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质量自评报告

食品学院课程教学质量

自评报告

二〇##年十一月


《食品工艺学》课程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英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主干课程,自课程开设以来,经过了十几年的努力,课程结构及内容体系逐渐完善,形成了较为先进的授课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课程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果蔬加工工艺学》、《粮油食品工艺学》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由于食品工艺学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年来没有全国统编教材,我们选用的教材主要以乔旭光教授主编的《果蔬加工工艺学》、《果蔬实用加工技术》以及董海洲教授主编的《粮油食品加工学》为主。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信息容量大幅度增加,而且可以容纳大量的图片信息,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食品加工设备及工艺流程,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发展到现在,食品工艺学已具有相对完善的课程结构,包涵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地位、教学大纲、实验指导、授课教案、习题练习、课件制作、教学录像和加工工艺录像等,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培养要求。

1 师资队伍

1.1教师队伍数量、结构

一、职称结构

课程组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有任课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实验师2人,7名任课教师分别负责3个专业课堂讲授和实验指导,2名实验师主要负责该课程的实验实训准备工作,能够满足3个专业的教学要求。

二、年龄结构

目前9名授课教师,50岁以上1人, 40-50岁3人,30-40岁5人;其中45岁以下占70%。 以中青年为主。课程组梯队建设较合理,形成了相互带动促进的团队和氛围。

三、学缘结构

目前4名授课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占44.4%;在读博士3人,占33.3%;硕士1人、学士1人,占22.3%。学历层次高。所有任课老师其本科、硕士和博士专业都为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来自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因此课程组学缘结构较合理。

1.2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水平

实施“青蓝工程”,签订拜师协议,为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一名“师傅”,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师傅”和“徒弟”要互相听课,不断切磋交流。“师傅”要指导“徒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要与“徒弟”共同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典型工作流程等。期末举行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等。评比结果与“师傅”挂钩。

长期以来,课题组重视教研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课程组主持国家级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多篇,其中SCI2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0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授权专利15项。

从本课程师资队伍整体可以看出,师资队伍素质水平较高,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但学缘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为更好满足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需要增加教师1-2名,特别是高层次教师的引进。

2教学条件

2.1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食品工艺学作为3个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属性,长期以来,课程组重视课程教学大纲的调整修订,紧跟食品学科的研究进展和三个专业的专业发展趋势,分别制定了03、07、10版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三个专业的特点,要求教师授课过程灵活调整执行。

2.2教材与教学资料的选用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采用最新出版的高水平教材。目前使用的是2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孟宪军、乔旭光主编的《果蔬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20##年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李新华、董海洲主编的《粮油加工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参考了乔旭光教授主编的《果品实用加工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和董海洲教授主编的《焙烤食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所选用教材内容齐全、讲解深入透彻,适合于专业学生学习,为食品工艺学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材参考。

根据教学需要,本学科组编写了《食品工艺学实验》教材1部,详细列出了实验的目的、配方、原理、流程、操作要点和思考的问题。开设了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包括产品开发和品质分析,以及检测方法的改善,通过这些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开展,使学生加深了对食品加工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理解,增强了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中发展较迅速的领域,为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动态,在选用全国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果蔬加工工艺学》和《粮油加工学》的同时,根据实际,及时补充一批系列配套教材和参考书。

2.3实践条件

我校食品工艺室具有一流的实验设备,成为国内外很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艺室建设的样板,很多高校都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过。先进的实验条件完全可以满足实践要求。

以工艺实验室和分析实验室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实行教学、科研和学生创新培养有机结合,建立学生第二课堂,同时加大对课程实验室的投资,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现有仪器设备利用率,逐步实现实验室对学生的全方位开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

3教学过程

3.1课前准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及各专业的特点,课程组每位教师根据所承担的专业教学任务,每个学期授课前编写独立完整的教案、教学日历、讲义,从教学管理系统下载本学期教学任务、地点和学生名册;根据不同专业学期教学计划的安排教学日历中的教学内容、学时分配结合教材、大纲、学生专业实践等特点而不同,做到因材施教;教案按照章节和每次课的授课内容编写,每次课的教案都能对该部分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难点、重点、思考题、讨论题等,及采取的教学方法手段准确说明;教学日历和教案的编写安排与教学内容、目的要求保持连贯统一,特别是实验、实习课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保持连贯性,每次课的教案和内容保持连贯,每次课堂教学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问答题、案例举证等作业,下次上课对作业进行提问或讨论式检查,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等的准确性灵活性,以加强教学学习过程管理和课堂教学效果。

