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问题的反思及建议

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问题的反思及建议

白银市第三中学 李光成

自从我校开展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全体教师努力,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进,主要表现在:生本教育思想在教师中形成共识,校本教研活动成为推进课改的有力保障,教务处组织开展的课改展示课,真正起到了典型课例引路的作用,听评课制度的实行,以评促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反思我校课改之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扎实推进高效课堂建设,现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逐项进行诊断,并就破解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问题一:学校领导和教师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部分领导、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信心不足,持观望态度,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和基本要求不很清楚,学的不透,理解不深,有的领导、组长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和把握与教师处于同一层面,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讲不清楚,搞不明白,摸不到头脑,不能指导教师加以解决,以致于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信心。

建议:(一)坚定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信心和决心。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在现有成员基础上增加所有校委会成员,学校领导、教务处和政教处教学管理人员、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教师要将思想统一到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部署上来,将精力凝聚到抓高效课堂建设上来,凝心聚力带领广大教职工共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理论学习,要求学校领导,特别是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学管理人员和教研组长要将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理论、策略作为主要任务,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引领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中。以己昏昏,怎能使人昭昭。要争做学习型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明白人,建设高效课堂的引领者。

(三)建立机制,强化学校领导抓课堂教学改革责任意识。从我校实际出发,完善《白银市三中领导包级包班教师包学生工作方案》的要求,让学校领导全部深入到各年级和班级,承包课改任务,建立相应责任制,使之成为课改直接责任人。坚持不懈地落实听评课制度,听课以后要及时给予点评。对比分析课堂

教学,找问题,开处方,找出问题,人人过关达标。

问题二:部分教师专业素质与高效课堂要求还不相适应。一是观念陈旧,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不能尽快进入角色,没有彻底转变教学方式,没有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意识,对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放心,不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习小组积极性,课堂沉闷,没有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效果。二是教师驾驭课堂能力差,要么放任,要么仍然控制课堂。在学生学习产生障碍,提升出现困难,产生歧义,甚至出现错误时教师点拨不到位,错过拓展升华的时机。三是教师缺乏激情,不能点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激情。四是不能熟练掌握白板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

建议:(一)加强教师培训,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全体教师要明确:高效课堂是教育概念,有三大系统做支撑(全新的教学系统;以学评教的评价系统;开放搞活的文化系统),强调“两唯”(唯生、唯学)教学,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全新的师生关系。现在教育急需要重建两个关系,即教服务于学,师服务于生。围绕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引导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要熟知“自主预习、合作交流、展示拓展、检测反馈、归纳总结”的师生互动自主合作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遵照模式,按部就班,并在教学中创造性实践,最终达到不唯模式的境界。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和追求,“责任心是最大的道德”。要把“爱学生和尽责任”作为教师最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的底线要求,消除职业倦殆,使教师始终充满激情和工作热情,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热情激发热情,用思想碰撞思想。

(三)真正落实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按照高效课堂要求,发挥学科教研组集体智慧,每一节导学案都要经教师个人备形成个案、学科组集体备形成共案,再由教师课前二次备形成学案、课中续备、课后补备五个环节,力争每位教师上的每节课都成为全校同学科最高水平的课。

(四)强化课后反思制度。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教学反思,建立制度,落实任务,使之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成为文化。每位教师每 2

节课都要写出反思,每周写出不少于500字反思。

(五)打造一支骨干教师团队。引导教师转变角色,变“二传为一传”。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让普通教师上不普通的课,让普通的学生学习不普通”。这就要求我们在课改中抓典型,树标杆,发挥标杆作用,大力开展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问题教师上过关课活动。

问题三:学生学习习惯、方法与高效课堂不相适应。一是不会学,二是学习效率低,三是不善于合作学习,四是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大多数学生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课改后不配合教师。一些学生拿到导学案后,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不知如何按导学案要求去学,预习速度跟不上课堂节奏,效率低下。学生不能借助学习对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多数课完不成课堂教学任务。

建议:这里核心是会不会学问题:“没有训练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可能会学。如果单纯依赖‘喂’,给双筷子也自然不会吃”。

