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概念

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即音乐作品的曲式。

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主题的特征指一个主题能够区别于其他主题和能够使人们对它实行追踪的标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征:靠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概括;2、体裁特征——由速度、节拍、音型决定;需要注意:3、风格特征:包括a、时代特征;b、民族或地域特征;c、流派或个人风格;4、外形特征:a、点状: b、线状:气息宽广、线条悠长。c、面状:进入浪漫主义时期后的那些由平行旋律构成的主题,在印象主义作品中较常见;d、网状:一种纵横交错的副调织体

主题的发展手法:1、变奏2、展开3、对比(主题表现性格在发展时引出新的手法)4、延展(通过主题发展仿题有新的手法), 主题的分类: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一)、概括性主题:用比较纯粹的方法去概括地表达某种抽象情绪的主题。(占绝大多数)可以分为三类:1.歌唱性主题:以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乐音的频繁流动为特征,并有大气息、长线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旋律外形。⑴、具有歌唱性(歌唱性包括如歌性和可唱性)⑵、歌唱性程度:歌唱性程度需要音高不断的流动、节奏不断的变化;调性宽广、音色统一。2.律动性主题(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理解成歌唱性主题的逆形式。主要表现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的周期性,而周期性通常又表现为重复。3、歌舞性主题:就是将“歌唱性”与“律动性”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主题。一般都具有载歌载舞般的音乐形象。它又有三种情况:⑴、融合:即将两种特点混合起来。⑵、并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中一前一后的出现。⑶、对置:将两种特点在同一主题的不同声部一上一下的放置。(二)、标题性主题:使用某种特定的音乐方法(文字概括)力求生动地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主题。1.客观描写性主题:通常采用描写的、模拟的、仿真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生活中富有特点的声响。2.性格刻画性主题:偏重于以某种特定的手法来概括地描写表现对象的主要性格。3.标题联想性:用概括性的文字标题来提示音乐所表现的形象。它的特点是要有一个标题,只有结合标题才能激发我们的联想,否则就是概括性的。(三)、中介性主题

方正乐句:慢速度、复合节拍是2小节,中等速度单拍子是4小节,快速度单拍子8小节的均为方正乐句

音乐形象:当音乐能真切的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场景、过程等,并能使听者在心中产生相关的联想,这种被表现的对象和所产生的联想就叫做音乐的“形象”。

乐思音乐的表达的内容,表现音乐思维的载体。

乐思发展时的表现手法:1、反复(完全重复)2、模进3音程的扩大和缩小4、节奏的缩小或扩大5、反行6、例题7、旋律变奏(动机所承载的旋律)8和声变奏9延展。乐思的陈述类型:1、显示性的陈述类型2、展开性的陈述类型3、过渡性的陈述类型4、导入性的陈述类型5、结束性的陈述类型。

节奏狭义的节奏就是指发音点的长短及组合

音乐的表现手段:㈠基本表现手段:就是构成音乐最基本的要素(音乐语言),也就是构成音乐的材料(包括旋律、节奏、节拍、和声、调式、调性、速度、织体等;㈡整体表现手段:主要有:主题、主题及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发展主题的手法有变奏、展开、对比、展衍),曲式、曲式结构原则和组织规律等

曲式的基本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

曲式的从属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

扩充: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

曲式划分的依据:1、结构因素2、调性因素3、主题材料因素4、其他划分因素(反复记号、主题材料的反复或再现、音区的转换节拍和速度的转变等)。

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即由小的呼应结构组合成大的呼应结构,或在大的结构关系中,胡或赢得部分的内部还可以细分处小的呼应关系。三部性原则。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部性结构就是在药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在结构上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步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步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总结结束的功能。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因变奏原则结构乐曲,其曲式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中变奏所据的母体,称为主题。有两个主题成为双重变奏曲。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材料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回旋原则。

