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分实验-策动点阻抗测量实验报告

电路频域特性的测量——策动点阻抗

姓名:杨宏达       

班级:通信13       

学号:             

实验地点:九教南501

实验时间:2014.12.15

指导老师:养雪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策动点阻抗的测量方法。

(2)掌握示波器测量相位差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RC 串并联电路策动点阻抗的测量

RC 串并联电路如实验图1 所示,图中R = 1.2kΩ,C1=0.47 uF,C2 =0.047 uF。分别测量频率为500 Hz 、200kHz、4 kHz、10 kHz 时的策动点阻抗。

1

实验图 1

2、RC 串联电路策动点阻抗的测量

RC 串联电路如实验图2所示,图中R =5100,C=0.1uF,分别测量频率为200 Hz,2kHz、5kHz,10kHz,1O kHz时的策动点阻抗。

2

实验图 2

三、实验原理:

策动点阻抗描述了单口网络正弦激励条件下稳态时电压和电流的幅度及相位差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实验分析策动点阻抗频率特性可以采用正弦电压激励,然后测量电压及电流的幅度及相位差,并进行数据处理。

实验图3 是策动点阻抗测量图,可以用毫伏表或示波器进行测量。毫伏表只能测量幅频特性,示波器可以测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仪器的通道1测量电压,通道2采用间接法测量电流。

测量电流采用接入小电阻r的间按测试拔,考虑测量系统的参考点,测量的电压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电阻r应该尽可能小( 远小于被测电路的阻抗,但不宜太小,否则测量容易受干扰),减小测量误差。由于:

所以:

当被测电路存在与r 串联的电阻时,可以通过测量该电阻的电压间接测量电流,省略外接小电阻r。

信号源频率可以根据需要选取一定的变化范围,并按一定间隔选取,然后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曲线。

在测量频率特性时,应当先粗略观察一下频率特性的变化规律,在特性弯曲较大的区域应适当增加测量频率点,然后设计好记录表格再进行逐点测量。

阻抗是电路的固有特性,对于某一信号频率,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会随输人激励幅度的变化而交化。

由于信号源内阻的影响,被测电路阻抗随频率变化将导致通道1 的幅度也会随频率变化,所以,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监测通道1 的测量数据。一般可以在测量每个频率点时,调整信号源幅度,使每个频率点输入到电路激励的幅度恒定,便于比较和计算

四、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在测量策动点阻抗模值时,每当信号频率改变后,要对vs重新调整和测量幅度,保证其输出电压幅度不变。

(2) 用双迹法和椭圆法测量相位差时,要注意调整基线或坐标原点的位置及图形的形状,以减小测量误差。

(3) 记录实验图2电路2kHz时的双迹波形及椭圆图形,并标出原始数据。

(4) 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原理、实验电路 ( 包括测量仪器的连接)。

2、设计出合理的数据表格。详细记录每一个测量数据、各频点阻抗结果。

3、将测量值与理论值比较,并分析误差原因。

4、讨论改善实验效果的措施,总结实验经验

五、实验仪器及元件型号特征:

            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实验箱。

六、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实验中出现的双迹波形及椭圆波形如下所示:

电路1双线电路1椭圆

双迹波形                       椭圆波形

2、RC 串并联电路策动点阻抗的测量实验数据:

3、RC 串联电路策动点阻抗的测量

七、实验结论:

1、RC 串并联电路策动点阻抗的测量

2、RC 串联电路策动点阻抗的测量

八、误差分析:

 1.桌面振动造成的影响。

2.示波器上显示的荧光线较粗,取电压值时的荧光线间宽度不准,使电压值不准。

3.取正弦周期时肉眼调节两荧光线间宽度不准,导致周期不准。

4.机器系统存在系统误差。

6.fy选取时上下跳动,可能取值不准。

九、思考题:

1.比较、总结双迹法与椭圆法的优缺点,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方便?

