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绍兴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公需科目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考试(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题)

1、(A)是测量的正确程度,即测量结果所能显示测量对象所需测量特质的程度。

A、效度 B、实度 C、信度 D、测度

2、(C)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A、论文撰写 B、论文索引 C、文献检索 D、论文发表

3、(A)是科研意义中最基本的意义。

A、创造学术价值 B、推动技术进步 C、传承科研技术 D、促进社会发展

4、科研方法中,演绎推理的主要形式是三段论,其中不包括(B)

A、大前提 B、中前提 C、小前提 D、结论

5、(C)是最根本的思维方法,是研究各类方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对一切科学具有最普遍的指

A、科学方法 B、科研方法 C、哲学方法 D、特殊方法

6、科研的(C)阶段是把以确证的假说同原有的理论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到一个自治的理论体系或技

A、提出假设设计 B、获取科技事实 C、建立创新体系 D、理论技术检验

7、首先把“科学“一词引入中国的是( B )

A、日本学者 B、康有为 C、严复 D、孙中山

8、国家科技部下属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以国外四大检索工具SCI、EI、ISR、ISTP为数据源进行学术排行,其起始时间为( B )

A、19xx年 B、19xx年 C、19xx年 D、19xx年

9、下列观点错误的为(C )

A、会议论文是科研论文其中之一 B、论文摘要是论文中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 C、论文摘要字数一般应在300字以上 D、科研论文一般应在摘要下面标出关键词

10、根据文献特征,其检索的外表途径不包括(C )

A、号码途径 B、作者途径 C、作品途径 D、文献名途径

11、论文发表中,(C)对提高原稿的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保证刊物质量的一项重要工序。

A、编辑初审 B、专家评审 C、修改加工 D、复印出版

12、关键词的选用要求能够标出( C)

A、论文所引用的资料素材 B、论文所研究方法的手段 C、论文所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内容 D、论文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13、论文编辑加工设计的范围较广,其中(D)一般不动原稿内容,主要包括确定版式、批注加工和图

A、文摘加工 B、内容加工 C、文字加工 D、技术加工

14、目前,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B)。

A、未形成期 B、形成初期 C、形成中期 D、成熟期

15、张伟刚等专家认为,实施学术腐败综合治理的前提是( D)

A、建立健全学术惩戒机制 B、加强学术规范宣传教育 C、学术导师以身作则 D、建立学术举报制度

16、中国知识产权战略正式启动实施的标志是( D)

A、19xx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 B、19xx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成立 C、20xx年1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经国务院印发 D、20xx年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经国务院印发

17、从中文核心期刊来说,国内期刊较为广泛的评价依据是( A )

A、《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出版) B、《新华文摘》转载量 C、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量 D、《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出版)

18、SCI创建于( A)

A、19xx年 B、19xx年 C、19xx年 D、19xx年

19、科研论文投稿前应当首先进行的工作是(A )

A、成果创新查新 B、了解杂志类型特点 C、了解杂志刊登要求 D、有关杂志比较分析

20、科研的真正价值是( C )

A、理论 B、实践 C、创新 D、社会承认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21、成果查新时,关键词的选择应注意些什么(ABCD)

A、检索词是否覆盖查新点 B、检索词的不同表达方式是否找全 C、注重专业词的选择 D、不可忽略缩写词

22、学术会议从所属领域而言,分为(AC)

A、专题学术会议 B、实验学术会议 C、领域学术会议 D、地域学术会议

23、科研中,现代方法包括(BCD)

A、客观方法 B、系统方法 C、控制方法 D、信息方法

24、下列会造成论文退稿的有(ABCD)

A、无创新性 B、文笔欠佳 C、范围狭窄 D、选刊不适

25、创新思维的特征有(BCD)

A、突发性 B、创新性 C、批判性 D、灵活性

26、论文投稿成功的原因有(ABCD)

A、专业论文为重点 B、期刊选择要适合 C、权威期刊敢投稿 D、学术争论须有据

27、课题设计书是课题方案设计的实现形式,一般可分为(AB)

A、研究性课题设计书 B、实验性课题设计书 C、规划性课题设计书 D、创新性课题设计书

28、现代科学实验与以往对比,具有哪些新特点(ABCD)

A、规模扩大化 B、测量精密化 C、实施最优化 D、条件复杂化

29、学术会议报告的提纲形式包括(ABCD)

A、文摘式 B、条列式 C、图标式 D、复合式

30、文献检索的作用有(ABCD)

A、资源开发 B、协助性政策 C、继承和借鉴 D、便捷及高效

31、论文的检索方法,主要有( CD )