乐曲的调性布局规律公式: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

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

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和结束型)差别:呈示型可以是开放性的,即呈示型的结、束部分可能显示出想不稳定功能转化的趋势,而结束型是收拢性的,强化主要调性主功能的稳定型时期主要特征)稳定型陈述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单纯、统一、完整。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虽也可包含离调或转调,但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的确立为中心。3结构规范匀称。2、非稳定型(展开型与过渡型。它们的差别在于功能的不同,展开型陈述是对基本材料的加工发展,体现为对基本乐思的深入拓展,过渡性陈述也体现出不稳定的特点,但其功能在于承上启下,完成不同段落之间的转接)。非稳定型的特征:1、乐思材料较片断化,零碎化。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性。3、结构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

乐段是规模最小的曲式单位,它有一个性格明朗的乐思,一个不大但相对完整的结构,一个明确的终止式。

乐段的应用范围:1作为独立的乐曲,民歌,小型器乐曲,群众歌曲等;2.作为乐曲的主题3.作为乐曲的其他组成部分;4.乐段的反复或变化可以构成分节歌。

乐段结构特征:1、乐段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乐句组成。2、在多声音乐中,乐段的和声进行有一定的布局格式。3、乐段常表现出呈示型的陈述,即主体哦材料的重复性、单纯性、和声调性的统一性、结构长度的方整性或规整性及音乐性质的稳定性。4、乐段具有较完整的旋律音调,整个音乐体现出某种艺术含义。

乐段的内部结构(乐句乐段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乐段内部的曲式成分。乐节长度约为2至4小节的规模较小的音乐片段,多数乐节相当于半个乐句的长度。乐汇由两个以上的乐音组合成的音组,常环绕一个主要重音运动,其节奏音型的组合形成一定的特点。动机含有一个主要重音,若干乐音围绕该重音在一小节或不超过两小节的长度内活动,形成动机的规模,只有在乐汇中作为乐曲发展的种子音调使用时成为动机)。

乐段的调性结构分:单一调性(具有明显的呈示性特点)转调的结构(分转调和返回原调的统一调性结构)。

和声终止分:收拢性乐段:在原调主和弦上结束的乐段开放性乐段:结束在原调不稳定的和弦上的乐段

转调乐段:在新调上结束的乐段;

起承转合句法:“起”:核心材料的初次呈示;“承”:核心材料的重复巩固;“转”:核心材料的辨正否定;“合”:核心材料的再现升华。

一段曲式由乐段构成的曲式。

一段式的分类及依据:分为(一句类、二句类、三句类、四句类、五句以上类、复乐段:是一种特殊结构,它既是一个量的概念,即包含两个乐段的份量,有是一个质的概念,即两个乐段的内容为重复关系。)依据: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以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

二段曲式:由内容互不相同,即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 二段式的第一部分(呈示性乐段)1、应保持呈示性的陈述特点2常具有方整性的结构规模3、在呈示段内,和声、调性不宜作过多变化4、规模不大,旋律的发展、和声的起伏都保持平衡,其终止的类型多为收拢性结构。

二段式的第二部分:也是一个乐段或只是一个相当于乐段规模的结构,最主要的特征是引入较新的主体材料,使它在呈示段的音乐陈述结束时又引发乐思发展的新意向。 二段式一二部分的对比:1、主题材料得变换或派生性的进一步展开的关系2、和声、调性的对置3、音乐织体、节奏以及和声的结构陈述方式的相异4、题材的不同5、速度和节拍的改换。

二段式分为:(再现二段式:后段的主题材料与呈示段形成对比——再现关系的结构;无再现二段式:有两种情况一是引申型的另一种是并列型的,后段的后句延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

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步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三段式应用及分类:应用(可构成独立完整的乐曲,也可是更高一层曲式的组成部分,适用于各种音乐体裁)分类(再现三段式A+B+A和并列三段式A+B+C) 三段式的呈示段:1、作为三段式的最初的主题呈示,它的音乐形象应当是鲜明而稳定的。2、结构规模,最常见的是以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尤以平行乐句构成的乐段最多见打破平衡的方法也常见。3、三段式的第一乐段可以是收拢性结构也可以是开放性结构及转调结构。 三段式中段可分为:引伸型、并置型、综合性。 再现段可分为:变化的再现、不变化的再现。

