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宜川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进宜川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2 信息来源:

一、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县旅游产业自19xx年起步,历经几届县委、政府班子及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目前经济效益每年呈13-15%的速度增长,20xx年达到33.9万人次,门票收入首次突破2000万元大关,综合收入突破亿元,已经步入“旅游强县”之列。但是,目前的旅游业主要停留在壶口观光旅游这一层面,还没有充分发挥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旅游开发的重中之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一是仅仅顺其自然地把壶口作为仅有的观光景点进行管理,对旅游产品的主打品牌缺乏文化包装,致使资源的核心价值在市场交换中大打折扣;二是系列化的互补性旅游产品没有整装开发;三是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细分定位不够明确,旅游资源在由产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二)规划工作严重滞后。一是全县性的旅游开发规划始终没有做到操作层面;二是重点景区的旅游开发规划没有完全做到项目建设的实施层面;三是规划的前瞻性、地域特色性不够突出。由于在较长时间内,没有支持旅游开发良性发展的科学规划,建设性破坏、破坏性建设频繁发生,景点开发管理积弊太多,粗制滥造的东西,影响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一致性。

(三)产品开发停滞不前。缺乏有创意有卖点的系列化旅游开发策划方案。人们从延安、西安出发,赶上2—4小时的路程,到壶口看瀑布,活动不到半个小时,就离开了。游客逗留时间过短,玩不尽兴,景区及县城的旅游综合收入上不去。

(四)专业队伍不成体系。酒店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管理及导游等旅游管理和服务专业人才短缺,没有形成旅游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等一整套的科学运行机制,从事旅游开发及服务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急待提高。

(五)产业化建设极不到位。从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六大要素看,我县目前还处于吃无特色、住无档次、行无秩序、游无补充、娱无花样、购无精品的低层次开发、低水平经营状态;从参与旅游的经营管理实体来看,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市场主体缺位太多,既无规划策划、研发管理方面的优秀团队,也无宣传促销、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团队。没有自己的龙头或集团企业,小商小贩单打独斗,无法提供配套的系列化服务,旅游产业化格局的基本雏形未见端倪。

(六)投融资渠道不宽不畅。旅游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政府没有建立起正确的投资导向机制,招商引资的目标方向不明、缺乏卖点,融资渠道不畅,景点建设、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宣传促销等各个方面都缺乏资金投入。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变不成高品位的旅游商品,致使旅游开发的效果大打折扣。

(七)文化视角的深度关注明显欠缺。宜川本是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大县,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完全可以大大提升旅游业的品位和等次。但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微乎其微。一是物质文化遗产湮没在民间的轻漫和历史的沉积之中,致使许多有价值的重量级文物毁坏殆尽或无缘以见天日。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传承人的相继过世而逐步消失,许多东西已经无法弥补。

三、建议及对策

(一)做好旅游开发的战略定位工作。要聘请国家一流的专业团队及专家学者,根据宜川的县情特点展开研究,围绕打造黄河之心、民族之魂、壶口风情、寻根问祖基地,着力发掘晋陕峡谷、黄河两岸史前文明遗存和传统农耕文化遗产,可以从全力打造母亲河文化朝谒体验圣地、蟒头山集义寿峰陕北最佳生态旅游休闲之地、秦晋峡谷传统农耕文化体验之地、爱国主义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等四个层面加以考虑,用极其简约但很准确的词汇高度概括出宜川旅游的形象品牌,让海内外朋友普遍接受并广为传播,中华民族“人文初祖安寝黄陵,民族之魂蕴藏壶口”的文化认同。

(二)做好旅游开发的规划及策划工作。一是要处理好单个景点建设规划与全县旅游开发规划、旅游开发规划与全县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国民经济总体规划与国土资源整治与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的关系,力求形成一整套完整而又严密的规划体系,把规划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落实在可操作的项目上加以实施。二是在制定规划上,既要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和规划机构,又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充分利用乡土人才乃至吸收广大群众,参与到规划的编制、论证和评审工作中去,广泛吸收各种合理化意见建议,不断提升规划的科学水准,特别是在壶口景区和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上,更要注重超前思维,科学论证,做出一整套经得起时间、实践、市场和人民群众检验的最优化方案。三是必须按照景点开发建设和保护利用的内在规律加以科学规划,尽可能地添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和文化休闲体验性经营项目,真正使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人员自然融入到旅游吸引物中,成为一大旅游文化景观。