3.2实践教学及辅助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不同专业的特点,每学期对各专业的五类实验项目及内容进行具体安排执行,特别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及实习内容的变化做调整,同时加强对不同专业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题目、内容的选择,以增强实验的专业实用性和学生兴趣,提高实验效果,根据《食品工艺学》课程较科普实用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食品安全现状适当调整实习内容,在课堂思考题或问答题、案例举证及提问或讨论过程中随时增加行业内容,以加强教学学习过程管理和提高教学效果。

3.3命题与考试

根据《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要求和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特点,结合每学期各专业教学内容、实验项目及内容的实际,课程组每位教师独立命题后相互融合,形成统一试题,同时考试。近三年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试题库,考教分离,统一阅卷,考前不做辅导,可以与学生网上交流具体问题,统一试题标准答案,严格评分标准,保证了试卷内容的全面性、深入性、综合性和考试公正性。

总结《食品工艺学》课前准备、实践教学及辅助教学环节、命题及考试等教学过程可以看出,该课程课堂及实践教学过程能够很好的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目的,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场地、人数、仪器设备、实验样品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保证每个同学的实验实习的良好效果,在加强投入的同时,需要在方法、政策上研究改进。

4教学改革与管理

4.1教学文件管理

按照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规定,每授课学期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讲义、教学总结、试卷及试卷分析报告等与本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统一规范整理存档,其中试卷、实验报告等存档到学生毕业前,同时根据学校、学院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制定了课程组每授课学期教学内容与更新的交流制度,以达到专业、学科、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4.2教学改革

(1)及时更新课程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及时总结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即时了解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为将来的毕业课题作好准备,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动态和专业知识,使所做的研究更新、更深,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试探性引入自由式教学模式。通过多年的积累,对课件进行多次更新,根据食品工艺学的特点,采用高质量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先进、视频资料丰富,对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生产过程实行分解讲解,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好。在保证正常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试探性引入自由式教学,让学生提前了解和查找下节课的知识内容,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有疑问的话题、发展动态等进行自由式交流,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扩大知识面、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引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优越的实践教学条件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目前,我院的食品工艺实验教学条件在农业院校中乃至全国也属一流,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实践的要求。在一定实验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兴趣爱好开设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经指导教师审核后进行实际操作,经过近几年的时间,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的认识和理解,掌握了基础研究知识并开发了系列新型食品,增加了产品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大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4)完善考核方式。将学校的教书育人的理念体现在考核中,采用知识评价体系与学生思想道德评价相结合,体现对学生综合评定的完善性。取消单一的一考定分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并根据教学实际,采用课堂考核、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实验课的表现、实验课的实习报告撰写情况、学生的为人处世等进行综合评定,客观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考核,并结合学生对教师的教书育人评价体系,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5)丰富教学研究形式。除了正常的教学和市教学实践外,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研究,近几年,成功申请大学生SRT多项,已在核心期刊及相关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和教研论文,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性起了明显的效果。

5教学效果

《食品工艺学》良好的课程组织、教学与管理体系,保证了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近三年80%学生的《食品工艺学》学习成绩在良好以上,没有学生考试违纪、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现象发生。

5.1 校外专家评价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重点加强学生在食品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方面的培养。自开课以来由现在的学科带头人乔旭光教授主讲。该课程组选用乔旭光教授主编的《果蔬加工工艺学》和董海洲教授主编的《粮油加工学》等国家规划教材,内容新颖,信息量大。课程组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关系处理得当,教学团队中教师责任感强、协作精神好。该课程组认真备课,并及时把最新成果引入教学,教学特色鲜明。《食品工艺学》实验实习条件优良,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课教师悉心教导,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实践能力强。主讲教师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受到学生极大好评,近几年学生评价优秀。

5.2 学生评价:

课程突出了工科的教学特点,反映学科前沿;有配套电子教案和课件;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先进;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较直观,有趣,实用,也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对学生上课效果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食品工艺学》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炼就学生的工程素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牢固和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总的来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食品工艺学》在阐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内外该领域内的新技术,新成果,使之更加贴近食品工业的生产实际,进一步拓宽了同学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视野。

调查结果反映: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同学要求严格,其中认为《食品工艺学》课程教学综合效果很好的占85.5%,较好的占13%。

大多数学生反映本课程的实践环节内容丰富,数量适当,覆盖面广,有利于拓展思维,激发创新。对实践环节效果的评价结果:总体感觉很好和较好的占98.5%。

 

第二篇:课程自评报告

学校课程实施与教学发展自评报告

肇州县第五小学

课程是当代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是培育人才的蓝图,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现代学校校长、教师,必须面对的新领域。可以说课程改革对于学校来讲,从宏观层面而言,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从中观层面而言,是实现学生全面生动活泼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微观层面而言,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凭借,是实现师生生命互动共生的主阵地,面对新课程我们形成了“行政推动,机制保障,课题引领,教师第一,课堂核心,学生至上”的工作原则,以此推动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保质保量,上台阶,快发展。

一、工作概况

1、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原是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20xx年3月我县教育资源整合之际,我校正式独立并更名为肇州县第五小学。学校目前模有11个教学班,学生数469名。一直以来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县小学上游,曾多次受到各级各类的表彰。

2、教师队伍分析

我校现有在岗教师42人,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学历达标率100%。其中35岁以下的教师有17人,占教师总数的55%,针对青年教师占半数以上的校情,我们做出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制定出切实可 1

行的培养目标,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目前为止,我校青年教师中有12人荣获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称号,且在省、市、县各类教学赛事中荣获过奖项。正是这样一个讲奉献、重团结的优秀教师团队,一次次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喜创佳绩,书写新篇!

3、课程设置

在课程开设方面,我校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设置与开发,能够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开齐课程科目并开足课时数。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学校重视开展好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地方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除信息技术因为计算机老化,学生无法正常上机操作,导致信息技术课不能正常进行外,其余各门课程都有专(兼)职教师。同时我校科学合理搭配学科教师,做到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结合,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充分激发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结合学校实际,我们因地制宜,成立了舞蹈、书画、足球、篮球、剪纸等兴趣活动小组,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基本经验

(一)理念鲜明,特色发展

我校把实施素质教育摆在首位,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发展的五年规划,持续以教育科研、课程改革、队伍建设为重点,全 2

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让师生共同经历成长幸福,实现内涵发展,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我校在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落实育人第一位的同时,提出了“以一流队伍保证一流教学,以一流教学赢得高效学习”,“依托科研,破解难题,实验创新”,“丰富阳光课堂,让学生体验丰富的课程经历”,“民主管理无盲区”等策略,拓宽师生的成长空间,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有效推动我校办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2012-2013学年刚刚开始,新学期我校重新确定了创建特色学校的目标——构建阳光校本课程,走进阳光素质课堂。相信特色学校的创建必将会为我校打造智慧型阳光教师,培育自信型阳光少年指明一条更辉煌的阳光之路!

其一、健全制度,常规管理落实到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有条不紊,我校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教师备课制度》、《教师上课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学生作业及批改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制定了《教师常规工作量化考核办法》。此后的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督促、有落实,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自我定位打造学校品牌,创建特色学校的同时我校从未忽视常规教学的严抓严管。在常规管理中,我们重点抓好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我们对每位老师的常规工作完成情况都做到了详细记 3

载,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按照各项量化考核细则要求进行检查指导,量化评价。并且利用每周例会时间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对做得较好的老师进行点名表扬,对检查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共性问题做到及时指明,予以纠正,个别问题则在会后利用文本加谈话形式单独指正。此外,我们还利用每月印发的教学管理通报对常规教学的各项工作进行汇总。目前教学管理通报已经累计印发近百期,每一期都以详实的文字总结成绩,指出不足。其具体内容有阶段工作总结,有教导处检查学生作业情况分析,有教师教案上交及书写质量考核评分,有师生风采展示佳绩的喜报等,内容涉及教学工作方方面面。

