年保持无质髓灰质炎状态。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阶段目标。

(三)妇幼保健事业快速发展

始终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作为地区妇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坚持以保障妇幼健康为目的,面向基层,面向群体。在县级医院建立了孕产妇“绿色通道”和急救中心,特别在农牧区加强了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高危孕产妇筛查,个案管理追踪服务。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县、县实施了卫九妇幼子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在、、县实施了“降消”项目。自20xx年起,地区八县一市均实施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农村育龄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和“新 3

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在县实施了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项目。项目的实施和加强孕产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及卫生宣传教育,使地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升。到20xx年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到35/10万、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到2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5%。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

(四)中医民族医药得到继承和发扬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支持,改善中医、民族医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组织参加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和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民族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特色专科得到继承和发扬,特色医疗服务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对临床诊断急诊、疑难危重病症发挥了重要作用。地区中医民族医医院床位达1000余张,卫生技术人员近千名,西医与中医药、维吾尔医药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五)爱国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卫生创建的整体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个、“国家卫生县城”2个。“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5个、“自治区卫生县城”1个、“自治区卫生红旗单位”346个。验收命名地区级卫生红旗单位579个、卫生示范乡(镇)村、社区127个;农村改水改厕的民生效益得到进一步彰显,国家投入改厕项目资金1771.5万元,县(市)配套资金1715.7万元,全地区累计建造卫生厕所6.3万户(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56%。加大了农村改水力度,全地区实施农村改水22万户10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7%。全面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水质卫生监测水样检测任务,建立了水质监测网络;群众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地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不断深入,重点人群健康教育不断深化,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课堂基本普及,城乡居民卫生知识普及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逐步提高,全方位、多视角普及卫生知识的格局初步形成;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重大疾病防控、城乡环境卫 4

生整治行动等工作,组织开展了季节性爱国卫生运动和经常性病媒生物防制活动,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大力清除蚊蝇鼠蟑孳生地和栖息场所,有效地降低了“四害”密度,地区灭鼠工作通过自治区爱卫会考核鉴定,被自治区命名为“灭鼠先进地区”。

(六)卫生法制建设和卫生监督工作得到加强

《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预防控制艾滋病性病办法》等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加强了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加大了食品、化妆品、学校、公共场所、传染病、医疗市场等方面的执法监督力度,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工作,规范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门诊部、诊所执业行为公示及评分制度实施率、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率达100%。健全了卫生法制建设,完善了执法监督机制。

(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

组织实施面向农牧区高中起点专科层次医学教育项目,面向村卫生室定向培养中等学历人才培养工程,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等各类卫生人才培养项目进展顺利。乡村医生待遇进一步提高,“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持续开展,县级医师骨干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高。

(八)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全面启动

城市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36.56%,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覆盖至全地区,为地区15岁以下人群查漏补种了乙肝疫苗,连续两年超额完成“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任务。

(九)援疆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 期间,利用上海及河南省援建资金进一步加强了地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地区妇幼保健院及第一 5

人民医院外科大楼等,改善了医疗设备。援疆干部在援疆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传帮带和桥梁纽带作用,在高难度颅脑外科、心血管专科、妇科等不同领域,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地区空白。加强对的人才支持和人才培育,为地区培养了一批卫生管理人才和学科带头人。

二、“十二五”期间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主要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卫生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能力还不足,农村卫生基础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滞后,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问题依然存在。

疾病模式呈现新特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重大地方病和其它传染性疾病依然流行;慢性传染性疾病、精神疾病社会负担沉重;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卫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期望尚有较大差距。卫生资源总量不足,配臵不合理;医疗保障筹资水平较低,保障水平有限;保障公益性的体制和机制尚未建立。

卫生人员编制过少。整个卫生机构缺编严重,卫生工作服务半径大、点多、面广、线长,运行成本高,任务繁重,一些工作人员不得不身兼数职,工作常年超负荷。

卫生人才队伍断层严重。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年龄老化,缺乏学科专业技术带头人,人才短缺,人才梯队断层现象十分严重。完善的用人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影响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好的人才难引进,加之工作强度较大,待遇相对较低,致使人才队伍、人员不稳定,影响了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6

政策投入机制不完善。由于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没有得到回归,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以药补医”、“以医养防”的局面。国家明确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社区卫生服务、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等重点工作的补助政策,虽然各级财政在公共服务补助方面有所投入,但是与公共卫生服务发展需求相比明显不足,影响公共卫生服务公益性的发挥。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健全。尚有一些村卫生室未达标,还有一些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农牧场卫生院尚未完善。现有的医疗设备陈旧老化,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服务能力与农村就医需求不相适应,影响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促进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新时期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坚持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社区、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依靠科技与人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转变卫生发展模式,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立足区情,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特殊政策措施,确保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

