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论文 (2)

中医养生论文

我国中医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自殷商年代,人们的祈祷活动就体现了对养生的向往;春秋时期,更有道家的养生观,尤以老子和庄子的学说为代表;儒家更有孔孟学说为代表,以仁爱为核心,中庸为准则。它采用的是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即用形象思维方式,以观察,直接领悟,去类比象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藏象气血,经络,四诊八纲等,注重整体观。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疾病观和治未病,治病求本的防治观。

中医在生理上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即心在腑为小肠,在体为脉,在窍为舌;肝在腑为胆,在体为筋,在窍为目;脾在腑为胃,在体为肉,在窍为口;肺在腑为大肠,在体为皮毛,在窍为鼻;肾在腑为膀胱,在体为骨,在窍为耳及二阴。在病理上,中医重视某一部分的病变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在诊断上,从整体出发,察外而知内,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在治疗上,中医从整体出发,注意脏腑体窍之间的联系。

中医养生的诊法为望闻问切,并通过此收集病情。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养生的基本准则有六点,一是要顺应自然,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合宜,衣着适宜,调配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心态 ,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要形神兼备,它不仅指要注意形体的保养,而且要注意精神的调摄,使形体强健,精神充沛,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动以养形,以形劳而不倦为度,静以养神,以神清而不烦为度。三是要保精护肾,即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调养肾精,使精气充足,体健神旺,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四是要调养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五是要综合调养,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采取多种调养方法,包括顺四时,慎起居,调饮食,戒色欲,调情志,动形体,以及针灸,推拿按摩,药物养生等诸方面内容。六是要持之以恒,即养生贯穿一生,练功贵在精专,养生重在生活性。

中医养生的内容主要有精神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

1精神养生;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情志调摄对于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  

调节异常情志的方法有节制法,宣泄法,转移法,情志相胜。

2饮食养生;民以食为天,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人体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饮食,饮食与人类的健康密切有关。要以谷类为主食,肉类为副食品,用蔬菜来充实,以水果为辅助。 

合理科学的饮食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养生的重要内容。饮食养生的原则;1. 全面膳食 饮食多样化,食谱广泛,各类食物合理搭配。2. 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                    3. 因人择食  根据年龄,性别,体质不同而选择食物。4. 因时择食  根据季节气候特点而选择食物。

4运动养生;运动养生三大要领:意守,调息,动形关键是意守,精神专注,才能,呼吸均匀,引导气血周流全身,内炼精神,外炼筋骨四肢,内外和谐,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使机体达到全面的锻炼。传统的导引术,能活动躯体四肢以炼形,锻炼呼吸以炼气,并以意导气,气率血行,从而使周身气血恢复正常运行,病体得以康复。常见的有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太极拳等。还要强调适度,掌握运动量的大小。另外。需要持之以恒,经常不间断。

 5起居养生; 起居规律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适度  “久行伤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坐伤肉”,科学睡眠  卧具适宜,睡姿正确,就寝定时,睡时充足,衣着相宜  舒适合体,适时增减衣物,因时因人择衣,鞋帽适体, 二便通畅 。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颐养身心,增强体质,却病延年。

中医养生计划:

 1饮食养生 注意营养搭配,少吃油腻,烧烤,腌制类,膨化类垃圾食品。另外个人喜辣,所以应该尽量克制自己少吃辛辣食品。吃饭应注意七分饱即可,饭后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俗话说早饭像皇帝,午饭像大臣,晚饭像乞丐,所以要注意早饭的重要性,不可不吃。与此同时,应多吃蔬菜水果。

2 季节养生  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调节饮食,春季吃辛温升散或辛甘发散类食物,如枣,花生;夏季吃清心泻火类食物,如苦瓜;秋季宜滋阴润燥,可以多喝水,豆浆,牛奶;冬季可以吃一些羊肉,牛肉等。

3  保持好心情   在学习时,要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经过一天的学习,要注意放松自己,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与此同时,要保持好良好心态,开朗乐观,积极向上。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忧郁,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如果心情不好,可以向亲朋好友诉说,来调整自己。

4作息规律  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晚上睡觉不宜过晚,现在很多时候玩电脑,所以应节制自己,减少辐射对自己的伤害。早晨可以早起运动,最简单的就是清晨跑跑步,锻炼身体,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就个人而言,免疫力比较差,因此可以通过上述养生计划调整体质,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第二篇:中医养生论文 (4)

中医养生学是中医关于人体生命养护的理论原则及经验方法的知识体系。以下这几篇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是有论文动力从网上收集并整理的,如需更多的中医养生学论文,可以联系我们的客服,进行免费咨询。

【中医养生学论文范文】试论《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摘要:《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着作,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各个学科,尤其对中医学的深远不可小视。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今就《周易》哲学的“天人相应”、“居安思危”、“潜龙勿用”、“反身修德”,与中医养生的“四气调神”、“防微杜渐”、“不妄作劳”、“德全不危”作一浅探,以明《周易》哲学对中医养生学的巨大贡献。

《周易》是古代着名的哲学着作,自古以来,倍受推崇,被尊为群经之首。正如《四库提要》所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1]显而易见,《周易》是中华民族公认的古老文化的奠基石,当然中医学也不会例外。明代张景岳说得好:“医易相通,理无二致”、“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可见中医学从一开始就与《周易》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就《周易》与中医养生作一浅探,以求学者之斧正。

一、《周易》“天人相应”与中医“四气调神”

   “天人相应”是《周易》哲学思想的精髓,被誉为“最古老的宇宙哲学”。《丰卦·彖传》即蕴涵这一奥义:“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人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是人类生命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及其组成部分,定当受自然的支配与制约,因而人类只有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才能与天地日月共存,达到颐养天年的最终目的。

   中医养生完全吸收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四气调神”的养生观点。

   《内经》认为:春三月为万物发陈的季节,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为万物番秀的季节,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秋三月,其气容平,应“早卧早起,与鸡具兴,使志安宁”;冬三月,其气闭藏,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志若伏若匿。”经中还告诫人们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至此我们看到:《内经》的作者是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提出了“四气调神”的具体措施,而“四气调神”的目的又在于保持阳气的充沛,人体阳气充沛,则生机活泼,精神焕发,就能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上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类养生家便是实践了“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诺言,故能“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处天地之和”而不危。他们之所以不反向运动,是深知逆四时的严重后果:“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的经验,揭示了一条永恒:的真理“阴阳曲时者,万物之终使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二、《周易》“居安思危”与中医“防微杜渐”

   “居安思危”是《周易》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辞下》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以上两则经文的意旨提醒人们:事物的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着”,“居安思危”。故《周易》中有“惧以始终”之言,也有“君子思患而豫防之”之语,《系辞传》还将“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