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诗歌赏析

人类追求自由

——试析《蓝色时刻》

【内容提要】蓝色代表着海洋,蓝色象征着宁静,象征着自由。该诗描绘了人类无时无刻在追求自由,本诗既可以理解为这个水手死掉了变成了一条鱼,但是又可以理解为水手的生命转化为另外的生命,他没有死,死了也转化为新的生命。鱼在海洋里边是怎样的自由。 作者的海岛的特定生活经历和感受,使他的海洋诗的意象具有多层的意蕴,他在“海涛中吸纳了刚强、苍劲的臂力,同时又浸润着某种生命原始的悲凉和荒原般的孤独”,以惊人的想象把生的困惑与死的灼痛扩张为一幕幕剧情,以灵动隐晦,奔放飘逸的笔法抒发他内心的挫折与伤害中追求生命真正的完整与存在的激情。

【关键词】人类;自由;大海;鱼

《蓝色时刻》诗的题目是在海洋蓝色、清澈、透明的时刻,提到了海岛、水手,尤其提到了水手在大海中畅游,写了海洋的动荡不平。

眼珠掉入风暴像果子掉入土地的嘴唇,嘴唇嘴唇黄昏的杯子打碎了蓝色血。该句诗是说把大海比作一个杯子,像嘴唇样打碎,台风来了,海水涌上来,就把海水形容为蓝色的血。 沿岛屿的头盖骨层层涌出,闪电掠过,灼亮水手刀上女人的泪痕,于是你紧握忧伤之杯痛饮痛饮。该句诗是说把岛屿比作人,水手出海了,遇到台风了,那么告别的时候女人很悲伤,眼泪流在了水手身上,渔民都在海里遇到台风了。

季节被风一页页吹开,岛屿用尖涩的伤风音和你交谈。该句诗是说岛屿感冒了,岛屿的声音也像感冒犯困了。

而海抱起你像抱起一把吉他,一只装满盐粒的陶罐。该句诗试说海洋抱起你就好像我们抱起一把吉他样,好像抱起一只装满盐粒的陶罐。

黄昏就这样铺展让水手沉醉,让苦味之风亲吻月亮,岩影清脆地投进漩涡。是说黄昏就这样铺展开来,水手在黄昏的时候沉醉,亲吻着月亮,然后岩石的影子倒睫过来映在了漩涡上。水手继续在海上漂流、航行。

透明透明你的灵魂渐渐透明,你一直漂去,漂向波浪和时间的深处,直到长出了鳍,长出了闪闪发光的蓝盔甲……这里是关键的句子,写人的灵魂在海洋里边慢慢的变得透明透明,本身海洋也是透明的,那么这个水手在海洋里面漂流,他的灵魂慢慢慢慢变得透明,就是说水手变得纯洁了,没有任何的束缚了。随着海洋漂,一直的漂去,漂向时间和波浪的深处,时间长了,一直漂啊漂,最后人变成了一条鱼。人长出了鳍,长出了闪闪发光的蓝盔甲。蓝盔甲试指海洋动物里面的甲鱼、贝壳。这里既可以理解为这个水手死掉了变成了一条鱼,但是又可以理解为水手的生命转化为另外的生命,他没有死,死了也转化为新的生命。

【结语】我们可以想象在海洋当中一条鱼是怎样自由的?或者我们说一滴水怎么样才能不干涸啊。整个海洋在一块他的生命就永久了,就获得了自由了。我们人类在陆地上追求功名利禄,追求各种各样的好处,活的多累啊,在不枉有的时候在海里游游泳,大海会给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蓝色的大海,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源。每一种生命的诞生都会打上她的印记。蓝色的大海,是人类进步不止的文化之源。每一种文化的催生都会留下她的音符。海洋永远是我们的激情和召唤。

注释:作者: 李越 书名《独饮苍茫》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6.4.28 第051页

作者的海岛的特定生活经历和感受,使他的海洋诗的意象具有多层的意蕴,他在“海涛中吸纳了刚强、苍劲的臂力,同时又浸润着某种生命原始的悲凉和荒原般的孤独”,以惊人的想象把生的困惑与死的灼痛扩张为一幕幕剧情,以灵动隐晦,奔放飘逸的笔法抒发他内心的挫折与伤害中追求生命真正的完整与存在的激情。他的海洋诗是抒情式的,是从心灵出发,抒唱出最真切的人生感悟。而不是观念为先进行图解,是灵魂真实的回响,显出了可贵的独立性。他的诗歌吸收了古今中外大家的养料,在自己的机体上发育,于是他的诗歌有着惠特曼的朴实

 

第二篇: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一、初读,了解诗的内容

1、了解题目背景

首先我让同学注意题目。诗歌的题目就像全文的窗口一样,透过题目能知道诗人所写的

内容物,题目是切入点。古诗的题目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象杨炯的《从军行》,题目交代了事件背景,杜甫的《春夜喜雨》既交待了时间节令,又表明了事情、情感,让我们未读诗句就已经明白了诗歌的情感主旨——喜悦。

其次看“注释”。试卷中的短短一二句注释,却是给你的暗示。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2、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首先是不同方式反复诵读。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被深刻地品味出。读之同时,还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然后我让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意,通过对字词句的解释来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当然要弄懂了语言才能欣赏到艺术。

二、细读,分析作者是如何写的,主要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1、寻找意象,体味意境。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或说是指经作者运思而成寓意深刻的

客观物象)。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流露,因此,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揣摩、体味意象,是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意境的关键。意象对于意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文学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其实,无论写诗也好,写其他的题材的文学作品也罢,都是离不开想象的。对于诗歌来讲,想象无疑是诗歌的特色之一,也是诗人写诗最重要的道具之一。谢冕老师说:“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实际上,就是通过想象去把握诗歌的意象,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应该从这些问题入手:诗中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含义?诗歌表达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想象,离不开诗歌语言环境。

《我爱这土地》写了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意象。核心是

鸟,借此表达作者对热爱受苦受难的祖国和人民主旨。从诗中“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从修饰语可以看出,大地遭受着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这些结论的得出,无不是通过想象,依据诗歌本身的语境解读出来的。读者进入诗歌的意境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的。

2、分析写作手法,体味表达技巧。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什么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 歌语言的表述,如果我们能借助这一作诗技巧,抓住这些关键性的诗句,那么我们就能拨开迷雾,透过现象,把握全诗的主旨。感悟诗歌文字表达的技巧,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抒情小诗篇幅短小,内涵丰富,鉴赏时要从诗歌表达的特点出发。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诗意的跳跃与哲理性,象征、比喻、铺排的运用,结构与用语的独特等,要靠我们不断地去进行赏读训练。

3.抓住关键词语,感悟形象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诗歌往往借形象与形象的组合来传情表意。阅读时,先要辨别诗中所绘形象,再抓住关键词语,细细玩味,挖掘形象的内在意蕴。如《夜》一诗通过对静谧、美丽的夜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安适、宁静的心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