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策》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及对

策》课题结题报告

兰州市第八十六中学 刘克智

一、课题的提出

问题的背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变的沉寂起来,学生们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热度不高,往往会出现不回答问题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有些学生极少主动发言,其中有学优生也有学困生。经过调查发现,学生不愿发言主要有一下原因:

(1)提问的问题太深,学生难以理解,无法回答;

(2)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明确,逻辑性不强,学生难以理解;

(3)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表述不清楚,学生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4)提问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考虑;

(5)提问时教师态度过于严肃,学生情绪紧张:

(6)学生对上课的内容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没有思考,无法回答;

(7)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同学取笑,不愿回答;

(8)性格内向、胆小,不愿回答;

(9)不想让同学指责为爱出风头;

(10)有抵触情绪,即使知道也不愿回答。

二、课题研究意义

1、探究并解决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原因,去除学生发言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鼓舞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勇气,教会学生发言的技巧,增强学生课堂发言的信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4、培养学生心口一致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1、目标:

找出学生不主动发言的原因,然后将日常教学与心理辅导相结合,鼓舞学生发言的勇气,消除学生发言的顾虑,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发言。

2、内容:

(1)解析学生的心理,去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他们多发言,逐渐使他们乐意上课主动发言,培养健康的学习心态

(2)提高学生发言的兴趣,教会学生组织语言的技巧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以口述心,逐渐养成积极发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题实施研究的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的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教育调查法:在日常教学中多与不愿发言的学生及与他们要好的同学交流,通过访谈、问卷等调查方式来正面和侧面探悉这些学生的心理

行动研究法:对不愿发言的学生按照具体情况对待,对于学优生,通过谈心等方法指出学生不屑于发言的思想的错误,并告诉他们养成积极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好处;对于学困生,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使他们的成绩进步,同时予以心理辅导,鼓励他们多发言。对于因为害羞而不敢发言的学生,去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发言的勇气,鼓励他们多发言,说错了也没关系。

观察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同时观察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回答问题时的语言、神态等差别,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

教育案例研究:参阅前人关于解决学生不愿主动发言的问题的实践案例,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形成“实践—反思—理论”的循环。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准备,探究并解决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原因,去除学生发言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2013、9--------2013.11)

①制定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方案的开题论证。

②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手段了解学“不回答问题”的原因,找一些典型事例制定出“不回答问题”的的对策。

③准备一些前期研究的相关书籍,并且写好读书笔记。 探究并解决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原因,去除学生发言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2、第二阶段:课题研究(2013.11-----2013、12)

①确定调查的对象、范围,探究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制定出学生“不回答问题”对策,杜绝学生课堂“不回答问题”的现象,让学生会回答问题,并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

②在我校推行“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活动,通过多种形式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写出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鼓舞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勇气,教会学生发言的技巧,增强学生课堂发言的信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教育新视野》,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孟宪平著。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

3、第三阶段、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心口一致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阶段。完善课题读书资料,总结个

人读书笔记。

阅读《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编著,开明出版社。每天保证阅读30—60分钟。上网搜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求购有关著作,进行系统阅读思考。

六、课题研究的成绩

本课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实践,取得以下成果。

1、深入解析了学生不愿发言的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去除了很多学生发言的心理负担,培养学生逐渐养成了积极发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向上的学习心态。

2、提高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教会学生组织语言的技巧和方法,使他们能够以口述心,逐渐养成积极发言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上同学们发言的热情特别高,有些孩子恨不得把手伸到你眼前,如果没有被叫到,还会非常沮丧,这是以前的课堂上不曾有的。

4、培养了学生心口一致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一年的探索研究,我发现学生发言“沉默者”的心理大概有三种:

1、不敢发言。这类学生胆子较小,缺乏面对同学在课堂上发言的勇气,或者发言的积极性曾经受到过打击,心里还有些害怕,所以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敢回答。

2、不能发言。 这类学生有的是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不会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有的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更没有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3、不屑发言。这类同学要么是成绩好,不想回答他们认为简单的问题;要么是不配合老师,心理上也许和老师有些隔阂,需要沟通。

面对这些“沉默者”,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我们可以采取的一些对策有:

第一,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可以挑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对了,及时表扬,尽量使他们觉得自己得到了重视,而乐于听讲,乐于发言,而对于那些成绩好又要面子的学生,老师要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时刻注意他们的表现,发现他们有发言的欲望就及时给他们机会,答得好,自然少不了表扬,答不好,也千万不能批评,而要语气委婉地指出问题所在,努力不让他们觉得回答错了而感到羞愧。

