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论文的开题报告书

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论文的开题报告书

【摘 要】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和欺骗性,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审计风险; 含义; 形成; 防范; 控制

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那么,如何规避审计风险也就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特征

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虽然审计风险通过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的偏差表现出来,但这种偏差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审计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导致风险因素的产生。

(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

审计责任的存在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基本因素,假如审计人员在执业上不受任何约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就不会形成审计风险,这就决定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潜在性。

(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

(五)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一些潜亏隐藏在账户中:“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账实不符;一些费用该摊不摊,应提不提;多转、少转产品成本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

二是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象。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

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其审计工作面临的失误与差错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状况越稳定,管理越健全,内部机构设置越透明,其经济活动就越规范,由此引申出来的控制风险就相对较低;反之控制风险就相对较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采用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用的原始审计方法,即依靠判断抽样法对查出的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权威的内控制度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科学依据。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1.审计主体的个人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审计技能及工作经验等业务因素是制约检查风险的重要根据。在审计实践中,对审计事项的判断、认定、归纳与综合等,依赖于审计人员知识水平、技能及经验等,这些直接影响着审计质量的优劣,构成了审计风险的主观性因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包括审计人员在进行判断的基础上运用恰当审计程序的能力。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越健全、专业水平越高、审计技能越娴熟、审计经验越丰富,那么对审计客观的把握能力就越强,发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隐含的虚假信息及挖掘其内部存在问题的本领就越高,反映到审计主体方面的检查风险概率就越低。如果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人员构成还无法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要求,审计人员素质不高,诸如专业水平欠佳、审计技能生疏、工作经验不足,那么对审计的客观把握能力就越低,揭示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虚假内容及深入提出相关问题的本领就越差,审计检查风险概率就越大。检查风险会随着个人知识的逐步丰富、技能不断提高、经验日益积累,做出的审计结论更趋符合事实,检查风险也会向低概率方向发展。

2.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令人堪忧。审计是一种专门技术服务,审计人员有责任做好自己的审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对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差错。可见,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对审计的结论相当重要。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要求审计人员是高层次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定能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审计人员并不是人人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这样也就不可避免地会限制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审计质量。目前在我国,不仅注册会计师数量奇缺,即使拥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人,往往也只是挂靠在一个单位,独立性较差,工作责任心就可想而知了。

3.审计主体所选择的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当前,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逐步电算化,而审计工作大量地采用抽样方法。抽样方法的运用使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复杂、庞大,其审计取证的难度越来越大,审计成本越来越高。由于抽样水平受到审计人员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审计经验的限制,很容易判断失误,基于这种方法本身存在遗漏问题,不可避免地潜存和增大了检查风险。这也为审计主体如何避免因技术进步及审计方法的革新而导致增大检查风险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审计主体来说,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进行财务造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人员即使具备了传统意义上较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如果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同样面临着较高的检查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要想使审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则需要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入手。即不仅要从外部给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事务所本身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

(一)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执业环境是注册会计师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执业环境,注册会计师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使审计质量得以保证。但是,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看,不少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地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新《会计法》的颁布实施,使单位负责人成为承担会计责任的主体,再加上其他相关规定,加大了遏制会计造假的力度,从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了条件。

(二)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

应该看到,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职业界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职业界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三)引入风险管理的模式

首先,事前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客户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判断、评估,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审计计划,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主要包括客户和客户管理者两个方面。客户方面主要有经营环境因素分析,组织结构因素分析;管理者方面主要有管理者品行、能力分析和管理者变更情况分析等。其次,事中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主要指选择减轻风险的技术和方法,建立减轻风险的程序以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审计风险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为以下几方面,如:接受客户的风险控制,选派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审计计划的风险控制,审计证据的风险控制,编制审计报告的风险控制,审计质量检查等。最后,事后对审计风险进行总结。即对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加强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知识讲座,让审计人员做到知法、守法、用法,排除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使审计行为符合法定程序,审计评价符合依据,审计结论客观公正。经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用制度规范、约束审计人员的行为,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和以权谋私。二是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通过设计、修改应用程序或系统软件进行的舞弊将增加,审计人员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财务造假等现象,已是当务之急。为控制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运用科学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电子账目进行全面审计,以满足现代审计需求已提到日程上,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水平。

