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cn/GB/219457/219506/14633606.html

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田雪原 20xx年05月09日15:20 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由中国社科院田雪原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04&ZD031),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按计划完成《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报告》和《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人口战略》)专著最终成果。《报告》上报全国社科规划办,专著于20xx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面对国际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实际,人口变动和发展趋势怎样,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关系十分密切。譬如,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还能持续多长时间,与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或“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视窗”休戚相关;如何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与人口素质的提高紧密相联;如何构建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与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趋势密不可分;如何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则取决于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程度等。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立项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化的人口学研究方法,给出21世纪主要是21世纪前半叶人口变动与发展的目标、图象和路径选择;同时通过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的交叉研究,对影响发展全局的重大相关问题和热点问题做出阐发,提供具有实证研究价值的成果,服务于现代化建设。通过实践—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努力推进学术创新。

二、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对策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人口战略》在分析国际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背景后,确立人口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和遵循可持续发展思路,成为主导全书的灵魂。结合人口变动与发展实际,将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具体化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应着眼于代际的可持续性,即把满足当代人需要与满足后代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力资本,21世纪人力资本比自然资本、产出(生产)资本、社会资本具有更高价值;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摆正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阐发了资源是发展的前提,包括科学发展在内的一切发展都可归结为资源的物质变换;人口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只有人类参与并且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的物质变换,才称得上发展和科学发展;环境是发展的终点,科学发展就是要创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推进器,科学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归根结蒂要靠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驱动。人口发展战略以人口自身的科学发展、人口与这四个方面的科学发展作支撑,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体系。

2.“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

《人口战略》提出并阐发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口数量控制、素质提高、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归结为“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第一步以人口数量控制为主,兼顾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调整,实现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着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这一步,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完成。第二步由以人口数量控制为主,转变到数量控制与素质提高、结构调整并重,再转变到以素质提高和结构调整为主。走好这一步,要在稳定低生育水平基础上,通过对现行人口生育政策的相应调整实现人口零增长;同时人口健康、教育、文明素质有较大提高,人口年龄、性别、城乡、地域分布等结构得到较为明显和合理的调整。预测表明,20xx年前后可完成这一步。第三步,达到人口零增长以后,

过渡到以提高人口素质、调整人口结构为主,兼顾人口的数量变动。完成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转变,实现全方位的适度人口。预计21世纪下半叶,有望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的目标、图象和路径选择,主要是:

控制人口数量。在低、中、高三种人口预测中,选择“软着陆”中方案预测。全国人口可由20xx年12.67亿(未含台湾省,下同),增加到20xx年的13.60亿,20xx年的14.44亿,20xx年达到峰值时的14.65亿;其后20xx年可下降到14.51亿,20xx年可下降到14.02亿,2100年可下降到并基本稳定在10亿左右。该方案总和生育率假设:城镇由20xx年的1.31提高到20xx年的1.62,以后保持不变;农村基本保持20xx年的2.06-2.08水平。综合城乡的总和生育率假设:2000-2005为1.75,2005-2010为1.80,2010-2020为1.83,2020-2050及以后为1.80。该“软着陆”方案较好地吸纳了“硬着陆”低方案预测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优点,同时避免了老龄化过于严重,年龄结构变动过于急速的缺点;吸纳了“缓着陆”高方案预测老龄化可控制在较低水平,年龄结构变动比较合理的优点,同时避免了人口数量控制不力的缺点。较好的兼顾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扬长避短、现实可行的比较理想的方案。实现这一方案,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度调整”的生育政策“三点建议”:一是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简称“双独生二”。二是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现在即可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城镇可从“十二五”开始实施,即“一独生二”。三是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现在即可实施,即“限三生二”;城市暂不实施,待人口零增长态势已成定局后实施。经过测算,如果这三条建议如期付诸实现,并不会造成生育率较大幅度的反弹,也不会突破“软着陆”中方案控制目标。

