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教育研究》结题的报告

寒冬中心学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教育研究》结题的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课题组 袁朝晖 叶晓霞 赵宏斌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而固村镇是个农业大镇,地处边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 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 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 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 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 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 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监管人的基本状况和生存现状。

3、监管人的现状与留守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关系。

4、探索留守儿童教育新模式、新方法。

5、建立符合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方案形成一套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园网络联系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陷。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准备用18个月(20xx年1月至20xx年7月)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完成课题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

2、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3、通过调查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1、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全面实施方案。

2、定期研究、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整理分析,写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对课题研究的进程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案例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良好行为。

3、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亲情。

4、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 亲情导师制 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 留守孩子 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 期待 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是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要有耐性,它不是经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是家庭。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亲情书信怎么写,写哪些内容等等,都是导师的工作。

6、亲情诵读活动。

阅读,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优秀经典的美文,不仅文字隽永,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20篇,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7、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 读懂母亲 、 我知道你的生日 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

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 理论总结 ,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子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校方面:

1.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 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与讲座。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开设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由负责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师在活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启发和引导,使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早、及时解决。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引导留守儿童抛弃自卑,鼓励留守儿童树立 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 的 五自 精神。

3. 设立 知心话信箱 与心理咨询。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的 知心话信箱 ,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 心理咨询室 ,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4. 建立与家长沟通的 绿色通道 。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父母是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才离开他,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方面:

1、调动农村中小学 留守儿童 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5、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 理论方面:

1、《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获县级 二等奖)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对策思考》。(树人网)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一》(全镇交流)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二》;(全镇交流)

5、《农村留守儿童阅读心理浅析》。(青年导报)

6、《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全镇交流)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 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生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

然而,解决 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初中阶段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的研究

结题报告

蒙阴县桃墟中学课题组 撰写:张春香

课题组组长:张春香

成 员:

【课题简介】现阶段,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社会保障不健全,再加上长期“骨肉分离”,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行为、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并且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初级中学,1100余名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有400余名。作为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堪忧,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违纪、违法事件越来越多,而他们的学习状况也成为老师头疼的事情。我们意识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势在必行, 20xx年3月成立了以张春香为课题组组长的《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现状的研究》课题组,提出立项申请,20xx年4月教育局批准申请立项,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和研究目标。20xx年9月开展留守儿童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分析,选择方法与对策。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实现了预定目标,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状态,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学校阶段性组织的留守儿童家长会议得到了社

会和家长的认可,由学校组织的各类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课题组成员在调查研究中不断总结,形成经验并应用于实践,现在均已成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学校已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劳动市场的日趋成熟,一部分农民逐渐离开农村,走向城市。“农民工”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迅速产生并发展壮大。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和户籍制度的滞后,大部分农民工还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的待遇,他们的未成年子女只有留在原籍,于是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外出务工农民近1.2亿,农村留守儿童达到2300多万,这两千多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甚至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命运。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重视。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堪忧,受教育情况令人担忧。亲情缺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尤其是留守儿童比一般的孩子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大部分学习积极性很差。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种种悲剧和由此带来的不安定因素直接影响和谐社会的创建和发展。因此,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习问题是一项社会性事业。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前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认为,要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首先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有什么问题,分析留守儿童存在的原因,

探索解决它的办法。家长、学校、社会都必须积极主动、创造性的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社会难题。尤其是学校更应充分发挥教育管理主阵地的作用。学校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主载体,作为这个载体的承载者——教师直接担负着解决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的重任。因此,我们课题组决定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学习现状的研究活动。

二、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初中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真实、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现状,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有效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方法和手段,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帮助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背景资料和学术支持。

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2、研究初中阶段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及情感需求

由于长期不在父母的身边,缺乏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使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存在障碍,分析这些问题对他们成长的不利影响并深层次的分析原因。

3、调查研究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

因为缺乏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很多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针对这种事实,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使其不断进步。