(三)做好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从旅游规划策划、经营管理、宣传促销到景点建设、服务体系及配套设施建设,都要采取多轮驱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从根本上扩张人才瓶颈,推动地域特色旅游产业科学发展。一是要通过招聘、兼职签约、项目招商等办法解决好高端人才紧缺问题;二是要通过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办法解决好中级人才不足问题;三是要通过自办或联办培训班和在岗培训等办法解决好适用乡土人才严重短缺问题。

(四)做好旅游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坚持走好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旅游开发之路,

切实处理好苦练内功和借力克难、借梯登高的关系。一是创新领导体制。成立宜川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委员会,为全县旅游开发提供资源整合、协同联动的操作平台。同时,将旅游列为政府工作部门,增强旅游管理部门对全县旅游业发展的行政管理职能。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创造条件组建宜川自己的旅游调查评估科研机构,并聘请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宜川旅游开发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旅游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建立规范统一的旅游解释系统,统一旅游宣传促销口径;成立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所,强化旅游监管,规范旅游执法,特别要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建立服务质量跟踪考核动态监控体系,确保游客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三是创新投融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运作机制,按照国家项目扶持切一块、发行贷款借一块、民间参股集一块、招商引资拉一块、地方财政挤一块、盘活资产撬一块的办法,多渠道筹资,全面解决投入不足问题;同时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提取5-10﹪的资金,用于旅游商品研发、旅游市场开拓、旅游策划创意等方面工作。四是创新经营机制。积极探索横向联合的有效途径,依靠壶口瀑布的知名度,建立起宜川旅游经营实体与海内外各旅游开发集团及旅行社的合作关系,使宜川成为国内外旅游营销网络中必不可少、十分耀眼的一个节点;组建宜川自己的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立足宜川实际,创打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推介拳头旅游产品,投资开发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打包促销,提高旅游综合收益。五是创新环境保障机制。全力营造旅游产业大发展的环境氛围,树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景观、人人都是旅游吸引物的责任意识,建立全民参与塑造宜川特色旅游形象、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的环境保障和协同服务长效机制,确保旅游产业良性发展。六是创新考核机制。把旅游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纳入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年度工作考核中进行考核,形成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格局。

(五)打造“六位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一是把提升县城历史文化气息与发展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产业结合起来,以实施丹州古城历史文化名镇建设项目为抓手,打造丹州古城文化旅游综合服务基地。依托正在建设的文体活动中心,大力培育古城名镇特色文化产业,下功夫开发文物博物、电子图书、综艺展演、影视传媒、文化商品开发展销、竞技体育、休闲健身等文化产业精品,以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带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深入发展。二是把革命遗址恢复保护与弘扬宜川革命文化结合起来,以秋林兴集抗日统一战线历史文化名镇和解放战争宜川大捷纪念馆建设为抓手,打造秋林抗日统一战线斗争和宜川解放战争红色革命文化旅游基地。尽快抓好抗日战争时期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卓家庄八路军办事处、壶口寨子沟兵工厂、英旺圪背岭彭德怀指挥所等一批革命旧址陈列馆建设和开放工作,与壶口瀑布景点捆绑一起,宣传推介,尽力延长游客在宜川的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综合收入。三是把壶口瀑布观光旅游与传统农耕文化民俗体验旅游结合起来,以壶口景区传统农耕文化建设为抓手,打造大禹山庄农耕文化休闲体验旅游基地。在县川口六公里处沿山就势建设展示传统农耕文化的民俗文化村,取名大禹山庄。建成60—100院300孔窑洞庭院群,采用一院一品的模式,集中展示农耕文化背景下的宜川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原生态生产生活方式。四是把古人类遗址保护和寻根问祖旅游结合起来,以龙王辿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建设为抓手,打造龙王山庄寻根问祖旅游基地。依托龙王辿古人类遗址,建设龙王山庄博物馆,通过展馆和演播大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形式展示大约2万—1.5万年前,在壶口一代生活的史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游客穿越时空隧道,深刻体验中华民族历史文

