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三台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3月3日在三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三台县人民政府县长 赵 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灾后重建的繁重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依靠全县人民,紧扣“统筹推进?两个加快?、奋力开创三台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主题,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突破年”,实现了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推进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下称增长)13.7%;民营经济增加值60.6亿元,增长18.4%;财政总收入5.65亿元,增长40.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2亿元,增长40.6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5138元,增长8.7%。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四川省十大三农样板县”、“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四川省双拥模范县”等多项殊荣。

一、灾后重建推进有力

城乡住房重建进展迅速。79988户农房、8413户城镇住房重建全面开工,竣工率分别达99.4%、85%;223417户农房和76450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工。兑现农房重建补助资金11.4亿元、城镇住房重建补助资金3.7亿元、自建过渡房补助资金1.56亿元。设立农房重建贷款担保基金4611万元,发放城乡住房重建贷款19亿元。

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顺利实施。164所学校重建全面开工,完成投资10.8亿元,占总投资57.5%。68个医疗机构重建全面开工,完成投资2.8亿元,占总投资70.9%。1219个社会管理重建项目开工1202个,完成投资4.7亿元,占总投资69.1%。计生、文化、体育、广电、民政、劳动社保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项目进展顺利。

基础设施及产业重建稳步推进。231个交通重建项目开工201个,完工193个,完成投资1.6亿元。投资9665万元的19个水利重建项目、投资880万元的33个农机提灌站重建项目全部完工。工业、农业、商贸流通、旅游等445个产业重建项目开工440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占总投资89.1%。

生态恢复重建有序展开。争取灾后重建用地指标555.8公顷,整理复垦灾毁耕地1545亩。启动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7个,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73平方公里。完成林草植被恢复2.2万亩。

争取外援扎实有效。争取港澳援建项目7个、总额3.14亿元,国外政府贷款项目8个、总额6.04亿元,红十字会援建资金8189万元,慈善会援建资金5714万元,其它援建资金1744万元。资阳市对口援建新鲁镇37个项目全面完工,援建投资1247万元。

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17亿元、增加值18.52亿元,分别增长46.8%、39.8%。净增规模企业8户,总户数达98户。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7户,总户数达23户。完成技改投资8.24亿元,实现外贸出口3550万美元。三档36户骨干企业实现产值51.1亿元,增长48.7%。以佳禧印染、上海梅林、亚新科双泰、永安电力、启明星磷酸盐等为龙头的四大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47.9亿元,增长49.2%。年产100万件汽车摩托车轮辋、80万立方米商品砼等23个重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佳联印染等3户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固锐实业等4户企业被评为省创新型企业。新建成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全年引进项目32个,其中上亿元项目7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到位内资33.5亿元、外资2068万美元。中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生猪屠宰加工项目成功落户三台。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实现第一产业总产值65.94亿元,增长4.7%。大宗农副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实现粮食总产79.37万吨、油料总产10.68万吨。小寨子公司祖代种猪场、新希望集团30万头优质生猪基地等项目进展顺利,建成生猪养殖小区11个、万头以上规模养猪场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56户,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16个。培训农民工4.5万人次,劳务输出36.2万人,其中组织化输出17.6万人,劳务创收30.5亿元。巩固退耕还林5.5万亩,人工造林2.3万亩,在全省率先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完成“金土地工程”2.25万亩,新增耕地4400亩。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新增土地流转3.5万亩,总面积达19.9万亩。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完成鲁西干渠配套与节水改造和2万亩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落实农业政策性保险,及时发放各类惠农补贴。

投资消费高速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63亿元,增长134.2%。424 个市考核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31.04亿元,开工率、完成投资额均排名全市第1位。纳入国家灾后重建项目1379个,总投资111.2亿元,首批448个灾后重建基金项目已开工441个,完成投资22.4亿元。22个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开工21个,完成投资2.1亿元。大力开发乡村旅游、特色旅游,加快推进古郪国旅游景区建设,实现旅游总收入6.76亿元,增长25.2%。完成城区七大市场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改造,初步形成 “一圈两街四中心”商贸流通格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新建农家店94个,总数达347个。“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销售产品6.3万台(辆),兑现财政补贴2241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98亿元,增长24%。加强价格监测和质量监管,市场秩序稳定。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和会计、审计、监理、评估等中介服务进一步发展,华西证券服务部升级为营业部。辖区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4.81亿元,增长23.8%;贷款余额52.14亿元,增长37.1%。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8.34亿元,增长12.6%。

