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10-2-24)

查阅数:45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xx年2月24日在青川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青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陈正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20xx年:灾后重建不断开创良好局面

经济总量基本恢复震前水平

20xx年,是青川面临严峻形势、经受严峻考

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7·16”特大洪灾的双重挑战,面对“县城原址重建”和“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大调整,县人民

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浙江省的倾力援建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困境中负重前行,科学谋划,克难攻坚,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本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县上下呈现出重建全面提速、经济止滑增效、民生加快改善、干群感恩奋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灾后重建在超常工作中快速推进

面对繁重的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我们牢牢抓

住浙江援建机遇,坚持以项目为核心,抓项目开工,抓建设进度,抓建设质量,抓建材供应,抓责任落实,抓项目监管,抓效益发挥。全年累计开工灾后恢复重建项目427个,完工141个,完成投资116.4亿元, 占年度计划总投资的

10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7亿元,增长472.7%。

住房重建全面推进。农房重建基本完成。我

们按照“早建成、快入住、少负债、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坚持“调结构、降规模、减面积、控成本”。建立特供机制,保障建材供给;建立担保机制,及时兑现农房重建资金,统筹用好浙江支援青川农房重建“661工程”资金、贫困户建房担保基金和特殊党费,解决农户建房筹资难题。突出“两建、三化、四改”,狠抓风貌统一和设施配套,建成49个示范村和84个示范点。

全县农房重建完工54979户,完工率98%;7409户维修加固全部完成,实现“住新房、过新年”目标。城房重建加快步伐。按照“安全、经济、实用”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修复加固和重建相结合、统建和自建相结合,注重防灾减灾和建设质量,全面加快危房拆除和城镇住房建设。按照“户户有住房”的要求,大力推进安居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问题。城镇住房重建累计开工

12864户、完工3515户、在建9349户;乔庄、竹园、沙州、青溪等8个重点集镇安居房全面开工,县城东山安居小区春节前全部竣工。

设施重建全面展开。完成乔庄至金子山、凉水至东河口等道路修复工程,基本完成青溪至唐家河、竹园至下寺、转嘴子至马鬃关、七岔口至楼子、凉水至毛坝、空桐树至大坝等公路改造,积极做好兰渝铁路、广甘高速、国道212线宝轮至沙州段等跨县交通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工作。9处小型灌渠重建工程、55处61公里堤坝全部竣工,全面完成震损堤防、防汛预警工程、气象和水文设施恢复重建。基本完成供电、通讯、集中供水、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乡镇政权、政法和市政基础设施重建。

产业重建全面启动。加快农业生产基地恢复重建,新发展原料林和经济林18.3万亩,基本建成板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启动建设三锅1万亩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新建专合组织17

家。整理复垦灾毁耕地2.1万亩。启动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0个。23家重点工业企业全部复产,受损工业企业恢复生产面达90%以上,生产能力基本达到震前水平,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完成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一期建设,唐家河基本恢复到震前接待能力,乡村旅游快速恢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商贸服务、建材批发、金融等市场服务体系加快恢复重建。 对口援建全面加速。浙川携手,合力攻坚,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目标思路,坚持科学援建、高效援建、安全援建、廉洁援建,一大批援建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开工援建单体项目497个,完工224个,累计完成实物工作量43.2亿元。全面实施“十百千万智力支援工程”、“千名干部培训工程”,制定并实施10项人力、智力对口支援计划,支医、支教有序开展,已选派250名科级干部赴浙江学习;建立浙江—青川劳务信息平台,帮助9000多人实现就业。向全体援建人员授予“青川县荣誉市民”称号。

精神家园重建全面深入。牢记总理“一定要

把青川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深情嘱托,大力弘扬“两幅标语”精神。组织开展了“浙川同心、山歌再起”赴浙江感恩演出,“颂歌献给党、建设新青川”庆七·一大型歌咏晚会等各类演出20多场次。建立农家书屋30个。《梨花漫天》获“我的5.12”全国网络作品大赛金奖,《好帮手》、《震后新城》等摄影作品获“四川省第十四届摄

影艺术大展”银奖,创作了《山歌再起》、《幸存者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大力宣传青川人民自强不息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激发全县人民感恩奋进、负重拼搏、重建美好新青川的热情。

——经济运行在止滑回升中提质增效

牢牢把握“提速加快、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坚持一手抓灾后恢复重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狠抓产业园区建设和骨干企业扶持培

