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读书报告

光荣与梦想

旅途上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因为不受干扰、心态平和,所以总觉得对于所看的书来说,能够被如此这般集中专注的阅读,不能不说是一幸事。今年暑假回家的车上,挑选的是《光荣与梦想》的一二部,这次,最应该感觉到幸运的绝对是我本人。

《光荣与梦想——1932-19xx年美国实录》是美国记者兼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初版于19xx年的著作。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看到一个电视读书栏目介绍说此书最近被重新校译出版,特别想一睹这套影响了一代人的名著,可是看到书店码放的一套五本精装16开本大部头二百大洋的价码,踌躇再三还是放下了。于是来到厦大第一次进入图书馆主页,搜索的便是这五个大字。不巧新版本可能比较抢手,几次的搜寻都未能如愿。直到放假之前,躲到有空调的曾厝垵图书馆避暑,竟然让我翻到这19xx年由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问题研究室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出版、所谓供内部参考用的最老版本。书虽老旧退色竟还整洁,纸张虽发黄发霉可还干净!

回家的道路有些曲折,需要先坐厦门到南京的火车,然后再从南京转车,所以不得不精简行李,仅有的一个背包,除了必需品只能挤进两本去。那么就这样上路吧。

这套书从19xx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xx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四十年间的美国历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xx年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xx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xx年珍珠港事变一直写到19xx年朝鲜战争爆发。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应该说,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的绘声绘色。

1、罗斯福

罗斯福本人正是集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卓绝人物。

在大萧条力挽狂澜之后,罗斯福深谙全面的,全球的战略,这使他成为“最伟大的战时总统之一。”

从外表看,他确不像一个军事天才。他每次访问军队,老是穿着他的绒布衬衫,戴着旧帽子,还有那漫不经心地打起来的蝴蝶领结。看上去,他倒更像一个衣着随便、精神饱满的老爷爷,要去度周末钓鳟鱼的样子。但话得说回来,他所率领的军队,本来也是很随便的。美国不是欧洲国家,它和欧洲国家不同,而这个国家最好的代表,就是这个住在白宫的美国人了。戴维?利连撒尔律师可以这么写罗斯福的“脸孔是世界上最英俊的战斗的脸孔”,艾森豪威尔将军可能对总统熟知地形、掌握和记得一个乡野的所有特点的天赋感到五体投地;然而,对于美国士兵和水兵来说,他的最大的天赋还是他对人热情关怀,以一个卷起袖子实干的美国的卷起袖子实干的总统的面貌出现于世界舞台之上。乔纳森?丹尼尔斯写道:“在他那个时代里,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在美国人惊惧之时,能唤起美国人的内在信心。由于他深信美国人的自尊感,所以他要求或者期望美国人拿出勇气来的时候从来是没有什么顾虑的。” 最能说明罗斯福的风格,说明他体贴民情的是,有一次他视察夏威夷陆军医院。他到夏威夷本来是要跟海陆空高级将领谈话,制定计划,发动巨大攻势,迫使日本屈膝投降。但在他离开夏威夷之前,他要人用轮车推着他穿过病房,去看看那些被截除上肢或下肢的伤员。他向他们微笑,挥手致意。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他的出现就代替了他要说的一切的话。坐在这轮车上的是一个两腿早已完全瘫痪的人。他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也有过这种心情。然而他克服了过来,当上了总统,他们没有理由感到灰心丧气,以为不再能实现战前所抱的理想。

2、美国人的形象

前线的小伙子们以美国的民主军队自豪,正如他们以美国的工程兵和海军工程队自豪一样,前者能够在一夜之间搭成活动便桥,后者曾在英国工程兵声称无法办到之后,将阿森松岛的群山推平,建了一英里长的长型机场。尽管这样,他们很少吹嘘本国,甚至在自己人中间也没有这样。他们采取了一种坚强的、满不在乎的姿态,把该熬的都熬过去了。

想家的、厌倦的、滑稽可笑的、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在钢盔里洗袜子,抱怨吃得不好,向阿拉伯女郎吹口哨,或者说,见到什么女郎都吹口哨。他们硬着头皮把世界上这件最讨厌的勾当勉强熬过去,不失幽默、尊严和勇气。

美国能派出一支一千二百万人的军队,同时和两个可怕的帝国作战,又能建立一支比敌人和盟国的海军加起来还要大的海军,与此同时,民用开支又比19xx年增加百分之二十。“这次战争开始以来,生活水平还能提高的,只有我们这个国家。整个欧洲都已弄得精疲力竭,而我们却没有。”这样一个国家确实是使人感到有些不解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的伤亡,相对来说,比之其他任何国家要轻,但是总统在19xx年海军节却可以这样说,19xx年美国武装部队曾经在敌人的滩头阵地前参加过二十七次登陆战,而且“这二十七次登陆战每次都取得巨大胜利。”