三、社会事业稳步提升

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全面完成124项“八大民生工程”任务,总投资15.8亿元,增长163%,其中县财政投入5075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82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45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五大社会保险”参保29万人次,征收社保基金7.5亿元。原城镇集体企业超龄人员和返城知青、机关事业单位被清退临时人员、原已征地农转非人员、超龄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养老保险3.93万人。城乡低保8.7万人,发放资金8329.8万元,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7854人,其中集中供养3200人。新农合参合121.15万人,参合

率98.1%,报销费用1.06亿元。7575名农村孕产妇享受住院分娩补助。新建廉租住房168套,300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完成农村特困无(危)房户建房100户。“红层找水”打井17166口,“人饮工程”新建集中供水站17处,解决农村18.9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13659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建沼气池15600口。全面落实公务员津补贴、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提高村(社区)干部待遇和公用经费标准,将在职村(社区)干部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整治突出治安问题,平安创建成效明显。“五五”普法和公安“三项建设”顺利开展,防邪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应急指挥通讯系统初步建成,应急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以“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深入开展 “三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县安监局被评为“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先进单位”。加大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在全市率先建立 “大调解”工作体系。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妥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年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164件次、公开电话9448件,办结率100%,息访息诉率达98%,成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期间进京到省上访“零登记”目标,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高考成绩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列,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成效显著,高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中职困难学生补助等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城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市场健康繁荣,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县”复查验收,潼川镇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乡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展顺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丰硕,“涪江号子”、“建中高跷狮灯”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县医院内科大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个。实施城乡医疗救助8552人次,发放救助金913.8万元。加大以甲型H1N1流感为重点的传染病防治,接种甲流感疫苗7.5万人。完成253个自然村通有线电视、112个行政村通有线广播工程,有线电视用户达27.3万户。人口政策生育率达91.13%,人口自然增长率1.77‰,计生奖励“三金”全部兑现。基本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事、编制、财税、知识产权、防震减灾、统计、保密、信息、人防、对台、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地方志、精神文明建设、爱国卫生、物价、工商、采购、食品药品监督、气象、移民、住房公积金管理、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

四、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城镇建设重点突出。完成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和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农田保护规划调整工作。梓州国际公寓、滨江半岛、梓锦新城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年内开发商品房55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九曲河治理和老城壕、刘家壕防洪泵站建设相继开工,扩建城区供水管网10公里,市政道路改造步伐加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万人,初具现代中等城市雏形。8个重点镇建设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县城周边和主要公路沿线镇乡场镇规划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6%。

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巩固“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成农房风貌提升23049户,建成环境治理示范镇5个、示范点10个。加快建设绵阳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次枢纽,“1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2条快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新建通乡、通村公路271.6公里,提前完成“十一五”通乡公路建设任务。完成全县污染源普查和省级生态县规划编制,3个省级挂牌限期治理污染源、14个镇乡不合格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整治项目顺利通

过验收。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完成3户高耗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在省、市目标范围内。

四大平台支撑有力。产业发展平台已具雏形。大力实施“一园多区”发展战略,启动了以芦溪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的科学发展优势区域和青东坝、黄家坝、南寺坝、刘营工业集中区建设;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完成集约用地评价,新征地3905亩,拆迁405户、6.9万平方米,完成

5.32公里道路和2.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任务,基础设施投资1.95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8.5%。人才支撑平台逐步夯实。首次将“远程见工”引入人才招聘,累计引进“一村一大”和“三支一扶”大学生446名,建立动物医学博士工作站1个、民营科研机构3个。全民创业平台不断拓展。启动 “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县创业孵化基地被评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落实创业扶持奖励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54万元,帮助368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950人。投融资平台迅速壮大。金融运行质量显著提高,顺利通过省“金融生态示范县”考核验收;政银企融资洽谈会协议融资24.6亿元,到位13.4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上报贷款合作项目17个;加快资产归集,规范经营管理,宏达公司新增融资2.35亿元、提供担保贷款1.2亿元,吸引民间投资4亿元,收储土地1315亩。

