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许锁链(昆明市第十二中学 生物教研组 20xx年7月)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必备技能之一,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本文通过的对初中生物课堂真实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反思,总结了初中生物教师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优化课堂提问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 课堂提问 案例分析 优化提问

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窗口,最能促使教学从传统的结论式教学向现代探究式教学转变的一种教学艺术。然而,现实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状况却并不乐观,学生不愿答,不敢答,甚至不会答,或是答而不全,答而不准,尤在初中生物课堂更甚(洪松舟等,2008)。鉴于此,结合笔者对自己课堂教学提问的反思和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再联系自己对听课案例的分析,本人试图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析。

1、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

笔者在两所学校10个初中班级中随机选择班级听了16堂生物课,搜集了近二十个课堂案例,并在自己任教班级随时观察课堂提问时学生的具体表现,经过整理观察记录及认真分析,发现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表现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情况:

1.1 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

教师在初等讲台或是在上公开课及复习课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一个问题提出后,半天没有反应,学生出现较长时间的沉默;而当教师点名让某同学作答时,该同学也不愿开口,或是支吾以对。这会让教师因担心课堂气氛不活跃或教学进度完不成而惊惶失措或自问自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问题表述不准,学生不理解提问的意思;或者完全不知道答案导致无法回答;还有就是在复习课中对综合性水平的提问,学生知道大概意思,有模糊的想法,却没有明确的思路而不知该从何说起,但这种情况一般在课堂上往往占少数。 案例观察1: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

师:进入初中以后,你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了吗?

1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生:愕然。

师: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

学生:叽叽喳喳讨论后,教师点起一位男生:“我好像长高了”

师:对。可是,这个是你最显著的变化吗?

生:愕然。

师:想想幼儿园时我们能明显的看出男孩和女孩吗?现在能不能仅从外表就很清楚男生和女生呢?

生:.....

[案例分析] 教师的提问没有针对性,问题和问题之间的组合及递进无明显的逻辑性。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提问时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避免提些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诸如“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找到了吗?”等无效问题。

1.2 学生不会回答

学生在回答课堂提问时答非所问或者理解错误导致其回答完全错误,课堂中这种情况很少。出现的原因是:问题为识记水平,学生因为记忆错误而导致回答错误;学生没有过好审题关,不能筛选出有效信息导致答而不准;教师的问题过难,提前对未开讲需要深化的内容提出问题.超了学生的能力范围,这样的问题学生无所适从,只能面面相觑,抑制了学生的思维热情和信心,抑或导致学生思维断层。

案例观察2:植物的蒸腾作用

师:小麦生长后期(抽穗和灌浆期)其光和作用的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期间小麦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是什么?

生:水分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发育

师:错!(当头一棒!)

生:??(顿时鸦雀无声)呀??(茫然!)

师:??思考错在哪里?

生:(所有学生)苦思冥想??(有的学生)轻声讨论??

师:植物一生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那个方面?

2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生:植物一生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

师:抽穗和灌浆期的小麦只是植物一生中的一个阶段,那它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什么呢?

生:蒸腾作用

[案例分析]学生误答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受到外来“迷惑条件”的干扰,另一方面又没有挖掘出教师课堂提问中的“隐藏条件”导致其审题不清。“抽穗和灌浆期小麦的光和作用产物主要用于籽粒的生长和发育”为迷惑条件,隐藏条件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任何阶段(休眠阶段除外),吸收的水分有95~99%用于蒸腾作用,也就是说抽穗和灌浆期小麦的根系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因此,教师要使学生注意仔细分析题意,善于对信息进行筛选,这是学生准确回答课堂提问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1.3 学生不愿回答

这种情况多见于教师在选择回答问题对象时,出现了偏差:如只提问好学生,或专提问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让学生难堪;也或是教师在课堂提问时用语不当,学生部愿回答。

案例观察3:植物的结构层次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植物的结构层次,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那些?