(五)加强自我保护,促进有关法规的健全

其一,签订业务约定书。业务约定书可以明确委托方的会计责任和受托方的审计责任,明确业务的性质,范围及双方的权力和义务,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这样一旦发生法律诉讼就有可能将审计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其二,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在我国《注册会计师法》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风险。但保险公司还未开展责任险业务,行业协会应积极与保险公司磋商,努力促成该项业务。其三,促进法律、法规的健全。

(六)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审计人员的人身侵害

审计的职业风险还体现在审计人员的人身安全方面。审计机关是经济监督执法部门,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审计力度的不断加强,必然会涉及到被审单位、个人的经济、政治利益,

尤其是审计人员参与查办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将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和家属受到威胁、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要增强审计人员的安全防患意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审计人员要注意审计工作方法,注意工作的隐蔽性和保密性,保护自身安全,降低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张永国,叶忠明.审计学[M].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2.

[2] 包汉良.审计浅议[M].江苏内部审计协会,2001.4.

[3] 王秀勤.对基层人行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的难点及对策[M].中国内部审计,2006.4.

[4] 李铁群.论社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N].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2.

[5] 陶绞如,宁晓青.论审计风险及其规避[J].湖南审计,1998.6.

 

第二篇: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湘潭大学学年论文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学 号: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目录

一、引言 ....................................................... 1

(一)研究的意义 ...................................................... 1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 1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

二、审计风险的涵义、要素及特征 ................................. 2

(一)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 2

(二)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 3

三、审计风险的成因 ............................................. 5

(一)客观原因 ........................................................ 5

(二)主观原因 ........................................................ 7

四、审计风险管理的意义 ......................................... 7

(一)审计风险管理的含义 .............................................. 7

(二)审计风险管理的目标 .............................................. 8

(三)审计风险管理的作用 .............................................. 8

五、审计风险的控制 ............................................. 9

(一)审计风险管理 .................................................... 9

(二)审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 10

六、结束语 .................................................... 11

参考文献 ...................................................... 12

I

论审计风险及其控制

摘要:随着人们对审计的理解和认识的深入,社会各界对审计质量的期望和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随之越来越大。近年来全球爆发的一系列财务丑闻事件,让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直面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从社会审计方面,分析了审计风险的涵义、要素及特征、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并提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 审计责任 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管理

Audit Risk and Its Control

Abstract: Since the comprehension and realization of people on auditing is deeper and deeper, the expectation and dependence of the society on audit quality is higher and higher, and the audit respondance and the audit risk are higher and higher. A series of financial scandals broken into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which made both the audit theory circle and practice circle thinking about how to manage audit risk and improve the audit quality. This text analyzes the concept , the factors ,the characters and the causes of formation of audit risk, and then proposes some measures to control audit risk.

Key Words: Audit risk Audit respondance Audit quality Audit risk management

II

一、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并着手进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方面的两大根本性转变,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在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变革中,审计作为整个经济大循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

(一)研究的意义

近几年来,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类已经迈入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其所面临的多样的、急剧变化的内外部环境的联系日益增强,内外部经营风险很快就会转为财务报表错报的风险。随着财务舞弊案的层出不穷,受到损害的社会公众常常会对审计人员提出质问甚至诉讼,出现了“诉讼爆炸”。例如,19xx年美国法院判普华会计事务所赔偿英国渣打银行3.38亿美元。19xx年巴林银行倒闭案,德勤、普华永道受到牵连。安永会计事务所为CENDANT误导评级,判赔偿损失3.35亿美元。而20xx年的安然事件则直接导致了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倒闭。美国《会计杂志》认为,美国在过去15年中控告审计人员的诉讼案,远远超过整个职业105年历史中所发生的总数。同样在中国,北京中城会计师事务所因“长城公司事件”倒闭;深圳中天勤事务所因银广夏事件而破产。注册会计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审计行业的信誉度跌落到了历史的最低谷。

由此看来世界范围内的注册会计师正面临着前所前所未有的职业风险,每一次针对审计人员的诉讼已经演化成整个职业的危机。那么审计人员究竟面临着何等程度的审计风险,如何进行审计风险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成为审计人员面临的最大课题。