7

3、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注重强化政府责任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以改革促发展,创新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

4、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政府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完善公共卫生政策,维护公益性。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社会多元化办医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需求。

5、坚持预防为主,统筹兼顾,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群之间卫生服务利用的统筹协调发展,中西医并重,优化卫生资源配臵,增强卫生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

四、“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卫生事业发展差距,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使全体居民人人拥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民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居民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二)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

1、居民主要健康指标

(1)城乡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2岁;

(2)婴儿死亡率下降至1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20‰;

(3)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至98%,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30/10万。

2、主要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服务指标

(1)到“十二五”末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控制在600/10万以内;

8

(2)艾滋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下降15%以上;

(3)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新涂阳患者发现率达到75%以上,治愈率达到85%以上;

(4)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100%的县(市)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

(5)以乡(镇)为单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达到95%以上,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小于1%;

(6)以县(市、区)为单位,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网络覆盖率达到95%;

(7)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率达到30%,社会人群重点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

(8)健全卫生监督体系覆盖至乡,做到每个乡至少有1名卫生监督人员,实现监督工作到村。

(9)创建国家卫生县城1个、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1个;

(10)全地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

(1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

3、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指标

(1)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占全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

(2)新农合统筹区域内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0%以上。

(3)农牧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夫妇,参合后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可在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同等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属于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扶对象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夫妇,可同时享受县(市)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零起付线和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4、中医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指标

9

(1)现有地、县两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进行建设,覆盖率争取达到100%;

(2)中医民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覆盖率达到60%。

(3)中医临床科室主要病种中医治疗率达到50%。

(4)重点专科(专病)中医民族医治疗率达到65%。

5、卫生投入指标

(1)2012-20xx年,各级政府对医改投入不低于前三年,并有所提高;

(2)政府卫生投入占同期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应不低于5%;

(3)20xx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达到7%以上;

(4)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个人控制在30%以下;

(5)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20xx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60元以上。

(6)2011—20xx年浙江省卫生援疆项目主要涉及“杏林”卫生人才培养项目、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项目、信息现代化建设项目和环境卫生建设项目等四大类,46个项目,计划投入7.2亿元。

6、医疗卫生资源发展指标

(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2人;

(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0人;

(3)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4.80张;

(4)每万人口卫生监督人员数达到1.5人。

(5)每千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数达到0.4人。

五、“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完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达标工程,推进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与实验室能力建设工作,切实加 10

强重大疾病防治和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进一步强化国家免疫规划,以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为重点,落实预防接种措施,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消除麻疹危害,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切实加强寄生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建立慢性病防治和监测网络,加强危害因素干预,控制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加强妇幼保健体系建设,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保证服务质量和效率,减少可避免的孕产妇和儿童死亡,加强新生儿疾病和妇女病的防治,全面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明确政府举办公共卫生的职责,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地区需要,适当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做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逐步将食品安全、职业卫生、卫生应急等重点任务和能力建设纳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能力建设。

(二)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继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乡镇卫生院、国营农牧场卫生院、牧业医院和牧业医疗服务站建设。继续争取中央资金加强县级医疗急救体系、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的建设;争取浙江援助1620万元,建设县阿格乡卫生院和县玉奇吾斯塘乡卫生院;浙江援助200万元,新建县尤鲁斯巴格镇卫生院病房楼;争取浙江援助1653万元,新建县5所卫生院;浙江援助700万元,新建县依希来木齐乡卫生院、博孜墩乡卫生院;浙江援助375万元,新建县亚曼苏乡卫生院;浙江援助1150万元,新建市库木巴什乡卫生院、市库木塔木乡卫生院。

调整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 11

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和医院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布局和结构。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完善补偿机制。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为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强县、乡急救站(点)建设,建立和完善远程会诊系统。

(三)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完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制定并实施设臵发展规划。明确政府

对公立医院投入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立医院对口支持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及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扩大医院的经营自主权,完善医院内部领导体制与决策议事机制,推进医院民主管理,建立协调、统一、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加强医院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督。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采取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通过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公立医院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强化行政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和医院管理评价制度。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卫生需求。落实非公立医院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非公立医院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医疗卫生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

(四)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扩大新农合覆盖面,使参合率保持在98%以上,筹资水平不断

12

提高,提高住院报销补偿比例,扩大门诊统筹覆盖面。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做好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门诊费用总额预付制和住院费用床日付费制等支付方式的改革。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工作。做好各类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工作。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缩小城乡、地区间保障水平差距。