三部曲式: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 三部曲式中部的分类:呈示型中部、展开型中部。

三声中部:三部曲式起源于欧洲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舞曲体裁。当时常常将两首体裁相同的舞曲连接在一起演奏,随后再将第一首舞曲复奏一遍,于是便联缀成为一首三部性的乐曲。放在中间的那首乐曲,本身在曲式上是相当完整的,段落界限分明,自成起屹,具有呈示性特点;只是由于在配器上长改用较少乐器,特别是常用三件管乐器重奏,故习惯上就将他称为三声中部。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

固定低音变奏:以一个低音声部的固定旋律或音型不断反复,在其上方叠加复调或和声声部加以变奏所形成的结构。最常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有“帕萨卡里亚”舞曲(起源于西班牙)恰空舞曲一种与帕萨卡里亚相似的民间舞曲。

装饰变奏:又称“严格变奏”主要变奏手法有:主题的旋律或其中某一声部用加花或简化的方式进行装饰,以旋律的和声基础为依据对旋律进行分解和弦式进行,从而产生装饰变奏曲,改变调式调性形成变奏、节拍、速度为依据形成变奏,在装饰变奏中,主题的结构规模,体裁和基本性格都保持不变,因而也称严格变奏曲。

回旋曲式:同一主题反复出现,其间插入若干新材料的对比部分所形成的结构。

回旋曲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包含五个相对独立的部分2、叠部至少出现三次3、有两个以上各不相同的插部4、叠部隔时出现、插部穿插其间,各部分的主题材料的排列既有循环交替性的特点又显示出三步性结构的连锁关系。

回旋曲式的变化包括以下两种结构:1、由插部开始,叠部收尾,整体上形成二部性结构的连锁关系2、由插部开始,叠部收尾,在形成二部性连锁关系的同时,各个插部加在一起也形成三部性,从而造成二部性和三部性的多重套叠结构。

奏鸣曲:以在调性上的材料上矛盾对比同时又统一的两个主题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它们在整个乐曲中的表现得积极展开为基础的一种复杂的复合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曲式结构原则:定义:如同一部文学作品或一篇文章的构成一样,一部音乐作品是由若干个在结构上具有内在联系的段落构成,这些在结构上的内在联系就是构成曲式的结构原则。种类:⑴对比原则:就是指曲式结构中不仅有主题的呈示,而且有新的主题或原主题的展开与之对比。其结构图式如:A+B,A+B+C, A+B+C+D,A+A?等。⑵再现原则:是指基本材料经过呈示、发展(对比或展开)后再次出现所形成的一种原则。⑶变奏原则:是以原始主题为基础,通过变奏手法引出一系列变体结构所形成的一种原则。其曲式图示为:A+A1+A2+??+An。⑷回旋(循环)原则:指曲式结构中的基本材料多次间隔出现,中间插入各不相同的材料与之对比所形成的一种原则。其结构图式如下:A+B+A+C+??+A。⑸、奏鸣原则:就是指结构中两个在调性和材料上对比的主题通过呈示、发展,最后实现调性在主调上的统一。⑹单一原则:是集基本材料的呈示、发展、收束为一体的一种曲式原则。这是一种特殊情况,符合这一原则的只有最小的曲式---一段曲式。由于主题的材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并置对比的,所以一段曲式在突出、集中地表现形象的同时,内部亦可能包含材料的对比、发展和再现等因素。 乐思的陈述类型:

1、呈示性陈述

呈示性陈述用于主题呈示段落具有陈述清晰、性质稳定的基本特点,表现为:a、主题曲调完整;b、调性与和声较为单纯,如明确的和声序进和终止,,内部即使有转调、离调也多为近关系调;c、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2、展开性陈述

展开性陈述用于乐曲的发展性段落,具有不稳定性和动力性特点,标志是a、主题曲调片断化、零碎化;b、和声与调性呈不稳定倾向;c、结构不规整,细碎性和分裂性是其典型特征。

