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在本书中阐述了他的预言,描绘了一幅骇人的人类前景图,正像《娱乐至死》的封面一般,一家四口人坐在电视机前,没有脑袋,喻示着电视媒介让人失去了精神和思想。

在书中,波兹曼指出,一切的公共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教育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无声无息,毫无怨言,最后,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波兹曼以一个预言者的身份出现,否定了奥威尔《一九八四》中的预言,提出了将要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提出的预言。在波兹曼看来,奥威尔害怕的是人们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文化成为受制的文化;而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会渐渐的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波兹曼想要通过《娱乐至死》告诉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作者发现,近二三十年来看电视逐渐取代阅读纸质媒体成为人们主要的文化生活,比起印刷机统治下提供的信息,人们更愿意选择电视时代所提供的肤浅而有趣味的内容,波兹曼对此深表忧虑,他毫不避讳的引用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并将其延续,在他看来,媒介决定他所表达的文化本质,因为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媒介的形式偏好于某些内容,甚至能最终控制文化。和印刷术相比,电视媒介偏好娱乐,若在新闻,宗教,教育,政治等严肃主题上都受到电视的强势影响,并都依照其转变成娱乐的程度而被人们接受,因而在不同程度上都转变成了娱乐,那么在时间的积累下,人们既失去了传统又放弃了思考,最终人类会在娱乐下灭亡。应该说,波兹曼的警告颇有道理,想象一下,当“严肃”成为一

种娱乐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再值得认真对待了。

在《娱乐至死》论述中,波兹曼对电视娱乐化的批判是从对印刷术的分析开始的,在书中波兹曼大量引用历史事实说明了美国民主社会早期的公共话语和印刷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佐证充分详实,通过对比反映了电视在占据了文化的中心之后,公共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但是波兹曼也不是一味的赞美印刷术,他也充分客观的提出了任何媒介技术都有两面性,印刷术也不例外: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与统一感;印刷术使得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情感等等。但是归根结底,印刷术利大于弊,他是真理最合适的外衣,能构建丰富性与严肃性并存的有意义的公共话语。总的来说,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波兹曼进行了全方位充分的分析,辩证客观的思考问题,阐述观点。

而在阐释人类在电视中娱乐至死的悲剧命运时,波兹曼选择了构建公共话语的关键地带的四个最为重要的领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即新闻,政治,宗教和教育。他认定电视是纯粹的娱乐工具,电视最糟糕的用途是它涉足严肃的话语模式,并给它们进行娱乐化的包装。波兹曼在叙述他的预言的时候表现出的是无以伦比的悲观,也有很多人在看完他的观点后认为他的想法十分偏激,对电视媒介充满着敌意,正如波兹曼的一个让许多人出乎意料的结论:如果电视节目变得糟糕起来,我们就应该庆幸。但在我看来,波兹曼的观点并非一味的“攻击电视”,在书中很多的细节也能让我们发现他更主要的是希望人们能理性的对待电视,例如,书中他提到“虽然电视削弱了人们的理性话语,但它的情感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电视本是无足轻重的,但是,如果它强加于自己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那么危险就出现了。波兹曼对于电视的认

识并非过激,在我看来他要宣扬的是:不要让电视带来的情感刺激,一劳永逸地取代了印刷品带来的理性思考,并且矢志不渝的保持文化知识的严肃性,这并非是对于电视媒介的攻击,而是对与提倡独立思考和保持知识严肃性的呐喊。也就是说,娱乐才是电视该干的正经事,若正确运用波兹曼的理论,目前中国电视应该娱乐至死的不是像《非诚勿扰》,《快乐男生》之类的综艺节目,而是像《新闻1+1》《百家讲坛》之类的新闻,政治,教育节目。正如波兹曼所说的,我们的问题不在于电视为我们提供娱乐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展现出来。我想,波兹曼写着本书的的目的也不是对电视媒体进行唾弃,而是希望和他同行的知识分子们能够回到书籍中去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写作,从而使得人类文化能得以延续和发展。

波兹曼写此书时是上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的变革,我们如今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在电视和网络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们也许会逐渐忽视他的呼喊。但是,在我看来,如果电视的出现使人类往悬崖口迈进了一步,那么网络的出现,无疑是把人类往悬崖深处推了一大把,网络媒体的信息变得更加碎裂和娱乐化,新浪新闻每半小时更新一次,为了获得更多的咨询和信息,于是我们就不停地刷新新浪,但是反观这些繁多的断裂的信息残片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在一个个网页链接的打开关闭后,我们真正思考了什么,还是只是仅仅为了知道而知道。但是,我们无法阻止技术发展的变革,整个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我们的媒介,但在媒介发展的同时,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仍会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无论你身处什么技术时代,波兹曼打破对技术盲目乐观的论调,以及提出“技术不是中立的”和“人类不可轻信自己驾驭技术的能力与意识”的观点让人类变的更加警醒,也让人们越发的意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

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参考书目:

1.《娱乐至死》 尼尔·波兹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理解媒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 商务印书馆

 

第二篇: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娱乐至死》读书报告

《娱乐至死》一书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本书的作者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xx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xx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