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审计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审计模式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截至目前,一般认为,审计模式和方法的演进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其中风险导向审计又分为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和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和控制需要被更加重视,且被理解得更加全面和透彻。因此,进行审计风险的研究,对提高审计质量,加快风险导向审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从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技术、方法的角度进行的。19xx年《蒙哥马利审计学》第八版第一次将“风险”与审计程序的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开始探索审计风险控制的措施和审计方法的改进。至20世纪70年代,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开始在审计实务中陆续采用。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很快在19xx年开发出传统 1

审计风险模型,把审计风险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风险要素。这一认识也被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APC,Auditing Practices Committee)接受。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AFC,International Federationsof Accountants)下属的审计实务委员会也于19xx年接受了这一观点。随后的几年里,许多审计学者也在各自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库欣(B.E.Cushing)和洛贝克(J.K.Locbbecke)在他们共同发表的论文《审计风险分析法观察和分析》中将审计风险的要素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其计量模式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19xx年,罗茨(Robson Rhodes)在《审计手册》(Auditing Manual)一书中,把检查风险要素又进一步分解为分析性检查风险和实质性测试风险,将审计风险的计量模式扩展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分析性检查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19xx年,英国审计委员会又推荐了一个新的模式: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抽样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剧烈改变,这些风险模型日益表现出不适应性,主要是对企业面临的整体外部环境考虑不够。因此,20xx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发布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修改了原有的审计风险模型,把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故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两要素组成。

我国理论界对审计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借鉴风险管理的一般知识来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如胡春元(1997)在《审计风险研究》一书中就根据奥特维(Ouwtya)和帕纳(Phaner)对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研究,把审计风险管理分为审计风险识别、审计风险估测、审计风险评价和审计风险防护四个阶段。①王会金(2000)在《风险导向审计》一书中根据风险管理的数理技术方法(主要是概率统计方法)对上述四个过程做了初步的定量研究,但并未与实际审计工作相结合。其原因在于审计职业判断在实务中的大量运用,带有很大的主观估计成份,因此难以确定审计风险带来的损失大小,实证和定量研究也就止步不前。

(三)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本篇论文除引言和结束语之外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是全文的理论基础。首先回顾风险及审计风险的概念、要素及特征,为探讨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方法打下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审计风险的成因,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审计风险管理的四个环节,针对审计风险的概念、特征、要素及成因,提出了控制审计风险的具体措施。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文献分析法。本篇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湘潭大学图书馆中文全文数据库CNKI系列数据库湘潭大学镜像站、万方全文数据库等中文学术文献数据库、百度和Google搜索引擎、百度文库,全面查阅国内外关于审计风险研究的学术文献,为理论分析和寻 1

求对策提供支撑。

2、定义的权威法。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外权威的准则或规定,将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的定义作为本文中的相关定义。例如,本文选取的审计的定义即取自美国会计学会(AAA)《基本审计概念报告》对审计的定义。

二、审计风险的涵义、要素及特征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指出:“被审计单位在实施战略以实现其目标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点关注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经营风险。合理保证意味着审计风险始终存在,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一)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类创造了大大超过历史上任何时代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同时,它也带来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多、更大、更集中且破坏性更强的风险。正因为这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人们产生了对防灾防损和风险控制的强烈需求。

1、风险的概念 风险一词是一个普通的日常用语。在早期的运用中,风险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风险一词也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但风险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风险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英语里的风险,意指“危险、意外事故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在现代汉语里,“风”有“传说的、没有确实根据的”意思,“险”则指“遭到不幸或发生灾害的可能”。《现代汉语词典》对风险的定义为:可能发生的危险。《辞海》对风险的定义为:人们在生产建设和日常生活中遭遇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受损及其他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他不测事件的可能性。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本人的理解,本文将风险定义为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遭受伤害、损失、不利或毁灭的可能性。

2、风险的特征

根据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出风险具有下列6个特征:

(1)客观性。风险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

人们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问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2)普遍性。风险无处不有,风险无时不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人类与风 险抗争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风险已普遍渗透到社会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3)偶然性。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普遍性,但就某一具体风险而言,它的发生是偶然的,是一种随机现象。因为风险的发生是多种风险因素及其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损失性。凡属风险的事件都会给人的利益带来威胁,伴随着风险的发生,损失、不利等随之产生。风险发生的结果一般会对行为人或决策人造成一定的损失。