3、过渡性陈述

用于连接段落,连接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通常包含“承上”、“转化”、在后面段落所属调性的属功能上作准备的“启下”三个阶段,基本特征与展开性陈述相似。

4

用于结尾或补充段落,特征是:a、曲调虽具片断性、常常是已陈述过的主题的一部分的变化,但不作发展,多进行重复;b、调性稳定,和声是终止式的重复,或延续、重复主和弦,或出现主持续音,c、结构作片断的重复或逐渐分解是常见现象;

5、导入性陈述

用于全曲或基础部分的开始,起着某种导向或预示作用,有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歌曲:是歌词和曲调两部分构成的,它是音乐和文学的综合艺术。歌曲将曲调和歌词的语言结合起来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歌词使曲调讲话,曲调让语言唱歌,二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音乐的基本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织体、演唱(演奏)法。

表现音乐的要素:主题材料、物质材料、音乐发展手法、曲式结构。歌曲的节奏常常具有一定的体裁特征。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1.歌曲的情绪2.歌曲的风格3.歌曲的体裁4.歌曲的演唱形式、音色和唱法风格5.歌曲的结构6.歌曲的实用对象

主题句:是指歌曲开始的第一句或第一、第二句。它的写作对写好整首歌曲有重要意义,一首歌曲的特点和魅力,常常通过主题句来体现,而且主题句对以后全曲的发展起着种子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构思和写作多一些不同特点的主题句,然后再加以选择并写成全曲。

旋律:又称曲调,它由音高和节奏相结合而成,是歌曲主要的表现要素。进行方式重复音进行、级进进行、跳进进行、和弦分解进行(旋律为各种三度结构和弦的分解进行)、波浪进行 、递音进行(前半拍里的后半拍的音,和后半拍里正拍上的音为同一个音)进行方向上行、下行、平稳进行、波状进行

旋律的发展手法:1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原样重复、重复变化、模进、节奏重复),歌词特征:两句之间为重复、重复变化、排比、对仗关系。2非对称性关系的发展手法,有绵延、衍展、气息悠长的发展特点。 原样重复是主题句最简单的发展手法,第二句完全相同于第一句。

重复变化:是旋律发展中应用的较多的手法,它的特点是“开始相同,后面变化”。

模进:旋律的模进,其本质还是重复,是主题模式放在另一个高度上的重复。

节奏重复是指后句仅仅是重复前句节奏,而旋律进行和前句并没有直接联系的情况。

分节歌:一段旋律演唱两端以上歌词,通常称这种形式为“分节歌”。

通谱歌:全曲自始至终一段旋律只演唱一段歌词,没有反复记号,这种形式称为“通谱歌”

高潮:高潮的形成主要是音区较高、力度加强、节奏放宽,并且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高潮前的准备和向导。 两段体歌曲的高潮通常有四种情况:1对比型高潮、2积累型高潮、3结束前高潮、4尾声性质高潮

复合两段体:两段体的典型结构图式是AB,在此基础上加入新的前段,然后最后又返回B段便形成ABCB成为复合两段体,即有相同B段的两个两段体结构。

固定节奏:运用某种具有特色的节奏贯穿全曲,便是“固定节奏”。

固定音调:运用某种具有特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形成“固定音调”。

歌曲的主体结构:即歌曲的主题段落,是歌曲里标记为ABC...的部分。

歌曲的从属部分:前奏(引子)、间奏(过门)、后奏(尾声)。

前奏的作用:1.导入歌曲,预示歌曲的情绪、音调、调性、速度等。2.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使其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以与歌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可分为派生性前奏、并置性前奏。

间奏:间奏的曲式位置,有用在乐节、乐汇之间,有用在句与句之间,乐段与乐段之间,还有用在分节歌前段歌词与下一段歌词之间。间奏有衬垫性质、转换性质和展开性质等。

后奏有补充、衬托性后奏、回顾性后奏、展开性后奏等。

字正:曲调与歌词四声结合的贴切、准确的情况,成为“字正”。

倒字:曲调音高与歌词声调不同,称为“倒字”。

文艺作品的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

歌曲的音乐主题:是指歌曲中能够比较集中地概括整首歌曲的感情和性格特征的那部分核心曲调。

为什么把第一句作为歌曲的主题:1.第一句的曲调是通过反复推敲歌词后,给人的一种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烙印,因此,第一句可以体现全区的音乐特点和曲调风格;2.第一句大体确定了该曲的典型节奏和调式色彩;