(五)建立健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工作

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实现基本药物网上采购。所有零售药店和其他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物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完善基本药物报销和医疗保障支付政策,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药品采购信息公开制度,严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施零差率销售,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的要求,促进药品合理使用,确保安全用药,切实减轻各族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卫生监督工作

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加大部门协调与合作,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加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处力度。大力推进卫生监督工作,切实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加强饮用水、公共场所和消毒、涉水产品卫生监督管理,提高传染病和学校卫生监督管理水平,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维护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以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基本建设为契机,积极促进卫生监督体系能力建设,坚持“公正、廉洁、高效、便民”,规范卫生行政执法行为,努力推进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体系建设

13

完善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建设,加快建设县(市)级应急指挥平台系统和应急流动医院。建立空地立体化医疗救援体系。加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和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臵能力。

(八)提高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强地、县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浙江援助2247万元,新建县维吾尔医院8178.3平方米;争取1460万元,新建县维吾尔医院住院楼4467平方米;争取1440万元,新建县维吾尔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4006平方米。充分依托项目优势,认真实施好中药房建设、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农村医疗机构中医(民族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等项目,加强过程监管和环节管理,使项目资金产生最大效益。深入开展中医民族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建设,加快中医民族医药适应技术推广力度,提升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和完善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为一体的中医民族医保健服务体系。加强中医民族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加强中医民族医药文化建设,扩大中医民族医药文化的影响力。

(九)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科教兴医、人才强卫”战略,以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特别是加强全科医生和防疫人员的培养,全面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在岗培训。以社区和农村为重点,继续扩大继续医学教育的覆盖面,强化培训环节的管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地级医疗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

继续实施定向为农牧区培养不同层次的医学人才的方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医学人才。促进高层次 14

医学人才和创新性科技人才培养工作。通过自治区、地区科技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和浙江对口智力援阿等项目,加快推进创新性青年医学科技人才的培养步伐和青年科技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做好高新卫生技术引进和适宜卫生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工作,提高基层卫生机构对卫生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知识更技术进步。加强地区级医学重点专科建设,使其成为地区医学领域的技术指导中心、科技核心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推进医药卫生科技步伐。

(十)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以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为切入点,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到20xx年,初步建立统一的卫生信息系统基本框架。

(十一)做好对口援疆工作

坚持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督促和指导受援县(市)编制对口援疆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沟通、对接和配合,积极争取更多的卫生援疆项目,推进对口援疆项目的实施和扶持政策的落实。加强对口援疆工作统筹协调,指导和推动对口援疆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对口援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和医德医风建设,完善考评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白求恩精神,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持续推进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纠风工作,健全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工作机制。

六、“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

15

卫生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把卫生改革与发展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步实施。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年增加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比例。新增卫生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卫生、精神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逐步提高公共卫生支出所占比重。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强化政府经费保障责任,落实财政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助政策,有效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二)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建立协调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各部门对卫生工作的支持与协调力度,集中政府行政资源,组织各部门统一制定工作计划,调配资源,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对实现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给予有效支持。进一步加强卫生行业管理,针对卫生监督、食品安全监管、中医民族医药等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逐步完善地、县两级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卫生管理体制。

(三)统筹兼顾,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

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职能,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动、外加推力的原则,探索建立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提高效率相结合的投入机制、监管机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各县(市)要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落实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绩效考核范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深化对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作出科学决策,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为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6

政府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和领导,保证经费,有效协调。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全力推动。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及时总结规划实施情况,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策,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七、“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重大项目

(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Ⅰ期工程,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总投资1.4亿元,20xx年投入使用。

(二)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建设规模68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申请浙江援建,20xx年投入使用。

(三)新建地区中心血站分站,建设规模2000平方米,总投资800万元。

(四)地区应急救援指挥中心项目。建设规模2000平方米,总投资2977万元。

(五)地区传染病医院建设项目。建设规模800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

(六)新建地区疾控中心实验楼,建设规模6000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

(七)完成地、县卫生监督机构和中医民族医医院标准化建设。

(八)完成9个县(市)农村院前急救体系项目。

(九)完成地、县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和设备装备。

(十)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和配臵设备装备。

(十一)实施卫生信息化建设。

(十二)争取建设地区肿瘤诊疗中心。

17

主题词: 规划 卫生 医药 通知

抄送:黄书记、穆专员、苏委员、刘委员、艾尼瓦尔委员、李副

专员,地委办公室、行署办公室,各县(市)人民政府。

地区“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xx年7月20日印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