4、关注留守儿童生活,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合

因为远离父母的监护,留守儿童走出校园,容易受不良环境和因素的影响,从而放任自己,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合,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路子 。

研究重点:找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初步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有效教育途径和操作性强的方法、策略。

三、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进行,由课题组设计调查统计表、自编调查问卷、设计相应的访谈问题、组织教育活动等,从以下方面了解和把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与学习状况:

1、留守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现状的调查。

2、影响学生各种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与思考。①、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方面的因素)②、客观因素的分析(家庭教育亲情缺失、教师关爱、学生之间的影响、社会等因素)

3、留守儿童长期教育发展的方法研究:①、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的研究;②、探索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合,建立留守儿童问题长效保障机制的路子。

四、研究对象

我们以临沂市蒙阴县桃墟中学为研究点展开调查,该校地处乡村,共有教学班22个,学生1100余人,其中“留守儿童”400余人,约占总学生人数的36.5%。这就意味着该校36.5%的儿童面对着家庭教育缺失所引发的众多问题。为了真实的了解他们的原始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课题组分成小组通过家访、个别座谈、课堂观察、作业检查、学科成绩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由整体调查到局部调查,由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对比调查到抽样个案调查。

按调查研究进程的各个阶段将研究对象确定为以下三类:

研究对象一:蒙阴县桃墟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1139名;(对该校“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进行对比研究,了解该校“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研究对象二:蒙阴县桃墟中学七至九年级“留守儿童” 447名;该群体是此项课题研究的重心,其他群体的研究是对该重心研究服务的。(对该校所有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这部分群体在心理健康及学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研究重点。)

研究对象三:蒙阴县桃墟中学七至九年级“留守儿童”110名(抽样)。其中,男生54名、女生46名,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抽样调查研究。

五、试验组织

组建课题领导小组择实验室班级,安排参加人员及其分工。在学校教科室和年级部的领导下,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配合下,课题组按部就班的步入正规的研究工作中。

管理措施

(1)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的步骤对各成员进行分工,并要求其认真、创造性的做好工作。

(2)课题组成员及时跟踪调查留守儿童的校外、校内生活,掌握其生活规律。

(3)委托各任课教师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并做好统计和纪录。安排留守儿童的同学对他们进行学习、生活上的帮助。

(4)组织成员不定时的与留守儿童谈心,了解其心理变化和学习生活情况。

(5)组织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定期开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学习状况发展动向的讨论会。

(6)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探索解决留守儿童心理与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7)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学习的研究跟踪制度,完善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分析

(一)、前期准备:

准备阶段(2008.3—2008.7) 学习有关理论资料,收集、调查有关留守学生的各种正面、负面的报道,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研究方案。

(二)、调查统计分析阶段(2008.7—2010.3) 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我校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分析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及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共识,找出规律。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类型情况统计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从上面的调查统计看,我校“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一些几种类型:

1、“单亲教育”型。

父母双方缺一的家庭我们称之为“单亲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为“半留守儿童”。从表1可以看到,父母一方外出,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54.18%,而且父亲外出的比例大大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留守儿童”能够与父亲一起生活的比例只占14.64%,如此大面积地缺失“严父”的角色,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隔代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儿童不能与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的,只能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我们称之为“隔代教育”型,这样的孩子,我们称之为“全留守儿童”。通过调查显示,这类缺失“双亲至爱”的留守儿童占总数的41.17%,是留守儿童中心理问题与学习状况堪忧的重心。

3、“寄养教育”型。

父母双方都外出,把孩子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的,称之为“寄养教育”型。调查访谈中我们了解到,父母离开时将孩子托付亲戚照管的约占4.65%。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及其影响情况分析

1、父母亲长年在外,亲情关怀缺失。

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情况调查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