育,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全县经济快速回升、发展向好、后劲增强。

经济发展速度实现“快增长”。实现“八个

超过”和“六个增速第一”。即全县生产总值、全部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市上下达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一产业增加值、二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六项指标增速位居全市第

一。全年GDP实现13.6亿元,增长15.8%,总量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其中:一产业增加值实现

4.6亿元,增长8.3%;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4亿元,增长32.7%;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5亿元,增长12.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6:23.0:41.4调整为33.8:25.4:4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17元,增加1063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3364元,增加308元。

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超预期”。一是农业特

色产业快速发展。按照“抓园区、建基地、做特色、促加工、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了“6+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强力推进6大产业发展。全年新发展无性系茶叶示范园3000亩,茶叶产量达到1201吨,“白龙湖牌”七佛贡茶获“中茶杯”特等奖,“青川黑木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生猪出栏20.1万头,家禽出栏154.6万只,水产品产量达到1.4万吨,完成核桃栽植

4.3万亩、油橄榄集约化经营4万亩,新增食用菌1500万棒(袋),竹荪规模达到3500亩。基本建成阴平、方石、通坝等29个生态小康新村,全面建成枣树、凉华、砂石、堰坪等133个示范村点。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4亿元,增长32.9%,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达到23户。恺峰水泥60万吨粉磨站、金石硅业1万吨方石英、3万吨电解锰二期扩能、青云上6000吨硫酸锌、红源石材30万平米人造石英石板材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白龙湖水产100吨有机鱼熟食品深加工、天运金属金属镍等技改和扩能项目加快推进。川浙合作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引进项目11个,签约投资15.9亿元,6个项目开工建设,3家企业试生产。竹园经济开发区“一区五园”规划建设有序推进,黄沙产业园“三路一桥”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三是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实现6.3亿元,增长45.5%。全年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6亿元,增长20.9%,占GDP的比重48.4%。

财税金融实现“高效益”。狠抓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全县一般预算总收入实现1.07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扭转上年因灾下滑势头,增长17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838万元,增长223.3%。切实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足额兑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公务员津补贴。多方筹措资金,完成“普九”债务化解。拨付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和项目资金27亿元,发放农房重建担保贷款7.2亿元。加强重建项目资金监管和审计,强化国有资产监管。恢复及增设金融网点20个,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5.8亿元,增长147.4%;存款余额56.4亿元,增长82.4%。

改革开放实现“快节奏”。深入推进统筹城

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畜牧体制改革,县水务局挂牌成立,乡镇机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始启动。搭建融资平台,注入资本金5000万元建立担保公司。组织开展赴浙江感恩招商,积极参加西博会、网交会、特色农产品交易会等系列招商活动,成功签约项目32个,到位资金11.3亿元。积极承接浙江产业转移,与各援建分指挥部共同推进浙江产业转移工业项目,引进浙江工业项目14个。同浙江省安吉县缔结为友好县。援建长效机制逐

步建立。

——社会事业在民生改善中全面发展

高度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实施“八大民生工程”为重点,全面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完成民生工程87项,投入资金27亿元。

教育卫生事业全面发展。47所学校、33个乡镇卫生院竣工并投入使用,完成225个村级卫生站建设,县人民医院、竹园新区医院、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工建设。全力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两基”成果得到巩固,70名骨干教师在浙江接受“领雁工程”培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和职业中学学生补助等各类惠民政策全部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6%。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食品药品、餐饮、饮用水安全和农村环境卫生得到有效整治。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切实抓好地震子女伤亡家庭再生育工作,“母婴关爱行动”深入实施。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推进。以“十百工程”为抓手,以“五乱”治理为核心,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成“四化”场镇3个、“四化”村庄15个,创建省、市级卫生村庄15个,创建市级健康教育示范村2个,“十百工程”达标村庄14个,新(改)建卫生户厕1万座、改圈1.5万户、