可以说各项制度的制定,使老师们的工作有了目标,有了动力,也有了积极性,从而规范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行为,彻底解决了老师们常规工作拖拉的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正因为我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抓得牢、抓得实、抓得广,所以抓出了经验,抓出了成效。

1.备课有新法。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备课一要做到“四有”,即脑中有课标,胸中有教材,心中有教法,目中有学生。二要做到“五备”:备目标,胸有全局;备教材,心中有数;备学生,心中有人;备教法,灵活有序;备学法,积极引导。同时我们统一规范了教案的书写格式,提出了教案书写的质量要求。几年来我校一直采用“活页式”教案的形式,即将各课内容简单书写在教材上,多出的内容可以另加附页。此举既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我们并不是只追求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忽视教师教案撰写能力的培养提高,正是如此我们对每一位教师又 4

提出了特别要求:班主任,每人每学期书写详案应达到十六节,教学反思十六节;语文主题课文必须附有板书设计;科任教师每人每学期书写详案应达到八节,教学反思十六节。同时要求每课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流程的设计都力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2.上课看实效。大家都知道: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学校一是强调教师讲课要做到“五为六突”:“五为”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六突”即突出课程新理念,突出重点难点,突出精讲巧练,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因材施教,突出教学效率。二是提倡同年级同科目教师加强集体备课,注重“同课异讲”。积极探讨以“同课异讲”的方式老带新、优带普、骨干带一般,真正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打造优秀教师群体。针对青年教师占半数以上的实际情况,我们做出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一年入门,两年胜任,三年成骨干。依照培训计划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跟踪听课,并营造机会以老带新“结对子”,实践锻炼“压担子”,竞赛比武“搭台子”等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在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同时,我们同样重视严抓日常课堂教学。为督促老师们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抽出时间走进课堂,随堂听课。课后,针对教师上课情况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流程进行对比,看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有时还会以“小 5

测试”的方法当场考查教学效果。听完课后会及时与上课教师耐心交流,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引导他们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当中去,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另外,我们要求教师上完每节课后必须及时写出教学反思,并及时组织老师们进行教学反思的交流活动,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作业重质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师了解学生获取知识程度的重要途径。我校对学生作业提出了“五要”的要求,即试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格式要规范,批改要及时,讲评要到位。凡学生作业都要全批全改,每次作业都要有批阅日期、批阅等级,并适时加入鼓励性、指导性的批语。尤其重视作文的批改,要求大作文两周一篇,批改要做到不但有好词好句的标记,还要眉批、段批、总批相结合。小作文每周一篇:可以是佳篇美文的抄写,也可以是课外阅读心得笔记,还可以是教师平时习作指导的积累,内容由班级自定或年组商定,可略批。(因特色校本课程时间增加,自本学期开始小作文改为每两周一篇,同时也换成大本,在作文字数、文笔等方面的要求照以往有所提高。)

4.教研促提高。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最佳办法就是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为此,我校的教研活动做到了坚持不懈,同时学校一直重视教师的集体备课和教师间的研讨交流。为保证每位教师能够拥有足够的教研时间和交流学习的机会,我们规定出了每学科具体的教研时间,同 6

时要求每个教研组按时开展活动,如无特殊情况领导班子成员定时地列席参加各教研组活动。并提倡各教研组可以互相观摩,采长补短。教研活动内容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有关于主题内容的资料学习;有集体备课,讲课、评课;有对考前的复习研究;还有对学生考后的试卷分析;有时还会安排外出学习的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可以说每次活动都能落到实处,每次活动都有详细记录,并把参加教研活动列入考核教师的依据,从而有力地保证了校本教研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我们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科研课题的立项与研究之中,鼓励人人有课题可做,人人成为科研型教师。

(1)校内教研,齐头并进。

我们继续执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每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由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大家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材,探讨教学新方法,新路子。大家集思广益,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首先,积极探讨以“同课异讲”的方式老带新、优带普、骨干带一般,真正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打造优秀教师群体。其次,努力探索“说、讲、评”的教学研讨模式,加强对各学科教师的全面培养提高,加强教师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20xx年3月末我校举行的“说、讲、评”教师风采大赛专题报道《五小特色教研 彰显教师风采》在肇州教育局育龙网上发表受到好评,可以说集体备课与教学研究使教师们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不断增长自己的教学智慧,体会到了“学习提升”与“教学实践”融为一体的乐趣。