(一)加强学法指导。利用班会、课堂、课外活动等途径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指导学生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会学、学会、乐学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学习杜朗口中学、白银市二中提倡学疑前置,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思考习惯、自己纠错习惯、质疑习惯。抓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学校各科教师要将这项工作作为课改的重点工作务必抓紧抓实。

(三)加强小组建设。“课改是学生的事,要发动学生,光动教师没用,不能就技术而技术,给马车换发动机是没用的。”要把学习小组建设作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来抓,要选拔好学习小组组长,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把任务下放给小组组长。要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当组长,都有不同的角色体验。要无限放大展示,敢于直面问题,及时反馈;要真正落实并做好小组内学生“一帮一对子”之间的互帮互助,政史地生各科要真正把作业量减下来,当堂的问题当堂毕,课外尽量别留作业。

(四)充分发挥学生管理组织的教育作用。课改的精髓,就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从我校的实际看,课改单凭教务处功能和作用的发挥远远不够,学校政教处、学生会、团委要切实发挥对学生的教育功能,创造性地组建学生自主管理 3

组织,学校有什么部门,学生就组建相应的组织,这样,学校就活了。学校政教处要强化学生会的工作,选举任命学生担任学生会主席,切实履行责任,强化责任意识,训练组织能力。团委,也要有部分学生担任,只有学生担任才会活起来。让学生演讲,让学生主持,让学生评比,让学生测评??。有些管理交到学生手里,面貌马上就变,学生铁面无私,热情尽职,也许比职业倦怠的老师强。

问题四:学校文化问题。一是班级小组文化杂乱无章,有的既不美观,又缺乏创意,有的不很高雅,小组文化不能发挥激励作用;二是普遍重视外显文化,缺乏与课改要求相适应的内涵文化。

建议:(一)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建设,营造昂扬向上的高效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投入课堂的激情。

(二)重视班级图书角建设。重视并落实学校图书进教室工作,鼓励学生将有益于学习的书籍带到教室与同学共享。图书角配备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工具书。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写好读书笔记,让读书成为受益终生的习惯。

(三)建设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实现学校内涵发展。张校长通过认真研究,深入思考,提出建设一种存于师生心中,内化为共同行为的文化,即秉承“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根本宗旨,以“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服务”作为我校的基本办学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在学生中大力倡导“尊重、理解、支持教师”;在学习组长中倡导“当好小老师,讲明白才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境界”;在教师中倡导“好学生谁都会教,培养好差学生才是真本事”,从而使学校教师和学生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思想,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做教育就是做文化,做信仰。同样,每个班级都要有自己的旗帜和号角,班级的旗帜就是班级的象征,有了班级文化,才有学校文化,才会师生一心用事实捍卫学校尊严。除了旗帜,就是号角,号角就是激励。一个班级必须寻找到这两样东西,这是精神文化的化身。班级要有文化,基于这个团队,共同的信仰生发出来的。

(四)学校除了《白银市三中课改文集》外,要建立学生自己课改报,让学生担任主编,每个班也都要办好课改报,课改报要发到学生家长。

问题五:评价体系还不健全,制度不全,方案还不完善,学校制定方案只是大框,评价手段单一,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建议:(一)落实学生小组评价机制,发挥小组评价教育功能。一是要建 4

立激励措施,每一个班在门的后面要设评价栏,分组、按成员喜好起个组名,学生评价要及时,落实到小组,统计发言次数,及时给予评价,公布表现最优秀的小组,优秀组员。二是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评价的范围要广,评价的尺度要活,评价的激励要强,真正做好小组捆绑评价,评出日优秀、周优秀、月优秀、学期优秀、年度优秀,全校最优秀。表彰月优秀、学期优秀、年度优秀,全校最优秀的小组和学生,让每名学生持续地充满激情,让学生自我管理,不再厌学,学到传统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二)改革课堂评价,完善过程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价由过程评价和考试终结评价两部分组成,各占50%,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规范各学科过程评价的办法和评分细则。

(三)落实学校领导分工负责的检查督导组织,建立以学评教的系统。不利用学生来评教,不从学生检验教学效果,不把学生放在眼里,课堂永远不会高效。检查督导组织要深入每一节课,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以此评价教师,并将每节课评价结果累积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开展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互评互查机制,共同提高,促进每位教师专业发展。

