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国金融行业薪酬分析

20##年中国金融行业薪酬分析

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等,扮演者社会价值流通推手的角色,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业的繁荣程度反映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繁荣程度。在这样的经济大潮中,信托业逆势而上成为了行业无可争议的亮点,而在已经到来的20##年中,一味的缩减成本只能让企业陷入死循环,如何在大潮中长久的站稳脚跟是各金融企业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金融创新无疑将是未来业界内主要的话题。那么我们就分别看一下金融细分业态的一些人力资源情况。

一、银行业:人才竞争,重质轻量

银行业一直是大众眼中的金饭碗。一直以来,我国银行业人均年薪高的离谱,一方面是银行利润率普遍偏高,另一方面也是大众对银行工作人员素质的不认可。20##年银行业压力增大,银行从业人员无疑也承担了部分压力。根据长松咨询最新发布的《20##年年度金融行业薪酬数据报告》中显示,银行从业人员整体薪酬水平涨幅幅度略有下降,但是依旧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速,20##年将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幅。虽然薪酬水平似乎并未受经济形势影响,但是从薪酬结构的调整可以看出,银行从业人员拿钱拿得并不轻松。其中最明显的调整时固浮比例增大,这在高管和业务人员两个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促使员工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创造更高业绩的能力。

白子晗表示,“国内银行业人员素质和薪酬水平的不协调已经不是短期的问题了。近年来行业改革逐步深入,行业竞争程度也在逐年提高,这时严峻的经济形势又顺势加了一把火,行业对人才质量跳跃性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内部,企业通过培养和筛选提高人才质量,提高固浮比例是很直接的筛选手段;在外部,企业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获得高素质的人才。虽然员工不虞有降薪之危,但压力并不会因此减小。”

二、保险业:一纸“限薪令”,薪酬大变身

20##年保险业持续低迷,退保率上升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尤其是寿险行业,甚至部分寿险公司已经出现了险费负增长的情况,寿险公司薪酬下降是可以预期的。尽管行业的整体薪酬仍然保持正增长,降薪和缩编却也不算什么新鲜事了。

根据长松咨询发布的最新数据,20##年保险业薪酬水平在金融业中处于垫底位置,仅达到信托行业薪酬水平的60%,行业薪酬同比涨幅仅为5.3%,较金融行业平均涨幅11.2%相差5.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险企高管们也被一纸“限薪令”打了个措手不及。去年7月,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薪酬管理规范指引(试行)》,《指引》规定保险公司高管人员目标绩效薪酬不得低于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不得超过基本薪酬的3倍,还规定保险公司每年支付给高管人员的现金福利和津补贴不得超过基本薪酬的10%。

张忠斌表示,“险企高管年薪百万早已不是新闻,《指引》的出台首先是限制高管的冒险行为,以期避免此种行为在短期盈利之后的巨大风险;其次,险企高管薪酬‘瘦身’也是推动企业薪酬结构改革的一个契机;最后,绩效和福利均与基本薪酬挂钩的形式把基薪放到了一个无比显眼的位置,优化薪酬管理模式或许可以让险企高管重新占领‘高地’成为可能,为了吸引牛人高管,险企或在薪酬发放形式上大做文章。”

三、证券业:行业大降温,“挤挤“过严冬

过去的“铁饭碗“”金饭碗“如今也端不稳了,证券行业的森森寒气在同样诠释着这个道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证券公司20##年度经营数据显示,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去年114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94.71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329.30亿元,同比下降约16.4%。其中99家公司实现盈利,占证券公司总数的86.84%。

随着行业大降温,行业薪酬水平当然也不会无动于衷。根据长松咨询的调研报告显示,券商薪酬水平同比下降幅度达到10.2%,其中,高管的“贡献“尤为可观。投行行情更”冷“,薪酬水平更是下降了12.1%。面对降薪,从业者也可谓是反应神速,去年更是上演了一幕万人大逃荒,2.33万人离开证券业转投他处,信托业成了不少人”过冬“的不错选择。

“天太冷就挤挤,这句话用来形容行业行情也相当适用。证券业降温,短期的解决办法就是挤挤,挤挤员工挤挤薪水,把雇员挤少,剩下的人就能暖点,把薪水挤低,大家一起捱冻。证券相对而言是靠运气吃饭的行业,冷了就挤挤,再冷再挤挤,政策可以添把柴火取暖,但终究还是得指望春暖花开。不过至少20##年还得忍上一阵子。“ 长松咨询高级咨询顾问梁熙文如是说。

四、信托业:百花皆败,我花鲜艳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证券业上演着大逃荒的戏码,信托业却喜气洋洋的过大年,顺带还接手了一批券商的“难民“。从信托业数据上完全看不出去年经济的低迷态势。 自08年起,信托业就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状态,去年盈利甚至翻了一番。