(5)不确定性。这是风险的本质特征。首先,风险的发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一定发生或一定不发生的确定性事件,都不能算是风险。其次,风险发生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另外,风险带来的后果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带来的损失程度是不可完全预测的。

(6)可变性。风险的存在与客观环境有关。当风险存在的环境或时空条件发生变化时,风险也可能发生变化,也就是说,风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这就是风险的可变性。风险的可变性不仅包含风险的性质或程度的变化,还包括了风险的消除,以及新风险的产生。

(二)审计风险的涵义及特征

1、审计的概念

审计,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种客观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目前,公认的审计的定义是美国会计学会(AAA)19xx年在《基本审计概念报告》提出的“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給厉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②

2、审计风险的概念

如大多数职业一样,审计是一项需要根据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经济活动,当然就也存在着由于判断不准确或者决策不恰当并引起一定后果的风险。由于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审计人员只能努力去降低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而不能不切实际地去试图消除风险。那么究竟审计风险的含义是什么,审计风险由哪些要素构成,审计风险由哪些原因造成,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关于审计风险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 3

意见的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反映企业及其经济业务的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或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较为严重漏洞、缺陷或是重大的舞弊现象,但是审计人员通过审计后没有发现。另一方面,反映企业及其经济业务的财务报表等会计资料或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已经公允地进行了反映,但是审计人员却质疑其公允性而做出不恰当的审计报告。

3、审计风险的要素

目前审计职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AP)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在19xx年通过的第47号审计准则提出的。③该模型认为审计风险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要素组成,对审计风险的计量为: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在假定被审计单位没有任何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情况下,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客户内部控制结构政策或程序未能及时防止或察觉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内部控制未能察觉并纠正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运用审计程序也未能发现这些错误的可能性。

随着审计实务的发展,上述审计风险的要素分类方法及计量模式逐渐表现出不足。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性的大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学术界对审计基本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lAF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xx年10月发布了一系列审计风险准则。④新准则制定了新的审计风险模型,即: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新模型将审计风险分为两个要素: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即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新准则指出,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会计报表整体层次;二是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陈述层次。经过审计风险模型的重塑以及对相应业务流程做出的修改,能否合理评估客户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评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考验审计质量及效果的关键性尺度与决定性因素。

4、审计风险的特征

审计风险是风险的一种,具有风险的一般特征,但同时审计的职业特征决定了审计风险具有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审计所面临的风险与分类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其它风险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不能完全消除审计所带来的风险,只能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方法来降低审计风险及其可能的 4

损失。

(2)审计风险具有潜在性。审计风险的潜在性特征与风险的定义是一致的,即它只是一种可能性,潜在地存在于审计工作中。审计风险只有在错误形成并经过证实之后才会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判断失误没有被追究责任,那么即使审计人员的行为偏离了审计准则的规定,出现了判断错误,也仅仅是潜在的风险。只有在公众要求审计人员对其工作失误和判断错误负责任,对其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时,潜在的审计风险才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3)审计风险形成的全过程、多因素性。审计风险普遍地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审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或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审计人员接受客户时存在接受委托风险;制定审计计划时有计划不充分的风险;搜集证据有证据不足或不足够有力的风险;进行审计抽样时有样本数量和抽样方法引起的抽样风险;编写审计报告有措词不当的风险等等。对于各环节的每一个具体风险来说又是由多因素构成的,其中既有客户本身方而的因素,例如,内部控制薄弱,所处行业正处夕阳产业,管理当局不诚实等,也有来自审计人员方面的因素,包括审计方法使用不当,确定证据数量不足,执行审计业务中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等。

(4)审计风险具有损失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地、潜在地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全过程的,并且总是与损失相联系。损失是审计风险的具体体现,而且审计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损失,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5)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由于全过程的多因素所致,同时又是逐步显化和难以计量的,但审计风险仍是可以控制的,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从而降低风险,减少损失。

三、审计风险的成因

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原因

1、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变化。

审计人员在目前的政治、经济形势下,根据现有的信息,为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而做出的审计决策,可能会由于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在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审计人员所处的审计环境相对良好、宽松,企业舞弊的概率也相对较小,则审计风险也相应降低;反之,则审计风险加大。

2、审计规章制度健全程度。

审计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如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审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等,有 5