化的厚重感。五是把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道教文化旅游与现代体育时尚文化休闲项目结合起来,以实施清水湾高尔夫球场建设为抓手,打造鹿川清水湾现代体育时尚文化休闲度假基地。依托蟒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圣地,打造一处现代体育时尚文化休闲度假村。在青兰高速公路范湾服务区南侧选址打通庙儿梁至鹿川卖柴沟隧道,构筑县内旅游小环线,沿鹿川河而下,修筑一条30公里以上的生态旅游专线,连接由清水湾高尔夫球场、太平湖水上乐园和鹿川清水湾休闲度假村组成的现代体育时尚文化休闲度假村,为来宜游客提供一处高等的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六是把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与观光农业及农家乐文化旅游结合起来,以观光农业采摘园和农家乐旅游服务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高柏生态家园农家乐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一批“果、畜、沼、草、网”五位一体的观光采摘园和各具特色的农家大院,在一个院落内建成囊括居住用房、舍饲养畜、果园生产、农家乐旅游服务、沼气建设及其它配套设施,最能体现农家时尚生活水平,占地2-3亩左右的人居生产经营复合体,打造生态家园农家乐庄园,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休闲观光农家乐旅游服务。

(六)做好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工作。一是制定出台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配套扶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体工商户投身旅游商品开发领域;二是整合宜川现有的稠酒、豆腐干、花椒等特色地产商品资源,统一包装,打造宜川壶口特色旅游商品品牌,形成系列化的拳手商品,以满足不同类型的游客的购物需求;三是要提高旅游商品的文化品位,努力使具有宜川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成为游客青睐的旅游商品,占领市场,为宣传宜川旅游发挥重要作用。

(七)做好客源市场目标定位和宣传促销工作。加强与国内各大中小旅行社的联系,有组织有目标地做好旅游促销工作。除继续做好“西安-黄陵-壶口-延安”大环线客源市场的稳步扩大工作外,还应该重点做好针对西安、银川、包头、兰州、青岛、徐州、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客源市场开发工作。同时要与山西方面发展联营协作关系,在壶口景区建立起一体化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不良竞争,打造和谐繁荣的壶口旅游营销市场。

 

第二篇: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临沭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围绕临沂市旅游业发展课题,对20xx年我县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沭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旅游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动力,以“作好山水文章,实现红绿结合,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休闲乐园”为总体目标,以苍马山旅游度假区、冠山仙境旅游区、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三个旅游开发项目为工作重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一)临沭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已形成苍马山、冠山、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等骨干景区(点)。20xx年7月24日,苍马山旅游度假区盛装开业,冠山风景旅游区试营业,目前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布展工作接近尾声。沭河古道、金滩栗海、蚩尤部落文化园、红石地质园等旅游景区(点)已进入规划招商阶段。今年2月份,新发现的恐龙遗迹、构造遗迹等稀有地质资源,都已逐步得到保护和利用。临沭街道和苍隆居分别顺利通过省旅游强乡镇和特色村检查验收;朱仓乡和月庄村分别顺利通过市级旅游强乡镇和特色村检查验收。

(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县已发展AAA级旅游区2家,AA级旅游区3家,三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家,二星级餐馆2家,旅行社4家;评定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商业步行

街)1处;新开工建设4星级酒店(临沭国际大酒店)和地方特色小吃一条街各1家;新增花卉旅游示范点1个;20xx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0.35万人,旅游总收入687.88万元,占GDP比重0.052%,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增加至3000余人,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持证导游20人。旅行社20xx年以前全部是向外地发团业务,20xx年实现地接业务“零突破”,今年已地接游客218个团队,8000余人,其中首个最大团队500余人。