五、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启明星磷酸盐、神龙粮油公司2个产品成功争创为第九届四川名牌产品。二是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农业特色产业带建设进展迅速,新增米枣、麦冬、油橄榄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1万亩,新建标准化圈舍1.5万平方米。三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潼川镇盐井村观光农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刘营镇菩提村建为“省级原蚕基地村”,永新镇永征村和古井镇枣林村被列为省级重点推进村,永新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被确定为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四是梓州杜甫草堂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五是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服务业,成功举办首届美食节,滨江特色餐饮休闲区建设效果明显。六是职业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校生逾万人。七是935个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全面开工,完工530个。八是54所农村敬老院全部开工,完工40所,基本实现城乡敬老院全覆盖。九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完成渗滤液处理系统和综合服务用房建设,投入试运行;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管道铺设5400米。十是新渡口大桥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完成投资1.3亿元。

六、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民主法制建设更加扎实。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联系进一步加强。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重大决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主动听取、积极采纳县人大、县政协建议意见。完成194件人大代表建议、156件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坚持依法治县,全面启动“法治三台”创建。深化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加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监督审计,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

法治政府创建成效明显。扎实开展依法行政培训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活动,推行领导干部任前依法行政知识考试。建立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基本程序暂行规定》等55项规章制度,推行政府重大决策公开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策和实施后评估。清理规范性文件639件,其中废止96件、失效206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行政裁量权行使规则。

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全面提高行政复议效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砂石资源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等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省政府考核评估。

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上门服务等制度。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招投标交易中心建设居全市前列,执行“三项制度”更加有力。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受理事项按时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100%。完成行政审批许可事项清理,编制并公布了369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执行目录,减少项目42.3%。开辟灾后重建“绿色审批通道”,实施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大为缩短。政府信息公开及时准确,便民服务网络向镇乡、村(社区)延伸。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面对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全县不仅实现了灾后重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止滑提速,而且促进了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族人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广大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卫生工作者、工程建设者和志愿者,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特别是倾情倾力援建我县的省市各部门、资阳市,积极为灾后重建提供援助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工业基础仍然薄弱,第三产业发展还需加快;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的任务十分艰巨,资金缺口大,县级财政配套难;维护稳定压力较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群众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行政效能建设还需加强,政务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县人民政府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xx年目标任务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统筹推进“两个加快”的关键之年,是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决胜之年。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全力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实现“争先升位”目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xx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的部署,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两个加快?、奋力开创三台科学发展新局面”的工作主题,坚持 “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和“在绵阳争先、在扩权县升位”的工作定位,准确把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工作重点,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

20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亿元,增长12% ;规模

以上工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3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34%;民营经济增加值68.5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6.5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9亿元,增长1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增长4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4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35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1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增长7.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0.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以内。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切实抓好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三大任务”,即:基本完成灾后重建,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基本完成灾后重建:以实现“三个确保”为目标,强化质量、资金监管,加强要素保障,加快重建进度,9月底前累计完成灾后重建项目和投资的85%,力争年底完成投资90%以上、完工项目达到98%。优先推进民生项目,把城乡住房重建和学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作为重中之重;加快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重建,提高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产业重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抓好防灾减灾,深入实施生态恢复重建。

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认真制定和完善全县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具体项目规划。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全面开放合作机遇,突出产业发展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投资工作,全年实施重点项目48个。始终坚持以工业为主导,统筹推进“三化联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筹措力度,推动公共资源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领域倾斜。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巩固 “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繁荣城乡文化,加快建设文化强县。切实开展“法治三台”建设,努力争创“全国法治县”。抓好平安创建工作和群众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围绕今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立足示范带动,扎实做好“十大重点工作”。1、建设科学发展优势区域。高标准做好“四规合一”的编制和完善,加快推进芦溪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0%,财政总收入增长40%。2、建设永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加快发展“一主三配套”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美化人居环境、建设新型民居村落,年内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000万元。3、启动凤凰山城市森林公园景区建设。完成景区总体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4、建成新渡口大桥。力争在10月底前通车。5、开工建设青东坝、南寺坝6.68公里防洪堤和凯江大桥,建成凯江防洪堤。6、启动凯旋国际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项目拆迁工作,力争年内启动项目一期工程建设。7、升级改造城市道路。实施东河路、北泉路等10条7.3公里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改造,搞好绿化、美化、亮化。8、启动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县15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5%以上;完成3.6万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妇女病检查项目,对“两癌”妇女进行补助治疗;对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进行免费补服叶酸;对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完成农村1万人改水和1万户改厕。9、基本完成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县政务服务大楼年内竣工;县人大、县政协、县档案馆、县委党校办公业务用房年内交付使用。10、完成集润现代物流项目建设。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科学重建,基本完成重建任务