改厨2万户。形成枣树村、凉华村、砂石村、江边村等亮点,灾区面貌焕然一新。

就业和社会保障深入实施。举办“杭州企业

青川劳务招聘”等各类劳务招聘会20余场次,劳务输出60520人,实现劳务收入3.9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210人。累计征缴社会保险基金8277万元,发放社会保险7993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5万人,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全面落实五保供养、“三孤”人员安置等各项优待政策。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坚持“搬得出、稳得住,安居乐业能致富”和“以人为本,就地就近分散安置”方针,通过就近就地分散安置、县外投亲靠友自主安置、市内跨县安置、省内跨市异地安置等多种渠道,2万多户7万多人因灾失地农民得到妥善安置。花大力气解决农村群众“五难”问题,恢复重建农村公路450公里,完成116座农村桥梁、5个农村小码头建设,新建沼气池1万口,解决9.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开展领导干部接访和“矛盾纠纷化解月”活动,严格领导包案,狠抓“大调解”工作,着力解决影响我县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圆满实现了“四个确保不发生”目标,保持了灾后重建和建国60周年平安稳定。积极开展重点领域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力度,全县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加强市场“三化”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

违规行为,市场秩序和监管体系进一步规范。

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科技、人事、审计、统计、环保、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防、保密、物价、应急管理、防震减灾、残联、爱国卫生、档案、县志、气象及妇女儿童、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积极推进依法治县,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的舆论监督,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制度。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按时办结率、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达到100%。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民主决策和信息公开等制度进一步健全,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

各位代表,面对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我们实现了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止滑回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的结果,是浙江省倾力援建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

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体援建者、志愿者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圆满完成“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实现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必须坚持科学重建、和谐重建、务实重建、勤俭重建、廉洁重建,把灾后重建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必须坚持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把扩大投资作为保持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必须坚持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把产业作为加快发展、巩固扩大良好发展势头的根本;必须坚持民生为重、民利至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县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推动压力巨大,中央基金项目开工不足,县城重建进度滞后。二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总量的较快增长与突出的结构性矛盾并存,支柱产业、骨干企业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还不强,灾后重建大投入的阶段性与投资需求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

出。经济发展基础和速度与其他灾区的差距还

将拉大。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任务繁重,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改革等还需加快推进。四是灾后重建矛盾凸显,住房重建、城镇建设、政府机构改革等方面矛盾化解任务繁重,维护稳定的压力巨大。五是个别干部还存在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现象,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要不断加强。对此,县人民政府将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奠定跨越发展新基础

展示灾后重建新形象

20xx年是我县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的决胜之年,是巩固经济回升基础、加快产业发展的攻坚之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夯实基础的奠基之年。今年,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继续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中央正在制订未来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加之国家和省上将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对口援建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完善,青川正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利用趋好的外部环境,爬坡上台阶,蓄势求突破,开创新局面。

20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项目推动、民生第一、工业提速、产业富民、制度创新、加快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主基调,牢牢把握“城镇重建,投资拉动,园区建设,产业培育,扩大开放,提振精神,维护稳定”等关键环节,抓重建、重民生,调结构、促增长,强班子、保稳定。奠定跨越发展新基础,展示灾后重建新形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GDP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增350元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新增8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增城镇就业3000人。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八

个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科学重建项目推动,再谱灾后重建新篇章

坚持项目推动促重建、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融资金、以招商兴产业、以投资保增长。围绕灾后恢复重建9月底前完成项目和投资85%以上,年底前完成投资90%以上,完工项目92%以

上目标,打好打胜“百日会战”、“夏季攻坚”、“秋季决胜”,倒排工期,强化责任,重点突破,从严监管,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强力推进重点项目。交通,完成省道105线乔庄至木鱼段建设工程量的50%;完成剑青公路乔庄至金子山段改造工程;5月底前完成空桐树至大坝、凉水至茅坝、黄坪至茶坝等通乡公路;9月底前完成东河口至前进、东河口至石坝、上马房至观音店、乔庄至李子坝通乡公路;除营盘、马公外,确保年内实现“乡乡通油路”,建成通乡水泥路(油路)180公里。水利,3月底前庄子坪、塔坝、板桥场镇等河堤全部开工,汛期前完成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堰塞湖治理任务。5月底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月底前建成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国土,生态修复项目基本完成,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建立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土地整理项目完工95%以上。全面完成土地复垦任务。供电,7月底前完成木鱼至乔庄110kV第二回线路架设,9月底前完成乔庄110kV变电站搬迁,10月底前完成城网改造工程。信息,完成“数字青川”基础工程。

——强力推进城镇建设。着力抓好城镇住房

重建。全面完成住房建设,加快居民住房配套工作,农村集镇居民住房4月底全面竣工,5月底前基本完成小坝、万众安居小区和竹园、沙州、凉水、关庄、木鱼、青溪、三锅等7个重点集镇