(四)继续完善优秀学习小组、优秀学生、优秀教师表彰制度。开展优秀小组、发言积极分子、歌唱之星、书法大师、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评选活动,定期组织优秀小组长、学生、教师课改经验交流会,营造比学干帮超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加学生的荣誉感。

问题六:导学案。一是缺乏分层教学要求,对课标三维目标、任务不明确;二是设计、布局不合理;三是没有理顺与教材的关系,有的照搬教材,有的成习题集,缺乏“制导性”;四是有的直接从网上下载,脱离学生实际;五是教务处、教研组管理层普遍对导学案指导不足。

建议:专家将导学案比作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是GPS、是渡船,足见其重要性。何为导学案?引导学习的方案就是导学案,学是核心,案是设计。导学案就像学步车,让学生由“学步”到“奔跑”。导学案是辅助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学生会学。好的导学案要做到把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编写导学案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出示目标,这节课学什么,一目了然。学生拿到导学案,哪个题 5

会哪些不会非常清楚,学会不会的,就达到目的了。

第二步是围绕目标制定学法指导,以前是备教材,现在是备学情,备学法。李炳亭先生曾强调,编导学案就像老妈做饭,她知道哪个孩子喜欢吃什么东西,所以做饭菜可口适宜。而且建议老师用八成精力来编导学案,把一成精力放在课堂上。导学案要有重点提示,要有具体的学法指导,不“喂”了,连“筷子”都不给,怎么让学生吃。导学案奥妙在“分层”,在因材施教上,老师下再大功夫都不为过。

第三步:学习过程设计。按照五环节的要求进行设计。学又分为:独学、对学、群学,一节好的课堂都是这样的流程。要利用好三面黑板,要想实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的舞台。成人都爱面子,学生更乐于表现。你让学生展示,如果不会,他就会向人请教。要无限放大展示,力争每节课让每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展示,不会,抄一遍也是学习。靠讲,永远没有希望!要分层教学,给学生具体的学法指导,利用好学习小组,互相找出问题,老师研究出现的问题。课改就是学会不会的,围绕问题研究问题。

第四步:研究检测反馈问题。检测反馈是高效课堂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即是一次学情调查,也是教师写导学案和学生学没学到知识的依据。课改最好的做法是学生利用“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把圈出来的问题解决掉,你学你的,我学我的,他学他的,各人忙活自己的事。对学生提出分层要求,进行分层学习,最后分层达标。课堂变成“一个黑板呈现一个题”,上课学生扎堆,不会哪个扎哪个堆,解决完了自己的问题,再去解决其它的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高效!

问题七:落实不到位。这个问题现在普遍,学校各项制度很全面,但因为只重视安排部署,缺乏抓落实环节,往往主意挺好,想法很新,但收不到预期效果,有些事虎头蛇尾,有些工作“雷声大雨小,或光打雷不下雨”。

建议:(一)强化抓落实意识。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落实。要建立督察反馈总结通报机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各层面执行力。完善课改问题征集制度,在师生中间要求每周为课改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改变周五课改领导小组会议和周一教研例会只是上传下达流于形式的做法,每周选定一个主题,做好实在的研究工作,从而推动课改健康发展。

6

(二)抓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学校没啥大事,我们将一件件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细微处见精神,随时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坚定不移落实双基教学,坚定不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是今后我校的重要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意识,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努力工作,为实现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奋勇努力。

7

 

第二篇:对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实践活动,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师生的身心发展,并决定着师生学校生活的质量和生存状态。课堂教学改革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 和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复杂性理论的发展,人们逐渐超越了原有的认识范式,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相应的,课堂教学改革也充满着不 确定性和偶然性,需要用复杂一动态的理念来看待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变化。本文试以此视角来重新审视我国课堂教学改革,并提出相应策略。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出发点和内容

以复杂一动态理念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是什么?改革的出发点及其内容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取向及行为表现。