利于引导审计人员按照要求实施审计,做到审计工作规范化。审计部门对审计目标、审计质量考核的科学性、严密性与审计风险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审计规章制度越健全,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十分复杂,这使得多样化的经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不确定性增加,加之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的高速发展,这些都使审计人员出现失误和差错的可能性增加。同时,由于现代审计的内容不断扩大和日趋复杂,审计判断也随之变得复杂,从而使审计人员获取必要信息的难度增加,其提出正确审计意见的难度也大大增加,因而审计风险也明显加大。

4、审计报告的影响越来越大。

审计是一种服务职业,随着审计地位不断提高以及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也不断加大。随着资本市场迅速发展,证券市场也空前活跃,政府、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潜在的投资人都对审计鉴证后财务信息给予了极大关注,依赖审计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审计的影响在不断扩大。人们为了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额费用聘请审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审计人员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审计报告的敏感性和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

5、审计责任的扩大和期望差距的存在。

所谓期望差距是指审计职业界对本身的认识与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的认识上的差距。长期以来,审计职业界一直坚持认为,按照审计准则去执行审计业务就履行了其应尽的职责,并把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区分开来,认为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合法性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社会公众对审计的期望不仅仅是审计人员依据审计准则就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提出审计意见,而日还要求审计人员还要能够查出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舞弊和错误。审计职业界和社会公众对于审计责任的理解不同产生了期望差距,这使得审计人员的必须进行正式的管理评估,审计人员的工作必须涉及许多非会计领域,关注会计记录背后的其他事项,如人力资源和非财务效益的衡量等。审计责任的加大,一方面适应了社会公众的需求,但在另一方面却加大了审计风险。

6、“深口袋”现象使审计人员更易被推上法庭,审计诉讼风险加大。

注册会计师职业是收人颇丰令人羡慕的自由职业之一。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财产富足,“钱袋较深”,有充分的赔偿能力,因此当执业者一旦在执行审计业务和提出审计报告时出现疏忽和过失,致使审计报告的使用者蒙受损失,审计人员就会遭受诉讼和牵连。失意的投资者和债权人为了挽回损失,就千方百计地寻求有赔偿能力的连带者进行赔偿,因此注册会计师常常是诉讼的主要目标,法庭的判决也往往因同情受害者而 6

判定连带者——注册会计师赔偿受害者。这种“深口袋”现象使得审计人员更容易被推上法庭,审计的诉讼风险因此加大。

(二)主观原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能力的有限性。审计是一个需要运用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的职业。审计人员判断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审计人员从业质量,审计人员采用何种审计方法,搜集多少证据,提出怎样的意见都直接依赖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能力的与审计风险成负相关关系,即审计人员的经验越丰富,专业能力越强,则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人员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审计人员的经验和专业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必将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2、审计方法的固有缺陷。随着审计方法的发展,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前提,审计抽样和分析性复核方法成为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特征。既然是抽样审计,那么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因而审计人员的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偏离的,审计结论就不可能绝对正确,审计风险的产生成为必然。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主观结论与客观事实越接近,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3、审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也是影响审计风险形成的又一个主观因素。尽管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会因为审计人员自身的法制观念、职业道德水平和风险意识不同而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越强烈,审计人员所需承受的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四、审计风险管理的意义

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

(一)审计风险管理的含义

由于审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发生时具有偶然性和灾害性,因而必须对审计风险进行管理。而审计风险可控性的特点,说明审计风险可以通过管理过程而使其降低,这也是风险管理理论产生的基础。审计风险的可控性可以促使我们研究审计风险管理理论,逐步提高审计质量。

在初步了解了风险管理的含义之后,类似地我们也可将审计风险管理定义为:审计 7

风险管理是指审计主体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识类、估测评价、规避控制以及评估风险对策效果而旨在以最小的审计风险成本实现最大保障而采取的全面、系统、动态的管理方法。

(二)审计风险管理的目标

风险管理的最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之保障。审计风险成本一般包括审计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审计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以及管理与处置风险的有关成本。审计风险损失的实际成本主要指由于审计诉讼案例的发生,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应承担的民事、行政和责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资源配置不当损失等各项直接和间接损失成本。审计风险损失的无形成本主要是指由于审计诉讼案例的发生,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造成的名誉上的损失;社会公众将会对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产生不信赖。管理与处置审计风险成本主要是指由注册会计师及其事务所在进行审计风险管理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支出。然而是否能达到这一目标,将取决于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有关管理方案的不断修改,使其更符合实际。