的安居住房建设任务;加快县城安居房、廉租房、自建联建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建设进度,确保县城居民9月底基本入住,年底全面入住。加快推动工矿棚户区住房改造。着力抓好县城建设。3月底前县城区中央基金项目基本开工,政务服务中心、公共服务中心、政法中心、财经大厦、农业大厦、金融中心等项目年底全部竣工。9月底前县行政中心、县城道路、供排水等项目基本完成,全面完成桥梁、河堤、生活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县城框架基本形成。县城医疗、教育、居住、购物、接待等条件具备,县城功能基本完善。着力抓好乡镇集镇建设。坚持“一城四镇”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城镇化体系。9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镇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楼、周转房和道路、管网等市政项目建设, 县直部门单建项目同步完成,农村集镇全面建成。

——强力推进项目储备争取。强化对国家

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认真解读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编制的相关政策,尽早做好项目的衔接、争取工作,力争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力争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和省的计划盘子。科学编制我县“十二五”规划,努力把结构调优、产业调新、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竞争力调强,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效益、质量与结构、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经济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与和谐稳定等重大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

(二)更加注重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现经

济总量新扩张

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全力实施资源转化

战略,在进一步做大产业总量的同时,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为青川加快发展夯实基础、培植财源。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5亿元,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户,培育市列优势骨干企业2户、市列成长型企业6户,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4户,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创税增长35%以上。

——狠抓园区建设。继续推动川浙产业园配套建设,创新并完善园区建设管理模式,重点推进工业项目入驻、开工、投产,力争入园企业达到15家以上。科学规划竹园经济开发区,确保竹园省级经济开发区申报成功。加快竹园浙商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确保3月底前基本达到企业入驻条件,力争年内实现企业满园入驻。上半年完成碑垭锰产业园一期400亩用地开发,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四氧化三锰、电解锰、硫酸锰、多金属提取等项目向园区集中,年内形成明显形象进度。积极做好油砂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各项协调服务工作,按项目进度要求完成一期400亩用地的开发和配套项目建设,确保油砂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年内开工建设。抓好曹家坝、东坝、木鱼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做好项

目前期准备工作。

——培育重点企业。抓好亿元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培育,通过技术改造和扩能,引进有品牌、有市场、有资金的知名企业嫁接改造、壮大发展现有企业。对川珍实业、蓉成制药、电解锰、山东高速、金石硅业、青云上、天运金属、康辉石业、青博木业、恺峰水泥、红源石材等亿元企业重点培育,使之成为全县产业发展重要支撑。全面落实灾后重建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工商企业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动企业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在土地、资源、资金、能源等要素方面重点给予保障和支持,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热难点问题,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资源配置、开采整治和整合力度,使优势资源合法的向优势企业集中。支持县城工业企业搬迁技改;鼓励有关联产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积极扶持小企业发展;限制无深加工产品的资源消耗企业和环境污染企业。全年安排工业企业技改扩能和发展资金3000万元。

——推进重点项目。按照“开工新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技改扩能一批”的原则,实施好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工业项目。重点推进川珍实业2000吨即食产品和500吨黑木耳营养粉、四川唯鸿食品有限公司食用菌综合开发、蓉成制药300吨中成药和20亿片片剂、康辉石材300万平方米花岗岩板材一期、福源石材60

万平方米文化石等项目及川浙产业园已开工一批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年内投产;加快推进凯歌肉联厂2.5万吨冷鲜肉及熟食品、龙门畜产5000吨腌腊制品、天运金属500吨金属镍和300吨金属铜、电解锰1万吨四氧化三锰、金石硅业5000吨硅微粉,白龙公司1000吨茶叶、自然资源1000吨山珍食品等项目异地技改扩能的开工建设。支持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力度,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使之成为全县产业发展的后劲。

(三)更加注重发展特色产业,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

方向,进一步夯实“三农”基础。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产业恢复重建投资和项目建设完成95%以上,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

——强力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六

大特色产业”和“五园五带”建设。提升板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三锅现代农业园区、白龙湖渔业示范园区,建设油橄榄产业园、蒿溪茶叶产业园,建成72个特色产业示范片。新发展茶叶4000亩、核桃3万亩,管护油橄榄2万亩,年出栏小家禽500万只、生猪25万头,投放鱼苗7.5万公斤,水产品产量达到2万吨。新发展黑木耳200万棒(袋),总产量保持在1000万棒(袋);