3、观复

第一二部描写的正是美国逐步展现出盛事荣光并汇集全世界梦想的上升时期。

全书结尾处,作者流露出对美国盛事荣光的怀念和对梦想消失的无限感慨,并为看不到美国今后的出路何在而感到彷徨,这里很有意思的事情有几个:

1)对此,在国内初版时,商务印书馆的评论是:“这些话半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哀歌,半是开历史倒车的反动幻想。实际上今天仍然是美苏两霸在争夺世界霸权,美帝也极想重圆逝去的春梦。”果然,13年后苏联解体,美国却迎来了新经济的澎湃浪潮,重新主导世界。

2)作者最后写道:“在干预了国外冲突三分之一世纪之后,美国人民再次转而内向,他们要在与世隔绝中寻求安危,在孤立中寻求复兴。”那么,从91年苏联解体,到二十一世纪多极兴起,美国人民又从干预冲突“再次转而内向”的日子是不是也会如期到来?持续扩散的贫穷,似乎终于要浮到无法再掩饰的明面处来了。与之一起来的黑暗与压力有着浓厚的山穷水尽的意味。

自5月份以来,有大约2.5万名世界大战退伍军人,携家带口,身无分文。来到华盛顿请求政府救济。面对这些“补偿金远征军”,政府慌了手脚、如临大敌,于是血型镇压。这一段历史简直是美国史上一段滑稽至极的历史,曾经拿起武器为国家某利益的人,国家回报给他们的却是枪子!他们浴血奋战、出生入死后,等来的不是和平安定的生活,而是贫困后的舞王以及粗暴的对待!

面临贫困,胡佛政府似乎完全慌了手脚,且毫无应对之法。于是将“大萧条”笼统归罪于“时势”,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富的国家里,有1500万以上的人到处找工作,可是哪里也没有工作可以做。

19xx年,大萧条时期最惨的一年,胡佛政府的长期不作为是的国家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不降物价致使销售两下降,然后厂家为了减少成本而解雇工人,导致美国人民购买里萎缩,然后恶性循环??农场品价格惨跌,饥荒近在眼前了??

美国人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失业是可耻的,贫困多少咎由自取”。于是生活在底层又失业了的人不仅面临这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还有心理上的??更糟糕的是一些人无以为生、活活饿死,千百人只因像出生那样生活,才免于死亡。

19xx年开始的故事,由荒诞、贫困、饥荒、黑暗、无望揭开了序幕,但总有一些光亮让未来看上去没那么无望。19xx年4月7日,富兰克林*罗斯福以洪亮、充满信心的声音说,

“我们要制定出一些计划,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身上。”

尽管这位现身并不被看好,尽管有许多人觉得他可笑、说大话,“并未让人觉得有如何的雄才大略”,但是美国民众需要新政(NEW DEAL),需要一个肯为了他们带来变革的总统。似乎顺理成章的又带着一些传奇色彩的,这位热情并充满信心的富兰克林先生当选总统并将于继年上任。

每当国家出现危难时,似乎总有一个英雄出现,且看罗斯福的新政如何改变美国。 每当美国处于危难之时,人们就会渴望有个“救世主”出现,带领美国人民渡过危机。这种英雄情结,使得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名字足浴成为一章(一段历史)的题目。尽管在罗斯福真正担任总统之前人们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尤指理论家们)。

哈罗得*拉斯基嘲笑他说,罗斯福“想用一颗药丸解救一场地震”。李普曼说他太软弱,面面俱到,太闲讨好,看不出与胡佛“有什么根本原则上的分歧”。欧内斯特*林德利报道说,美国渴望有个救世主,不过罗斯福先生“无论看起来听起来都不像救世主”。

但人民显然是更愿意相信这位言语中透出真诚、热情的罗斯福先生的,况且那是境况已经不能再糟糕了!罗斯福真实闪人时,面临的就是这种糟到不能再糟的境况,全国金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各州银行业务有的完全停顿有的部分停顿,而证券交易所也正式关闭了。

罗斯福上任表至此时说:“首先让我明确的说,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一种无名的、丧失理智的、毫无道理的畏惧心理,能把我们搞瘫痪,什么事也办不成,是我们无法由退却转为进取。”他想过会申请授权广泛行政权并得到通过。银行休假,罗斯福援用《对敌通商法》拟送新法案去过会特别召开的紧急会议讨论。与此同时,美国人民也在行动,他们用各种办法来应对难关:以货易货,使用代币,用加拿大、墨西哥货币代替美国货币等等。新法案也要实施起来了,通过法案的当天晚上国家印制局添雇了375名新职工,美国政府的印钞机器全部开动了。而真正经常的一幕是对囤积金户施加压力,使他们吧紧紧攥在手心里的黄金和货币放出来。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凡在2月1日后提取过黄金而又在下星期一之前未退回存储的银行便公布他们的姓名。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长龙来了,人们争先把黄金存入银行就如同当初争先提款一般。各州联邦储备银行回收了共计3亿元的黄金,以此为储备,又能发行7.5亿元新钞了。不出一周就有13500家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幸福的日子虽然还没有回来,但是金融恐慌算是过去了。