这表明风险管理是一动态的过程,管理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管理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目标。就注册会计师而言,也必须用一种动态的眼光来进行审计风险管理,不断修改审计方案,在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大小程度前提下,控制审计风险成本,力图达到审计风险管理的目标。然而,审计风险客观性的这一特点又反映出审计风险并不可能通过管理与控制而完全消失,而是将伴随着审计这一职业客观存在。

(三)审计风险管理的作用

首先,审计风险管理可以使经济实体对各种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从而以较低成本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这些可能发生的损失。审计机构和审计组织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如果不能够妥善地处理,审计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轻则影响到正常经营和稳定,重则危及审计机构和审计组织的生存问题。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可以使审计机构和审计组织了解和意识到自己面临的风险及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其次,审计风险管理有助于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应该看到,这些年来我国的审计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在市场经济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应用。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审计事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审计风险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审计机构组织和审计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出现了很多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审计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审计风险管理,在审计过程中牢固树立审计风险观念,避免和减少审计风对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8

最后,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助于树立审计机构、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审计机构和审计组织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对各种相关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严格管理和合理回避,加强审计风险管理,促使审计业务正常进行,才能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才能更好到吸引客户,增大业务量,以使自己不断发展壮大。

五、审计风险的控制

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职业界对风险问题将日趋重视,努力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等各个阶段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是当前事务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每一个审计项目时,都要进行专业判断,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和风险。因此,整个审计活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审计风险管理的过程。接受客户、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制定审计的详细计划、收集和评价证据、进行质量控制、提出审计报告等都是审计风险管理的活动。

审计风险管理主要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和风险预防。这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只有在确认了存在哪些可能的风险因素,才能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进而才能有针对地控制和降低风险。

1、审计风险识别

这一环节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风险的起因是什么,会带来什么样的审计风险。形成及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要识别审计风险,首先必须搞清其原因,进而搞清审计活动面临的全部的可能的风险。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基础。

2、审计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风险究竟有多大。风险估计必须建立在风险确认和分类的基础上。风险估计是风险控制的依据。只有确定了风险水平的高低,才能有针对地进行风险控制。审计风险估计就是审计人员通过收集审计证据,针对审计过程和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对审计事项风险的大小进行合理的估计和测试。

3、审计风险评价

审计风险的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得以估计之后,我们还必须判断这个审计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接受。这就是审计风险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风险评价就是对审计风险手否可以接受作出判断,即判断它大于还是小于某一可接受的标准或水平。

在审计风险评价中,首先必须得确定一个审计风险的的可接受标准或可接受水平,将该标准作为最低风险界限。若估计的审计风险水平大于可接受水平,那么我们可以提高审计费用,或通过其他方式转嫁一些风险,或者干脆放弃这一客户。如果审计风险估 9

计水平低于可接受水平,审计人员可以接受这个审计项目,但仍需采取控制措施,以使总审计风险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4、审计风险预防

风险预防是处理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处理审计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和预防引发事件,为此,就要采取各种措施对审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在审计业务的全过程中系统控制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审计风险的控制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考虑,既要考虑审计风险自身的特征,从本质上入手,又要考虑审计风险的成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

1、加强审计活动的全过程中每一步骤的风险控制。

如前所述,审计风险具有全过程、多因素性,因此审计风险控制也应该是全过程多因素的系统控制。一项完整的审计活动包括:接受客户委托、选派审计人员、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报告以及检查审计质量等。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每一环节都存在着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必须每一步骤都严格按照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准则来执行审计。例如,在选择接受客户委托时,要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信誉,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有效充分的沟通,了解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诚信度、前任注册会计师管理层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存在的意见分歧、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是否存在舞弊、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和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以及变更会计事务所的原因。在选派审计人员时,要充分考虑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保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制定审计计划时,要充分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实施审计程序时,要充分考虑各事项的重要性水平,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在获取审计证据时,根据重要性水平,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编制审计报告、检查

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及政策,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只有有了良好的审计环境,审计人员才能在执业时坚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使审计质量得到保证。