离使他们在生理上与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许多的烦恼和问题需要有倾诉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在外,长期不在身边,不能满足孩子情感交流的需要,即使父母一方在家,也因为忙于家务和其他劳动,无暇顾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机会,影响他们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对于成长中的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关爱是极其重要的。在对“留守儿童”的调查中,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缺乏沟通,有的甚至很少见面。其中与父母“半年一次”见面的为63%,“一年一次”见面的为37%。在与“留守儿童”的座谈中,除个别孩子不想或偶尔想父母外,他们大都表示经常想念在外的父母,有的甚至一提起父母就泪眼汪汪。

由于割舍不了亲情和血缘关系,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他们希望经常与父母见面或与其呆在一起,可实际上无法做到,有的只能通过电话等方式与父母偶尔联系。与父母打电话,父母主要是问学习和平安情况,最多叮嘱几句就完了,其实孩子更渴望与父母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据代养人反映,当父母回来探望时,孩子变得听话、活泼、兴奋,当要离别时,他们难过或大哭,不愿分开,孩子面临着剧烈的情感冲突,难过的情绪有时要持续好几天。

2、监护人素质偏低,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我们发现“留守儿童”在三种新型家庭中,所受的家庭教

育是残缺不全的。

(1)监管人监管不力

①单亲教育精力不到位。留在家里的母亲或父亲既当爹又当妈,上有老,下有小,里外家事一大堆,常常自己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再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

②祖辈监管力不从心。祖父辈老人,文化低,根本无法负起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与教育方法也有局限性,缺少教育孙辈的能力,并且与孩子存在较大的代沟,难于沟通与交流。对孩子,他们往往只能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而没有心理方面、学习方面、品德方面深层次的关心与教育。而且隔代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溺爱、过度照顾、过度担心,这无疑会对孩子的心理和品德发展起到不利的作用。比如老人对孙辈养之过娇,爱之过度,他们对孩子生活上本来能自理的事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也愿意包办,代背书包、帮着洗脸、晚上陪睡等等,久而久之,养成了依赖性和懒惰性,结果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意志薄弱,怕困难。

③亲戚监管责任不到位。作为亲戚,往往对孩子的不良表现也不敢或是不愿多作批评:父母不在,万一批评后,出了事情责任谁来承担?也有的认为反正不是自己亲生孩子,管严了孩子会记恨的。所以通常只能解决他们的起居和温饱问题,不能严格管教及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作为“留守儿童”,在情感上总感到与亲戚隔着一层膜,有寄人篱下的压抑感,内心感到拘束和不自在。

(2)父母思想认识有偏差。

我们在电话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家长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挣更多的钱,为家庭生活和孩子成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父母关注和考虑得较少,往往停留在学习有没有进步、考试有没有考95分以上等浅层问题,没有全方位地、深层次地思考家庭教育和品行发展问题。有的家长则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文化照样能挣钱,大学生照样打工,孩子读书好坏无所谓。他们给予孩子的往往都是物质的东西,缺少精神和情感方面的关怀,没有从孩子长远发展的角度去教育孩子。这种在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子女的情感的饥饿,严重影响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情况分析。

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心理就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不仅是学习上的“差生”,而且往往是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学生”。由于亲情的缺失,无助感,被遗弃感,失落感的逐渐产生,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和监管人普遍认为,他们大都存在相对孤僻、内向、脆弱、自卑、不合群的问题,同时因为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不懂得关心人。消极情绪一直困扰着孩子,使他们变得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他们在校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沉迷网络等。

案例分析1

15岁的学生小萌,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面做生意,他便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聪明懂事,小萌小学时成绩非常优秀,在进

入中学前常常的假期里,家人放松了对他的管理,他开始进入网吧,并慢慢迷恋上了网络游戏。进入初中,他已是一名网瘾极大的“问题学生”,上课时经常走神,有时还因为上网而逃学,成绩也是一落千丈,在老师和同学中已经没有了良好印象。