1.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复杂、动态的变革过程

关涉"本质"的探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正如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多达十几种一样,对课堂教学改革本质的认识也因对教学本质认识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观 点。在此,我们基于复杂一动态理念的视角,对"我们如何看待课堂教学改革"做重新审视。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发展的变革过程,而是 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变革过程,如同迈克尔·富兰的比喻:"好比一次有计划的旅程,和一伙叛变的水手在一只漏水的船上,驶进了没有海图的水域"。"复杂"既 源于课堂教学改革过程所涉因素的多样性以及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种种不确定性、非预期性、非连续性及不可逆性,还源于因素本身的复杂性,诸如课堂中 "人"的复杂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知识本身及其选择传递的复杂性等。"动态"则意味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涉及各层次主体(包括教育行政人员、管理者、教 师及学生)与客体(影响课堂教学的诸要素)持续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主体(主要是教师)富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参与,并克服"原因一结果"的线 性思维,用基于系统、整体的视角处理各种动态生成的矛盾和冲突,以应对各种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挑战。

2.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这一问题是从某个视角对"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源进行探寻。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又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如课堂教学现 状不尽如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尽管这些答案无可厚非,但却只注意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外在动因,也就是说,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的"点"在课 堂教学之外。事实上,这些认识缺少了对课堂教学改革内在动力的关注。要知道,任何事物的变化仅靠外在压力和强制来推动.其成效是非常有限的。如有学者指出 的,"强制性的东西用得越多,变革看起来就更多表面化的东西和偏离教学的真正目标。"四因此,我们要以复杂一动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改革,关注改革的内 在动力和内在需求,即以课堂教学本身的问题作为改革的出发点。,正如富兰所言,"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只有我们积极地寻求和面对那些实际上难以解决的真 正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对复杂的情况作出有效的反应"。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改革参与者要及时理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但需说明的是,对课堂教学问题的探寻需要我们克服线性 思维,恪守复杂范式,"需要主体扩大视野,拓展问题域,认识到教育问题包含因素和产生的原因的复

杂性和多样性,明晰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多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 互作用,问题(整体)与其部分之间的全新的关系,以及研究者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性。"

3.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教师课堂文化的转型

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要改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复杂一动态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所具有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决定了改革内容需要结合具体的"境遇"。也就是 说,在不同"境遇"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任务是不同的。正如有研究者所言,"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 涵和任务。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中,课堂教学改革究竟能够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做?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遇进 行准确的把握。"

就当前社会境遇来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已成为社会主旋律。成为"一种生活的事实"。而社会的各项改革事业也处处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 强调尊重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并以"人的改变"为改革的最终依归。具体到教育领域内,改革已成为学校的一种生存常态,"以学生发展为本"也成为当 前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课堂教学改革在"以人为本"的社会境遇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内部境遇之中,必然要解决"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习与发展"这 一中心问题,而且其改革的最终依归也必然是"学生的发展和改变",而要实现这一变革目标,教师改变是一个最关键的前提性条件。教师改变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 过程,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特别是在当前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已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境遇"下,教师课堂文化转型就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亟需解决的问 题,其核心是改革传统的教师课堂文化并塑造新的教师课堂文化。

二、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反思

不可否认,我国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师生课堂生活质量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如果我们用复杂一动态理念的视角来审视和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不难发现在部分实践中仍存在不足:

1.改革主体不能从复杂一动态理念的视角认识改革,缺乏对教学道德目标的关注,在行为上表现为急功近利

首先,改革主体(涉及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教师等)不能以复杂一动态的视角认识改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线性思维方式认识改革,如认为"只 要对教师进行了培训,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就会提高",或"只要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了变化,就一定会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就会提高"等,一 旦实践没有产生明显的预期效果.改革主体就会表现出怀疑、犹豫.甚至是否定和拒绝。这种线性思维导致主体认识不到,影响课堂教学改革预期效果的因素是多种 多样的,任何因素缺少或发生变化,都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改革的成效。一是急于求成的心态。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急于看到改革成效,一旦改革效果不明显(最 主要是学校升学率、学生成绩提高不大,甚至有可能暂时降低)。则很容易将改革放置,回到原来的教学范式中去。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使改革主体认识不到,改革 是复杂一动态的过程,只有各种因素不断相互作用、调整和协调,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富有成效。