3.第一句的产生是音乐赖于发展下去的基础;4.乐曲一开始就用一个鲜明而生动的乐句,起到先入为主、先声夺人的效果。

歌曲主题应有的品质(特征):第一、情绪确切 1.威武雄壮的情绪;2.欢乐喜悦的情绪;3.思念眷恋的情绪;

4.缅怀追思的情绪;5.赞美颂扬的情绪;6.凄婉惆怅的情绪;7.哀怨悲愤的情绪;第二、风格鲜明;第三、性格深动。

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重复、再现、模进、对应、变奏、引申、承递、展开、对比

歌词写作常用的手法:直叙(赋)、比兴、对偶、排比、序列、比拟、对比、衬托、设问、夸张、叠置、重复、衬词

歌词的结构形式:1.歌词的句式有五字句、七字句;2.段式有: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多段式(由三段以上歌词段落组成的段式)。

歌词的基本特征:1.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形象鲜明。歌词的主题,是指歌曲主要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内容是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体现主题思想的一定社会、历史的生活实践或生活现象。歌词对人物和生活图景的描写,一定要准确而生动,能激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富有形式美。歌词的结构一定要清晰,段落的层次要分明;句式上,不管是齐言或是长短句,都要顺畅而具有节奏韵律,富有形式美。3.语言生动,内涵深邃,富有音乐美。歌词是诗歌的一种,因此必须是诗的语言。既简洁明了,又有新的意境;既明白易懂,生动形象,又有深邃的内涵,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歌词要讲究声韵,念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声调、节奏的音乐美。

歌词的艺术特征:1.主题的深刻性集中性(深刻性是词作者对生活认识的直接反映);2.形象的可歌性、可唱性;3.情感的根本性、真实性;4.语言的凝炼性、通俗性;5.节奏的鲜明性、确定性;6.韵律的和谐性、明快性。

十三韵:(十三道辙)发花(a,ia,ua)梭波(o,uo,e)乜斜(ie,ue)姑苏(u)一七(i,er,v)怀来(ai,uai)灰堆(ei,ui)遥条(ao,iao)由求(ou,iu)言前(an,ian,uan,van)人辰(en,in,un,vn)江阳(ang,iang,uang)中东(ong,iong,eng,ing,ueng)

押韵方式:句句韵、偶句韵(1.二四句押韵;2.一二四句押韵)、换韵(转韵)

民族调式偏音的处理(作曲时注意的事项):1.不在强拍上出现;2.不做长时间停留;3.两个偏音之间不做直接连接;4.偏音前后的连接避免跳进

旋律线:是指乐音按先后顺序发响形成的有高有低、有起有伏的“线条”。分类:同音重复,级进,跳进(大跳、小跳)

歌曲的演唱形式:按声部划分,单声部有独唱、齐唱、对唱、一领众和。多声部有重唱、小合唱、合唱。 歌曲中常见节拍的特点:四二拍:快速是可表现豪迈、雄健、有力地进行和热烈欢腾活泼明快的情绪,中慢速时与抒情的旋律相结合,能适应各种不同风格、体裁、内容的音乐作品,如进行曲、欢乐的舞曲、叙事曲等等。四四拍:具有平稳沉着、从容而深厚的特点,常用于庄严地或速度徐缓的抒情性作品,适合于宽广舒缓的旋律。四三拍:不像二拍子四拍子那么四平八稳,有优美流畅的特点,快速时具有轻快旋转的性质,中慢速时是以抒情的内容展现。八六拍:强弱反复具有曲线感,比三拍子更优美流畅,更具有抒情意味,常用于抒情曲中,船歌、摇篮曲等体裁用得更为广泛。四五、四七拍:强弱反复不规律,有不平衡的特点,节拍感特殊,常表现复杂的情绪。