双迹法的优点在于测信号峰峰值时比椭圆法误差更小。在测峰峰值时如果用椭圆法你需要分别测出椭圆在X轴和Y轴上的投影,而双迹法却只要测出图像的峰峰值就可以了,因此可以减小误差。

而在测信号的相位差时椭圆法的误差更小。双迹法测相位差时你需要一个周期的时间和两列波同样值的两点间的时间差。而在测这两个数据时,随着频率的增加两列波的周期变短,在调节的时候很容易由于示波器扫描的频率过低而使屏幕上出现一个杂乱无章的图像,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而椭圆法却不会有这样的现象。

2.在测量图(b)所示电路的策动点阻抗时,是否需要加入供测量电流用的小电阻,为什么?

不需要。在6-2中电路本身就有一个定值电阻,他的作用包括了供测量电流用的小电阻的作用。在测量时可以通过测量该电阻的电压间接测量电流。

十、实验照片核实:

实验照片 1

实验照片 2

实验照片 3

实验照片 4

十一、      感想体会:

学习到了知识,还是需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认识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这就是通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玩电路分析课程之后,要亲自亲自动手做电分实验的原因吧。

通过这个实验,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原本认为自己在电路分析理论课上已经把阻抗等知识理解得很清晰了。但是,这次实验让我发现了自己在电路理论知识方面的不足,促使我能够真正地把理论知识学好。

实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很好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到实际能力,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知识上面,本学期电分实验不想往届听老师讲解,而是全靠自己预习自学自己摸索,感觉对我们的自主学习钻研是种挑战,但同时也是锻炼。

十二、      参考文献

【1】    高岩,养雪琴,闻跃,赵翔. 基础电路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    闻跃,高岩,杜普选.基础电路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策划实验报告

经管实验中心

实 验 报 告

学    院:     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  策划理论与实务  

专业班级:       文产10     

姓    名:            

学    号: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策划学的平衡原理、平衡原理、习以为常原理、心理学原理、稀缺市场原理、效益原理、系统性整合性原理、价格尺码原理、新颖性连续性间断性变化性原理、知名度并不完全等于策划收益效果原理。

 

2、内容及要求

(1)平衡原理:

①概念:策划运作中对某件事的平衡处理,以免顾此失彼,反而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②搜集平衡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2)习以为常原理:

①概念:大众对一些策划见多了就习以为常了,这些策划就不能或很难吸引大众了。

②搜集习以为常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3)干扰分散原理:

①概念:在策划中,由于一些人为因素或意外因素的干扰,以致产生了并非原来意愿的结果。

②搜集干扰分散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4)心理学原理:

①概念:重复加深印象心理,潜移默化心理,疲劳反感心理,品牌心理,色彩心理,消费者的消费差异心理;

②搜集心理学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5)稀缺市场原理:

①概念:以追求稀缺产品为目的的市场行为:科技与创新;

②搜集稀缺市场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6)效益原理:

①概念:策划活动效果与策划收益效果并不完全相等,做到策划活动效果与策划收益效果的完美结合。

②搜集效益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7)系统性、整合性原理:

①概念:策划是一个系统、综合的过程,而不是只考虑某方面的因素及实施某个单一的手段;

②搜集系统性、整合性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8)价格尺码原理:

①概念:价格越高,质量、品牌(信誉、服务、形象等)越好。

②搜集价格尺码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9)新颖性、连续性、间断性、变化性原理:

①概念:策划的手法要新,通过自己独特的新手法来达到运行策划的目的;在运行策划中,在一定时期内要连续的用各种手段来影响受众;在运行策划中,因为存在疲劳反感原理,某种信息长期刊、播容易引起受众的疲劳,会遭到受众的反感,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信息要停播、停刊一段时间;在策划中使用某些传播手段时,在时间上连续刊、播而不停止,只是对原来刊、播的内容进行一些变化;。