其次,教师缺乏课堂教学道德目标意识。本文所讨论的"教学的道德目标"不完全等同于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而是对富兰所提出的"教育具有一种道德上的 目标"的引申和演绎,指不论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何,课堂教学都要对学生当前以及将来生活产生影响,要使学生发生积极的变化。教师"教学道德目标意识"的缺失 会使教师意识不到课堂教学生活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意识不到"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整体对于学生现实人生的意义",而往往只关注"教材任务有 没有完成"、"学生应考时能不能取得高分"等眼前目标。最典型的表现是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不能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将学生生气勃勃的生 活剥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将考试内容作为教学重点,而将与考试无关的内容作为选学内容等。

2.改革主体缺乏问题意识及变革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消极应付变革

课堂教学改革应以"问题"出发点。正如富兰指出的,"问题是通向更加深入的变革和达到更为满意的途径"。反观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可以发现,部分中小学教师 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缺乏明确的问题意识。教师问题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发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或为人云亦云、缺乏主见,或全 盘接受,缺乏主动;二是缺乏正确对待问题的态度,如对改革中所遇问题采取回避、拒绝、忽略或否定等态度。透视现在许多学校中存在的"教师合作共同体",可 以发现,教师在集体研讨时表面上和和气气、热热闹闹,但实质上却是不能"敞开自己"的"表面合作",掩盖了真正的问题。因为问题的出现会打破教师原有的、 惯常的教学生活方式,而问题的解决又需要教师有坦诚和探索的精神,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而教师的职业惰性与惯性以及在变革过程中所可能遭遇到的权力冲 突在某种程度上会消解教师的探索热情。

另外,目前我国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在外力推动下进行的,这种改革往往会产生"圣诞树"效应,即"改革的方案像圣诞树上的饰物一样多,其实只是金玉其外。" 因为,外力推动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往往缺乏参与主体的内在动力,其效果会大打折扣。教师内在变革意识和责任的缺失会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在对教师 访谈中,很多教师表示课程改革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强度,有疲于奔命的感觉。他们往往牢骚满腹却又无可奈何,对课程改革态度冷漠甚至消极抵制。"

3.改革主体缺乏文化变革意识,在行为上表现为"穿新鞋走老路"和"极端化现象" 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仅停留在教师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更为重要的应是培育新的"教师课堂文化"。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正因为缺乏深层次 文化变革意识。使得课堂教学改革仅停留于表面,止于教师思想观念之中,即使行为上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也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或出现"极端化现 象"。

"穿新鞋走老路"主要指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那些拥有了新观念、新教学技能与技巧的教师无法摆脱传统教学价值取向的束缚,依然进行着传统教学,缺少 对学生多方面发展需求的关注。例如,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机械地、程式化地设置"三维目标",而实际上能得到落实的往往只有"知识目标";在教学形式 上,盲目采用多种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有机关联和融合,出现"为了形式而形式"的趋向;教学内容处理上,"紧紧围绕考试转",不能以"学生 的理解和可接受"为基本出发点。

"极端化现象"表现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处理好"控"与"放"的关系。其中一个极端是由过去的"满堂灌"转为"满堂放",即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另一个极 端则是"牵"着学生"不敢放",教师时时处处体现出"控"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过分依赖(而教学设计中往往体现了较强的教师"控"的意识),不 愿或者不敢"放"开学生,担心一旦"放"就"收"不回来。

三、复杂一动态理念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为克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乐园",课堂教学改革可采取如下策略:

1.树立复杂、动态、渐变的变革观念,实现教学的道德目标

首先,改革主体要树立复杂、动态、渐变的变革观念。课堂是一个有生命的组织系统,课堂教学是组织内生命系统之间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改革则要改 变课堂中师生的原初存在状态和方式。这种改变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单