袋料菇总量达到3300万袋,竹荪规模达到4000亩。新建工业原料林6万亩、山珍原料林5万亩、经济林4万亩。

——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龙头企业引进和培养,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引进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1家,新培育亿元企业1家,创省级农产品品牌2个,积极组织参加成都、杭州等农产品博览会。大力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做好川珍实业公司上市培育工作,完成“白龙湖”有机鱼、“天马牌”黑木耳中国名牌的创建,支持四川唯鸿食品、七佛贡茶集团做大做强,白龙湖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力争进入省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实现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引领。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10家,骑马竹荪协会力争进入省级专合组织行列。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因地制宜加大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以工代赈等各项扶贫工作力度,整合多方资金,使整村推进向整片、整流域、跨乡镇扶贫开发推进,完成马鹿至关庄青竹江沿线新村示范带和红光、石坝、马公为重点的成片扶贫攻坚示范片建设。大力实施“助农增收、致富还贷”行动,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认真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落实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服务水平。

整合就业、扶贫等项目,创新农民工培训机

制,围绕产业抓培训,围绕就业抓培训,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培训农民工9200人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5亿元。认真做好本轮国定扶贫重点县申报工作。

——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8470亩,建设标准化农田2万亩,复垦整理耕地7万亩。全面恢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以“两建三化四改”为主要内容的农房配套建设,完成适宜区沼气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实施道路建设工程,完成通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引导农村居民破除陈规陋习,改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诚信等良好乡风民俗,努力建设民风正、邻里和、村容美、村规明的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四)更加注重发展旅游商贸服务业,实现第三产业新增长

坚持集聚突破与均衡发展相结合,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提升传统服务业相结合,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全县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围绕“一线四点三景区”,着力打造东河口、唐家河景区、青溪古城和金唐沿线,完成青溪古城基础设施建设和风貌改造,加快关虎游客中心配套服务设施建

设进度,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和唐家河风景区确

保年内建成AAAA级景区。结合现代农业园区、

生态小康新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星

级农家乐50家,4月底前全面建成枣树、凉华、东河口、阴平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力争全年接待

游客10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

——加快商贸服务业发展。落实国家财政、

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土地供给,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为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政

策支持。加快推进县城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商业网点项目进度,确保9月底前基本建成,县城

星级宾馆4月底前完成招商并开工建设,确保年

底基本建成。全面完成农村集镇、市场服务体系

项目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等工程,深入开展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建成标准化农家店294

个、配送中心1个,新增家电下乡销售网点20

个。借助阿里巴巴网络平台,大力推进农村信息

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引进发展现代流通业。

——全力抓好财税管理。积极挖潜抓增收,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税收组织,加强土地和矿产资

源出让收入等费税征管,确保应收尽收。重点突

出保发展、保增长、保重建、保民生、保稳定,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执行“四压三停”政策,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完善部门综合预算改

革,强化乡财县管工作。加强财政监管,优质高效、严格认真搞好财政评审和政府采购工作。全

面化解乡镇已锁定债务。

——积极推进金融及市场融资。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有效推行联保贷款机制,做强国有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引进业主组建担保公司,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努力破解资金瓶颈制约,多种途径满足居民建房、园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定期召开对接会,落实好银企对接签约项目的成功融资。力争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新增10%,贷款余额新增30%。全力推进农业综合保险。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五)更加注重长远可持续发展,力促开放

合作迈上新台阶

——全力做好援建协调服务。进一步增强感

恩意识,强化服务协调,高效推进对口援建工作。坚持把服务协调作为“温馨工程”,切实解决援建干部工作生活所需,保障援建干部安全、健康、舒心,加大宣传和总结表彰力度,充分展示援建成果和援建干部风采。坚持把服务协调作为“效能工程”,千方百计为援建项目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电力供应、治安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项目高效、优质、安全、和谐建设。坚持把服务协调作为“一把手工程”,健全“‘一把手’直接抓对口援建工作,一套班子全面服务援建工作”机制。抓好竣工项

目的决算、审计和交接工作,确保援建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构建对口援建长效机制。将对口援建和对口帮扶作为深化川浙合作、加强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抢抓机遇、着眼长远,建立以感情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制度为保障的对口合作长效机制。推动对口援建由“三年援建”向“长期合作”转变,在党政交流、园区建设、特色优势产业扶持、经贸合作、劳动力就业、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人才培训等重点领域开展长期合作,切实推进长效合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对口援建由“输血援建”向“造血提升”转变,进一步加强在产业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方面的交流