根据长松咨询发布的薪酬数据,去年信托行业薪酬同比增长幅度达到了32.8%,在金融行业中,薪酬水平及增长均处领先地位,平均薪酬达到了超过50万元。长松咨询高级合伙人王伯岩这样评价,“信托业的前景是毋庸置疑的,而在面对高速增长的高额收入面前也需要保持冷静。一方面是作为信托企业涨薪需要注意策略,既不能大手大脚随意发放造成企业内部失衡,也不能缩手缩脚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信托的美好前景势必吸引大批人员流入,企业既要有能力筛选和甄别人才,也需要防止核心人才流出。人手短期过剩对创业者而言将会是一个机遇。”

 

第二篇:20xx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中国将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不倒神话破灭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xx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内部已达成共识,可择机出台并组织实施。通俗理解就是,国家不再为储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兜底,允许银行破产倒闭,一旦有银行破产,储户的存款将由存款保险机构赔偿,但赔偿有一定限额。

利率浮动空间可能更大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由此市场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商业银行利润空间被挤压。为了防止出现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各国一般都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中国央行去年6月开始打开存款浮动区间,开闸利率市场化,当然不能让各银行挟带着广大储户光着膀子冲锋陷阵。

今年以来,随着流动性收紧,利率价格战愈演愈烈,不少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开始偏重于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贷款等业务。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国内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显著上升,破产倒闭再也不是“不可能的任务”。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认为,在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如果存款保险制度继续缺失甚至不完善,那么,不是有些中小商业银行因为储户缺少安全感,使之存款过少而无法生存下去;就是有些胆大妄为的银行以高利吸引储户而过度投机,造成商业银行风险约束机制弱化,弱化了市场约束。

近日,国务院相关金融工作会议上还提出,要让更多的民间资本和民营金融机构进入银行业,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民间资本和民营金融进入银行业可能存在较大的后顾之忧,储户也未必放心在这些银行存款。

可以预见的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之后,商业银行间的差异化将更加明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快,未来存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将远远大于目前。

不过,也有专家担忧,如果只是负责为商业银行的风险埋单,存款保险制度会助长后者的道德风险。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表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存款保险机构都有风险管控职能,比如在美国和中国台湾,存款保险机构除负责赔付外,还具备对银行重组甚至监管等广泛的功能,投保银行有任何污点,存款保险机构一清二楚,同时保费也区别对待,商业银行要为违反道德运作增加更多的成本。

他认为,如果存款保险机构真的是在一个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信用都建立在银行的行为、大家都能联网,道德风险是不可能的。

保障存款人权益

所谓存款保险制度,是指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一定比例标准向特定机构缴纳一定保险金,当自身发生危机时(如兑付风险、破产等),由存款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等方式来保障其清偿能力的一项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一旦银行发生破产倒闭等事件,储户存放在银行的资金不至于颗粒无收。

存款保险制度并不是新生事物。1929-19xx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先后有近万家商业银行受冲击倒闭,存款人损失严重。19xx年,美国通过《银行法》,据此设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为已投保银行和储蓄机构的存款人提供保护,目前为大多数存款账户提供10万美元全额保险,部分退休账户达到25万美元,超出限额的按比例赔付。

在20xx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有数十家商业银行轰然倒下,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公司“兜底”,必定引发更大的恐慌。目前,在金融稳定理事会的24个成员

国(地区)中,只有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中国没有建立。

在我国,国家一直作为金融机构的最后担保人,实行的是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这也是老百姓对银行有天然信任感的原因所在。但这并不代表金融机构就不存在经营危机,19xx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海南发展银行因严重支付能力不足而关闭,境内居民在该银行的储蓄存款本金及合法利息,最后由人民银行指定工商银行(行情,问诊)保证支付。此后发生在河北省肃宁县的尚村农信社破产案,最后同样由央行指定其他商业银行予以救济。

在存款保险制度下,金融机构将自身兑付风险转嫁给存款保险机构,必须支付一定的保险金。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保险制度在全球通行的一个做法是,只对自然人存款承担赔付责任,企业存款不在赔付范畴之内。并且,随保对象是储户的各类存款,但不包括在银行购买的理财产品或其他投资产品。 最多可能赔付50万元

存款保险制度一旦建立,哪些银行会被纳入保障范围?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按照国际经验,可能会实行强制性保险原则。由于国内大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有待提高,有必要

将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以及外资银行在华的法人子公司都纳入保险体系中。保险范围涵盖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这代表大多数存款者利益。

储户能获得多少赔偿呢?央行相关负责人曾在研讨会上表示,未来存款保险机构可能实行限额保险制,央行计划为98%的储户提供全额保险。有专家据此分析,由于目前50万元以下存款户占比超过98%,这意味着,未来限额保险的上限可能是50万元。

此前,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发布报告预计,目前国际上存款保险限额大多集中在人均GDP的2-5倍左右,但由于中国的储蓄率相对较高,限额设定在人均GDP的4-6倍较为合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xx年我国人均GDP为38354元,若以此计算,存款保险限额应在15万-23万之间。但由于20万-30万元以下的存款账户占到总账户的95%以上,将保险限额定在20万-30万元可保证保险涵盖的广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