A、电子法 B、电子期刊法 C、工具法 D、引文法

32、就科学的认识层面而言,认识活动可分为( ABD )

A、常规认识 B、科学认识 C、感性认识 D、哲理认识

33、国际公认的顶尖学术期刊包括( CD )

A、美国的《国际学术》(IEEE TPDS) B、美国的《科学院院刊》(PNAS) C、美国的《科学》(Science) D、英国的《自然》(Nature)

34、系统方法所具有的特点有(ABCD )

A、协调性 B、整体性 C、最优化 D、模拟化

35、议中的论文征集除“论文篇名”(含作者)外,还包括( ABD)

A、简短文摘 B、报告形式C、论文字数 D、截止日期

36、除三大检索工具(SCI、EI、ISTP)之外,与其相关的其他数据库还有(AC )

A、《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eiences Citation Index) B、Science &

Engineering(《科学与工程》) C、《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L(Arts&Humanitiea Citation Index)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国际学位论文文摘》)

37、科研论文的学术性包括( BCD )

A、形式的多样性 B、研究的科学性 C、内容的专业性 D、读者的专业性

38、自人类进入文明史以来,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层面而言,济发展大致可分为(ABD)

A、劳力经济阶段 B、资源经济阶段 C、智能经济阶段 D、知识经济阶段

39、学术会议的两个基本特点是(CD)

A、固定性 B、延续性 C、学术性 D、交流性

40、在科研工作中,典型思维主要有( CD )

A、抽象思维、具体思维 B、直接思维、间接思维 C、判断思维、推理思维 D、想象思维、直觉思维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0题)

41、学术论著作为单独的出版物,由于学术论著的宗旨在于阐述作者的研究成果与观点,,所以不用遵守一般出版物的格式 (不正确)

4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明确定义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第一次提出了知识经济的指标体系和测度,其时间为19xx年(不正确)

43、文献的基本要素主要是信息和文字,图象和符号不能作为文献的基本要素(不正确 )

44、方法发明中的大发明,可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不正确 )

45、根据科研论文的理论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大小,可以设计出高级科研论文、中级科研论 正确不正确

46、实验型课题设计书后应附有主要参考文献( 正确 ) 正确不正确

47、学术腐败的形式多样,以抄袭剽窃、弄虚作假。低水平重复最为明显。(正确) 正确不正确

48、为了将科研成果及时与有关同行共享,因此应该先将论文发表,然后去申请专利(不正确) 正确不正确

49、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不正确) 正确不正确

50、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曾将“science”译成“科学”( 正确 )正确不正确

51、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科研过程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步骤。(正确) 正确不正确

52、编著不能算学术著作( 不正确 ) 正确不正确

53、论文正文中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就是结论( 正确 ) 正确不正确

54、知识产权不包括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及唱片和广播节目( 不正确 ) 正确不正确

55、采用模糊评价与精确量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是能够对科研论文进行准确定量(非完全定量化)评价(正确 )

56、查新完成后,查新机构对有关电子、纸介材料应予以存档,永久不得销毁。(不正确) 正确不正确

57、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不正确) 正确不正确

58、科研抽象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正确)

59、学术惩罚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最重目的。(不正确) 正确不正确

60、科学方法属于科学认识的硬件。(不正确) 正确不正确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4分,共5题) 6

1、1.希尔伯特(HilbertD,1862.1.23~1943.2.14)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是哥廷根数学学派的核心,他以其勤奋的工作和真诚的个人品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年青,使哥廷根的传统在世界产生影响。希尔伯特去世时,德国《自然》杂志发表过这样的观点:现在世界上难得有一位数学家的工作不是以某种途径导源于希尔伯特的工作。他像是数学世界的亚历山大,在整个数学版图上,留下了他那显赫的名字。 19xx年,希尔伯特在巴黎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问题供20世纪的数学家们去研究,这就是著名的“希尔伯特23个问题”。 19xx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数学会议上,数学家们回顾了四分之三个世纪以来希尔伯特23个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当时统计,约有一半问题已经解决了,其余一半的大多数也都有重大进展。 19xx年,在美国数学家评选的自19xx年以来美国数学的十大成就中,有三项就是希尔伯特第1、第5、第10问题的解决。由此可见,能解决希尔伯特问题,是当代数学家的无上光荣。

(1)、“希尔伯特是哥廷根数学学派的核心”,这话说明( D )

A、希尔伯特为哥廷根数学学派的创始人 B、希尔伯特开始了哥廷根数学学派的起始时代 C、希尔伯特是哥廷根学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D、希尔伯特在哥廷根学派的组织和领导中,特别是其代数、几何等数学问题上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

(2)、“希尔伯特23个问题”案例说明(ABCD)