歌曲的体裁: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音乐的构成原则和组织方式:单声部歌曲、多声部歌曲;2.歌唱者的年龄:成人歌曲、儿童歌曲;3.篇幅规模的大小:单曲、套曲;4.艺术特点和音乐性格:抒情歌曲、队列歌曲、歌舞歌曲、叙事歌曲、劳动歌曲、诙谐歌曲。

抒情歌曲:一般是指歌词描写细腻、音乐色彩明亮柔和、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畅自如的歌曲。

抒情歌曲的体裁:1.颂歌:是指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英雄人物、歌颂理想和美好生活等内容的歌曲。特点:音乐上宽阔明亮,气势浩大,富有激情;旋律的起伏较大,常运用向上的大跳进行;节奏舒展开阔,速度中庸或较慢;演唱上运用独唱、合唱及二者相结合等不同的形式。例冼星海《黄河颂》、王世光《长江之歌》、孟庆云《祝福祖国》等。

2.民谣体抒情歌曲:是指在音乐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常以民歌素材为基础进行改编和创作的歌曲。特点:调式上多采用五声调式或五声性七声调式;旋律以级进为主,线条流畅;节奏律动较为平稳;演唱上大多采用民族唱法。例马可《南泥湾》、《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士心《小白杨》、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3.艺术歌曲:是指歌词内涵深刻,旋律写作精致,情感刻画细腻,钢琴或乐队与声乐并重的抒情歌曲。特点:

1)、选用诗或者具有诗的品格的歌词谱曲;2)、对伴奏作用的理解和伴奏的写作;3)、大多数采用美声唱法,但也不是绝对的。例舒伯特《摇篮曲》《小夜曲》、聂耳的《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等。

4.通俗歌曲:是指表达人们的心理感受、比较接近人们的正常生活、又通俗浅显、易于传唱的歌曲。特点:多采用通俗唱法,常用电声为主,兼有其他乐器的伴奏形式。例贺绿汀《四季歌》、刘诗召《军港之夜》、谷建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王立平《大海啊,故乡》

队列歌曲:是指旋律明快、情绪昂扬、结构规整、节奏鲜明、速度适合于队列行进步伐的歌曲。特点:以集体群像为特征,具有号召性和鼓动性,演唱形式以齐唱和领唱合唱为主。例聂耳《义勇军进行曲》麦新《大刀进行曲》王永泉《打靶归来》等。

歌舞歌曲:是指具有载歌载舞、轻盈活泼特点的歌曲。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或地域色彩。例周大风《采茶舞曲》金凤浩《金梭和银梭》施光南《祝酒歌》

叙事歌曲:是指内容上具有叙事性、并有人物身份和故事情节的歌曲。特点:歌词比较口语化,音乐与歌词语言结合的更为紧密,速度为中速稍慢。例王志信《孟姜女》《木兰从军》于学友《小白菜》冼星海《河边对口曲》等。

诙谐歌曲:是指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轻快活泼的旋律,用以颂扬美好事物,批评落后现象,讽刺贬斥丑恶行径的歌曲。特点:常以喜剧的夸张手法,表现人们的幽默情趣和乐观精神。其旋律多具有轻巧跳跃和口语化的特点,节奏较为自由,有时在曲中还夹杂说白来加强戏剧性效果。例赵元任《老天爷》宋杨《古怪歌》马丁《笑比哭好》金复载《济公活佛歌》等。

劳动歌曲:是指在劳动场合歌唱或是反应劳动生活中人们思想感情的歌曲。劳动号子是民间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劳动歌曲,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搬运号子、作坊号子、林业号子等。特点:音乐多具有坚毅粗犷的性格特征,旋律高亢嘹亮,节奏铿锵有力,音调和节奏常与特定的劳动方式相联系,演唱上多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例聂耳《大陆歌》《码头工人歌》冼星海《黄河船夫曲》马可《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节奏:1、定义:用长短方式来体现的一种特定的音乐时间关系。2、狭义的认识:狭义的“节奏”仅作为与“旋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仅指音乐中的时间因素,所以说,狭义的节奏就是指发音点的长短及组合(节奏=音长);