第二、老师在提出问题后,要尽量多留些时间给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把答案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老师可以适当与孩子一起来说。如果问题的确有较大难度,老师可以适当引导、提示,把问题化解成几个细小些的短问题,便于学生回答。这样不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提升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第三,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是你们的舞台,要争当主角,而不要只想当听众。在教学的中给学生多创造一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从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这也是一个激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的有效途径。

七、课题研究反思

对个别学生的心理探究还不够细致,未能全部解析明了所有“课堂发言沉默者”的心理,有待在今后工作中继续观其行、听其语、察其心,全面解开学生的心结,使他们爱上发言。

 

第二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察报告

一、观察活动时间和课堂

时间:20##年4月10日上午第三节课;地点:二(3)班教室

二、观察活动目的: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三、观察活动主题重点: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四、上课教师和课题:

1.上课教师:张老师2.课题:《窗》

五、参与观察老师及分工:

全体教师

六、观察程序和过程安排

1.课前准备:

2.课中观察:时间:9:45-10:30;地点:二(1)班教室;内容:按分工进行情境的如实记载或描述,特别是典型案例和细节。

3.课后反馈(研讨会):时间:10:30-11:20;地点:中心校二楼会议室

反馈要求:(1)课后15分钟观察组按主题组进行汇总,分析,反思,统一反馈要点。(2)由组长集中反馈(第一组王老师、第二组孙老师、第三组刘老师)。请组长按照观察点根据汇总情况来反馈观察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或策略。

七、观察后工作:

请组长把汇总记录整理形成报告。被观察者写教学反思。

八、观察评课分析及建议:

(一)张老师谈上课思路和多媒体课件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本文写了什么——细读品味本文怎么来写的——我们读后获得了什么——精神的洗礼和写作技巧;激发学生上课的情趣,鼓励学生学会健康上网,整合信息,优化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二)全组老师评课:

1.我和王老师:负责前15分钟的记录观察,认为第一、二两幅PPT是视频和文字类的组合,是为了导入新课来设计的,可以合二为一,可能更好。三、四幅给学生学习字音字义的,信息量大。五幅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时,有了思考和整体感知课文的方向,很好。不过我们发现:(1)填空式的问答,答案预设好,再做成课件,即便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也无法随机应变地更改,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如:PPT3整体感知:故事发生在文中人物病情两人关系这样的课件设计是让学生来回答老师预设的答案呢,还是培养学生独立创新思维呢?(2)课件不能代替板书,课件一旦形成就是死的了,而板书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变化,更趋完善。(3)课件不能代替阅读,多媒体课件应该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而变化,看课件、读课件永远不能替代学生的读教材。

2.孙老师等几位老师:负责中间的15分钟的记录观察,认为第六、七两幅PPT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偏少了。如PPT7讨论问题:故事有没有问题?请设计故事的结尾?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觉得会是怎样的结尾呢?用这样结尾的理由是什么?一幅图里竟然设计了4个问题,可是给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到5分钟,这样的安排很突兀,学生对内容还不够细致的把握就来做,学生当时响应的自然很少。老师在设计课件时应该从学生学习的需要来设计,不能为了自己上课不慌乱,消除公开课的紧张来安排。如果这样,就有上课件的感觉,多媒体课件它只是起一个辅助与展示作用,它不能完会代替我们的课堂教学。本末倒置、不必要的课件、毫无思考价值的问题设计在课件中,都会造成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教学。第八幅不应该限定句式的格式,可以让学生更自由一些,也可在课件设计时安排一个示例,让学生自由发挥,认为这幅可以删去,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是不是更好?

3.刘老师等几位老师:负责后15分钟的记录观察,认为由于时间原因,比较匆忙,一下子在短短15分内,出现了7幅,有的只是放了放,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跳过,不如根据实际情况,集中为三幅,会更有效。多媒体运用不是讲座,搞讲座,是按你的思维进行设计的,一个讲一个听,不管你愿不愿意,你可以根据时间来任意安排讲授的内容,但教学课不一样,一堂课要完成它既定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多媒体设计时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不能让学生一定按照你设定的思路走,也就是说不能让学生一定按照你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走。

通过最近两次以“多媒体课件的有效使用”为主题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觉得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否恰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合适、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等都是我们今后课堂观察所要研究的内容。我们认为传统的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手段相结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对象,合理的选择媒体,才能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反之只会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已经离不开多媒体了,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不能“上课件”,课件设计可以朴素实际简练一些。其次要坚定“一切课堂教学的设计都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多媒体的使用也是如此。另外应该心存共识:课件不是一切,课件不能代替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件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课件不能代替课堂活动。

好的多媒体运用,我觉得应该是:师生共坐一车,平等对话交流,两旁是风景如画就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多媒体就是我们使用的照相机和摄影机,记录美丽的景物,最精彩的和最感动的我们记下了,但是永远代替不了我们的双眼两耳和鲜活跳动的心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