A、说明课题选题可以源于招标课题 B、课题招标是科研选题方式之一 C、自由地申请具有竞争力的个课题,有助于出成果 D、“希尔伯特23个问题”的意义和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62、6.丁肇中及其J/ψ 新粒子的发现丁肇中教授是世界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他19xx年1月27日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省,中学时代是在台湾度过。19xx年丁肇中获硕士学位,19xx年获博士学位。1963—19xx年在欧洲核研究中心工作。在丁肇中所从事科学实验研究工作中,有几个他亲历并引以为自豪的精彩片段。第一个片段是发生在19xx年,丁肇中重做了当时世界上最重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测量电子的半径。丁肇中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物理学家推导出的理论实验与理论不相符合的结论。19xx年,丁肇中重做这个实验,证明以前那些科学家做的实验结果都错了。后来丁肇中总结这个故事得出的体会是“做实验物理,不要盲从专家的结论”。 第二个片段就是J粒家族被发现的历史。19xx年代初,物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世界上只有三种夸克,用三种夸克的理论就能够解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19xx年,他们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质量为3.1×109eV)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在公开发表这个发现时,丁肇中把这个新粒子取名为J粒,“J”和“丁”字形相近,寓意这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与此同时,美国人B.里克特也发现了这种粒子,并取名为 ψ 粒子。后来(1975)人们就把这种粒子叫作J/ψ 粒子。J/ψ 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其寿命值比预料值大5000倍。J/ψ 粒子

的发现大大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克特共同获得19xx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一实验结果证明了当时三种夸克的理论是错误的。丁肇中体会这段历史总会说:“做基础研究要有信心,你认为是正确的事,就要坚持去做;不要因为多数人的反对而不做,也不要去管其他人怎么看。”第三个片段是胶子的发现的实验。在物理学中,理论上认为夸克之间的力是胶子传递的。如果胶子是存在的,那么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实验中就会出现三个喷注的现象。如果胶子不存在,那么在高能正负电子对撞的实验上就不会出现三个喷注的现象,只会有两个喷注现象。在实验中,丁肇中果然发现了三个喷注的现象,这证明了胶子的存在。丁肇中根据这个“故事”告诫年轻科学们“做实验物理要对意外的现象有充分的准备”。 第四个片段是在过去20

(1)、J粒子家族被发现( B )

A、被国际高能物理学界誉为物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B、第一个片段的工作直接影响到第二片段及其以后几个片段的科学研究 C、第五片段工作以第二片段为基础 D、第四片段能够统率其他片段

(2)、J/ψ 新粒子的发现,对今天科研工作的启示有(ACD )

A、高素质的研究团队及良好的合作攻关意识是成功的保证 B、高学历的科研人员是获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决定性因素 C、高超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是获得重大科学发展的前提 D、当代物理学的重大发现必须借助于高精密的实验仪器

63、7.库恩的范式论与科学革命 美国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amual Kuhn,1922-1996)于19xx年提出了所谓“范式更替”的科学革命理论。他给出了科学发展的下述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形成范式)→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范式战胜旧范式)→新的常规科学→??”这一理论的核心是范式概念,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的基本承诺。具体地说,范式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库恩认为,范式是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的必要条件或成熟标志。也就是把范式看作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共同的范式,才可以称为科学,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学或称前科学。库恩根据范式概念提出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在科学发展观上,库恩既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发展的“逐渐积累”观,也反对波普的批判理性主义关于科学发展是“不断推翻的增长”的观点。他相信科学发展的历史明显地体现了这个过程。科学发展一般经历四个时期:(1)前科学时期;(2)常规科学时期;(3)反常和危机时期;(4)科学革命时期,既而又发展到新的常规科学。在科学史上,如天文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化学中的拉瓦锡革命,物理学中先有牛顿革命而后有爱因斯坦革命。这种科学革命的典型例子说明,新范式最终战胜并取代了旧范式,这就标志着科学革命时期的结束,而进入了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在新的常规科学时期中,新的范式成了该学科的科学共同信念。科学研究在新范式的指引下继续积累地前进,但是到了后来,又出现了许多反常现象,陷入新的科学危机,而引起新的科学革命,并实现从新的范式到更新的范式的转变,而进入更新的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发展就是通过这几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往复而不断前进的。库恩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可以简单表示为: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时期??库恩认为,一切科学的发展都是按照这个科学革命的规律发展。库恩的范式论是关于科学发展的一般方法@,在它提出之后,不但引起哲学家和科学家的热烈讨论,也引起社会科学家的积极响应。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心理学家等都纷纷运用范式论来分析和说明各自学科的历史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C)