(1)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及政策,加大遏制舞弊的力度,从而为审计人员创造良好、宽松的社会环境提供条件。

(2)建立健全审计准则与各项法规。健全有效的审计准则和法规,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并为审计业务操作提供规范和指南。越是健全完善的审计准则和法规,对审计人员及其业务操作要求越高,审计人员面临的约束越多,则审计风险意识就越强。

(3)真正确立审计组织“独立法人、公平竞争”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促使各审计组织 10

真正走入市场,实现真正的企业化管理和经营。

3、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审计人员应充分认识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科学地判断形成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准确地了解风险程度,并对可能产生的损失作出充分的估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审计对策,力求降低和避免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的好坏与审计风险的大小密切相关。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认真实行审计质量的检查和考核,对降低和避免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4、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强化风险意识。

(1)转变审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强化风险意识,要求审计人员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损失及其管理与控制不仅是理论研究的对象,也是关系到审计自身生存发展的大问题。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既是审计人员自身的任务,同时,也有赖于社会审计工作外部环境的影响与督促。

(2)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审计风险及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同时也反映着审计人员风险意识的强弱。因此,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审计)从险,必须从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入手,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途径除了需要市计人员加强自我学习与磨炼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格个社会的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教育。审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应能够使审计人员的知识不断更新,在执行业务时能够关注新问题,实现业务的规范化操作。

(3)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低造成的。审计职业为社会提供服务,必须担当起服务社会的职责,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能,以独立客观的身份发表公正的意见,维护职业和行业的良好形象。如果审计人员不忠诚自己的事业,审计责任心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低,就必然不关注审计工作质量,这无疑会增大审计风险。所以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必须规范其职业道德。

六、结束语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审计风险及其控制。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有很多种,在具体审计工作中,应该针对各方面的原因,抓住审计风险的特征,从根本上采取相应的方法控制审计风险。对于我国的现状,我们应该在审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与完善,规范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执业行为,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从多方面控制审计风险,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11

注释:

①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xx年.

②AAA: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是美国最大的会计学术组织,其前身是19xx年成立的美国大学会计教师联合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Instructors in Accounting,简称AAUIA)。19xx年,美国大学会计教师联合会改为美国会计学会。

③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是由执业人员(即注册会计师)和非执业人员组成。

④IAF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成立于19xx年10月14日的德国慕尼黑,其前身是国际会计职业协调委员会,成立于19xx年的澳大利亚悉尼第10届国际会计师大会上。其最高领导是代表大会及理事会。其代表大会的成员非个人,而是世界各国的会计师职业团体。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总部设于美国的纽约,它在瑞士日内瓦注册,宗旨是统一会计及审计标准,提升世界的会计专业,协调及促进国际的发展和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汪寿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M].大连出版社,2009.

[2]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53-55,61-67.

[3]朱延桂,张友涛.从审计风险的内涵及成因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及运用[J].楚荆理工学院报,2010(8):63-66.

[4]施浩忠.企业审计风险规避方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9):226.

[5]韩悦.浅谈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J].中国商界,2010(9):141,143.

[6]胡钊涵.浅谈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0).

[7]刘美君.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商场现代化,2010(623):161.

[8]程琨.审计风险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36.

[9]刘彩霞,别必爱,高志明.当前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防范措施[J].审计月刊,2009(11):11-12.

[10]吴爽.论新审计准则的特点及对年审计实务的影响[J].国管理信息化,2010(14):48.

[11]李德居,徐贵民,陈顺朋,李维胜.浅谈税务审计风险管理[J].中国税务,2009(5):56.

[12]覃克良,刘学华.审计风险刍议[J].农业审计,1992(2):45-46.

[13]崔彤.审计风险与其控制[J].南开经济研究,1992(1):33.

[14]A. A. Arens; J. K. Locbbecke: Auditing-An Integrated Approach [J]. New York: Prentice-Hall, 1992.

[15]Ramgopal Venkataraman; Joseph P. Weber; Michael Willenborg: Litigation Risk, Audit Quality, and Audit Fees: Evidence from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 Accounting Review, 2008.

[16] Kin-Yew Low: The Effects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n Audit Risk Assessments and Audit-Planning Decisions [J]. Accounting Review, 2004.

12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