完成城乡住房重建。兑现落实补助政策,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抓好困难群众建房帮扶,确保全面完成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5月底前基本完成城镇住房重建。

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努力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超过灾前水平。6月底前,力争完成“两所一庭”建设;9月底前,完成县级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以及乡镇卫生院等重建任务,完成文化、体育、老龄、劳动社保、民政福利、农村敬老院等重建任务90%以上;年底前,完成学校、计生服务机构重建。

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重建,夯实发展基础。6月底前,基本完成27座震损水库整治的主体工程;9月底前,基本完成100公里县乡道路、66公里机耕道恢复重建,水利重建完成85%;年底前,完成5.75公里重点堤防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和503.9公里灌区渠道恢复重建,新建、改建127个农机提灌站,解决农村19.4万人饮水困难。

推进生态环境修复。采取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相结合方式,恢复受损植被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9月底前,完成灾毁耕地整理复垦和购房重建户、异地重建户旧宅基地还耕任务;年底前,林业基础设施重建完成85% 以上,受损林地植被恢复任务基本完成。狠抓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安置和隐患应急排危除险,做好地震、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工作。

强化重建项目监管。坚持进度服从质量、效率服从安全,认真执行建设标准、项目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审计和监管,确保资金物资管理科学、运作规范、使用合理。

二、加强项目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围绕四大优势产业和建设西部工装基地、区域性食品加工中心的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双百”工程,切实抓好江苏雨润200万头生猪屠宰、佳联印染工业园、恒昌服装工业园、太极制药技改扩能、台沃科技搬迁扩能、启明星磷酸盐2万吨复合磷酸盐生产线技改、波鸿机电搬迁扩能、文氏粉业22万吨谷物类深加工、冬瓜山电站等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建设绵阳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次枢纽,积极配合做好“1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2条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健全县内公路网络。

谋划储备优势项目。抓住西部大开发、灾后重建等历史机遇,以四大优势产业特别是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为重点,挖掘、包装、储备一批“打基础、重长远、增后劲”的重大产业项目。

围绕建设川西北重要物流城市目标,包装储备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围绕中央、省、市政策支持重点,加强项目对接和向上争取力度,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政府投资重点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积极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城镇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入。进一步支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加大自主创新、节能环保、技术改造的投入。完善和落实鼓励社会投资的政策,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和渠道,支持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公用事业、金融保险和文教卫生等领域。加强规划引领作用,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三、加快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三次产业

统筹区域产业布局。按照“一核心四集群六基地”的产业定位,以芦溪工业集中发展区为重点,着力发展农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能源化工、电子产业和特色农业;以青东坝、南寺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和中新镇为重点,着力发展纺织、印染、服装产业;以黄家坝工业集中发展区为重点,着力发展机械制造产业;以绵遂高速和成德南高速交通轴线交汇区域为重点,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围绕建设现代中等城市目标,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南片区棚户区改造和北坝城市新区建设,完成房地产开发50万平方米。针对薄弱环节,创新城镇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继续支持8个重点镇加快发展,统筹推进工业重点镇、现代农业强镇、特色文化旅游村镇建设,完善城镇服务体系,增强城镇承载能力。落实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全额对应安排给镇乡等扶持政策,增强镇乡自身发展能力。

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支持永安电力、佳联印染、佳禧印染、川麻棉纺、上海梅林、古杉油脂、翰通生物、亚新科双泰、固锐实业、启明星磷酸盐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产值过亿元企业25户,其中产值2亿元以上企业14户。做大做强四大优势产业,年内实现产值60亿元,增长39%。围绕绵阳“1+5”产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配套企业,大力培育建材、电子信息、医药等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全年实现产值7亿元。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小巨人”计划,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建立100万元企业家培训基金,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安排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户,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检测中心2个,新创省级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标2个。认真实施“园区倍增计划”,优化功能布局,加快芦溪、青东坝、黄家坝、南寺坝和刘营工业集中区发展,力争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亿元,新落地工业项目12个。拓展政银企合作平台,壮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大水、电、气、煤、运和土地等要素保障力度,落实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系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上门服务、政企对话等制度,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继续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年粮食总产达到80万吨,油料总产达到11万吨。按照“一基五化”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争创“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重点抓好“一片两园三场四基地”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麦冬终端产品专业市场,力争把我县建成“中