学生之所以产生网瘾,是因为他们在网络游戏中产生了乐趣,由于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像小萌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从游戏中找到那种虚拟的“爱恨情仇”和自我归属的成就感。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老师和家长要耐心帮助他们找到新的兴趣,并给他机会与支持。同时要给予他们正确的荣誉感与进步感的引导,家长和老师切不可揭其伤疤,因为他们缺乏被人承认价值、被尊重、被关心的归属心理。

案例分析2

新学期开学不久,罗老师的班里发生“了“失窃案”,学生小石放在文具盒底层的二十块钱在午饭后不翼而飞,罗老师发动全班同学一起找,可是没有收获。此时,罗老师发现学生小骞神情紧张,脸涨得通红,两眼直盯着罗老师看。联想到曾经有学生反映过小骞曾经有过这样的“毛病”。晚饭后,罗老师找了个借口把小骞叫到办公室聊天。从谈话中知道,小骞的父亲长期在外面打工,两年前妈妈又为他添了一个妹妹,本不富裕的家庭显得更拮据了。现在对他的物质生活要求很苛刻,平时看到其他同学吃的、玩的都让他羡慕不已,于是开始向老师、同学借钱花,但借的钱多了,由于家长关心不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也不多,所以在没钱可以还,也没法再借钱的情况下,他开始去“拿”周围同学的钱。

小骞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们应该为他高兴。但我们更应该反思,在现在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今天,每个人都受到诱惑。也是因为有更高的物质和精神追求,很多人背井离乡在外打拼,但千万不要忘了自己对孩子的责任,经常了解孩子的情况,懂得他们的需要,给他们一些适当的支配机会。同时,加强家长与学校间的联系,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

案例分析3

小洁,一个漂亮大方的女生,在班级里面是做事勤快利索、认真负责的生活委员。可一学期以来,有关她的“男女交往”、“手机传书”、“谈恋爱”等传闻不断,在同学、老师中反响很大。班主任李老师与她多次交流,告诉她处于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由于强烈的性好奇心和接触异性的愿望,都会对异性产生好感和爱慕。只要正确理智的对待这种感情,就能顺利的度过青春期,健康成长。小洁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同时她也向李老师说出了藏在她心底的另一个心结。原来小洁的父母一直在外地做服装生意,收入不错,但由于妈妈是一个特别重男轻女的人,所以小洁从小就生活在苦恼中,所以她宁愿独自一人留在老家上学,也不愿生活在妈妈的轻视下,特别是去年有了弟弟以后,她感觉自己妈妈更加忽视自己,甚至不多的相聚也很少能感受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但回到学校,有那么多“喜欢”自己的男生,从他们那儿她似乎得到了太多没法从父母那儿得到的关爱和赞赏,有了久违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从此她开始喜欢上这种感觉,于是也就有了那么多的传闻。

小洁的故事值得让我们深思,学生早恋现象早已为大家所重视,学校老师和家长也为此伤透脑筋,探寻解决路子。无可否认,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早恋现象的主因。但在帮助学生摆脱早恋困扰的同时,我们家长和老师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孩子情感世界,是否知道他们的情感需求,切不可让我们的孩子出现“情感饥渴”。

案例分析4

一开始接触小天,感觉这是一个聪明机灵、活泼懂事的孩子,但听完一些老师的介绍后,才知道小天性格外向,富于攻击性,经常与人寻衅闹事,屡屡与人发生冲突,打架斗殴、恶意起哄、顶撞班委、影响老师上课等时有发生。对于老师的教育,他软硬不吃,俨然成了班级的“刺头”,在学校中影响极大。一个15岁的孩子,为何有如此的能量?通过了解知道,小天母亲因抱怨丈夫无能而撒手离开,从此父亲便也四处飘摇打工,已有三年没有回家,小天只能与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经常教育小天要出人头地。但进入中学后,由于各种原因小天的成绩并不理想,在班委选举中他也名列孙山。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认可、被重视的小天看到自己无法“出人头地”,因此,他只能用叛逆的性格、过激的行为来引起人们的重视。

