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自评报告

范县20xx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工程建设自评报告

范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局

2011-4-20

范县20xx年度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工程建设自评报告

1、组织领导

20xx年,我县申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之初,县委政府就非常重视,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周秀安为指挥长,水利、财政、农业、土地、扶贫等各局一把手为成员的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政策和精神,在全县形成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以经省水利厅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县政府批准的《范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为蓝本,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为契机,借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东风和河南省建设国家粮食核心区的战略,积极申请上级水利、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扶贫等资金。以我县三个灌区末级渠系的配套为重点,大力发展我县的水利事业,为粮食增产和农业丰收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2、统计和总结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从项目申报、招投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都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要求,及时如实报送各种统计报表、工作总结及经验建议,为上级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3、信息与宣传

按照国家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政策,我县及时上报重点县建设的信息,积极在市县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宣传和报道我县的重点县建设信息,扩大重点县建设的影响。20xx年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拍摄了《兴水利民济民生-记范县水利局》专题宣传片,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进行了播放,重点报道了范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情况。使广大农民了解国家政策,利用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中。

4、材料申报

我县水利局技术力量雄厚,在濮阳市五县一区中,我局的范县兴水工程规划设计公司是唯一拥有水利设计资质的丙级设计单位,为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申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做到了每次都按时把申报项目材料报上去,并获得了省级评审专家的良好评价。

5、工程建设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严格按照工程的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进行管理。县水利局为法人单位,成立专门机构,固定人员行使法人职责,组织招标,筛选实力强及价格适中的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委托濮阳市天信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专业监理,来控制施工的质量、进度、投资及安全。以合同管

理为核心,县水利局、监理及施工单位齐心协力,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我县的20xx年度重点县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20xx年度的重点县建设:我局严格按照省里批复的建设方案和内容进行实施,确保计划批复的严肃性。

6、项目的验收

20xx年度的重点县建设任务已完成,并验收合格。见验收证书。

7、管护机制建设

工程通过验收后,县水利局和工程所在地村委会将签订工程移交表和管护责任书,把工程设施的所有权移交给村委会,村委会接受产权后,根据管护责任书的要求,对工程设施进行了合理使用,并负责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了工程设施的作用。

8、农民筹资筹劳

按照农村工作“一事一议”和“四议两公开”的要求,我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涉及到的村,及时召开了党委会、村委会和村民代表大议,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县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的决议》、《村民筹劳出资投工协议》和《工程管护方案》。并按程序进行了公开。

9、县级资金投入

我县历届县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水利工作,已经连续15年获得

省红旗渠精神杯及连续5年获得市龙乡精神杯。范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县财政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形下,我县仍每年固定从财政中拿出35万元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20xx年县财政拿出160万元用于配套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

10、县级资金整合

20xx年我县申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成功后,县政府单独发文,要求财政、水利、土地、农业、扶贫等部门,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依托,按照《范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的要求,整合资金。按照集中连等,整体推进的原则,把农业开发、土地整理、扶贫等资金集中用于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20xx年,我县共整合资金3654万元,其中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项目126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30万元,千亿斤粮食项目资金910万,土地整理及耕地储备资金650万元。通过整合,20xx年已基本完成了杨集乡境内的小型农田水利末级渠系配套,整合资金已初显效益。

11、资金拨付及监管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按照进度计量进行拨款,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拨付工程投资的95%给施工企业,留5%的质保金,待工程保修期满一年后再拨付。

重点县的建设资金严格实行县级报账制,工程完工后,由县水利部门审定施工单位的提款申请,再报县财政局,由县财政局直接拨付给施工单位。资金使用规范,没有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1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增加农业生产能力

范县2010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后,综合节水可达20%,可新增节水面积2.6万亩,扩大灌溉面积2360亩,以全部种植粮食作物计算省水增产效益,亩均可增产粮食200公斤,综合粮食单价

2.1元/kg,水利分摊系数为0.4,分摊后增产效益99.3万元。完成了建设方案的预期效益指标。

13、资料

我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从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各环节所需资料完整齐全,并有专卷管理,放县水利局档案室保存。

范县水利局

20xx年4月20日

 

第二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初探

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初探

2011-9-6 15:50:00 来源:湖北省宜都市委书记 浏览次数:206 次

(庄光明)国家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以来,全国各地积极组织项目的竞争和实施。湖北省宜都市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作好项目规划,通过竞争,成为全省第三批19个小农水重点县市区之一,同时成为中央补助专项资金最多的7个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县之

一。其项目发展思路、工作方法和保障措施,值得一些地方借鉴。

一、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近年来,宜都市坚持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取得较好成效。进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之列,一直是宜都40万人民的一个期望目标,对此全市上下目标一致,信心满怀。

(一)老百姓得到小水利建设的实惠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的民心工程,是赢得民心,促进和谐,树立了和政府形象的工程。今年盛夏,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的高山蔬菜和新鲜瓜果喜获丰收,农民朋友将他们种植的?金太阳?黄皮西瓜送给水利干部职工品尝。这个乡平均海拔700米,被称为?宜都的西藏?,农民之所以对水利有这样淳朴的感情,在于前两年水利部门在这个乡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为农业提供了水源保障,农民通过种植高山果蔬致富。这个项目得到省财政厅、水

利厅的大力支持,至今农民还念念不忘。20xx年,宜都市在丘陵地带的松木坪镇徐家湾村实施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后,项目区内粮食、油料、蔬菜、茶叶等普遍增产增收,今年大旱没有受灾。