国麦冬生产交易中心”。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继续推进“1351”优质生猪示范工程,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户1800户,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个、养殖小区2个,全年出栏生猪200万头、家禽2050万只、羊兔300万只。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户。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争创农副产品名优品牌。发挥县土地流转中心作用,组建县林地流转中心,新增流转土地(林地)2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新增耕地3500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广新型农机具3000台(套)以上。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积极促进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全年稳定输出农村劳动力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亿元。搞好农村公益性建设“一事一议”,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推动全县服务业规模化、高水平发展,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加快旅游业发展,加强旅游景区建设,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全年完成旅游基础设施投入1.5亿元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8.11亿元,增长20%。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一圈两街四中心”, 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年底社区商业网络覆盖面达80%以上,农家店实现100%覆盖。认真落实“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政策。发展特色餐饮,办好第二届美食节和首届啤酒节。积极推进物流、金融、保险、证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推动改革开放,充分激发发展活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认真落实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抓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在城市管理领域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深化征地补偿制度改革,严格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高城镇现有土地利用率。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提升林业发展能力。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成德绵产业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逗硬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培养专业招商队伍,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突出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强化项目论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全力抓好项目包装及推介工作,努力形成跟踪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格局。力争全年到位县以外内资25亿元。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放宽民营经济经营范围,引导民营经济通过参股、联合、兼并、租赁等形式,参与多种所有制经营,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900户、民营企业200户。扶持发展一批优势骨干民营企业,新增纳税过100万元民营企业3户。鼓励企业配套协作,积极发展行业协会,新建协会组织3个。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出口创汇总量。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4.8%。

积极促进全民创业。大力推进“国家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加强金融、信息、技术、人才、保障、法律等创业服务。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社会各类优质培训资源作用。进一步拓展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鼓励和支持有资金、懂技术、善管理的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年内帮助640人以上成功创业。

五、倾力改善民生,稳步推进社会建设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职工“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90%。继续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社保工作,努力实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加大对困难群众扶持力度,创新农村敬老院管理机制,规范实施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切实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政策,新建廉租住房890套、4.2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租金补贴3000户。逐步增加扶贫资金投入,推进6个扶贫新村建设,改善4690名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3281户、6829人脱贫。健全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积极扩大就业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新增就业4850人。

深化环境综合治理。加强省级生态县建设,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着力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城市风貌、镇乡容貌和村庄庭院美化等专项整治。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新建1.5万口沼气池。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支持高耗能工业企业节能改造,加快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建设,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1.5%以上,确保全面完成省市“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目标。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退耕还林专项建设,大力发展林业生态产业,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8%。

努力构建和谐三台。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力推进公安“三项建设”,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法治三台”创建,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完成“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继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和机关干部大下访活动,完善“大调解”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改进行政复议受理工作,畅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妥善处理、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强化质量技术监管,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大力实施民生项目,着力解决城乡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问题。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重视特殊教育,关注学前教育,支持民办教育。巩固“全省农村中医先进县”创建成果,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抓好重点疾病、传染病防控,有效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强化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抓好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全面实现村通有线广播,推进有线电视逐步实现“户户通”。以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0%以上,出生人口控制在

1.4万人以内,计生奖励“三金”准确率、兑现率均达到100%。扎实抓好村民自治与社区建设,依法搞好第八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切实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好《汶川特大地震三台抗震救灾志》编撰和《三台县志》出版发行工作。完成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规范化档案室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继续做好人事、编制、财税、科技、知识产权、统计、保密、信息、人防、对台、民族、宗教、侨务、工商、采购、食品药品监督、移民、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积极发展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工作质量。

六、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政府行政能力

着力建设学习型政府。以创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注重学习的针对性、系统性、持久性,不断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大兴勤学、好学、善学之风,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公务人员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始终保持清醒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保持一心为民的公仆本色。

着力建设法治型政府。始终坚持县委的核心领导,定期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注重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创建,积极探索依法行政新途径。

着力建设创新型政府。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统领政府工作,坚持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工作,用创新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实践创造业绩,不断完善政府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着力打破定势思维和既有模式局限,不断开拓发展新领域,培育发展新优势。

着力建设效能型政府。坚持以抓工作落实为根本,立足服务,强化管理,提高效能。完善目标绩效管理,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行政效能监察,完善投诉机制,严格落实“三项制度”,严肃查处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断增强政府执行力。积极拓展政务服务内涵,完成镇乡、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室)建设。

着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述职述廉制度,严格执行廉政承诺。注重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作用,加强对财政资金、重大投资项目、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出让和产权交易等工作的监察、审计。进一步推动纠风专项治理和政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大发展,开创新局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攻坚克难、爬坡上坎,凝心聚力、蓄势突破,为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而努力奋斗!