任何一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欲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现更为明显,像小天这样家庭环境特殊,长期受到触动心灵的心理暗示,由于缺乏家人正确心理疏导,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往往不知所措,有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于像小天一样的留守儿童的转化,要制造转化时机,从心入手,因势利导。一要注意他的荣誉感和他的独立领导意

识;二要给他充分的表现机会,发挥他的长处,让他找到自己的价值;三要积极与他的父亲、奶奶联系,将他的闪光点和荣誉告知家人,当得到来自家人的赞赏后,会让他找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这样他也会更加信任老师和同学们,就不会再去做班中的“刺头”了。

(三)、总结阶段:(2010.3—2010.7)分类整理资料,完成研究报告。

7、提出建议,推广成果

提出的建议、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从实际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整合中得到的,是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我们认为,只有将调查研究成果推广,才能真实地考察研究成果的实效性。

1、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必须有所作为。 借鉴学习较好“留守儿童”外出务工父母及抚养人的教育实践和经验,我们建议留守儿童的家长要对孩子多付出一些关心,不能让孩子的成长因为父母外出的原因而受到不良影响。

(1)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让亲情时刻温暖孩子的心。 父母离开家后要经常和孩子保持联系,不要把教育子女的义务都扔给祖辈、亲友,在满足孩子物质方面要适而可止。也许孩子们需要的仅仅是父母的一个电话、一个从外地带来的小礼物,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惊喜,作为家长不要用金钱来补偿和孩子的感情缺失。家长们要有意识的常与孩子沟通,多听听孩子心灵的渴望,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尽最大可能降低母亲“出行率”。我们认为,无论是照顾孩子饮食起

居,还是教育孩子,母亲更有优势。母亲在家孩子会感觉有安全感,有倾诉对象。

如果父母双方都不得不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

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2)“留守儿童”的抚养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孩子的一切家庭教育的都自然的归属到了抚养人的身上,抚养人在其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也可以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部分是由孩子的抚养人来承担的。但在农村,孩子的抚养人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由于是隔代抚养,他们往往在物质、生活上给予全方位的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因此,我们建议,孩子的抚养人不要因为孩子小,父母又不在身边,而对他们加倍的溺爱。抚养人要用赏识教育的策略,尊重留守儿童的选择,留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抚养人要及时

帮助解决,进行心理疏导。在孩子的精神和道德上要倾注更多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面对现实的信心和勇气,以更积极、更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3)父母可以考虑将孩子接到自己的务工区域入学。

随着国家对外出务工人员的一些优惠政策的出台,各政府部门纷纷行动起来,为了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让务工人员安心的工作,政府部门修建了一所所务工人员子弟寄宿学校,配备了一些优秀的教师任教和后勤工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提供了便利和优惠条件,并给予务工人员子女特殊的关爱。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将自己的孩子接到了城市(或离自己工作很近的郊区)入学,在自己的监护下,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我们建议,一些有这方面条件的外出务工的父母们可以考虑将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入学,这样有利于孩子更健全的发展。

2、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必须有所作为。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学校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原来由家长应该承担的那部分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转嫁给了学校,因此,学校要承担双重责任,这对学校教育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学校班主任和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给予特殊的关爱。 既要鼓励学习好的“留守儿童”增强他们的学习、生活信心,让他们更优秀;同时,也不要放弃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找回学习、生活的自信,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步走出困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减少

他们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如可针对“留守儿童”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开展“体谅父母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不是在说教中,而是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2)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

让学习好的“留守儿童”的家长多在群体中传授经验和一些好的做法,帮助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的家长明晰对孩子的教育方向、方法和措施。通过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为学习好、差“留守儿童”建立专项档案,跟踪辅导。

学校要对学习好、差“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以便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要关注学习好、差“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建立家长(监护人)热线、定期访问制度等,经常与他们的代养人、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化解问题;要经常组织他们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