②搜集新颖性、连续性、间断性、变化性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10)知名度并不完全等于策划收益效果原理

①概念:知名度不等于美誉度;有的知名度违背了法律、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形成了负面影响;

②搜集知名度并不完全等于策划收益效果原理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广泛查阅策划学的基本原理1-10相关材料。

2.十原理中任选一个,搜集并点评一则有代表性的策划案例。

3.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界限及倍数效应、联动效应、互动效应、美女效应、名人效应、品牌效应。

 

2、内容及要求

(1)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

①概念:把同类商家或产品汇集在一起,这样更能吸引消费者,也叫择多原则;避免同类商家或产品汇集在一起,主要是为了减少竞争者,也叫偷懒原则或择近原则;

②搜集聚众效应与分散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2)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

①概念:有意突出几点,然后使这些点起到带头作用;通过对某件事、某个人的重点影响,让他们来起带动作用;

②搜集点式效应与示范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3)界限及倍数效应:

①概念:在知名度的不同界限中,策划的作用是不同的,所用的策划手段也不一样;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以不成规律的倍数在受众中传递,逐步扩大影响,为受众逐渐接受,并且越往后传递的速度越快,传递的范围越广;

②搜集界限及倍数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4)联动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活动中,运行一次活动产生的是整体效果,整个过程中也会有联动影响;

②搜集联动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5)互动效应:

①概念:通过媒介的互动影响才能达到策划的最大或最佳效果。

②搜集互动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6)美女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运行中,用美女来引起注意力,以达到促销目的;

②搜集美女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7)名人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运行中,运用名人产生的效应来达到某种促销目的;

②搜集名人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8)品牌效应:

①概念:在策划中利用品牌产生的作用及效果来起推动作用。

②搜集品牌效应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广泛查阅策划学的效应1-8相关材料。

2.八效应中任选一个,点评一则有代表性的策划案例。

3.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目的

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如何做诱导新闻隐性广告、广告如何尽量仿效新闻、策划中的抢点抢先、策划中的出其不意标新立异等高级技巧、策划中如何选择媒体、涉及价格的一些高级技巧、改变消费习惯的技巧、策划中的打假等高级技巧。

2、内容及要求

(1)如何做诱导新闻、隐性广告:

①概念:策划的最高境界是让新闻来传播策划,获得最佳策划收益效果;

②搜集诱导新闻、隐性广告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2)广告如何尽量仿效新闻:

①概念:报纸版面设计、文字技巧处理等形式;

②搜集广告仿效新闻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3)策划中的抢点、抢先:

①概念:挖掘、发现、抢占那些能带来策划效应的、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事物;运行策划时,对那些能带来策划效应的、人们关注的热点或焦点事物,应抓住机会,抓准时机;

②搜集策划中的抢点、抢先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4)策划中的出其不意、标新立异

①概念:消费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感受策划所带来的内心震撼;在策划中使用“新”、“异”的手段,使策划产生一种强大的冲击力;

②搜集策划中的出其不意、标新立异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5)策划中如何选择媒体:

①概念:根据交通、生活习惯、媒介偏爱、媒介特点、产品特点、主要消费群、本公司实际、媒介互动效应等因素选择;

②搜集策划中媒体选择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6)涉及价格的一些高级技巧:

①概念:参看消费者关注重点是质量还是价格;价格的确定及变动要讲究技巧;

②搜集涉及价格的高级技巧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7)改变消费习惯的技巧:

①概念:自身商品质量赶得上对手或超过对手;更优质的服务、更令人满意的服务态度;更优惠的价格;广告的作用。

②搜集改变消费习惯的技巧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8)策划中的打假

①概念:重罚;直销;重视。

②搜集策划中的打假相关案例,并挑选一则最有代表性的简单点评。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1.广泛查阅策划学的高级技巧1-8相关材料。

2.八高级技巧中任选一个,点评一则有代表性的策划案例。

3.整理实验数据和文档,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