名词简释和说明

1、两个加快:是指县委提出的“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

2、三档36户骨干企业:是指在20xx年内扶持产值过2亿元企业10户、1亿元至2亿元企业10户、5000万元至1亿元企业16户,共三档36户骨干工业企业。

3、四大优势产业:即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

4、一圈两街四中心:是指规划建设“梓州黄金商业圈,滨江特色餐饮一条街、金融保险一条街,集润商贸中心、广客缘日用品配送中心、绿洲农资配送中心、天泰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5、五大社会保险: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

6、公安三项建设:即公安机关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7、三项行动:即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8、大调解:即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通过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矛盾纠纷解决形式的资源和力量而形成的各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社会矛盾纠纷解决体系。

9、两免一补:是指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10、8个重点镇:是指县委20xx年6月确定芦溪镇、观桥镇、西平镇、塔山镇、刘营镇、花园镇、乐安镇、新鲁镇8个镇为首批县级重点镇。

11、计生奖励“三金”:即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

12、1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2条快速通道:是指绵(阳)遂(宁)铁路三台段,绵(阳)遂(宁)高速公路、成(都)德(阳)南(部)高速公路三台段,绵(阳)三(台)、绵(阳)盐(亭)快速通道三台段。

13、远程见工:是指我县在农民工劳务开发中,推行用工双方利用互联网络进行视频见面、推荐工作、招聘用工的方式。

14、一村一大和三支一扶:“一村一大”是指“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干部”,从20xx年起到20xx年每年根据缺额情况进行选聘,始终确保一个村(社区)有一名大学生干部;“三支一扶” 是指从20xx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高校毕业生到镇乡自愿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

15、法治三台:是指根据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开展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通知》要求,于20xx年10月启动的创建活动。“法治三台”的目标是构建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司法公正执法、企业依法经营、行业依法管理、基层民主自治、监督网络健全的法治大格局,基本实现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权益保障法治化。

16、法治政府:是指20xx年3月,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六个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市(县)之一,要求在20xx年底率先实现国务院规定的法治政府建设目标。法治政府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17、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18、两集中、两到位:是指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行政审批股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单位行政审批项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到位,单位行政审批授权落实到位。

19、三个确保:即确保“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确保灾区总体实现“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确保“基本生活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

20、四规合一:是指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要素规划、环保规划统筹考虑、整体编制。

21、一主三配套:是指在永新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内集中连片发展米枣一个主导产业和立体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三个配套产业。

22、凯旋国际项目:是指东河路两侧的北门市场和盐业公司两个区域大约31亩土地的旧城改造项目,建筑总面积约16.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预计20xx年完成。

23、10条7.3公里道路:是指西顺城路、东河路、南河路、小学上(下)街、后北街、老西街、学街、北新路、上升街、北泉路10条共7.3公里的市政道路。

24、集润现代物流项目:是指在县城金牛大道(县旅游车站对面)占地20亩、总投资7000万元的农贸市场及附属综合楼项目。

25、两所一庭:是指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

26、工业双百工程:是指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户的工业发展目标。

27、两高一资:即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

28、一核心四集群六基地:是指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产业集群,集中资源建设现代生猪产业基地、现代小家禽产业基地、现代油菜产业基地、现代工装基地、现代麦冬产业基地、现代产地物流基地。

29、绵阳“1+5”产业发展战略:是指20xx年7月绵阳市委、市政府在《关于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工业强市的决定》中提出的将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成千亿级产业,将食品、冶金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材料、化工产业培育成跨百亿级产业。

30、一基五化:即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规模化种养、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

31、一片两园三场四基地:是指永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芦溪、建平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希望、小寨子、明兴农业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0亩设施蔬菜、3000亩油橄榄、4000亩米枣、1万亩麦冬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32、“1351”优质生猪示范工程:是指发展年出栏优质生猪1千头、3千头、5千头、1万头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各20个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规划。

33、关于20xx年投资目标:20xx年计划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亿元,比20xx年少16.63亿元,在计算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时,剔除20xx年农户投资(含农房重建)37.22亿元和20xx年预计农户投资5亿元后,同口径比增长4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