A、科学的演变和发展是与科学以外的社会和历史因素紧密联系。B、库恩首创周期性科学发展模式,这一模式把科学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进化与革命这 C、库恩的范式论中的第3个时期(反常和危机时期)是科学变革的结束 D、库恩的范式论在科学哲学史上具有上承波普下启拉卡托斯的作用

(2)、库恩的范式论说明(ABC )

A、科学的发展需要积累,即把不同类型的知识积聚到理论构架之中,并不断的相互碰撞、相互渗透 B、“库恩的范式”中的所谓“范式”可以看作是一种“思想规范” C、科学发展是不断循环往复而不断前进的 D、科学的道路虽然是崎岖不平,但科学的发展是直线型的

64、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xx年夏,袁隆平结束了大学学习生活,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 农校任教。19xx年,中国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有次他远远地看到马路边围了一堆人,走近一看,路边横躺着两具骨瘦如柴的尸体,此事深深刺激了袁隆平,他决意在农业科研上搞出点名堂来。19xx年30岁的袁隆平根据一些报道了解到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19xx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19xx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 在19xx年到19xx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与科研小组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从19xx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34岁的袁隆平和各地的科研小组整整花了6年时间,每年两季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育种实验,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19xx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随着杂交水稻在道路。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近年来,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菲律宾、巴西、阿根廷等100多个国家纷纷引进杂交水稻。自19xx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国际友人称颂这位“当代神农氏”培育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继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之后,对人类作出的“第五大贡献”。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博士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杂交水稻推向世界,美国、日本、菲律宾、巴西

(1)、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课题属于( C )

A、指令性课题 B、指导性课题 C、自选性课题 D、委托性课题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案例说明(ABCD )

A、源于文献空白点,是科研选题方式之一 B、这是“从文献的空白点选题”的范例 C、袁隆平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 D、环境使科学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65、3.美国高分子化学家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Alan G。MacDiarmid教授生于新西兰,早年就读于新西兰大学、威士康星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xx年开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他作为导电聚合物(也称之为“合成金属”)领域的共同创始人之一,在聚乙炔的化学和电化学掺杂以及目前已成为最前沿的导电聚合物之一的聚苯胺的“再发现”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xx年,他开始了具有金属导电率(103S/cm)的聚硫氮[(SN)x]的研究。19xx年他在东京技术学院实验室参观时,陪同参观的白川英树博士向他介绍了楼道角落里一堆既像塑料又闪着银光的薄膜“废品”,这引起了Alan G。MacDiarmid教授的浓厚兴趣,带走了这些废品。并邀请白川到他们学校与当时正在该校物理系任教的Heeger三人一起进行合作研究,实现了用碘对聚乙炔的化学“掺杂”,并进行了详细的物理研究。他们三人之间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导致了有机聚合物显示金属导电率的历史性发现。电绝缘的有机聚合物可以被容易地‘掺杂”到金属区,这一发现开创了涉及金属性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电性能之间关系的化学、物理多学科交叉的全新研究领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并得到了更大的扩展。进入新时代,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已经在电磁干扰的屏蔽、抗静电、防腐蚀、柔软的“塑料”晶体管和电极、聚合物电致发光显示等等许多方面显现了巨大的技术应用前景。在过去的20多年中,MacDiarmid广泛涉足于导电聚合物研究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化学、掺杂、电化学、电、磁和光学性质以及聚乙炔与聚苯胺的加工等。目前他主要集中于对具有最重要技术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聚苯胺及其齐聚物和衍生物,特别是对可以贡献于最大程度提高其导电率和力学性能的异构体结构的研究。他还活跃于苯胺齐聚物在可逆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在发光层中的微量离子性物种对增强有机聚合物发光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MacDiarmid教授学识渊博、学术思想活跃、思路敏捷、科研作风严谨、刻苦勤奋。他是一个非常认真和风趣的演讲者,他亲自准备自己的报告,凡是听过他的学术报告的人都会对他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演讲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符合,因为早在19xx年,理论物理学家根据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得出电子是没有体积的结论。但是到了19xx年,实验物理学家经过实验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随后,多个物理学家同样得到电子半径为10—13厘米实验结果,即得出了实验与理论不相符合的

(1)、美国高分子化学家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MacDiarmid)教授所采用的思维模式是( C )

A、形象思维 B、常规思维 C、联想思维 D、发散思维

(2)、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BD )

A、科学研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负结果” B、科学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负结果”,也可能蕴藏着科学发现的机会 C、美国高分子化学家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Alan G。MacDiarmid)教授科学研究成果说明,科学 D、导电聚合物已覆盖新兴科学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切科学具有最普遍的指导意义。

学研究成果说明,科学研究有其自身规律,必须按常规进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