(二) 小水利建设助推了农村面貌的改善

近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民办公助、山区小农水等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适合当前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深受农民群众欢迎。宜都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无一不是水利建设的先行者。枝城镇九道河村曾是全省老区贫困村,近年来通过综合整治河堤、堰塘等小水利,将大片河滩变为良田沃土,农民利用宝贵的土地发展冬枣,人平年收入近万元。宜都市按照?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要求,制定?碧水新村?计划,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恢复河塘、渠系的引排功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基本达到家家住楼房、户户吃自来水、天天用太阳能。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中央精神鼓舞基层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潮

今年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又专门研究水利事业发展大业。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和群众大兴水利建设的信心。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将更加增强基层的责任感、紧迫感,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项目依,将再掀水利建设热潮,推进农村水利向纵深发展。宜都市超前思考,提前规划,及时完成了?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编制,规划重点项目22项、总投资13亿元,有的项目已经开始实施。农民在尝到小农水带来的好处

后,积极性十分高涨,在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市)项目中,势必踊跃参加,事半功倍。

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牢靠的工作基础

(一)客观上有合适的地理地貌

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特点在于一个?小?字。宜都地处长江与清江的交汇处,被称为 ?三峡门城?。现辖7镇2乡1个街道办事处。国土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9万亩,地貌特征?七山一水二分田?。人口39.4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33万人。长江、清江、渔洋河纵贯宜都境内,?两江一河?,堤防总长近70公里。全市水利工程星罗棋布,除省管高坝洲大型水库外,有中小型水库46座,堰塘10221口,涵闸45座,机电排灌站206处,灌溉主干渠496公里,田间末级渠2500公里,控制灌溉面积13.7万亩。自然的地理地貌适合小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展开,现有的水利设施需要小水利项目来进一步补充完善,这也是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主观上有较好的水利工作基础

近几年来,宜都市按照?依托项目求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持续发展求和谐?的科学治水方针,积极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丘陵特色的水利建设之路,受到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了宣传报道。

一是政府主导走在前。近几年,宜都市年年都把水利建设目标任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实行跟踪督办,责任考核。

二是科学规划走在前。按照?城乡统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力求实效?的方针,编制完成了《宜都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宜都市2010-20xx年农村水利综合规划》获市人大常委会一致通过,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序的水利建设规划体系。人大全程监督,纪委开展后评价,宜都市的水利项目建设始终处于规划、审议、实施、评价?一条龙?的良好状态。

三是试点工作走在前。宜都市先后荣获了?全国水资源管理先进单位?、?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称号,同时也是?全国水利改革试点县市?、?全国节水灌溉试点县市?、?全国饮水安全示范县市?和?全国水利普查试点县市?。20xx年被水利部农水司确定为研究基层水利发展的工作联系点。全市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100%,成为全省四个国家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市之一。水环境综合治理被评为?宜昌市十大民生水利工程?,并列为全国农村水利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

四是改革发展走在前。在全国率先实行?产权受益户共有制?改革,实现了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责、权、利的统一,盘活了水利存量资产,拓展了水利投资渠道,调动了民间资本兴修小型水利设施积极性,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改革产生动力,上级安排到宜都市的每个水利项目都能如鱼得水,顺理实施。

五是质量监管走在前。创建的?监管办—质监站—‘二次监理’?三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得到上级水利专家们的肯定和好评。《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水利报》等媒体陆续报道,并配发评论。《中国水利杂志》、《国家水利发展研究》等国家水利权威杂志推介,在全国推广。

(三)组织上有坚强的制度保障

宜都市历来重视水利工作,围绕?民生水利、平安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目标,加快水利建设,建立了一整套水利建设和管理制度,从市到乡,逐级逐项强化责任,加强督办,形成了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为农村水利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必须有严格的措施保障

(一)严格规程,精心组织

一是建好组织机构。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宜都市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建了建管办公室,确定了项目法人,配备了工作专班。

二是明确目标责任。进一步加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确保每个乡镇水利服务中心公益性服务人员不少于2-3人,按照?以钱养事?的要求足额保障经费,保证公益职能履行。分片区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与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市委每年召开一次常委会研究水利建设工作,市政府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专题办公会议,统筹安排和部署项目建设工作,分管领导每个月对项目区进行一次现场检查,随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编好规划方案。按照科学布局、合理选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贴近民意、惠及百姓的原则,不断完善《宜都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宜都市规划项目总投资6660.7万元,从20xx年开始分3个年度实施。项目竣工后,将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4.02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85%,项目区农民每年增收近1100万元,实现农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损失、保水保土的生态环境效益。

四是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落实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工程联系机制,按照一个工程一个领导牵头、一个专班协调、一个干部联系、一个技术人员把关的要求,保证工程如期顺利竣工,确保这一项目建成优质工程。

(二)多元筹资,全力以赴

一是确保国家项目资金全额、直接投入到项目;二是确保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到位,优先满足项目需要;三是市财政每年拿出4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直接用于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的奖补;四是整合土地整理、退耕还林、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等涉农项目资金,3年2620万元,统筹使用。五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六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小水利建设。

(三)总结经验,大胆创新

宜都市连续8年荣获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称号,连续5年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前两位。目前在中部?百强?县市排名22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166位。20xx年,全市实现生

产总值184.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16.3亿元,财政总收入14.7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亿元。宜都市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等45项国家级荣誉,获得全省水利建设先进县市等280项省级荣誉。社会保障、政务公开、城乡统筹、饮水安全、便民服务等100多项特色工作纳入全国、全省试点、示范,被中央党校和新华社赞誉为?全国探索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试验田?。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在宜都市实施,不仅使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树成行、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亮丽景观,而且一定也能办出好成效,办出好经验,办出好样板,办出全国示范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