一、规模变化、高度控制的集成方法都是不适合的,正如布朗 和艾森哈特所言,"集成的方法不适合有生命存在的组织系统"。所以课堂教学改革不可能是短期、速变的过程,更不可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就要求改革主体 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随时以变化、发展、动态的视角审视课堂教学,因为"事物因果之间的联系是难以追溯的,变化的呈现是非线性的,矛盾、冲突大量存在,而 创造性地解决方法恰恰来自各种不确定性、多样性和不稳定性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中。"只有改革主体树立了复杂、动态、渐变的变革观念,才能克服线性思维,用 复杂思维来思考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诸多因素,并能主动探寻不同层次因素之间多层次的立体交互作用,以及因素和因素间相互作用的不确定性。因此,教师需理清 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诸多因素,包括随时发现改革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积极寻找因素之间良性互动的平衡点。同时,教师还要明确,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 的、渐进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随着时间的进程而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不是突变的,需要树立长远、长效的改革意识,并把 握住改革过程中的每一点微小进步。 其次,教师还要具有通过课堂教学生活,为学生生活带来积极变化的意识,即"教学的道德目标"意识。不论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都会给学生的生活带来影响,但 关键是看这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不论学生的学习基础、家庭背景如何,教师都"必须勤勤恳恳地保证不让态度、信仰和习惯阻碍了学 生们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的机会。"这就需要教师不能将课堂教学的对象仅定位于部分学生,而是全体学生;教学的内容不能与学生生活相隔离,而应实现两者的有 机融合;教学的目标不能仅仅定位于"完成教材任务"以及"提高应试能力",而应以学生的发展、成长为本。

2.增强问题意识和变革意识,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

"问题不可避免要出现,但是好的一面是如果没有问题,你就学不到东西,也不能成功。"成功的变革过程,是一个问题不断出现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 索、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自己在变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紧紧"抓住问题",坦率地交换对问题的看法,积极探索问题解决办法,"只有对问题采取行动 的时候,问题才是我们的朋友"。教师要将问题看作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必不可或缺的因素,更要重视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因为其是教师与多种因素之间不断 交互作用的过程,也是教师成长的过程。

正如富兰所言,"变革太重要了,个人的思维模式和熟练掌握是最后的保障。"因此,让"每位教师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关节 点。课堂教学改革的政策制订者及执行者在制订和执行变革政策过程中,要把激发教师参与变革的主体意识和调动教师参与变革的积极性作为出发点和原则,要充分 考虑使"每位教师都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动力"的条件、途径、策略及保障措施。实践中,要充分赋予教师改革权力,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教师真正成为课 堂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需主动发起、参与、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树立"教师的教学生活是富有道德目标的一种生活"的观念,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课 堂生活的质量。同时,在行为上教师还要不断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变革中,因为"投入到不断作出改善的每个人必然是具有道德目标的变革动力"。

3.增强文化变革意识,构建"生命与生成"的教师课堂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课堂文化碰撞、融合、更新的过程。因此,增强教师的课堂文化变革意识已成为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策略。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总和。课堂文化是课堂中多种文化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形 态,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处于课堂中的人产生多方面影响。课堂文化变革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多种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复杂、 动态的交互作用。从本质上讲,教师课堂文化变革就是要改变教师传统教学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而这两者又都需要教学价值观作引导。需说明的是,教师课堂文化 变革不是对传统教师课堂文化的彻底否定,而是更新和超越。这种新的教师课堂文化将激发师生的生命意识和创造潜能,实现双方的生命价值。

教师课堂文化变革需要教师教学价值观的进一步清晰和内化。教师的教学价值观直接牵涉到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定位问题,通过前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已掌握了一 些新的教学观念,诸如"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的教学目标取向,体现为意义建构和生命体验的教学过程,多元性和非确定性的教学内容,师生对话合作关系以及异 质多样评价",这些观念正在逐渐成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新观念。但是如何将这些新观念内化,真正构建主动健康发展的、蕴涵生命意义的教学价值观,真正使教 师形成"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价值追求,是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价值内化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面临教师新旧教学价值观不断碰撞和冲突,需要 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价值取向,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学生人生中的重要生命经历,是其个体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要遵循"育人 生命发展之自觉"嗍的原则,把培养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旨依归。教师课堂教学价值观内化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主动改变意识并获得外在环境 的支持。 教师只有将蕴涵"生命"意蕴的教学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教学价值观,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才能基于"生命"的高度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为此,教师要克服线性 思维,用关系思维、系统思维和复杂思维来看待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在行为中遵循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改变原有的静态课堂文化,发展 有活力的"生成性"课堂文化。总之。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发生了改变,教师的课堂文化真正地发生了改变,课堂教学改革才会发生真正的质变,才有可 能真正实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200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