(三)营销促旅逐步升温。苍马山景区和冠山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临沭京鲁新春文化庙会”、“冠山旅游区新年祈福”等活动;特别是近期成功举办了“日照、连云港—临沭一日游”旅游推介会,为临沭引来大批游客;县旅游局制作了《临沭旅游》专刊,目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报道,策划并实施的《沂蒙晚报》沂蒙湖专栏“临沭旅游文化”系列报道,已连续9个月刊登文章40余篇,对宣传临沭、促进临沭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为加快苍马山、冠山和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的开发进度,在挖掘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打造新、奇、特项目。苍马山旅游区的鸟语林打造为童话世界,鸟类王国;欢乐谷的飞行塔为国内第一台,过山车、欢乐风火轮、植物迷宫等为鲁苏北仅有。冠山风景旅游区的长春观道教文化、绿色文化、泉水文化都独具特色,“冠山仙境,福地洞天”更是充满康体休闲之韵味。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作为全市“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红色文化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打品牌是“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声,争取六月底开园。

(二)稳步加大产业招商和资金投入力度

20xx年2月份与临沂客商签订冠山景区旅游开发协议书,目前,总投资已达6000万元。浙江森禾集团分别投资8000万元和2.5亿元建设森禾花卉旅游示范园区和临沭国际大酒店。启动红石湖景区开发,已拆迁60户,房屋还建和红石湖景区建设共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实施苍源河休闲旅游区开发,目前已投资2000万元。督促香港合众国际旅游投资公司对苍马山开发新到位资金3000万元。

(三)积极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工作

依托“好客山东贺年会”活动,积极与本市及周边县市做好衔接,组合旅游精品线路,搞好捆绑式宣传营销,构筑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开拓省内外市场。由政府牵头,市场运作,在苍马山旅游区举办了“世界旅游小姐鲁南赛区冠军决赛”、首届临沭“京鲁新春文化庙会”等活动,在冠山景区开展了“新春祈福”、“板栗采摘节”等活动,为打造出临沭旅游品牌,提高我县景区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鲁南苏北“旅游名县”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不断提升旅游队伍建设和旅游市场管理水平 通过举办培训班、引进旅游专业人才、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等办法,努力培养一支业务精通、优质高效的旅游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组织全县导游进行导游证年审换发和新办导游证上岗培训;指导并督促县内5家A级景区顺利通过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和A级景区质量复核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在全县旅游行

业中形成浓厚的好客山东氛围;积极组织苍马山旅游区申报山东省自驾游示范单位;切实做好旅行社地接业务和租用车统计上报工作;全县旅游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三、存在问题

虽然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开发起步晚,差距大。临沭旅游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全市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不明显。

(二)景区建设速度相对缓慢。由于旅游开发建设及经营管理工作在临沭尚属新生事物,在景区的建设推进速度上还不够快。

(三)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景区的建设打造和管理方面,缺少专业性人才,旅游系统的管理执法队伍还需进一步壮大。

(四)旅游宣传经费不足。与其他兄弟县区相比,政府纳入预算的旅游宣传和管理经费还有差距;重点景区还没能融合到全市乃至全省的大旅游市场中,有待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宣传营销机制。

四、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全县旅游业发展思路:

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纲领,认真贯彻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旅游产业“从小做大,从大做强”, 膨胀壮大临沭城市体系,真正成为临沂城市的后花园,成为鲁南苏北旅游名县。

(二)全县旅游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为全县旅游产业的快速提升阶段。到20xx年,全县A级景区达到8家,其中4A级2家,3 A级3家,2 A级3家;三星级以上饭店达到6家,星级农家乐达到20家;旅游购物街区和商店达到10家以上。全县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达到100万人次,旅游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亿元。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实现年均增长30%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以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xx年争创省级旅游强县,20xx年争创国家旅游强县。

(三)发展措施:

一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多渠道,全方位争取政策性项目资金,保障重点旅游项目顺利实施;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大力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景区景点的建设,用市场手段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继续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走出去,请进来,使招商引资工作在景点打造、星级酒店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中实现更大的突破。

二是切实保护有限的旅游资源。继续贯彻实施沭政发?2009?44号文件《关于公布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范围的通知》,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对沭河栗海、红石地质园、岌山地质园等旅游稀缺资源的保护力度,坚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保护中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确保临沭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高质量、高起点修编旅游规划。精心编制临沭县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和特色景区控制性详规,严格规划管理,增

强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研究和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完善相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努力形成山水互动、文化促动、效益拉动、营销推动的区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是继续加快景区重点项目建设。精心策划一批竞争实力强,市场前景好,富有特色的旅游项目,使临沭旅游赋予新的内涵,创造出新的热点;尽快提升苍马山、冠山景区的规模和档次;着手实施沭河古道、沭河栗海、东蒙山生态园、冠山北辛文化古部落遗址等景区开发;加快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文化休闲美食街、森禾大酒店、常林大酒店、柳编文化艺术馆等项目建设速度,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发挥众多景区景点的整体效益;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品牌优势,按照“红绿结合,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为重点,开发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相结合红色旅游产品,把临沭红色旅游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名牌,强力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五是全面提升旅游服务功能。继续加强各类景区创A工作指导,20xx年争取苍马山旅游区、冠山旅游区创建4A级景区;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创建3A级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他新建项目达到2A级景区标准;开发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一批三星级以上饭店,评审一批星级农家乐,不断增强食宿等方面的接待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通讯、停车场、环保公厕、旅游标识、购物市场等景区配套服务建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继续深入推进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和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

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依托农村的自然山水、特色产业、古村古居等资源,形成一批新农村旅游小村镇,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

六是全方位搞好旅游宣传促销。根据临沭旅游资源特色,确立“齐鲁休闲地、沂蒙生态园”的旅游形象,整体策划包装旅游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特色,丰富品味内涵;通过参加国内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精心策划营销方案,组织几个大型宣传促销活动,运用大手笔,形成大声势,吸引大客源,产生大效益;加强与省内外知名景区、旅行社的合作推介力度,实现资源互补,市场共有,利益共享,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广而告之,逐步增加临沭旅游吸引力,不断提升临沭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几点建议:

一是做好旅游规划,突出自身旅游特色。旅游产业的规划立足于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将旅游资源开发定位。我县具有典型的沂蒙山区特色,有万亩栗园、有大型的花卉基地、有青少年教育基地---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有北辛文化遗址、有古战场抗金寨、这些都有望纳入生态农业观光和红色旅游、人文历史游线路。

二是强化旅游大产业观念,将旅游业作为临沭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沭河是临沭旅游的大资源,应找一家有经验、有资金、有实力的开发商稳步实施,争取早日打造成为北方旅游行业的“黑马”。苍马山景区是我们重点开发和建设的项目,也是我县重点推出的旅游品牌,有望建成集温泉度假、商务休闲、主题乐园、农家采风、森林观光等4A级景区;申报山东省旅游强乡镇、特色村的单位在突出自身特色

的同时做好创建工作和旅游设施的配套建设,争取到的资金向旅游产业化转型;一些颇具规模的农家乐要争取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以提高服务品质和服务质量,并突出自身特色,争取星级的评定。

三是狠抓资金的筹措,形成资金多渠道投入机制。盯紧国家产业政策,争上项目,争取旅游专项资金补助;通过集资、入股、租赁、承包等形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开发旅游。

四是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多种宣传形式,拓展宣传空间。即将开园的滨海红色文化园在这方面应加大投入,多渠道做好宣传促销工作。

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生态旅游将成为新的旅游主题和关注点,生态游将日益受到欢迎。我县旅游业发展必须注重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建设。以“沭河古道生态休闲区”的开发为契机,着力发展农家乐和田园经济,努力把临沭打造成“文化生态长廊”。

二O一一年五月十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