(4)开设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教育教师,开设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5)构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支持系统。

其中包括: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的学习好、差“留守儿童”的导师体系,给予留守儿童适当的情感关注及学习指导的倾斜,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回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优秀学生组成的帮扶体系,重点给予留守儿童学困时的帮助,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由家长及社区相关机构组成的家庭教育监督体系,经常督促和过问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逐步改善留守儿童的家教水平,完善家长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促进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关心与爱护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6)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管理与评价体系。

学校应努力构建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对学习好、差“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行为、学习意志、学习品质的评价与指导的管理体系;家庭对学习好、差“留守儿童”的校外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社区承担呼吁全社会关注、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任务。让学习好的“留守儿童”发扬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争强自信心,历练他们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生活能力,在各方面的发展中逐步更好地完善自己,发展自己,达到更优秀;让学习较差的“留守儿童” 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勇敢地面对自己的缺陷,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争强学习、生

活能力,在各方面的发展中逐步完善自己,在生活、学习和心理上都得到更健全的发展,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3、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农村社区应努力发挥他们的作用。

在城市,社区组织的管理和活动比较完善,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身份,能积极配合家长和学校给予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农村,社区组织的建设和管理相对薄弱,无法承担起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辅导,基本处于空缺地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辅导主要来自学校和家庭的配合。所以,我们建议,农村社区应积极努力完善自己的缺陷,针对农村众多“留守儿童”尽早建立相关辅导教育组织和机构,配合孩子的家庭、学校,让农村社区真正发挥他们积极的作用。

4、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研究是一项长效工程,具有复杂性。

为了将我们的成果进行推广,该课题又派生出众多子课题,与子课题形成研究链锁。各项子课题在该课题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

八、研究体会

1、研究学生是我们一线教师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方面。 “素质教育”、“高效课堂”最终目标关注还是我们的学生学到了什么。脱离了学生实际,设计再完美的教

学模式、教学方法都不能称为是“高效”的,我们的教育也不会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学生应该是我们好好专研的一本教材。

2、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是理论上的,而是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因此,我们做课题研究,不要拿他人的问题当做自己的问题来研究,要从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现状和问题抓起,从小课题入手,要针对学生的“真问题”而开展。

3、我们的研究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变化,不能“想当然”的去研究。在研究的每一阶段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是不同的,因此,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也是随着学生的实际变化而改变的。

4、由于农村各地方教育存在差异,每位“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学习状况以及他们自身的状况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成果具有局限性,只供大家参考。

5、课题研究离不开读书,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更好的去做研究。用心做好一项课题的研究与用心读好一本书同样都是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加速器。

6、课题研究需要专家的引领,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需要教师团队的配合。

参考文献《新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与素质培训教程》、《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教育智慧蕴含其中》、《美学》等。

附表一:

留守儿童数量调查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附表二

桃墟中学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一

组织部门:教科室 调查时间:20xx年12月 日

一、基本信息调查

姓 名 性别 出生年月 现就读班级

家庭住址 父母打工地点 联系电话

二、调查的内容

(一)基本情况调查

( )1、你的父母不在你的身边的原因

A、有一方打工 B、双亲打工 C、父母离异 D、有一方去世 E、父母都去世

( )2、你的父母不在你身边时,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A、祖父母(外祖父母) B、单亲 C、兄长姐姐 D、其他亲戚 E、自己住 ( )3、你父母外出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A、一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二)心理情况调查

( )4、与父母的沟通属于 A、经常沟通 B、很少沟通 C、无法沟通

( )5、你是否担心父母在外打工会出事 A、很担心 B、有点担心 C、不担心

( )6、你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是 A、支持 B、不支持 C、无所谓 D、不表态

( )7、你觉得父母不在身边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A、孤单没人聊天 B、生活没人照顾 C、学习没人指导监督 D、其他 ( )8、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 )9、你对学习的态度

A、听老师话,十分刻苦 B、听老师话,比较刻苦 C、一般,不爱听老师话 D、不努力,不爱听老师话

( )10、你觉得身边的人关心你吗 A、从不关心 B、 很少关心 C、 偶尔关心 D、很关心

( )11、你是否觉得自己很棒、很优秀

A、我很棒,我做的很好 B、我做的很一般 C、 我做的比很多人差 D、我做什么都不成功

( )14、喜欢上学吗?感谢老师吗?