生:(齐声)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师:植物的器官有那些呢?

生:(齐声)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师:好,下面我出一道非常简单的题来检验大家的学习成果。我们平日里吃的花生米在结构层次上属于什么,请举手回答?

生:绝大部分学生都举手了,只有为数不多的学生没有举手

师:(环视班级一周)这个问题我专找一个这节课还没举手的学生来回答(没有举手的学生渐渐的低下头不敢面对老师的眼神)×××,你来回答。

生(没举手):??

[案例分析]教师提问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用语不准确,“非常简单”的题学生回答正确是理所应当;回答不上来,说明连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其他 3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的知识可能更不会,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一些学优生也不屑回答这样“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鼓励,效果就不好.相反的情况说 “非常难”的问题也不好, “非常难”的问题学困生就不愿思考了,学优生回答后,易产生骄傲情绪,不能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二在选择回答问题对象时,出现了一些偏差,对学生进行惩罚性提问,让学生难堪。在一个自然形成的班级里,学生的基础和智力层次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师提问不能搞一刀切,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并寻找时机地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创造“抛头露面”的机会,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1.4 学生答而不全

通常出现在综合水平的提问和评价水平的提问,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学生往往不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而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另外,有些问题涉及的方面太多,学生往往只考虑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而答不全,或因思考的局限产生定势等原因导致其答而不全,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

案例观察4:植物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应用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谁能说说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功能呢?

生:呼吸作用通过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光合作用能够将光能转换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

师:那有氧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对吗?

生:对啊!

师:清晨人们锻炼身体时,总是习惯到树林中去,认为那里是天然氧吧,空气清新,对身体非常有益,这种做法是否准确呢?

生:当然对了,树林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所以树林里空气新鲜,很适合早上锻炼。

师:这种做法是错的,树木虽然能制造氧气,但必须以光照为前提条件。在黑暗中,植物就不能制造氧气,相反,根据呼吸作用的知识,在夜晚,树木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还要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这样,经过一夜的呼吸消耗,使得小树林中氧气含量大幅度下降,变得稀薄,如果这时到树林中去锻炼,对身 4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体是没有好处的。那锻炼最好的场所是在哪呢?

生:旷野,那里没有太多的植物,这样经历一晚上后二氧化碳不会过高。

[案例分析]学生误答的原因为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理论知识,如果直截了当地提问相关理论的话,学生多半能够回答准确,但是如果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问的话,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的话同样不能准确回答问题。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学习到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只有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一旦联系上实际问题,学生常常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不与理论联系导致其答而不准。

2、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提问的优化

2.1.提问注重针对性和难度性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是指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有区别地有计划地提问。而且还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马丹,2013)。因此,教师在提问之前应该对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之上选择提问的方向和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有梯度的问题,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对学困生可适当“降级”,提简单的问题,照顾他们,让他们获得成功;对中等生提一些稍难的问题,让他们尝试成功;对学优生,提一些难度大的问题,激励上进;对特长生可合理提高难度,提一些专门的创新性的问题,鼓励创新。也可从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通过深题浅问,浅题深问,直题曲问,曲题直问,逆向提问,一题多问等不同方式,开展多角度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展示学生的创新个性,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形成(赵伟,2011)。

另外,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而生物知识中又有很多专业术语是大多数学生不能有效理解的,提问的针对性还要求老师对提问语言进行有效把握。这就需要初中生物教师的课堂提问使用较为简洁自然、容易理解的语言,并适当地将一些难度较高或不太常见的专业术语,转化成能被初中学生接受和理解的词语,使他们能够顺利作答。

2.2.提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时代热点问题, 5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关注社会、关注生命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兴趣(吴正香,2009)。例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这节课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进行提问。联系社会中出现的“毒奶粉”、“毒胶囊”,询问蛋白质和淀粉的消化过程;联系人们的养生文化和减肥时尚,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有的人不吃脂肪也会变胖?有人说减肥的秘诀是少吃多运动,你认为呢?从而可以让学生学点“有用的生物”可以解释生活中的问题,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2.3.提问注重叫答技巧