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根本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战略》作出身体素质是基础、教育素质是关键、文明素质是保证的论断。借鉴国际经验,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与先进国持平。由此提出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坚持教育优先原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投入尽早达到占GDP4%。联系我国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过去一代人,要特别

注重独生子女教育,吸取德国等开展德育的成功经验,将国家核心价值观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提高人口文明素质从娃娃教育抓起。

调整人口结构。一是调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与“人口盈利”的关系。“软着陆”中方案预测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可由20xx年的8.67亿,增加到20xx年峰值时的10.00亿;20xx年减至9.89亿,20xx年减至8.62亿。劳动年龄占总人口比例,可由20xx年的68.70%,上升到20xx年峰值时的72.30%;20xx年下降到67.36%,20xx年下降到61.29%。如以0-14岁+65岁以上与15-64岁人口之比,即从属年龄比或社会抚养比在0.5以下作为人口年龄结构变动“黄金时代”或“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视窗”的标志,则经历1990-2030长达40年左右的黄金时代,足以再支撑中国经济高增长20年。可见在经济技术不断进步条件下,21世纪上半叶总体上不会发生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发生的是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的相对高龄化和活力减退问题。然而“软着陆”中方案预测自身,即已具备一定的调整劳动年龄人口供给的弹性和活力。

二是调整老龄化与“人口亏损”。

20xx年“人口盈利”期过后,将步入老龄化加速推进和从属比持续上升的“人口亏损”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累进增长的特点。《人口战略》提出以20xx年发达国家老龄化率可能达到26%为最高“警戒线”,任何时候中国都不应超过这一“警戒线”;从实际出发,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应对“人口亏损”的“止损”性建议。

三是调整出生性别比与性别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当前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人口战略》认为,以往的治理收效不大主要是“对症下药”不够。当前一孩出生性别比略高于正常水平,二孩出生性别比则上升到150、三孩上升到160左右,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异峰突起”是症结所在。建议除了在经济、政治上要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观念上要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外,

必须改变“生男即止,独女户生二孩”的生育政策,使生育政策同性别脱勾,消除生育政策因素的不利影响。

四是调整城乡结构与人口城市化。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处于S曲线中部,可望在“快车道”上继续行驶较长时间,预测20xx年城市化率可接近60%,此后城市化速度将呈减慢趋势。《人口战略》在强调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同时,提出防止堕入城市化“拉美陷阱”,解决好变农民为市民,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路子的建议。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人口战略》构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框架体系,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作出有创新性的阐释。在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论证了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中所谓“刘易斯转折点”的实质,乃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由我国劳动力供给从无限转变到有限规律的反映;在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阐释中,借鉴国际经验和实证回归分析,揭示了经济起飞的人口素质“门槛”,临界值为居民平均所受教育年限8年;提出和阐释了人口压力指数,列出西部、中部、东部人口压力指数逐级减少现状,指出单纯以人口密度看待人口地区分布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在人口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突出劳动就业保障、养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与人口变动关系密切的问题,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补偿机制,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从“反贫困”为主转变到提高生活质量上来,以更好地体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宗旨。

在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着重指出我国作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国家,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格外引人瞩目,必须在节约、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中突出节约资源,将节约资源和建立节约型社会列为基本国策。《人口战略》强调运用市场的力量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扶持和发展循环型经济,走资源节约型发展路子。

在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侧重随着21世纪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在人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人口素质的提高,把握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推进的节奏,营造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人口环境;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大市场手段调节的份量,解决环保外部效应内在化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问题。建立污染消费的补偿机制,解决环保设施运营成本偏高、闲置不用问题。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社会影响和效益