(2)师资培训,常抓不懈

7

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教育、教学的需求。本学期我们为每一位教师准备了两个日记本,一个是业务学习笔记笔记,一个是教育教学随笔。我们要求老师们在不断充电的同时,锻炼文笔,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深入认识和总结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提升自身的专业思想和专业理论。

在校本培训工作中,结合教师实际,我们首先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以此丰富教师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为优化课堂教学奠定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继续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加强“三字一画”的练习,加大训练力度,教导处定期检查,定期竞赛,并且把检查和竞赛成绩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经过长期练习,教师们的基本功力再度提高,全体教师都能够写出一手规范、漂亮的字。

5.科研强学校

一直以来我校都极为重视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十一五”期间,为增加学生的识字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20xx年9月,我们在低年级进行了“将古典启蒙读物与新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解决小学阶段识字教学难题”课题实验,并申请省级立项。 20xx年我校的此项省级科研课题顺利结题。针对当前小学生“作文难”这个问题,领导与教师进行了积极探讨,确立了“引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这个科研课题。围绕本课题,教师展开递进式梯度研究,目前研究效果良好。该课题于20xx年末申报大庆市“十二五”科研课题,并于20xx年初正式立项,展开研究。此外,自20xx年我校申报全省 8

“小学数学网络教研联合体”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借助网络这一平台,教师们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开阔了视野,提升了业务理论,提高了专业素养。所以我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网络教研先进集体”。在教育科研道路上的探索进一步激发了全体教师大搞科研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6.多元评价——活化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评价对学生在一定阶段的学习、活动、实践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具有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可以说评价是推动教与学不断优化的机制,基于小学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我们不断丰富评价方法,活化评价手段,引导师生共同介入评价的过程,以对真理的追求为主线,以情感的交流为前提,为师生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这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的研究点。

首先追求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多样化。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为及时检验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一直坚持月考。由学校教导处出题,并统一布置监考、阅卷、登统。命题紧扣课本,难度适宜,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及时地了解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老师们也能根据自己与平行班的差距及时改进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一直以来每个月我们都积极组织人力对部分学科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后及时做质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客观地制定下一步的改进措施。如此一来,真正做到了“月月清”。坚持就会出现奇迹,几年来我校 9

各科成绩均保持在全县上游位置,多次受到县局的表彰和奖励。但考试不是唯一的评价方式,我们注意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的结合,如观察法、随堂评价法、评语综合评价法等等。通过评价实事求是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肯定鼓励或批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实行多元评价后我们的教师也退出评价的核心地位,不独享评价特权,让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过程。目前分层考试、活动游戏类测试、竞赛类测试、操作类考试、口试笔试兼重等形式异彩纷呈,单一的一张试卷定成绩、定名次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改观。例如:学校层面上有低年级的活动检查、学科竞赛,英语学科形成了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百词过关考”,自然学科中我的“小苗长势好”——劳动成果展示法等评价方式。应该说考试在部分学科中已经成为学生期待的活动,学生的创造才能有了展现的机会,可以说多元学业评价带出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

此外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我们不忘进行综合权衡,以评价学生来评定教师,进而实行师生整体评价。如:为了充分展示师生风采,培养师生争优创优的精神,我校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教学赛事,有:师生硬笔书法评比,学生朗读比赛,学生作文与数学竞赛,班级国学经典风采展等等,各种赛事活动大大增强了师生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推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其次探索评价语言的人性化。

全面开展探索人性化评语,改变学生评语写作方式的实验,使评 10

语成为成长的“良方”。

谈心式评语:通过文字性描述,将教师对学生的细致观察记录下来,展现在笔端,真实反映出一个阶段学生的思想主流、行为特点,评语宛如教师的娓娓叙述,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期待;

