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简介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简介

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研究放眼国际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大背景,在研究历年来人口变动和对当前人口态势做出准确判断基础上,通过对“五普”等数据资料进行调整和补正,如将全国1.22总和生育率(TFR)调整到城镇1.31、农村2.06、全国1.72,做出低、中、高三种方案人口预测,比较分析后确定中方案“软着陆”战略思路;然后将该方案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变动发展趋势与国家“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以及21世纪前半叶“新三步走”发展规划联系起来,阐发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图象、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就贯彻实施这一人口发展战略,提出具有理论前沿意义和较强实证研究价值的对策建议。

研究提出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基本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在零增长以后寻求理想适度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加大人口结构调整力度,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城乡人口保持在合理水平;最终实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专著按这五个部分,做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阐发: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人口学视角,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出具有新意的诠释: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应着眼于代际的可持续发展,把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力资本,21世纪人力资本比自然、产出、社会资本具有更高价值;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五个支撑点将人口发展战略置于科学发展观之下落到了实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意义。

2. 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按照“软着陆”中方案预测,全国人口可由20xx年12.67亿(未含台湾省,下同)。增加到20xx年的13.60亿,20xx年的14.44亿,20xx年达到峰值时的14.65亿;其后20xx年可下降到14.51亿,20xx年可下降到14.02亿,2100年可下降到并基本稳定在10亿左右。该方案总和生育率假设:城镇由20xx年的1.31提高到20xx年的1.62,以后保持不变;农村基本保持20xx年的2.06-2.08水平。综合城乡的和生育率假设:2000-2005为1.75,

2005-2010为1.80,2010-2020为1.83,2020-2050及以后为1.80。该“软着陆”方案较好地吸纳了低方案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优点,避免了超高老龄化过于严重年龄结构变动过于急速的缺点;吸纳了高方案老龄化控制在合理范畴年龄结构变动比较合理的优点,避免了人口数量控制不力的缺点。同时兼顾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变动,是扬长避短和现实可行的理性选择。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度调整的“三点建议”:一是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二是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城镇可在20xx年以后组织实施;三是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经过测算,如果这三条建议付诸实施,不会造成生育率较大幅度的反弹,也不会突破“软着陆”中方案目标。

3. 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根本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战略》提出身体素质是基础、教育素质是关键、文明素质(首次提出)是保证的论断。借鉴国际经验,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水平。由此提出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坚持教育优先原则。联系我国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过去一代人,提高人口素质要特别注重独生子女教育,吸取德国等开展德育的成功经验,将国家核心价值观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提高人口文明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4. 调整人口结构。一是调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与“人口盈利”。“软着陆”中方案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可由20xx年的8.67亿,增加到20xx年峰值时的10.00亿;20xx年减至9.89亿,20xx年减至8.62亿。劳动年龄比例可由20xx年的68.70%,上升到20xx年峰值时的72.30%;20xx年下降到67.36%,20xx年下降到61.29%。可见21世纪上半叶不会发生总体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发生的是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相对高龄化问题。然而中方案自身已具备调整解决的条件和潜力。

二是调整老年人口结构与“人口亏损”。20xx年“人口盈利”期过后,将步入老龄化加速推进和从属比持续上升的“人口亏损”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累进增长的特点,《人口战略》以20xx年发达国家老龄化率可能达到26%为最高“警戒线”,任何时候中国都不应超过这一“警戒线”;并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应对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三是调整出生性别比与性别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当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人口战略》认为,以往的治理收效不大主要是“对症下药”不够。当前二孩出生性别比上升到151.9,三孩上升到160.3,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异峰突起”是症结所在。建议除了经济上要实现真正的

男女平等,观念上要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外,必须改变“生男即止,独女户生二孩”的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要同性别脱钩。

四是调整城乡结构与人口城市化。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处于S曲线中部,可望在“快车道”上继续行驶较长时间,预测20xx年城市化率可接近50%, 20xx年可达60%左右,城市化速度减慢下来。《人口战略》在强调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同时,提出防止城市化“拉美陷阱”,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5.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对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总体分析基础上,重点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作出实证性、创新性较强的阐释。人口与经济发展论证了所谓的我国 “刘易斯转折点”的实质,乃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由我国劳动力供给从无限转变到有限的规律决定的;在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阐释中,揭示了经济起飞的人口素质“门槛”,临界值为平均所受教育年限8年;提出和阐释了人口压力指数,列出西部、中部、东部人口压力指数逐级减少现状,指出单纯以人口密度看待人口地区分布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人口与社会发展突出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与人口变动关系密切的问题,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补偿机制,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从“反贫困”为主转变到提高生活质量上来,以更好地体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宗旨。

人口与资源变动,着重指出我国作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国家,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格外引人瞩目,必须在节约、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中突出节约资源,将节约资源和建立节约型社会列为基本国策。《人口战略》强调运用市场的力量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扶持和发展循环型经济,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口与环境变动,侧重随着21世纪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因而在人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人口数量变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推进的节奏,营造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人口环境;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大市场手段调节的力度,解决环保外部效应内在化污染消费者的补偿问题,环保设施闲置不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