与合作,建好产业园区,承接浙江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转移,推动两地产业经济互补共赢。推动对口援建由“硬件援建”向“软件支持”转变,继续开展支医支教,帮助我县培训党政干部、经贸人才、医护人员和教师等,提升专业人才队伍素质。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采取产业招

商、资源招商、园区招商、驻点招商、援建招商、感恩招商等方式,力争在引进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财源企业等大项目好项目上有新的突破。重点落实油砂综合开发、锰产业精深加工、硅产业链延长、茶叶产业品牌规模提升、油墨生产、休闲旅游度假等重大项目。力争“不老神”鸡有限

责任公司土鸡加工、多种金属块生产、劲鹏实木家具等项目签约并实施。全年引进1000万元到5000万元项目8个、5000万元到1亿元项目2至3个、亿元以上项目1至2个。

(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实现人民生活水平新提高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除县城高、职中外,春季开学所有学生搬进永久性校舍上课。竹园教育园区8月底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8月底前全面完成学校灾后重建任务,秋季开学全县学生搬进永久性校舍上课。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全面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全面兑现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完成县级卫生医疗机构重建任务,规范管理乡镇卫生院,加快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农村群众参合率,力争参合率达到97%以上。切实抓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深入推进计生综合改革,稳定低生

育水平。

——加快发展广电文化体育事业。加快文化

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项目进度,县文化中心、广电中心等项目9月底前全部竣工。乡镇综合文化站6月底前全部建成,完成221个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和“文化进社区”、“文化进校园”等活动,组织编排好今年灾后重建重要节点和重大节庆日的文化体育活动,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的监管和整治力度。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验收。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深入推进城乡改革。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完成县政府机构和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稳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继续深化林权、水务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大人才培育力度,着力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快速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一县一公司”,有效提高地电供区用电质量和水平,确保正常供电。

(七)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新成果

——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扩大消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菜篮子、教育助学、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十大民生工程”。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大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援助活动,帮扶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大力推广“七位一体”农民工工作模式。努力拓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域和促进创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参保1.9万人,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全面完成社会福利设施管理重建任务,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5%以上,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失地农民社保做到应保尽保。集中解决边远山区行路难问题,建成通村公路445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9个、农村小码头5个。

——强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坚持“抓

创新、求拓展、建机制、促深化”,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公路沿线、乡镇场镇环境和风貌综合整治力度。集中开展城市环境改造、乡镇容貌整治和村庄庭院美化等专项治理工作,营造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新气象。9月底前完成乡镇场镇垃圾、污水设施和示范村庄垃圾收集设施建

设, 6月底前完成金唐公路沿线、省道105沿线、凉乔公路沿线居民住房和竹园镇、关庄镇、青溪镇、凉水镇、马鹿乡、三锅乡6个重点城镇的风貌塑造工作。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达标。创建“四化”场镇14个、“四化”村庄79个、省市优美工程14个、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15个。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加强信访与群众工作,重点解决征地拆迁、因灾失地群众安置、重建政策落实、农民工工资兑现以及涉校涉企涉灾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健全“大调解”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倾力打造“平安和谐新青川”。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公民法制观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做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强化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抓好道路和水上交通、消防、施工、矿山开采、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有效遏制和减少一般事故,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农村市场监管、打击制假售假等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长效机制。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及公共服务。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加快应急平台建设,加强应急力量整合,提升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深化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加强河道管理,严厉打击违规

采砂,严禁在饮用水源地建设与保护水源无关的项目。加大污染企业和污染源治理力度。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创建。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引导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投入。落实建设用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双控”标准,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抓好文明县城、文明场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工作。

切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完成《灾后

重建志》编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抓好气象、档案、县志、老龄、妇女儿童、外事侨务等各项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八)更加注重提高效能,展现政府自身建设新形象

各位代表,美好的发展前景,给了我们宽广的创业舞台。面对时代的选择、人民的期望,我们将时刻保持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海纳百川的开放心态,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回应人民关注的目光;面对灾后重建、富民强县的历史使命,我们倍感责任重、压力大,唯有一丝不苟干工作,一着不让抓重建,一尘不染守气节,不断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政府。