指导型评语:尊重学生原有水平,用商量的口吻真诚地向学生指出新的发展目标。教师时如长辈、时如朋友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激励式评语:通过肯定式的语句对学生取得成绩给予欣赏式的肯定,又借助于激励性语言,帮学生树立一个更高目标,鼓励他们超越原有的基础,实现新的飞跃。这样一来评价不再视为对学生最终的评判,而是师生双方情感的互动,

其二、夯实基础,保障质量。

1.认真抓好“两率”工作。

首先抓合格率。学校要求任课教师把好“讲课关”和“辅导关”,达到“日日清、月月清、段段清”,并组织人力每学期至少进行二~三次月考,考试过后做质量分析,查缺补漏,研究出下步改进措施。

其次抓优秀率。学校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认真抓好各科知识的拓展训练。要求各学科教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优”计划,并按计划抓好落实工作。教导处则采取定期检查,定期竞赛的方式检查教师的“培优”效果。可以说我校各科优秀率在逐年上升。其三、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指挥教学。几位业务领导无论工作多忙,每人每天至少听一节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而且跟踪问效,直至问题解决为止, 11

这对改进课堂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付出自有收获,汗水会浇灌出成功的花朵,多年来,我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小学上游,连续多年荣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进集体”。20xx年7月我校小学毕业检测名列全县第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单科抽测位居全县榜首,因此被评为县级综合评估先进单位并获得教学成果奖。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校课程的有效实施与开展,得益于先进理念的指引,当然更离不开全体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2.加强写字教学,提高书写能力。

新课标明确提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汉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对写字教学工作非常重视。专门制定了写字教学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认真开展工作。

(1)确定兼职写字课教师。

(2)对任课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3)设置写字课。保证每天一节课练习写字时间。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伴着悠扬的乐曲认认真真地练好每一个字的基本笔画。

(4)加强写字课教学工作的研究。上学期召开了“低、中、高段写字教学研讨会“。会上,大家对写字教学中的兴趣激发,训练指导以及写字的育人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从中探索出一些快速提高写字能力的方法。

(5)开展多种活动,优化写字氛围。下学期我校举行了“师生硬笔书法大赛”。参赛师生兴致很高,漂亮、规范的硬笔字展示了我 12

校写字教学开展的扎实有效。此次师生硬笔书法大赛我校有专题报道在肇州育龙教育网上发表,文章题目是《观五小书法大赛 看美在笔端绽放》。

(6)增设写字卷面分。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成绩检测中,专设了写字卷面分,语文卷面设置了写字试题,对督促学生写好字可谓小有鞭策。

(二)书香校园,打造亮点

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为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走廊文化和楼内设施建设

我们不断充实楼内两侧文化走廊内容。根据宣传教育主题,定期更换师生作品,使其更具时代特色,也使之成为师生成长进步的家园。此外新学年伊始,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楼进行了安全性维修:粉刷墙壁、更换防盗门、替换墙角线等系列工作将会让孩子们在更加安全,更加整洁、明亮、美观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生活。

2、班级图书角和校园图书室相得益彰

教室的布置力求体现浓郁的文化氛围。首先我们在班级图书角处定期流动更换、及时填充新的图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班级图书角和定期开放的校图书室不断汲取知识营养,不断丰富知识底蕴。其次班班设计黑板报,根据学校要求,黑板报内容做到定期更新,做到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拓宽学生的视野,能够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3、组织创办“七彩桥”校园广播

13

我们高度重视广播宣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自主筛选、编辑广播内容,轮流主持,定时开播,力争将浓浓的文化气息传递给全体师生,让大家在听中娱乐,在听中受益提高。

4、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为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提高小学生艺术修养,我们学校持续开展“诵读经典,吟唱童谣”活动。按年组设置不同的诵读内容,其中有《弟子规》、《三字经》等。学校定期检查,定期竞赛,而且把检查竞赛成绩纳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从检查和评比上看,各班诵读效果良好,均达到了预期标准。因此,在十一月份教育局组织的全县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比赛中,我们小学荣获一等奖,受到表彰和奖励。2012-20xx年度我校继续将校本课进行下去,重新修订了阳光校本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拓展了《论语》等经典国学内容并重新划分了学段。目前教材已发放到学生手中,并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二期校本课程。