《人口战略》通过规范化的人口学和人口与社会经济等的交叉方法研究,对“五普”人口数据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正,并且加进许多人口预测不曾用过的城市化发展因素进行预测,提高了人口预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将人口转变理论运用到中国实际,提出和阐发了“三步走”人口发展战略,描绘出21世纪中国人口变动和发展的目标、图像和路径选择,相应的政策建议,体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的特点;立足人口学视野,分别阐释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研究国际特别是日、韩等国“经济起飞”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阐发了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上升、老少被抚养人口所占比例下降,即从属年龄比或社会抚养比下降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人口盈利”、“人口红利”、“人口亏损”)的具体变动,给出1990—2030从属年龄比始终处于0.5以下的“黄金时代”时间表,为中国经济可再高增长20年、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来自人口方面的支持;面对“未富先老”基本国情,提出和论证了中国人口老龄化不应超过发达国家65岁以上比例26%“警戒线”,为人口发展战略既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又使人口老龄化不至过于严重提供科学依据;从实际出发阐释人口数量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所谓“刘易斯拐点”的实质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提出人口压力指数,揭示了西部人口向东部迁移和流动的人口经济学规律;联系实际论证了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环境压力指数随着人口增长而加大的必然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此外,通过强化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法制意识提升人口文明素质,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但要警惕“拉美陷阱”,遏制出生性别比升高要扬弃分性别的生育政策等的阐述和对策建议颇具新义,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性强、可行性强的特点。

《人口战略》作为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发表后,中国社科院《要报》、《领导参阅》等内部刊物曾邀撰文,作为实证研究成果上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人口报》、《群言》杂志、《宏观经济研究》杂志等邀撰专稿,人民网、新华社、国务院新闻办等作了专题访谈,课题主持人在《北京论坛》、《上海论坛》、《岭南大讲坛》、吉林、黑龙江、浙江、山西、河南、甘肃等省市和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大、西南大学等高校作人口发展战略学术报告,在国内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国际学术会议作主题发言,受到普遍重视和好评。

 

第二篇:《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简介

《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简介

中国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研究放眼国际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人口转变大背景,在研究历年来人口变动和对当前人口态势做出准确判断基础上,通过对“五普”等数据资料进行调整和补正,如将全国1.22总和生育率(TFR)调整到城镇1.31、农村2.06、全国1.72,做出低、中、高三种方案人口预测,比较分析后确定中方案“软着陆”战略思路;然后将该方案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变动发展趋势与国家“十一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年以及21世纪前半叶“新三步走”发展规划联系起来,阐发人口与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图象、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就贯彻实施这一人口发展战略,提出具有理论前沿意义和较强实证研究价值的对策建议。

研究提出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基本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在零增长以后寻求理想适度人口规模;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加大人口结构调整力度,将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城乡人口保持在合理水平;最终实现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专著按这五个部分,做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阐发: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人口学视角,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出具有新意的诠释: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包括满足人的生理、心理、交往、文化等全面发展的需要;发展应着眼于代际的可持续发展,把满足当代人与后代人的需要结合起来;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人力资本,21世纪人力资本比自然、产出、社会资本具有更高价值;推动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摆正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关系。五个支撑点将人口发展战略置于科学发展观之下落到了实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意义。

2. 继续控制人口数量增长。按照“软着陆”中方案预测,全国人口可由20xx年12.67亿(未含台湾省,下同)。增加到20xx年的13.60亿,20xx年的14.44亿,20xx年达到峰值时的14.65亿;其后20xx年可下降到14.51亿,20xx年可下降到14.02亿,2100年可下降到并基本稳定在10亿左右。该方案总和生育率假设:城镇由20xx年的1.31提高到20xx年的1.62,以后保持不变;农村基本保持20xx年的2.06-2.08水平。综合城乡的和生育率假设:2000-2005为1.75,

2005-2010为1.80,2010-2020为1.83,2020-2050及以后为1.80。该“软着陆”方案较好地吸纳了低方案有效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优点,避免了超高老龄化过于严重年龄结构变动过于急速的缺点;吸纳了高方案老龄化控制在合理范畴年龄结构变动比较合理的优点,避免了人口数量控制不力的缺点。同时兼顾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资源、环境变动,是扬长避短和现实可行的理性选择。提出稳定低生育水平+适度调整的“三点建议”:一是全国不分城乡,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者结婚一律允许生育两个孩子;二是农村一方为独生子女者结婚允许生育两个孩子,城镇可在20xx年以后组织实施;三是在有效制止三孩及以上多孩生育条件下,农村可不分性别普遍生育两个孩子。经过测算,如果这三条建议付诸实施,不会造成生育率较大幅度的反弹,也不会突破“软着陆”中方案目标。