《紧急银行法》、《全国工业复兴法》、废止金本位等一系列举措都不过是临时招架的办法,罗斯福对身边的新政派说:“挑一个办法试试看嘛,失败了就换另一个。总之要搞点什么试试。”召开记者会,发表“炉边谈话”,用人人都懂的词句和比喻把工业经济的复杂结构讲的一清二楚,谁都感受到了美国的经济正在往好的方向扭转,而罗斯福亲切、热情的形象也使得他获得了空前的威望。

不过真正使美国经济危机结束的并不是NEW DEAL,而是一场战争,我们称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篇:光荣与梦想读书笔记

《光荣与梦想——1932-19xx年美国实录》读书笔记

旅途上一直有看书的习惯,因为不受干扰、心态平和,所以总觉得对于所看的书来说,能够被如此这般集中专注的阅读,不能不说是一幸事。今年暑假回家的车上,挑选的是《光荣与梦想》的一二部,这次,最应该感觉到幸运的绝对是我本人。

《光荣与梦想——1932-19xx年美国实录》是美国记者兼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初版于19xx年的著作。去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看到一个电视读书栏目介绍说此书最近被重新校译出版,特别想一睹这套影响了一代人的名著,可是看到书店码放的一套五本精装16开本大部头二百大洋的价码,踌躇再三还是放下了。于是来到厦大第一次进入图书馆主页,搜索的便是这五个大字。不巧新版本可能比较抢手,几次的搜寻都未能如愿。直到放假之前,躲到有空调的曾厝垵图书馆避暑,竟然让我翻到这19xx年由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英美问题研究室翻译组译、商务印书馆出版、所谓供内部参考用的最老版本。书虽老旧退色竟还整洁,纸张虽发黄发霉可还干净!

回家的道路有些曲折,需要先坐厦门到南京的火车,然后再从南京转车,所以不得不精简行李,仅有的一个背包,除了必需品只能挤进两本去。那么就这样上路吧。

这套书从19xx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一直写到19xx年的水门事件,勾画了整整四十年间的美国历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其中:第一部《应运而起》从19xx年在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时刻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写起,包括整个“新政”时期,一直写到19xx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部《牺牲与变化》从19xx年珍珠港事变一直写到19xx年朝鲜战争爆发。本书充分运用新闻报导的特写手法,根据大量的美国报刊资料和采访材料写成。应该说,举凡这一时期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历届政府中统治集团的内讧和两党的勾心斗角,经济危机引起的严重社会动乱,以及工人、农场主、退伍军人和黑人的群众斗争等等,都写的绘声绘色。

罗斯福本人正是集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于一身的卓绝人物。

在大萧条力挽狂澜之后,罗斯福深谙全面的,全球的战略,这使他成为“最伟大的战时总统之一。”

从外表看,他确不像一个军事天才。他每次访问军队,老是穿着他的绒布衬衫,戴着旧帽子,还有那漫不经心地打起来的蝴蝶领结。看上去,他倒更像一个衣着随便、精神饱满的老爷爷,要去度周末钓鳟鱼的样子。但话得说回来,他所率领的军队,本来也是很随便的。美国不是欧洲国家,它和欧洲国家不同,而这个国家最好的代表,就是这个住在白宫的美国人了。戴维?利连撒尔律师可以这么写罗斯福的“脸孔是世界上最英俊的战斗的脸孔”,艾

森豪威尔将军可能对总统熟知地形、掌握和记得一个乡野的所有特点的天赋感到五体投地;然而,对于美国士兵和水兵来说,他的最大的天赋还是他对人热情关怀,以一个卷起袖子实干的美国的卷起袖子实干的总统的面貌出现于世界舞台之上。乔纳森?丹尼尔斯写道:“在他那个时代里,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在美国人惊惧之时,能唤起美国人的内在信心。由于他深信美国人的自尊感,所以他要求或者期望美国人拿出勇气来的时候从来是没有什么顾虑的。”最能说明罗斯福的风格,说明他体贴民情的是,有一次他视察夏威夷陆军医院。他到夏威夷本来是要跟海陆空高级将领谈话,制定计划,发动巨大攻势,迫使日本屈膝投降。但在他离开夏威夷之前,他要人用轮车推着他穿过病房,去看看那些被截除上肢或下肢的伤员。他向他们微笑,挥手致意。他什么话也没有说,但是他的出现就代替了他要说的一切的话。坐在这轮车上的是一个两腿早已完全瘫痪的人。他了解他们的心情,因为他也有过这种心情。然而他克服了过来,当上了总统,他们没有理由感到灰心丧气,以为不再能实现战前所抱的理想。