叫答是初中生物课堂经常使用的提问方式,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举手回答,这一过程使得课堂进度能够有效完成(张高明,2012)。在叫答过程中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技巧,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同时,提出问题叫学生同答时,教师要考虑提问的等候时间。一般来说应根据具体问题的类型、学生的实际水准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确定具体的等待时问。对于事实性的认知问题(主要是考察对已学知识的记忆)或学优生答题,等待2秒左右为宜;而对于综合性问题和实际操作等问题或学困生答题,等待时间要适当延长(钱国春,2010)。

另外,在叫答时要不断改变叫答方式,不要仅限于举手提问或“大合唱”(全班齐答),还可以利用“场外互助”(同学互点名)、抽签等多种形式进行叫答,在不影响课堂纪律的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使课堂叫答更有效果。

2.4.提问注重学生答后评价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信任并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回答不准而对学生“假以颜色”。在班里树立以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为目标的风气,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正确态度。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持以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即使回答有失偏颇,也应努力去发现其中的因素,给予某一方向、某种程度的肯定(牛现龙,2013)。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要特别注失时机的对他们答问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消除他们思 6

初中生物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及反思

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公正、热情,恰如其分。在评价学生回答时,教师也要让学插话、提问和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形成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洪松舟,卢正芝.我国有效课堂提问研究十余年回顾与反思.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2):38.

[2] 马丹.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江苏教师,2013,6:63.

[3] 牛现龙,生物课堂提问的失误及对策. 山东教育,2013,1.2:91

[4] 钱国春,生物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中小学电教,2010,12:71

[5] 吴正香.高中生物课堂提问现状与思考.考试周刊,2009,51:195

[6] 张海军,关于生物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考试周刊,2010,54:224

[7] 张高明.初中生物有效课堂提问的对策.基础教育,2012,12:70

[8] 赵伟,新课程下的课堂提问优化策略. 考试周刊,2011,3:177

7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反思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及反思

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提问过多过虚,只重数量忽视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方式越来越失去市场,代之而起的是重视开发学生智能的启发式教学。但在实际应用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问,学生答,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过多过虚的运用提问,将传统的“满堂灌”发展成了“满堂问”。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问了多少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学到了分析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即使是好的提问,也不宜过多,太多则容易造成学生疲劳,挫伤他们的兴致,影响学习效果,特别是一些教师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能”、“不能”等,课堂貌似热闹,却华而不实。

案例 1:在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过程中,当有学生提出可以作底边的高,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并且完成证明后,教师提问:“作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中线,能否也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呢?”学生异口同声:“能!”

反思:探索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发现一些常规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初步提高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的能力。然而案例中教师的提问,直接告诉了学生两种辅助线的做法,然后只是问学生“行不行”、“能不能”,在这样的提问下,教师越俎代庖,使学生失去了自己主动思考“还有哪些辅助线添加方法”的宝贵机会,失去了自己独立自主进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最终沦为了机械回答老师问题的“回声筒”。

2 . 提问太难太易,脱离学生实际

有些教师的提问过难,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学生思维难以展开,不知朝什么方向思考,也容易造成启而不发。

案例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公开课

师:学习完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后,我们下面该研究什么内容 ?

生:(没有任何反应)

师: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你能猜出我们今天的研究内容吗?

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师:不对,再猜一猜?

生:(面面相觑,有的开始动手翻课本)

师:(眼看课堂陷入僵局)还是让老师告诉大家吧,我们今天研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 下面听课的教师开始议论纷纷 ,学生兴趣索然)

反思:正比例函数是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初等基本函数,所以学生对于教材中函数内容体系根本不了解,教师的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自然无法回答。同时,初中生对于“研究”一词,感觉很玄虚,高不可攀,因而对问题也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造成了启而不发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