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子线路 硬件实验报告 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

××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 □ 综合 □ 设计 □ 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二 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特性。

2.   掌握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交流电(市电)转变为直流电的直流稳压电源原理

18-1

图2-1  直流稳压电源框图

a)   直流稳压电源组成

电源变压器;

整流部分:单相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滤波电路;

稳压部分:串联型稳压电路,由调整元件(晶体管T1);比较放大器T2、R7;取样电路R1、R2、RW,基准电压DW、R3和过流保护电路T3管及电阻R4、R5、R6等组成。

b)   稳压过程

整个稳压电路是一个具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的闭环系统,其稳压过程为:当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变动引起输出直流电压发生变化时,取样电路取出输出电压的一部分送入比较放大器,并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产生的误差信号经T2放大后送至调整管T1的基极,使调整管改变其管压降,以补偿输出电压的变化,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

2.   直流输出电压与纹波电压

直流输出电压:直流耦合情况下电压的平均值;

输出纹波电压:交流耦合情况下电压的有效值。


3.   Multisim软件仿真

a)   串联型稳压电源实验电路

360截图20120401005543359.jpg

串联型稳压电源实验电路大电路.jpg

串联型稳压电源实验仿真电路大电路波形.jpg

串联型稳压电源波形

b)   整流电路

360截图20120401005941578.jpg

整流滤波电路

1图.jpg

整流仿真电路 RL=240Ω

1号.jpg

整流波形 RL=240Ω

c)   整流滤波电路

2图.jpg

整流滤波电路仿真图 RL=240Ω

2号.jpg

整流滤波电路波形 RL=240Ω3号.jpg

整流滤波波形 RL=120Ω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可调工频电源

2.   双踪示波器

3.   晶体二极管 IN4007×4

4.   470μF电容

5.   120Ω、240Ω电阻各一只

6.   导线若干

四、实验内容

1、整流滤波电路测试

按图2-3 连接实验电路。取可调工频电源电压为14V, 作为整流电路输入电压u2。

18-3

图2-3  整流滤波电路

1) 取RL=240Ω ,不加滤波电容,测量直流输出电压UL 及纹波电压aaaaaaaaaaL,并用示波器观察u2和uL波形,记入表2-1 。

2) 取RL=240Ω ,C=470μf ,重复内容1)的要求,记入表2-1。

3) 取RL=120Ω ,C=470μf ,重复内容1)的要求,记入表2-1。


表2-1       U2=14V

五、实验总结

1.   对表2-1 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桥式整流、 电容滤波电路的特点。

答:每个二极管都只在半个周期内工作;整流滤波电路中,R越大,输出波形越平缓。 根据表11-3和表11-4所测数据,计算稳压电路的稳压系数S和输出电阻R0,并进行分析。

2.   分析讨论实验中出现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答:无法得到稳定波形:调节电压、疏密、电平;

看不到直流耦合波形:增大电压的单位值,让波形零点向下靠。

 

第二篇:低频电子线路 硬件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

实验六 差动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2.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图 1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

(1) 典型差动放大器

当开关K拨向左边时,构成典型的差动放大器。调零电位器RP用来调节T1、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i=0时,双端输出电压UO=0。

R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 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2) 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当开关K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E,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2.   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1) 典型电路:                          (认为UB1=UB2≈0)

(2) 恒流源电路:     

  

3.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E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1) 双端输出: RE=∞,RP在中心位置时,

(2) 单端输出: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

 

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

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C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4.   共模抑制比CMRR

共模抑制比:用于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注意: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采用直流信号也可采用交流信号。本实验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12V直流电源

2、函数信号发生器

3、双踪示波器

4、交流毫伏表

5、直流电压表

6、晶体三极管3DG6×3(或9011×3)。,要求T1、T2管特性参数一致。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

1.   典型差动放大器性能测试

按图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

实验步骤:

①  节放大器零点

a)   信号源不接入;

b)   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

c)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O;

d)   调节调零电位器RP,使UO=0。

②  量静态工作点

用直流电压表测量T1、T2管各电极电位及射极电阻RE两端电压URE。

Multisim仿真电路:

表1

(2)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①  断开直流电源;

②  单端输入方式: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A端,地端接B端;

③  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并使输出旋钮旋至零;

④  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C1或C2与地之间);

⑤  接通±12V直流电源;

⑥  逐渐增大输入电压Ui(约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 Ui,UC1,UC2;

⑦  观察ui,uC1,u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RE随U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①  共模输入方式: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

②  调节输入信号f=1kHz,Ui=1V;

③  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C1, UC2之值;

④  观察ui, uC1,u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RE随U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4) 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性能测试

将图1电路中开关 K 拨向右边,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重复内容(2)、(3)的要求。

 表2

五、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数据,列表比较实验结果和理论估算值,分析误差原因。

(1)  静态工作点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2)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出时的CMRR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

(3)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单端输出时CMRR的实测值与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CMRR实测值比较。

影响差分放大器共模抑制比的因素比较典型的有:电路的对称性和电路本身线性工作范围。这两个因素也是产生实验误差最重要的因素。

电路的对称性决定了被放大后的信号残存共模干扰幅度,对称性越差,CMRR也就越小,抑制共模信号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差;

实际的电路,其线性范围不是无限大的,当共模信号超出了电路线性的范围,即使正常信号也不能被正常放大,更谈不上共模抑制能力。所以对共模抑制比较高的设备的前端电路都会采用较高的工作电压。

2.   比较ui,uC1和uC2之间的相位关系。

uc1和uc2是同相位的,ui和它们反相。

3.   据实验结果,总结电阻RE和恒流源的作用。

(1) RE为两管共用的发射极电阻

①   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作用,因而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②   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有效地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③   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E足够大,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2) 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①   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E;

②   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③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d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