(三)素质教育,活动多彩

根据县教育工作重点及我校实际,我校开展了诸多教育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步提高的优势。

1、捐资助学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积极组织下,针对本班贫困生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表达自己的一份爱心。使贫困生深切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级大家庭的关怀;

2、召开主题班队会。

14

根据每月的教育主题,定期开展主题班队活动。如:三月份召开“学做新时代的雷锋”主题班会;九月份举行主题队会“感恩老师”等等,通过班队活动,学生的思想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举办“黑板报”与“手抄报”设计展示活动。

这一活动也是根据每月的教育主题制定的。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搜集资料,编辑、整理、书写、绘画等,绘制出的作品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4、读书演讲比赛活动持久不变。

每学期我校都根据不同的主题举行全校性、大规模的读书演讲比赛活动。无论是“颂歌献给党”,“感恩教师节”,还是“真情永在人间”,尽管主题各不相同,各班级都能高度重视,积极准备。使学生能够真正受到爱国主义教育,能够真正体会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5、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当代小学生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举办了师生硬笔书法大赛,美文诵读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更是作为我们小学校园的重头戏每一次都开展的有声有色。诸多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师生轻松愉悦的投入到学习之中提供了精神保障。

6、兴趣小组常抓不懈。

结合我校实际,学期初在原有的声乐、舞蹈、美术、写作、书法、演讲等兴趣小组的基础上,新又增设了运动队、手工等多个兴趣小组, 15

真正达到生生参加小组,人人培养特长,真正实现每周四的活动时间成为孩子们展示特长,彰显个性,演绎风采的快乐时段。

7、体育锻炼列为重点。

几年来,我校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一直丰富多彩的开展。为保证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我们常谋划、尽所能,力求让学生身心愉悦的参加体育活动。为此,我们改变大课间音乐,改革大课间活动,改进大课间管理,逐渐丰富大课间的表演内容,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九小时的睡眠时间,真正做到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1、从师资上来看,虽然保证了全部课程的开设,但由于专业不对口现象仍有存在,部分学科开课质量有待于提高。对策是多组织培训、学习、研讨,特别是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的集体备课、听课,要确保教师人人参与,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把教师学习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严格把关,督促教师进不断学习提高。

2、学校教科研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有待提高,要鼓励教师个人勇于独立承担省、市、县级科研课题,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对此学校要积极争取各级各类的教科研课题,认真落实教科研计划,鼓励教师人人有课题可做,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确保教育科研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台铺路。

3、我校在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比较薄弱,急需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和 1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为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而努力。

4、由于师资不足,人文与生命、健康技术等学科缺少专(兼)职教师,课程的开设有一定的难度,在培养专职教师方面我校会不断探索,继续努力。

5、信息技术学科硬件难保障,课程无法开设。由于我校现有的学生用计算机多数是20xx年前后购进的,另有部分机器则是相关的兄弟学校更新设备之时捐赠给我校的,因此机型老,速度慢,功能少,死机频繁,维修费用高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此外学校资金有限,没有购机的资金来源,导致学生无法上机操作,信息技术课形同虚设。针对此种现状,我校将积极筹措资金,多渠道寻求帮助,争取购进现代化计算机充实微机室,在硬件设施齐全的基础上确保信息技术课正常开设。

四、今后工作设想

1、努力做好精细化管理,规范细节管理。

2、抓好学校特色建设,积累师生素质提高成果。

3、逐步探索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评价体系。

4、做细学校管理人员、教职工的培训工作。

5、不断探索“以校为本”的管理与发展策略。

6、进一步细化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教科研力度,以教科研促教学。

7、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强学校的硬件建设。

17

回顾过去,我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已成为过去,展望未来,是我们面临的崭新开始,虽任重而道远但我们信心十足!我们深知一所学校要想打造自己的品牌,树立知名度可谓征途遥遥,我们离“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育一流学生,办一流学校,创一流业绩”的目标尚有距离。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团结、务实、勤政、高效”的领导工作作风和“严谨、求实、探索、奉献”的教师工作作风,重创新、求特色、求实务实、拼搏进取,争取迈大步、快发展,争取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再立新功。

18

学校课程实施

与教学发展自评报告

肇州县第五小学

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