——把能力建设落实到攻坚克难、加快重建

和发展上来。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创新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用为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大力倡导奋发向上的精神状

态、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合力攻坚的干事氛围,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狠抓落实和解决问题上来,全面完成确定的灾后重建节点、年度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把作风建设落实到提升效能、高效运转

上来。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以执行政策零折扣、提供服务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处理投诉零缺位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确保以良好的环境促进发展、成就事业。坚持高效行政,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努力实现服务提质提速。

——把制度建设落实到依法行政、公开透明

上来。加快推进依法行政, 坚持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制度,加强与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联系,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

督,认真办理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

——把廉政建设落实到慎用职权、加强监管

上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公务员思想道德、工作纪律和廉洁从政教育,全面提

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土地出让、资源配置、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加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重要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监管,坚决治理商业贿赂。时时以严律己,事事以廉为先,处处以身作则,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奠定跨越发展新基础,展示灾后重建新形象,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胜利!

部分名词解释

1、“两幅标语”:指枣树村“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和“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两幅标语。

2、“6+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即茶叶、食用菌、核桃、油橄榄、畜牧、水产6大农业特色产业子规划加1个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3、“四个确保不发生”: 确保不发生重大群体

性事件,确保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确保不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治安刑事案件,确保不发生到省集访和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

4、“数字青川”:以青川县空间地理坐标为依据,综合应用网络通讯技术、信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整合资源和数据共享,把青川县交通、旅游、气象、环境、水利、国土资源、文教、人口、林农畜牧等海量的各行各业信息数字化,构建青川县应急联动核心平台,打造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社会保障系统和行业应用系统,搭建政府与民众、政府与企业、企业与民众、企业与企业的双向信息沟通渠道,实现青川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

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由商务部20xx年2月开始启动,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孕育出25万家连锁经营的农家店,构建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使标准化农家店覆盖全国50%的行政村和70%的乡镇,满足农民消费需求,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6、“双百市场”工程:指为加强农产品现代流

通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商务部决定从20xx年起在全国逐步实施重点改造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着力培育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

7、“四压三停”:“四压”即压缩日常公用经费;压缩因公出国(境)经费;压缩会议、培训、招待费;压缩能源消耗支出。“三停”即除抗震救灾和执法办案用车外,暂停增加其他行政用车购置编制;除直接服务于抗震救灾的信息化建设外,暂停其他信息化建设项目;除恢复重建和必要的维修加固外,暂停党政机关办公楼购建安排。

8、“七位一体”农民工工作模式:指通过打造劳动力储备、农民工培训、劳务用工三大基地,与企业签订订单,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和技能鉴定,成建制地输出就业,跟踪开展参保和维权服务,实现“基地—订单—培训—鉴定—就业—参保—维权”七大环节的有机融合。

9、“两建、三化、四改”:“两建”即建沼气池和建连户路;“三化”即实现道路院坝硬化、环境绿化和美化;“四改”即改厨、改厕、改圈、改水。

10、浙江援建“一、二、三、四、五”工作目标思路:“一”即一个中心,就是争取20xx年完成不少于30亿元实物工作量的目标;“二”即打好“双百攻坚”战役,就是确保100个项目提前建

成,100个项目开工建设;“三”即“掀起三个建设高潮” ,就是掀起项目建设高潮、永久性农房建设高潮、县城建设高潮;“四”即“力求在四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就是在产业援建、人力和智力援建、城镇管理、党建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五”即“强化五点主要措施”,就是树信心、提效率、转作风、保安全、强管理。

11、浙江援建青川“十百千万智力支援工程”:“十”指在规划编制、建筑设计、农林科技等10个方面给予有效指导;“百”指选派百名教师、百名医生到青川支教支医,同时对青川百名乡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组织青川百名教师赴浙进修;“千”指让青川千名干部赴浙培训;“万”指对青川万名劳动力实行技能辅导,培养万名致富带头人。

12、“十百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十镇示范、百村整治”工程。

13、“五园五带”:“五园”即五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就是板桥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三锅山珍产业示范园区、蒿溪茶叶产业示范园区、沙州油橄榄丰产示范园区、白龙湖水产示范园区。“五带”即五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就是以蒿溪为中心的茶叶产业带、以马鹿和关庄为中心的禽兔产业带、以沙州为中心的油橄榄产业带、以板桥为中心的山珍食用菌产业带、以青竹江、乔庄河流域为主线的核桃产业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