3. 提高人口素质。实现由人口和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根本在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战略》提出身体素质是基础、教育素质是关键、文明素质(首次提出)是保证的论断。借鉴国际经验,后进国人均GDP达到先进国40%时,人均所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70%左右;后进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进国80%时,人均受教育年限应达到先进国的水平。由此提出后进国追赶先进国要从教育追赶做起,坚持教育优先原则。联系我国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已经过去一代人,提高人口素质要特别注重独生子女教育,吸取德国等开展德育的成功经验,将国家核心价值观编入中小学教科书,提高人口文明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4. 调整人口结构。一是调整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与“人口盈利”。“软着陆”中方案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可由20xx年的8.67亿,增加到20xx年峰值时的10.00亿;20xx年减至9.89亿,20xx年减至8.62亿。劳动年龄比例可由20xx年的68.70%,上升到20xx年峰值时的72.30%;20xx年下降到67.36%,20xx年下降到61.29%。可见21世纪上半叶不会发生总体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发生的是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劳动年龄人口结构的相对高龄化问题。然而中方案自身已具备调整解决的条件和潜力。

二是调整老年人口结构与“人口亏损”。20xx年“人口盈利”期过后,将步入老龄化加速推进和从属比持续上升的“人口亏损”期。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速度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累进增长的特点,《人口战略》以20xx年发达国家老龄化率可能达到26%为最高“警戒线”,任何时候中国都不应超过这一“警戒线”;并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全方位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应对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

三是调整出生性别比与性别结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当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人口战略》认为,以往的治理收效不大主要是“对症下药”不够。当前二孩出生性别比上升到151.9,三孩上升到160.3,二孩及以上出生性别比“异峰突起”是症结所在。建议除了经济上要实现真正的

男女平等,观念上要破除重男轻女的传统外,必须改变“生男即止,独女户生二孩”的生育政策,生育政策要同性别脱钩。

四是调整城乡结构与人口城市化。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处于S曲线中部,可望在“快车道”上继续行驶较长时间,预测20xx年城市化率可接近50%, 20xx年可达60%左右,城市化速度减慢下来。《人口战略》在强调加快推进人口城市化步伐的同时,提出防止城市化“拉美陷阱”,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

5.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对21世纪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总体分析基础上,重点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作出实证性、创新性较强的阐释。人口与经济发展论证了所谓的我国 “刘易斯转折点”的实质,乃是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由我国劳动力供给从无限转变到有限的规律决定的;在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关系阐释中,揭示了经济起飞的人口素质“门槛”,临界值为平均所受教育年限8年;提出和阐释了人口压力指数,列出西部、中部、东部人口压力指数逐级减少现状,指出单纯以人口密度看待人口地区分布的不科学性和不合理性。

人口与社会发展突出劳动就业、养老保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与人口变动关系密切的问题,提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补偿机制,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应从“反贫困”为主转变到提高生活质量上来,以更好地体现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宗旨。

人口与资源变动,着重指出我国作为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一半的国家,人口增长对资源消耗的“加权效应”格外引人瞩目,必须在节约、开发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中突出节约资源,将节约资源和建立节约型社会列为基本国策。《人口战略》强调运用市场的力量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力度,扶持和发展循环型经济,走人口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口与环境变动,侧重随着21世纪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的增大,因而在人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握人口数量变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推进的节奏,营造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人口环境;在环境保护方面,强调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与市场手段相结合,加大市场手段调节的力度,解决环保外部效应内在化污染消费者的补偿问题,环保设施闲置不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