A、喜欢,感谢 B、不喜欢,但是感谢 C、喜欢,不感谢 D、不喜欢,不感谢

( )15、你感到孤独吗? A、经常 B、有时 C、不过道

( )16、你的烦恼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A、家庭 B 、同学 C、老师 D、学习

( )17、你对自己的人生抱何种态度?

A、 很乐观 B、听天由命 C、过一天是一天 D、奋力争取明天的幸福 E、很悲观

( )18、你对在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 A、学习成绩 B、相貌体形 C、健康 D、性格 E、朋友不多

( )19、你有知心朋友吗? A、 很多 B、有,但不多 C、没有 D、无所谓

( )20、你认为目前的留守学生心理状况是?

A、心情舒畅,充满生气 B、心情压抑,前途未卜

C、刻苦学习,充实自己为将来工作打基础 D、无所事事挨岁月,吃喝玩了等文凭

( )21、你对自己目前的学习与生活状况:

A、很满意 B、不满意,想改变环境 C、不满意但无可奈何 D、无所谓 E、还凑合

( )22、你喜欢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 )23、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先向谁求助 A、给父母打电话 B、老师 C、亲戚 D、自己解决

( )24、有没有在课后复习知识?如果没有,是什么原因呢?

A、经常复习 B、很少复习,没时间 C、偶尔复习,想不起来 D、很少复习,不喜欢

( )25、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

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C、无所谓,听完就算 D、当面顶撞,对着

( )26、你是否喜欢呆在角落,害怕陌生人

A 、喜欢,害怕 B、喜欢,不害怕 C、不喜欢,害怕 D、不喜欢,不害怕

( )27、如果你上网,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聊天 B、查阅资料 C、打游戏 D、随便看看

( )28、你如何看待初中生早恋的 A.反对,不利于健康成长 B.无所谓,看情况 C.赞成

三、我的希望和看法:(在你赞成的选项前打“√”)

1、生活上我希望:

( )A、能得到学校的关怀,父母在身边关怀。

( )B、有很多朋友,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 )C、希望可以吃得更好一点,穿的更好一点。

( )D、希望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越来越强。

( )E、希望自己的父母能赚很多钱,然后回家。

( )F、希望父母在外可以平安,健康。

( )G、希望获得自由,不被学校束缚。

( )H、摆脱痛苦的世界。

2、在学习上我希望:

( )A、希望得到更多的指点,辅导。

( )B、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关系,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

( )C、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在身边帮助自己学习。

( )D、希望自己学习好,给父母争光。

( )E、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关心。

( )F、希望有更好的经济环境,有更多的学习资料。

( )G、不想继续在这里学习,希望和父母一起在城市学习。

( )H、不想读书了,想自己去赚钱。

3、在心理上,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 )A、我觉得社会不公平,前途一片昏暗,看不到希望。

( )B、如果政府努力帮助我们,生活会好起来的。

( )C、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改变自己的经济现状。

( )D、社会、别人都很关心我,我将来要回报他们。

( )E、社会、别人都不关心我,我也不会去关心他们。

( )F、我很有同情心,帮助、爱护、保护小动物。

( )G、我总是害怕被身边的人欺负。

( )H、我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和小朋友打架或者发脾气。

附表三

桃墟中学留守儿童自身调查表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附表四

桃墟中学留守儿童评价表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附表五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留守儿童结题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