调式在旋律中的作用:当某些不同的音级围绕着一个中心音有规律的运动时,就形成了调式。从调式的主音出发,按照高低顺序进行到临近的另一个主音,就形成了音阶。由于音阶基本都是存

在某个调式之中,所以音阶也叫做调式音阶。在传统音乐里,已有四种主要的调式音阶构成体系,分别是:东方的五声调式音阶、教会调式音阶、西欧大小调式音阶和现代的人工调式音阶。而每种体系又包含众多的调式音阶结构。

主题的分类:根据主题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一)、概括性主题:用比较纯粹的方法去概括地表达某种抽象情绪的主题。(占绝大多数)可以..........

分为三类:1.歌唱性主题:以节奏的不断变化和乐音的频繁流动为特征,并有大气息、长线条、如波浪般起伏的旋律外形。

2.律动性主题(有规律的运动):可以理解成歌唱性主题的逆形式。主要表现在节奏、音高、句法或结构等方面的周期性,而周期性通常又表现为重复。

3、歌舞性主题:就是将“歌唱性”与“律动性”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主题。一般都具有载歌载舞般的音乐形象。有三种情况:融合、并置、对置 ....

(二)、标题性主题:使用某种特定的音乐方法(文字概括)力求生动地表达某种特定情绪的主题。分为:1.客观描写性主题2.性格刻画性主题3.标题联想性

(三)、中介性主题:介于“概括性”和“标题性”主题之间或同时具备这两种特点的一种主题类型。有两种情况,1、是整部作品有明确的标题性构思,但其主题却做概括性处理。2、是把概括性的旋律与标题性伴奏背景相结合的中介性主题,这种情况与歌唱性和律动性两种结合起来的情况类似。

无再现的二段曲式:常用作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常见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常见的固定低音变奏曲:帕萨卡利亚舞曲(西班牙)、恰空舞曲。

固定低音变奏:以一个低音声部的固定旋律或音型不断反复,在其上方叠加复调或和声声部加以变奏所形成的结构。

关于再现段类型:⑴ 静止再现⑵ 装饰再现⑶ 动力再现⑷ 综合再现

巴罗克时期的古代舞曲包含四首基本舞曲:阿列曼德舞曲,库朗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吉格舞曲。

复三部曲式的变体:1、并列的复三部曲式2、复三部五部曲式A//:BA:// 3、镶边三部曲式(介于单三部曲式与复三部曲式之间的曲式)

装饰变音:1.助音变音:一半多处在基本音级下方成上方半音位置下,而且多出现在弱拍,并随后进行到基本音级。2.经过变音:常指在两个基本音级之间的经过性变音。3.色彩变音:带有调式色彩的变化音称为色彩变音。

离调:在歌曲进行中,短暂的离开本调称为“离调”。因离调而出现的变化音称为“离调变音”。离调不同于转调,它离开本调时间较短,常常很快回到本调上来。

转调:声乐作品中,常运用调性的转换来丰富和扩大音乐的表现力,转调和一般的色彩变音或者离调不同,它往往确立在新调,并且在新调的篇幅较长。

旋律的类型:有朗诵调型、旋律型、说唱型。

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重唱、组合、小组唱、合唱、齐唱、群唱。

通俗唱法的特点是:1.演唱上的“平民化”本质。2.演唱以感情的表达为最终目的。3.用近似自然嗓音的唱法来演唱。4.轻松自如的和观众无距离感的台风。5.可以用现代电子音响科技。

五声调式中偏音的使用与西洋自然大小调式中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歌曲旋律中的三度跳进、五度跳进、六度跳进分别具有怎样的音乐特点?并举谱例说明。

简述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具体现在哪些方面?

简述歌曲中常见的音调有哪些?举例说明。

简述歌唱风格有哪些?

简述回旋曲体的重要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